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资治通鉴名句佳句翻译,资治通鉴三十句名言》的问答
本文目录一览
资治通鉴名句佳句翻译
1.资治通鉴语段翻译
我就简单的意译一下,重在领会精神。(德指品德,才指才能)
德才兼备的叫做圣人,德才都无的是愚人,德比才高的,叫做君子,才比德高的叫小人。所以选取人才的技巧,如果得不到圣人或者君子的话,在小人和愚人之间还是选愚人把。为什么呢?君子有才做好事,小人有才就做坏事,有才做好事的,好事就做得大,有才做坏事,坏事也是做的大了。。蠢人虽然想做坏事,但是实在是智商很抱歉,没那个技术,就像让小狗想咬人,谁都咬不了。小人的智商高了就更奸诈,小人勇力足了就更暴力,这些就像给小人这只老虎长了翅膀一样,让他做坏事越来越多。所以有品德的人大家虽然都很尊重但也敬畏,有才能的能大家都容易亲近,也容易和大家打成一片,有品德的人反而疏远了,所以选拔者经常因为才能而忽视了品德的重要性。
2.资治通鉴好词好句
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2、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3、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4、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惹得愚人5、治性之道,必审己之所有余而强其所不足,盖聪明疏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勇猛刚强者戒于太暴,仁爱温良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
必审己之所当戒而齐之以义,然后中和之化应,而巧伪之徒不敢比周而望进。6、秤砣虽小压千斤,以其德足以教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7、二十八打天下,戒马一生,驰骋千里,只为梦萦8、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9、盖聪明疏通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10、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材也,取其所长,用其所短11、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 12、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13、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14、秦穆公失马秦穆公亡马,歧下野人得而共食之者三百人。吏逐得,欲法之。
公曰:“君子不以畜害人。吾闻食马肉不饮酒者,伤人。”
乃饮之酒。其后穆公伐晋,三百人者闻穆公为晋所困,椎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
于是穆公获晋侯以归。15、魏文侯期猎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魏于是乎始强。16、“阅库甲兵,远胜隋世。”
上曰:“甲兵武备,诚不可阙;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3.资治通鉴语段翻译
一切才德都具备的人是圣人,一切才德都泯灭的人是愚人;品德胜于才能的人是君子,才能胜于品德的人是小人。
凡是选取人(帮你做事)的方法,如果得不到可以胜任此位的圣人、君子,与其选用小人,还不如选用愚人。为什么这样说呢?君子凭借他的才能做善事,小人凭借他的才能做坏事,凭借才能做善事的人,所做善事没有不周到的地方;凭借才能做坏事的人,所做坏事也没有不周到的地方。
愚人即使想要做坏事,但他愚笨的才能不能周全他的想法,微小的实力不能承受他的行动,就像一只幼狗要与人搏斗,别人完全可以把他制服。小人的才智足以让他实现他的奸计,勇气足以决定他的暴行,(如果重用他),使他如虎添翼,那他做的坏事难道不会多吗?德是人们要求甚严的,而才能使人们所喜爱的;人们往往亲近他所喜爱的人(指有才能的人),而疏远他严格要求的人(指有德的人),这就是说选举者往往会被人的才能蒙蔽了双眼,而忽视了人最基本的品德。
挟:凭借 乳狗:幼狗 周:周全。
4.《资治通鉴》的一小段话以及翻译
原文:楚昭奚恤为相,江乙言与楚王曰:"人有爱其狗者,狗尝溺井,其邻人见,欲入言之,狗当门噬之.今昭奚恤常恶臣之见,亦犹是也.且人有好扬人之善者,王曰:"此君子也,近之;好扬人之恶者,王曰:"此小人也’远之.然则且有子弑其父,臣弑其主者,而王终已不知也.何者?以王好闻人之善而恶闻人之恶也."王曰:"善!寡人愿两闻之."翻译:楚国任用昭奚恤为国相。
江乙对楚王说:“有个宠爱自己狗的人,狗向井里撒尿,邻居看见了,想到他家里去告诉他,却被狗堵住门咬。现在昭奚恤常常阻挠我来见您,就像恶狗堵门一样。
况且一有专说别人好话的人,您就说:‘这是君子啊!’便亲近他;而对爱指出别人缺点的人,您总是说:‘这是个小人。’便疏远他。
然而人世间有儿子杀父亲、臣下杀君主的恶人,您却始终不知道。为什么呢?原因在于您只爱听对别人的称颂,不爱听对别人的指责呀!”楚王听后说:“你说得对,今后我要听取两方面的言论。
5.出自《资治通鉴》的名言警句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1)
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圣人之虑远,故能谨其微而治之,众人之识近,故必待其著而后救之;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就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
(2)
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合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这是公孙鞅与秦孝公议论变法时说的话,当时他没有得到秦国贵族的赞同)
(3)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商鞅在秦国为相时,制法?
资治通鉴三十句名言
资治通鉴三十句名言1.聪明流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资治通鉴•汉纪》聪明通达的人要警惕过于明察;听得少、见得少的人要避免闭塞无知。2.得财失行,吾所不取。--《资治通鉴•陈纪》获得财物却丧失了德行(得不义之财), 这样的事我是不去做的。3.去就以道,可谓君子矣。--《资治通鉴•晋纪》离开自己职位,或继续留任,都能出于正理,这就是高尚的人了。4.不诚于前而曰诫于后,众必疑而不信矣。--《资治通鉴•唐纪》。事前不诚实而事后却表白自己诚实,这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怀疑而让人不相信自己。5.好胜人,耻闻过,骋辩给,眩聪明,厉威严,恣强愎,此六者,君上之弊也。--《资治通鉴•唐纪》争强好胜,不愿意听到别人提缺点,喜欢放开自己的舌尖而驰骋辩才,显示小聪明,对人过于苛刻严厉,顽固不化且自以为是。这六点,都是君主应当特别加以警惕的毛病。6.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万石之钟,不以莛撞起音。--《资治通鉴•汉纪》千钧重的弩弓,不会为了射一只小鼠而开动;万石重的大钟,不会因为一根草茎碰撞而发出声音。指大材不可用在小处,大事不会因小的动静而启动。7.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资治通鉴•唐纪》木心不直,它的纹理就会歪歪斜斜,用这种木材制造的弓,虽然强劲,可是发射出去的箭矢也不会直飞目标。8.能择善者而从之,美自归己。--《资治通鉴•宋纪》能选择别人的长处去学习它,这种长处自然也就属于自己了。9.夫登进以懋庸,黜退以惩过,二者迭用,理如循环。--《资治通鉴•唐纪》让他升任,是为了奖励他的功劳;罢免他,是为了惩罚他的过错。这两方面常常可以交替使用。10.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资治通鉴•唐纪》德行胜过才能,叫做君子;才能胜过德行,就叫做小人。11.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资治通鉴•周纪》有德的人令人尊敬,有才的人使人喜爱;对喜爱的人容易宠信专任,对尊敬的人容易疏远,所以察选人才者经常被人的才干所蒙蔽而忘记了考察他的品德。12.凡人之情,穷则思变。--《资治通鉴•唐纪》人的本性是在到了没有办法之时,就会设法改变现状。13.夫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洁。--《资治通鉴•汉纪》标杆弯曲,其影子也一定是歪歪斜斜的,源头清澈,水流也一定是清清洁洁的。14.老禾不早杀,余种秽良田。--《资治通鉴•陈纪》残留在地里的头季稻谷不早点割掉,它落下的稻粒必然会使良田荒芜。15.立功者患信义不著,不患名位不高。--《资治通鉴•晋纪》立功的人担心自己的信义不显著,而不必忧虑自己的名誉和地位不高。16.君子陷人危,必同其难,岂可以独生乎?--《资治通鉴•汉纪》因为自己的原因而使人陷入危境,君子必定要和他共患难,怎么可以独自活下来呢?17.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资治通鉴•唐纪》听人说的不如亲身经历,亲耳听到不如亲眼见到。18.明主用人也,使能者不敢遗其力,而不能者不得处其任。--《资治通鉴•魏纪》贤明的君主在用人时,能使有才的人竭尽全力,而不让不学无术的人白白占着位子。19.没齿而无怨言,圣人以为难。--《资治通鉴•魏纪》 一辈子连句怨恨的话都不说,这恐怕连圣人也难以做到。20.怒者常情,笑者不可测也。--《资治通鉴•唐纪》发怒是人之常情,但不发怒而常把笑容挂在脸上的人,这种人是最难让人猜测的。21.面从后言,古人所诫。--《资治通鉴•魏纪》古人最忌讳的是,表面服从而背后反对。22.明者,销祸于未萌。--《资治通鉴•汉纪》聪明的人总能把祸患消灭在没有产生的时候。23.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资治通鉴•周纪》家道贫困的时候就希望有个能持家的好妻子,国家大乱的时候就希望有个治国有方的好宰相。24.短于从善,故至于败。--《资治通鉴•汉纪》不肯向善者学习,这便是失败的原因了。25.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周纪》才能是德行的资本,德行是才能的统帅。26.币厚言甘,古人所畏也。--《资治通鉴•晋纪》送来的礼物很多,说的话又非常入耳,这是古人最警惕的事。27.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资治通鉴•周纪》不辨别事情的是非对错只是喜欢别人赞扬自己,没有比这更糊涂的了;不思量道理在哪边而一味地奉承讨好,没有比这更让人讨厌的了。28.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唐纪》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单听信某方面话,就会愚昧不明。29.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唐纪》大丈夫答应别人一句话,即使许以千金也不会改变。30.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资治通鉴·汉纪》做事把重点和精力放在难点上,只要把难点解决了,简单的自然也就解决了;做人要取长补短,只要把自己的短板解决好了,自己的长处自然也就会得到加强。
资治通鉴名句
1,夫听者,事之候也;计者,事之机也;听过计失而能久安者鲜矣!故知者,决之断也;疑者,事之害也。实际含义:做事不要优柔寡断,错失良机。2,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实际含义:一个人能懂得智慧,而且口才很好,就是贤人。如果能坚强和有毅力,那就更好了。3,行于霜上而知严寒冰冻将至。哲理含义:当你走在霜冻上之后,才会真正的知道严寒将至。4,治性之道,必审己之所有余而强其所不足,盖聪明疏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勇猛刚强者戒于太暴,仁爱温良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必审己之所当戒而齐之以义,然后中和之化应,而巧伪之徒不敢比周而望进。哲理含义:改变自己脾性有方法,聪明的人要戒除处于敏感的毛病,勇猛刚强的人要戒除太暴躁的毛病,善良温良者要戒除不果断的毛病,而心胸广博的人要戒除遗忘细节的毛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中和全面,那些小人虚伪之徒就不敢轻易冒犯了。5,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材也,取其所长,用其所短。实际含义:圣人用人,好比工匠选材料,应选取他的特长,避开他的短处。6,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实际含义:做人如果德才兼备,那是圣人。如果才华和品德都没有,那是愚人;如果德性高但才华低,可以称为君子;如果才华高而德性低,无论如何都是小人。7,牧心者,牧天下。哲理含义:善于把握人心的人,可以把握天下。8,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哲理含义:开始做事选择了困难的,则碰见容易之事,很轻松就搞定。能够规避自己短处的人,则碰见自己所擅长的,则很快就可以做成。9,不痴不聋,不做家翁。生活含义:人只有到了又聋又痴的老年,才会呆在家里不出门。年轻人要多出去闯荡,建立功业。10,秤砣虽小压千斤,以其德足以教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生活含义:秤砣虽小但是可以衡量斤两,它是德化风俗的标准,如同蜡烛的火焰,看似很小但思虑深远,其蕴含的凝聚力足以集结仁义之师。品德大好的人可以利益天下,品德小好的人可以利益国家和家庭。11,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实际含义:借鉴前世的兴衰历史,以便考察当今的荣誉得失。12,夫聪慧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实际含义:聪明是一种才华,正直谦虚是一种品德;才华是德性的资粮,德性是才华的根本。13,能择善者而从之,美自归己。哲理含义:择取别人的长处,然后去学习,这样就会将自己的长处归为几用。14,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无礼无忠,国何以立?哲理含义:君主礼貌待臣子,臣子做事表达忠心。没有礼貌和仪式,没有忠诚和忠心,国家何以确立呢?
资治通鉴里的名言名句摘抄
资治通鉴里的名言名句摘抄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耗时近20年主编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史书。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资治通鉴里的名言名句摘抄,希望喜欢!
资治通鉴里的名言名句摘抄
1.聪明流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资治通鉴汉纪》聪明通达的人要警惕过于明察;听得少、见得少的人要避免闭塞无知。
2.得财失行,吾所不取。--《资治通鉴陈纪》获得财物却丧失了德行(得不义之财), 这样的事我是不去做的。
3.去就以道,可谓君子矣。--《资治通鉴晋纪》离开自己职位,或继续留任,都能出于正理,这就是高尚的人了。
4.不诚于前而曰诫于后,众必疑而不信矣。--《资治通鉴唐纪》。事前不诚实而事后却表白自己诚实,这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怀疑而让人不相信自己。
5.好胜人,耻闻过,骋辩给,眩聪明,厉威严,恣强愎,此六者,君上之弊也。--《资治通鉴唐纪》争强好胜,不愿意听到别人提缺点,喜欢放开自己的舌尖而驰骋辩才,显示小聪明,对人过于苛刻严厉,顽固不化且自以为是。这六点,都是君主应当特别加以警惕的毛病。
6.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万石之钟,不以莛撞起音。--《资治通鉴汉纪》千钧重的弩弓,不会为了射一只小鼠而开动;万石重的大钟,不会因为一根草茎碰撞而发出声音。指大材不可用在小处,大事不会因小的动静而启动。
7.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资治通鉴唐纪》木心不直,它的纹理就会歪歪斜斜,用这种木材制造的弓,虽然强劲,可是发射出去的箭矢也不会直飞目标。
8.能择善者而从之,美自归己。--《资治通鉴宋纪》能选择别人的长处去学习它,这种长处自然也就属于自己了。
9.夫登进以懋庸,黜退以惩过,二者迭用,理如循环。--《资治通鉴唐纪》让他升任,是为了奖励他的功劳;罢免他,是为了惩罚他的过错。这两方面常常可以交替使用。
10.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资治通鉴唐纪》德行胜过才能,叫做君子;才能胜过德行,就叫做小人。
11.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资治通鉴周纪》有德的人令人尊敬,有才的人使人喜爱;对喜爱的人容易宠信专任,对尊敬的人容易疏远,所以察选人才者经常被人的才干所蒙蔽而忘记了考察他的品德。
12.凡人之情,穷则思变。--《资治通鉴唐纪》人的本性是在到了没有办法之时,就会设法改变现状。
13.夫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洁。--《资治通鉴汉纪》标杆弯曲,其影子也一定是歪歪斜斜的,源头清澈,水流也一定是清清洁洁的。
14.老禾不早杀,余种秽良田。--《资治通鉴陈纪》残留在地里的头季稻谷不早点割掉,它落下的稻粒必然会使良田荒芜。
15.立功者患信义不著,不患名位不高。--《资治通鉴晋纪》立功的人担心自己的`信义不显著,而不必忧虑自己的名誉和地位不高。
16.君子陷人危,必同其难,岂可以独生乎?--《资治通鉴汉纪》因为自己的原因而使人陷入危境,君子必定要和他共患难,怎么可以独自活下来呢?
17.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资治通鉴唐纪》听人说的不如亲身经历,亲耳听到不如亲眼见到。
18.明主用人也,使能者不敢遗其力,而不能者不得处其任。--《资治通鉴魏纪》贤明的君主在用人时,能使有才的人竭尽全力,而不让不学无术的人白白占着位子。
19.没齿而无怨言,圣人以为难。--《资治通鉴魏纪》 一辈子连句怨恨的话都不说,这恐怕连圣人也难以做到。
20.怒者常情,笑者不可测也。--《资治通鉴唐纪》发怒是人之常情,但不发怒而常把笑容挂在脸上的人,这种人是最难让人猜测的。
21.面从后言,古人所诫。--《资治通鉴魏纪》古人最忌讳的是,表面服从而背后反对。
22.明者,销祸于未萌。--《资治通鉴汉纪》聪明的人总能把祸患消灭在没有产生的时候。
23.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资治通鉴周纪》家道贫困的时候就希望有个能持家的好妻子,国家大乱的时候就希望有个治国有方的好宰相。
24.短于从善,故至于败。--《资治通鉴汉纪》不肯向善者学习,这便是失败的原因了。
25.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周纪》才能是德行的资本,德行是才能的统帅。
26.币厚言甘,古人所畏也。--《资治通鉴晋纪》送来的礼物很多,说的话又非常入耳,这是古人最警惕的事。
27.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资治通鉴周纪》不辨别事情的是非对错只是喜欢别人赞扬自己,没有比这更糊涂的了;不思量道理在哪边而一味地奉承讨好,没有比这更让人讨厌的了。
28.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唐纪》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单听信某方面话,就会愚昧不明。
29.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唐纪》大丈夫答应别人一句话,即使许以千金也不会改变。
30.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资治通鉴·汉纪》做事把重点和精力放在难点上,只要把难点解决了,简单的自然也就解决了;做人要取长补短,只要把自己的短板解决好了,自己的长处自然也就会得到加强。
资治通鉴里的名言名句整理
1. 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木心不直,它的纹理就会歪歪斜斜,用这种木材制造的弓,虽然强劲,可是发射出去的箭矢也不会直飞目标。
2. 能择善者而从之,美自归己。——《资治通鉴宋纪》
释义:能选择别人的长处去学习它,这种长处自然也就属于自己了。
3. 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德行胜过才能,叫做君子;才能胜过德行,就叫做小人。
4. 不诚于前而曰诫于后,众必疑而不信矣。——《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事前不诚实而事后却表白自己诚实,这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怀疑而让人不相信自己。
5. 好胜人,耻闻过,骋辩给,眩聪明,厉威严,恣强愎,此六者,君上之弊也。——《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争强好胜,不愿意听到别人提缺点,喜欢放开自己的舌尖而驰骋辩才,显示小聪明,对人过于苛刻严厉,顽固不化且自以为是。这六点,都是君主应当特别加以警惕的毛病。
6. 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万石之钟,不以莛撞起音。——《资治通鉴汉纪》
释义:千钧重的弩弓,不会为了射一只小鼠而开动;万石重的大钟,不会因为一根草茎碰撞而发出声音。指大材不可用在小处,大事不会因小的动静而启动。
7. 聪明流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资治通鉴汉纪》
释义:聪明通达的人要警惕过于明察;听得少、见得少的人要避免闭塞无知。
8. 得财失行,吾所不取。——《资治通鉴陈纪》
释义: 获得财物却丧失了德行(得不义之财), 这样的事我是不去做的。
9. 去就以道,可谓君子矣。——《资治通鉴晋纪》
释义:离开自己的职位,或继续留任,都能出于正理,这就是高尚的人了。
10. 夫登进以懋庸,黜退以惩过,二者迭用,理如循环。——《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让他升任,是为了奖励他的功劳;罢免他,是为了惩罚他的过错。这两方面常常可以交替使用。
11.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大丈夫答应别人一句话,即使许以千金也不会改变。
12. 凡人之情,穷则思变。——《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人的本性是在到了没有办法之时,就会设法改变现状。
13. 夫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洁。——《资治通鉴汉纪》
释义:标杆弯曲,其影子也一定是歪歪斜斜的,源头清澈,水流也一定是清清洁洁的。
14. 老禾不早杀,余种秽良田。——《资治通鉴陈纪》
释义:残留在地里的头季稻谷不早点割掉,它落下的稻粒必然会使良田荒芜。
15. 立功者患信义不著,不患名位不高。——《资治通鉴晋纪》
释义:立功的人担心自己的信义不显著,而不必忧虑自己的名誉和地位不高。
16. 君子陷人危,必同其难,岂可以独生乎?——《资治通鉴汉纪》
释义:因为自己的原因而使人陷入危境,君子必定要和他共患难,怎么可以独自活下来呢?
17. 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听人说的不如亲身经历,亲耳听到不如亲眼见到。
18. 明主用人也,使能者不敢遗其力,而不能者不得处其任。——《资治通鉴魏纪》
释义:贤明的君主在用人时,能使有才的人竭尽全力,而不让不学无术的人白白占着位子。
19. 没齿而无怨言,圣人以为难。——《资治通鉴魏纪》
释义:一辈子连句怨恨的话都不说,这恐怕连圣人也难以做到。
20. 怒者常情,笑者不可测也。——《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发怒是人之常情,但不发怒而常把笑容挂在脸上的人,这种人是最难让人猜测的。
21. 面从后言,古人所诫。——《资治通鉴魏纪》
释义:古人最忌讳的是,表面服从而背后反对。
22. 明者,销祸于未萌。——《资治通鉴汉纪》
释义:聪明的人总能把祸患消灭在没有产生的时候。
23. 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资治通鉴周纪》
释义:家道贫困的时候就希望有个能持家的好妻子,国家大乱的时候就希望有个治国有方的好宰相。
24.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周纪》
释义:才能是德行的资本,德行是才能的统帅。
25.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单听信某方面的话,就会愚昧不明。
;资治通鉴名言
资治通鉴名言1、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出处:资治通鉴2、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出处:资治通鉴3、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出处:资治通鉴4、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作者:司马光 出处:资治通鉴5、魏文侯期猎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出处:资治通鉴6、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材也,取其所长,用其所短出处:资治通鉴7、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出处:资治通鉴8、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出处:资治通鉴9、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出处:资治通鉴10、尽小者大,慎微者著。出处:资治通鉴11、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出处:资治通鉴12、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出处:资治通鉴13、治性之道,必审己之所有余而强其所不足,盖聪明疏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勇猛刚强者戒于太暴,仁爱温良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必审己之所当戒而齐之以义,然后中和之化应,而巧伪之徒不敢比周而望进。作者:司马光 出处:资治通鉴14、二十八打天下,戒马一生,驰骋千里,只为梦萦作者:司马光 出处:资治通鉴15、秦穆公失马 秦穆公亡马,歧下野人得而共食之者三百人。吏逐得,欲法之。公曰:“君子不以畜害人。吾闻食马肉不饮酒者,伤人。”乃饮之酒。其后穆公伐晋,三百人者闻穆公为晋所困,椎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于是穆公获晋侯以归。出处:资治通鉴16、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出处:资治通鉴17、秤砣虽小压千斤,以其德足以教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出处:资治通鉴18、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出处:资治通鉴19、未亡人不幸罹此百忧,感念存没,心焉如割!作者:司马光 出处:资治通鉴20、所谓才,是指聪明、明察、坚强、果毅;所谓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作者:司马光 出处:资治通鉴21、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作者:宋司马光 出处:资治通鉴22、“阅库甲兵,远胜隋世。”上曰:“甲兵武备,诚不可阙;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作者:房玄龄 出处:资治通鉴23、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出处:资治通鉴24、做之不止,乃成君子作者:孔斌 出处:资治通鉴25、人欲自见其形,以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以待盅臣。出处:资治通鉴26、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出处:资治通鉴27、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出处:资治通鉴28、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出处: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名言有哪些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论其地位,可用清人王鸣盛的一句话来概括“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下面我们来赏析这部著作的50句经典名言。01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周纪》【译文】所谓的才学,是道德的资本。所谓的德行,是才学的主帅。这其实是说,个人的道德素质,要高于个人的才学。这是因为一个人无才,但是有德的话,只不过平庸,难以成大事而已,如果一个人有才却无德,那对于社会的危险就大了。所以,对于人才的培养,首先是对其思想品质和道德水平的培养,然后才是知识、技能方面。02 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资治通鉴·汉纪》【译文】做事把重点和精力放在难点上,只要把难点解决了,简单的自然也就解决了;做人要取长补短,只要把自己的短板解决好了,自己的长处自然也就会得到加强。03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唐纪》【译文】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单听信某方面话,就会愚昧不明。
资治通鉴的名言及翻译
资治通鉴名言警句翻译 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翻译:都听取别人的意见就会变得明白,偏听偏信就会处于狭隘中,如同看不见一样。唐太宗的手下有很多名人,比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王珪、李绩、李靖、马周等,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这样一来,太宗就能从各个角度来考虑问题了。众人拾柴火焰高,所以我们也要多听一听别人的意见。 2、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翻译:只有讲诚信才能管理好民众,只有民众才能守卫好国家。赢得别人的信任是办事的基础,只有相互信任的人才能很好地配合,也是为人处世的基础。 3、币厚言甘,古人所畏也。 翻译:送来大礼,说话甜言蜜语,这样的人是古人所警惕的。“无事不登三宝殿”,如果突然有人向你频频献殷勤,就要想一想他是不是有意图了。 4、得财失行,吾所不取。 翻译:得到了财富但是行为失态,这样的事情我是不会做的。不义之财不可取,君子做事情永远要正大光明,经得起别人的追问。 5、凡人之情,穷则思变。 翻译:人的本性在到了没有办法的时候,就要设法改变了。但是与其到了没有办法的时候再被动变化,不如早些就做好应变的准备,未雨绸缪。 6、没齿而无怨言,圣人以为难。 翻译:一辈子一句怨恨的话也不说,恐怕连圣人也觉得很难办到。抱怨是人的天性,但是抱怨永远不能解决问题。如果我们能把抱怨的时间用以行动,我们也就接近“圣人”了。 7、汝知稼樯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 翻译:如果你能了解耕种收获的艰难,也就常能有一碗饭吃了。不知道珍惜劳动的人,难免会有饿肚子的时候,只有亲身体验过辛苦的生活,才懂得珍惜。 资治通鉴名言警句 1、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 2、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材也,取其所长,用其所短 3、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4、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惹得愚人 5、盖聪明疏通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 6、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 7、上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 8、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 9、秤砣虽小压千斤,以其德足以教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
总结:以上问题和解答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