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南乡子 苏轼和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的创的问答
本文目录一览
- 1、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霜降水痕收) 苏轼
- 2、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的创作背景
- 3、南乡子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苏轼
- 4、《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古诗鉴赏
-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①苏轼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霜降水痕收) 苏轼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樽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此三句写酒后感受,不只是生理的,还有心理的,写法上又有几重转折。东坡好饮而量窄,自言“吾饮酒至少,常以把盏为乐,往往颓然坐睡”(《和陶饮酒二十首》叙)。这次宴饮,自有“不胜酒力”的一幕。及至“酒力渐消”,皮肤敏感,故觉有“风力”,一也。而风本甚微,故觉其“力软”,二也。风力虽“软”, 觉有“飕飕”凉意,三也。然风力终是软,仍不至于落帽,四也。风力之微,已先于上句“浅碧鳞鳞”透出,至力不能落帽处再补一笔。此三句以“风力”为轴心,环绕它来发挥。晋时孟嘉落帽于龙山,是唐宋诗词常用的典故。楼中不比山上,又“风力软”,故帽不落,只是写实耳。寻常小事,甚至于不成其为一件事,原本不值一提,而郑重提出,至于翻用故典以表述之,则只为要说出“破帕帽恋头”四个字罢了。破帽恋头,寓意此身还不至于被故人所弃,又加上“多情”二字以礼赞“破帽”,更是感人至深。至于“风”象征什么,看他元丰三年到黄州后《次韵答子由》诗“平生弱羽寄冲风,此去归识所从”之句,可以体会得到。这种深曲的寓意,也只是即兴借题发挥一下,点到即止,不宜太着痕迹。 全词以景起,以情结,句句不离题目(重九楼头饮宴),处处关系怀抱(失意而达观)。行文或用典,或不用,随意所宜。使用前人故事、成句处,或反用,或正引或作小变化,都是为抒写自己胸襟怀抱服务,正是“使事不为事所使”。东坡是词坛大家,“以诗为词”是他词作的重要特色。以诗的题材内容入词,以诗的意境和语言入词,而仍然是词的味道,就是多了一层婉转的风致,如这篇《南乡子》即是一例。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的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于元丰五年(1082年)重阳日郡中涵辉楼宴席上为黄州知州徐君猷而作。
南乡子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苏轼
现如今,登山已经成为一项普遍的体育运动,经常性的登山不仅可以减少脂肪,调节健康,而且在延缓衰老上也有直接益处。身在繁荣集中的城市里,虽然可以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但也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工业产物的污染,而且长时间面对严肃规整的建筑,很容易固化思维。因此登山爱好者选择走出城市,行走于山间,尤其在攀登到山巅时,将目光放向无限远,心胸便会顿觉开阔,如果此时将个人烦恼放置在这天地之间,可能就会显得微不足道了。千年以前的苏轼,常常外出郊游,也喜欢登高远眺,回到涵辉楼上,向远处眺望,不知他看到了什么。元丰五年,经过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在黄州,每年重阳节,都会和太守徐君猷相会于涵辉楼。在这一天,正好是深秋的霜降时节,苏轼望向远处的江心,看到水位下降后,露出了一大片沙洲。刚刚饮酒的醉意稍稍消退了一些,察觉到微风吹来,浑身感觉凉飕飕的,头顶的破帽对他有所留恋,始终不肯被风吹落。这重阳佳节要如何度过?无非借酒消愁,打发时光罢了。世间万事都是转眼成空的梦境,因此不用再提及往事。重阳节过后菊花的颜色香气都会大减,就连迷恋菊花的蝴蝶,都要感叹发愁了。南乡子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宋 苏轼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苏轼的这首《南乡子》是在重阳日所作,酒后从高楼上远望,只觉无比畅然。在乌台诗案过后,他心态开始转变,渐渐的去思考人生,如今所想,一场人生,一场大梦,如果被重用,就努力实现抱负,如果没机会,就饮酒作乐,终老一生。这与苏轼其他词中的“人间如梦”、“世事一场大梦”、“古今如梦”等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从其借酒消愁却也可以看出,进取与退隐,积极与消极这两种矛盾心理都存在于他的思想之中。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古诗鉴赏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全文如下: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前言】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词中抒发了作者以顺处逆、旷达乐观而又略带惆怅、哀愁的矛盾心境。词人以诗的意境、语言和题材、内容入词,紧扣重九楼头饮宴,情景交融地抒写了自己的胸襟怀抱。
【注释】
⑴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平仄换韵。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冯词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片各四句用韵。另有五十八字体。又名《好离乡》、《蕉叶怨》等。
⑵重九: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⑶涵辉楼:在黄冈县西南。宋韩琦《涵辉楼》诗:“临江三四楼,次第压城首。山光遍轩楹,波影撼窗牖。”为当地名胜。苏轼《醉蓬莱》序云:“余谪居黄州,三见重九,每岁与太守徐君猷会于西霞楼。”徐君猷:名大受,当时黄州知州。
⑷水痕收:指水位降低。
⑸浅碧:水浅而绿。
⑹鳞鳞:形容水波如鱼鳞一般。
⑺破帽句:《晋书·孟嘉传》载孟嘉于九月九日登龙山时帽子为风吹落而不觉,后成重阳登高典故。此词翻用其事。
⑻若为酬:怎样应付过去。
⑼尊:同“樽”,酒杯。
⑽休休:不要,此处意思是不要再提往事。
⑾明日句:唐郑谷《十日菊词》:“节去蜂蝶不知,晓庭还绕折空枝。”此词更进一层,谓重阳节后菊花凋萎, 蜂蝶均愁。苏轼《九日次韵王巩》:“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故其《与王定国》中提到此句。
【翻译】
深秋霜降时节,水位下降,远处江心的沙洲都露出来了。酒力减退了,才觉察到微风吹过,让人觉得凉飕飕的。破帽却多情留恋,不肯被风吹落。
重阳节如何度过,只借酒消忧,打发时光而已,世间万事都是转眼成空的梦境,因而不要再提往事。重阳节后菊花色香均会大减,连迷恋菊花的蝴蝶,也会感叹发愁了。
【鉴赏】
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于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重阳日郡中涵辉楼宴席上为黄州知州徐君猷而作。词中抒发了作者以顺处逆、旷达乐观而又略带惆怅、哀愁的矛盾心境。作者以诗的意境、语言和题材、内容入词,紧扣重九楼头饮宴,情景交融地抒写了自己的胸襟怀抱。
词的上片写楼中远眺情景。首句“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描绘大江两岸晴秋景象。江上水浅,是深秋霜降季节现象,以“水痕收”表之。“浅碧”承上句江水,“鳞鳞”是水泛微波,似鱼鳞状:“露远洲”,水位下降,露出江心沙洲,“远”字体现的是登楼遥望所见。两句是此时此地即目之景,勾勒出天高气清、明丽雄阔的.秋景。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此三句写酒后感受。“酒力渐消”,皮肤敏感,故觉有“风力”。而风本甚微,故觉其“力软”。风力虽“软”,仍觉有“飕飕”凉意。但风力再软,仍不至于落帽。此三句以“风力”为轴心,围绕它来发挥。晋时孟嘉落帽于龙山,是唐宋诗词常用的典故。苏轼对这一典故加以反用,说破帽对他的头很有感情,不管风怎样吹,抵死不肯离开。“破帽”这里具有象征隐喻意义,指的是世事的纷纷扰扰、官场的勾心斗角。作者说破帽“多情恋头”,不仅不厌恶,反而深表喜悦,这其实是用戏谑的手法,表达自己渴望超脱而又无法真正超脱的无可奈何。
下片就涵辉楼上宴席,抒发感慨。“佳节若为酬,但把清樽断送秋”两句,化用杜牧《重九齐山登高》诗“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怨落晖”句意。“断送”,此即打发走之意。政治上所受重大打击,使他对待世事的态度有所变化,由忧惧转为达观,这乃是他黄州时期所领悟到的安心之法。
歇拍三句申说为何要以美酒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是化用宋初潘阆“万事到头都是梦,休嗟百计不如人”句意。“明日黄花蝶也愁”反用唐郑谷咏《十日菊》中“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句意,意谓明日之菊,色香均会大减,已非今日之菊,连迷恋菊花的蝴蝶,也会为之叹惋伤悲。此句以蝶愁喻良辰易逝,好花难久,正因为如此,此时对此盛开之菊,更应开怀畅饮,尽情赏玩。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这与苏轼别的词中所发出的“人间如梦”、“世事一场大梦”、“未转头时皆梦”、“古今如梦,何曾梦觉”,“君臣一梦,古今虚名”等慨叹异曲同工,表现了苏轼后半生的生活态度。他看来,世间万事,皆是梦境,转眼成空;荣辱得失、富贵贫贱,都是过眼云烟;世事的纷纷扰扰,不必耿耿于怀。如果命运不允许自己有为,就饮酒作乐,终老余生;如有机会一展抱负,就努力为之。这种进取与退隐、积极与消极的矛盾双重心理,在词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①苏轼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
小题1:这两句写的是眼前所见之景,诗人勾勒出一幅天高气清、明丽开阔的秋景图。(1分)“霜降”点出了深秋时节,“收”字写出了江上水浅给人的感受;(1分)接着诗人又运用比喻的手法写浅碧的江水泛起鱼鳞状的波纹,十分形象;(1分)再以“露远洲”写江水之浅,“远”字体现出是登楼远望所见。(1分),这两句为后面的秋日抒情作了铺垫。(1分)(如果把最后一点放在开头,两者结合在一起,亦可。)小题2: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渴望超脱与旷达乐观的情感。(2分)“破帽多情却恋头”,诗人以破帽对他的头很有感情,不管风怎样吹,却不肯离开,来表达自己渴望超脱而又无法真正超脱的情感。(2分)“明日黄花蝶也愁”,诗人以明日之菊,色香均会大减,连迷恋它的蝴蝶,也会为之惆怅,来表达良辰易逝,应乐观地生活的情感。(2分)(其他看法,如果符合诗歌情景,言之有理,亦可。) |
小题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景物描写的赏析的题目,答题时先答出运用什么手法描绘出什么样的景物特征的,然后在分析作用,作用注意抓住诗歌开头,一般为奠定情感基调或为下文做铺垫。小题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诗歌的情感的题目,答题时注意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词语,诗歌的注释:苏轼贬谪黄州期间,根据课本所学的内容应该知道这时苏轼已经具备一种豁达的情感,再结合这两句诗句“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可知是一种渴望超脱与旷达乐观的情感。 |
总结:以上问题和解答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