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很多人可能对克己复礼为仁什么意思和克己复礼是谁的主张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克己复礼为仁什么意思和克己复礼是谁的主张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克己复礼为仁,什么意思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出自《论语·颜渊》
释义:
颜渊向孔子请怎么做到任,孔子说:“能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颜渊说:“希望指点一些具体做法。”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合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说,不合乎礼的不去做。”颜渊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也要努力做到这些话。”
孔子还对以执政者为主体的社会各阶层提出了“克己”的要求。这就是有名而也有误解的那句话:“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这句话可以说是孔子思想的纲要,涉及到了礼、仁,而以“克己”作为复礼归仁的实践要求。对于“克己”的“克”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是释为“胜”、“克制”,一是释为“能够”、“堪能”。从《论语》的有关论述看,把“克”解释成“克制”似乎更符合孔子的本意。其实,孔子自己对“克己”自有一套论述的。

克己复礼为仁出自是什么克己复礼

返回目录

克己复礼是谁的主张

“克己复礼”是孔子的主张。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中心思想是“仁”,而克己复礼是孔子提出的达到仁的办法。通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就可以逐渐达到“仁”的境界。
克己复礼的出处
“克己复礼”出自《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克己复礼的内涵
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是孔子提出的达到仁的办法,即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这里的“克”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克制”的意思,也有“战胜”的意思。宋代学者朱熹认为:“克己”的真正含义就是战胜自我的私欲,在这里,“礼”不仅仅是具体的礼节,而是泛指天理,“复礼”就是应当遵循天理,这就把“克己复礼”的内涵大大扩展了。朱熹指出,“仁”就是人内心的完美道德境界,其实也无非天理,所以能战胜自己的私欲而复归于天理,自然就达到了仁的境界。

返回目录

克己复礼为仁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哪里

1、“克己复礼为仁”的意思是: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就达到了仁者的境界。“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2、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返回目录

克己复礼的真正内涵是什么

克己复礼的真正内涵:克制自己的私欲,并改掉习性上的缺点,从而做回内心有敬、外在有让的自己。

出自《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例句:

1、教书的老先生给他起了个中文名字“薄复礼”,意思是遵循中国圣人的道德标准,不自私自利,以克己复礼为荣。

2、孔子以克己复礼为己任,他所要复的礼即为周礼,其核心是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是继承制。

3、他一直是一个奉公守法、克己复礼的人。

出自《论语·颜渊》。

《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意思:颜渊向孔子请怎么做到任,孔子说:“能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返回目录

孔子对“克己复礼为仁”的解释

孔子对“克己复礼为仁”的解释
说起“克己复礼为仁”这句经典中的经典,我们一般都知道出自《论语·颜渊篇第十二》的“颜渊问仁”,对其解释也都以夫子所讲“四勿”作为圭臬。
【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白话】
颜渊向孔子请教行仁之道。孔子说:“约束己身(修身)返归于礼(践行礼)这就是仁。一日能做到克己复礼,天下就称其仁。行仁是由自己啊,难道是由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其要点。”孔子说:“凡属于不合礼的不去看,凡属于不合礼的不去听,凡属于不合礼的不去说,凡属于不合礼的不去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按照夫子的话去做。”
还有一件事,记录在《孔子家语·正论解第四十一》之中。不同的是这次是孔老夫子自己在读书之后,自然而然发出的感叹,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用具体人具体事给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克己复礼为仁”。值得思考。
【原文】
楚灵王汰侈。右尹子革侍坐,左史倚相趋而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对曰:“夫良史者,记君之过,扬君之善。而此子以润辞为官,不可为良史。”曰:“臣又乃尝闻焉,昔周穆王欲肆其心,将过行天下,使皆有车辙并马迹焉。祭公谋父作《祈昭》,以止王心,王是以获殁于文宫。臣问其诗焉而弗知,若问远焉,其焉能知。”王曰:“子能乎?”对曰:“能。其诗曰:‘祈昭之愔愔乎,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刑民之力,而无有醉饱之心。’”灵王揖而入,馈不食,寝不寐,数日,则固不能胜其情,以及于难。
孔子读其志,曰:“古者有志:‘克己复礼为仁。’信善哉!楚灵王若能如是,岂期辱于乾溪?子革之非左史,所以风也,称诗以谏,顺哉。”
按照杨朝明先生的解释,意思是:
楚灵王骄纵奢侈。一次右尹子革在旁侍坐,左史倚相快步走过。楚灵王说:“这个人是个好史官,你要好好待他!他能够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样的书。”子革答复说:“所谓的好史官,应该记录君主的过失,彰扬君主的善行。而这个人只是以润饰文辞为官,不能算作好史官。”又说:“我还曾听说周穆王想放纵他的私欲,准备周游天下,使天下到处都有他走过的车马痕迹。祭公谋父就作了《祈昭》来劝谏周穆王,周穆王因此得以善终于文宫。我曾经向倚相问起这首诗,而他不知道,若再问更远的事情,他哪里会知道呢?”楚灵王说:“那你知道吗?”子革回答说:“知道。这首诗说:‘祈昭之乐和悦安舒,足以昭显德者的声音。想起我们君王的风范,像金玉般纯美。现在却无节制地滥用民力,而没有任何满足。’”楚灵王听了,向子革作了揖就走进房内,送上的饭不吃,躺下也不能入睡,过了好几天还是不能克制自己,以至于遇上祸难。
孔子读到这篇记载,说:“古代有这样的记载:‘克制自己而复于礼制,这就是仁。’说得确实好啊,如果楚灵王能这样去做,怎么会有乾溪之辱呢?子革不是左史,所以只能讽谏。这是合乎道义的。”
在这里,孔老夫子不仅夸赞子革的讽谏符合道义,更主要的是将楚灵王的“馈不食,寝不寐”,反求诸己,退思补过,称赞为“克己复礼为仁”,可谓是对“仁”又一个补充解释吧。
《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卫灵公篇》孔子也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弟子规》也说“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由此可见,改过,也是“仁”的重要内涵。

返回目录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出自哪里

1、出自
《论语·颜渊》。
2、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3、解释
克己就是一个人能够克制自己,战胜自己,不为外物所诱,而不可以任性,为所欲为。礼字即是理字,礼乃固理之不可易者,复礼就是要恢复到合理化。克己工夫,全在一个勿字。

返回目录

克己复礼为仁是什么意思,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

1.克己复礼意思是指儒家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2.出自《论语·颜渊》。
3.《论语·颜渊》:颜渊问仁。
4.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5.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意思:颜渊向孔子请怎么做到任,孔子说:“能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
6.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

返回目录

克己复礼为仁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克制自己,使言行举止符合于礼,就是仁。这句话是出自论语,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