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对于夜莺颂的作品鉴赏和经典赏析:济慈《夜莺颂》,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夜莺颂的作品鉴赏和经典赏析:济慈《夜莺颂》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夜莺颂的作品鉴赏
1818年12月,济慈和心爱的姑娘芬妮·布朗妮订婚,但在这首诗完成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济慈病情显示出不良征兆,再加上生活困窘,最终使他无法和布朗妮结合。对于济慈来说,无论是肉体的生命还是精神的生命,都正处于跨越到另一痛苦阶段的边缘,死亡在前面召唤,诗人眼中只有“灰眼的绝望”。情感生活的不幸和身体疾病的折磨纠缠在一起表现在诗歌中,诗人内心的想象来来回回地游走,带读者体验人生痛苦和死亡的感受。
诗人将自己的生理和生活的双重病态比喻为人吞食了鸦片,陷入麻木状态。他踉踉跄跄行走在人生边缘,感觉自己好像正在步入冥府中的忘川,像离开人世一样步入无觉之境。现实中的诗人正遭受“疲劳、热病和焦躁”的折磨,青春在这折磨中“苍白、消瘦、死亡”,诗人所追求的美和爱情完全失去了光彩。而轻快地出入林间的夜莺的歌唱让诗人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让诗人忘记了尘世的痛苦,超脱了“忧伤和灰眼的绝望”。夜莺的歌唱对于诗人来说就像久埋地下的醇酒,以其甘洌激发出诗人对于新生的向往,让诗人脑海中浮现出有“花神、恋歌、阳光和舞蹈”的绿色之邦,诗人像饮了“灵感之泉”,摆脱了尘世的痛苦,“一饮而离开尘寰”,和夜莺同去幽暗的林中隐没。诗歌前三节的描写想象奇特,对夜莺歌唱的描写充满清新明媚的色彩。
诗歌的四、五、六节表现了主人公对由夜莺所引发的奇想之境的追寻。诗人对夜莺的追随,不是凭借酒神的驱动,而是借助于诗神的帮助。对诗歌的执著将会给他添上“无形的羽翼”,这体现了济慈对诗歌的信仰。诗歌对济慈来说是一种能够脱离现实,达到美的理想之境的途径,它不是饮酒所致的昏乱状态,而是补救人生不足的一种存在方式,因此也是人的一种幸福状态。这样一种幸福状态又是怎样的呢。
诗人和夜莺一起穿越幽暗的林间,月后和侍卫她的明星在幽暗和宁静中似乎在预示着死亡,只有当微风带过树梢的时候,才有一些天光。诗人在这里看不到花朵,只能想象在这“温馨的幽暗里”,白枳花、田野的玫瑰、紫罗兰和麝香蔷薇释放出芬芳的气息,而这些美好的花树却都成了蚊蚋嗡营栖息的港湾。在诗人这段意象营构中,和夜莺的飞翔仍然充满了死亡气息。
第六节中,诗人在黑暗中聆听夜莺的歌唱,说自己几乎爱上了“静谧的死亡”。在夜莺婉转歌声的环绕中,诗人感受到“一息散入空茫”的浪漫式死亡,死亡的意识在夜莺飞翔的带领下,在宇宙的无限空茫中,似乎变得比在凡世间更为富丽。期望在无限的宇宙中毫无痛苦地终止生命,表明诗人向往的是一种灵魂永恒的宁静,夜莺的歌唱似乎是神给诗人唱出的安魂曲,或者说,夜莺的歌唱是天堂之音。诗人所向往的这种死和人间疲劳、热病带来的烦躁之死显然是不同的。但追随夜莺美好歌声的游历却仍然无法摆脱死亡的意念也体现了诗人还是纠结于现实的苦痛。
永生的鸟,它不会死去,夜莺是天堂的使者,是使人生归于永恒宁静的天籁之音,它本身也是超越历史和时空的,诗歌第七节集中表达了这一层意思。夜莺的歌声曾经带给古代帝王和村夫以欢欣,曾安慰过犹太母亲忧郁的心,也许也多次唤起中世纪被困海岛的美女的心,让她梦想自己心中骑士的营救。此处对夜莺的想象毫无疑问是浪漫而唯美的。而第八节,当诗人从想象和沉思中猛醒时,他又毫不留情地将这些想象完全否定,“幻想,这骗人的妖童”,他发出了尖锐的质疑。当夜莺的歌唱飘过草坪、山坡和溪水的时候,诗人无法把握此前的想象和憧憬到底是幻觉还是梦寐:“我是睡?是醒?”这实际提示了全诗一直贯穿的情感线索,也就是人所处的现实和想象相互纠结缠绕的生活状态。
总观全诗,《夜莺颂》既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痛苦的感受,也诗意地描写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生命态度。诗歌融合了现实的忧郁和想象性的解脱,充分表达了人类生活经验的双重性。作者虽然因现实痛苦而倍感孤独,但创造性的想象和诗艺的心醉沉迷使他内心的生活极为丰富。借助想象,主人公在第四、五节中平抑了痛苦,但最后两节又和开始相应,回到这痛苦。现实总代表着失意,想象则给诗人幸福,但无论是被引到哪一个方向,作者始终在反思,而反思总处于迷惑之中。在这生命状态的流动转换中,夜莺的歌声不仅表现为生命的理想、美的理想,也有了更为丰富的探索生命意义的内涵。陈庆勋:有人称济慈为“感觉主义者”,这不无道理。一般诗人的敏锐的感觉能力主要在视觉和听觉方面,而济慈却是全面发展。如《夜莺颂》的前面两节,他从夜莺的欢快的歌声想起了它的歌喉,由歌喉想起了美酒,由美酒想起了“绿色之邦”,想起“花神、恋歌、阳光和舞蹈”,想起了“灵感之泉”……何等敏锐的感觉系统。音乐家的耳朵、画家的眼睛、美食家的舌头等诸多感觉无不汇集到了一起。但是由此而仅仅称济慈为“感觉主义者”又容易引起误解,也不能说明这首诗的全部特征。他的感觉和夜莺的歌一样,只是诗的触发点,更重要的还在于他那无比丰富的想像力,也只有借助这种想像力,才能由某一感观印象而引发无数的意象源源而来。这些丰富的意象反过来又将夜莺的歌声掩盖住了,从第二节到第五节再也没有听到它的欢歌,而是完全沉浸在诗人由想像而来的各种意象里。
这首诗的中心意象是一对矛盾,即夜莺所代表的想像世界与诗人所处的现实世界的矛盾。想像世界中处处是音乐、美酒、朦胧光影下的宁静,而现实世界则处处是焦躁、病痛和不安。但是这苦与乐又是一个统一体。诗人为何在第一节中说“饮过毒鸩”、吞服了鸦片而又感到“太欢欣”?又为何在第六节中说他“几乎爱上了静谧的死亡”,赞美“死更是多么富丽”?这读来令人费解,其实正是济慈的重要美学思想“反面接受力”的体现。这种思想的内涵就是说一个人身处不确知的、神秘的、有疑问的环境中而能安之若素,不急于探究事实和理由,而是将自我化人事物之中,彻悟宇宙的奥秘,从而创造出诗的真与美来。也就是说,通过感官感受到的苦与乐必须经过一番想像与提炼,才能达到出神入化的诗的境界。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大量运用象征、比喻、夸张等手法,时而缅怀往昔,时而关注现实,绮丽诡谲,变幻多姿,充满着浓郁的浪漫主义的想像色彩,表现了诗人的卓越才华。
经典赏析:济慈《夜莺颂》
关于这首诗的来源,济慈的朋友查尔斯·布朗曾回忆到:“1819年春天,有一只夜莺在我的房子附近做窝。济慈从它的叫声中感到一种宁静的持久的快感。一天早饭后,济慈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李子树下的草坪上,一直坐了两三个小时。他进屋后,我注意到他的手里拿着几片纸,后来我知道纸上记录了他听到夜莺歌声时的诗意的感受。”可见济慈是在灵感的驱使下,即兴创作了这首感人最深的《夜莺颂》。
《夜莺颂》是济慈抒情诗中的佳品,无论是语言还是意境都是极美的,但这绝不是单纯的华丽的辞藻的织锦,而是人生悲哀、沉重的写照。它反映了济慈求美不得,欲了不能的生活困境,字里行间渗透着沉重的忧伤,感人至深。
纵观全诗,我们可以看出,济慈着力刻画的是幻想中的美的世界所带来的一种飘飘欲仙的忘我境界与干预性的沉闷大脑(客观现实)之间的冲突。这里始终有两种力量在争夺诗魂:幻想与现实。“那歌声去了:——我是睡?是醒?”这句不绝余音的结尾,把我们读者带进了诗人怅然若失的迷惘的同时,又让我们和诗人一起头脑清醒地看到人生因夜莺的甜美歌声而更显得辛苦。
本诗8节,每节10行。悲乐相生,音韵优美,极为人称道。全诗多为五步抑扬格,韵式为ababcdecde。
济慈名诗夜莺颂中英对照欣赏(2)
济慈诗歌欣赏带翻译篇三
TOAUTUMN秋颂
byJohnKeats
(查良铮译)
SEASONofmistsandmellowfruitfulness,
Closebosom-friendofthematuringsun;
Conspiringwithhimhowtoloadandbless
Withfruitthevinesthatroundthethatch-evesrun;
Tobendwithapplesthemoss’dcottage-trees,
Andfillallfruitwithripenesstothecore;
Toswellthegourd,andplumpthehazelshells
Withasweetkernel;tosetbuddingmore,
Andstillmore,laterflowersforthebees,
Untiltheythinkwarmdayswillnevercease,
ForSummerhaso’er-brimm’dtheirclammycells.
雾气洋溢、果实圆熟的秋,
你和成熟的太阳成为友伴;
你们密谋用累累的珠球,
缀满茅屋檐下的葡萄藤蔓;
使屋前的老树背负着苹果,
让熟味透进果实的心中,
使葫芦胀大,鼓起了榛子壳,
好塞进甜核;又为了蜜蜂
一次一次开放过迟的花朵,
使它们以为日子将永远暖和,
因为夏季早填满它们的粘巢。
Whohasthnotseentheeoftamidthystore?
Sometimeswhoeverseeksabroadmayfind
Theesittingcarelessonagranaryfloor,
Thyhairsoft-liftedbythewinnowingwind;
Oronahalf-reap’dfurrowsoundasleep.
Drowsedwiththefumesofpoppies,whilethyhook
Sparesthenextswathandallitstwinedflowers:
Andsometimeslikeagleanerthoudostkeep
Steadythyladenheadacrossabrook;
Orbyacyder-press,withpatientlook,
Thouwatchestthelastoozingshoursbyhours.
谁不经常看见你伴着谷仓?
在田野里也可以把你找到,
弥有时随意坐在打麦场上,
让发丝随着簸谷的风轻飘;
有时候,为罂粟花香所沉迷,
你倒卧在收割一半的田垄,
让镰刀歇在下一畦的花旁;
或者.像拾穗人越过小溪,
你昂首背着谷袋,投下倒影,
或者就在榨果架下坐几点钟,
你耐心地瞧着徐徐滴下的酒浆。
WherearethesongsofSpring?Ay,wherearethey?
Thinknotofthem,thouhastthymusictoo,-
Whilebarredcloudsbloomthesoft-dyingday,
Andtouchthestubble-plainswithrosyhue;
Theninawailfulchoirthesmallgnatsmourn
Amongtherivershallows,bornealoft
Orsinkingasthelightwindlivesordies;
Andfull-grownlambsloudbleatfromhillybourn;
Hedge-cricketssing;andnowwithtreblesoft
Thered-breastwhistlesfromagarden-croft;
Andgatheringswallowstwitterintheskies.
啊.春日的歌哪里去了?但不要
想这些吧,你也有你的音乐——
当波状的云把将逝的一天映照,
以胭红抹上残梗散碎的田野,
这时啊,河柳下的一群小飞虫
就同奏哀音,它们忽而飞高,
忽而下落,随着微风的起灭;
篱下的蟋蟀在歌唱,在园中
红胸的知更鸟就群起呼哨;
而群羊在山圈里高声默默咩叫;
丛飞的燕子在天空呢喃不歇。
济慈诗歌欣赏带翻译篇四OdetoPsyche赛吉颂
OGoddess!Hearthesetunelessnumbers,wrung
女神呵!请听这些不成调的韵律——
Bysweetenforcementandremembrancedear,
由倾心的执着和亲切的回忆所促成——
Andpardonthatthysecretsshouldbesung
请原谅,这诗句唱出了你的秘密,
Evenintothineownsoft-conchedear:
直诉向你那柔软的海螺状耳轮:
SurelyIdreamttoday,ordidIsee
无疑我今天曾梦见——我是否目睹
ThewingedPsychewithawakenedeyes?
长着翅膀、睁着眼睛的赛吉?
Iwanderedinaforestthoughtlessly,
我在树林里无思无虑地漫步,
And,onthesudden,faintingwithsurprise,
突然,我竟惊奇得目眩神迷,
Sawtwofaircreatures,couchedsidebyside
我见到两个美丽的精灵相依偎
Indeepestgrass,beneaththewhisperingroof
在深草丛里,上面有絮语的树叶
Ofleavesandtrembledblossoms,wherethereran
和轻颤的鲜花荫庇,溪水流淌
Abrooklet,scarceespied:
在其间,无人偷窥:
’Midhushed,cool-rootedflowers,fragrant-eyed,
周围是宁静的、清凉的、芬芳的嫩蕊,
Blue,silver-whiteandbuddedTyrian,
蓝色花、银色花,紫色的花苞待放,
Theylaycalm-breathingonthebeddedgrass;
他们躺卧在绿茵上,呼吸得安详;
Theirarmsembraced,andtheirpinionstoo;
他们的手臂拥抱,翅膀交叠;
Theirlipstouchednot,buthadnotbadeadieu,
他们的嘴唇没接触,也没告别,
Asifdisjoinedbysoft-handedslumber,
仿佛被睡眠的柔腕分开一时,
Andreadystillpastkissestooutnumber
准备醒后再继续亲吻无数次
Attendereye-dawnofauroreanlove:
在欢爱的黎明睁眼来到的时刻:
ThewingedboyIknew;
带翅的男孩我熟悉;
Butwhowastthou,Ohappy,happydove?
可你是谁呀,幸福的、幸福的小鸽?
HisPsychetrue!
他的好赛吉!
Olatestbornandloveliestvisionfar
啊,出生在最后而秀美超群的形象
OfallOlympus’fadedhierarchy!
来自奥林波斯山暗淡的神族!
FairerthanPhoebe’ssapphire-regionedstar,
蓝宝石一般的福柏减却清芒,
OrVesper,amorousglow-wormofthesky;
天边威斯佩多情的萤光比输;
Fairerthanthese,thoughtemplethouhastnone,
你比他们美,虽然你没有神庙,
Noraltarheapedwithflowers;
没堆满供花的祭坛;
Norvirgin-choirtomakedeliciousmoan
也没童男女唱诗班等午夜来到
Uponthemidnighthours:
便唱出哀婉的咏叹;
Novoice,nolute,nopipe,noincensesweet
没声音,没诗琴,没风管,没香烟浓烈
Fromchain-swungcenserteeming;
从金链悬挂的香炉播散;
Noshrine,nogrove,nooracle,noheat
没神龛,没圣林,没神谕,没先知狂热,
Ofpale-mouthedprophetdreaming.
嘴唇苍白,沉迷于梦幻。
Obrightest!Thoughtoolateforantiquevows,
啊,至美者!你虽没赶上古代的誓约,
Too,toolateforthefondbelievinglyre,
更没听到善男信女的祝歌,
Whenholywerethehauntedforestboughs,
可神灵出没的树林庄严圣洁,
Holytheair,thewaterandthefire;
空气、流水、火焰纯净谐和;
Yeteveninthesedayssofarretired
即使在那些远古的日子里,远离开
Fromhappypieties,thylucentfans,
敬神的虔诚,你那发光的翅膀
FlutteringamongthefaintOlympians,
仍然在失色的诸神间振羽飞翔,
Isee,andsing,bymyowneyesinspired.
我两眼有幸见到了,我歌唱起来。
Soletmebethychoirandmakeamoan
就让我做你的唱诗班吧,等午夜来到
Uponthemidnighthours—
便唱出哀婉的咏叹!
Thyvoice,thylute,thypipe,thyincensesweet
做你的声音、诗琴、风管、香烟浓烈,
Fromswingedcenserteeming;
从悬空摆动的香炉播散;
Thyshrine,thygrove,thyoracle,thyheat
做你的神龛、圣林、神谕、先知狂热,
Ofpale-mouthedprophetdreaming.
嘴唇苍白,沉迷于梦幻。
Yes,Iwillbethypriest,andbuildafane
是的,我要做你的祭司,在我心中
Insomeuntroddenregionofmymind,
未经践踏的地方为你建庙堂,
Wherebranchedthoughts,newgrownwithpleasantpain,
有沉思如树枝长出,既快乐,又苦痛,
Insteadofpinesshallmurmurinthewind:
代替了松树在风中沙沙作响:
Far,fararoundshallthosedark-clusteredtrees
还有绿阴浓深的杂树大片
Fledgethewild-ridgedmountainssteepbysteep;
覆盖着悬崖峭壁,野岭荒山。
Andtherebyzephyrs,streams,andbirds,andbees,
安卧苍苔的林仙在轻风、溪涧、
Themoss-lainDryadsshallbelulledtosleep;
小鸟、蜜蜂的歌声里安然入眠;
Andinthemidstofthiswidequietness
在这寂静的广阔领域的中央,
ArosysanctuarywillIdress
我要整修出一座玫瑰色的圣堂,
Withthewreathedtrellisofaworkingbrain,
它将有花环形构架如思索的人脑,
Withbuds,andbells,andstarswithoutaname,
点缀着花蕾、铃铛、无名的星斗
WithallthegardenerFancye’ercouldfeign,
和“幻想”这园丁构思的一切奇妙,
Whobreedingflowerswillneverbreedthesame:
雷同的花朵决不会出自他手:
Andthereshallbefortheeallsoftdelight
将为你准备冥想能赢得的一切
Thatshadowythoughtcanwin,
温馨柔和的愉悦欢快,
Abrighttorch,andacasementopeatnight,
一支火炬,一扇窗敞开在深夜,
ToletthewarmLovein!
好让热情的爱神进来!
猜你喜欢:
1.经典英语诗歌:《夜莺颂》
2.济慈经典英语诗歌
3.拜伦WhenWeTwoParted翻译
4.英国文学家济慈夜莺颂内容介绍
5.英文浪漫主义诗歌
6.文学家济慈有哪些经典名言
济慈的夜茑颂背景和意义
据济慈的友人查理斯布朗回忆,《夜莺颂》是济慈在一八一九年五月
一个早晨聆听莺歌时花三个小时写成的.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写出如此精湛的
诗篇,在诗歌创作的历史上不说是绝无仅有,至少也是罕见的.
颂诗共分八节,每节十行.
诗一开始,诗人便把自己当时如同服用麻醉剂般沉入幻想的境界和盘托
出:
我的心儿在痛,困盹和麻木
刺进了感官,有如饮过毒鸩,
又像刚把鸦片吞服,
全身沉向忘川河①
是什么超自然的力量使他恍恍然犹如身在梦境原来是歌声,是夜莺优
美动听的啭啼声.
并不是因为我嫉妒你的好运,
而是你的快乐使我太欢欣——
你呀,轻翼的树神,
在音韵悦耳
绿影相叠的林间,
纵情歌唱着夏日良辰.
这真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如毒药,似麻醉剂,使人的生理感官在逐渐
地丧失其原有的功能,人仿佛要飘然欲仙了.这里,诗人没有正面描述夜莺
的歌声,而是通过闻者的感觉反映夜莺歌声的悦耳动听,达到了表现歌声美
的艺术效果.面对如此完美的歌声,诗人欲与之溶为一体.但此刻,他的自
我感觉尚未完全消失,他还能感到“心儿在痛“,所以说,这是一种快要进
入梦幻而尚未进入梦幻的境地.在这种境地中,诗人把夜莺当成了树神,自
己身在五月,却仿佛听见夜莺在歌唱夏天.
不难看出,诗人是被歌声迷住了.他并不因为“心儿在痛“而感到悲苦,
而是满心希望能随歌声而去,把眼前的一切统统忘掉,沉入忘川河的河底.
为了使自己彻底陶醉,诗人又想到了美酒;
唉,要是有口葡萄美酒该有多好!
那冷藏在地窖的陈年佳酿,
一尝就会使人想起绿色的大地,
想起花神,恋歌,阳光下的欢畅!
但愿有一杯满溢着南国的温暖,
满溢着真正的,殷红的灵感之泉,
杯沿闪烁着珍珠般的泡沫,
那染得鲜红的嘴唇;
哦,我要一饮而悄然离开人世,
同你一起隐没在幽暗的林间.
细读之下,我们不难发现,诗人所指的酒,都是有其象征意义的.首先,
他要的不是其他酒,而是在地窑里冷藏多年的佳酿.这种来自大地的饮料,
当然更令人陶醉,喝了它,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温暖的阳光,想起大自然中
的花香和绿野风光,想起人们在大自然怀抱中尽情欢歌狂舞的盛景.其次,
他要的是用灵感之泉所酿的酒.原诗中,诗人用了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缪
斯之泉“.根据传说,这泉是在南方的希腊,是灵感的源泉,谁饮了谁就能
获得赋诗的灵感.
在这节诗里,诗人又一次顽强地表现了自己的观点.他一贯认为大自然
是美好的,慷慨的,它没有人间那种虚伪,欺诈和罪恶,而在人所能涉及的
一切中,诗又是最崇高,最优美的.只有它们,才能使人真正陶醉.
在想到这些时,诗人又进入了幻觉,甚至仿佛看到了杯沿上的泡沫和被
酒浆染红了的嘴唇.但在最后的两行诗里,诗人则清楚地告诉读者,他又回
①忘川河:传说中冥府里的一条河,饮了河里的水就能忘却一切.
到了自我,从而引出了全诗的第三节.
远远地,远远地隐没,完全忘却
你在树叶间从不知道的一切.
忘掉疲劳,热病与焦躁,
忘掉这使人对坐而叹的世道,
在这儿,瘫痪的老人抖落了最后几根悲
哀的白发,
年轻人变得苍白,瘦削,夭折死亡;
在这儿,稍一思索就忧伤满怀,
目光无神,万念俱灰;
美神也无法永葆明眸的光彩,
新生的爱情不到明天就会憔悴.
诗人在这一节里明白无误地回答了他在前两节中留给读者的疑问:是什
么使他心儿在痛为什么要逃离这凡世原来人间竟有如此多的病痛,烦恼
和悲叹!对于这一切,诗人有切身的体会.在写这首颂诗前不久,诗人的弟
弟汤姆因患肺病,瘦得皮包骨头,最后死在诗人的怀里.这里的“年轻人变
得苍白,瘦削,夭折死亡“,很可能就是指的这件事.诗人出身贫贱,有机
会接触下层人民的疾苦,因而也就有较为深刻的感受.在他的笔下,老人们
围坐在一起抱怨生活,年轻人则身患绝症,离开了生活.人生只是一种遗憾,
人们无法了解它.美在褪色,爱也不得久长.既然如此,生活又有什么意思
呢还是离它而去吧!因此,第四节一开始就是:
去吧!去吧!我要飞往你处,
不乘酒神用群豹拖拉的车驾,
而是靠诗神无形的翅膀,
尽管头脑已经困顿,疲乏;
如果说,诗人在第二节中还以为酒能催人陶醉的话,那么,这时,则清
醒地认识到,酒喝得再多也不足以解决问题.于是,想到了诗.事实上,他
在第二节中已经想到了.所以他接着说:
我早已和你在一起!夜无限温柔,
月后登上了她的宝座,
侍卫她周围的是群星众仙;
但这儿并无光辉,
唯有一线天光,随着微风,
穿过葱绿的黄昏和曲径上的苔藓.
酒神所不能期望的境地,靠诗的力量达到了.诗人进入了一种超然的状
态之中.明明是在阳光下,他却觉得自己是在月夜里,看到月亮成了皇后,
星星好像侍从簇拥着她.“夜无限温柔“一句相当凝练,把月夜的美景含蓄
而准确地概括了出来,余味无穷.这种在幻景中描写美景的手法,在济慈的
诗中经常出现.在《安狄米恩》一诗中,诗人多次采用了这种写作手法.但
安狄米恩的幻觉马上就消失了,而在这首颂诗里,诗人的幻觉则一直持续着.
也许,诗人想借此告诉我们,诗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诗才能帮助人摆脱罪
恶的社会.他继续着他的幻想:
我看不清脚下是什么花朵,
也不见萦绕树枝是什么清香,
但在温馨的幽暗中却能猜到,
此时该有什么芬芳,
赋予这果树,丛林和碧草;
这白色的山楂花,牧野的蔷薇,
绿叶中易谢的紫罗兰;
还有五月中开得最早的鲜花,
这沾着露浆含苞待放的麝香玫瑰,
夏夜里,青蝇在嗡嗡飞旋.
诗人所以看不见,是因为仍处在幻觉中的月夜里.在这个世界里,他不
是用眼睛而是凭其他感官触摸到了大自然的美,嗅到了各种各样的花香.这
里,诗人的寓意十分明确.在他看来,诗不仅是一种想象的力量,也是一种
超自然的力量,它可以使人在任何情况下得到他所追求的美.这种美,尽管
虚无飘渺,但多多少少减轻了他的心疾.
但是,诗所能带来的,或者说,人所能想象的,终究就是现实中存在的
或者可能存在的东西.玫瑰,蔷薇也罢,紫罗兰,山楂花也罢,都是现实的
实体,都逃不脱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鲜花再美也终有凋谢的时光.而衰败
与死亡又是令人痛苦的事.看来,只有林中的仙灵—一夜莺才是真正欢快的.
就连它的歌声也是如此甜美,使人忘掉了痛苦.诗人于是想到,若是在夜莺
的欢歌声中死去,那倒是一桩人生快事,既享受了极乐的滋味,又避免了频
频发生的人生忧患.于是,刚才还令人无法忍受的死亡——“年轻人变得苍
白,瘦削,夭折死亡“,这时变得“静谧安闲“起来.
诗的第六节这样开始了:
我在黑暗中谛听,曾多次地
差点爱上了安逸的死亡,
我在诗歌中频频把他轻呼,
求他把我的一息散入空茫;
如今的死亡变得更为富丽堂皇,
但愿我在午夜毫无痛苦地死去,
在你倾吐肺腑之言
尽情欢唱的时光!
显然诗人认为在这样的歌声中死去,死不可怕,而且还变得有意义起来.
那么,为什么要想到死呢
诗人本身的遭遇就是问题的答案.从他八岁以后,他家接二连三地受到
死亡的袭击.父亲摔死了,母亲病死了,外公死了,外婆死了,连不足二十
岁的小弟弟也在肺病的折磨下先他入土了.而过去四年写作积留下来的劳
累,和因为喉痛而对前途产生的忧虑,促使他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死亡.不过,
诗人并不是一个悲观厌世者.他热爱生活,只是痛恨冷酷的现实.他一生都
在向理想的,美的王国奋斗.
正因为他在艺术的境界里看到了自己所追求的理想美的天地,所以他有
那么强烈的欲望要以“死“来摆脱现世.应该说,这种在诗歌中了却一生的
想法,其本身也是济慈在艺术上的一种追求.因此,这不是什么一时的冲动,
也不是无稽的荒谬.
诗人在产生于死亡的念头之后,随即意识到:一旦自己果真死了,那夜
莺的歌声岂不是毫无意义了吗
那时,你仍将欢唱,而我却不再听见,
你的葬歌只能唱给泥草一方.
这样,诗人在这儿揭示了一个矛盾心理:既想离开眼前这个黑暗的世界,
又怕和隐匿在林中的夜莺分离.何去何从,真让人不知所措!
由于想到了死亡,诗人自然进一步联想到了夜莺的归宿——
你不会死去,不朽的神鸟!
饥馑的年代无法将你击倒.
我今晚听见的歌声,
古时的君王乡民也曾听到.
这同样的歌声也许曾打动过
路德忧郁的心房,使她站在
异邦的麦田里,泪湿衣袄.
也许还惊动过
惊涛骇浪中着魔的窗扉,公主凭眺
在那孤寂的仙岛.
至此,颂诗达到了高潮.多少年来,人类历尽沧桑,在饥饿苦难的边缘
上挣扎,但夜莺的歌声永生不死,流传百世,经久不衰.由此,诗人阐明了
这么一个观点:美的东西是永恒的,沧海桑田,人间变迁,什么也毁坏不了
它.
不仅如此,诗人还别出心裁地把诗渗透到《圣经》中去.据《圣经》(《旧
约路德篇》)记载,路德是大卫王的祖先,丈夫死后,离开故里,流落他
乡,随婆婆过活,曾在富人波阿斯的田里拾过麦穗,后来嫁给了波阿斯.这
里,诗人凭自己的想象,仿佛看见路德在夜莺的歌声中潸然落下了思乡的眼
泪.
最后三行诗的浪漫色彩更加浓烈,历来被人们评为浪漫主义诗歌的典型
特色.在欧洲中古的传奇文学中,常常有这样的描写:茫茫的大海上,有座
孤零零的受魔法控制的城堡,里面住着幽囚的美丽的公主.如有哪位虔诚而
勇敢的骑士到来,解除魔法,就能娶公主为妻,缔结良缘.因此,这里所指
的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个传奇想象的天地.然而,即便是传奇中的人物,
也能听到夜莺的欢唱.你看,在那远离人烟狂涛拍岸的孤岛上,被囚禁的公
主也被歌声迷住了,她移步来到窗前,静静地聆听着.济慈借用这个浪漫色
彩特别浓烈的传奇故事,镶嵌进自己的诗作,虽寥寥几笔,却匠心独具地表
达了夜莺歌声的无穷无尽的魅力.
正因为想到公主在城堡中的孤寂,诗人猛地又联想到自己,在这个冷漠
的世界上他也是同样地孤寂,使他情不自禁地在下一节里脱口而出:
孤寂!这两个字犹如钟声,
把我送回我独自立足的地方!
这两行诗刹那间把幻觉驱赶得烟消云散,让他又回到了现实的世界.他
定神一听,发现夜莺已经飞走了.
呵,别了!幻觉!你这引人入迷的
小妖,
不能再耍弄你闻名的绝技.
别了!别了!你怨诉的歌声
流过草坪,越过幽溪,
飞过山坡;如今已深深地
埋在邻近的山丘.
夜莺飞去了,可它的歌声依然萦绕耳际,人回到了现实中,可思维还留
在幻觉的延长线上.诗人都搞不清楚这突然的变故究竟是真还是梦.
哎,这是个幻觉,还是白昼的梦
歌声飞逝了:——我睡着,还是
醒着
全诗在这两个问句中结束了,但全诗的寓意却给读者留下了引起无限遐
想的天地,让人玩味,令人沉思.
ode to a nightingale《夜莺颂》-Johnkeats分析
认识JohnKeats(济慈)仅仅是源于他的一首抒情诗歌OdetoaNightingale(夜莺颂)。他的“能够停留在不肯定、神秘感、怀疑之中,而不是令人生厌地追求事实和真理”的这种“消极感受力”,深浸于万物而了解万物,成为了他的诗歌美学理念的基石。正如他的OdetoaNightingale中优美的诗句一样,让人深思、欢快、愉悦而欣欣然。他在OdetoaNightingale的第一节中写道:“Myheartaches,andadrowsynumbnesspains/Mysense,asthoughofhemlockIhaddrunk,/Oremptiedsomedullopiatetothedrains/Oneminutepast,andLethe-wardshadsunk:/Tisnotthroughenvyofthyhappylot,/Butbeingtoohappyinthinehappiness,-/Thatthou,light-wingedDryadofthetrees,/Insomemelodiousplot/Ofbeechengreen,andshadowsnumberless,/Singestofsummerinfill-throatedease.”
这种飘飘然欲仙的感觉,在夜莺歌声的刺激下,迸发出诸多混合而矛盾的感受力。这或许与他悲惨的身世有不少联系。因为接受痛苦多的人,其表现往往只有两种。一种是更加敏感更加有感受,另一种是麻木。JohnKeats属于前者,典型的前者。这位8岁丧父、14岁丧母的痛苦人,在23岁丧弟的同一年患上了肺结核(当时治不了),并且绝望地爱上了一个名叫FannyBrawne的姑娘。他的贫穷,他的一钱不值,再加上他对诗歌的狂热,使他永远处在一种心灵折磨的旋涡中。
然而,夜莺美妙动人的歌声就像一盅清醇的葡萄酒,他“TastingofFloraandthecountrygreen,/Dance,andProvencalsong,andsunburntmirth”,然后便飘入仙境,“ThatImightdrink,andleavetheworldunseen,/Andwiththeefadeawayintotheforestdim:”到了一个极其美妙的理想世界。在那里,没有生老病死的折磨,没有无奈、绝望和忧伤,没有苍白、消瘦和死亡的青春,没有稍纵即逝的爱情。“……Theweariness,thefever,andthefret/Here,wheremensitandheareachothergroan;/Wherepalsyshakesafew,sad,lastgrayhairs./Whereyouthgrownpale,andspectre-thin,anddies;/Wherebuttothinkistobefullfosorrow/Andleaden-eyeddespairs,/WhereBeautycannotkeepherlustrouseyes,/OrnewLovepineatthembeyondto-morrow.”
既然夜莺的世界这么好,这么有吸引力,身心憔悴的JohnKeats决定ontheviewlesswingsofPoesy,借助诗歌和想象力的翅膀,向夜莺飞去。途中,他欣赏到了theQueen-Moon,美丽的月光。当他到达夜莺所歌唱的embalmeddarkness,guesseachsweet的仙境时,“Wherewiththeseasonablemonthendows/Thegrass,thethicket,andthefruit-treewild;/Whitehawthorn,andthepastoraleglantine,/Fastfadingvioletscover’dupinleaves;/Andmid-May’seldestchild,/Thecomingmusk-rose,fullofdewywine,/Themurmuroushauntoffliesonsummereves.”在这里,诗人不再惧怕死亡,而是更希望通过死亡来达到精神上的解脱。
JohnKeats认为,夜莺的歌声是美妙绝伦的,是不朽的,是永恒的,将世世代代的唱下去。“Thouwastnotbornfordeath,immortalBird!……/ThroughthesadheartofRuth,whensickforhome,/Shestoodintearsamidthealiencorn;/Thesamethatoft-timeshath/Charmedmagiccasements,openingonthefoam”生动而奇异的幻想的世界,在JohnKeats的诗歌里得到了超凡的体现。然而一切都仅仅是个梦幻,仅仅是个梦幻而已,他却乐此不疲地享受着这里的种种在现实世界中享受不到的美好。或许这正合了他的另一个美学理念,即“美即是真”。
但是,诗人并没有沉浸其中而不知返回。在诗歌的最后一节里,JohnKeats这样写道:“Forlorn!Theverywordislikeabell/Totollmebackfromtheetomysoleself!/Adieu!Thefancycannotcheatsowell/Assheisfam’dtodo,deceivingelf.”夜莺歌声的逐渐消逝,诗人重新回到现实中来。他自我纳闷:“Wasitavision,orawakingdream?/Fledisthatmusic--DoIwakeorsleep?”在这个“充满不幸、伤心、痛苦、病态和压迫”的世界,诗人“宁肯让自己的心灵在生活的矛盾和煎熬中接受洗礼,也不愿沉溺于自己所创造的感官美的世界而不能自拔”。意味深长的结尾,也更加体现了“真即是美”的美学认识。
在Nightingale的仙境中,在忧郁、痛苦和绝望的同时,诗人感受到了快乐。他“既感受到了想象中完美的、和谐的梦幻世界的诱惑,又痛切地感受到了现实生活中不可摆脱的沉重的压力”。他“企求超然物外,从尘世中解脱,同时又不是彻头彻尾的消极逃避”。他最终还是回到了冷冰冰的现实,直面惨淡的人生。永远是个paradox的人生,以及由其所导致的paradox心态。虽然“人生的最高境界必须有世界的苦难感”,但是现实的要求,JohnKeats是最明白不过的了。
OdetoaNightingale虽然诞生于诗人身心极度痛苦和情感极度绝望之中,但是对于美的迷恋和崇拜,使他体会到了无与伦比的美的洗礼,也使得他的读者们感受到了美的存在。这位在25岁就去逝的诗人,在其生命的最后5年里,迸发出强大的创作能量,写成了大量的杰作,成为超过了WilliamShakespeare、JohnMilton等,并可与WilliamWordsworth相提并论的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Nightingale无愧,JohnKeats无愧。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