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鲁平公将出嬖人臧仓者全文注释?

回答者:糖宝乖乖日期:2023-09-20

【原文】

鲁平公1将出,嬖人2臧仓者请曰:“他日君出,则必命有司所之。今乘舆3已驾矣,有司未知所之,敢4请。”

公曰:“将见孟子。”曰:“何哉,君所为轻身以先于匹夫者5?以为贤乎?礼义由贤者出;而孟子之后丧逾前丧6。君无见焉!”公曰:“诺。”乐正子7入见,曰:“君奚为不见孟轲也?”曰:“或告寡人曰:‘孟子之后丧逾前丧。’是以不往见也。”

【译文】

鲁平公准备外出,他所宠幸的小臣臧仓来请示说:“平日您外出,一定要告诉管事的人您到哪儿去。现在车马都预备好了,管事的人还不知道您要到哪儿去,因此我才冒昧来请示。”

平公说:“我要去拜访孟子。”臧仓说:“您轻视自己的身份先去拜访一个普通人,是为了什么呢?您以为他是贤德之人吗?礼义应该是由贤者实践的,而孟子办他母亲丧事的花销超过他从前办父亲丧事的花销,〔这是贤德的人所应有的行为吗?〕您不要去看他!”平公说:“好吧。”

乐正子入宫见平公,问道:“您为什么不去看孟轲呀?”平公说:“有人告诉我:‘孟子办他母亲丧事的开销超过他以前办父亲丧事的开销。’所以不去看他了。”

【注释】

(1)鲁平公:景公之子,名叔。

(2)嬖人:被宠幸的人,此处指亲信的小臣。

(3)乘舆:车马;乘,音shèng。

(4)敢:谦敬副词,无实义。

(5)何哉,君所为轻身以先于匹夫者:倒装句。下文之“何哉,君所谓逾者”与此同。

(6)后丧逾前丧:后丧指其母丧,前丧指其父丧。

(7)乐正子:乐正克,就是孟子在《尽心下》二十五章所说的“善人”“信人”。

返回目录

孟子梁惠王下原文第6?

回答者:用户2152372950981日期:2023-01-25

原文:鲁平公将出。嬖人臧仓者请曰:“他日君出,则必命有司所之。今乘舆已驾矣,有司未知所之。敢请。”公曰:“将见孟子。” 曰:“何哉?君所为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礼义由贤者出。而孟子之后丧逾前丧。君无见焉!”公曰:“诺。” 乐正子入见,曰:“君奚为不见孟轲也?”曰:“或告寡人曰,‘孟子之后丧逾前丧’,是以不往见也。” 曰:“何哉君所谓逾者?前以士,后以大夫;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与?”曰:“否。谓棺椁衣衾之美也。” 曰:“非所谓逾也,贫富不同也。”乐正子见孟子,曰:“克告于君,君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来也。” 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自译:鲁平公将要外出。他宠爱的近臣臧仓请示:“别的时候君上外出,一定告知有关官吏去向。今天,车马已经准备好,有关的官吏却还不知道要去哪,臣下向请君上示下。”鲁平公说:“要去见孟子。” 臧仓说道:“这为什么啊?君上之所以降低身份去见一个匹夫,是因为以为他贤吗?礼义是贤者提倡的;但是,孟子为母亲办丧事超过了为父亲办丧事,这不合礼。君上还是别见他了!”鲁平公说:“好吧。” 乐正子拜见鲁平公,问道:“君上为什么不去见孟轲?”鲁平公说:“有人告诉寡人:‘孟子为母亲办丧事超过了为父亲办丧事,不合礼’,所以我不去见他。” 乐正子说道:“君上所说的‘超过’是什么意思?是给父亲办丧事以士的礼,给母亲办丧事以大夫的礼;还是说给父亲办丧事用的三鼎,给母亲办丧事用的五鼎?”鲁平公说:“不是。我说的是棺椁和丧服的精美程度。” 乐正子说道:“这不是超过,只是因为孟子他前后的贫富不同。” 乐正子去见孟子,说道:“我告诉了君上关于先生的事,君上本来是要来见你的。有个近臣叫臧仓的阻止了君上,所以君上没有来。” 孟子说道:“行动,有人促使;停止,有人阻滞。但是行动、停止,不是别人能激发的。我之所以不能见到鲁君,是天意呀。那姓臧的小子怎么能让我见不到呢?”

见解:需提醒的是:乐正子,名克,是孟子的弟子。 一句题外话:从本节中,我们能体会到纵使一个君主,想要见自己想见的人才一面,有多不容易;而近臣,对君主行为的影响又有多大。 我们主要讨论孟子的最后一句话: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这体现了孟子对于个人心理动机的强调与重视。 一个人去做或不做一件事,原动力一定是他的心理动机,其余人的言行只不过是推动的作用。从这一观点,我们可以发现孟子以至整个儒学对于自主精神的理解。依据这一认识,我们可以做出这样两个结论:一方面,做事不能指望他人,一切都在于自己的想法,因为自己才是施行的人;另一方面,事情的效果不能归于他人,因为他人所起到的只会是推动作用。 但是,除了当代语境中的“心理动机”,孟子还认为一个人的去做或不做一件事,另有一个根本:天意。不同于我们之前在治理层面说到的“天意”,这个天意含有一种使命感。确实,有时我们在生活里开启一段旅程,可能真的寻找不到什么心理动机;但真正的君子,也绝不会受摆布于他人的言行,就算是追随了某人的话语、效仿了某人的行为,也全在于自己内心的认同与向往。这种情况下,开启这一旅程的原动力就在于天意了,在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那一种饱含了使命感的天意。 欢迎列位共谈共学。有所疏漏,烦请指正。

返回目录

求“沮弃”的解释?

回答者:用户1508156435101820日期:2023-01-18

沮在古文中有以下7个意思:

1、用作动词,意思是:止、阻止。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下》:「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来也。」释义:有一个近臣叫臧仓的诋毁您,所以鲁君最终没有来。

2、用作动词,意思是:败坏、破坏。 出处:唐·韩愈《伯夷颂》:「一凡人沮之,则自以为不足。」释义:一个普通人破坏、诋毁,我就认为自己有不足之处。

3、用作动词,意思是:恐吓、威吓。出处:先秦·戴圣《礼记.儒行》:「劫之以众,沮之以兵。」释义:把他绑过来游街示众,用来威吓他们的士兵。

4、用作形容词,意思是颓丧、意志消沉。 出处:南朝梁·萧统《文选.嵇康.幽愤诗》:「神辱志沮。」释义:我的精神受到羞辱,为此志向也因而受到遏止。

5、用作形容词,意思是:湿润、不干枯。出处: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卷一下.释诂》:「沮,湿也。」释义:沮就是湿润的意思。

6、河川名。源出大陆地区湖北省,东南流至当阳与漳水汇合,南流至江陵注入长江。

7、姓。如汉代有沮授。

返回目录

三点水一个且字念什么?

回答者:只是个活着的张飞日期:2023-07-29

沮 [jǔ]

〈动〉

(形声。从水,且声。①(jū)本义:古水名。在今陕西省。②阻止)

同“阻”。阻止,阻遏;终止

乱庶斯沮。——《诗·小雅·巧言》

其次,为赏劝罚沮。——《商君书·靳令》

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来也。——《孟子·梁惠王下》

是以为善者劝,为不善者沮,上下一心,三军同力。——《荀子·强国》

沮之以兵。——《礼记·儒行》

溯流转漕,谷恒输沮。——《汉·巴郡太守都亭侯张纳功德叙》

又如:沮挠(阻挠;阻止);沮丘(背水的山丘);沮格(阻拦);沮厄(阻挠遏止);沮止(阻止,遏止)

畏惧,恐惧

沮之以兵。——《礼记·儒行》。注:“谓恐怖之也。”

又如:沮畏(畏惧);沮恐(畏惧,恐惧);沮喘(恐怖);沮惮(恐惧);沮慑(恐惧)

破坏,败坏

妄举,则事沮不胜。——《韩非子·二柄》

又如:沮咹衂(受挫;挫败);沮坏(中伤;败坏);沮解(破坏而使其离散)

诋毁,诽谤 。

如:沮短(谗言毁谤);沮诽(诽谤);沮弃(诋毁放弃);沮陷(毁伤诬陷);沮訾(诋毁);沮薄(贬损,诋毁)

〈形〉

丧气、颓丧或灰心失望

神辱志沮。——嵇康《幽愤诗》

又如:沮折(沮丧屈从);沮惨不豫(失望悲惨,不高兴);沮气(丧失志气);沮索(颓废失意的样子);沮恐(沮丧惶恐);沮服(受挫灰心而降伏)

另见 jù

沮 [jù]

〈形〉

湿,湿润

彼汾沮洳。——《诗·魏风·汾沮洳》

又如:沮淤(低洼泥泞);沮洳场(低下阴湿的地方);沮泞(低洼泥泞)

另见 jǔ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