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相信很多人对曹操一生最重要的朋友是谁有什么记载呢和历史上的鲍信是怎样的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曹操一生最重要的朋友是谁有什么记载呢和历史上的鲍信是怎样的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 1、曹操一生最重要的朋友是谁有什么记载呢
- 2、历史上的鲍信是怎样的
- 3、新三国演义鲍信怎么死的
- 4、三国志11鲍信可以登庸曹操不
- 5、为了曹操没有成为一代枭雄的鲍信,最后是什么结局
- 6、三国演义中鲍信出现在哪几回
- 7、曹操能够入驻兖州,鲍信在其中扮演着什么角色他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 8、鲍信的人物生平
- 9、鲍信怎样救过曹操他对曹操又有哪些功绩
- 10、史话三国:神机妙算,忠于曹操,却和郭嘉一样英年早逝
曹操一生最重要的朋友是谁有什么记载呢
曹操一生几乎没什么好友,曹操一生中最重要的好友是鲍信,曹操一直拿鲍信当作自己的毕生知己,并且作为曹操为数不多的好友里,鲍信是很有才华的,年轻时有着远大的理想,一腔抱负并且曾经帮了很多曹操的忙。
鲍信是怎样成为曹操的好朋友的
曹操当时有很多的手下,并且都很有能力,但是曹操并没有一个完全信任的人,曹操生性多疑,跟过他的兄弟都知道曹操不会轻易的相信他们,但是事情也有例外的,鲍信就取得了曹操的信任,当然他也没辜负曹操的信任。鲍信觉得曹操是有能力的人,所以就选择了曹操,为他效力,在很多次别人不支持曹操的时候,只有鲍信能够愿意支持他相信他,这给了曹操很大的鼓励,他们两个就成为了知己。
唯有鲍信能够真正的懂曹操
在鲍信还是一方诸侯的时候,就听说了曹操的威名,当时他还是袁绍的部下,但是袁绍并不喜欢比他能力强的人,于是鲍信就改投了曹操,在曹操追击董卓的时候,都很反对曹操这样做,只有鲍信懂得曹操的内心,原则举兵支持他,曹操顿时觉得这人就是人间难遇的知己,两个人互相懂彼此,鲍信这也成为了曹操能够说真心话的人。
鲍信和曹操是知己的关系
鲍信赏识曹操的能力,曹操也觉得他是一个有抱负的人,英雄惜英雄,千里马终将找到伯乐。鲍信的生命其实是很短暂的,在一次战争中,鲍信亲自出征但是战死在了沙场上,再也没有回来,甚至连尸骨都没有找到,曹操在得知以后,不禁心中痛哭流涕,不忍失去这一生知己,后来曹操找人雕刻了一个鲍信的木雕,代替鲍信下葬。
曹操自此以后再也没有找到能够信任的人,终其一生曹操的知己都很少,鲍信作为曹操的好友,为曹操雪中送炭,在战场上共患难的情谊当铭记在心。
历史上的鲍信是怎样的
信,泰山郡平阳县人,“济北天神”鲍忠之兄.身长九尺三寸,长的白面短须,眼虽不大但非常有神,透着一股英雄气.兄弟二人从小就有大志,打算做个保家卫国的将军.鲍信善使铁枪,因武艺略逊于自己的弟弟,很少能出手,一直已出战策为主.后来东郡太守曹操发现他的能力,于是上表让他担任济北相.
后来黄巾之乱,兄弟二人在济北大战黄巾军。黄巾军更是先后五次攻打济北,都被打退。几乎黄巾军哪次都是损兵折将。第六次,“天公将军”张角亲自带着五万精兵来攻打,那一仗鲍信之弟鲍忠手舞大刀,仅带着五百骑兵,冲入黄巾军的阵营。连败廖化,管亥,刘僻,龚都.还砍死了黄巾第一大将波才.张角最后做法,也被鲍忠一声大吼给破了,结果张角大惊而亡,济北军大获全胜.除第六次是因为鲍忠之勇而胜的外,前五次皆胜于鲍信之策.之后勃海袁绍听说鲍忠勇猛,带着颜良,文丑来寻衅.也不想太伤和气,让颜良和文丑空手和鲍忠较量。结果,颜,文二将被痛揍一顿.袁绍当场吓得摔下马,叫人扶着颜,文二将,飞速的逃回了渤海.谁想从此鲍忠就被袁绍记恨了,为之后的悲剧留下了伏笔。
后来,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济北相鲍信也是其中一路诸侯,带着鲍忠一起去讨伐.袁绍被推为盟主,再会议开完后,袁绍偷偷留下鲍信说道:“那日,我不知好歹.冒犯了两位鲍将军,我在这里赔罪了.““盟主,不要这样.我没管住我二弟,结果他下手重了,导制这次颜,文二位将军不能来.我应代他先向盟主和二位将军赔罪才对.““算了,国难当头,咱应该团结,这事日后谁也别提了.鲍二将军的武艺很高强,虽然比潘方武穆俞五位将军略逊一些,但那五位将军没选好路.论整体实力,攻打汜水的那路先锋,非两位鲍将军不可.““谢盟主!““不用谢了,晚上我想请鲍二将军到我帐上用餐,鲍将军方便否?““恩,我替二弟谢盟主了.“鲍信刚走出来,鲍忠迎了上来.“哥,袁绍没有为那事为难你吧?““没事,盟主为那事还先道谦了,还想请你去他那吃饭.我本想替你推了,但他又偷偷告诉我攻打汜水的那路先锋是咱们.我想他不会干什么事的,他还给用得着我们.你放心去吧..““哈哈,盟主的饭不吃白不吃.“
第二日,鲍信发现鲍忠脸色不对,问道:“兄弟怎么了?““没事,昨晚喝多了没睡好,不影响出战.““那就好.“谁想袁绍最后决定的先锋是孙坚.鲍信觉得莫名奇妙,因为他最恨言而无信之人.一怒之下叫鲍忠带着马步军三千,径抄小路,到关下挑战华雄.鲍忠出战前,望了他一眼.头也不回的走了.鲍信因为生气没留意,但时间一长感觉心里在打鼓,不像往常一样放心.想起鲍忠的那一眼感觉出了不详.突然看到了鲍忠的侍卫之一窦莽,更感觉奇怪,原来窦莽向来不离鲍忠左右.“窦莽.你怎么没跟鲍忠将军再一起?““二爷那个......不让.““不对呀?我兄弟最喜欢你,哪场仗都带在身边,怎么这次会不让?““大爷,我那个拉肚子......不对.那个受了风寒.““到底是什么?说实话!““那个大爷......是实话呀.““我还不知你吗!一但说慌就爱说那个,说话也会吞吞吐吐的.““大爷,是二爷.他昨日赴宴.谁想那袁绍在二爷的酒饭里下了八豆.二爷疼爱我让我也一起吃,结果我和二爷昨夜泻得没睡好觉,力气也使不出.大爷你还不知二爷吗?他好面子,不会说这事的.又怕我有危险,不让我去,但二爷警告我不让我说这事,我要是说了,他会把我赶出去.“说完窦莽就跪下了.“二弟呀.面子难道会比命重要吗?取我的枪来!“说完只留下步兵叫曹操先看管.原来他与曹操来往很多,说话很投机,成了好朋友.自己带着骑兵一千救援去了.但他还是来晚了,鲍忠早已泻得混身无力,刚遇到华雄,还未交战就因为全身无力摔下马来,结果头部着地,不幸摔死了.华雄忙斩首级,派人送给董卓,卓听说后大喜,大庆三日,加封华雄为都督。鲍信听说后,大叫一声,晕了过去.几天后,鲍信醒来.醒来后大吼一声:“袁本初!你竟为了私怨不顾大义,我要杀了你.“说完向袁绍的大帐走去.
新三国演义鲍信怎么死的
曹操认为黄巾军得胜后骄傲轻敌,于是设奇兵在寿张迎击黄巾军,曹操与鲍信先到达战场,而步兵未到。这时候敌人已经遇见曹操,于是开战。鲍信拼死救出曹操,但鲍信自己被黄巾军杀害,时年四十一岁。
三国志11鲍信可以登庸曹操不
三国志11鲍信可以登庸曹操。曹操是在敌方的时候,要登庸曹操、必须要到曹操的忠诚度比较低的时候、这时候必须要曹操的亲密武将,比如郭嘉、夏侯渊、夏侯敦、典韦、荀彧、这几个人登庸成功的几率很高,或者找个魅力高的武将。
为了曹操没有成为一代枭雄的鲍信,最后是什么结局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朝廷政治黑暗,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于是黄巾起义顺势而起,一场浩浩荡荡的乱世历史从此拉开序幕。各地有志之士都自发的招募乡勇,组建自己的军事力量。鲍信是一个特别有作为的人,精通武艺,熟知兵法,大将军何进比较看重他,任命他在外招兵买马储存军事实力,鲍信不负所托招来几千人马,等他回京述职的途中,何进就已经被人给杀了,京师内外都被董卓给把控着,鲍信觉得董卓肯定是一个有野心的人,权利又大,自己无法与之对抗,于是鲍信找到了当时四世三公的袁绍,请求袁绍趁董卓羽翼未丰的时候杀掉他,袁绍本就优柔寡断,又害怕董卓的势力,于是没有答应。鲍信想着在京师肯定不安全,将自己的士兵带回山东,这归去的途中又号召了几万人,甚至都有骑兵几百人,这个时候的鲍信俨然就是一方很有实力的诸侯了。
参加十八路诸侯认定曹操。董卓废掉了东汉的皇帝,拥立汉献帝做为傀儡,天下民愤高涨,曹操一呼百应,号召天下十八路诸侯在渤海聚义,这其中就有山东的鲍信,十八路诸侯一致推选了当时家族威望比较高的袁绍为盟主,鲍信心里却不是很欣赏袁绍,觉得袁绍目光短浅只能看见眼前利益,不能够成为一代明主,反而曹操虽然势力比较弱小,却敢于独自去刺杀董卓,在国家被董卓操控后也是第一个站出来反抗的人,鲍信感觉曹操是个明主。十八路诸侯有十八条心,都在计较自己的得失,这样的联盟不一会就瓦解了,鲍信劝说曹操不要跟随袁绍,因为袁绍作为盟主无法统一局势,还暗地里有自己的小心思,小利益,这样的人早晚要失败。鲍信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曹操争取到了东郡太守,后来又慢慢的辅助曹操成为兖州刺史,为曹操的后来的军事地位打下了基础。
为救明主战死沙场。乱世的起义永远都是枯地中的野火,随时起燃。青州城内的黄巾军又拉起了农民起义的大幕,一路上烧杀抢掠,杀刺史,屠郡民,声势浩大就像张角在世,兖州刺史刘岱被刺杀,鲍信立马就想到了东郡太守曹操,拥护曹操为兖州刺史,官职高升责任也就跟着增加了,起义军杀来只能仓促应战,曹操和鲍信终于可以联合杀敌了,兴奋的只是带着骑兵冲入了黄巾军的包围圈,中了埋伏,曹操危在旦夕,这个时候鲍信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为曹操杀出一条血路,一直撑到兖州大军的到来,曹操终于获得了救援,可惜鲍信却死在突围的乱军中。
一方割据势力的军事集团首脑,能够一眼就看出谁是明主,这足可以看出鲍信的识人。他能够号召乡勇几万人,也可表明他的人格魅力。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最终他死在了自己认可的曹操面前,换得了明公的性命,曹操最终成就霸业,有着鲍信的一份贡献,曹操对失去鲍信痛哭不已。
三国演义中鲍信出现在哪几回
《三国演义》中鲍信出现在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和第九回:除暴凶吕布助司徒犯长安李傕听贾诩。
情节简介:后军校尉鲍信求见袁绍,说董卓有异心,劝袁绍除之,袁绍不同意,鲍信又找王允商量,王允也不同意,鲍信于是引本部军兵投泰山。后以济北相身份参加讨伐董卓的义军,鲍信因为怕孙坚抢头功,暗中令其弟鲍忠出战。结果鲍忠为华雄所杀。李傕等人控制朝廷后,以献帝名义命曹操与鲍信镇压青州黄巾起义,于是两人在寿张迎击黄巾军,鲍信深入重地,为敌所杀。
人物介绍:鲍信(?-192),泰山平阳(今山东新泰)人。东汉末年济北相,讨伐董卓的诸路人马之一。鲍信受何进征召在外募兵,回到洛阳时适逢董卓进京,鲍信劝袁绍除掉董卓,袁绍不同意。后袁绍、曹操等人起兵对抗董卓,鲍信也起兵响应。后联盟破裂,鲍信劝戒曹操静观其变。兖州爆发农民起义,刺史刘岱不听鲍信所劝贸然出战,兵败战死。鲍信把曹操迎为兖州牧。在镇压农民起义其间。鲍信为救曹操不幸战死。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追记鲍信功绩。上表封鲍信之子鲍邵为新都亭侯,征召鲍信之子鲍勋担任丞相掾。
曹操能够入驻兖州,鲍信在其中扮演着什么角色他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纵观整个三国历史,曹操之所以能在乱世之中崛起逐步统一整个北方地区,可谓是天时地利缺一不可,其中的地利便是他拥有了天下九州之一的兖州,他之所以能入主兖州离不开当时一个识大体的人的帮助,而这个人就是当时的鲍信,鲍信在他入驻兖州的过程中扮演着军师的作用,为曹操提出避其锋芒,规划大河之南的扩张战略。
除此之外,鲍信还有出城亲自迎接曹操,为曹操入驻兖州扫清了统治障碍,巩固了其在兖州的统治基础的作用。不过就是这样一个对曹操有恩的人,最后却死无尸首,不能常伴曹操左右。
为曹操出谋划策提出避其锋芒,规划大河之南的扩张战略
在众人都因为对抗董卓、袁绍等人没有取得明显效果而垂头丧气,丧失希望畏缩不前的时候,鲍信却从大局出发,用他敏锐和长远的眼光同曹操一起商量着对抗袁绍的事情,并且他还提出比较有现实的意义的战略方针——规划大河之南。
他认为当时的袁绍实力十分强盛,不应与其正面对抗,应该避其锋芒,避免两者发生直接冲突,继而提出规划大河以南的战略主张,这一主张也得到了曹操的积极采纳。那时鲍信虽然并不是曹操的手下,但从初平二年开始,到建安二年曹操一直采用的军事策略都是先前鲍信所提,这也为曹操后面大败袁绍,入驻兖州埋下了伏笔。
出城亲自迎接曹操,为曹操入驻兖州扫清了统治障碍,巩固了其在兖州的统治基础
初平三年,位于青州的黄巾军想要北上联合黑山军,被公孙瓒阻拦之后只能调转方向向兖州进发,听闻此事,鲍信只觉大事不妙,于是立马动身劝说兖州刺史刘岱,并建议其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刘岱不听战死之后,曹操部下陈宫游说兖州别驾从事,鲍信心中大喜,于是带人到东郡迎接曹操。
像鲍信这样有名的名士都出门迎接曹操,让兖州人都能由内而外的臣服曹操的统治,他的这一举动很大程度上也消除了曹操入驻兖州后的统治障碍,更加方便了曹操将兖州作为屯兵驻扎的不二良城。
对曹操有恩,但最后却死无尸首,不能常伴曹操左右
从入驻兖州开始,鲍信都是或明或暗的给予了曹操众多帮助,尤其是在后面参与黄巾军的战争之中,他挺身而出,帮助曹操冲出重围,自己却死于战场,据说曹操为此悲痛欲绝,在多方寻找鲍信尸首无果之后,曹操使用一块木头,亲自雕刻一具尸体作为鲍信亲手埋葬了他,还亲自在他坟前为其致敬和哭泣,除此之外,曹操对鲍信的后人也是十分照顾,只不过到了曹丕那里鲍信的后人就没有那么好过了。
总之,鲍信在三国之中虽然算不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但他凭借个人的远见卓识,在整个浓墨重彩的三国史中留下属于自己的一笔。
鲍信的人物生平
鲍信年少时有远大的志向,宽厚爱人,沉着刚毅有谋略。
中平元年(184年),鲍信受大将军何进所征辟就任骑都尉,受命回乡招募兵卒,鲍信招募了一千多士兵,归途中到达成皋时何进已经死于政变。鲍信赶回洛阳时董卓已经进京。
鲍信知道董卓必然祸乱天下,于是劝袁绍袭杀董卓,对袁绍说:“董卓如今手握重兵,肯定心怀不轨,我们如不趁机动手,日后必然吃亏,趁他刚到京都,士卒疲惫,我们对他发动袭击,一定可以擒拿董卓。”但袁绍畏惧董卓而没有行动。鲍信于是带兵回乡,征召了士兵两万人,骑兵七百人,运载粮草物资的车辆五千多辆。初平元年(190年),袁绍因废帝问题与董卓决裂,在渤海通告天下讨伐董卓。曹操也于此年十二月在己吾起兵。鲍信于是以济北相身份与其弟鲍韬起兵响应曹操。讨伐军推举袁绍为盟主,曹操担任奋武将军,曹操与袁绍又上表推举鲍信担任破虏将军,鲍韬担任裨将军。
当时袁绍势力很大,天下豪杰都推崇他,只有鲍信对曹操说曹操日后必然能统领天下群雄以拨乱反正。
董卓焚烧洛阳迁都长安,袁绍等人不敢贸然进军,曹操于是和鲍信、鲍韬以及张邈部将卫兹等人进兵荥阳汴水,被董卓部将徐荣迎击,双方激战一天,曹操、鲍信负伤,鲍韬、卫兹等人战死。
初平二年(191年),袁绍胁迫韩馥,夺取冀州,鲍信对曹操说:“现在奸臣乘机出来颠覆皇室,英雄豪杰愤然对抗,而天下响应的原因,是因为大义所在,现在袁绍当盟主,利用权利为己谋私,看来将要发生变乱,看来另一个董卓就要产生了。如果我们对抗他,恐怕力不从心,如果跟他同流合污,那又怎么说得过去?不如现在待在黄河以南,静观其变。”曹操深表赞同。此后曹操被袁绍表为东郡太守,于是上表让鲍信担任济北相。初平三年(192年),青州黄巾军攻打兖州,兖州刺史刘岱打算派兵迎击,鲍信劝阻说:“现在敌人众多,百姓恐惧不安,士兵毫无斗志,显然我军不能马上和敌人相抗,据我观察,敌人家属很多,军中粮草物资极为缺乏,靠抢掠维持给养。如今对策,与其贸然出击,不如让部队养精蓄锐,先采取坚守,敌人无法求战,强攻又徒增伤亡,等其气势低落,我们在派精锐出击,就能打败他们了。”刘岱不采纳鲍信的意见,结果兵败被杀。
曹操部将陈宫听说刘岱战死后,向曹操提议自己前往劝说兖州别驾、治中拥立曹操为兖州牧。后陈宫到达州府协商后,鲍信便与州吏万潜等人到达东郡迎接曹操担任兖州牧。曹操认为黄巾军得胜后骄傲轻敌,于是设奇兵在寿张迎击黄巾军,曹操与鲍信先到达战场,而步兵未到。这时候敌人已经遇见曹操,于是开战。鲍信拼死救出曹操,但鲍信自己被黄巾军杀害,时年四十一岁。后来大军赶到,勉强打败黄巾军。曹操悬赏寻找鲍信的遗体,没有找到。大家于是用木头刻出鲍信的模样,曹操洒泪祭之。曹操再进兵破黄巾军,同年冬天迫降黄巾三十余万,平定山东。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追记鲍信功绩。上表封鲍信之子鲍邵为新都亭侯,征召鲍信之子鲍勋担任丞相掾。
鲍信怎样救过曹操他对曹操又有哪些功绩
鲍信是在曹操为了夺取兖州发动战争的时候,由于主力部队并没有跟上曹操所率领的先锋部队,为了掩护曹操而率领部下冲入敌方的主力部队,最后曹操大获全胜而鲍信却战死沙场。鲍信是曹操生涯当中第一个认可曹操才能的人,并且他还帮助曹操占领了自己的第一块地盘。所以说如果曹操没有了报信的帮助,那么他恐怕也就没有办法能够一统北方。
曹操当初董卓初到洛阳的时候鲍信就看出这个人将来必定祸乱天下。所以说鲍信便主动向袁绍进言说趁着董卓兵马人心不稳,可以直接派兵将他杀死,但这个时候袁绍却畏惧董卓的军队不敢行动,所以说鲍信只好自己回乡招募兵马。而后来袁绍与董卓正式决裂,在渤海通告天下诸侯,讨伐董卓。这个时候鲍信就以济北相的身份和他的弟弟一起起兵响应曹操。
而后曹操兵败之后,就带着他剩余的兵马驻扎到了河内,这个时候的曹操十分的挫败。而此时就是由于鲍信的进言,说现在袁绍势力庞大而曹操势力弱小,不能够与之抗衡,需要在另一个地方韬光养晦,静待天下变化。于是在191年,曹操抓住了黑山军攻打袁绍的机会,主动出击在东郡大败黑山军,这才有了自己的第一块地盘。在192年,由于当时的黄巾军攻打兖州,使得兖州刺史被杀,因此从这个时候就出现了权力真空,曹操这个时候就果断带兵进入兖州,这才真正变成了朝廷的封疆大吏。
鲍信为了保护兖州,曹操决定和鲍信一起在寿张步剩下埋伏,引诱黄巾军。但是当曹操和鲍信带领着先头部队到达战场的时候,却发现主力部队却并没有跟上,而这时大量黄巾军已经将他们包围,为了掩护曹操鲍信亲自率领着自己的部下,像黄巾军队的核心部位发起了猛冲,后来主力部队赶上,但是鲍信却在死沙场,曹操虽然大获全胜,但却悲痛不已。
史话三国:神机妙算,忠于曹操,却和郭嘉一样英年早逝
街头巷尾说历史,茶余饭后话三国。
他智勇双全,是征战黄巾军的得力干将,是讨伐董卓的急行先锋,是十八路诸侯之一,然而正史却无单传、合传。
他的传奇经历只能从别人传记中略带逗露的只言片语里管窥蠡测。
他察人知事,于纷乱扰攘之中看出了董卓必乱,袁绍必败,曹操才是那个真正能拨乱反正、匡主救民的命世之才。
他神算如天,料定了兖州刺史刘岱之死,却没能料到自己死后尸骨难寻的悲惨结局。
他就是汉末英雄鲍信,一位充满宿命论的巨眼英豪!
鲍信,字允诚。生于公元152年,卒于公元192年,时年41岁。
“允诚”二字在正史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只见于小说《三国演义》中。
在《说文解字》和《尔雅》中“允”的本意都是信和诚的意思,依此来看鲍信字允诚,大概率应该是罗贯中先生因心中对鲍信极为敬服,有感而所发的牵强附会之言。
当然鄙人的观点也是推论之言,并非有史实依据。也许罗贯中先生博览群书,从其它处得闻得见也未可知。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的推论之言也不是空穴来风。古人的表字向来和他所起之名有着一定的关联,字意上或相反或辅助或延伸。
比如胡适字适之。曾巩,字子固。巩和固是一个意思,起到延伸加强的作用。
字意相反的示例有:朱熹,字元晦。熹是天亮,晦是天将黑。王绩,字无功。有绩和无功的意思正好相反。
“允诚”二字明显有加固延伸“信”这个名的意图,然而在汉代的时候,这样起表字还不是一种非常流行的做法。
比如曹操字孟德,袁绍字本初,袁术字公路,刘表字景升,孙坚字文台等都没有这种如此明显的加固延伸之意。
读史就应该透过文字和前人有所沟通。在此鄙人怀着一颗同罗贯中先生一样的敬服之心,通过《三国志》、《英雄记》的记载,跟大家浅谈一番巨眼英雄鲍信的察人知事和神机妙算。
一、劝绍擒董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党锢之祸解禁,众多因为受宦官集团打压不得出仕为官的清流士人,得以有机会走向政治舞台的中央。
鲍信家本来世代修儒,有极高的儒学修养,对自身的行为准则也要求很高,治身至俭,清流有名。因此被大将军何进征辟为骑都尉。
国家罹难之际,鲍信接受诏命,怀着一份匡时救民的家国情怀回乡募兵,积极投身到剿灭黄巾军的战斗中。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跟孔融这种只会耍嘴皮子的大名士在讨伐黄巾军中的糟糕表现相比,鲍信的表现可圈可点,战功卓越。
很快鲍信和曹操等人一样,因战功卓著,军事能力突出,在众多与黄巾军作战的将领中脱颖而出。
鲍信后来还被推举为济北相,主政一方。
公元189年何进谋诛宦竖,密谋不周反被阉竖所杀。此时鲍信正领兵在回京师洛阳的路上,当他到达洛阳的时候,董卓已经带领西凉兵抵达京师洛阳。
面对董卓虎视眈眈,蠢蠢欲动的态势,鲍信作出了一个颇具预见性的判断,董卓必将祸乱京师。
《三国志》记:信谓绍曰:“卓拥强兵,有异志,今不早图,将为所制;及其初至疲劳,袭之可禽也。”绍畏卓,不敢发,信遂还乡里。
此时鲍信见事于未萌的眼力和见识与其世家学儒的广博学识不能说没有关系。
鲍信对当时实力最强的袁绍说:“董卓如今手握重兵,见京师没有可制约之人,肯定有不臣之心,要图谋不轨。今天如果不趁早把他拿下,将来就会被他所挟制。不如趁他此时刚到京师,士卒疲惫,对他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擒拿他。”
思量再三,袁绍终因惧怕董卓的实力而没敢行动。
其实当时董卓只有三千人马,只是用了个疑兵之计,每天白天进城,晚上偷偷出城,第二天再假装有从凉州赶来的新兵进城,造成兵将不可胜数的假象。
满朝文武就这样被狡猾的董卓所迷惑,失去了诛杀乱臣贼子的最佳时机。
二、看重曹操
因为袁绍的迟疑不动,鲍信无可奈何,只能领着他带来的一千多人马重回乡里,征召士兵。
这一次从京师回乡的鲍信和以往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名望陡增,一下招募步兵两万多人,骑兵七百多人,光运载粮草物资的车辆就达五千多辆。
公元190年,不出鲍信所料,董卓果然挟持小皇帝,祸乱京师,威陵天下。
曹操首起义兵反董,袁绍也在众人的推举之下坐上了讨董联盟的盟主之位。
此时袁绍的实力显然是最强的,很多英雄人物都纷纷投靠了袁绍。
察人知事的鲍信却看到了袁绍必败的征兆。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加入到曹操的反董队伍中,并力挺曹操。
《英雄记》记:信独谓太祖曰:“夫略不世出,能总英雄以拨乱反正者,君也。苟非其人,虽强必毙。君殆天之所启!”遂深自结纳,太祖亦亲异焉。
鲍信认为曹操是一位不世出的人物,是一位真正能领导各路英雄的大豪杰,可见鲍信独具英雄慧眼。
当时袁绍家门名望极高,四世三公,恩惠四海,门生故吏遍天下,却没能进入鲍信法眼,可见鲍信洞察人物的能力非同一般。
三、劝曹图存
后来的事实证明袁绍的确是鲍信所说的外强中干的纸老虎。
公元190年,十八路诸侯组成的讨董联盟的名位座次已定,本该勠力同心,分路向洛阳进发,可是盟主袁绍却再次迟疑不进,日夜置酒高会。
曹操和张邈力劝袁绍发兵,袁绍不为所动。袁绍此时其实另有打算,他在想如何弃董卓手中的小皇帝于不顾,另立刘氏宗亲刘虞为帝,这样他就可以凭拥戴之功把持国政。
曹操没有办法,只能孤军讨卓。当时只有鲍信和弟弟鲍韬以及张邈部将卫兹等人同曹操一起进兵荥阳汴水,结果因为力量悬殊过大,大败而回。
曹操、鲍信身负重伤,鲍韬、卫兹等人战死。
《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鲍信的弟弟鲍忠为了跟孙坚抢攻被董卓部下斩杀是不存在的,正史其实根本就没有鲍忠这个人。
经历汴水之败以后,鲍信充分地认识到仅凭一腔热血,猛杀蛮干是不行的。汉家天下已经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不是杀掉一个董卓就能够解决的事情,袁绍已经占有冀州之地,显然就是下一个董卓。
当前最重要的是如何在诸侯割据中存有一席之地,然后再图进取。
《三国志》记:信言於太祖曰:“奸臣乘衅,荡覆王室,英雄奋节,天下乡应者,义也。今绍为盟主,因权专利,将自生乱,是复有一卓也。若抑之,则力不能制,祗以遘难,又何能济?且可规大河之南,以待其变。”太祖善之。
鲍信建议曹操先避袁绍锋芒,在黄河南面建立起自己的根据地。先保存实力,养兵蓄锐,等到天下大变的时候,再伺机救亡图存。
鲍信的这一条建议可以说是曹操后来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固本为先,不管以后怎么打,只要不伤元气都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仅这一条谋略就足见鲍信分析天下大势的能力,谋划天下大事的功力。可以说与诸葛亮的隆中对不相上下。
四、谏岱固守
公元192年,聚集在青州的黄巾军有百万之众,与官兵对抗,向各地府衙冲击。
黄巾军进入兖州的时候,攻杀了任城相郑遂,进而转入东平国。
兖州刺史刘岱负责镇守兖州,想要引兵击退这些无组织无纪律的黄巾流寇。
鲍信跟刘岱谏言说:“现在黄巾贼众百万,兖州的老百姓们都震恐万分,士卒们更是没有斗志,不可能抵抗如此众多的黄巾军。依我看这帮黄巾贼,成群结队而行,一没有配备攻城的器具,二没有配备随军的粮草,都是以抢掠偷盗为生。我们不如先畜养士兵的精力和体力,固守住城池。等黄巾贼寇欲战而不得战,想攻城攻不下的时候,他们的势气必然离散,然后我们再挑选精锐,击其要害,则可轻易破敌。”
刘岱没有听从鲍信的意见,出城与黄巾军大战,结果被黄巾军杀害。
鲍信身经数战,对兵法实战应该有所体会。刘岱不听鲍信谏言而被杀,也从侧面说明鲍信有很强的军事战略分析能力。
五、英雄陨落
刘岱战死以后,鲍信联合其他兖州实力派人物迎接曹操做了兖州牧。
就在同一年,鲍信和曹操设计在寿张这个地方奇袭黄巾军。造化弄人,当曹操和鲍信的骑兵率先抵达前线的时候,步兵还未赶到。此时黄巾军已经发现了曹操,偷袭战变成了遭遇战,曹操、鲍信只能仓促开战。
在这场遭遇战中,鲍信首当其冲,浴血奋战,拼死救出了曹操,自己却被黄巾军杀害,时年四十一岁。
一代巨眼英豪就这样陨落谢世。
后来步兵赶到,勉强打退黄巾军。鲍信的尸体却没有被找到。
曹操命人用木头刻出鲍信的模样,洒泪祭奠这位智勇双全的生死弟兄。鲍信之死,曹操的心情和后来失去郭嘉一样,痛哉!惜哉!他们都属于智慧超凡而英年早逝。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追记鲍信功绩。上表封鲍信之子鲍邵为新都亭侯,征召鲍信之子鲍勋担任丞相掾。
综上所叙,鲍信短暂的一生,可以称得上传奇、忠义、智慧、英勇。《魏书》评价其少有大节,宽厚爱人,沈毅有谋,甚为公允恰当。
罗贯中先生附会其“允诚有信”也是一言说中人物的精髓。
鲍信最为我所扼腕叹息的是神算如天,能料他人生死存亡,得失成败,却还能因心系一主,忠勇仁厚,而涉险不避,置生死于外,岂非人世间之大义之士?
《列子-说符》中说:“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我想鲍信之死不仅仅存在多智伤身,难以寿终的宿命论在里面,更有达人观物外之物,智者思身后之身,宁忍一时之寂寞,勿取万古之凄凉的睿智选择存在。
试想鲍信如此智慧之人怎么会不懂得避难于世,明哲保身的道理。是天降大任于身,借其真身助曹操一臂之力而已……
这也是命世之才和普通英雄的区别,鲍信、曹操、郭嘉他们都应该是天命加身的人物。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