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对于东吴的虎将都有谁和东吴有几员虎将,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东吴的虎将都有谁和东吴有几员虎将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东吴的虎将都有谁

吕蒙、黄盖、淩统、潘璋、陆抗、朱然、韩当、丁奉、徐盛、朱桓、董袭、陈武、差不多了,忘楼主采纳。
周瑜
(175—210)三国吴国名将。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世代为宦。助孙权兄策创立政权,官建威中郎将,吴中人称呼为“周郎”。后克皖,与策纳大乔、小乔。策死,与张昭同辅孙权,为前部大都督。建安十三年(208年)以左督(正指挥)与刘备联军败曹操于赤壁。后病逝。精音乐,时有“曲有误,周郎顾”语。
吕蒙
(178—219)三国吴国名将。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从孙权转战各地,任横野中郎将。后随周瑜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受孙权之劝,多读史书、兵书,学识英博。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旋病逝。
黄盖
三国吴国将领。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零陵北)人。初为郡吏,举孝廉。后从孙坚起兵,为别部司马。继从孙策、孙权征战。为安抚山越,曾相继任九县令长,杀不法官吏,所在平定,迁丹阳都尉。他善于驭众,爱护士卒。赤壁一战,建议火攻,并领满载薪草、灌有膏油的船只数十艘诈降,乘机因风纵火,大破曹军,以功任武陵中郎将。后为郡守,征“武陵蛮”。官至偏将军,病卒。
程普
三国吴国将领。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初为州郡吏,从孙坚征伐,镇压黄巾军,破董卓。后助孙策经营江南,官拜荡寇中郎将,领零陵太守。策死,与张昭等共辅孙权。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周瑜为左右督,大破曹操于赤壁(在今湖北蒲圻西北)。官至江夏太守、荡寇将军。
甘宁
三国吴国将领。字兴霸,巴郡临江(今四川忠县)人。初依附刘表,后归孙权。曾从周瑜破曹操,又从吕蒙拒关羽,以功拜西陵太守、折冲江军。后曹操进攻濡须(在今安徽),他为前都督,率兵百余夜袭曹营,使魏军大惊。建安二十年(215年),从孙权攻合肥,奋勇死战,为孙权所重。
陆抗
(226—274)三国吴国名将。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逊子。年20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5000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凤凰元年(272年),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卒于官。
太史慈
太史慈(166—206年),字子义,东莱郡黄县(今山东黄县东黄城集)人,三国时期吴国大将。
凌操
凌操,吴郡余杭人。孙策锋起淮南时,征讨吴贼严白虎,白虎不敌,奔走余杭,于路劫掠;凌操便与儿子凌统引乡人杀败之,父子二人来投孙策,孙策使为从征校尉,同引兵渡江。孙权统军后,凌操从讨江夏黄祖。军入夏口,凌操先登,破其前锋,轻舟独进,为黄祖部将甘宁流矢而死。
凌统
凌统(188-237年),字公绩,吴郡余杭人,相传鸬鸟镇凌家堂为其故里。父凌操,任孙策部破贼校尉。策死,从孙权。建安八年(203)在夏口一战中,凌操不幸中流矢死。凌统时年15,随军征进,奋力抢父尸而归。孙权嘉其勇,又以其父为国殉难,拜凌统为别部司马,行破贼校尉,使率父部。
潘璋
潘璋(?~234)三国时东吴战将。字文珪。。从孙权,屡建功业,由别部司马,加武威校尉。与曹操军战于合肥之役,操将张辽掩至,吴将不备,陈武斗死,宋谦、徐盛皆败退。璋原在后,此时,驰马急进,横马斩谦、盛兵走者二人,兵皆还战,孙权壮之,拜偏将军。
丁奉
丁奉是吴国晚期名将,晓勇而有计谋。他年轻时作小将,多次跟随其他将领征伐,经常勇冠三军。孙亮继位后,丁奉升为冠军将军,参加了吴魏龙兴之战,大破敌人先头部队,立下了大功,升为灭寇将军。孙休继位后,丁奉帮助孙休用计诛杀了权臣孙綝,升为大将军,加封左右都护。
韩当
韩当字义公,辽西令支人也。善弓马,有膂力,从孙坚征伐,陷敌擒虏,为别部司马。
周泰
周泰是东吴大将,武艺出众,威名宿著。他勇猛过人,血战中常带伤继续作战,在对曹军数次战役中发挥出色,深受孙权喜爱。
徐盛
徐盛是三国时吴国名将。他在汉末因战乱客居江东,从而开始辅佐孙权。早年徐盛抗击黄祖,因功升为中郎将。刘备伐吴时,徐盛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休伐吴时,徐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抗多,成功防御。因前后战功,徐盛先后升任建武将军、安东将军,任庐江太守。后来,曹丕大举攻吴,吴国依徐盛的建议在建业外围筑上围墙,曹丕被迫退走。吴黄武年间,徐盛病逝。
还有:陈武周兴蒋钦朱桓董袭
最后特殊介绍下陆逊此人文武双全
陆逊
陆逊字伯言(183-245),本名陆议,吴郡吴人也。世江东大族,孙策之婿,三国时期吴国大臣,著名的军事家。少孤,为从祖康纲纪门户。年二十一,历东西曹令史,海昌屯田都尉,领县事。年旱,开仓济民,督农桑。讨会稽山越贼帅潘临、鄱阳尤突,所向皆服,拜定威校尉。权配逊策女,数访世务,逊议以“平山寇叛,取精锐。”权纳其策。由虚势伏兵,破丹杨费栈,安内患,得精卒数万。建安二十四年,蒙称疾瞒关羽,逊代献骄兵计,军暗渡取荆州,除抚边华亭侯。败詹晏、屈陈凤。破房陵邓辅、南乡郭睦,诱降文布。迁镇西将军,封娄侯。陆逊论治荆州“拔人才、未亲疏。”权纳之。黄武元年,拜大都督、假节。督军五万西陵拒刘,伐谋分兵相机而动。火攻,备军尽殁;伏兵,逊逸待劳。加拜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江陵侯。吴蜀合,捆以外逊主之,权留玺于逊自裁度。皖县破曹休,缴获从辎重。黄龙元年,拜上大将军、右都护。辅太子。京外上疏:“宽刑罚、忘过记功,以成王业。阻权偏师取夷州。”公孙渊背盟,权欲征,逊陈弊利“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辍;图四海,匪怀细害大。乞息六师,定中夏。”权纳焉。嘉禾五年,逊协诸葛瑾攻襄阳。信韩扁为敌虏。逊佯攻暗退兵,袭江夏附者众。陷魏江夏太守逯式解边害。嘉禾六年,平吴遽乱,定三郡。逊忧吕壹弄权,陈曲直于权。年少丰,开仓济民。逊善赌人,昔言以诸葛恪、暨艳、杨竺终败丧,果应。赤乌七年,代顾雍为丞相。陈“太子正统,藩正有别,当彼此得所,上下获安。”叩头流血。权不纳,又累遣使责逊,逊愤恚卒,年六十三。孙休时,谥昭侯。

返回目录

东吴有几员虎将

说到东吴的虎将,就要说到孙坚吴承侯长沙太守,也是东吴的奠基人,当时跟着孙坚的主要有四位著名战将,他们分别是程普、黄盖、韩当、周茂,这四员虎将在当时就已经名镇远波。

到后来孙坚被刺杀,大儿子孙策就带着唯数不多的人,投靠了袁术,暂时站稳脚跟,期间也为袁术也建立了不少功勋,夺了不少城池,后巧遇以前好友周瑜,于是二人一商量打算脱离员术自创根基,当时脱离员术的时候就带走了程普、黄盖、韩当、周茂,而这四位名将也都愿意跟着孙策一起闯天下,最终在江南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这四元虎将就像刘备的关羽、张飞、赵云一样),后来虽然又增加了甘宁、吕蒙、丁奉、陈武,太史慈等一些著名将领。

但要能称得上虎将的估计东吴也就只有这四位,这四位虎将为东吴立下了汗马功劳,侍奉了东吴三代领袖,也是最早的一批著名强领。

喜读三国的朋友都能发现,在魏蜀吴三方阵营中,魏蜀两方的武将战斗力都比较强,猛将叠出,蜀汉一线战斗力有优势,而曹魏阵营的板凳深度厚,综合体量领先。而东吴比较弱势,能够在阵前厮杀的猛将拉不出几个来。但令人惊讶的是,魏蜀两方都在与东吴的对抗中吃了大亏:赤壁之战,曹操损失了数十万人马,溃不成军;而失荆州、败彝陵,蜀汉集团更惨,不但损兵折将,根基尽覆,还把君主都搭进去了。所以说,东吴方面还真不能小觑,一旦发了狠还是蛮吓人的。

由于在政治条件上缺少曹魏“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实际权柄,也没有蜀汉“皇室宗亲”和“衣带诏”那冠冕堂皇的正义大旗,东吴在国策上更注重防御,由于地理条件的影响,主要是以江防为主。骑兵部队处于次要位置,武将们阵前厮杀的能力也就水降船低。正如诸葛亮所打趣的那样:“伏路把关饶子敬,临江水战有周郎”,东吴水战上确实很有优势,但要在陆地作战,也就能守个关卡,缺乏冲锋陷阵、攻城破寨的猛将。所以关羽对东吴一直抱以轻视的态度,认为他们主君无一统天下的雄心,军中也缺乏阵前搏杀的虎将,就蔑称其为“江东鼠辈”

但筷子里面拔旗杆,东吴的战将还是不少的,其中也不乏能征善战的勇士。咱们就把东吴将领分成几个层次来逐一叙述:

第一阵容:孙策、太史慈、甘宁

孙策号称为“小霸王”,横行江东,所向披靡,战斗力还是蛮强的。由于自小就跟着父亲孙坚东征西讨,在战斗技能和勇气上还是相当厉害的。

孙策的战斗表现相当不错:年仅十五岁时就助战韩当,一箭射杀敌将陈生;数百合战平太史慈,走马活擒于麋,爆喝惊死樊能,飞剑斩杀严与,一个回合枪挑周昕。孙策六战五胜,斩将五名,未逢一败。战斗效率之高令人咋舌,无愧为“小霸王”的称号。但孙策最大的污点是被三名刺客轻易搞掉了,这样的应变能力似乎有损于威名。

太史慈号称是“东吴第一勇士”,自孙策死后,太史慈就成为东吴军中的镇军之将。但太史慈也有个大问题,他斩将能力令人难以恭维。

北海突围,太史慈干掉一群喽啰;神亭岭与孙策百余合恶战,从马上打到步下,旗鼓相当;刘繇大寨前,三十合摆不平程普;会稽城外,拿不下王朗;合淝之战与张辽大战七八十合平手。戎马一生却从未斩杀过一名敌将,这样的战斗效率无论如何也称不上强悍。

其实东吴阵营中战斗效率最高的是甘宁。他斩将效率非常惊人。长江水战射死凌操,跃上敌船砍死邓龙,追击黄祖射杀之,三江口水战又射死蔡壎,在赤壁之战中斩杀蔡中、马延、张顗,皖城攀城先登,铁链砸倒朱光,彝陵城外打退曹洪,濡须口射伤乐进,还有百骑劫曹营。十二场战斗全部获胜,斩杀敌将八名,还射伤一人,远超东吴其他将领。

第二阵容:程普、黄盖、周泰、凌统

程普是东吴老将,年高德劭,被诸将敬重。早在孙坚时代,就随征在侧,屡立功勋。

程老将军的战斗经历从汜水关之战就开始了,一矛刺死华雄部将胡轸;襄阳之战,不数合打跑蔡瑁;夏口之战不数合刺死吕公;刘繇大寨前与太史慈战三十回合。能与太史慈战至三十合不分胜负,说明程普的武艺很不错。

黄盖也是东吴老将,历经三位主公,刚直勇猛,忠心耿耿。

从荆州与蔡瑁一战,不数合一鞭打伤蔡瑁来看,黄盖武艺不在程普之下。砚山两合擒黄祖,牛渚滩战张英不数合,张英收兵;会稽城外与王朗部将周昕交战,赤壁之战为火船队先锋,射倒文聘。而孙策一个回合就解决掉了周昕,说明黄盖与孙策之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周泰是东吴阵营中少有的“悍勇”型战将,与其他将领战斗风格颇为不同。

早在投奔孙策麾下的宣城突围战中,周泰就表现了很强的战斗勇气,掩护少年孙权突围,奋勇步战,多处负伤;赤壁水战中斩杀张南;襄樊之战击退曹仁(诈败);合肥之战时与韩当双战许禇三十余合;两次入围救出孙权和徐盛,遍体鳞伤;猇亭之战,二十合斩杀蛮王沙摩柯。但周泰与韩当联手打不过许禇,弟弟周平被关兴斩杀,周泰不敢迎战退入阵后,是他的两大污点。

在东吴阵营的年轻一代中,凌统无疑是武艺最高的。

长江水战时,凌统年仅十五,就奋勇拼杀,抢回父亲的尸身;赤壁之战,凌统奉命伏击曹军败兵,与徐晃有过交锋;濡须口之战,与张辽五十回合战平;后又与乐进三十合战至不分胜负。但凌统的缺点是无一胜绩,更无斩获,可见他攻击力平平。

第三阵容:韩当、丁奉、陈武、潘璋、徐盛、蒋钦

韩当也是很早就追随在孙坚麾下,后来周泰归附东吴后,韩当通常与周泰做搭档。樊城之战中,韩当与黄祖部将张虎大战三十余合,张虎气力不济,孙策干扰,张虎一时分心,被韩当斩杀;长江水战中,韩当一跃而上刺死焦触;合肥之战,与周泰联手三十合打不垮许禇。

丁奉是在孙权时代投入到东吴军中的,兵围麦城时,他被关平打败,让廖化突围成功;但丁奉曾射伤张辽,造成一代名将的死亡;徐塘之战,老年丁奉步战一连斩杀曹魏两名将领:韩综、桓嘉。丁奉武艺一般,但活得比较久,也算能熬的。

陈武是在孙策时代投入东吴阵营的。在秣陵之战中曾经斩首五十余级,十分勇猛;随后在敌人突围时一枪刺死敌军大将张英;合肥之战,陈武不敌曹魏猛将庞德,逃跑途中被树枝挂住战袍,为庞德斩杀。

潘璋属于诡谲型的战将,在东吴阵营中,他的武艺算不错的:夏口之战中,战不数合生擒黄祖部将苏飞;潘璋曾与关羽交锋,战不三合即被关羽打败;猇亭之战中与黄忠对阵,数合不分胜负,黄忠一发力,潘璋就被打败;后被关兴打跑,流窜在山间农舍中被关兴一剑杀死。

徐盛经常与丁奉搭档作战。前期没有什么出彩的表现。南郡之战,曹仁冲阵,徐盛来战,抵挡不住曹仁,被曹仁救走部将牛金;合肥之战中,被曹军包围,还是周泰将其救出,说明他武艺比周泰差一个档次;石亭之战时,徐盛战不数合打败了曹休的部将张普,被张普回去后称为“勇不可当”,比较搞笑。

蒋钦也是在孙策时代归附的。秣陵之战中曾经一箭射死了敌将陈横;蒋钦曾与关羽交锋,战不三合就被击败,说明他的武艺很一般。

东吴军中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以上这些战将了,还有个吕蒙也曾经有过斩获,但只有那一次单挑。其他的武将没有出色的战绩,就与“虎将”两字靠不上边了。

整体来看,东吴将领们的武力值确实普遍偏低。

(本文根据《三国演义》分析而来,与正史无关。)

三国演义里的武将,蜀国的武将最厉害,虎将超级猛将,张飞,关羽,马超,赵云,黄忠,魏延等。魏国良将有千员,许诸,典韦,夏侯惇,渊,五子良将等。东吴的武将好像不太出名,称得上虎将也没有多少个,除了孙策,太史慈,甘宁,拿得出手猛将,儒将居多,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

返回目录

曹操手下24员大将

五良将:

1、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西汉时马邑之谋的发起者聂壹的后人。

2、乐进:字文谦,阳平卫国人。东汉末年名将。以胆识英烈而从曹操,随军多年,南征北讨,战功无数。从击袁绍于官渡,奋勇力战,斩袁绍部将淳于琼。

又从击袁谭、袁尚于黎阳,斩其大将严敬。不久乐进别击黄巾、雍奴、管承,皆大破之。从平荆州,留屯襄阳,进击关羽、苏飞等人,击退其众,南郡诸郡的山谷蛮夷都前往乐进处投降。

3、于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人。三国时期魏国武将。本为鲍信部将,后属曹操,曾于张绣造反时讨伐不守军纪的青州兵,同时为迎击敌军而固守营垒,因此曹操称赞他可与古代名将相比。

然而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襄樊之战中,于禁在败给关羽后投降,致使晚节不保。关羽败亡后,于禁从荆州获释到了吴国。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孙权遣还于禁回魏,同年去世,谥曰厉侯,有一子于圭。

4、张郃:字儁乂,河间鄚人。东汉末年,应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191年,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任校尉。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后在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此后,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

继与都护将军夏侯渊留守汉中。215年,率军进攻巴西宕渠,被蜀将张飞击败。后任荡寇将军。219年,从夏侯渊迎战刘备军于定军山,当夏侯渊战死,全军危急之际,张郃代帅,率部安全撤退。后屯陈仓。

5、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

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曹丕称帝后,徐晃被加为右将军,于公元227年病逝,谥曰壮侯。

八虎骑:

1、曹仁:字子孝,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从弟(从祖弟)。三国曹魏名将。

2、曹洪:字子廉。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名将,魏武帝曹操从弟。

3、曹纯:字子和,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曹操麾下将领,曹仁之弟。曹纯是曹操部下精锐部队“虎豹骑”的统领者之一,因在平定北方的战役中颇有功绩,被加封为高陵亭侯。死后谥曰威侯。曹纯擅战,甚得人心,为人重纲纪,不失理智,好学问,敬爱学士,闻名天下。

4、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末年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

5、夏侯渊:字妙才,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名将,擅长千里奔袭作战,常常出敌不意,官至征西将军,封博昌亭侯。

6、曹真:字子丹。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魏武帝曹操族子。

7、曹休:字文烈,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曹魏将领,曹操族子。曹休于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时前往投奔,被称为“千里驹”。曹操对他如同亲子,并使他领虎豹骑宿卫。汉中之战时,曹休识破张飞计谋,大败吴兰。

曹魏建立后,镇守曹魏东线,多次击破吴军,诱降吴将。官至大司马,封长平侯。太和二年(228年),曹休在魏吴石亭之战中大败,不久因背上毒疮发作而去世。

8、夏侯尚:字伯仁,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征西将军夏侯渊之侄。曹操平定冀州,以为军司马、五官将文学,迁黄门侍郎,随曹彰远征乌桓,得胜归来。

与魏文帝曹丕亲近友好,以为征南将军,领荆州刺史,假节、都督南方诸军事,攻拔蜀国上庸,平定三郡九县,升为征南大将军;江陵击败吴将诸葛瑾,升为荆州牧,封昌陵乡侯。

两大保镖:

1、典韦:陈留己吾人。东汉末年曹操部将,相貌魁梧,膂力过人。本属张邈,后归曹操。曹操征讨吕布时被募为陷阵,表现英勇,被拜为校尉,宿卫曹操。建安二年(197年),张绣背叛曹操,典韦为保护曹操而独挡叛军,击杀多人,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

2、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今安徽亳州)。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后追随曹操,自典韦战死之后,主要负责曹操的护卫工作。官渡之战时发现欲谋害曹操者,将刺客全部杀掉。

渭南之战时在身披重甲的情况下左手掩面,右手控船浆令曹操安然成功渡河,上岸才发现早已身中数箭,在与马超、韩遂会面时只让许褚相随,期间马超欲袭曹操,但听闻许褚之名兼怀疑从骑就是许褚,便问曹操虎侯安在,曹操指着许褚,许褚怒视马超以令他放弃。

当曹操去世时许褚哭至吐血,曹丕其迁作武卫将军,负责宫中安全。曹叡继位时封其为牟乡侯,不久去世,谥曰壮侯。

其他名将:

1、庞德:字令明,南安郡狟道县人,约在初平年间,投奔马腾帐下,在平定羌民的征伐中屡立战功。建安年间,庞德跟随马超征战平阳,抵御袁将郭援、高干,在马上亲斩郭援首级。张白骑在弘农反叛时,庞德也参与战斗。

每次出征常冲锋陷阵,勇冠凉州三军。后几经辗转,随张鲁归降于曹操麾下,被授官立义将军,封关内亭侯,食邑三百户。

2、文聘:生卒年不详,字仲业,南阳宛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来是荆州刘表的大将。刘表死后,其子刘琮降曹操。文聘初不随见曹操,直至曹操召聘相见,问其何以迟,文聘表示自己不能保全土境,愧于见人。

曹操被这份忠臣臆下之情所感动,先呛然而誉之,仍旧让他守卫江夏,使其典北兵、镇荆江。文聘也不负曹操所望,守御荆城之际,多次引兵阻遏关羽之师,攻其辎重,烧其战船,立下莫大之功,成为曹操倚为屏障的大将之一,威名远播。后又多从征讨,累封后将军,新野侯。曹叡即位之初,文聘在江夏击退了孙权的进攻。死后追谥曰壮。

3、李典:字曼成,东汉末年名将。山阳郡钜野县(今山东巨野)人。李典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崇尚学习,尊敬儒雅,尊重博学之士,在军中被称为长者。李典有长者之风,官至破虏将军,三十六岁时去世。魏文帝曹丕继位后追谥号为愍侯。

4、曹彰:字子文。沛国谯县(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宗室、将领,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二子、魏文帝曹丕之弟、陈王曹植之兄。

谋士:

1、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

2、贾诩: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

3、程昱:字仲德,兖州东郡东阿(今山东东阿)人,东汉后期至三国时期曹魏谋士、名臣。本名程立,因梦中在泰山捧日,更名程昱。曾于东阿率领民众抗击黄巾。初平三年(192年),被曹操征辟为寿张令,从此为其出谋献策、征战四方。

4、荀攸: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东汉末年谋士。荀攸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他生前设奇策共十二计,只有钟繇知道。钟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后世不得而知。另著有《魏官仪》,今已佚。

5、司马懿: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返回目录

你知道东吴都有哪些猛将吗

在三国时期,一直都是在说曹魏的猛将或是蜀汉的猛将,而东吴似乎是被忽略了一般;但其实东吴真的这么弱吗?能成为与曹魏与蜀汉并列的存在,而且还是三国中最后一个被灭掉的国家,显然是没那么简单的,只不过战事不多,没有过多的记载而已。现在来盘点三国时期东吴的八大猛将:

TOP、8潘璋

潘璋是东吴大将,跟随孙权后得到其赏识,加上其作战勇猛,不断升迁,其一生为孙权东征西讨,在合肥之战、追擒关羽、夷陵之战、江陵保卫战中多次立下战功。但其为人奢侈贪财。经常设立军市,又劫杀将士以获得财物,但孙权念其有功未予深究。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

TOP、7吕蒙

吕蒙原本是孙策部下小将,以勇猛著称;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掩护孙权逃生,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但不久后便病死了。

TOP、6凌统

凌统是凌操之子,颇有其父之风,年少时便勇武异于常人,为人有国士之风,多次战役中表现出色。在从征黄祖时,他作为先锋,阵斩张硕;后随军攻破皖城、随吕蒙夺取刘备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在逍遥津之战,他拼死保护孙权逃生,自己则是最后一个逃生的将领。但可惜在凌统二十九岁时就病死了,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

TOP、5丁奉

丁奉年少时以骁勇为周瑜帐下一员虎将,经常奋勇杀敌,屡立功勋。公元222年,因射杀曹魏大将张辽而名声大噪,此后又于公元252年的东兴之战中“雪中奋短兵”,大破进犯的魏军。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丁奉设计诛杀权臣孙綝替吴景帝夺回了皇权,官拜大将军、徐州牧,封都亭侯,开始掌握吴国军政大权,成为吴国后期的中流底柱;历任东吴四任君王,当真是长寿。

TOP、4徐盛

徐盛是东吴老将,早年徐盛抗击黄祖,因功升为中郎将。在濡须浴血奋战,拼死保护孙权逃走。刘备伐吴时,徐盛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休伐吴时,徐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抗多,成功防御。后来,曹丕大举攻吴,吴国依徐盛的建议在建业外围筑上围墙,曹丕被迫退走。徐盛曾获得君主“大壮”,三国时期仅有张辽、徐盛二人获此殊荣。

TOP、3周泰

孙策平定江东时与同郡蒋钦一起加入孙策军,随孙策左右,从征刘繇、严白虎、王朗等人。后成为孙权部将,周泰多次于战乱当中保护孙权的安危,身上受的伤多达几十处,就像在皮肤上雕画一样。从征黄祖,在赤壁之战抵御曹操,皆有战功。后来,孙权为了表彰周泰为了东吴出生入死的功绩,而赐给他青罗伞盖,使他留督濡须,吴将朱然、徐盛等因此对其拜服。

TOP、2甘宁

甘宁年轻的时候应该算是“水贼”,后历仕于刘表和黄祖麾下,未受重用。于是甘宁就去投奔了孙权,开始建功立业。曾经力劝孙权攻破黄祖占据楚关,随周瑜攻曹仁夺取夷陵,随鲁肃镇益阳对峙关羽,随孙权攻皖城擒获朱光。率百余人夜袭曹营,斩得数十首级而回。在逍遥津之战,他保护孙权蹴马趋津,死里逃生。孙权曾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

TOP、1太史慈

太史慈身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是个真正的神射手。曾为救孔融而单骑突围向刘备求援。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孙权统事后,因太史慈能制刘磐,便将管理南方的要务委托给他。但在四十一岁的时候,太史慈就病死了……

以上便是三国时期的八大猛将,当然,会有人会说,孙策不是猛将吗?孙策当然是猛将,而且是顶级猛将,但孙策是君主,所以不列入其中;当然,东吴的猛将远不止这些,但由于东吴的战事相对于蜀汉和曹魏来说,实在是太少了,而且东吴多是在平定内乱,所以被记载的猛将少了太多。

返回目录

东吴十二虎臣都有谁他们有多厉害

人们都知道蜀汉有五虎上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曹魏有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

对他们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同时,这让人觉得,东吴在整个三国的历史进展中,除了早死的周瑜,自愿挨打的黄盖,并没有什么可以拿的上台面的猛将。

事实上,身为三国鼎立的一方,东吴无论是将才亦或者是相才,其实都是不缺少的;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这四位被誉为“东吴四英杰”的将领相信大将并不陌生,但相对于其他的将领可能就了解甚少了!

谁说江东无虎将?今天就带领大家认识一下东吴的十二虎臣!

第一:程普,字德谋

为孙坚最早的部下,跟随孙坚南征北战,攻城野战,数有战功,更是在汜水关下斩杀华雄部将胡珍。后随孙策东渡长江,一路上攻城拔寨,助孙策平定江东,为东吴奠定了基础。

辅佐孙权时,与周瑜一起分任左右都督,在乌林大败曹操,后又在南郡击败曹仁。被任为江夏太守,镇守江夏,并讨伐江东境内的山贼,功勋卓著。在晚年时期,仍带病杀叛者数百人!

程普戎马从军二十余年,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被人们尊称为“程公”,为东吴第一虎臣!

第二:黄盖,字公覆

外表严肃刚毅,却体恤下属,追随孙氏三代南征北战;早年随孙坚诸侯会盟击败董卓,后追随孙策、孙权兄弟二人披甲转战江东,冒死攻城略地,为攻占江东立下大功。

当时,山越诸族不愿归东吴,黄盖被派往安抚山越,抑豪强而扶贫弱,使山越诚心归服,平定后方。后曹操兵临赤壁,献上火计,并亲往诈降,在赤壁之战大破曹操,火烧赤壁,让人为之动容!

第三:韩当,字义公

擅长弓马,征战沙场三十余年,虽没有突出的战国,但参战无数,征刘勋、破黄祖、镇山越,烧赤壁等战役中,都有他的身影,对江东基业的逐渐稳固和吴国的建立有着重要影响。甚至在晚年聊发少年狂,统帅敢死及解烦营(三国时期吴国的军事情报机构)兵将万人,讨平丹阳郡贼寇。

第四:蒋钦,字公奕

早年追随孙策平定丹阳、吴郡、会稽和豫章四郡;当时会稽郡吕合、秦狼叛乱,蒋钦率军讨击,后又与贺齐合力讨平黟县贼寇;合肥之战,蒋钦力战保护孙权得以成功撤退。

孙权讨伐关羽时,蒋钦率领水军进攻沔水,可惜在胜利班师途中病逝。

第五:周泰,字幼平

早期和蒋钦一起加入孙策军,在宣城受到山贼入侵时,慷慨迎战,奋力将山贼击退,浑身上下十二处刀伤。随孙权征黄祖,破曹操。多次在战乱中保护孙权,身上伤痕累累,皮肤如同被雕刻一般,使朱然、徐盛等拜服。后孙权为了表彰周泰为东吴出生入死的累累战功,赐给他青罗伞盖。

第六:陈武,字子烈

年轻时仪表堂堂,是孙策、孙权部下的一员猛将,统领着东吴的“特种部队”——庐江上甲。

陈武因仁厚好施,故受到上至孙权,下至乡里的敬爱。在合肥之战中,陈武为保护孙权撤退奋命战死,死后,孙权哀痛陈武之死,亲自前往哭吊,并参加他的葬礼。可见孙权对他十分敬爱!

第七:董袭,字元代

身长八尺,武力过人,讨伐山阴贼时,亲手斩下敌酋黄龙罗,周勃二人首级。征黄祖时,冒着如雨般的飞矢,舍生忘死攻下敌人堡垒,为功劳最大者。后随孙权解救濡须时,至夜深时,暴风狂袭,楼船倾覆,不幸淹死。是一名忠于职守,致死不渝的虎将!

第八:甘宁,字兴霸

少年有力,好读诸子。原先是黄祖手下的一名将军,后归东吴,破黄祖据楚关,功曹仁取夷陵,镇益阳拒关羽,守西陵擒朱光,更是在合肥之战中,率百骑偷袭曹营,智勇双全,战功显赫,深得士卒爱戴,是东吴一名不折不扣的“斗将”!

第九:凌统,字公绩

凌操之子,少有名盛,有国士之风。年少时接替父亲旧部,随孙权征讨黄祖时,斩杀黄祖大将张硕,抗曹操破皖城,随吕蒙夺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在合肥之战中,力保孙权突围,手下部属全部战死,自己身负重伤,仍杀退几十余人,骁勇异常;后又镇守山越,恩威并施,大得民心。

《三国志》记载:统虽在军旅,亲贤接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

第十:徐盛,字文向,

性格要强而刚正。戎马一生,多次以少敌多,曾率领200余人,打败黄祖儿子黄射的几千兵马,使之不敢再侵。后在濡须口之战,单独率领士兵上岸杀敌,杀得曹军只得败走。在洞口力抗曹仁、曹丕率军南征,徐盛以疑城之计吓退魏军。

徐盛有勇有谋,有大将之风,不失为东吴一员虎将!

第十一:潘璋,字文珪,

为人鲁莽勇猛,却禁令严明。合肥大战中,他斩逃兵防止部队溃散,后带兵力战,获战后得孙权称赞。曾参加过两次荆州大战,第二次更是擒获蜀汉大将关羽;后在夷陵之战中,力抗刘备,斩杀蜀军将领冯习、张南、傅肜等人,使蜀汉元气大伤。夷陵之战后,奉命镇守江陵,使曹魏屡次进攻无果。

第十二:丁奉,字承渊

年少时以骁勇为小将,经常在前线奋勇杀敌,屡立功勋。在东兴之战中,丁奉率领部队奇袭魏军,大破魏军的前部营寨,击溃魏军。后又用计谋诛杀东吴权臣孙綝,以及追杀准备向北投降曹魏的孙闿,挽救了一次吴国的政治危机,深得吴主孙休喜爱。可见,并非只能在战场上显示出这位虎将的威风!

这十二人以英勇善战而为人称道,《三国志》把此十二人合为一卷作传(卷五五·吴书十·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盛赞他们为“江表之虎臣“,故名东吴十二虎臣。

返回目录

东吴十二虎臣,英勇善战征四方,前仆后继美名扬

东吴十二虎臣,是三国时期孙吴十二位将领的合称,他们以英勇善战而为人称道,分别指的是:程普、黄盖、丁奉、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为孙吴基业的开辟及巩固,他们前仆后继、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功勋。陈寿的《三国志》把此十二人合为一卷作传,从而盛赞他们为“江表之虎臣“。

实际上这十二虎臣并不是同一时期的将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程普、黄盖、韩当都是跟随孙坚起兵的三朝旧臣,当属于第一阶段;蒋钦、周泰、陈武、董袭与十二虎臣中唯一的一个降将甘宁,是从孙权哥哥孙策起服务东吴的,可以说是第二个阶段的东吴著名将领;至于凌统、徐盛、潘璋、丁奉,则是东吴中后期的著名将领,他们是属于第三阶段的英雄。

因文章篇幅有限,只能选择这三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向大家介绍如下。

一.三朝元老,德高望重

属于第一阶段的三朝元老:程普、黄盖、韩当,可以算作是东吴孙坚时期的老将,他们是曾跟董卓、吕布等人交过手的豪杰。我们着重介绍下程普与黄盖。

1.程普:无论是地位、功绩、还是能力,都为东吴资格最老的大将,绝对称得上是仅次于“四英将“(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的东吴第五人。他还是一位复合型人才,有智谋,善于应对,而且文武双全。

在孙策平定江东的五年里,程普是功劳最大的。他曾经有过“独与一骑“冲阵救主的英勇壮举,堪与周泰宣城救孙权相提并论。

2.黄盖:与程普一样为三朝元老,是东吴倚仗的重臣。不过与程普不同在于,程公的功劳主要是在行军作战方面,黄盖则是在治政方面颇有心得,可以说是江东官员的楷模。孙坚举义兵时,黄盖就加入了他的军队。从孙坚南破山贼,北走董卓,参与了早期的一系列战斗。他的突出战例是献火攻之计,并与周瑜合作上演“苦肉计“,成为赤壁之战主要功臣之一;他也因为此事迹而被后人广为传颂。

二.虽为降将,武功高强

处于第二阶段的东吴著名将领的蒋钦、周泰、陈武、董袭及甘宁五位将领,是从孙权哥哥孙策开始就进入东吴阵营的,后来同样也共同辅佐孙权,立下了不少战功,而他们之中唯一降将甘宁,是武功最高强的一位将领。拥有“传奇锦帆侠“的称号。

甘宁是海盗出身,曾因射杀凌统之父凌操,与凌统有杀父之仇。(后同为战友后化敌为友),他智能双全,归降孙权后,战功显赫,为东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先后破黄祖据楚关,攻曹仁取夷陵,镇益阳拒关羽,守西陵获朱光,其中百骑偷袭曹营,是他一生中最无畏的表演。也正由于此,孙权由衷感叹:“孟德(曹操)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

三.中后期著名将领,擒五虎上将之首,坚守江山至最后

服务于东吴中后期的著名将领,有凌统、徐盛、潘璋、丁奉,他们共同为守卫吴国江山建立战功,让其成为三国中最后一个被消灭的国家。这里仅介绍其中较有名气的“治政有方的良将“潘璋,以及坚守东吴江山至最后的“清侧重臣“丁奉。

1.潘璋:为人鲁莽勇猛,却禁令严明。因早期为孙权招募兵马、平叛盗贼有功,而深受孙权喜欢。在合肥大战中,他斩逃兵防止部队溃散,后带兵力战,获战后得孙权称赞。曾参加过两次荆州大战,最著名的是擒获蜀汉大将关羽父子;后在夷陵之战中,又力抗刘备,斩杀蜀军将领冯习、张南、傅肜等人,使蜀汉元气大伤。夷陵之战后,奉命镇守江陵,使曹魏屡次进攻无果。

2.丁奉:是东吴十二虎将里最年轻的一个,但他早年就以武勇而闻名。他经常在前线奋勇杀敌,屡立功勋。在东兴之战中,丁奉率领部队奇袭魏军,大破魏军的前部营寨,击溃魏军。后又用计谋诛杀东吴权臣孙綝,以及追杀准备向北投降曹魏的孙闿,挽救了一次吴国的政治危机,深得吴主孙休喜爱。

丁奉一生统兵征战从曹操时代交战到司马炎时代,侍奉了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四位吴国君主,见证了三国的兴衰存亡全过程。建衡三年(公元271年),丁奉去世,不久吴国灭亡。他成为坚守到最后的东吴将领。

总之,东吴十二虎臣,为孙吴基业的开辟及巩固,前仆后继、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功勋。他们这种英勇善战、精忠报国的精神值得人们称道。我们应该发扬他们对国家忠心耿耿,对事业兢兢业业的优良风范,为我们的祖国建功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返回目录

蜀汉有五虎上将,魏国有五子良将,东吴有什么呢

三国时期,名将荟萃,各显神通,无论是强大的魏国,还是弱小的蜀汉,又或者是不大不小的东吴,其实都有自己所属的名将,比如魏国有于禁、张辽、乐进、张郃、徐晃等五子良将,蜀汉有赵云、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等五虎上将,那么东吴有什么能与魏蜀两国相抗衡呢?

准确来说,东吴有三大虎将和十二虎臣,三大虎将分别是:孙策、太史慈、马忠,十二虎臣是: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

论武力的话,五虎上将属于超一流猛将,在三国演义中属于第一序列;五子良将属于一流武将,在三国演义中属于第二序列;东吴三大虎将属于一流猛将,在三国演义与五子良将处于同一水平,而东吴十二虎臣有六人属于一流猛将,属于第二序列,另有六人属于二流猛将,属于第三序列。

五虎上将

一、三大虎将

孙策号称江东小霸王,打遍江东无敌手,一般的武将在孙策眼中就像小孩子似的,比如孙策三个回合生擒于糜,之后把于糜挟在身下,活活就挟死了,还有樊能,被孙策一声大喝给吼死了,孙策这个河东狮子吼不亚于张飞的喝断当阳桥啊。

想想看,两个成年武将,一个被孙策吼死,一个被孙策挟死,这不跟大小打小孩子似的吗?可见孙策武力一流,而太史慈能与孙策打成平手,说明两人的武力相当,甚至是非常相近的,所以孙策与太史慈其实并列为江东第一猛将。

孙权大战太史慈

太史慈曾经与张辽大战七八十回合打成平手,也说明了两人武力相当,而张辽属于五子良将,所以五子良将与江东三虎将属于同一序列,虽然太史慈在三国演义中死于张辽之手,但因为是被箭射死的,不能以武力高低来评论,所以太史慈与张辽武力相近,而孙策同样如此。

马忠似乎看起来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将领,但是蜀汉五虎上将有两人死在了马忠手上,一个是关羽,另一个就是黄忠,关羽在败走麦城后,被马忠俘虏,黄忠在夷陵之战中了东吴的计谋被伏击,被马忠一箭射中,不久伤重而死,虽然不能完全以武力来说明马忠厉害,但从结果看,一个能俘虏关羽,斩杀黄忠的人,绝对算得上一流武将,所以马忠与孙策、太史慈合称为江东三大虎将。

东吴十二虎臣

二、东吴十二虎臣

东吴十二虎臣根据武力不同,可以分为两个序列,第二序列是:甘宁、周泰、程普、黄盖、韩当、凌统六人,属于一流武将

,第三序列是陈武、徐盛、潘璋、丁奉、蒋钦、董袭六人,属于二流武将。

东吴十二虎臣中武力最高的是甘宁,甘宁也是东吴单挑最多,战绩最好的武将,甘宁曾经射杀了凌操、黄祖与蔡曛,一个回合先后杀死了马延与张凯两将,20回合战平了曹洪,一个回合打倒了朱光,数个回合击败了乐进并且一箭射中了乐进门面。

来看看甘宁的战绩,曹洪可是能与马超大战四五十回合才因为力气不佳而被击败的武将,甘宁能与曹洪战平,至少战力达到或接近曹洪的水平,另从甘宁与乐进的单挑来看,甘宁占尽了上风,说起来乐进不是甘宁的对手,乐进身为五子良将之一,因此甘宁的武力与五子良将接近。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