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相信很多人对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运用了什么和秋兴八首赏析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运用了什么和秋兴八首赏析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 1、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诗人…
- 2、秋兴八首赏析
- 3、寒衣处处催刀尺翻译
- 4、秋兴其一古诗赏析
- 5、天王老子,铁窗风味,寒衣处处催刀尺是什么意思
- 6、求杜甫《秋兴》第一首的赏析
- 7、读唐诗 学写诗 《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 8、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
- 9、高中语文必修3中赏析”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中声动相连是什么意思
- 10、秋兴八首其一翻译及赏析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诗人…
这两句写暮秋游子的思乡之情——在白帝城楼的高处,清晰地听到砧声四起,都是那么急急促促。农家妇女以悲痛的心情,拿起她们的裁尺和剪刀,赶制着给征戍人们御寒的衣服。清凄砧声,烘托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抒发了诗人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运用了借代,用典,虚实结合的手法。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唐代〕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兴八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寓居四川夔州时写下来的以想望长安为主题的一组七律,它是杜集中七律的代表作。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全诗以“秋”作为统帅,写暮年飘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写长安盛世的回忆,今昔对比所引起的哀伤;写关注国家的命运、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为、只能遥忆京华的忧愁抑郁。
全诗于凄清哀怨中,具沉雄博丽的意境。格律精工,词彩华茂,沉郁顿挫,悲壮凄凉意境深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最典型地表现了杜律的特有风格,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首章对秋而伤羁旅,是全诗的序曲,总写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用阴沉萧瑟、动荡不安的景物环境衬托诗人焦虑抑郁、伤国伤时的心情。亮出了“身在夔州,心系长安”的主题。
起笔开门见山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地点时间。“玉露”即白露,秋天,草木摇落,白露为霜。“巫山巫峡”,诗人所在。二句下字密重,用“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定下全诗感情基调。
接着用对偶句展开“气萧森”的悲壮景象。“江间”承“巫峡”,“塞上”承“巫山”,波浪在地而兼天涌,风云在天而接地阴,可见整个天地之间风云波浪,极言阴晦萧森之状。万里长江滚滚而来,波涛汹涌,天翻地覆,是眼前的实景;“塞上风云”既写景物也寓时事。当时土蕃入侵,边关吃紧,处处是阴暗的战云,虚实兼之。此联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时局那种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和作者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与郁勃不平之气。把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波澜壮阔,哀感深沉。
颈联由继续描写景物转入直接抒情,即由秋天景物触动羁旅情思。与上二句交叉承接,“丛菊”承“塞上”句,“孤舟”承“江间”句。“他日”即往日,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此日在夔州,均对丛菊,故云“两开”,“丛菊两开他日泪”,表明去年对丛菊掉泪,今年又对丛菊掉泪;两开而字,实乃双关,既指菊开两度,又指泪流两回,见丛菊而流泪,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足见羁留夔州心情的凄伤。“故园心”,实即思念长安之心。“系”字亦双关词语:孤舟停泊,舟系于岸;心念长安,系于故园。从云安到夔州苦苦挣扎了两年,孤舟不发,见丛菊再开,不禁再度流泪,心总牵挂着故园。诗人《客社》一诗亦云:“南菊再逢人病卧”,《九日》又云:“系舟身万里”,均可参读。此处写得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身在夔州,心系故园,为下七首张目。
尾联在时序推移中叙写秋声。西风凛冽,傍晚时分天气更是萧瑟寒冷,意味冬日即将来临,人们在加紧赶制寒衣,白帝城高高的城楼上,晚风中传来急促的砧声。白帝城在东,夔州府在西,诗人身在夔州,听到白帝城传来的砧杵之声。砧杵声是妇女制裁棉衣时,槌捣衣服的声音。砧即捣衣之石。此诗末二句,关合全诗,回到景物,时序由白天推到日暮,客子羁旅之情更见艰难,故能结上生下,下面接着写夔州孤城,一气蝉联。
秋兴八首赏析
【赏析】
《秋兴八首》这组诗,融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色,清凄的秋声,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壮苍凉,意境深闳。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秋兴”这个题目,意思是说因感秋而寄兴。这兴也就是过去汉儒说《诗经》的所谓“赋比兴”的“兴”(在四声应读去声)。晋代的潘岳有《秋兴赋》,也是一篇感秋寄兴之作。但《秋兴赋》的体裁是属于辞赋类。而杜甫的《秋兴八首》则是律诗,是唐代新兴的一种诗体。若论它们创作的成就和对后世发生的影响,杜甫的《秋兴八首》当然不是潘岳的《秋兴赋》所可比拟。
《秋兴八首》的结构,从全诗来说,可分两部,而以第四首为过渡。前三首详夔州而略长安,后五首详长安而略夔州;前三首由夔州而思及长安,后五首则由思长安而归结到夔州;前三首由现实引发回忆,后五首则由回忆回到现实。至于各首之间,则亦首尾相衔,有一定次第,不能移易,八首只如一首。八首诗,章法缜密严整,脉络分明,不宜拆开,亦不可颠倒。
从整体看,从诗人身在的夔州,联想到长安;由暮年飘零,羁旅江上,面对满目萧条景色而引起国家盛衰及个人身世的感叹;以对长安盛世胜事的追忆而归结到诗人现实的孤寂处境、今昔对比的哀愁。这种忧思不能看作是杜甫一时一地的偶然触发,而是自经丧乱以来,他忧国伤时感情的集中表现。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作为,其中曲折,诗人不忍明言,也不能尽言。这就是他所以望长安,写长安,婉转低回,反复慨叹的道理。
《秋兴八首》中,杜甫除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外,反复运用了循环往复的抒情方式,把读者引入诗的境界中去。组诗的纲目是由夔府望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组诗的枢纽是“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瞿塘峡口到曲江头,相去遥远,诗中以“接”字,把客蜀望京,抚今追昔,忧邦国安危……种种复杂感情交织成一个深厚壮阔的艺术境界。
情景的和谐统一,是抒情诗里一个异常重要的方面。《秋兴八首》可说是一个极好的范例。如“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波浪汹涌,仿佛天也翻动;巫山风云,下及于地,似与地下阴气相接。前一句由下及上,后一句由上接下。波浪滔天,风云匝地,秋天萧森之气充塞于巫山巫峡之中。
我们感到这两句形象有力,内容丰富,意境开阔。诗人不是简单地再现他的眼见耳闻,也不是简单地描摹江流湍急、塞上风云、三峡秋深的外貌特征,诗人捕捉到它们内在的精神,而赋予江水、风云某种性格。
这就是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是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不见天日。这就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极度不安,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勃不平,也象征了国家局势的变易无常和臲硊不安的前途。两句诗把峡谷的深秋,诗人个人身世以及国家丧乱都包括在里面。
这种既掌握景物的特点,又把自己人生经验中最深刻的感情融会进去,用最生动、最有概括力的语言表现出来,这样景物就有了生命,而作者企图表现的感情也就有所附丽。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语简而意繁,心情苦闷而意境开阔(意指不局促,不狭窄)。
苏东坡曾说:“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确实是有见识、有经验之谈。有人以为杜甫入蜀后,诗歌不再有前期那样大气磅礴、浓烈炽人的感情。其实,诗人在这时期并没消沉,只是生活处境不同,思想感情更复杂、更深沉了。而在艺术表现方面,经长期生活的锻炼和创作经验的积累,比起前期有进一步的提高或丰富,《秋兴八首》就是明证。
扩展资料:
秋兴八首
【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译文
寒露凋伤了枫树林,巫山巫峡的气象萧瑟阴森。
江间的波浪连天涌起,塞上的风云接地阴沉。
丛菊两度开放忆往昔感伤落泪,孤舟系在江岸像系在我思念故园之心。
赶制寒衣家家在动用刀尺,白帝城高处听到夜晚捣衣的砧音。
【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译文
夔州孤城夕阳西斜,常借天上的北斗星来遥望京华。
听猿哀鸣三声愁思泪下,奉使白白随行八月浮槎。
没能在尚书省中熏香卧病,只能听到山城粉墙隐没于暮色时的鸣笳。
请看笼罩在石上藤萝的月光,已映照到洲前的芦荻花。
【其三】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译文
千户人家的山城静对着朝晖,天天在江楼上面对山色翠微。
常来的渔翁在江里放船,清秋的燕子在上下纷飞。
学匡衡那样上疏直谏结果功名不就,像刘向那样授徒传经也事与愿违。
而昔日的同学少年也脱离了贫贱,他们著长安轻裘肥马享富贵。
【其四】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译文
听人谈起长安的政局真像在弈棋,百年的世事真叫人抑制不住伤悲。
王侯们的朱门甲第都换了新主,朝廷里的文臣武将已不同往时。
正北的关山金鼓震耳,征西的军队告急文书飞驰。
鱼龙都那么寂寞连秋江也凄冷,当年在长安的平静生活现在仍堪长思。
【其五】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译文
蓬莱宫阙正对着南山,承露的铜柱耸入霄汉之间。
西望瑶池有王母下界,东来紫气已充溢函谷关。
云彩般移动的是雉尾宫扇,日光照耀着龙袍可看到皇帝容颜。
而今卧病江边惊心韶华已晚,回忆自己也曾几次进入青琐门身列朝班。
【其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墙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译文
从瞿塘峡口想到曲江江头,万里烽烟天气正是素秋。
当年从花萼楼经过夹城可往来御驾,如今的芙蓉园已经笼罩着边患隐忧。
珠帘绣柱围着黄鹄,锦缆白桅惊起白鸥。
回想最可恋念的歌舞之地,秦中毕竟是从古以来的帝王之州。
【其七】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译文
昆明池的开凿是汉代人之功,汉武帝的旌旗仿佛就在眼中。
在月光下似乎看到织女的机丝,在秋风中好似见到石鲸在摆动。
水波飘动的菰米像沉云暗黑,寒露凝结的莲房坠下花片粉红。
关塞摩天只通鸟道,江湖上漂泊着我这个渔翁。
【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其八
昆吾御宿川曲折逶迤,紫阁峰影映入渼陂池。
这里有鹦鹉啄过的香稻米,这里有凤凰栖过的碧梧枝。
佳人游春拾翠羽相互来问询,仙侣同舟天晚转移地方还不愿分离。
我的彩笔当年也曾上干气象,到如今只能在苦吟中白头低垂。
参考资料:秋兴八首-百度百科
寒衣处处催刀尺翻译
寒衣处处催刀尺翻译是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
“寒衣处处催刀尺”出自唐代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大意】白露使枫树林凋零衰败,巫山巫峡的气象满目萧瑟阴森。峡中的江水波涛翻滚汹涌连天,塞上的风云漫卷密布大地阴沉。丛菊已开两次,回想他日要落泪,孤舟靠岸系绳也系住游子的归乡之心。寒冷季节处处都在赶制冬衣,傍晚白帝城头传来急促的捣衣声。
这首诗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作了形象的描绘。漫山的枫树在金风玉露中变为红色,山峡在这深秋中显得更加幽深而阴暗。江水汹涌,波浪连天腾跃;关隘风云,阴霾铺地而来。一簇簇的菊花开了两次,我曾经暗自落泪;孤单单的船儿系在这里,我哪能忘记故乡。
处处在赶制寒衣,催用剪刀裁尺,高高的白帝城,黄昏时分,传来笃笃的捣衣之声。此诗上半首写寓居夔州的景色,下半首写漂泊异地,百感丛生,抒发了诗人忧国怀乡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全诗高华典丽与沉郁顿挫相融相契,成为唐人七言诗的杰出之作。
秋兴其一古诗赏析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
1.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
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2.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萧森:萧瑟阴森。
3.兼天涌:波浪滔天。
4.塞上:指巫山。接地阴:风云盖地。接地又作匝地。
5.丛菊两开:杜甫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6.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7.催刀尺:指赶裁冬衣。处处催,见得家家如此。
8.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捣衣石。
9.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捣衣石。
译文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赏析
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感秋生情之意。《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时诗人56岁。全诗八首蝉联,前呼后应,脉络贯通,组织严密,既是一组完美的组诗,而又各篇各有所侧重。每篇都是可以独立的七言律诗。王船山在《唐诗评选·卷四》中说:“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或为割裂,则神态尽失矣。”
八首之中,第一首总起,统帅后面七篇。前三首写夔州秋景,感慨不得志的平生,第四首为前后过渡之枢纽,后四首写所思之长安,抒发“处江湖远则忧其君”的情愫。声身居巫峡而心系长安就是这组诗的主要内容和线索。
全诗以“秋”作为统帅,写暮年飘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写长安盛世的回忆,今昔对比所引起的哀伤;写关注国家的命运、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为、只能遥忆京华的忧愁抑郁。
全诗于凄清哀怨中,具沉雄博丽的意境。格律精工,词彩华茂,沉郁顿挫,悲壮凄凉意境深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最典型地表现了杜律的特有风格,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首章对秋而伤羁旅,是全诗的序曲,总写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用阴沉萧瑟、动荡不安的景物环境衬托诗人焦虑抑郁、伤国伤时的心情。亮出了“身在夔州,心系长安”的主题。
起笔开门见山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地点时间。“玉露”即白露,秋天,草木摇落,白露为霜。“巫山巫峡”,诗人所在。二句下字密重,用“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定下全诗感情基调。
接着用对偶句展开“气萧森”的悲壮景象。“江间”承“巫峡”,“塞上”承“巫山”,波浪在地而兼天涌,风云在天而接地阴,可见整个天地之间风云波浪,极言阴晦萧森之状。万里长江滚滚而来,波涛汹涌,天翻地覆,是眼前的实景;“塞上风云”既写景物也寓时事。当时土蕃入侵,边关吃紧,处处是阴暗的战云,虚实兼之。此联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时局那种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和作者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与郁勃不平之气。把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波澜壮阔,哀感深沉。
颈联由继续描写景物转入直接抒情,即由秋天景物触动羁旅情思。与上二句交叉承接,“丛菊”承“塞上”句,“孤舟”承“江间”句。“他日”即往日,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此日在夔州,均对丛菊,故云“两开”,“丛菊两开他日泪”,表明去年对丛菊掉泪,今年又对丛菊掉泪;两开而字,实乃双关,既指菊开两度,又指泪流两回,见丛菊而流泪,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足见羁留夔州心情的凄伤。“故园心”,实即思念长安之心。“系”字亦双关词语:孤舟停泊,舟系于岸;心念长安,系于故园。从云安到夔州苦苦挣扎了两年,孤舟不发,见丛菊再开,不禁再度流泪,心总牵挂着故园。诗人《客社》一诗亦云:“南菊再逢人病卧”,《九日》又云:“系舟身万里”,均可参读。此处写得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身在夔州,心系故园,为下七首张目。
尾联在时序推移中叙写秋声。西风凛冽,傍晚时分天气更是萧瑟寒冷,意味冬日即将来临,人们在加紧赶制寒衣,白帝城高高的城楼上,晚风中传来急促的砧声。白帝城在东,夔州府在西,诗人身在夔州,听到白帝城传来的砧杵之声。砧杵声是妇女制裁棉衣时,槌捣衣服的声音。砧即捣衣之石。此诗末二句,关合全诗,回到景物,时序由白天推到日暮,客子羁旅之情更见艰难,故能结上生下,下面接着写夔州孤城,一气蝉联。钱注杜诗称:“以节则杪秋,以地则高城,以时则薄暮,刀尺苦寒,急砧促别,末句标举兴会,略有五重,所谓嵯峨萧瑟,真不可言。”
天王老子,铁窗风味,寒衣处处催刀尺是什么意思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的意思: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①催刀尺:赶制冬衣。②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出自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求杜甫《秋兴》第一首的赏析
杜甫的《秋兴》之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这是杜甫的组诗《秋兴》中的第一首。“秋兴”就是秋天的感兴;秋风萧瑟、草木凋零,常勾起人们的伤感。这组《秋兴》是杜甫晚年困居三峡入口处的夔州时所作,这时他思念故乡故国的心情是沉重的,眼中的三峡秋色也自然是沉郁的——
霜露染红了枫树叶,巫山巫峡之间笼罩着一片萧森之气。举目长江、波浪翻滚,放眼远山、阴云密布,这时不禁想到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眼前的菊花已经开过两回,远处的孤舟仿佛正维系着一颗思乡之心。萧瑟秋风令人寒意顿生,暮色降临,白帝城上传来阵阵捣衣声……
说到这里,我们眼前似乎展开了一幅浓墨重彩的三峡秋色图。大家知道,秋天的景物带给人们的感受是复杂的;秋高气爽,令人心旷神怡。秋意萧条,勾人阵阵惆怅。同样的景物,因为心情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杜牧看到秋天的红叶,写下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名句,他眼中的红叶显然是明快的。而杜甫眼中的红叶就不是这样的了——
“玉露凋伤枫树林”。这一片枫树红叶是凋零的、受伤的,而且是被晶莹泠冽的霜露凋伤的,这里呈现的是浓重而又有些暗淡的色彩,这里散发着忧郁而又有些衰残的美感。锤炼出如此美丽的诗句开篇可谓先声夺人,一开始就营造出全诗的氛围。接下来便是峡间风云、江上波浪、丛菊、孤舟、寒衣……,萧瑟的意象不断叠加,最后引出全诗的结句:“白帝城高急暮砧”。昏暗的暮色之中,白帝城中又隐约传来令人心碎的阵阵捣衣声,这又是一句精心锤炼的诗句,如此悲凉之声与开头那一片忧郁的红叶首尾呼应,给人们留下深刻的美感和无尽的余味。
读唐诗 学写诗 《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秋兴八首
其一
杜甫(唐)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
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时诗人在夔州,见秋景而伤,遂成组诗,表现了天涯游子孤单飘零、心思故园的惆怅。
玉露:秋天的霜露。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江间:这里指巫峡。江:长江。塞上:这里指夔州。
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萧森:萧瑟阴森。兼天涌:波浪滔天。
塞上:指巫山。接地阴:风云盖地。
丛菊两开:诗人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秋天在夔州,已历两秋,菊花也是两次开放。他日:往日。
催刀尺:指赶制冬衣。
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捣衣石。
译文:
深秋的露水使得枫树林凋零,巫山和巫峡也笼罩了一层萧瑟阴森的迷雾。
江间的波浪连天涌,塞上的乌云看似要压到地面。
菊花开落已两次,独自飘零黯然落泪。一叶孤舟仍系在岸边,我心依然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的寒衣了,白帝城上传来的捣衣声一阵紧似一阵。
赏析:
《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寄居夔州时作,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时诗人56岁。组诗共八首,联系严密,中心思想是故园之思,然各篇又有所侧重。王船山《唐诗评选·卷四》评:“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或为割裂,则神态尽失矣。”
首联:“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诗人所见神伤,“凋伤”“萧森”即将读者带入一萧瑟凄凉之秋境,玉露只为凋伤,雾气只显萧瑟,眼前之景,恰是诗人内心的外在表现。
颔联:“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此联写远景,江间波浪连天涌,塞上风云天接地。意境苍凉、宏阔,诗人叹自身飘零,忧国家丧乱,种种感慨,尽在这苍茫之景中。金圣叹《唱经堂杜诗解》评:“‘波浪兼天涌’者,自下而上一片秋也;‘风云接地阴’者,自上而下一片秋也。”
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此联以数字入诗,对仗工整,“开”“系”在这里有双重意思,开:一指花开,一指泪落。系:一指心系故园,一指心系故国,故园:这里指长安,然诗人的远祖便居于此。故园、故国合二为一。
尾联:“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秋已深,天气也愈冷,“催”“急”二字表现了寒意紧逼,处处催刀尺,声声急暮砧。诗人在这寂寥的秋景里,赋予了人的活动与声响。更是增添了诗人的孤单落寞飘零之感。
参考书目:《杜甫集》杜甫著张忠纲解读袁行霈主编
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
秋兴八首其一的诗文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秋兴八首这组诗的第一篇,也是整组诗篇的序曲。秋兴八首其一属于七言律诗,通篇主要对巫山巫峡的秋天景色的描写,烘托出一种阴沉萧条、动荡不安的外部环境,一方面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
另一方面通过秋声秋色的扑面而来,孤舟和丛菊两度开放等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独处的孤独和抑郁之情。也侧面表达出诗人是在身边没有知己好友,知己壮志为酬的压抑心情下创作的这组诗。
扩展资料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诗文译文如下:
寒露凋零下来弄伤了枫树林,巫山巫峡的气象萧条阴森。江间的波浪连天涌起,塞上的风云接地阴沉。丛菊两度开放,回忆过往无限感伤尽自落下泪来,孤舟系在江岸上仿佛像我思念故乡的心一般被系着。家家户户都在快速用刀尺赶制冬天的衣物,白帝城的高处都能听到夜晚捣衣的砧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秋兴八首
高中语文必修3中赏析”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中声动相连是什么意思
这一联的声动相连,“声”指诗句中的暮砧声,“动”指“催刀尺”,这一联的意思是,秋风渐紧,冬季即将到来,此地的人家都在为自己和远在他乡的亲人赶制寒衣。于是,夜幕时分,捣衣的声音,处处可闻;由此而隐含着捣衣的动作。用这种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突出了声动相连。
秋兴八首其一翻译及赏析
秋兴八首其一翻译及赏析如下:
翻译: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赏析:
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这一首开门见山,抒情写景,波澜壮阔,感情强烈。
全诗以“秋”作为统帅,写暮年飘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写长安盛世的回忆,今昔对比所引起的哀伤;写关注国家的命运、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为、只能遥忆京华的忧愁抑郁。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