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相信很多人对尽人之事听天命和“尽人事知天命”具体是什么意思啊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尽人之事听天命和“尽人事知天命”具体是什么意思啊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尽人之事听天命(在于尽人事后听天命)

孔子曾与弟子谈及这世间的制胜之勇,他说:“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为圣人之勇也。”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的战无不胜取决于他的内心,而内心的强大则源于他在深知天命的奥义后,能养成愿待时运的耐性,并最终去修得心静如水的淡然。

1

内心强大,在于尽人事后听天命

内心的强大,归根结底就是敢于直面现实,能做到遇事全力以赴,单又因识得天命而有所节制。

《论语·尧日》一章有言:“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天命——无论是主张出世的道家亦或是强调入世的儒家,都不约而同的将其奉为至高绝学。孔子常言“五十而知天命”意为年及半百,尝遍世间苦楚悲欢后,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时劝诫众人知天命而行事,不可冒险强求。

“君子属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中庸·十四章》)说的就是能成大事的君子,大都选择安心的处于平易的地位,等候天命的到来;而小人却是冒险去妄求非份的利益,最后一无所获。

人面对困境之所以会有畏惧之心,主要在于仍旧有所奢求同时害怕失去,而孔子为众人开出的治心良方就在于学会“尽人事听天命”。

虽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虽发奋忘食,但早已看淡荣辱,悟到时势使然之妙。

2

内心强大,在于遵天命后待时运

古人总把成败归结于三点:天时、地利、人和,而天时往往居于首位。

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往往是一个心存远方的人,他之所以能够耐得住一时的沉寂,主要是他深信某个恰到好处的时机总会给予他一个璀璨的前景。

元人金仁杰在散曲《追韩信》第二折中写道:“时运未来君休笑,太公也作钓鱼人。”其中望江垂钓以待时运的正是后来的齐国开国之君姜太公。

只可惜,时来运转并非一蹴而就,绝大多数人往往在漫长的等待中丢失了内心的韧劲,变得患得患失,畏首畏尾。《论语·子罕》中孔子有一句著名的话:“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其言在于告诫世人:往往正是最艰难的岁月,耐心熬过后便可知孰是强者。

内心强大的根源在于对自己能力的信任,当然也离不开卧薪尝胆般以待时运的耐性。

3

内心强大,在于悟时运后淡心境

当年,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传世名言,熟不知,此时的他正面临着人生中最低谷的一段岁月——降职被贬河南邓州,然而从这寥寥八字却丝毫看不出他的困顿之情,反倒是能读出范公那无懈可击的强大内心。

中国历代志士,但凡可称得上内心豁达、胸襟广大的无一例外都拥有着一份超脱潇洒的淡然心境。从春秋战国的庄子、百里奚到魏晋的陶潜再到唐宋的苏轼、白居易乃至近代的胡适与周作人,他们的人生或多或少都经历过乌云密布的黄昏,然而正是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为他们点亮了人生中最后的烛光。

淡然的心境,是儒家倡导的忘我,是道家常谈的逍遥,是佛家经传中的物空,也是深刻的自我修炼,更是能助你战胜一切的至上思想境界。

人活于世,不能祈求事事顺心,路路皆平,而当你步于荆棘之中恰逢心力交瘁之时,如能不忘孔子所说的这番话:“真正的内心强大,不是困斗之勇而是适于时势临大难且不惧的圣人之勇。”那么,孔夫子那煞费苦心制得的一针强心剂早已注入了你的胸怀。

社会高速发展、充满动荡、充满变化、充满不确定因素的社会里,人人都充满着对力量期待。然而,一个人或一支队伍,如果内心缺乏力量而期待外在力量弥补,那么不管外部力量多么壮观,恐怕都难以支撑。

水木然新书《价值规律》正式上市!

这些年来我之所以坚持不做知识付费

就是不想让知识变成奢侈品

而是想让知识可以普罗大众

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购买

孔子名言尽人事听天命意思是什么

返回目录

“尽人事,知天命”具体是什么意思啊

“尽人事,知天命”具体意思:要竭尽所能去做一件事情,至于能否取得成功,那就要看上天的安排。

扩展资料

“尽人事以听天命”与“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基本同为一理。

听天命-为此事能不能成功就要看上天了,这里的上天是指,天时地利,万事存在太多的变化和未知,没有人能把控一切(规律),而人只能尽自己能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谋事在人,此处谋有双重意思,一是指谋略或是方案,二是动词,行动或是处理事物、成事在天-事物时刻在变化,时间空间人心无不时刻在发生变化,而这些时刻都在影响着事情的成功与否。

参考资料:尽人事,听天命--百度百科

返回目录

尽人事,听天命

“尽人事,听天命”这句话出自清代文学家有着“北平子”之称的李汝珍的最著名的作品《镜花缘》第六回“尽人事以听天命”。
这句话现在虽然很多人可以信手拈来,通过引用,给行文增添色彩,给言辞增加风雅气息。其实它背后的故事不仅有趣,还折射出一种耐人寻味的哲学观念。
“尽人事听天命”这听起来像是消极情绪所染,实际上并非如此。一个人不仅要付出努力,还要遵从客观规律,有的时候还真得认命。至于穷弩之末的境地,相比挣扎这种徒劳无益的努力,认命却是更难。
到了四面楚歌时,霸王在乌江边碰到一个老船夫,船夫想把项羽送过河以图东山再起,项羽执意不肯,说自己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便自刎乌江。纵观项羽一生,‘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有过无数风光过往,断然不能用消极来形容。破釜沉舟以一当十,全歼秦军主力,传为佳话,之后又大胜数十次战役,古人称他有百战百胜之才。杜牧有诗云:“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李清照也写下了千古名句,
可就是这样也逃不过认命,不过他是真正做到了“尽人事”,即使最后一战,也歼敌不少,一代霸王,可歌可泣。如果不是坦然地面对失败,卷土重来未可知,也许真的到了该认命的时候了吧。
罗贯中作为一个有着浪漫主义情怀的文人,也在《三国演义》中增加了火烧上方谷这个故事,美化了诸葛亮一生。神机妙算,未卜先知,智慧高出司马懿一筹,让诸葛亮喟然长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一片惋惜,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令人唏嘘不已。
这种美化的用意在于,强调北伐未果,并非诸葛亮谋划不力,指挥不当,主要是天妒英才,司马懿命不该绝,孔明完全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借此故事完善了诸葛亮的一生。
故事虽然充满了艺术手法的表现,并不是史实,也不难看出,这不是消极悲观的态度,而是一种怜惜。
文如卧龙,武如项羽,一样逃脱不了宿命,但都真正做到了“尽人事,听天命”虽败犹胜,淡然处之,相比垂死挣扎的人,实为德者。
孔夫子说过,五十知天命,意是是孔子五十岁认命,彻底放弃斗争而采取隐居态度,更加认清自己余生的使命,继续发光发热,为文化事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于时周室微,王道绝,诸侯力政,强劫弱,众暴寡,百姓靡安,莫之纪纲,礼仪废坏,人伦不理。大厦将倾,独木难撑,这种‘知天命’何尝不是一种无奈和豁达。
浅显的意思是,前面五十年应该努力奋斗,有所作为,到了五十这个年纪,结果已经不重要了。我努力过,不后悔,不论是什么结果,我都接受,听从天命安排。这也可以在做事的时候理解为,过程尽心尽力,结果的好坏已经不由人了,这时候有个好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不必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徐志摩写下了:“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追寻我的灵魂伴侣,得之,我幸,失之,我命”非常浪漫。有了追寻这个过程,有了付出,即使最后一无所有,丧命途中又如何,至今还仍然为人称道,为之动容。
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前都有占卜算卦的迷信,这种事不可全信。低谷时期,如果是引人向上之言可适当听取,用一句,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聊以自慰,放下过去,重新开始新的征程。倘若事业上升期间听到阿谀奉承,锦上添花谄媚言辞,必不可信,不忘,满招损,谦受益。
知天命而不怠人事才好,否则好命好运又如何?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有多少个方仲永埋没于后天懈怠,就有多少个人通过后天勤学苦练,成就事业。天上掉馅饼的事会有,但是不会直接掉到肚子里进行消化吸收。世上不变的事就是一直变化,好运懈怠也是枉然,勤能补拙是良训,人生福祸相倚,勤于事业总会实现价值的。
毕淑敏的作品里说过,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如果你不能确定你往哪里走,那么此处就是你的葬身之地。不论知与不知命,最终都是要认命的,何不好好尽人事,努力做一番事业,到了该认命的时候,多一份豁达和从容,少一份不甘和无奈。回首往事的时候,没有那么多的怨言和不满,也就一生无憾了。

返回目录

尽人事,听天命,什么意思

语出自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尽人事以听天命”。解释为人事:人情事理;天命:自然规律,可变因素太多,结果无法预测。尽心尽力去做事,能否成功,还得听其自然。类比“尽人事以听天命”与“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基本同为一理。

返回目录

“尽人事,听天命”的原意

孔子讲的“尽人事,听天命。”就是不能放弃任何机会,该努力的就必须努力,但是有成功就成功,没有成功就拉倒,因为那不是你人力所能控制的。
就是这样,谁爷改变不了谁的脾气秉性,所以没必要与任何人较劲。只有自己成为一束光,照亮自己前进的道路,这样才能活好自己。
忽然看见这么一段话:
不与君子争名,
不与小人争利,
不与天地争巧。
将军有剑,不斩苍蝇,
文臣执笔,不负苍生。
常与同好争高下,
不与傻瓜论短长。
做好自己!

返回目录

“时也,命也,慎始,善终”这话出自哪里

时也命也,善始慎终,尽人事听天命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孔子晚年所说。记载在《中庸》。

孔子晚年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你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做好一件事,不做不会怎么样,但做了会很不一样!

扩展资料:

1.时也,命也。

意思是时势,时局,更是一个人的命数。

意思相近的句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战国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时势造英雄。——出自佚名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睛。——出自唐代杜甫《蜀相》

2.慎始,善终。

意思要谨慎的选择,思考,调查,再去选择是不是开始。既然开始了,就要好好的完成,不能虎头蛇尾。

意思相近的句子: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出自西周佚名《诗经》

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难已矣。——出自西汉《礼记•中庸》

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出自战国《韩非子•喻老》

3.尽人事,听天命

意思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做好,剩下的就交给天命。

意思相近的句子: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出自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出自明代佚名《增广贤文》

听天由命尽人事。——出自明代李汝珍•《镜花缘》

孔子,春秋后期鲁国人。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申时(夏历八月二十七日,即庚戌年戊子月庚子日甲申时)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李学勤先生指出:孔子不仅开创了儒学,也确实开创了易学。

关于儒学与易学的关系,马王堆帛书易《要》篇说“得一易以群毕”,意为“《诗》、《书》、《礼》、《乐》的精华都浓缩在《周易》的损益之道里”了,《易经》自然成为“群经之首”。

《童子问易》还提出易经揭示了事物构成的阴阳本质,研究对象涵盖天极、地极、人极三极,即三极之道,采用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适时之变的方法论。

整个《易传》(“十翼”)就是孔子定制的与天地宇宙同形同构的太极——乾坤模型(“《易》与天地准”),用乾坤的开合启闭来揭示宇宙运行的节律和运行机制,故能“弥纶”天、地、人三极之道。所谓“极”就是“原(源)”,这样《易经》便又成了大道之原(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庸

返回目录

尽人事听天命完整诗句

“尽人事听天命”完整诗句“时也命也,善始慎终,尽人事听天命”。是孔子晚年的三句话,意思是时势,时局,更是一个人的命数。要谨慎的选择,思考,调查,再去选择是不是开始。既然开始了,就要好好的完成,不能虎头蛇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做好,剩下的就交给天命。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返回目录

孔子 的尽人事 听天命 的准确意思是什么

尽,尽心诚意;人事,人在一生中所碰到的各种事情,包括“事君”、“待人”、“接物”等.尽人事,就是说要尽心诚意地对待一个人一生中所碰到的每一件事情.
知天命,意指天命可畏,非敬不可,不可逆天行事.
【原文】
2·4子曰:“吾十有(1)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2),四十而不惑(3),五十而知天命(4),六十而耳顺(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6).”
【注释】
(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评析】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返回目录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