亲爱的读者,对于书法《秋声赋》和范曾书法作品精选,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书法《秋声赋》和范曾书法作品精选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书法《秋声赋》

秋声赋
宋 · 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秋声赋》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辞赋作品。此赋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秋,欧阳修时年五十三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浮,政治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主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全文以“秋声”为引子,抒发草木被风摧折的悲凉,延及更容易被忧愁困思所侵袭的人,感叹“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也是作者自己对人生不易的体悟。全文立意新颖,语言清丽,章法多变,熔写景、抒情、记事、议论为一炉,显示出文赋自由挥洒的韵致。

返回目录

范曾书法作品精选

范曾(1938.7.5—),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江苏南通人,中国当代大儒、思想家、国学大师、书画巨匠、文学家、诗人。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范曾书法作品精选,希望你们喜欢。

范曾书法作品精选欣赏

范曾书法作品精选1

范曾书法作品精选2

范曾书法作品精选3

范曾书法作品精选4

范曾书法作品精选5

走进大师——范曾

范曾(1938.7.5—),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江苏南通人,中国当代大儒、思想家、国学大师、书画巨匠、文学家、诗人。 当代中国集诗书画、文史哲、儒释道于一身的 文化 大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精于白描,摒弃打轮廓描摹,并擅作泼墨人物,力追古代梁楷、法常诸人,笔墨浑厚,造型生动。他还兼长诗文、书法。

1955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

1957年转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研究中国美术史和绘画理论,半年后转入中 国画 系,受教于吴作人、叶浅予、李苦禅、李可染诸师。

1963年 毕业 后分配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创作组工作,随沈从文编绘中国历代服饰资料,并临摹中国古代优秀绘画作品多件。

1978年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1984年调天津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任系主任,曾捐款300多万元人民币建设该系。

范曾提倡“回归古典、回归自然”,身体力行“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的美学原则,对中国画的发展厥功至钜,开创了“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先河。

1984年,日本冈山范曾美术馆建立;

1986年,捐建并主持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

2008年,南通大学范曾艺术馆揭牌;

2011年,荣获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

有二十四字自评: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

绘画作品:《灵道歌啸图》等藏于日本冈山范曾美术馆;《八仙图》等藏于中国美术馆;《秋声赋》等藏于美国伯明翰博物馆 。出版有《鲁迅小说插图集》、《范曾画样》、《范曾画集》、《徐悲鸿》、《范曾绘画壹百幅作品》、《范曾吟草》、《范曾书画集》、《范曾怀抱》、《范曾自述》等 。

清华大学肖鹰评价:我不确定什么时候知道“范曾”,但我确切知道,无论美术界,还是学术界,对“范曾其人其画”(更不用说其诗作与书法)评价低者不乏其人。 收藏 家郭庆祥的《艺术家还是要凭作品说话》一文,不点名批评范曾“自我吹嘘”和“过度包装”,要旨也是范曾虽博得“名满天下”,却虚而不实。

东方学大师季羡林评价:我认识范曾有一个三部曲:第一步认为他只是个画家,第二步认为他是一个国学家,第三步认为他是一个思想家。在这三个方面,他都有精湛深邃的造诣。

文学泰斗钱钟书评价:画品居上之上,化人现身外身。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评价:今天在座的范曾,他没问题,是当代的大师,是当代的大书法家,是当代的大画家,而且以我外行的看法,他不只是当代的,也是几百年来,没有一个像他这样的大。

范曾作画主张用石涛“一画论“之精义,力追天籁之境,精于白描,尤喜写意人物。为表现历史人物之神韵,他潜心研究历史,悉心揣摩古今中外诸名家之作,他特别推崇陈老莲和任伯年。 范曾的历史 人物画 清新典雅,潇洒飘逸,诩诩如生, 呼之欲出,风骨独具。

返回目录

赵孟頫书法有哪些代表作

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所以这样的问题也就有着很多种答案,笔者的说法也不会一定对,但是就这题给大家说说笔者自己的看法。

赵孟頫,是在书法史上被称为楷书四大家之一,可见他的楷书造诣是有多高,甚至他自己自创的赵体也是被称为楷书的四大体之一,在我国书法史上十分著名的一个人物。

赵孟頫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其中因为赵孟頫一直信奉都是道教,同时对于道教十分的推崇,所以他很多时候的作品都是为一些道观题字的帖子。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刻在玄妙观正门之前的石碑之上,是后人觉得赵孟頫楷书最巅峰的作品,纸本宽35.8厘米,横长为283.8厘米,这个巅峰作品的石刻至今还存在在玄妙观大门之前,但是已经不是赵孟頫的原版石刻了,原版石刻早就不知所踪,可能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个石刻是随后苏州碑刻博物馆受到苏州市道教协会的委托,请名家仿制而成的。

赵孟頫在书写楷书的时候经常会掺杂行书的笔法,使得他的楷书有着一种流动之美感,少了一些生硬,这也是赵体楷书的特点之一。

赵孟頫的楷书,在艺术效果上非常的不错,同时他在实际的书写和学习中,也比较其他的作品会很容易学习,不过想养将他的楷书学好,千万不要照葫芦,肯定还是要学会字体的精髓之处,学会楷书的真意所在,这样才能更好的学好楷书的书写。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一点不成熟看法,不代表任何参考建议,如有不妥不周之处,希望批评指正哦。

返回目录

秋来听秋声——请欣赏赵孟頫书法作品《秋声赋》

《秋声赋》是宋代欧阳修的作品。以秋声为引,发悲秋之慨,体悟人生,“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全文如下: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拜,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故之兵,街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胶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百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馀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嗟乎!草本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零。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赵孟頫书法《秋声赋》》,行书,一气呵成,将作者的一腔悲秋思绪表现的圆转遒丽,妍润多姿。实乃绝世佳作。

返回目录

赵孟頫行书《秋兴赋》,秋声赋,是真迹吗

《秋兴赋卷》是中国元代书画家赵孟頫的书法作品。该作品纸本行书,纵23.5厘米,横261.5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此卷未书年款,从用笔结体之工稳熟稔及通篇气息之蕴藉密丽看,应为其中年之作。 

返回目录

范曾优秀书法

范曾先生的书法造诣非常之高,他的书法作品每每都是书法收藏家们热爱追捧的作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范曾先生的优秀书法作品吧。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范曾优秀书法,希望对你有用!

范曾优秀书法欣赏

范曾优秀书法图片1

范曾优秀书法图片2

范曾优秀书法图片3

范曾优秀书法图片4

范曾人物简介

范曾,1938年7月5日生,江苏南通人,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1955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 。1957年转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半年后转入中国画系,1962年毕业。1978年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北京唐风美术馆特约画家。获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成为中国第一位获此荣誉的人。

1984年调天津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中国人物画,兼长诗文、书法 。多幅作品为中外美术机构收藏,并出版有《鲁迅小说插图集》、《范曾画集》、《范曾吟草》、《范曾书画集》、《范曾自述》等 。

范曾的《灵道歌啸图》等藏于日本冈山范曾美术馆,《八仙图》等藏于中国美术馆,《秋声赋》等藏于美国伯明翰博物馆。

1979年他首访日本,被日本誉为“近代中国十大画家之一”。1982年获日中文化交流功劳纪念杯。

书法中谈字外功夫

书法与文学,书法与绘画,书法与音乐,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流异而源同。因为它们都须注入作者的思想、感情,讲究跌宕起伏的节奏、韵律,都得以具体可感的形象营造出一种气氛、场景、意境。

书法,是写字,但不仅仅是抄书写字,它必须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多方面的艺术修养作支撑,以高尚的思想、人格、品行、追求做灵魂。凡是优秀的书法作品,无不书纳万象,字内含情,书中蕴理,借书抒怀,从书法的笔墨、结体、布局彰显出书家的抱负、襟怀、性格和情趣,感受到人与自然、人与人生生不息、奋发向上、和谐相处的大道。一幅、一卷书法杰作,就是一首或者一组令人耳目一新、感人肺腑的诗篇,就是一部思想深邃、内容丰富、文笔动人的小说、散文。所以,历代的大书法家,几乎无不是学问家、文豪、诗人,或者是儒、道、佛大家。古人云:“字外功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学书的外在磨练、积淀越多越好,书法的格调就会越高,包容越大,内涵越深。试想一个灵魂卑劣、空虚,言行粗俗、胸无点墨的人,即便日夜苦练,穷首终生,也不可能写出具有真善美价值的书法来的。一个只会抄写而无创意的人,只能称作“经生”、“写者”、“字匠”,而与真正的书法艺术无涉。

读书、写作、游历、修养等等会强化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发现、摄取,会窥见、领悟艺术王国的曙光,触发对事物的哲思和理念,会养成苦苦求索、锤字炼句、扑捉诗意的习惯。“字外功夫”对书法学习和创作,是一种动力,一种不可或缺的钙质补养,一种发轫于艺术营造的精神酵母。

热爱并有志于书法的人,多一些文化积淀,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一定会使自己的笔下飞出新的光彩!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