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很多人可能对花甲之年是什么意思呀和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耳顺之年、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花甲之年是什么意思呀和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耳顺之年、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 1、花甲之年是什么意思呀
- 2、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古稀之年分别是多少岁
- 3、花甲一般指多少岁 70岁称为什么
- 4、不同年龄有什么别称
- 5、60岁 70岁 八九十岁分别称为是什么之年
- 6、耳顺和花甲的区别是什么
- 7、耳顺之年是多少岁-耳顺之年和花甲之年的区别
- 8、耳顺之年指的是什么意思 是指什么年龄段是多少岁
- 9、古代人对各个年龄段的称呼分别是什么
花甲之年是什么意思呀
古代60岁称为花甲之年,或者耳顺之年。
我国古人对于人不同阶段的岁数都有不同的称谓,大家常常听到的“年过花甲”、“花甲之年”、“耳顺之年,就是指60岁的老人。其他年龄代称如下:
3~8岁儿童——垂髫。
8~14岁少年——总角。
20岁青年——弱冠、及冠。
30岁男子——而立。
40岁壮年——不惑。
50岁中年——知命、半百、大衍。
60岁老年——花甲、耳顺。
70岁老年——古稀、杖国。
80岁高龄——耄耋。
90岁高龄——鲐背。
100岁高龄——期颐。
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古稀之年分别是多少岁
分别是: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
1、而立之年:30岁。而立之年解释为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现在成为了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用于男性。
2、不惑之年:40岁。不惑之年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bùhuòzhīnián,意思是指人到中年(这里中年指四十岁),经历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
3、知命之年:50岁。出处《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解释为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
4、耳顺之年:指60岁的代称。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
5、花甲之年:60岁。花甲: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
6、古稀之年:70岁。出处:唐·杜甫《草堂诗笺》十二《曲江二首》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意为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花甲一般指多少岁 70岁称为什么
60岁称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称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花甲,是指人到六十岁。这与中国古代干支纪年有关。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错综搭配成六十个单位,每一干支代表一年,六十年周而复始形成一循环;其中有一句,叫六十而耳顺,这其中的耳顺,和花甲一样也用来代指六十岁,因此人们常说的花甲之年和耳顺之年是同一个意思。
年龄称呼的注意事项和重点须知:
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代人活到70岁,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古稀寿:指70岁寿辰。源于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古稀老人
不同年龄有什么别称
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八九十岁的别称分别如下:
1、20岁有三个别称,分别是“加冠”、“弱冠”和“结发”。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所以叫用“加冠”代表20岁,但是20岁虽然已经成年,但是身体还未达到最健壮的状态,所以20岁也叫做“弱冠”。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表示成年,所以“结发”也是20岁的一种称谓。
2、30岁的别称有两个,一个是“而立”,也可叫作“而立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出自《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其中“立”是“立身、立志”之意)。
另一个别称是“始室”,出自《礼记·内则》的“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意思是男子三十岁成立了家室,应该开始建业了。
3、40岁的别称是“不惑”,也叫做“不惑之年”,出自于孔子《论语·为政》中的“四十而不惑”,其中“不惑”是“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4、50岁也有四个别称,分别是“艾”“半百”“知命”和“知命之年”。
艾:古称50岁的人为“艾”。出自《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所以用“艾”来称年老的;百岁的一半是50岁,所以用“半百”来称呼50岁,“知命”是“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5、60岁的别称是“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出自孔子《论语·为政》的“六十而耳顺”,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6、70岁的称谓有“从心之年”、“古稀”、“悬车之年”、“杖围之年”,“从心之年”出自于孔子《论语·为政》的“七十而从心所欲”,“古稀”出自于杜甫的“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7、八九十岁的别称是“朝枚之年”、“耄之年”,《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扩展资料:
其他年龄的别称如下:
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初度:周岁。《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
生小:幼年。《孔雀东南飞》“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
教数:9岁。
外傅:10岁,出外就学。
束发: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舞勺:13岁。
及笄:指女子15岁。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黄发: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60岁 70岁 八九十岁分别称为是什么之年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下寿:指60岁以上。
耆: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61岁
还历寿:61岁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70岁
从心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耋: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77岁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8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中寿:指80岁以上。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88岁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90岁
上寿:九十为上寿。
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99岁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00岁
期颐、期颐之年:指百岁高寿。《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耳顺和花甲的区别是什么
耳顺和花甲的区别:
1.出处不同
耳顺出自于孔子的《论语为政》,是六十岁的代称;花甲一词则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但也指称六十岁。
2.来源意义不同
耳顺的来源意义是人到了六十岁之后,个人的修行足够、心智成熟,能够听得明白别人隐藏在逆耳言辞内的深意,在为人处世时能够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却不顽固于自己的想法,也能听取别人的不同意见,最后能够依照自己正确的价值观,而做出公正正确的选择。
而花甲则出自中国古代的传统历法。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次循环,一次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中国古代历法的干支复杂、繁多,因此六十岁被称为花甲子。花甲的来源在民间流传的另一种说法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的手指甲根部的白色痕迹就会自然消失,故称六十岁为“花甲”。
耳顺的含义解读:
在《论语·为政》中孔子对于自己在6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原文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表示人到了60岁时,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听得进逆耳之言,詈骂之声也无所谓,无所违碍于心。后将60岁称为耳顺之年。
耳顺之年是多少岁-耳顺之年和花甲之年的区别
耳顺之年其实就是形容六十岁的人,出处是孔子的《论语》。而花甲之年也是形容六十岁,耳顺之年和花甲之年的区别在哪里呢?对此不太了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本站提供的介绍吧!
1、耳顺之年是多少岁
耳顺之年指六十岁,也是花甲之年。
意思是:六十岁时听别人的话可以判断是对还是错。
通常还有另一种含义,当您六十岁时,您会听到逆耳之言,指的是在生活和实践中可以达到的高度。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我15岁开始学习;当我三十岁的时候,我学到了一些东西。当我四十岁的时候,当我遇到麻烦时,我不会感到困惑;我五十岁的时候,我就知道命运。我六十岁的时候,我能听到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忽悠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而不会超出世界的规则。
2、耳顺之年和花甲之年的区别
耳顺之年和花甲之年没有区别,都是用来形容人到了六十岁。耳顺之年意思是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出自《论语·为政》。花甲之年意思指老人六十岁。出自《唐诗纪事》第六十六卷。
3、六十耳顺的顺是什么意思
六十耳顺是人到60岁,世间的人情世故阅了一遍,就象六十花甲循环一样,周而复始。这个年令段的人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的话,就是不同意见的话也能听进。什么也都不在意了,一切都是顺其自然。
耳顺之年指的是什么意思 是指什么年龄段是多少岁
古代人到了不同的年龄阶段,会给这些年龄阶段起上各种各样的称谓,这些称谓是中华文化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是多年以来人们对于不同年龄阶段人的特征来取的代表性称呼,有许多朋友不知道耳顺之年指的是什么意思?是指什么年龄段是多少岁?现在我就来带领大家了解一下。
耳顺之年指的是什么意思
耳顺之年就是指的六十岁,也叫作花甲之年,在古代,六十岁就是一个甲子,所以六十岁就也被称为花甲之年。一个甲子也代表着一个小轮回,六十年之后同月同日出生的人,与六十年之前的人命运十分相似,命运中的坎坷和劫难都是相同的,不过这些都是老一辈的迷信了,大家只要努力,说不定还能逆天改命呢。
到了六十岁,人的内心已经相当成熟了,能够接受许多事物,对逆耳之言也不太在意,不会对自己的内心有任何影响,对于好的忠言会采取,对辱骂之声也能够接受,无论怎么样,也不会让自己的内心动摇,这就是耳顺的意思,因为六十岁人的境界到达于此,所以六十岁也叫作耳顺之年。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汤饼之期:刚出生三天的小孩子就叫做汤饼之期,这个时候家里的父母会宴请八方,为小孩庆祝。
襁褓时代:出生还不到一岁的小孩子就叫做这个,因为离不开襁褓和父母的照顾,所以用这个来形容非常贴切。
孩提之年:指两到三岁的小孩,这个年龄段的时候虽然已经能爬能走了,但是仍然需要父母的照顾,所以叫做孩提之年。
髫年:这个是指女子七岁的时候,因为头发会自然垂髫下来,所谓黄发垂髫,就是指这个年龄段的小孩了。
总角之年:指八到十四岁的孩子,因为这些孩子会将头发扎成两个角。
黄口之年:指十岁以下的小孩,我们经常在影视作品里听见的黄口小儿,就是这个意思了。
金钗之年:指十二岁的女子,古代中国年纪的女子已经可以用用钗子打扮自己了。
豆蔻年华:指十三岁的女子,这个年龄段的女子含苞待放,犹如豆蔻花一样。
舞勺之年:指十三至十五岁的男子,虽然没办法舞动干戈,所以只能挥舞勺子来装模作样了。
及笄之年:指十五岁的女子,这个时候的女子就已经成年,可以嫁人了。
志学之年:指男子刚到十五岁的年纪,要发奋图强学习知识,y用志学之年再合适不过了。
碧玉之年、破瓜之年、二八年华:这三个称呼都是指女子十六岁,是女子非常美妙的年纪。
舞象之年:指男子十五到二十岁,是可以上战场的年纪了。
弱冠之年:古代男子二十岁带冠,所以弱冠就是二十岁
桃李年华:指女子二十岁,犹如桃花和李子一样美好的年纪。
花信之年:指女子二十五岁,已经如花般盛开,已经完全长开,是女子最美好的一段年龄。
而立之年:男子30岁。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过。30岁的男人被称为而立之年,是一个事业自立的年龄段。
半老徐娘:指三十岁的女子,虽然已经过了三十岁,容貌逐渐下滑,不过还是非常具有风韵的。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到五十岁的人,这个年龄段的人会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非常清楚认知,不会对事情有太多疑惑了。
天命之年:指五十岁的老人,这个时候的老人会对自己的命运有一定了解,尽人事听天命。
耳顺之年、花甲之年:指六十岁的人,能够听进去逆耳之言并且对荣辱看淡了的人。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的人,人活七十古来稀便出自于此。
朝枚之年:指八十岁的老人,这是出自姜子牙的典故,因此被称为朝枚之年。
耄耋之年:指八十岁到九十岁之间的老人,能过到这个年龄的老人是非常少见了,所以耄耋也被用来形容年老的意思
鲐背之年:指九十岁的老人,因为他们的背部犹如鲐鱼的背一样,所以叫做鲐背之年。
白寿之年:因为百字去掉一便是白,所以这个指的是九十九岁的老人。
期颐之年:指一百岁的老人,一百岁的称呼并不是百岁之年。
花甲重开:因为一个甲子就是六十年,所以一百二十岁就是第二个甲子,也叫作花甲重开。
古稀双庆:指一百四十岁高龄的老人,因为古稀是七十岁,所以两个古稀就是一百四十岁。
古代人对各个年龄段的称呼分别是什么
人这一辈子,每一个阶段都是十分重要的,也十分有纪念意义的,所以古人就根据每个年龄段表现出来的特征,从而赋予了不同的称谓。这些称谓更形象、诗意的表现了人们在那个年龄段的特点。关于年龄,我们熟知“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七十古来稀等常见说法。这里小编就把在古代什么样的年龄段叫什么样的名称,其中许多称谓也是有男女之分的一一分享给大家。
0-1岁:赤子、襁褓
未满周岁的婴儿。
赤子——刚生的婴儿。
襁褓——把婴儿包裹在小儿被中。
2-3岁:孩提
指初知发笑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
3-8岁:垂髫(tiáo)
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女孩7岁、男孩8岁:始龀(chèn)
《说文》:“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
“龀”指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由此称。“始龀”也是童年的代称。
另:女孩7岁又称髫年。男孩8岁又称龆年
8-14岁:总角
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也用“总角”代指人的童年阶段。
10岁以下:黄口
黄口,本意是雏鸟的嘴。
10岁:幼学、外傅之年
金钗之年:女孩12岁。
女孩13岁:豆蔻
源自唐朝诗人杜牧《赠别》诗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用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比喻13岁的少女。
男子13岁:舞勺
古代13岁的男孩学习的一种文舞。
女子15岁:及笄(jī)《礼记》:“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本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男子15岁:束发,男子到了十五岁,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男子15-20岁:舞象
舞象,原本是古武舞名,又是成童的代名词。《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
女子16岁:二八、碧玉年华、破瓜之年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
晋人孙绰《碧玉歌》:“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写出二八妙龄少女的清新美好。
破瓜并非女子破身的意思,仍如上面所说的,将瓜字破为二字。
男子20岁:加冠、弱冠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但体犹未壮,故又称“弱冠”。过去男女成年又称“结发”——扎结头发。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30岁:而立、始室、克壮
而立——源自孔子言论(前文),立,“立身、立志”的意思。
始室——出自《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壮——正当壮年。唐魏征《是渐不克终疏》:“贞观之初,时放克壮。”
40岁:不惑
源自孔子言论,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艾、知天命(知命)、半百
艾——出自《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知天命——源自孔子言论。《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后人因以“知天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60岁:耳顺、花甲之年、耆(qí)
耳顺——源出孔子言论;
花甲——我国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六十年周而复始。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61岁:还历寿
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70岁:从心之年、古稀、杖国之年、致政之年
从心——源出孔子言论;
古稀——源出杜甫诗;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唐·杜甫《曲江二首·其二》
杖国之年——年过七十可以拄拐杖在都城、国都内行走;
致政之年——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指官员辞职归家。
77岁:喜寿
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代指。
80岁:伞寿
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
88岁:米寿
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90岁:鲐背、冻梨
表示老年人皮肤状态,见前文。
99岁:白寿
百少一为“白”,亦99,故借指。
100岁:期颐
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即生活起居需人养护。
《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
108岁:茶寿
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
140岁:双稀、双庆
古稀70岁,双稀即二倍、140岁。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