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黄河屏障作用的故事?
- 2、黄河归故四个字真实故事?
- 3、花园口决堤为背景的电影?
- 4、当年老蒋怎么不决堤黄河水阻挡日军?
- 5、黄河怎么入侵淮河?
- 6、黄河决堤的后果?
- 7、1942花园口决堤事件真相?
- 8、1942年河南饥荒事件介绍?
黄河屏障作用的故事?
汉朝前夕是抵御匈奴南下的天然屏障;
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扒开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史称花园口决堤。
黄河归故四个字真实故事?
国共两党黄河归故谈判
国共两党黄河归故谈判,是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举行的关于黄河回归故道的谈判。谈判开始于1946年6月,历时一年余并经多次反复于1947年7月最终达成了《上海协议》。
1938年6月,当日寇进逼中原的时候,蒋介石为了掩护其军队撤退,在郑州北部花园口扒开了黄河大堤,使黄河改道入淮,豫、皖、苏三省受灾地区达44个县、市,1200万人口,淹死89万人,造成了震惊中外的大浩劫。1945年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又积极筹堵花园口,阴谋使黄河归故,充当40万大军,妄图达到“以水代兵”,分割和水淹解放区之目的。
蒋介石集团迫于正义舆论的压力,答应就黄河归故的时间、程序及有关事项与中共谈判。首次谈判于1946年4月7日在开封举行。
花园口决堤为背景的电影?
电影《3891》中的历史之花园口决堤的背景
花园口决堤,又称花园口事件、花园口惨案。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政府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扒开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间接导致惨绝人寰的1942河南大饥荒, 史称花园口决堤。花园口事件在中国抗战史上与文夕大火(长沙大火)、重庆防空洞惨案并称的三大惨案之一。
以黄河花园口决堤为背景的电影是冯小刚导演的电影1942。
当年老蒋怎么不决堤黄河水阻挡日军?
1938年6月,为阻止日军南下,国民政府决定“以水代兵”掘开郑州附近的花园口黄河大堤。
决堤后的黄河水一方面的确起到了迟滞日军南下进程的作用,一方面也造成豫、皖、苏三省人民的灾难。有资料统计,1938年6月9日夜,黄河花园口大堤正式决堤,“当时直接淹死和饿死的群众多达八十九万人。。。河南、安徽、江苏共计44县市被淹,受灾面积29000平方公里,受灾人口1000万以上,冲毁140万民房、淹没近2000万亩耕地。黄水所到之处,房倒屋塌,饥民遍野”。黄河怎么入侵淮河?
黄河夺淮入海是指裹挟着大量泥沙的黄河,从汉武帝时代就开始侵入淮河.最严重的一次,是公元1194年,黄河在阳武(今河南原阳县)决口,占据那里的金统治者,希望以水代兵,
借黄河的洪水侵扰南宋,致使暴虐的黄河在无遮无挡的淮北大平原,一泻千里,抢去淮河入海的水道,自此,黄河开始了长达七百多年的夺淮历史.
挟带一万多亿吨泥沙的黄水,使鲁南的沂、沐、泅河不能入淮;苏北淮阴以下入海河道被夷为平地,逼淮从洪泽湖南决入江;无数支流和湖泊被淤浅或被荒废,整个淮河水系遭到彻底破坏.黄河使淮河环境的变迁,成了世界河道史上罕见的变化最激烈的河道之一.
1546年后,人为地把黄河引入泗水南流,和淮河一起入海而言.由于黄强淮弱,淮河下游积沙渐高,形成地上河.淮河不再成为一条畅通的水道,而在淮河较低地方,即在淮泗汇口以上的洪泽湖区,首先积水成一湖泊,把宋代以前各小湖连起来,成为洪泽湖.
黄河决堤的后果?
黄河决堤这种事情其实在中国近代的历史上就发生过,1938年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政府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扒开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那是一次人为奔腾的黄河水就像是脱缰的野马,卷起滔天巨浪,历时四天四夜,冲断了陇海铁路,淹没了中牟、 尉氏、扶沟、西华、淮阳等地,之后又流经豫、皖、苏3省44个县30多万平方公里的地方,给这一地区的人们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间接造成了惨绝人寰的1942河南大饥荒。
黄河决堤,后果非常严重。尤其是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区,决堤将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因为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水流落差很大,水流激又大,冲毁破坏力大,淹没面积大,所过房屋村庄树木庄稼会一扫而光,人蓄将无法躲藏,在旧社会多次出现这种悲剧。
1942花园口决堤事件真相?
1938年5月,徐州被日军攻陷,郑州已经完全暴露在敌军的枪口之下,武汉三镇也面临极大的压力。为阻止日军的进一步西进和,“以水代兵”的方法被提上日程。
同年6月9日,郑州北郊地区的一个叫做花园口渡口被扒开,一时间黄河水迅速蔓延,形成了人为的黄泛区。
花园口这个地方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当时日军的攻势尤为迅猛,而国民党部队缺乏作战素养,军心涣散,与日军的作战素养不是一个级别。且日军当时意图很明显,一心想打通陇海线从而控制铁路运输系统更好地连接日军口中所谓的“南北战场”试想一下,如果整条陇海线失守,到那个时候整个战局对中国军队会更为不利。
日军妄想用强悍的机械化部队狂轰滥炸彻底粉碎我军作战系统,他们畅通无阻地驻扎到武汉这座城市。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军就会更加的被动,如果当时国民党部队被日军的机械化部队追上那将造成毁灭性打击,花园口决堤让黄河中下游地区形成大面积的黄泛区。
任凭日军机械化部队再厉害也始终无法前进一步,花园口决堤有效延缓了日军的行军速度,为武汉会战赢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虽然武汉最终以国军的失利告终,但也给日军造成了沉重的代价,日军共计死伤20.7万人左右,打破了日军在中国战场上流行的“速胜论”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军队和日军都同时进入了相持不下的局面。
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
为阻止日军西进,6月9日,国民政府决定“以水代兵”,下令扒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间接导致惨绝人寰的1942河南大饥荒,史称花园口决堤。
1942年河南饥荒事件介绍?
从1941年开始,地处中原的河南就开始出现旱情,收成大减,有些地方甚至已经“绝收”,农民开始吃草根、树皮。到1942年,持续一年的旱情更加严重,这时草根几乎被挖完,树皮几乎被剥光,灾民开始大量死亡,在许多地方出现了 “人相食”的惨状,一开始还是只吃死尸,后来杀食活人也屡见不鲜。
然而,国民政府对此似乎了解无多,不仅没有赈济举措,赋税还照征不减。事实证明,一旦政府采取种种有力的赈灾措施,灾民得到救济,死亡人数便迅速减少。在这次大饥荒中,美国《时代》周刊驻华记者白修在促使远在重庆的国民政府最终采取果断措施、拯救无数生灵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3年灾区气候依然干旱,灾情进一步恶化。这时,灾区的情况开始外传,2月初重庆版《大公报》刊登了该报记者从河南灾区发回的关于大饥荒的报道,却遭到国民政府有关部门当即勒令停刊三天的严厉处罚。消息传出后,驻重庆的外国记者一片哗然,白修德决定亲赴灾区一探虚实。
月底,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白修德来到河南灾区。虽然已经有所耳闻,但亲眼看到灾区的情况他还是深受震动。路旁、田野中一具具尸体随处可见,到处都是野狗在啃咬死尸。白修德拍下了多幅野狗从沙土堆中刨出尸体来啃的照片。在当地传教士的陪同下,他走访了一些村庄,访问了许多灾民。从灾民的口中,他才知道吃人已不鲜见,问题只在于是吃死人还是吃活人。
1942年,就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进行到了关键的时刻,全国人民一致对外抗战,后方的支援尤为重要,但当时河南爆发了大饥荒,死亡人数达300万之多!
1942年,豫北、东、南30多个县占河南总面积三分之一的区域已被日军占领,剩余的豫中、豫西尚在国民政府管辖区域内。1938年,黄河决堤泛滥,这让我们记住了洪水,记住了蒋介石,更记住了日本。国民党总裁蒋介石的“以水代兵”之法让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所属44县5.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黄河水淹没,我们暂不考虑此次洪水对日军的影响,应该考虑的是89万河南百姓。
黄河水退后,形成了长达400多公里的黄泛区。豫东平原的万顷良田沃土变成了沙滩,黄泛区很多不愿做亡国奴的人民,大批流向国统区,加重了国统区人民的粮食负担。此后黄河水连年泛滥、决口。大水之后,撂荒的土地又发生了蝗灾。庄稼被啃个精光,眼看着仅存的一点庄稼被毁,百姓有苦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