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对于请问:毛主席诗词中的“帝子乘风和“我欲因之梦寥廓 芙蓉国里尽朝,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请问:毛主席诗词中的“帝子乘风和“我欲因之梦寥廓 芙蓉国里尽朝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请问:毛主席诗词中的“帝子乘风下翠微”是什么意思哪位高人给我解释一下这首《七律·答友人》的意思
古代传说:尧帝有二女,名娥皇、女英,同嫁舜帝。舜南游死于苍梧,即葬其地。二妃寻舜至湘江,悼念不已,泪滴竹上而成斑点,称为湘妃竹。所以下文有“斑竹一枝千滴泪”之句。
〔帝子〕即指尧帝女娥皇、女英。
翠微〕轻淡青葱的山色,指“未及山顶”的高处(见《尔雅·释山》疏)。
“我欲因之梦寥廓 芙蓉国里尽朝晖“如何理解
意思是我将为此而梦回祖国辽阔的河山,在我芙蓉盛开的家乡朗照着清晨的光辉。
“我欲因之梦寥廓”化用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诗句,是说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这一句以“寥廓”代“吴越”境界更为扩大,可谓其地域之辽阔,其意境之高远矣。随着这寥廓苍茫的晨景,诗人似乎真的梦回到他芙蓉盛开,朝霞满天的家乡。
“芙蓉国”代指湖南,诗人疾呼:“让我的灵魂在芙蓉国里享受灿烂的朝晖吧”。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两句诗,既寄寓了他的怀乡念旧之情,也表达了他对于家乡乃至整个中国的明天的展望。
扩展资料
近代毛泽东《七律·答友人》原文:
九嶷山上白云飞, 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译文:
九嶷山上空白云飘飘,两名妃子乘着微风翩翩下山。青青的竹枝上闪烁着泪光,片片红霞若天风织成绚丽的衣衫。
洞庭湖水波浩荡卷起白色的浪花,橘子洲当歌一曲感天动地。我将为此而梦回祖国辽阔的河山,在我芙蓉盛开的家乡朗照着清晨的光辉。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写给毛泽东的同学,青年时代办《新民学会》时的老友周世钊的,兼寄李达、乐天宇。
当收到湖南老同学、老朋友乐天宇、李达、周世钊送来诗词及斑竹等礼物时,毛泽东读诗思友,睹物思乡,兴奋之情难以自禁,欣然命笔谱写了这首灵动而瑰丽的友谊之歌,深厚而情浓的怀乡之曲。
毛泽东此诗初稿写于1961年,当时他的秘书林克曾对毛泽东的一些诗词进行抄写,该诗的标题是“答周世钊”。1963年,毛泽东在这个标题的周世钊名字后加上了“同学”二字,最后他将“周世钊同学”五字去掉,把标题改定为《答友人》。
诗词赏析
《答友人》的首联与颔联,写的是有关楚地的娥皇与女英的神话传说,但却一洗古代传说中那种哀怨悱恻的情调,展示的是一个神奇而瑰丽的浪漫主义的艺术世界。
首联第一句突兀不凡地展现一幅白云缭绕九嶷山峰巅美丽景色,不仅调动读者无限的想象力,而且为第二句“帝子”临凡做好铺垫。“帝子”指唐尧的儿女,舜帝的两名妃子娥皇与女英。二位仙子乘风从飘渺的白云降临耸翠美丽的九嶷山。
上句的“飞”字,下句的“下”字,形象再现九嶷山的灵动景象和二妃的神采。诗人以“白云”“翠微”,明丽词语,鲜明的色彩,寄托对故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内心无比的喜悦。而今社会主义巨大的变化,令二妃摆脱愁苦断肠的心境,来到美丽的人间。
颔联诗人咏尧之二女娥皇、女英二妃乘风飘然而下,她们的衣裳如同万朵红霞。
毛泽东用比喻、象征的手法,寄托他对早年为革命牺牲妻子杨开慧无限绵绵哀思。那“红霞”就是光彩照人的杨开慧的化身,那斑斑含血的“千滴泪”饱含、他万般苦痛和深厚的情思。
诗的颈联与尾联虽然也呈现出飞腾的幻想与强烈的夸张,更侧重的却是对现实的抒写和对未来的展望。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此即秋风萧索,落叶飘零伤秋的哀叹。然而,毛泽东为读者展现的是一幅波涛汹涌,水天连接,气势磅礴的画面。诗人展望现实寄托无限希望,新中国阵阵汹涌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浪在洞庭湖畔、橘子洲头翻卷一曲曲感动天地的颂歌。
“长岛”狭义指的是橘子洲头,也可指湘江两岸,广义是960万平方公里祖国神州大地。“动地诗”是中华儿女在国家困难时期,泰山压顶不弯腰,谱写一首首震天地、撼山河的战歌。
诗人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浪漫主义手法,形成绚丽飘逸,飞动高远的意境,把古代神话传说与美好的现实和未来的明天交织在一起,给予读者无限的联想和艺术美的享受。
求鉴赏尽量多点,包括翻译
【上士】
道德高尚的人。《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下官 程颐 ,别号 伊川 ,人许性天上士,自惭理学名儒。” 清 钱澄之 《田园杂诗》之十六:“上士守其中,下士劳其形。”
【清辉】
清光。多指日月的光辉。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否终则承之以泰,晦极则清辉晨耀。” 唐 杜甫 《月圆》诗:“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明 高启 《次韵周谊秀才对月见寄》:“登楼强欲揽清辉,刁斗连营不堪听。” 郁达夫 《出奔》三:“但从窗隙里漏进来的亮光,还不是天明的曙色,却是积雪的清辉。” 闻一多 《神话与诗·说舞》:“灌木林中一块清理过的地面上,中间烧着野火,在满月的清辉下,吐着熊熊的赤焰。”
【翠微】
(1).指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尔雅·释山》:“未及上,翠微。” 郭璞 注:“近上旁陂。” 郝懿行 义疏:“翠微者……盖未及山顶孱颜之间,葱郁葐蒀,望之谸谸青翠,气如微也。” 唐 李白 《赠秋浦柳少府》诗:“摇笔望白云,开帘当翠微。” 宋 司马光 《和范景仁谢寄西游行记》:“八水三川路渺茫,翠微深处白云乡。”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一》:“地当山之翠微,深崖坠壑,尚在其下,不觉其为幽閟;乱峯小岫,初环於上,不觉其为孤高。” 郁达夫 《题画》诗之一:“藜杖意行闻午鸡,人家住在翠微西。”
(2).泛指青山。 唐 高适 《赴彭州山行之作》诗:“峭壁连崆峒,攒峯叠翠微。”《西游记》第九回:“喜来策杖歌芳径,兴到携琴上翠微。” 毛泽东 《答友人》诗:“ 九嶷山 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3).形容山光水色青翠缥缈。《文选·左思<蜀都赋>》:“郁葐蒀以翠微,崛巍巍以峨峨。” 刘逵 注:“翠微,山气之轻缥也。” 唐 韩愈 《送区弘南归》诗:“汹汹 洞庭 莽翠微, 九疑 鑱天荒是非。” 宋 吴文英 《玉京谣》词:“蕙帐移、烟雨孤山,待对影、落梅清泚。终不似。江上翠微流水。”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