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严复的个人简介和严复的生平如何的问答
本文目录一览
严复的个人简介
严复(1853——1921),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人。少年时期,严复考入了家乡的船政学堂,接受了广泛的自然科学的教育。1877年到1879年,严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入普茨毛斯大学,后转到格林威治海军学院。留学期间,严复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并且尤为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回国后,严复从海军界转入思想界,积极倡导西学的启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论》的翻译工作。他的译著既区别与赫胥黎的原著,又不同于斯宾塞的普遍进化观。在《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译文简练,首倡“信、达、雅”的译文标准。主办《国闻报》。“与天交胜”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他的著名译著还有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孟德斯鸠的《法意》等,他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1912年严复受袁世凯命担任北大校长之职,这也说明严复在思想界和学术界的令人信服的显赫地位。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更深一层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
严复的生平如何
严复1853年出生于中国福建。他从小热爱读书,博闻强记。13岁那年,严复考入了福州船政学堂学习,毕业以后在军舰上实习和工作了五年,1877又被派往英国学习海军,在留学英国期间,严复接触到了西方国家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此期间,他积极研究西方社会的经济学说和英国的社会制度,最后他认识到了英国的“三权”(立法、司法、行政)分立的完美的议会制是英国富强的重要原因。经过两年的国外学习,严复于1879年回国并担任了福州船政学堂的教习,第二年又担任了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1894至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让严复对洋务派的“自强新政”十分不满。他认为,救国不仅仅是加强军事力量,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习西方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所以他积极地主张变法维新。
严复的思想主张和影响是什么
严复主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并译著《天演论》,宣传生物进化观点和社会进步理论,引导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是符合历史潮流的。
影响: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知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道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观点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在当时的中国,起了打击封建势力,启发中国知识界探索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作用。
扩展资料:
严复翻译了《天演论》等诸多西洋学术名著,成为近代中国开启民智的一代宗师。离开北洋水师学堂后,严复先后出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复旦公学和北京大学等校校长,以教育救国为己任。辛亥革命后,他一度党附袁世凯,卷入洪宪帝制,为世人诟病。
基于对国情民性的独特把握,严复终身反对革命共和,时持犯众之论,既不获解於当时,更致聚讼于后世。虽然如此,其立身行己且秉持特立独行的操守,学术政见有其一以贯之的原则,在翻译学上更是为一时之先,其风格思想影响了后期一大批著名翻译家。
其众多译著更是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他的功过是非与成败得失,值得后世用心研究总结。虽然研究严复的论著已为数不少,但相对于他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显赫地位而言,还远远不够,尚待学界进一步挖掘材料、变换视角、革新思维,做出更为全面公正的评判。
严复拥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
严复不仅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翻译家,而且也是著名的文学家。但他在近代中国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仍然要推他的翻译。他的翻译虽然不是文学作品,但由于译笔的优美古雅,却具有文学价值。严复是中国近代史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先进代表人物之一,是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和翻译家。
《天演论》的译者严复的生平如何
《天演论》的译者严复(1853~1921),字几道,又字又陵,福建侯官(今福建省闽侯县)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向西方寻求真理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严复幼时家境贫困,曾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当时洋务派创办的“福州船政学堂”,19岁时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从军舰实习,周游南洋、黄海等地。1876年,被派赴英国留学。在留学期间,他除了学习海军技术外,还对西方科学技术、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进行了广泛的涉猎,探求富国强兵的道路,并得到了当时清朝驻英公使郭嵩焘的赏识。1879年归国后,开始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次年受聘于李鸿章创办的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先后任总教习、会办、总办,历时20年。此后曾任京师大学堂编译局总办、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学堂监督、京师大学堂总监等职务。严复的著作,有《严几道文钞》、《严几道先生遗著》(新加坡版)。
严复的思想主张和影响
主要思想严复是一个反对顽固保守、力主复法的维新派思想家。严复在《原强》中提出,一个国家的强弱存亡决定于三个基本条件:“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慧之强,三曰德性义仁之强。”他幻想通过资产阶级的体、智、德三方面教育增强国威。严复要求维新变法,却又主张“惟不可期之以聚。”“除而不骤”的具体办法就是要通过教育来实现,即在当时的中国,要实行君主立宪,必须开民智之后才能实行,总之,“教育救国论”是严复的一个突出思想特点。2影响1、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知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道人。2、《天演论》,对戊戌变法运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3、“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观点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在当时的中国,起了打击封建势力,启发中国知识界探索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作用。
如何评价思想家和翻译家严复
严复是比较进步的文人,在当时的时代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在思想方面,严复倾向于君主立宪。他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西方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和当时的进步思想。这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无疑是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在翻译方面,严复先生的译著颇丰,内容涵盖经济、哲学、文化和政治等多个领域。这其中,《天演论》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这本书对当时国人的惊醒作用不可估量。
当然,还有一点也不能不提。严复先生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影响也是相当深远。
综上,在当时的历史时期,严复先生不仅是一位比较进步的文人,而且是一位在多个领域都颇有建树的学者。
社会总评:
严复翻译了《天演论》等诸多西洋学术名著,成为近代中国开启民智的一代宗师。离开北洋水师学堂后,严复先后出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复旦公学和北京大学等校校长,以教育救国为己任。辛亥革命后,他一度党附袁世凯,卷入洪宪帝制,为世人诟病。
基于对国情民性的独特把握,严复终身反对革命共和,时持犯众之论,既不获解於当时,更致聚讼于后世。虽然如此,其立身行己且秉持特立独行的操守,学术政见有其一以贯之的原则,在翻译学上更是为一时之先,其风格思想影响了后期一大批著名翻译家。
总结:以上问题和解答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