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相信很多人对赠程处士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和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全文翻译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赠程处士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和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全文翻译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赠程处士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赠程处士
唐代
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
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
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
标签:咏怀情感
《赠程处士》译文
一百年来长久地混乱纷争,千万种事物全都并举杂陈。阳光随着心意洒落,河水听任感情流淌。
礼乐拘箝住了姬旦,书束缚住了孔丘,不如枕在高高的枕头上,时时求得长醉以消除愁闷。
《赠程处士》注释
扰扰:烦乱。
悉:全,都。
悠悠:众多的样子。
姬旦:周公。相传周代的礼乐制度都是周公制定的。
孔丘:孔子名丘。相传《诗经》《尚书》由孔子编选而成。
《赠程处士》赏析
此诗题为赠人,实为叙志咏怀。借“赠程处士”而一吐胸中块垒,兼引程处士为同调。
在隋、唐两代都曾出仕王绩,早年曾有襟怀抱负。自谓“弱龄有奇调,无事不兼修”,“明经思待诏,学剑觅封侯”(《晚年叙志示翟处士》)。但在隋唐之际的乱世,他所期待的诏书始终没有到来,“觅封侯”更谈何容易。中年逢丧乱后,便绝意仕进,归隐田庐,过他置酒烧枯叶,披书坐落花的生活去了。
首二句,先写“百年”,次写“万事”,以“百”、“万”两个约数接“扰扰”、“悠悠”,且以表示内在感情的“长”、“悉”相衔接,概括了时间、空间和人事的纷繁,显示出诗人厌烦尘嚣、追求解脱的心理。由于诗人在现实中到处碰壁,郁郁不得志,以致“才高位下,免责而已。天子不知,公卿不识,四十五十,而无闻焉”(《自撰墓志》)。因此,他不得不对自己原先以正统儒者自居,以周公、孔子为楷模,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进行深刻反思。反思的结果,使他觉悟到:正是“礼乐”囚禁了“姬旦”,“诗书”缚住了孔丘”。囚禁、束缚二句,在前两句的映衬对比下,显得分外强烈、沉痛。日出日落尚且可以随意自然,洋洋河水尚且可以任情东流,何况是人呢?为什么要既受礼乐的束缚,又受人事的拘牵,在忧生嗟世中作徒然的努力?“日光”、“河水”一联,诗人以自然的景象与不自由的自我进行对比,至“礼乐”、“诗书”一联发而为愤激语。诗人决心皈依自然,过清静无为的生活。而皈依自然,归隐田庐,不仅永远做不了圣人,还必须放弃一整套与正统儒家思想相关联的处世准则。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确立一种新的价值取向来对抗社会,以取得心理上的平衡。这种新的价值取向就是睡与醉。
“不如高枕上,时取醉消愁。”睡,代表不以世事为念的生活;醉,意味着对社会的消极反抗。这也就是诗人在《田家三首》《醉后》《过酒家五首》中所说的:阮籍生涯懒嵇康意气疏”、“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
史载王绩嗜酒,为六合县丞,即因嗜酒被劾去职;曾求为太乐丞。《全唐诗》今存王绩诗一卷,多绕酒气。如“琴伴前庭月,酒劝后园春”,“平生唯酒乐,作性不能无”(《田家三首》),“风鸣静夜琴,月照芳春酒”(《山中叙志》),“散诞时须酒,萧条懒向书”(《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等。其诗题中亦多“酒”字,如《尝春酒》《独酌》《题酒店壁》《看酿酒》等。虽篇篇有酒,但无一醉语。在这首诗中表现出的,不仅有他所企慕的阮籍、陶潜的萧疏旷达之风,而且以自然的语言,遒健的气概,涤初唐排偶板滞之习,与他著名的《野望》诸诗一起,透露出唐诗未来的新曙光。
《赠程处士》作者王绩简介
王绩(约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王绩的其它作品
○野望
○石竹咏
○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
○古意六首
○王绩更多作品
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全文翻译
InBeijing,seeXiangRenaskedhomeworld
Brigademooringyearsage,andoldtogoback.
Meetinfrontoftheguest,sendtomyhometown.
Thefoldingoftheeyebrowallshookhands,stopcrying,bitcup.
Attentivetovisitoldfriends,bucklingaskedchildren’schildren.
Ifafailurecasesofbrother’snephew,apooltable.
Oldgardentodayinno,newtreesshouldbeplanted.
LiuHanghydrophobic,MaoZhaiwidth.
Themovewherebamboo,otherseveralstrainsofmay.
Channelwhennowater,stoneprojecttotalmoss.
Thecourtwhofirstripe,blossomsopenafterthat.
Whereheartjustwanttoaskforquotedon’thavetoguess.
Businessdrive,tocutnativedishes.
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
唐代
旅泊多年岁,老去不知回。
忽逢门前客,道发故乡来。
敛眉俱握手,破涕共衔杯。
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
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
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
柳行疏密布,茅斋宽窄裁。
经移何处竹,别种几株梅。
渠当无绝水,石计总生苔。
院果谁先熟,林花那后开。
羁心只欲问,为报不须猜。
行当驱下泽,去剪故园莱。
《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作者王绩简介
王绩(约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王绩的其它作品
○野望
○石竹咏
○赠程处士
○古意六首
○王绩更多作品
这道诗的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杂诗(其二)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①绮窗②前,
寒梅着花未?③
〖注释〗①来日:来的时候.②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③着花未:开花没有?着(zhuó)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翻译〗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赏析: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绝非故作姿态。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
古代诗歌中常有这种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的作品。它质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实际上却包含着最高级的技巧。象这首诗中的独问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种通过特殊体现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这种技巧却是用一种平淡质朴得如叙家常的形式来体现的。这正是所谓寓巧于朴。王绩的那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朴质的程度也许超过这首诗,但它那一连串的发问,其艺术力量却远远抵不上王维的这一问。其中消息,不是正可深长思之的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这一句看起来是问家乡的情况,但诗人只是笼统的以“故乡事”来设问,可是问什么好呢?诗人心里满腹的问题竟然不知从何问起。于是我们可以想象诗人的踌躇,对方的诧异。“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一问倒令对方感到困惑,不问人事而问物事,这时梅花开没开花?想必读者对此也感到突兀。可是正是这样一问,才是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其实诗人的真正目的,哪里是梅花啊。诗人想说的话,想问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对家乡的思念竟在这一个不经意的问题之中。这是诗人留给人们的空白,让读者去想象。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游子形象。虽然饱经沧桑,却依然超然尘世保持自由心态的精神风致。这样诗人写这一首诗歌的目的也就昭然若揭:他是在歌颂一种虽然饱经沧桑,但永不世故、永葆自由心态的人生风范。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