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很多人可能对登高杜甫古诗翻译 登高杜甫诗意和登高的诗意是什么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登高杜甫古诗翻译 登高杜甫诗意和登高的诗意是什么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登高杜甫古诗翻译 登高杜甫诗意
1、原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译文:天高风急秋气肃煞,猿啼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飞回。落叶飘然无边无际,层层纷纷撒下;无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身在万里作客悲秋,我常到处漂泊;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登高台。时世艰难生活困苦,常恨鬓如霜白;困顿潦倒精神衰颓,我且戒酒停杯。
登高的诗意是什么
dēng gāo
登高
fēng jí tiān gāo yuán xiào āi , zhǔ qīng shā bái niǎo fēi huí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wú biān luò mù xiāo xiāo xià , bù jìn cháng jiāng gǔn gǔn lái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wàn lǐ bēi qiū cháng zuò kè , bǎi nián duō bìng dú dēng tái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jiān nán kǔ hèn fán shuāng bìn , lǎo dǎo xīn tíng zhuó jiǔ bēi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拓展资料
释义:天高风急,猿啸声声似乎蕴含着无限的悲哀,孤洲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坠,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鉴赏:这一首重阳登高感怀诗,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前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后半首写登高时的感触,是抒情。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颔联着重渲染秋天气氛;颈联抒发感情,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末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映衬时世艰难。全诗八句都对,句句押韵。金性尧以为“是杜诗中最能表现大气盘旋,悲凉沉郁之作。”
登高的诗意
对文言诗文,要“从字词句篇的角度进行欣赏”。这样的说法可行,但这解决不了我们教学中的“操作”问题,更解决不了我们对学生的指导与点拨的问题。同样地,只要了解到人们是如何欣赏文言诗文的,我们就能将这种“如何”移用到教学中来,是我们的赏析教学及有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又有能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讨的实际内容。
下面就《登高》的教学,我从大量的资料中提炼出人们对文言诗的欣赏角度,有了它们,就觉得文言诗词教学设计的角度与内容一下子就变得明朗起来。因为这些普通意义上的欣赏角度,也一定是教学中的欣赏角度。
它们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背景点示。 《登高》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的秋天,杜甫离开四川、漂泊侠中之时,是诗人流寓夔州时为深秋登高有感而作。万年的杜甫,贫病交加,心情凄凉郁愤。诗中作者借登高望远,抒发胸中郁结的苦闷。
2、诵读指导。《登高》首联写俯仰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特点,读时节奏感要强,注意表现整个画面的气氛。颔联写远望所见,要读得气势开阔,有包容宇宙之意,“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一语要一气读出,“木”“江”二字要适当延长,有余韵。颈联上句写长年漂泊之苦,“悲”“常”二字再重读;下句写老病孤愁,“病”“独”二字要重读,以加重悲苦情绪。这一联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活状况,由沉吟往事说到今日登台之举,基调是沉重的,宜缓缓读出。尾联“艰难苦恨”一语紧承上联,而后以白发增多、酒杯新停轻轻结住全诗,含无限凄凉意于言外,应读得更加缓慢、沉重,让听者仔细体味诗人此刻百感交集的心态。
3、全诗概说。《登高》起、颔联写登楼所闻所见,声宏势阔。声宏:秋风凛冽,峡猿悲啼,落木萧萧,江涛轰鸣;势阔:秋空寥廓,渚清沙白,百鸟盘旋,落木无边,长江滚滚。颈、尾联抒发浩荡的悲思:漂泊天涯的孤独、百病缠身的痛苦、万方多难的时代悲音交汇一起。诗中主观情思和自然物象相互蕴涵,意与境浑成统一,忧国伤时,苍凉激越。全诗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四联对仗,一意贯串,一气呵成。
4、诗联赏读。如:《登高》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5、意境探求。如:《登高》次联承接首联进一步集中描摹深秋特征。两句都由“风急”而来,风急落叶,联想到“无边落木”;风急浪翻,引出“不尽长江”。大笔淋漓,写绝了登高所见之秋景。“无边”,写出林木的广漠,见出秋色的萧瑟;“萧萧”,形容风吹叶落的响声,见出树叶飘落的情景。“不尽”,写出长江的源远流长;“滚滚”,写出江水汹涌翻腾的气势。绘声状势,音韵悠长,壮阔雄浑,造成一种天下皆秋的苍茫辽远的艺术境界。
6、情感体味。如:《登高》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表明诗人在高处远眺,“常作客”写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生出无限悲愁之情。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诗到此时,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7、特色概说。如:《登高》有以下特色:首先是通篇对仗,而首联又是当句对,“风急”对“天高”,“渚清”对“沙白”。其次是句法交错而又相接。前四句是一、三句相接,都是写所闻;二、四句相接,都是写所见。后四句是五、七句相接,六、八句相接。在意义上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因“风急”而闻落叶萧萧;因“渚清”而放眼滚滚长江;因“悲秋”而勾起“苦恨”,因“多病”而引起“停杯”。再次是不仅写景具有巨大的艺术概括力,而且是触情于景,浑然一体,有着较强的感人力量。
另外,还有思路分析、音韵感受、字词品味、画面欣赏、景物描述、手法理解、文化知识、格律知识、意象阐释、意蕴发现、主旨概括、风格评说、扩展比读等等角度。
试想,我们如果从上面的这许多角度中或突现一种,或撷取几种,有机组合,指导同学们由面到点、由合到分、由感受到欣赏地进行学习,即采取诗意的欣赏角度这科学的而又艺术的教学设计不就出来了吗?
杜甫的《登高》诗的意境是什么
杜甫的《登高》的意境是:
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诗句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
全诗:
《登高》
杜甫(唐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张上。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中文名
杜甫
出生日期
712年(壬子年)
外文名
Du Fu,Tu Fu
逝世日期
770年(庚戌年)
别名(字)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主要成就
创作现实主义诗歌
国籍
中国
代表作品
《杜工部集》
朝代
唐朝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
职业
诗人
祖籍
唐朝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市)
尊称
诗圣
流派
唐代现实主义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