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对于晏殊最有名的一首词是《清平乐红笺小字》如和晏殊的清平乐中“兔走乌飞不住人生几度三台,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晏殊最有名的一首词是《清平乐红笺小字》如和晏殊的清平乐中“兔走乌飞不住人生几度三台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 1、晏殊最有名的一首词是《清平乐红笺小字》,如何赏析
- 2、晏殊的清平乐中“兔走乌飞不住,人生几度三台”~~这句是什么意思呀
- 3、清平乐 晏殊 双飞燕子时节,银屏昨夜微寒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4、请教 晏殊 清平乐 春来秋去往事知何处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住诗词解释
- 5、晏殊《清平乐》的意思
晏殊最有名的一首词是《清平乐红笺小字》,如何赏析
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丝毫不逊色于其他国家的文化。宋代的晏殊可谓是皇帝的老师,才华横溢,其诗词个人特色鲜明。“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除了这首朗朗上口的《浣溪沙》,晏殊最有名的一首词是《清平乐红笺小字》,这首词应该如何赏析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红线格的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全部都在诉说了我对你的思念和爱意。天上的鸿雁在云中徘徊,翱翔,地上的鱼儿在水中无忧无虑的游着。看着此情此景,我为这满腹的惆怅之情实在是无法传寄而感到万分苦恼。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心中的那个人的思念。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在傍晚的斜阳之下,我一个人倚靠在西楼。远处的山正好对上窗上的帘钩。以前的那个人不知道现在在什么地方呢?只有碧绿的水仍然向东边继续流淌。最后的这一句与“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实在是妙极了!
这首诗是诗人的怀人之作。写景就是为了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诸多意象:红笺、鸿雁、鱼、斜阳、西楼、山、绿波。这其中很多的意向都蕴含着相思之意。“鸿雁传书”、“西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作者因为不能与心上的人儿相见,十分愁苦。同理,想必,远方的心上人,一定对诗人也是万分思念的吧。
晏殊的清平乐中“兔走乌飞不住,人生几度三台”~~这句是什么意思呀
这句话的意思为:时光飞逝留不住,人生有几次能登上高位呢。
出处:宋·晏殊《清平乐·春花秋草》春花秋草。只是催人老。总把千山眉黛扫。未抵别愁多少。
劝君绿酒金杯。莫嫌丝管声催。兔走乌飞不住,人生几度三台。
白话释义:春天的花,秋天的草都是时光流逝的象征。总是把眉毛舒展开,没有抵挡多少愁苦。劝你喝酒消愁,不要管别人的说法。时光飞逝留不住,人生有几次能登上高位呢。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任光禄寺丞,他父亲去世,他回到临川(今江西抚州)服丧,服丧期未了就被召回任职,跟从皇上到太清官祭祀。皇上令他编修宝训,做了同判太常礼院。
不久,母亲去世,他请求等服期结束后再任职。皇上没有允许。又被调任为太常寺丞,被提升为左正言、直史馆,做了升王府记室参军,掌书写笺。
年中时,迁升为户部员外郎,做了太子舍人,不久又做了知制诰、判集贤院。过了很长时间,做了翰林学士,迁升为左庶子。
皇上每次向晏殊询问事情,都是用方寸小字把所问的内容写在小纸片上给他。晏殊把自己的建议写好后,连同那个小纸片都装在一起呈给皇上,皇上对他的谨慎严密很欣赏。
乾兴元年(1022年),年仅12岁的仁宗继位,刘太后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想独揽大权,朝中众官议论纷纷,束手无策。晏殊提出“垂帘听政”的建议,得到大臣们的支持。
为此,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后任礼部侍郎知审官院、郊礼仪仗使、迁枢密副使。因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违反了刘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宫怒以朝笏撞折侍从的门牙,被御史弹劾。
明道元年(1032年),晏殊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加尚书左丞。第二年因谏阻太后“服衮冕以谒太庙”,贬知亳州、陈州。五年后召任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复为三司使。时值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国,并出兵陕西一带,而宋将屡屡败退。
晏殊全面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从失利中找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奏请仁宗后,办了四件加强军备的大事:撤消内臣监军,使军队统帅有权决定军中大事;召募、训练弓箭手,以备作战之用;清理宫中长期积压的财物,资助边关军饷;追回被各司侵占的物资,充实国库。由此,宋军很快平定了西夏的进犯。
清平乐 晏殊 双飞燕子时节,银屏昨夜微寒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清平乐·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此词与作者的《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都突出反映了晏殊词的闲雅风格和富贵气象。作者以精细的笔触,描写细细的秋风、衰残的紫薇、木槿、斜阳照耀下的庭院等意象,通过主人公在精致的小轩窗下目睹双燕归去、感到银屏微寒这一情景,营造了一种冷清索寞的意境,在这一意境中抒发了词人淡淡的忧伤。
起首二句在写景中点明时间,渲染环境。金风,即秋风。《文选》张协《杂诗》“金风扇素节”中,李善注曰:“西方为秋而主金,故秋风曰金风也。”此时庭院内是西风落叶,画堂中的词人因饮了绿酒,一会儿便醉眠了。用笔轻灵,色调淡雅,语气仿佛在与一位友人娓娓而谈。其中两组叠字,首尾相接,音律谐婉。以“细细”状金风,就没有秋风惯有的那种萧飒之感,而显得平静、悠闲。“叶叶”这两个名词连用,展开一片片叶子飘落的景象,并使人感到很有次序、很有节奏。向来写梧桐经秋都是较为凄厉的,如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煜《乌夜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经过一代又一代词人的染笔,以至于使人一听到秋风吹拂梧桐,就产生凄凉况味。而象晏殊写得如此平淡幽细的,却极为少见。下面“绿酒”一句,因为用了“初”字和“易”字,就觉得他的酒量不大,浅尝辄醉,也是淡淡的一笔。然后词人才用了较重的笔墨:“一枕小窗浓睡。”“绿酒”句点出“浓睡”的原因,是陪笔,“一枕”句才是此片的主意。小饮何以“易醉”?浅醉何得“浓睡”?原来词人有一点淡淡闲愁,有愁故易醉,愁浅故睡浓。
下片则是写次日薄暮酒醒时的感觉。词人一觉就睡了整整一个昼夜,睡极浓矣。浓睡中无愁无忧,酒醒后是什么样的情绪,他没有言明,只是通过他眼中所见的景象,折射出心情之悠闲,神态之慵怠,而在结句中却仍反映出一点淡淡的哀愁。紫薇,夏季开花;朱槿,夏秋间吐艳。上片说金风吹得梧桐叶坠,显然是秋天了,所以词人从小窗望出去,这两种花都已凋残。值得注意的是:上片的梧桐叶坠,为耳中所闻;下片的两种花残,乃眼中所见。词人正是通过对周围事物的细微感觉,来表现他此际的情怀。“斜阳却照阑干”,紧承前句,描写静景。晏殊在另一首《踏莎行》中云:“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词境相似。
日暮了,斜阳正照着阑干,正是“双燕欲归时节”。此意平平说来,似不相干语、没要紧语,但实际上,却用这样的语言来调和气氛,缓冲节奏,烘托情感。吴衡照《莲子居词话》云:“言情之词,必借景色映托,乃具深婉流美之感。”“燕子欲归”,乃系景语,它对下句“银屏昨夜微寒”,正好起了一个铺垫和烘托的作用。双双紫燕即将归巢了,这个景象便兴起词人独居无聊之感,于是他想到昨夜酒醉后原是一个人在独宿。一种凄凉意绪、淡漠愁情,不禁流于言外。但他不用“枕寒”、“衾寒”那些用熟了的字面,偏偏说屏风有些微寒。寓情于景,含蓄蕴藉,令人低徊不尽。
这首词的特点是风调闲雅,气象华贵,二者本有些矛盾,但词人却把它统一起来,形成表现自己个性的特殊风格。晏殊以相位之尊,间为小歌词,得花间遗韵。刘攽《中山诗话》说:“无献尤喜冯延巳歌词,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巳乐府。”也就是说他的词风酷似冯延巳。但从这首词来看,它的闲雅风调虽似冯词,而其华贵气象倒有点象温庭筠的作品。不过温词的华贵,大都表现在词藻上的镂金错采,故王国维以“画屏金鹧鸪”状其词风。晏词的华贵却不专主形貌,而在于精神。“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惟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见吴处厚《青箱杂记》)这首词中所写的风,正与上举两例相似。它所塑造的形象,借用晁补之评论其子晏几道词的说话,一看就知道“不是三家村中人”,而是一个雍容闲雅的士大夫。
请教 晏殊 清平乐 春来秋去往事知何处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住诗词解释
词牌来源
《清平乐(yue)》,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后用作词牌。《宋史·乐志》入“大石调”,《金奁集》、《乐章集》并入“越调”。通常以李煜词为准。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一说李白曾作《清平月》,《尊前集》载有李白词四首,恐后人伪托,不可信。
【春来秋去,往事知何处。】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回想你离开的日子里,往事犹存,却已淡然。
【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住。】
燕子飞走了,兰花上滴落的雨露,构成一幅幅精致的风景,但是再美好的回忆,再精致的风景,都离我而去,怎么也留不住。
【酒阑人散忡忡,闲阶独倚梧桐。】
人们离开酒馆后,忡忡离去。安静的台阶上,我独自倚靠在梧桐树旁,此刻我的心情就如那寂寞的梧桐,惆怅忧思。
【记得去年今日,依前黄叶西风。】
记得去年的今天,一切历历在目,飘落的片片黄叶漫天起舞,伴着西风,落入尘沙之中。
此词以微细的笔触描述了淡淡的悲怀情绪。通过精雕细刻的笔墨,构成了一种冷清索然的氛围和意境,表现了主人公淡淡的愁思。
晏殊《清平乐》的意思
【作者】: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浣溪沙》中“无可奉告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注释】:
金风:秋风。
绿酒:美酒。
紫薇朱槿:两种花卉。花色艳丽。
【赏析一】
金风梧桐,小窗人醉,斜阳残花,双燕欲归。这首小词通过对秋景的着意描绘,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清寂之思。
犹如微风之拂轻尘,晓荷之扇幽香。全词于平易之境,抒闲适之情。清新雅洁,饶有韵致。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纯写秋末景色,惟结句略含清寂之思,情味于言外求之,宋初之高格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以景纬情,妙在不着意为之,而自然温婉。“金风”两句,写节候景物。“绿酒”两句,写醉卧情事。“紫薇”两句,紧承上片,写醒来景象。庭院萧条,秋花都残,痴望斜阳映阑,亦无聊之极。“双燕”两句,既惜燕归,又伤人独,语不说尽,而韵特胜。
【赏析二】
此词与作者的《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都突出反映了晏殊词的闲雅风格和富贵气象。作者以精细的笔触,描写细细的秋风、衰残的紫薇、木槿、斜阳照耀下的庭院等意象,通过主人公在精致的小轩窗下目睹双燕归去、感到银屏微寒这一情景,营造了一种冷清索寞的意境,在这一意境中抒发了词人淡淡的忧伤。
起首二句在写景中点明时间,渲染环境。金风,即秋风。《文选》张协《杂诗》“金风扇素节”中,李善注曰:“西方为秋而主金,故秋风曰金风也。”此时庭院内是西风落叶,画堂中的词人因饮了绿酒,一会儿便醉眠了。用笔轻灵,色调淡雅,语气仿佛在与一位友人娓娓而谈。其中两组叠字,首尾相接,音律谐婉。以“细细”状金风,就没有秋风惯有的那种萧飒之感,而显得平静、悠闲。“叶叶”这两个名词连用,展开一片片叶子飘落的景象,并使人感到很有次序、很有节奏。
向来写梧桐经秋都是较为凄厉的,如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煜《乌夜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经过一代又一代词人的染笔,以至于使人一听到秋风吹拂梧桐,就产生凄凉况味。而象晏殊写得如此平淡幽细的,却极为少见。
下面“绿酒”一句,因为用了“初”字和“易”字,就觉得他的酒量不大,浅尝辄醉,也是淡淡的一笔。然后词人才用了较重的笔墨:“一枕小窗浓睡。”“绿酒”句点出“浓睡”的原因,是陪笔,“一枕”句才是此片的主意。小饮何以“易醉”?浅醉何得“浓睡”?原来词人有一点淡淡闲愁,有愁故易醉,愁浅故睡浓。
下片则是写次日薄暮酒醒时的感觉。词人一觉就睡了整整一个昼夜,睡极浓矣。浓睡中无愁无忧,酒醒后是什么样的情绪,他没有言明,只是通过他眼中所见的景象,折射出心情之悠闲,神态之慵怠,而在结句中却仍反映出一点淡淡的哀愁。紫薇,夏季开花;朱槿,夏秋间吐艳。上片说金风吹得梧桐叶坠,显然是秋天了,所以词人从小窗望出去,这两种花都已凋残。值得注意的是:上片的梧桐叶坠,为耳中所闻;下片的两种花残,乃眼中所见。词人正是通过对周围事物的细微感觉,来表现他此际的情怀。“斜阳却照阑干”,紧承前句,描写静景。晏殊在另一首《踏莎行》中云:“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词境相似。
日暮了,斜阳正照着阑干,正是“双燕欲归时节”。此意平平说来,似不相干语、没要紧语,但实际上,却用这样的语言来调和气氛,缓冲节奏,烘托情感。吴衡照《莲子居词话》云:“言情之词,必借景色映托,乃具深婉流美之感。”“燕子欲归”,乃系景语,它对下句“银屏昨夜微寒”,正好起了一个铺垫和烘托的作用。双双紫燕即将归巢了,这个景象便兴起词人独居无聊之感,于是他想到昨夜酒醉后原是一个人在独宿。一种凄凉意绪、淡漠愁情,不禁流于言外。但他不用“枕寒”、“衾寒”那些用熟了的字面,偏偏说屏风有些微寒。寓情于景,含蓄蕴藉,令人低徊不尽。
这首词的特点是风调闲雅,气象华贵,二者本有些矛盾,但词人却把它统一起来,形成表现自己个性的特殊风格。晏殊以相位之尊,间为小歌词,得花间遗韵。刘攽《中山诗话》说:“无献尤喜冯延巳歌词,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巳乐府。”也就是说他的词风酷似冯延巳。但从这首词来看,它的闲雅风调虽似冯词,而其华贵气象倒有点象温庭筠的作品。不过温词的华贵,大都表现在词藻上的镂金错采,故王国维以“画屏金鹧鸪”状其词风。晏词的华贵却不专主形貌,而在于精神。“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惟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见吴处厚《青箱杂记》)这首词中所写的风,正与上举两例相似。它所塑造的形象,借用晁补之评论其子晏几道词的说话,一看就知道“不是三家村中人”,而是一个雍容闲雅的士大夫。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