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对于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什么意和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什么意和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什么意思

意思:众人光辉自炫,唯独我迷迷糊糊;众人都那么严厉苛刻,唯独我这样淳厚宽宏。

出自:《道经·第二十章》

作者:李耳

赏析:人生起起伏伏,总会有高峰有低谷。别人清醒的时候你可能迷糊,别人迷糊的时候你又是清查醒的。强弱没有什么必要那么在意,抛开所有的情绪,顺应天道即可。有一种“众人独醉我独醒”的意味。

扩展资料

文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吨吨兮,如婴儿之未孩;儡儡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吨吨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淡兮,其若海,望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於人,而贵食母。

翻译:应诺和呵斥,相距有多远?美好和丑恶,又相差多少?人们所畏惧的,不能不畏惧。这风气从远古以来就是如此,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

混混沌沌啊,如同婴儿还不会发出嘻笑声。疲倦闲散啊,好像浪子还没有归宿。众人都有所剩余,而我却像什么也不足。我真是只有一颗愚人的心啊!众人光辉自炫,唯独我迷迷糊糊;众人都那么严厉苛刻,唯独我这样淳厚宽宏。恍惚啊,像大海汹涌;恍惚啊,像飘泊无处停留。世人都精明灵巧有本领,唯独我愚昧而笨拙。我唯独与人不同的,关键在于得到了“道”。

众人皆有以

返回目录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道德经》
翻译:应诺和呵斥,相距有多远?美好和丑恶,又相差多少?人们所畏惧的,不能不畏惧。这风气从远古以来就是如此,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混混沌沌啊,如同婴儿还不会发出嘻笑声。疲倦闲散啊,好像浪子还没有归宿。众人都有所剩余,而我却像什么也不足。我真是只有一颗愚人的心啊!混沌不清楚众人光辉自炫,唯独我迷迷糊糊;众人都那么严厉苛刻,唯独我这样淳厚宽宏。恍惚啊,像大海汹涌;恍惚啊,像飘泊无处停留。世人都精明灵巧有本领,唯独我愚昧而笨拙。我唯独与人不同的,关键在于得到了“道”。
众人皆有余而独若愚。大家都才华横溢,显得非常富足,而我却像是被人遗忘丢弃了一样。
很多年轻的朋友们过于执着于自我的展示。感觉自己的展示非常聪明。像许多人卖弄他的执着、毛病和成见,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是尊贵其正确的。有了任何的行为,任何的成长,任何的进步。都觉得自己了不起,心中的执着计较概念在一个瓶子里晃晃荡荡,想个不停。
过去自己和朋友办了一个读书群,很多的年轻人在里面,也看到了很多年轻的现象。不只是我的朋友们,甚至是我都有自己想要拯救世界,拯救人类的想法。有救他人的想法,这是一种慈悲和善心,当然很好。但是有整救人类的想法,这样的光彩四射、口若悬河到最后发现自己其实什么都没有到,只是自己心中的想法和念头。可即便是只有这样的念头,也让他们失去了更多的朋友。想要出众,自己聪慧绝伦,而其他人愚钝无比,就会招致身边人的厌恶和反感,自己反而什么都做不到。
避开别人,得到自在。进入世界也不显出任何的一点能耐。平凡就是最好。真正能能够安稳做事的人,一定不是人群中有点事情,就蹦的最高的人或者总是发表着各种各样的言论的人。而是不招人嫉妒,让大家都很舒服,大家都能接纳,非常憨厚,永远都是让别人好利益别人的人。
试想,当这个人身边的人都可以得到利益的时候也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也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他的旁边,自然就容易做成事。而那些太过卓尔不群,贪图一己私利的人,因为待在他的身边得不到任何的利益,所以也会招来其他人的反感。一个人单打独斗,终究是很难成事。所以不显示自己的能耐,不出风头,宁愿躲在角落里被人遗忘,静静的享受自己做自己本分中的事情,不断的利益别人,反正可以让自己和他人都获益。
有一句俗话叫做“地球离了谁都会转”。我们执着于证明自我的存在,就会找各种各样的事物、情景、关系去附着自己的心性,靠牵连的痛苦和感觉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但这些都不是我们本来真正有的样子,也并不是不可替代的存在。
真正不可替代的存在反而是那些我们并没有执着的东西,比如空气,阳光雨露和水。
永远不要让别人觉得自己是不可替代的存在,永远让人觉得自己是已经被遗忘了的,就像空气一样,我们离不开空气,但感受不到空气对我们的影响,却一直在空虚中获益。

返回目录

百字瞻瞻91: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道德经.第二十章》
众人似乎都绰绰有余,有用不尽的才智和能力,唯独我好像匮乏不足的样子。我真是愚人的心思啊!混混沌沌啊!世人都炫耀光彩,唯独我幽幽昧昧。世人都精明灵巧,唯独我昏昏沉沉。辽阔啊,好像无边的大海。飘荡啊,好像无所栖息。众人好像都有所施展,皆有作为,唯独我顽固又封闭。实在是因为我所要的,就是与别人都不同,重视那养育万物的母体,一心以得道为贵啊!
在老子的言语叙事中,有一个典型的特点是“正言若反”,即正面话好像从表面上看是反面的,真知好像与人们的一般常识是相悖的。如第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又如第七十八章“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等等。
而在本章老子更是以情境描述和隐喻对比相结合,将其“正言若反”的辩证思维发挥到了极致,即“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所有的人都尽其所能的发挥施展自己,唯独我啊,即顽固又闭塞,绝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绝不可抛弃我内心的信仰,绝不会任由欲望驱使而无所觉察和不能节制。
这既是老子对其辩证思想的理性诠释,又像是老子其人生价值的情感宣言。最后老子以一语“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给出了答案。原来我要究其一生不懈坚持的是要努力的做我自己,不受他人的视角干扰。要成为我自己的唯一标准,就是要重视那养育万物的母体,即“尊道而贵德”。
苏东坡在身居翰林学士,达到其仕途生涯最巅峰之时,写下了一首名为《行香子.抒怀》的小词,以表达其超越世俗之外的心志。“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夜色清新无尘,月光皎洁如银。也只有在此静谧的情境下,才可以安下心来,穿越喧嚣,思考生命的意义与归属。既然人生短暂,若白驹过隙,如击石迸火,似梦境之身,又何必为那“浮名浮利”而劳苦伤神呢?
人生的真正快乐,不正是于那闲适的时光里,在“抚一张琴,酌一壶酒,念一溪云”之间,而乐享生命的本真,悟得自然之道,回归于你我本来的样子吗?而这本来自在的样子,岂不就是遵循了“道”且持守着“德”,不为名利所累,自然而然的活出率真的自己吗?
由此而感,在家庭教育中,人们对于外部追求的关注,似乎是多了一些。在沉淀于孩童内心的禀赋及生命意义的探索上,好像是少了一些。老子说我和他人最大的不同,就是能“我顽且鄙”的“独异于人”,“尊道而贵德”坚定的做我自己,或许这恰恰是在时代快节奏下,家庭教育的秘钥所在吧。
在陪伴孩童生长的旅途中,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童,在其发出“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生命宣言时,我们是否可以摒弃世俗标准,坚定且温暖地站在孩童身旁,“众人皆有以,而我顽且鄙”,做家庭教育中“尊道而贵德”的父母呢?我想此刻,在您的心中的欢喜间已然有了答案。

返回目录

忽兮若晦,寂兮似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二十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儡儡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淡兮,其若海,望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二十
顺从与违逆,相去有多远?美善与丑恶,相去又多远?众人所畏惧的,我们不能不畏惧。荒唐啊看不到止境!世人都在嬉乐,好像在分享祭牛,好像春日登临春台。我则惧怕那些未出现的预兆。好像未出生的婴孩。惶惶呵,仿佛找不到归宿。众人都满足,而我却好像有所遗失。难道我的心灵是傻瓜吗?愚蠢呵!世俗之人都聪明,只有我糊涂。世俗之人都明察,只有我昏昧。荡漾有如沧海,飘扬而没有归宿。众人都有图谋,只有我冥顽不化。我处处与人不同,只贵于葆养我的元气。

返回目录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是什么意思

原文:

众人皆有以1,而我独顽2且3鄙4。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5。

注释:

1以:用。

2顽:本义难劈开的囫囵木头。

3且:王本原作“似”,王弼注含“顽且鄙也”句,依蒋锡昌、陈鼓应之说,据傅奕本及王弼注改。

4鄙:鄙陋,轻贱。

5食(sì):供养。母:道,指中庸之道。食母:遵循中庸之道。

【译】

众人都可用于世,而我却像难以劈开的囫囵木头,鄙陋无用。唯我与众不同,而注重遵循中庸之道。

解释: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道德经》

去小知而大知明。——《庄子·外物》

圣人工乎天而拙乎人。——《庄子·庚桑楚》

大聪明的人,小事必朦胧;大懵懂的人,小事必伺察。盖伺察乃懵懂之根,而朦胧正聪明之窟也。——《菜根谭》

——吾是以知大智若愚也。

返回目录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众人都自恃智巧,唯独我愚顽鄙陋。我不同于世人忘本逐末,只是回归本性,以道自养。

返回目录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是什么意思

意思:众人光辉自炫,唯独我迷迷糊糊;众人都那么严厉苛刻,唯独我这样淳厚宽宏。

昭昭:清楚、精明。昏昏:暗昧的样子。察察:精审严厉的样子。闷闷:淳厚、宽宏的样子。

出自:老子的《道经·第二十章》

粗人一个,不知高雅所谓何物,也学墨客夜读春秋。怎得奇怪,如无字天书,晦涩难懂,云里雾里,便早已梦见庄周。好生不明,为何愁苦之时文章著之,难道时候便可消愁。何不豪饮烈酒,那才是快活人生。

若是愁苦,咆哮山岭,震慑山间猛虎,便云淡风轻。何不烦忧,竟以诗文著之,伤及大脑,实属不明之举。再者无人知晓,放之心间,更添厌恶。遥望月夜,看四海五湖,也寻不得一人为伴。

倒不如随了心意,放下文人之架势,也做个粗俗之人。口无遮拦,言行不一,恶语相向,怨天尤人。何不快乐,却怎得也是不欢。想哪古训文章,孔子圣人,四书五经,德才兼备,仁义之师,不免无言。

扩展资料:

原文: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吨吨兮,如婴儿之未孩;儡儡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吨吨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淡兮,其若海,望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於人,而贵食母。

释义:应诺和呵斥,相距有多远?美好和丑恶,又相差多少?人们所畏惧的,不能不畏惧。这风气从远古以来就是如此,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

混混沌沌啊,如同婴儿还不会发出嘻笑声。疲倦闲散啊,好像浪子还没有归宿。众人都有所剩余,而我却像什么也不足。我真是只有一颗愚人的心啊!众人光辉自炫,唯独我迷迷糊糊;众人都那么严厉苛刻,唯独我这样淳厚宽宏。

恍惚啊,像大海汹涌;恍惚啊,像飘泊无处停留。世人都精明灵巧有本领,唯独我愚昧而笨拙。我唯独与人不同的,关键在于得到了“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经

返回目录

《道德经》第二十章——绝学无忧

一、原文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二、各家之解评析及摘要1、韩鹏杰《道德经在说什么》懂得道的学问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忧烦了。真心同意与阿谀奉承,外表看起来能有多少差别呢?行善行恶又怎么能明确辨别呢?大家都敬畏的不能不去敬畏!这里面的智慧简直是没有边际啊!宫庭里的人啊,都高高兴兴地去参加盛宴,去登春台赏景,我却独自淡泊没有一丝不难的征兆,就像婴儿还不知道笑一样。风骨刚健的独自站立而不站到任何一队。众人都有可夸耀的富有,可我却感到自己有那么多的不足。我是多么愚而笨啊!世俗中人都明察秋豪、斤斤计较,而我总是闷声不响、吃亏似无所知,淡定从容就像平静的大海,力量无尽就像无形的长风。俗人都好像知其所以,而我却似冥顽鄙陋的乡下人。我总和这些人不一样啊,我把奉养大道看作是最珍贵的行为。2、南怀瑾《老子他说》(1)知识是烦恼的根源绝学就是不要一切学问,什么知识都不执著,人生只凭自然。修道成功,到达最高境界,任何名相、任何疑难都解决了、看透了,“绝学无忧”,无忧无虑,没有什么牵挂。接着,老子便谈道德最高修养的标准。他说:“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唯”与“阿”两字,是指我们讲话对人的态度,将二者译成白话,在语言的表达上都是“是的”。但同样“是的”一句话,“唯”是诚诚恳恳的接受,“阿”是拍马屁的应对,不管事实对或不对,一味迎合对方的意见,这便是“唯之与阿,相去几何”之处。善之与恶,相去若何?”善与恶若是往深一层去观察,那也许是划分不出距离的。善恶之间,很难分辨。虽然绝对的道德标准难求,但是一个社会因时因地所产生的相对道德标准,一个修道人也应该遵守,这是“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即使你超越了相对的窠臼,到达了绝对的境界,你仍有必要陪大家遵守这个世界的种种规则,避免举止怪异,惊世骇俗。(2)老子素描修道者的人生接着,下面一段,可以说是老子的“劝世文”。“荒兮其未央哉”,“荒”是形容词,像荒原大沙漠一样,面积广大无边,永远没有尽头。人生如同一局残棋,你争我夺,一来一往。这样一代一代,世世相传,输赢二字永远也没有定论的时候。那么,在这一个永远向前推进的时空中,一个修道人该如何自处呢?“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下面几句话也是修道人的写照。“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儽儽”,如同孔子在《易经》上说的“确然而不可拔”,自己站在那里,顶天立地,如一座高山,不可动摇。“无所归”,也就是孔子所言,“君子不器”,不自归于任何典型。你说他是个道人,却又什么都不像,无法将他归于某一种范围,加以界定。而“众人皆有余”,世上的人,都认为自己了不起,拼命追求,什么都想占有;而我什么都不要,“遗世而独立”,好像世界上的人,都忘了我一样。(3)只是同流不下流因此,老子又说:“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愚,并非真笨,而是故意示现的。沌沌,不是糊涂,而是如水汇流,随世而转,但自己内心清清楚楚。“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昭昭”,就是高明得很,什么事都很灵光的样子。一般俗人都想这么高人一等。相对地,“我独昏昏”,修道人不以为聪明才智高人一等,给人看起来,反是平凡庸陋,毫无出奇之处。并且,“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普通人对任何小事都很精明,事事精打细算,但是我倒是“闷闷”笨笨的,外表“和光同尘”,混混沌沌,而内心清明洒脱,遗世独立。再者,一个修道人的胸襟也要“澹兮其若海”,像大海一样,宽阔无际,容纳一切细流,容纳一切尘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一般人对人生都“有以”,都有目的,或求升官发财,或求长命百岁。而以道家来讲,人生是没有目的的,亦就是佛家所说“随缘而遇”,以及儒家所说“随遇而安”的看法。但是老子更进一步,随缘而遇还不够,还要“顽且鄙”。如此“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这种处世态度,虽然和众人不同,却不是标新立异,惊世骇俗。这乃因为自己“贵食母”,“母”字代表生我者,也就是后世禅宗说的“生从哪里来,死向何处去”的生命本来。“贵食母”意即死守善道,而还我本来面目,永远回归到生母的怀抱——道的境界中去。3、白云先生《老子之道》(1)唯之与阿,相去几何?贵贱尊卑,真的是因为人们本身就存在贵贱尊卑吗?并不是这样,贵贱尊卑是人为发明出来的。贵贱尊卑,是儒家建立人伦的基础,是礼之本。而以天道观之,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夫妻之间所司之务的差别,只是因为体力智力上的差异而表现出来的自然现象,并不是礼的后果。(2)善之与恶,相去若何?合乎人伦之礼的行为就是善,违背人伦之礼的行为就是恶。以天道观之,这些合乎礼的善和违背礼的恶,以及这些行为本身,无论善恶,它们都是相差无几的。因为以尊卑贵贱建立礼制本身就是人的发明,非天然之理。所以基于伪学所创立的教化,也是不成立的。(3)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人们遵从礼,是因为它形成了一种普遍性的道德规范。所有的人,都遵从礼教的话,越礼之人,就会受到其他人的谴责。所以,由于畏惧社会礼仪规范对个人的道德约束,所有的人都不敢越礼。这便是人之所畏,不可不畏。(4)荒兮,其未央哉!央,中正之意。世人荒废于伪学,失之于天道之中正。道家之道,以天为恒常准则,治理天下,一切都要围绕着天道才行。这便是守中。(5)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本句描写的是举行祭祀大典时的情景。人们熙熙攘攘,按照礼制,在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按照礼制和节气,在春分的时候,登上祭祀天神的祭坛,举行祭礼。(6)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人皆溺于礼,逐伪而失真。而我独泊静居于天道,未有任何的出离之心。就如同初生的婴儿那样,天人未分,足赤足真。(7)儡儡兮,若无所归。不饰于文,不事于伪,虽置身于世俗,但不会失性于俗,丧己于世。遗世而独立,蜕然若解。不离于道,而道丧于世,故道与世两相丧。为道之人,于世间无所以行道。(8)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人们以文伪之学为所得,我以同于道而与道相得。以此观之,我以道为尊,于世之文伪之学两相弃,故若有所遗。(9)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我与道齐同为一,绝弃世俗文伪智巧之学。体俗者以俗为智,在俗人看来,像我这样的体道者,不习世间文伪之学,就像个愚人。圣人之心,哪里会以物为事,以伪学为智呢?他只会以道为事,以和道浑然为一是守。(10)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们以俗学俗知彰显于世。我独守大道,昏昏默默,不显于世。(11)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俗人以物为事,以伪为务,名物无所穷,曲学无所尽,故终日无所不察,逐物而失天,逐伪学而失真。我独守大道,与道为一,一者,察无可察,故谓之闷闷。(12)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圣人之心浑于大道。大道深不可测,就像海洋那样。大道,一无所待,又如同虚漠之风那样,驰骋于无穷之境,莫之能止。(13)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众人皆有多待,而我却混同于道,待无所待。就如同尚未分化,没有孔窍的混沌一般。(14)我独异于人,而贵求食于母。母,指道。食于母,保道以养真,行大道以救天下之民,复万物之真。我独异于人,因为人失天,世丧道,人们以只知其子,而不知其母。子,天地所生,天下之物也。以子为事,故伪学滋生。如何才能去天下之伪,而复其真呢?唯有得其母,方能知其子。既得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三、我之体悟——日拱一卒,功不唐捐这一章写的好美感,一个看透世间百态,不争不抢,淡定从容的高人形象跃然纸上!这种状态估计是古今文人都向往的一种状态吧——绝学无忧,遗世独立!可惜,遗世独立的不少,绝学无忧的聊聊!不过,脱离绝学无忧的遗世独立,也可能是一种无奈的逃离。就如唐寅的《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花前花后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世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记得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读了老子前面说的“和光同尘”,便知老子所说的那种“遗世独立”的状态,绝不是上面那种略显清高的“遗世独立”,而是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需要内心更加平和,更加通透,更加自然本真的状态,要达到这种状态,真的需要做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可是这三点,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想做到太难了!不过正如一位书友所说,至少我们知道了方向在哪里。当我们每日研读这些文字时,内心又平静了一点点,又笃定了一点点。我想这可能也是《道德经》带给我们这些普通人的最大价值——“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如此而已!

返回目录

62.沕呵,其若海望呵,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鄙

沕,深远;望,没有边际,很辽远。
“沕呵,其若海”,说的是悟道之人的心胸特别宽广,像大海一样,好像没有边际。
“无所止”,好像没有止境一样。这种人不着眼于自己的那点私利,他的心里装的是众生的利益,而众生是无边无际的,所以他的心也是极其宽广的。
“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鄙”,意思是大家做事都是有目的的。
“顽”,是指没有经过雕琢的,没有被劈开的、浑然一体的木头。
“鄙”,最早是人们居住的单位,里、乡、鄙、县,鄙跟都城相对,县的下一级行政单位就是鄙,后来引申为低俗或者是质朴的意思。
“我独顽以鄙”,“我”指悟道者,是说,我却独自保持着一种原始的,质朴的状态,一种浑然一体的状态,我没有像大家那样斤斤计较,我不在那种“众人皆有以”的状态。
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大了,有的人生活目的性极强,总是为了什么利益去做事,为了获得什么才做事。可能你会觉得这样的人进取心很强,更可能很成功。但是如果纵观整个生命过程,会发现那种“我独顽以鄙”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因为他活得更圆融。
这里老子又讲了两种境界,一种是“众人皆有以”,另一种是“我独顽以鄙”。平常人做什么都要有原因、有目的,而我却像原始的木头一样,保持一种质朴的状态,正是这种状态,让我体会到生活本真的幸福,让我圆融的生活下去。
如果能领悟到这一点,在生活中做减法,别什么事都“有以”,把心态放平和,就会更幸福。
每天复盘一点罗老师的道德经,脑子里留下的印象最深的多是为大家做事,不要斤斤计较,不要目的性太强等等,可是目前我很难做到……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