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很多人可能对读纪伯伦的诗《你的孩子》和妈妈最大的成功让孩子成功离开自己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读纪伯伦的诗《你的孩子》和妈妈最大的成功让孩子成功离开自己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读纪伯伦的诗《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象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
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纪伯伦的诗《致孩子》读后感自己

返回目录

妈妈最大的成功,让孩子成功离开自己

萨姐出品

网上曾有一个热议帖:如果能够穿越时空去见到还没有生你的年轻时候的妈妈,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网友的回答令人唏嘘:

“别跟我爸爸在一起,放手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别和他结婚,去上大学,你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

“别为了我放弃你最重要的那场考试,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哪怕这意味着今天的我并不存在。”

透过这些回答你会发现,在孩子眼里的妈妈们,其实她们有才华,有梦想,她们本该拥有更精彩的生活,却为了家庭与孩子,选择蹉跎岁月,一生庸碌。

女人做了妈,是否就意味着再不能自由做自己?

著名主持人杨澜在TED演讲时说:“一个妈妈的成功,是让你的孩子能够成功地离开你。”

孩子终要长大,妈妈终要放手,让孩子走向自己的世界,成就自己,才是母爱最伟大的地方

那么,为人母亲们,是不是也应该抽空思考一下:如何去爱,才是孩子想要的方式,自己也不至于错付一生?

01

先做自己,再做妈妈

多年以前,看过一部小说《醒来的女性》,描写的是美国一代女性生存境遇,却唤起无数女性的共鸣。

小说主人公米拉是一位爱读书的小镇女孩,她从小聪明独立,十四岁读尼采和潘恩,开学第一天就学完了全部课本,学校只好让她跳级学习。

然而,在那个年代的美国,对于女性来说,她人生的主题是“家庭”。所以,对于女儿的聪慧,米拉母亲毫不为意,她只期望女儿“嫁个好人家”。

米拉的反抗显得苍白无力,久而久之,她低头向现实屈服:与其他同龄女孩一样,草草结婚,生儿育女,操持家务,争做一名合格的贤妻良母。

在外人来看,米拉过着幸福的生活,她拥有工作体面的丈夫,住着别人梦寐以求的大房子。

然而,夜深人静的时候,只有米拉自己知道:她正在琐碎的生活里抽空自己,默默崩溃。

书中说:“女人的伟大在于她们的无私,你怎么不干脆说,女人的天下在家里呢?

也许长期受社会价值观影响,“妈妈”的角色在众人的眼中,成为“牺牲者”的代表。

如果一个家庭需要有一个人做牺牲,那么在大多数情况下,妈妈理所当然成为那个最佳人选。甚至很多时候,连妈妈自己也都习惯了“牺牲者的人设”。

犹想起自己的祖辈们,似乎一辈子都奋斗在生育养育的路上,然而时代迭更,今天妈妈们的人设,还应该是“牺牲自己”,成就家庭吗?

特别感慨综艺节目《妈妈来了》中,评委李宗宪对一位“芭比辣妈”的评价,在看完这位辣妈劲歌劲舞后,他感慨地说:“不要以为妈妈进入家庭之后,就只能是一个妈妈!”

是啊,在这个属于妈妈的舞台,让人看到了不一样的妈妈:妈妈不止蓬头垢面,洗衣做饭,妈妈也可以捡起自信,绽放光芒。

这是在为妈妈群体发声,这个声音也在启迪每一位妈妈:

爱人的代价并不需要完全牺牲自己,妈妈也不该受世俗眼光限定。

妈妈不是谁的附属者,在成为“妈妈”之前,先成为自己;在成为“妈妈”之后,也不该放弃自己。

只有拥有独立人格的妈妈,才能教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广阔的世界观,以及远大的格局,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孩子。

02

活法,才是妈妈送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

都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那什么才是妈妈送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

杨澜说:如今的妈妈,不仅仅靠自己怎么去教育孩子,教训孩子,而是要靠自己展现给孩子一种活法。

杨澜曾经有一次和丈夫受邀来英国安德鲁王子家做客,在拜访的路上,她一路猜想着,一会她会遇见怎样的公主?矜持、傲慢、还是高冷?

当车子缓缓驶入庄园,让杨澜吃惊的是,两位公主身穿休闲装,站在门口迎接她。

长公主热情健谈,小公主温柔安静,两位公主就像邻家女孩,帮着管家一起摆餐具,分菜品,吃饭期间还热情地询问父母和客人需要添置什么配料。

这还不止,更让杨澜吃惊的是,这一场聚餐,不仅到席了安德鲁的前妻莎拉,莎拉还携带着自己的现任男朋友。

父母虽离异,却相聚融洽,在这个家中,满眼都是一家四口的合影,满室都是其乐融融的欢笑。

杨澜看着热情的母亲,绅士的父亲,她不由感慨:这真的是史上最佳离婚伴侣。

父母各自精彩的活法,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影响。

两位公主并没有受父母离异而影响太大,她们性格开朗,活泼健谈,拥有自己的志向,她们也丝毫不在外人面前回避家庭关系的微妙变化。

有人说,推动摇篮的手,也是推动世界的手。

这不仅仅是因为妈妈哺育孩子成长,更因为孩子是透过妈妈这扇窗,去认识世界,去辨认世界。

父母于孩子,不仅仅是为孩子提供舒适和富裕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当孩子望向父母时,他们的内心会感觉温暖,充满力量,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和自由。

而这,才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成人礼,对孩子一生影响深远。

03

孩子不是父母的,孩子是自己的

母爱是一种本能,母爱也需要习得,妈妈怎么做,才能培养孩子独立,从而成功让孩子离开自己?

心理学有一个“自我决定论”,指出人有三个基本心理需要:归属感、自主感、胜任感,如果这些需要都得到了满足,人就会更主动、积极和愉快地工作学习生活。

培养孩子独立,从给孩子一个独立空间开始。

在一个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里,孩子方能感受到“做自己”的掌控感,从而激发孩子的自主意识。

也许有些妈妈会担心,如果孩子在视线之外,会不会“失控”?

杨澜从孩子上初中开始就与子女达成默契,进孩子的房间先敲门,不经过孩子允许不翻动孩子物品,她也绝不打开孩子的电脑去窥探他们的秘密……这样的做法,不但没有疏远亲子关系,反而让她与孩子之间建立起开诚布公,好朋友似的交心模式。

因为“信任”,连接了彼此。

每一个父母都深爱着孩子,也许太爱,父母们总是舍不得让孩子犯错。

但是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哪个个体可以完美避开所有错误;相反,犯错本身就是成长的一个必经过程。

儿童教育专家黄静洁老师提出:家长要拥有陪孩子一起犯错的“傻劲”。

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黄静洁老师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放手让他们自己设计旅行路线。

有一次,孩子看地图上的两个点挨得很近,于是建议走路过去。作为妈妈的她,没有提出异议,伴着膝盖旧伤,她陪着孩子足足走了一个半小时。

黄静洁老师说:如果从妈妈一开始就指出孩子线路设计中的错误,那么以后,孩子哪还有兴趣去设计?

陪着孩子一起“犯错”,在经历中让孩子走近错误真相,孩子才会更加迅速成长,这是每个孩子在成长中最宝贵的财富。

孩子本是个独立个体,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父母们需要做的是正确的陪伴和引导,而不是控制和占。

智慧的父母懂得适时放手,因为他们知道,那才能培养出独立、乐观的孩子。

04

每一个你都很重要,妈妈也一样

其中一个孩子的回答,令人印象深刻。

这个小女孩说:“妈妈,你也很重要。”

是啊,妈妈何尝不重要?

在孩子心中,未来的美好是家人缺一不可的幸福。可我们的妈妈,似乎常常忙着忙着,忘了自己。

妈妈们操劳着孩子的人生,无非是想让孩子尽早明白:他们的人生很重要,需要珍惜。

然而,谁的人生不是只有唯一一次?

每一个来到世上的生命都值得珍惜,妈妈也一样。

该如何度过仅有一次的自由而珍贵的生命?这个重要问题,或许我们的妈妈,也该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

最后,摘取纪伯伦《致孩子》一诗,与各位妈妈共勉:

守望孩子,让孩子主动成长,才是一个妈妈最大的成功。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