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对于《论诗绝句·戴复古》原文与赏析和《论诗十绝》古诗原文及翻译,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论诗绝句·戴复古》原文与赏析和《论诗十绝》古诗原文及翻译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论诗绝句·戴复古》原文与赏析
戴复古
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
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
戴复古,出身贫寒,自幼孤苦,长期流落江湖,是宋代江湖派重要作家。其诗多反映人民痛苦和爱国情绪,有《石屏集》。戴复古写有《论诗十绝》,十首论诗的绝句,评论了诗歌的内容、形式、风格及语言艺术和表现技巧,也评论了一些历史上的诗人。这里选的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诗主要在于阐说写诗要“己出”,不可步人后尘。
宋代诗坛上曾出现过江西诗派,他们之中有人就是主张“无一字无来历,无一句无出处”,实际上就是蹈袭前人,拾人牙慧。戴复古于此诗中提出“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无疑是对当时弊端的一大针砭。
为了说明“须教自我胸中出”的问题,诗的一、二两句则先说诗歌创作要富于“变化”。“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诗文创作的立意构思,奇巧神妙,变化无穷,一任自己有力的笔纵横挥洒。要得这样,自然要出自肺腑,而不可人云亦云。
从自己胸中出,则能写出自己真感受、实感情,否则到古籍中寻章摘句,只能是虚饰伪装。戴复古这一观点符合诗歌创作规律。这一观点,后人每多重申,金代元好问写有“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论诗三十首》)清代赵翼也以绝句形式论诗:“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只是随人说短长。”诗歌创作要有自识、自感、自得,切忌步人后尘,否则诗不仅失了主见,没了个性,也无生气,少精神。
《论诗十绝》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戴复古
草就篇章只等闲,作诗容易改诗难。
玉经雕琢方成器,句要丰腴字妥安。
赏析
戴复古强调:反对因袭,重视精细,切忌草率。
江阴浮远堂戴复古赏析翻译
江阴浮远堂戴复古赏析翻译,是由著名江湖派诗人戴复古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描述登上横冈俯视大江的景色来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沉痛以及对中原的怀念。
原文: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江阴浮远堂字词解释:
⑴江阴:今属江苏。浮远堂:堂名浮远,取苏轼《同王胜之游蒋山》诗中“江远欲浮天”意。堂北临大江,南望城市,为登临胜地。
⑵横冈:指浮远堂所在的君山。一名瞰江山,突起平野,俯视长江。瞰:向下看,俯视。
⑶淮南:指今江苏、安徽省长江以北、淮河以南之地。南宋与金议和,划淮为界。故由长江南岸的江阴北望中原,要从淮南看过去。极目:穷尽眼力。神州:指全国。
江阴浮远堂翻译:
我登上横冈,俯视着大江东流;我站在浮远堂前,纵目万里,满怀着无尽忧愁。最使我痛苦的是眼前没有一座山来遮断我的视线;淮南大地,一望无边,都是中原神州。
江阴浮远堂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嘉定(1208-1224年)年间作者第二次长途游行过江阴之时,作者在浮远堂眺望中产生的山河破碎之感,创作了这首诗。
江阴浮远堂赏析:
江阴位于长江之滨,诗中大江,即指长江。起句暗点江阴,次句明写浮远堂。“万里愁”是诗人登浮远堂的感喟。“愁”本是无形之物;“万里”是虚指的数词,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在这里诗人借助江、山来烘托表现这种深愁,于是使原来抽象的情感,显得十分形象、真切,直贯诗末。上联写江,是近瞰。诗人将“大江流”与“万里愁”并提,既是望江水生愁,于江水寄愁,也是借江水喻愁。长江万里,愁亦万里;江流不尽,愁也无尽;无“大江流”,何言“万里愁”?下联点山,是远望。诗人借山寄愁,一反常人之法,以山遮断视线为愁,以不见所思为恨;却以无山遮掩为愁,以满目凄凉为恨,这就不能不望了。只因无山遮隔,才致使中原沦丧之地,尽收眼底,触目辛酸,令人生悲。由于“无山”,故能“极目”,因“极目”而视通万里,由此而生“万里愁”。
个人资料:
戴复古(1167年-1248年后)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他是著名的江湖派诗人。
除夜戴复古全文翻译是什么
《除夜》戴复古全文翻译如下:
(旧岁将尽,新岁伊始)打扫屋舍,洗去往日的尘埃,燃一柱清香,祭拜天地。世间万物都在告别残冬,迎接新春的到来。过了今晚,一年就结束了。火盆里的火燃得正旺,鞭炮声不绝于耳。年夜饭开席了,听到大家用椒柏酒向长辈们敬酒的声音。农夫已经预先知道明年是个丰收年了,因为冬天的瑞雪还没有融化完。
原文: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赏析
第二句“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告诉读者当时作者在除夕当天的心情,从“残”字中可以看出,作者“一年结局”是“不理想”的。第三句“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中,告诉读者民间有“生火”、“放爆竹”、“守岁”、“鲜花食”、“颂椒”等习俗。
第四句是写当时的“雪未全消”的场景,从“预知农事好”和“瑞雪”中可以看出作者还是希望来年“过得好”。
柳梢青·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柳梢青·岳阳楼
朝代:宋代
作者:戴复古
原文:
袖剑飞吟。洞庭青草,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翻译:
袖剑飞吟:相传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留诗于壁上,曰:“朝游百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青蛇”,指剑。“袖剑”即“袖里青蛇”之意。“飞吟”,即“朗吟飞过”之意。作者即以吕洞宾的行动自比。洞庭青草:青草湖是洞庭湖的一部分,二湖相通,总称洞庭湖。一快披襟:宋玉《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君山:在洞庭湖。
赏析:
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石屏樵隐,于南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出生在天台道黄岩县南塘屏山(明宪宗成化五年分黄岩南三乡设立太平县,即今之温岭市新河塘下)的一个穷书生之家。
他的父亲戴敏才,自号东皋子,是一位“以诗自适,不肯作举子业,终穷而不悔”(楼钥《戴式之诗集,序》)的硬骨头诗人,一生写了不少诗,但留下来的很少。曾写过相当有名的《赋小园》诗,又有名句:“人行踯躅江边路”为编《诗人玉眉》的魏庆之所赏识,在当时东南诗坛上颇有声誉。他在临终前还对亲友说:“我已病入膏肓了,不久将辞世,可惜儿子太小,我的诗将要失去传人。”可见他对诗真到了入迷的程度。
戴复古不但继承乃父的诗迷,也继承了乃父的`风格,并予发扬光大,俨然成一派首领。更可贵者,他一如乃父,不肯作举子业,宁愿布衣终身。他耿介正直,不吹拍逢迎,不出卖灵魂而求功名利禄,也与乃父一样,终穷而不悔。在南宋那纸醉金迷的时代里,这确乎是难能可贵的。
戴复古的时代,正是“山河破碎风飘絮”,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的时代。如果说赵构在临安立足之初,尚有南方各路勤王部队,北方也到处有抗金义军的烽火,但到第二代孝宗时,由于赵构的不抵抗主义,失望的失望,覆灭的覆灭,统治集团又腐败无能,早已安于“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小朝廷生活了。戴复古就生于这第二代小王朝之时,碰上这样的时代,辛弃疾、陆游等尚被闲置,何况一个无名后生,所以即使戴复古“负奇尚气,慷慨不羁”(元·贡师泰《石屏集》序),空怀一腔忠心报国的男儿热血,又哪里有用武之地呢!由于南宋的偏安,使台州成为东南沿海的既接近京畿又较为安定的后方,这使偏远、闭塞的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得以迅速的繁荣。特别在文化上,从唐朝郑虔启蒙以来,到这时才有一大批著名文人学者如朱熹、唐仲友、赵汝愚、尤袤、岳珂等,来到台州,并任要职,把台州文化大大地推进了一步。朱熹等人又极为重视教育,到处办书院,四出讲学,因而科举之风日盛,中举之人空前增加。南宋153年间,台州考中进士的有550人,状元一人,所以明代著名的台州人士谢铎说:“其时,台之人以科第发身致显荣者,何限!”(《石屏集·序》)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