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杜甫《望春》的翻译是什么和望春古诗赏析的问答
本文目录一览
杜甫《望春》的翻译是什么
【韵译】: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中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徐应佩 周溶泉)
参考资料
诗词名句网:http://www.shicimingju.com/chaxun/list/3618.html
望春古诗赏析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
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诗人已年近半百。
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和能力。
译文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赏析
这里,似乎只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其实,它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意思。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榆荚杨花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说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钱钟联《集释》系此诗于元和十一年。注引朱彝尊《批韩诗》云:"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却是如此。"的确,仅就描写暮春景色而言,此诗可谓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诗题又作《游城南晚春》,可知所写乃春游郊外所见。诗人全用拟人手法,不说人之惜春,而说草树亦知春将不久,因而百花争艳,各呈芳菲。凑热闹的还有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像飞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飘舞。人言草木无情,诗偏说它们有知,或"斗"或"解",活泼有趣。这是此诗明白有趣之处。
然而"无才思"三字颇怪异,遂引起后人诸多猜测。或谓劝人勤学,不要像杨花那样白首无成;或谓隐喻人之无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讽喻;或言赞赏杨花虽无芳华,却有情趣和勇气。细审诗意,诗人当是赞赏杨花的。"无才思"应是故作顿挫的谐谑之笔。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会有不同的领悟。
望春古诗
望春回 诗人:李甲 朝代:宋霁霞散晓,射水村渐明,渔火方绝。滩露夜潮痕,注冻濑凄咽。征鸿来时应负书,见疏柳、更忆伊同折。异乡憔悴,那堪更逢,岁穷时节。东风暗回暖律。算拆遍江梅,消尽岩雪。唯有这愁肠,也依旧千结。私言窃语些誓约,便眠思梦想无休歇。这些离恨,除非对著、说似明月.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古诗《望春》和《春望》内容一样吗
一样的,是一首诗。
这是一种意义深刻的爱国主义人民的情感,脉搏通过它的意义而不是平淡,场景而不是自由,强烈而不公开,内容丰富而不混乱,严格的规则而不是生硬,这首诗只有四个十字,但读起来很有趣。
诗的前两行写着春城的失败,充满了叹息;后两个人写了关于亲人的情况。前两个是“王”字,诗人望着他,他的视线远离城市,从城市到河流,从城市到花鸟。
情感是隐藏的,是明显的,由弱而强,一步一步来。在风景和情感的变化中,诗人仿佛在看风景,逐渐地转向他的头,沉思,到他生命的后半段,想起他所爱的人。
因为当时的声音和后世的共同感受,已成为千古的文字。
望春这首古诗表现诗人心情的诗句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原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赏析(节选):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就如“营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样。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望春词 全文翻译
薛涛〈望春词〉四首,采用五言古诗体式,以四首联章形式,抒写眺望春景,却心生复杂愁情: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其一)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其二)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其三)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其四)这组联章诗作,将场景设为春日光景,举凡花开,花落,春草,春鸟,春风,透过内心的移情作用,景物皆著上诗人款款深情.从第一首开始至第四首,首首紧扣住〔春景〕生〔春愁〕的主轴.以下用细部分析方式,将诗作中「景语」与「情语」之关合,清楚地呈现出,以明薛涛心中无尽之愁思.◆第一首〔花开〕/〔花落〕→【悲】(〔花开〕景语—〔不同赏〕情语;〔花落〕景语—〔不同悲〕情语 归结出【见春景,心生相思悲情】)◆第二首〔同心草〕/〔春鸟〕→【春愁】(〔草〕景语—〔同心〕情语;〔春鸟〕景语—〔春鸟哀吟〕情语 归结出【春日生愁】)◆第三首〔风花日〕/〔同心草〕→【同心人】(〔风花日〕景语—〔将老〕情语;〔草〕景语—〔同心〕情语 归结出【草同心,人不同心之愁】)◆第四首〔花满枝〕/〔春风〕→【两相思】(〔花满枝〕景语—〔相思〕情语;〔春风〕景语—〔知不知〕情语 归结出【花,风可否识人之相思】)这四首成组之联章诗,虽然皆以春景引出心中情思,却不能予以分割.四首诗以春愁为诗情共同主轴,各诉说著作者心中的无限愁绪.四首一一读完后,薛涛思念心绪有如海涛般一波波地袭向读者.读者透过整组作品,可以感受到薛涛的深沈心思.本诗实为薛涛诗中情真意挚之佳构
总结:以上问题和解答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