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对于苏轼评价陶渊明和 苏东坡评价陶渊明诗说:“其诗质而实绮癯,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苏轼评价陶渊明和 苏东坡评价陶渊明诗说:“其诗质而实绮癯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苏轼评价陶渊明

苏轼评价陶渊明【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纵观唐人”山水田园诗”诗,我们无法从中体味到东晋代“山水诗鼻祖”陶渊明式的“归隐”情怀,便是有那也是惊鸿一瞥,总感到缺少了一点避世归隐的决心。唐人山水诗大多以自然真趣为基调,山明水秀,鸟语花香,清新惬意,沁人心脾,他们创造出的山水诗大多优美宁静,素朴淡雅。

萧统《文选序》中所言:“假物不如真象,假色不如天然”(《文镜秘府论》南卷《论文意》),这个创作观念在唐人中具有一定代表性,所以说唐人还是以无意学陶为主。这一现象到了宋代渐渐有所改观,在宋代诗人同类风格的作品中,便有了“陶诗田园风格”的印记,尤其是宋代大文豪苏轼。

古人对陶渊明的评价:

1、梁实秋对其评价: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

2、苏轼对其评价: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

3、龚自珍对其评价: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骚》。

4、王国维对其评价: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子渊明、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人格亦自足千古。

5、孟浩然对其评价:赏读《高士传》,最佳陶征君,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6、李铂对其评价: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何时到栗里,见平生亲。


返回目录

苏东坡评价陶渊明诗说:“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又说:“渊明诗初看散缓,熟看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阴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映成趣。前四句构成一个近景。陶渊明接着把笔移向远处的景象:“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致,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四句近景转到两句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很淡很淡,味道却极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读到这里,人们或许还觉得缺点什么。请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使画面一下子活了起来。他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它恰当地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和平的意境,不会让你感到喧嚣和烦躁。“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看似平淡,却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无不是作者的匠心选择。(意对即可)

返回目录

名人对陶渊明的评价

苏轼: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陶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真有其病而不早自知,半世出仕,以犯大患,此所以深愧渊明,欲晚节范其万一也。(《东坡诗话录》)

朱熹: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东坡乃篇篇句句依韵而和之,虽其高才似不费力,然已失其自然之趣矣。(《朱子文集》)

姜夔:陶渊明天资既高,趣诣又远,故其诗散而庄,澹而腴,断不容作邯郸步也。(《白石道人诗说》)

刘熙载:陶渊明大要出于《论语》……谢才颜学,谢奇颜法,陶则兼而有之,大而化之,故其品为尤上。(《艺概》)

返回目录

以下哪项是苏轼对陶渊明诗风的评价

苏轼对陶渊明的评价“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陶渊明作的诗不多,但是他的诗看起来朴实其实很华丽,看起来简陋其实很丰满.曹植、刘昆、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等人都比不上.

返回目录

历代名人对陶渊明的评价

沈德潜在《说诗语》中说:“晋人多放达,独渊明有忧勤语,有自托语,有知足语,有悲愤语,有乐天安命语“,“
苏东坡曾这样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人贵真,诗亦贵真,诗真乃由人真而来,这就是陶诗具有经久不衰魅力的主要原因。
鲁迅先生的话,“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曾经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确如其言,陶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的意味深长的美。

返回目录

苏轼前期对陶渊明的看法是有不屑吗

应该没有过不屑,苏轼对他是相当推崇的,甚至可以说是崇拜。原因如下:
一、苏轼之前,陶渊明在世时并未受到应有重视。在钟嵘《诗品》中,他只被列为“中品”。唐朝时,地位略有上生,但亦颇有微词。杜甫《谴兴五首》之三说:“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苏轼却认为,陶诗“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显然,苏的品评比杜更深刻。苏轼有言“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诗……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苏做“和陶诗”109首。在这过程中,陶淡泊名利的态度,自然清新的诗风,沁染了苏轼。
二、如果说唐人还是以无意学陶为主,那么自宋苏轼以来,则掀起了一股“和陶”的热潮。苏轼为一代文坛领袖,他的口味嗜好自然会影响一大批文人。从历史上来讲,陶渊明有两大“粉丝”:第一是萧统,第二是苏轼。粉丝之间还有倾轧,苏轼因萧统非议陶渊明的《闲情赋》,则说萧统是“此乃小儿强作解事者”。他连萧统的《文选》也看不上眼,说:“舟中读《文选》,恨其编次无法,去取失当。齐、梁文章衰陋,而萧统尤为卑弱,《文选》引斯可见矣。”(《东坡题跋·题文选》)不过咱们要客观的讲,《文选》对中国文学的正面影响是非常大的。
三、苏轼崇拜陶渊明,到了什么程度呢?舍不得读陶渊明的诗!
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唯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苏轼《东坡题跋·书渊明羲农去我久诗》)
他身体不舒服时,就找陶渊明的诗来读,但每次只读一篇,因为陶渊明的诗很少,他怕读完了,以后就没有用来排忧遣闷的了。
四、总之,他对于渊明,真是没有一句微词,没有一点批评,除了仰慕还是仰慕。他在给弟弟苏辙的信中说:
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吾。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我前后和其诗凡一百有九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其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真有此病,而不早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苏轼《与苏辙书》)

返回目录

质而实绮 癯而实腴是谁对陶渊明的评价

“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对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评价,意思是陶渊明的诗歌看似语言平实,实则含义深远

返回目录

历代名人对陶渊民的评价

钟嵘《诗品》称誉他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等大诗人,都表示过对陶渊明其人其诗的赞美与仰慕。
沈德潜《说诗啐语》云:“唐人祖述者,王右丞(王维)有其清腴,孟山人(孟浩然)有其闲远,储太祝(储光羲)有其朴实,韦左司(韦应物)有其冲和,柳仪曹(柳宗元)有其峻洁。”
钟惺的《古诗归》说:“其语言之妙,往往累言说不出处,数字回翔略尽。”
苏轼评陶渊明说:“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欧阳修“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
辛弃疾在《念奴娇》中称:“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给予了陶渊明千古一人的最高评价。
朱熹:“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
梁启超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
鲁迅称他:“是个非常和平的田园诗人”,“他的态度是不容易学的,他非常穷,而心里很平静。家常无米,就去向人家门口求乞。他穷到有客来见,连鞋也没有,那客人给他从家丁取鞋给他,他便伸了足穿上了。虽然如此,他却丝毫不为意,还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自然状态,实在不易模仿。”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