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白居易赞美草的诗句和赞美草的诗句的问答
本文目录一览
白居易赞美草的诗句
1. 白居易的有关于草的诗句 白居易的有关于草的诗句 1.白居易写的关于小草的诗句和句意 白居易写的关于小草的诗句和句意如下: 草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2.白居易的《草》这首古诗写合适的诗句是什么 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注解1、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2、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3、萋萋:茂盛的样子.译文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赏析这是咏物,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3.白居易写关于草的诗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当翻开诗卷,读到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4.白居易写过哪些关于小草的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赋得古原草送别》全诗的意思是: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 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钱塘湖春行》全诗的意思是: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四年(823、824年)间的春天。景中寄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5.白居易写过什么关于草的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①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② 【作者】 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排行十二,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贞元 十四年 (798)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 (806)中才识兼茂明于体 用科,补盩厔(今周至)县尉。 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左赞善大夫。因上书 忤执政,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 长庆时,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苏州刺史。 后以太子少傅分司东都,终刑部尚书。 早年与元稹友善,诗亦齐名,并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酬唱,时称刘、白。 有《白氏长庆集》,《全唐诗》存诗三 十九卷。 【注释】 ①离离:形容野草很多。 ②萋萋:草色。《楚辞·招隐》:“王孙游兮不归, 春草生兮萋萋。” 王孙:贵族的后代,这里泛指远游者。 【品评】 《唐摭言》卷七云:“白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谒顾况。 况谑之曰: ‘长安百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赋得原上草送友人》诗曰:‘野火烧不 尽, 春风吹又生’,况叹之曰:‘有句如此, 居天下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 耳。 ’”《幽闲鼓吹》、《唐语林》、《北梦琐言》、《能改齐漫录》、《全 唐诗话》等都有类似记载,从而扩大了这首诗的影响。“赋得”,是“赋”诗 “得”题的意思。 “得”什么题, 由人限定。 除进士科考试命题外,常见的 “赋得”诗有两类:一类是取成句为题,如骆宾王的《赋得“白云抱幽石”》; 另一类是咏物兼送别,如刘孝孙《赋得春莺送友人》。 白居易的这一首,属于 后一类。 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诗扣题目甚紧:先写古原草,后写送别,但 写古原而暗寓别情,写送别而不离草色。 第一句以“古原草”点题,前加“离 离”,状其稠密、茂盛,与次句的“荣”和末句的“萋萋”呼应。次句“一岁 一枯荣”虽“荣”、“枯”并举,却落脚于“荣”,表明在诗人的审美意识中, “荣”是主要的、本质的。 春“荣”冬“枯”,这是“原上草”的特点。诗人 倒置一岁之中先“荣”后“枯”的顺序,既表现了“原上草”的顽强生命力, 又在读者面前展开了“离离”,绿遍古原的画卷。 次联“野火烧不尽”承“枯”, “春风吹又生”承“荣”。就字面看,两相对偶,铢两悉称;但就意义言,却 一气奔注,上下贯通,讲的都是“原上草”,而重点落到下句,与第二句“荣”、“枯”并举而重点归“荣”契合。 第三联就“春风吹又生”作尽情描绘。出句 从嗅觉方面落墨:“远芳”,即播散得很远的“草”香。 这“草”香,从“原” 上散发,直侵入伸向天边的“古道”。对句从视觉方面着笔:“晴翠”,即阳 光下闪亮的“草”色。 这“草”色,从“原”上延展,直连接遥远的荒城。十 个字,把经过野火焚烧的“原上草”,写得何等色香兼美,气势磅礴!以上赋 “古原草”,似与“送别”无关。 而读到尾联,便感到前面所写的“离离”之 “草”立刻充满“别情”。眼前是“古原”,而“王孙”一去,不是首先要穿 过那“古原”吗?“原上草”“远芳侵古道”,“王孙”不是也要随着“远芳” 踏上“古道”吗?“原上草”“晴翠接荒城”,“王孙”不是也要随着“晴翠” 走向“荒城”吗?诗中的两个“又”字,看来是有意重复。 “原上草”“一岁” 一“枯”,而“春风吹又生”,循环不已。每当“原上草”“春风吹又生”, 就“又送王孙去”,也循环不已。 就这样,作者把“咏物”和“送别”多层次 地、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前六句,以“原上草”为主语,一气盘旋,胍络分明。 后两句以“又送” 转入“送别”,又以“萋萋”照应首句的“离离”,回到“原上草”。章法谨 严,通体完美。 中间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联,对仗工整而气势流 走,充分发挥了“流水对”的优点。它歌颂野草而又具有普遍意义,给人以乐 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蔑视“野火”而赞美“春风”,又含有深刻寓义。它在当 时就受到前辈诗人称赞,直到现在还被人引用,并非偶然。
赞美草的诗句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唐·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翻译:芳草有情碍马蹄不让我们走,彩云片片把楼阁层层来遮掩。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唐·戴叔伦《苏溪亭》
翻译:苏溪亭边野草茁长,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时节。在东风吹拂中,斜倚阑干象西洲曲里的那人是谁呢。
庭草根自浅,造化无遗功。低回一寸心,不敢怨春风。唐·曹邺《庭草》
翻译:在草根从浅,大自然没有遗忘功。 徘徊一寸心,不敢怨春风。
野花向客开如笑,芳草留人意自闲。宋·欧阳修《再至西都》
翻译:野草向客人开怀大笑,芳草有着留恋闲人的自在。
赞美草的古诗
赞美草的古诗如下:
1、《春草》
唐·唐彦谦
天北天南绕路边,托根无处不延绵。
萋萋总是无情物,吹绿东风又一年。
2、《咏草》
宋·俞紫芝
满目芊芊野渡头,不知若个解忘忧?
细随绿水侵离馆,远带斜阳过别洲。
金谷园中荒映月,石头城下碧连秋。
行人怅望王孙去,买断金钗十二愁。
3、《惠崇春江晚景》
北·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4、《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
宋·欧阳修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
芳林逢旅鴈,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
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6、《登池上楼》
东晋·谢灵运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总结:以上问题和解答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