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很多人可能对毛诗序原文及释义和《毛诗序》主要反映了那些文学见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毛诗序原文及释义和《毛诗序》主要反映了那些文学见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毛诗序原文及释义
原文: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释义:
《关雎》,是讲后妃美德的诗,是《诗经》十五国风的起始,是用它来教化天下而矫正夫妇之道的。所以可以用以教化乡村百姓,也可以用以教化诸侯邦国。风,就是讽喻,就是教化;用讽喻来感动、教化人们。
诗,是人表现志向所在的,在心里就是志向,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必然就会表达为语言,语言不足以表达,就会吁嗟叹息,吁嗟叹息不足以表达,就会长声歌咏,长声歌咏不足以表达,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情感要用声音来表达,声音成为宫、商、角、徵、羽之调,就是音乐。太平盛世的音乐安顺而欢乐,其时的政治就平和通畅;动乱之世的音乐怨恨而愤怒,其时的政治就乖戾残暴;亡国之时的音乐悲哀而思虑,其国民就困顿贫穷。
所以矫正政治的得失,感动天地鬼神,没有什么比诗更近于能实现这个目标。古代的君王正是以诗歌来矫正夫妻的关系,培养孝敬的行为,敦厚人伦的纲常,淳美教育的风气,改变不良的风俗。
《毛诗序》主要反映了那些文学见解
《毛诗序》主要反映了以下文学见解:
1、诗的特征:情志合一与诗乐舞三位一体。
2、诗与社会的关系及诗的社会作用:诗政相通与“诗教”方法。
3、诗的创作原则与方法:“发乎情,止乎礼义”与“主文而谲谏”。
4、诗歌的体裁和表现手法:“六义”说。
扩展资料
《毛诗序》产生于春秋中期的《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所收录的是中国最早出现的纯文学作品,因此诗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实际上是文学的代称,关于诗的理论批评也就具有文学批评的普遍指导性。
先秦诗论起于儒家,宗法儒学,从理论上强调言志,很早就提出了“诗言志”这一开山的纲领(朱自清,《诗言志辨》)。《尚书·虞书·尧典》曾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即便《舜典》绝不是三代之文,可能出于战国,甚至更晚,然而“诗言志”的观点则肯定由来已久。
由此可见先秦诗论尚未明确涉及诗歌情感性的特质,没有抒发内心情绪的“诗缘情”的自觉认识,故此是片面而不完整的。首先接触到诗的情感特征,并将其与言志联系在一起予以较系统地论述的,则是完成于汉代的《毛诗序》。
被现代文人抨击的《毛诗序》,是受到了怎样的误解
《毛诗序》很短,全文也就是六七百字左右,但是其所能表达出的意义,却远远不是六七百字所能述说清楚的。但是,它却受到了现代文人墨客的强烈的抨击和谴责,认为这是一篇极其不好,难登大雅之堂的文章。事实上,这篇文章并没有那么的不好,相反的若是细细品味,也能品出一番不一样的味道来。每个人对于同样一种事物的看法都不相同,而一个时代的文学的发展倾向,又会导致其对于一种文风的喜爱或者排斥。但是,存在即合理,《毛诗序》也有其令人称赞的地方,只是,在其文中。大多数观点和看法都是不被接受的。
其实在这本书中,对于诗歌的内容,性质,形式,文风都做了详细的评价。但是,它和一般的文学著作不一样,因为它是以批评为主的,主要写了对于一些诗歌的看法以及批评性的建议。首先对于文学,应该是保持一种公平公正的心态。不能因为个人的偏见而影响了正常的判断。在一般的作品当中,其思想的表达一般都是直接的,含蓄一点的也都会让人可以明白其含义。在者,大多数的做着都会抒发自己的意思,而不会直截了当的批评别人的作品,这样的行为是不恰当的,而《毛诗序》就是受到了这样的误解。
现代文人都在抨击《毛诗序》,可见其稳重的内容是不受到欢迎的。人们通常会认为,这部作品没有任何的文学鉴赏价值,因为是批判性的作品,所以对于他人的作品也没有任何的尊重和赞美之心。一篇文章以批判为主,那么这篇文章也就没有任何的看点存在。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