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对于褚遂良简介唐朝时期政治家书法家和初唐书法四大家是谁,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褚遂良简介唐朝时期政治家书法家和初唐书法四大家是谁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褚遂良简介,唐朝时期政治家书法家褚遂良的生平

褚遂良(596-658),字登善,唐朝政治家、书法家,阳翟(今河南禹州)人;褚遂良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跟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后在唐朝任谏议大夫,中书令等职,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后坚决反对武则天为后,遭贬潭州(长沙)都督,武后即位后,转桂州(桂林)都督,再贬爱州(今越南北境清化)刺史,显庆三年(658年)卒;褚遂良工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褚遂良(chǔsuìliáng)(596—658,一说659),字登善,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晋末南迁为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西);父褚亮,秦王李世民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官至通直散骑常侍。

褚遂良博通文史,贞观十年,由秘书郎迁起居郎;精于书法,以善书由魏征推荐给太宗,受到赏识;十五年,他劝谏太宗暂停封禅;同年由起居郎迁谏议大夫;贞观中,太宗宠爱第四子魏王泰,遂良提出太子、诸王的待遇应有一定规格;十七年;次年遂良被任为黄门侍郎,参预朝政;太宗策划东征高句丽时,他持不同意见,尤其反对太宗亲征;二十二年,为中书令;二十三年,太宗临终时,他与无忌同被召为顾命大臣。

高宗永徽元年,遂良以抑价强买中书译语人的土地被劾,出为同州刺史;三年,召还,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复为宰相;四年,为尚书右仆射;六年,高宗欲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他认为王皇后出自名家,并无过错,竭力反对废立,由此被贬为潭州都督,转桂州(今广西桂林)都督,又贬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显庆三年死于任所。安葬于江苏省丹阳县东南竹塘村(今十都竹圹后西褚、范庄分途处)

历任通事舍人、铠曹参军、秘书郎、起居郎、谏议大夫、太子宾客、黄门侍郎、银青光禄大夫、本官检校大理卿、中书令、河南县公,进郡公、同州刺史、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兼太子宾客;进拜尚书右仆射、潭州都督、桂州都督、爱州刺史等职。

返回目录

初唐书法四大家是谁

导语:中国每个朝代都会出现书法大家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初唐的书法四大家吧!

初唐书法四大家分别是:薛稷、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

初唐书法四大家简介

薛稷

薛稷(649~713)字嗣通,中国唐代画家,书法家。隋朝内史侍郎薛道衡曾孙,中书令薛元超之侄。汉族,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人。曾任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后被赐死狱中。工书法,师承虞世南,与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并列初唐四大书法家。善绘画,长于人物、佛像、树石、花鸟,尤精于画鹤,能准确生动地表现出鹤的形貌神情。无作品传世。

书法造诣

薛稷行、楷书,始见称于开元中叶张怀瓘所撰之《书断》,并入能品,且立传称:“书学褚公,尤尚绮丽媚好,肤肉得师之半,可谓河南公之高足,甚为时所珍尚。”杜甫曾见其普赞寺题额三大字,笔势雄健,有《观薛少保书画壁》诗赞云:“仰看垂露姿,不崩亦不骞。郁郁三大字,蛟龙岌相缠。”董逌《广川书跋》承息唐人,视作褚氏嫡嗣,其卷七有评曰:“薛稷于书,得欧、虞、褚、陆(陆柬之)遗墨至备,故于法可据。然其师承血脉,则于褚为近。www.3lian.com至于用笔纤瘦,结字疏通,又自别为一家。”“用笔纤瘦”,出于刻意,乃一时代作风,不特薛稷如是,他的堂兄弟薛曜则更少丰润。稷之书法出自褚氏,虽时有新奇能别成风神,然终因“超石鼠之效能,愧隋珠之掩类”,未能尽脱褚氏规模而独张一军。名列“初唐四家”,实见逊色,其所以附骥欧、虞、褚者,斯盖论书者为求得偶数矣!存世的《信行禅师碑》,越王贞撰,神龙二年(706)立在长安,是其代表作。

褚遂良

褚遂良(公元596年-658年)初唐书法家。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贞观末年,与长孙无忌受唐太宗遗命辅政,高宗时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官至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后因反对高宗李治立武则天为皇后,贬到爰州(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当刺史,一年后逝世。书法学欧阳询、智永、二王,融会汉隶,对《礼器碑》的学习最深,此碑书法精妙俊逸,有纤而厚之赞,褚氏变隶书为楷书,使书法方圆俱备、婉美华丽,世称“青琐婵娟、不胜罗绮”。他又精于鉴定二王真迹,是当时的`权威。流传书法作品有《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大字阴符经》、《千字文》、《房玄龄碑》、《枯树赋》、《太宗哀册》、《倪宽赞》、《清娱墓志》等。清梁巘《评书》说他:“褚书提笔空、运笔灵,瘦硬清挺,自是绝品。然轻浮少沉着,故昔人有浮薄后学之议。”《旧唐书》卷八十、《新唐书》卷一百五有传。

欧阳询 (唐朝著名书法家)

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字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南梁征南大将军欧阳頠之孙,南陈左卫将军欧阳纥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者,号为“欧体”。

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 》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书法理论

传授诀

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轻重,凝神静虑。当审字势,四面停匀,八边俱备;长短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

密敧正。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又不可瘦,瘦当枯形,复不可肥,肥即质浊。细详缓临,自然备体,此是最要妙处。贞观六年七月十二日,询书付善奴授诀。

八诀

所创“欧阳询八诀”书法理论,具有独到见解。对明代人李淳的八十四法,清代人黄自元结构92法的著述,均有启示。

虞世南

虞世南(公元558年—638年),唐代诗人,字伯施,浙江余姚人。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虞寄无子,世南过继于他,故字伯施。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 仕隋为秘书监,赐爵永兴县子,世称“虞永兴”或“虞秘监”。授青光禄大夫,谥文懿。沉静寡欲,精思读书,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见称于仆射徐陵,由是有名。在隋,官秘书郎,十年不徙。入唐,为秦府记室参军,迁太子中舍人。太宗践祚,历弘文馆学士、秘书监。卒谥文懿。太宗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手诏魏王泰曰:“世南当代名臣,人伦准的,今其云亡,石渠、东观中无复人矣。”其书法刚柔并重,骨力遒劲,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家”。其诗风与书风相似,清丽中透着刚健。因是近臣,故侍宴应诏的作品较多。代表作有《出塞》、《结客少年场行》、《怨歌行》、《赋得临池竹应制》、《蝉》、《奉和咏风应魏王教》等。其中后三首咏物诗(即《赋得临池竹应制》、《蝉》、《奉和咏风应魏王教》)分别写竹、蝉和风,紧紧抓住对象特点,刻画得相当传神,例如《蝉》诗写蝉饮清露,栖(梧桐)高处,声因高而远,而非是依靠秋风,寓意君子应象蝉一样居高而声远,从而不必凭借、受制于它物,世南描摹状物、托物言志之功夫可见一斑矣。集三十卷,今编诗一卷(全唐诗上卷第三十六)。

书法

虞世南书法继承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融冲和而有遒丽之气。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书后品》列其书为上之下品,评云:“萧散洒落,真草惟命,如罗绩娇春,鹤鸿戏沼,故当(萧)子云之上”。《书断》卷中列其隶、行书为妙品,称其书“得大令(王献之)之宏规,含五方之正色,姿荣秀出,智勇存焉。秀岭危峰,处处间起;行草之际,尤所偏工。及其暮齿,加以遒逸”。《述书赋》云:“永兴超出,下笔如神,不落疏慢,无惭世珍。”《宣和书谱》卷八以为世南晚年正书与王羲之相后先,又以欧、虞相论曰:“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宋黄庭坚有诗赞其代表作《孔子庙堂碑》:“虞书庙堂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唐李嗣真《书后品》评其书为“上下品”。

虞世南作书不择纸笔,却很注意坐立姿势和运腕方法。他认为,只要姿势正确,手腕轻虚,即使是粗纸,秃笔,信手拈来也能挥洒自如,别出新意。

其作品在元代就已很稀少,今所见存从帖中之外,有传世书迹刻石楷书有《孔子庙堂碑》、《破邪论》、行书有《汝南公主墓志铭》、《摹兰亭序》等。《唐人摹兰亭序三种》其中之一传为虞世南的墨迹。

返回目录

褚遂良有哪些生平简介

褚遂良(596~659)字伯高,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他出身名门贵族,唐太宗时,曾被提升为中书令,成为继魏征之后在唐代政坛上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大臣。高宗时曾作为尚书右仆射执掌朝政大权,晚年被贬到中国本土以外的河内西南一带,并在流放之中死去。褚遂良是一位具有唯美气息的大师,他既是初唐楷书风格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晋人书风的继承者。他的书法具有一种瘦硬清挺的“空灵”境界。他刻意地处理每一笔画,每一根线条,使得笔下的线条充满生命,具有一种飞动之美。在唐初四大书家中,褚遂良善于把虞、欧笔法融为一体,方圆兼备,波势自如,比前辈更显舒展。代表作品有《房玄龄碑》、《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返回目录

褚遂良书法什么时候能学到位

褚遂良,生于隋文帝开皇十六年,卒于唐高宗显庆三年或四年(596--658或659)。钱塘人(浙江杭州)。字登善,因封河南公,后世亦称褚河南。唐初名臣,初唐四大书家之一。为人刚正,维护礼法,因谏高宗立武则天为后,屡被贬而死。其书法宗二王学欧虞,别开生面,影响很大。后世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传世墨迹有《大字阴符经》,《倪宽赞》;碑贴有《伊阙佛龛记》,《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等。
褚遂良的书迹传世不少,真正可靠确为褚遂良所书的有《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房玄龄碑》和《雁塔圣教序》等几种碑刻。对褚遂良的书法,历来评价极高,他上继欧、虞,下开颜、柳,是唐代书法一个关键性的人物。清刘熙载《艺概.》云:“褚河南为唐之广大教化主,颜平原得其筋,徐季海之流得其肉。”褚遂良的书法特点可以用“遒逸”来概括之,遒为遒劲,逸为飘逸。魏征向唐太宗推荐褚遂良善书时说;“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如故你想得到褚遂良的书法形神兼备的真谛,那就要寻着他的学术足迹去苦练,了解他书法的特点,加上广泛的读帖和纠正,相信会成功的。但是你要循序渐进的学习,那估计要花上十年以上的功夫了。学书学书,学的一是眼力,二是笔下功夫,读帖就是练眼力。一笔一画怎么写,笔画之间怎么架构。由于唐太宗倡导王字,褚遂良亦深悟二王行法,以虚运实、化实入虚,形成了既饶骨力、又丰神韵,瘦润华逸、清静刚毅的风格。《书断》评其书:“若瑶台青琐,窅映春林。美人婵娟,不任罗绮,增华绰约,欧、虞谢之”。褚书以永徽年的《房玄龄碑》及《雁塔圣教序》为代表,尤其是《雁塔圣教序》,是他五十八岁之作,王虚舟评曰:“笔力瘦劲,如百岁枯藤,空明飞动,渣滓尽而清虚来,想其格韵超绝,直欲离纸一寸,如晴云挂空,仙人啸树,故自飘然不可攀仰”。又说:“褚公书看似疏瘦,实则腴润,看似古淡,实则风华,盘郁顿挫,运笔都在空中,突然一落,偶然及纸,而字外之力,笔间之意,不可穷其端倪”。褚书用笔的主要特征大致可以归纳为一下三点:
一是逆入平出。褚书的很多点画都是逆锋入笔,注锋收笔,颇有隶书笔意。清王澍在《虚舟题跋》中说:“河南少时专师虞永兴,老来融释脱落直入汉室,故疏瘦劲练,一缕锐入。”褚氏间或以拖笔代替藏锋,以笔直接入纸,加以拧转,形成了独特的褚书风貌,然此种笔法多用在笔画雷同或留空较大的地方,当为其一大创新。
二是提按拧转变化丰富,线条S型线性明显。薛养贤曾说:“我的笔 没有一笔是直的”。读了褚书你会学得,这不是薛氏的发明独创,褚氏当是此中先贤。褚书的每一个笔划都包含着丰富的提按使转动作,仔细观察他写的《寻》《神》褚字的长笔画,你的印象会更深。
三是点画之间呼应紧密,绝少雷同。褚书点画之间的呼应是明显的,留下了很多“蛛丝马迹”,不像欧颜柳那样的内敛。这也可以说是褚氏学王逸少的具体表现,临《圣教序》参以《集王圣教》,会更有利于学习褚书灵动的笔法。
褚书因其使用一分笔而显得笔画较细,又由于其过人的用锋功夫,使得笔画如“铁线绾成”,体现了其“瘦硬通神”的特点,但其灵活飞舞的笔法,较细的线条,又使他具有了“媚”的特征。
三,褚书的字法特征
褚书结字总的特征是左低右高,宽博舒展。具体方法有三点:
一是随字而安,宜长则长,宜宽则宽,不刻意做作。如“蠢”字虽是两面个连写,也没有做压缩,“十”字几乎从未将竖拉长过。
二是字势灵动,绝少呆板。褚氏很注意字势的摆布,忽而以笔画形态的变化增强灵动感,忽而以左右的高低大小减少呆板,使得字势表现出“佳人舒广袖,罗汉舞长拳”的舒展灵动态势。
三是字距行距较大,间或设险破险。褚书比较舒朗,留空约在一个字的一半到全部的距离,尤其是在扁字笔画稀的地方多留空,在长字笔画稠的地方少留空,形成了“舒可走马,密又透风”的效果。在一连串结构相同的字中,褚氏惯用设险破险的招数。如“莫”字,上半部大胆左移,而在大字的撇上大做文章,使之成为支点,用最后一点去破险,很是耐读。此外还有“松”,“风”等字也是如此。
褚遂良出生在书香世家,其父褚亮入隋时为东宫学士、太常博士,文才颇好。褚遂良少秉家学,博涉文史,工于书法,幼从史陵学书,稍长即受到其父友虞世南、欧阳询二位大家的影响。史陵之书我们尚未见到,以褚遂良贞观年间所书《伊阙佛龛碑》来看,其古雅峻严处迥异于虞书,加上平画宽结的特点,可以说褚遂良少年志学、博涉多体,以北朝墓志笔法结体相近。同年所书《孟法师碑》亦多魏书用笔,酷似欧阳洵。至于史载贞观元年太宗诏集京官文武五品以上职事官的子弟二十四人入弘文馆学书,“敕虞世南、欧阳洵教示楷法”,以及次年国子监恢复书学,设书学博士收徒讲学,传授《石经》《说文》《字林》等专业,加之,别置校书郎二十人,楷书手一百人入秘书省缮写校对四部图书的情况看,作为当时负责分判课写工程的秘书郎,褚遂良的书法必然受到当时楷书家的影响。之后,他还参与了朝廷收购征集王羲之书作的参校工作,能经见“右军书大凡二千二百九十纸、装为十三帙一百二十八卷”,也是褚遂良学书的一大良机。史书关于褚遂良的政治生涯的记述中,每一环节均有其书名书事,尤以与唐太宗的亲近起缘于书法。

返回目录

帮我介绍一下唐朝时期的楮遂良

褚遂良(596—659)字登善,钱塘(浙江杭州人)。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生于长安。其祖先世居阳翟(今河南禹县),其后一支移民杭州钱塘{仅浙江钱塘},所以称之为“阳翟楮氏”。其父褚亮(560—647)字希明。《旧唐书》“褚亮传”记载:“幼聪明好学,善属文。博览无所不至,经目必记于心,喜游明贤,尤擅谈论。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之商榷文章,深异之。陈后主问而召见,使赋诗,将总及诸辞人在坐,莫不推善。”褚亮初仁陈太子春坊,后至上殿中侍郎,陈亡入隋,召为东宫学士,又任太常博士,并奉诏参修《魏书》。613年,因礼部尚书杨玄感谋逆事受到牵连,左迁西海郡司户。十三年(617年)薛举聚据州起事,号西秦霸王。旋称帝,建元秦兴,拜褚亮为黄门侍郎。褚遂良随父入伍,任通事舍人。翌年薛举病亡,其子仁果败降于秦王李世民。李世民久闻褚亮贤名,留京为秦王府近臣。后入秦王府文学馆,褚亮任文学馆学士。史载“凡分三番逆宿于阁下,悉给珍膳。每暇日,访以政事,讨论故籍,榷略前载,无常礼之间”,“太宗每有征伐亮常侍从,军中宴筵,必预欢赏,从容讽议,多所俾益”。从而成为李世民智囊团中的重要人物。贞观九年(635年) 封翟阳县男,拜通直散骑常侍,成为开国资深元老。
楮遂良作为楮亮的第二子,随父入唐后,在其父的影响下,始终得到李世民以及父友魏徵、虞世南、长孙无忌等元老重臣的照顾。贞观初年,楮遂良以贵胄子弟的身份出任秘书省秘书郎一职。在魏徵、虞世南的掌领下,执掌经史子集图书的分判贮藏,并担任过弘文馆馆主,与弘文馆学士出入内殿,为李世民讲论经史,商讨政事。同虞世南等名儒一起采集经史子集中的嘉言善语和明王暗君事迹,名为《群书理要》,共50卷。为唐太宗李世民借鉴前代帝王得失提供了依据。因楮遂良博学多识,直言不讳,深得李世民重用。历任起居郎、谏议大夫、黄门侍郎、检校大理卿,后位至中书令。朝廷大事,其皆竭智尽忠,不敢稍有懈怠,如谏阻太宗封泰山,谏阻太宗用兵高丽等。贞观末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命扶政,成为 辅佐太子即位的顾命大臣。高宗李治即位,任吏部尚书、左仆射、知政事、封河南郡公、世称“楮河南”。后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后蒙冤,改立武后不久,即遭左迁,任潭州都督,又为桂州都督。不久以“潜谋不规”罪名,贬为爱州刺使。显庆三年(公元659年)卒于爱州,享年63岁。

返回目录

唐朝政治家褚遂良的生平简介

褚遂良,字登善,阳翟人,唐朝时期著名的 政治 家、 书法 家。褚遂良作为 书法家 ,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薛稷、虞世南、欧阳询并称为初唐四大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唐朝政治家褚遂良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褚遂良简介 褚遂良是唐朝时杰出的政治家、书法家。褚遂良博学多才,精通书法,对文史经典也了然于心,在隋朝的时候就做了通事舍人,唐朝建立之后在朝为官,官至中书令。 褚遂良出身名门,父亲褚亮是隋朝的散骑常侍,还和虞世南、欧阳询等人都是好友,所以褚遂良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熟读各类经典。褚亮在薛举称帝之侯在薛举麾下做了黄门侍郎,褚遂良也做了薛举的通事舍人。后来薛举打算进攻长安,但是中途病死,薛举的儿子薛仁杲继续薛举的事业,但是却被李世民所困,最后投降李世民,薛仁杲也被押往长安受审。而薛仁杲的部下也被收入到了李世民的麾下,于是褚遂良就开始了在李唐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一开始褚遂良在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在李世民这里做铠曹参军,后来李世民成立了自己的文学馆,褚遂良的父亲在这里做李世民的政治顾问,主管文学,于是褚遂良有了机会接触到了欧阳询、虞世南等人。在二人的指导之下,褚遂良的学识突飞猛进,书法方面的造诣也越来越高。后来李世民登基为帝,虞世南去世之后,魏征就把褚遂良推荐给了李世民。之后褚遂良深得李世民的厚爱,每每有大事都会询问褚遂良的建议。李世民弥留之际,将李治托付给了几位大臣,其中就有褚遂良。 历史 登基之后是为唐高宗,褚遂良的政治生涯虽有波折,但是却是他人生的巅峰,执掌了大权。但是在最后是否立武曌为后的斗争中,褚遂良强烈反对,惹得李治非常恼火。后来武曌被封为皇后,褚遂良也被赶出了朝廷。晚年被武曌诬告谋反,结果被一贬再贬,到了越南一带,可以说是晚景凄凉。最后在流放的途中,褚遂良病死,时年六十三岁。 褚遂良怎么死的 褚遂良由魏征推荐,深受李世民器重,一直做到了中书令,是后魏征时期,唐代政坛举足轻重的大臣。 唐太宗李世民在弥留之际,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召入寝宫,将李治托付给二人。还对李治说,有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在,国家大事就放心了。后来李治登上了皇位,起初李治升任了褚遂良,然后又将他贬为同州刺史,三年之后,又把褚遂良召回到了身边委以重任。之后褚遂良做了吏部尚书、国子监,之后又加任光禄大夫,总之这段时间就是褚遂良政治生涯的巅峰。 但是后来李治要立武曌为皇后,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极力反对,褚遂良还发了一篇文章浇了李治一头的冷水。褚遂良还摆出一副要死的架势,把官帽摘下扣头、把脑袋都扣破了。李治对这样的行为非常的恼火,也改变了褚遂良的命运。后来武曌当上了皇后,褚遂良就被武曌给赶出了朝廷,贬到了今天的长沙做都督,之后又被一再的贬职,一直到了越南河内一带。后来褚遂良在绝望之中给李治写了一封信,向李治求情,但是这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最后褚遂良在流放的途中不幸患病。孤独地死去了,时年六十三岁。但是武曌依旧没有放过他,还让他的子孙后代也流放到了他死的地方。直到褚遂良死后的四十六年后,才有人为他平反,将他作为功臣,居于高宗的庙堂之中。 褚遂良书法欣赏 褚遂良的书法受到了书法大家欧阳询和虞世南的影响,在李世民的文学馆中,褚遂良能够有机会和两位父亲的老友学习书法。在二人的指导之下,褚遂良的书法技艺进一步的提高,终成一代大家。 但那时褚遂良的年纪毕竟还小,虞世南去世之后,褚遂良才得到魏征的推荐,能够被李世民所用。随着年纪的增长,褚遂良的书法也随之臻于完美,到了晚年,褚遂良的书法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高超的境界。 与欧阳询、虞世南的书法比起来,我们很容易就能从褚遂良的书法中看出来,褚遂良那种对于风格的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在了褚遂良在笔法的主球之上。欧阳询的书法讲究的是一种非常工整趋于理性之美,而虞世南的书法是那种温润如玉温文尔雅的内敛之美。但是褚遂良的书法又和他们的不同,褚遂良的书法是一种来自于字意本身内涵的华美。如果说欧阳询和虞世南的笔画和线条是为了书法的字形所服务的,那么褚遂良则在二人之上做了改变,褚遂良的笔画和线条,像是一种超脱了字形的存在,是一种 抽象 的美。 所以褚遂良对欧阳询等人建立起来的工整、严谨之美给解构了,褚遂良将一个个由笔画构成的字,拆成了一个个笔画之间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情的字,这是褚遂良为书法艺术所做出的贡献。褚遂良为后人展现了书法的另一种可能性,不但可以从字形中体会字体的美感,还能够从笔画、转折、句点中都能够产生美感。 猜你喜欢: 1. 唐朝宰相杜淹的生平简介 2. 唐朝皇帝李治生平简介 3. 唐朝宰相韩瑗生平简介 4. 褚遂良的故事有哪些 5. 书法家褚遂良是谁

返回目录

褚遂良倪宽赞的内容简介

《褚遂良倪宽赞》中褚遂良,字登善,杭钱塘人。为初唐四家之一。褚博涉文史,精于楷法,尤工隶书,行学二王,楷师欧、虞,太宗时经魏徵推荐即召为侍书,出内府所藏王羲之墨迹命他鉴定真伪,故其书能深得右军书法三昧,并能自成家法,书风疏瘦劲炼,微杂隶意,显得古雅绝俗,《唐人书评》谓其字: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其实他早年写的楷书如〈孟法师碑〉尚刻意欧字并参以分隶法,显得方劲古拙,至晚年后渐自成风貌,清腴遒劲,极富姿态,如〈雁塔圣教序〉即其代表之作。 《褚遂良倪宽赞》传为褚遂良所书,书后未记载所书时年月,但据赵孟坚跋云当为晚年之作,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细观此书笔力遒劲,点画挺拔,轻重分明,画之中截,纯以中锋提运,故一钩一捺,有千钧之力,而画之两边不光而毛,极富质感,有虽瘦而实腴,似癯而实清之妙。其结字横势多平,并微杂隶意,极其端庄温雅,赵孟坚跋云:褚书《倪宽赞》容夷婉畅,如得道之士,世尘不能一毫撄之。更为可喜的是此赞为墨迹,为我们研究褚楷用笔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初学者若能以此赞入手,继则可临《雁塔圣教序》、《房梁公碑》以深入堂奥,自可达事半功倍之效。

返回目录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