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对于那些重耳的故事和关于重耳、介子推的故事,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那些重耳的故事和关于重耳、介子推的故事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那些重耳的故事

战国时期,战火风起云涌。
那位多灾多难的重耳回到晋国以后,总算是苦尽甘来成了新的国君,这就是当时赫赫有名的晋文公。再后来,晋文公在诸侯当中威望相当的高。要说晋文公回到晋国后,其实最害怕的应该是晋惠公的那些遗老遗少,因为他们都明白,重耳和晋惠公之间过去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说不定这重耳坐稳了位子以后就开始要清算我们这些人了。于是,其中的两个旧臣,包括吕省和郤芮就开始算计着,要么就来个“斩首行动”把重耳给谋杀了吧,把他杀了一了百了,以后就没人来找我们的麻烦了。他们的计划是把晋文公居住的寝园给烧了,一把火烧过去,你重耳本事再大,那也不可能逃出去。谋杀计划还算过得去,但说巧不巧,偏偏这个阴谋给勃鞮知道了。
还记得勃鞮吗?这个勃鞮就是之前两次刺杀重耳,而且还差点得手的那个寺人呢。什么叫寺人呢?那就是阉人。他决定把听到的这个谋反计划告诉给重耳听。可是你想见国君就能见得着的?开玩笑啊,除了国君身边高手如云很难接近外,特别是你的身份吧,一来是寺人基本就没什么社会地位的,二来你还两次想刺杀国君,还差点成功了,如此前科,重耳没杀你,你就谢天谢地偷笑吧,怎么还可能见你呢?
可是这个勃鞮却是个身残智不残的人,头脑可聪明着呢!他知道什么事儿能够说服晋文公的。他请求门房进去解释说自己以前刺杀重耳,那是奉命行事,身不由己,而且还专门提醒了一句,主公是去过齐国的人,一定知道齐桓公当年也没有记恨管仲向他射出一箭呢。你可不能小看了这句话,那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可不是嘛,重耳一听,当时就一激灵,哟,这人不是一般人么?确实如此啊,当初如果齐桓公记恨管仲的话,哪还有齐国称霸这事呢。行,没问题,这个人得见见。
好了,勃鞮一来,立刻像倒豆子似的一股脑的把吕省和郤芮的阴谋全说出来了,计划都败露啦,那两位还有戏唱吗?赶紧逃呗。逃,你能逃到哪去?在逃亡的路上,秦穆公把这俩人抓住,当场就给杀了,作为送给重耳的礼物。从这个事件可以给人启示:想谋反,下场很难看,比如这两个人;想谋职,重耳宽宏大量,非常欢迎,比如像是勃鞮。
可是,偏偏就有这么一个人,他不是谋反,相反对重耳有恩,但他又不想谋职,而且下场挺糟糕的,这个人就叫介子推。也有称他为介之推或介推的,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说他姓王,名光,这样吧,我们就称他为介子。
介子到底对重耳有什么功劳呢?说来话长,还要回头说说之前的重耳流浪记。当时晋国内乱,重耳游历诸候国避难,随行贤士有五人,其中一个就是介子。逃出来的时候啊,匆匆忙忙的啥也没带,路上颠簸坎坷,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晋国公子竟然落难到这个地步,真的很可悲。逃到魏国的时候,重耳他们已经断粮了就快活不下去了,大家都出去找野菜啥的,看看能不能熬过这一段日子。只有介子一个人跑到旁边的山沟里去了,他干啥呢?说起来真的令人感动,因为之前重耳曾经念叨过,好久没有喝过肉汤了。重耳的随口一句话,介子却记在了心里。那成,不就是想吃肉嘛,哪的肉不是肉啊,于是介子就抽出自己的佩刀,把腿上的肉生生的割下来一块,与采来的野菜一起熬成了汤献给了重耳。重耳他们当然高兴了,哎哟妈呀,这些天来哪还沾过什么肉腥啊,现在居然有碗肉汤端到面前,那还有什么好说的?三下五除二就给喝个精光。喝完以后才想起问介子:“你本事真大,这肉哪来的呀?”介子这个时候才说是自己腿上割下的肉。重耳听了大受感动,当时就说了,有朝一日我们不用流浪,回到祖国做了君侯,我一定要好好报答你啊。
多年过去了,这个理想终于变成事实,重耳实现了华丽的转身,而且是质的改变,从逃亡者变成了晋文公。可是介子呢,却因为个性的问题没有主动去邀功,而是隐居于绵山,成为一个不食君禄的隐士了。偏偏重耳这个时候,不知道是不是太得意了,把所有原来与他一起逃难的难兄难弟都分封了功劳,连那位原来的刺客勃鞮也升了官,偏偏就忘记了介子,就连那些一起出去流浪的人也忘记了介子割肉煮汤的这件事。
芥子隐居了以后,他有个讲义气颇有正义感的朋友叫谢张,心里堵得慌,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子推啊子推,你能够忍,我是忍不下去的,那个啥,我得为你鸣不平。于是在某天夜里,他写了一封信挂在城门上,把这事情的前前后后来龙去脉给说了一轮。这封信第二天早上很快就被守城的人看到了,马上送到晋文公那儿。晋文公看到以后直拍大腿呀,哎呀,是我不厚道啊,怎么这么忘恩负义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啊,可人家为了让自己活命,宁可割下腿上的肉来喂自己吃,这种恩德怎能不报啊。于是赶紧派了使者去召换介子推,让他到朝廷里受封。这个时候才知道,介子推原来已经隐居于绵山了。
好啊,既然知道你在哪儿了,我就亲自去请。于是晋文公亲自带队到绵山寻访。可是,也许介子已经伤心透了,所以在山里躲着。这么大一个山,你要真躲起来的话,别人怎么能那么轻易找到嘛!当时晋文公心里急啊,偏偏旁边有个人出了个馊主意,说:“哎呀主公,你把这山给烧了,不就能把他们给熏出来了吗?”晋文公想对啊,于是下令放火烧山。结果山是烧了,但人就没见出来。这时候晋文公才想起自己是不是犯了大错了。介子的性格大家不是都很清楚吗?他是宁折不弯的呀,清高的很呢!于是赶紧派人上山找啊,这才发现介子推和他的母亲都抱着一颗大树活活给烧死了。晋文公悲痛不已,对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了好久,命令将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厚葬在那一棵烧焦的大树下。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当场下令把这座绵山改名为介山,介山上建立祠堂,并且把放火烧山这一天定为寒食节,通令全国,每年这一天禁止燃烟火,只准吃寒食,也就是凉的食物。临走前,他还把烧焦的这一段树木砍下来一段,回到宫里做了一双木屐。每天早上起来,望着这一双木屐,就会感叹一句:“悲在足下。”于是,到了后来,足下这个词就成为了当时对同辈之间相互敬重的称呼了。
寒食节这一天呢,凑巧和清明节接得非常近的,既然寒食节每年都要举行,清明节每年都有这个节气,于是到了后来,慢慢的寒食节和清明节就合二为一了,所以寒食也就成为了清明的别称了。到了后世,清明时节民间的一个习俗就是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物,它的根源就来自于晋文公和介子推这一段情谊了。

重耳的故事

返回目录

关于重耳、介子推的故事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途中饿晕,臣介子推割下大腿的肉给他吃,重耳很是感慨,表示将来即位后一定重加封赏介子推。后来公子重耳成为晋文公,封赏忠臣忘了介子推。当重耳想起时,介子推却不愿再做官,背着母亲隐居在绵山。

重耳就放火烧山逼他出山,但大火烧了3天始终不见人出来,上山寻找发觉他和其母已烧死了。在烧焦的柳树上大仙了有血诗的衣襟“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于是重耳将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次日,重耳登山祭奠,发觉老柳树复活,赐名“清明柳”,并定为清明节,全国禁火,吃干粮冷饭,以祭奠介子推,并勉励自己勤政清明,以纪念介子推,这就是民间广为流传的寒食节的来历。

扩展资料:

寒食节的日期历来说法不一。隋唐时期多在清明节前第二天,宋代则在清明前第三天。一般的说法是在冬至后105天过寒食节,所以也称“百五节”。流传至今,山西各地亦有清明节前一、二、三天过寒食节的不同说法。

禁火并非寒食的习俗,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周代。从先秦的文献记载可知,当时已有比较严格的禁火制度,从官方到民间都有改火的习俗。《周礼》中即明确记载当时有“司炬”之官,每当仲春季节,气候干燥,不仅人类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

古人在这个季节往往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在禁火与改火期间,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

返回目录

晋文公重耳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他的妻子是谁晋文公

晋文公(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一、妻妾:

1、怀嬴

秦穆公(嬴任好)之女。嬴姓,名文,嬴文。先是晋惠公(姬夷吾)的儿子晋怀公(姬圉)的夫人,嬴是秦国的国姓,怀嬴的怀说明她是晋怀公的夫人,后来,她又嫁给了晋文公姬重耳,又叫辰嬴。生下一子,姬乐。

2、逼姞

姞姓,晋文公重耳的夫人,晋襄公姬欢的母亲。她在晋文公的妻妾中位次第二,次于文嬴,高于季隗、杜祁、齐姜。

3、季隗

季隗是赤狄部族的一支廧咎如的公主,隗姓,和晋文公重耳生活了十二年。夷吾派人刺杀重耳的时候,重耳匆匆逃离狄国,临行时候告诉季隗希望能抚养好孩子,等自己回来,并且说二十五年后如果回不来,就让季隗改嫁。

对于季隗来说,自然不舍得他离开,但出口的话语却让人吃惊,她不但安慰重耳好男儿志在四方,又说道二十五年之后,自己已经是行将就木,还嫁什么人。

言外之意就是我会抚养好孩子,也会等你回来。言语之中饱含着深情款款。这段“不复成嫁,请待子”的历史典故也在后世传为佳话。

二、生平经历:

1、少年时期

晋武公十九年(前697年),重耳出生,他是晋献公和狐姬之子。他自幼喜好结交士人,到十七岁时,已有五个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朋友: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犨。

晋献公还是太子的时候,重耳就已长大成年。晋武公三十九年(前677年),晋武公去世,晋献公继位,重耳已二十一岁。

晋献公二十二年(前655年),晋献公因重耳与夷吾两位公子不辞而别而大怒,认定他们有阴谋,于是就派公使勃鞮去讨伐蒲城。重耳说:“君父的命令不能违抗。”于是他通告众人说:“违抗君命的人就是我的仇敌。”重耳翻墙逃走,勃鞮追上他砍掉了他的袖口,重耳逃到了母亲的故国翟国(又作“狄国”)。

2、流亡生涯

重耳与狐偃、赵衰、颠颉、魏犨、胥臣等人一起流亡到翟国,其中狐偃是重耳的舅舅,翟国也是狐偃的祖国,此时翟人正在和廧咎如打仗并俘获的两个姑娘,翟人把这两个姑娘送给了重耳。重耳娶了其中一个叫季隗的姑娘,生了伯鲦和叔刘,另一个赐给了赵衰。

晋惠公元年(前650年),夷吾即位,史称晋惠公。

晋惠公即位后,违背了给秦及里克的约定,又杀死了邳郑父与七舆大夫,晋人认为夷吾言而无信所以对他都不顺服。晋惠公八年(前643年)晋惠公恐晋国人依附重耳,就派勃鞮追杀重耳。

重耳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离开了晋国都城绛,到各国进行流亡的生涯。

重耳在国外颠沛流离了19年,辗转了8个诸侯国,直至62岁才登基做国君。

3、重耳复国

晋文公元年(前636年)春天,秦国护送重耳到达黄河岸边。面对重耳即将登上大位,狐偃说:“我跟随您周游天下,有太多的过错,我自己都知道,我请求现在离去吧。“

重耳说:“如果我回到晋后,有不与您同心的,请河伯作证!”于是,重耳就把璧玉扔到黄河中,与狐偃明誓。

那时介子推也是随从,正在船中,就笑道:“确实上天在支持公子兴起,可狐偃却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并以此向君王索取,太无耻了。我不愿和他同列。“

说完就隐蔽起来渡过黄河。秦军包围了令狐,晋军驻扎在庐柳。二月辛丑日,狐偃与秦晋大夫在郇结盟。壬寅日,重耳进入晋军中。丙午日,重耳到达曲沃。

丁未日,重耳到武宫朝拜即位,是为晋文公。大臣们都前往曲沃朝拜。晋怀公逃到了高梁。戊申日,重耳派人杀死了晋怀公。己丑傍晚,吕省、郤芮意图放火烧死重耳,被勃鞮告密,吕省、郤芮逃到黄河边,被秦穆公诱杀。

4、寿终正寝

晋文公九年(前628年)十二月己卯,晋文公卒,公子欢即位,史称晋襄公。

扩展资料:

轶事典故:

1、清明寒食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有一年晋文公都快饿晕过去了,介子推割了一块腿上的肉与野菜同煮成汤给他,当他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大受感动。

晋文公归国为君侯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请介子推,介子推躲避山里,不愿出来。

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2、文公逐麋

晋文公即位后,有一次追猎一只麋鹿却跟丢了,便问路边农夫老古说:“见我的麋鹿了吗?”老古跪着用脚指路说:“往那边去了。”

晋文公说:“我问先生,先生却用脚指路,是为什么呢?”老古抖抖衣服站起来说:“想不到我们的君王竟然这样愚笨啊,虎豹因为离开偏远之地靠近人类,所以才被人猎到;鱼鳖因为离开深水,才被人捉住;诸侯离开他的民众而外出远游,才会亡国。

《诗经》里说:‘喜鹊筑巢,斑鸠居住。’国君你外出不归,别人就要做国君啦。”于是晋文公开始害怕。回去遇到了栾枝。栾枝问:“猎到野兽了吗,我看您脸上有愉悦的神色?”

晋文公说:“我跟丢了,但得到了忠告,所以高兴。””栾枝说:“忠告您的人在哪里呀?”晋文公说:“我没有请他一起来。”

栾枝说:“作为王上却不体恤他的属下,是骄横;命令下得迟缓而诛罚来得迅速,是暴戾;采纳别人的忠告却抛下其本人,是偷盗啊。”晋文公于是回去搭载老古,与他一起回去。

返回目录

谁知道重耳和小白的故事,尽量详细点谢谢了

在公元前666年,晋献公派32岁的重耳守护蒲城。前656年,重耳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离开了晋国都城绛,到蒲城,他父亲晋献公派勃鞮谋杀重耳,勃鞮割断了重耳的袖子,重耳爬墙侥幸逃走。重耳的母亲是戎族,他决定往翟族人的地方逃跑。前651年,晋献公逝世,荀息当国相,骊姬立他儿子奚齐为国君,里克杀了骊姬和奚齐,荀息自杀,里克派人迎接重耳回国即位,重耳辞谢,时年47岁。

前650年,重耳的弟弟夷吾登君主宝座,自立为晋惠公。前644年,晋惠公派勃鞮第二次追杀重流亡公子重耳耳,重耳没死,决定不能在翟族地区多留。他听说齐桓公的宰相管仲去世了,决定去齐国给齐桓公效劳,他同时希望得到齐国的帮助和保护。重耳在齐国过安逸的生活,放弃了恢复君位的愿望。齐桓公送了他20辆马车,并许配了宗族之女齐姜给重耳。

前639年,赵衰、咎犯有一天在一棵桑树下商量如何离开齐国,一个女奴在桑树上听到他们的对话,回宫以后偷偷的告诉了重耳的妻子齐姜。齐姜因为害怕女奴泄露秘密,不但没有给她奖赏,而且马上把她给杀了。齐姜也劝告重耳赶快离开齐国,但是重耳不肯。

因此,赵衰等人让重耳喝醉了,把重耳抬到马车上离开齐国国都临淄。重耳醒来的时候已经太晚了,他感到非常愤怒,拿了戟欲杀舅舅狐偃,幸亏没有成功。重耳和他的忠臣到了曹国。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连成一片,很好奇,所以乘重耳洗澡的时候,偷看了他的裸体。因为曹共公对他如此无理,重耳有怨恨心。

在赶往楚国的路上,重耳饥渴万分,介子推将自己煮熟的大腿肉给他吃。前638年,楚国打败宋襄公军队不久以后,重耳到了宋国。宋襄公款待他,并送他二十辆马车。后来重耳到了郑国,郑文公拒绝接待他。到了楚国,在一次同楚成王打猎中,遇见了貘,它刀枪不入,楚王犯难,最终魏犨空手将它打败,狐毛建议用温水浸泡,泡软后制成上等皮衣。

楚成王设宴接待他,并问他以后打算如何报答楚国。重耳回答“万一晋国和楚国之间发生了战争,我愿意命令军队撤退三舍(即九十里)”。楚国大夫子玉建议楚成王马上杀死重耳,以免给自己留下后患,但是楚成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最后,重耳到了秦国,秦穆公热烈接待他,并把五个女子许配给他,其中有秦穆公的亲生女儿怀嬴。(参考《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扩展资料

晋文公的流亡,是因为晋国乃至东周列国持续不断的动乱导致的。起点是晋献公晚年废长立幼,逼死太子申生,驱逐群公子。而公子重耳只是被驱逐的儿子中的一个,另一个儿子则是公子夷吾,后来的晋惠公。此外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公子,也在驱逐之列,只是没有留下事迹。

公子重耳刚开始逃亡到了蒲城,公子夷吾逃到了屈城。但随后晋献公发出追杀令,群公子在晋国彻底呆不下去了,于是纷纷逃亡外国。重耳逃亡到了狄人的地盘,而夷吾逃亡到了梁国。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二十六年)九月,晋献公去世,晋国开始陷入进一步的内乱,晋国大夫里克连续杀害了晋献公的两名幼子奚齐与卓子,公子夷吾则借机与秦穆公达成土地割让交易,诱使秦穆公和齐桓公拥立自己为君,是为晋惠公。

晋惠公八年(前643年),晋惠公担心哥哥回国,于是派人继续追杀公子重耳,于是重耳继续踏上流亡之路。他先来到卫国,但没有得到优待,于是奔齐,在齐桓公的照顾下过了几年安省日子。

春秋时的诸侯在国内往往要面对“小宗强,大宗弱”的局面,小宗的公族分出去后成为强大的卿大夫。“鲁有三桓,郑有七穆。”政出多门则人心涣散。晋献公在位时“晋侯围聚,尽杀群公子”这种血腥手段为晋国弱公族提供了范例。

这项措施多年之后造成了“六卿强,公室卑”最终演变为三家分晋。但在当时,有利于集中君权,提拔功臣。如战神先轸能为中军帅,贤臣赵衰被拜为卿,栾枝可以作下军将,范武子士会最初只是晋文公的车右。这些人才都为晋国的文襄霸业立下了不世之功。

晋文公之弟惠公在韩之战被俘后,大夫瑕吕饴甥“作爰田”即承认土地的私有,开始扶持封建土地经济。“作州兵”不仅仅在“国人”中征召士兵,还允许“野人”参军,扩大征兵面。晋国军队之后曾一度扩充到六军。

返回目录

能不能讲一下重耳的故事

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亲,记得采纳哦!

返回目录

重耳之亡故事简要概括什么

重耳之亡故事简要概括:重耳从出走、逃亡到回国夺取政权的经过。

重耳之亡故事主要内容:

重耳当初国家内乱,父子离间,没有办法之下,他就带着对他忠心的几个臣子逃走了。他最先去了狄国,正巧狄国在打仗,俘获了部落统领的两个女儿,顺水推舟的把她们给了重耳。在狄国一段时间之后,重耳就离开狄国,到齐国去了。

经过卫国的时候,卫国不是很友好,没有办法,重耳只好继续走。

到了齐国之后,齐国国君对重耳也不错,也给他娶了个妻子。后来齐桓公死了,重耳本来不想离开温柔乡,被自己深明大义的妻子灌醉装上马车送走了。木已成舟,只好继续前行。

下一站是曹国,曹国的国君对重耳很不尊重,但是大夫僖负羁的妻子觉得重耳是个人才,僖负羁很听妻子的话,派人给重耳送饭吃,这不是普通的饭,里面藏了好东西的。重耳收到饭菜后,把饭菜吃了,但是把里面的宝玉还给了它本来的主人。

重耳到宋国之后,宋国国君觉得大家都送东西,自己不送不好,就给了重耳二十辆马车。

到了郑国,虽然大臣劝告,但是郑文公太倨傲,并不依礼接待重耳。

再到楚国,楚国国君和他有了著名的退避三舍的典故,这个就不必详说了吧。

总而言之,重耳去了很多很多的国家,有的国家把他当作贵宾款待,有的国家对他不是特别的友好。后来重耳成为了有名的晋文公,有仇报仇,恩人就报恩,赏罚分明。当初的不自在,全部改回来了。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