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对于茉萸是什么植物怎么读和《重阳节插的是什么茱萸,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茉萸是什么植物怎么读和《重阳节插的是什么茱萸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茉萸是什么植物怎么读
茱萸zhūyú名出《金匮玉函经》。很明显是一种药用植物。但今天药用植物中多有吴茱萸、食茱萸、山茱萸之名,而罕见茱萸之名,何故?查《辞海》,有茱萸,记曰:“植物名,有浓烈香味,可入药。
香科吴茱
古代风俗,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佩茱萸囊以去邪辟恶。”《续齐谐记》:“费长房谓桓景曰:“九月九日,汝家有灾,急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据说桓景照办,果然免了灾,他和家人从山上回家,见家中鸡犬均亡。今人看,这显然为无稽之谈。唐王维有诗句云:“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与上传说也有关。
据《本草药名汇考》认为茱萸是吴茱萸的异名。而二者同指一物。“吴茱萸”名出《神农本草经》。我国民间有传说以解释上二者为一物:据说春秋战国时代,吴国将该国的“茱萸”作贡品献给楚王,楚王不接受,可楚国有位朱大夫留下了茱萸,种在自家园中,后楚王犯病治不好,还是朱大夫用茱萸煎汤治好了楚王的病,楚王知道后深为感动,将茱萸改为吴茱萸。
吴茱萸的传说不一定可靠,但它是药不假:据《中药大辞典》:吴茱萸以未成熟果入药,有温中,止痛,理气,燥湿之功,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等症。该书还记载吴茱萸的异名叫“茱萸”。
吴茱萸属芸香科吴茱萸属。为灌木或小乔木,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9;花白色,雌雄异株,蓇葖果紫红色,有浓香,分布长江及以南地区。
食茱萸属芸香科花椒属;植物名为樗叶花椒,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1~27;花白色,单性,蓇葖果熟时红色,有香气。可入药,有温中燥湿,杀虫止痛之功。食茱萸名出《千金
《重阳节插的,是什么茱萸
唐朝人在重阳节佩戴的茱萸是吴茱萸。古人所佩的吴茱萸就是今天植物学上的吴茱萸,而不太可能是枝条上都是刺、容易扎伤人的食茱萸(椿叶花椒)。
吴茱萸指的是芸香科植物吴茱萸,食茱萸指的则是芸香科另一种植物椿叶花椒,它们的枝叶和果实都有浓烈的气味(至于是香是臭,随各人的感受不同而不同),特别是果实,入口极辛辣。
事实上,王维晚年恰恰就在自己的辋川庄园里种植了吴茱萸,营造了一个叫“茱萸沜”的景点。有一位常和王维唱和的诗人叫裴迪,在深秋游览了茱萸沜之后写下了这样的诗句:“飘香乱椒桂,布叶间檀栾。云日虽回照,森沉犹自寒。”既然这里的茱萸能“飘香”,而且能够让人误以为是花椒和肉桂的气味,那自然只能是吴茱萸,而不是山茱萸。既然在秦岭北坡非常靠近关中平原的地方可以种植吴茱萸,那么在纬度接近的王维“山东”老家(今山西运城)一带也完全可能种植吴茱萸,供王维的兄弟们攀折佩戴。
不仅如此,王维还有一首诗叫《山茱萸》,里面描述的其实也是吴茱萸。诗曰:“朱实山下开,清香寒更发。幸与丛桂花,窗前向秋月。”除了“清香”之外,“朱实山下开”一句也符合吴茱萸的特征(果实成熟后会开裂),而不符合山茱萸的特征(果实为核果,不会“开”)。因此,诗题之“山茱萸”应该解作“山下的(吴)茱萸”,而不能想当然以为是本草书里的山茱萸。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药用价值
功用主治
温中,止痛,理气,燥湿,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经行腹痛,五更泄泻,高血压症,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黄水疮。
①《本经》: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
②《别录》:主痰冷,腹内绞痛,诸冷实不消,中恶,心腹痛,逆气,利五脏。
③《药性论》:主心腹疾,积冷,心下结气,疰心痛;治霍乱转筋,胃中冷气,吐泻腹痛不可胜忍者;疗遍身顽痹,冷食不消,利大肠拥气。
④《本草拾遗》:杀恶虫毒,牙齿虫匿。
⑤《日华子本草》:健脾通关节。
治腹痛,肾气,脚气,水肿,下产后余血。
⑥王好古:治痞满塞胸,咽膈不通,润肝燥脾。
⑦《纲目》:开郁化滞。
治吞酸,蹶阴痰涎头痛,阴毒腹痛,疝气,血痢,喉舌口疮。
每日医药——吴茱萸
为芸香科落叶灌木或乔木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主产于贵州、广西、湖南、浙江、四川等地 。8~11月果尚未开裂时采收。晒干或低温烘干。生用或炒制用。
【 性味归经 】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 。
【 功效 】散寒止痛,疏肝降逆,助阳止泻 。
【 应用 】 1、用于寒滞肝脉诸痛。 本品有疏肝解郁,祛寒止痛作用。治寒疝腹痛,常配伍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温经散寒,行气止痛之品同用 ,如导气汤;治厥阴头痛,常配伍人参、生姜、大枣等健脾温中药同用,如吴茱萸汤 ;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所致痛经,常配伍桂枝、当归、川芎等,以温经散寒,健脾理气,如温经汤 ;治脘腹冷痛,常与干姜、党参、木香等温中健脾行气药配伍 ;治寒湿脚气肿痛,常配伍木瓜、槟榔、苏叶等宣散湿浊之品,如鸡鸣散。
2、用于呕吐吞酸 。 本品有温中散寒,疏肝降逆止呕之效。治肝火犯胃,肝胃不和所致呕吐吞酸,常配伍清胃止呕之黄连,即左金丸 ;治胃寒呕吐,常与半夏、生姜等温中止呕药同用 。
3、用于虚寒泄泻。 本品有温脾益肾,助阳止泻之功 。治脾肾阳虚之五更泄泻,常配伍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等,以温补脾肾、涩肠止泻,如四神丸。
【 用法用量 】煎服,1.5 6g。外用适量 。
【注意 】不宜多用,久服。阴虚有热者忌用 。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吴茱萸的副作用
吴茱萸大家有听说过吗?它是一味中药,一般成熟于秋季,那么吴茱萸有什么功效呢?吴茱萸又会有哪些副作用?一般用量的话是多少?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吴茱萸属于一种中成药物,有止呕、抗溃疡、健胃、镇痛作用,还有抗血栓形成、抗菌、抗病毒、保肝作用,用于头疼寒症腹疼寒湿脚气、腹胀痛、呕吐以及高血压。还有散寒止痛的作用,包括温经,用于经脉受寒的头痛、腹痛、痛经、温涵经脉,温中的作用是指凡胃寒或脾胃有寒的均可使用。在大夫的指导下应用,不要自己盲目应用。
吴茱萸的副作用
如果服用药物不当有可能会导致上火,另外孕妇食用有可能会造成胎儿流产,因此用药需严格遵从医生指导,尽量不要自行用药,以免产生副作用。吴茱萸通常能够起到散寒止痛以及降逆止呕的作用,并且具有助阳止泻的效果,大多对于厥阴头痛或者脘腹胀痛的情况能起到治疗作用,另外对于缓解寒湿脚气的现象也有相应的疗效。
吴茱萸的用量
吴茱萸内服、煎服的话,一般是2-5克,外用可以适量,吴茱味辛、苦,性热,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外用治疗高血压,加吴茱萸研末,每次0.6到一两。用醋调敷足心,也就是有涌泉附近,最好睡前服,用布包裹,一般服12-24个小时血压会有下降,自觉症状会有减轻,由于吴茱萸性热、燥烈,易耗筋动火,因此临床上不宜多用,久服。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使用情况请按药品说明或到正规医院按医嘱用药。
吴茱萸的禁忌
1、吴茱萸有许多药用作用,但是要注意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服用。其中以阴虚火旺的人为主不能使用,例如《纲目》所言的走气、动火、昏目、发疮,脾胃虚弱冒暑的人都是不可以服用的。
2、《本草经集注》:“蓼实为之使。恶丹参、消石、白垩,畏紫石英。“
3、《本草蒙筌》:“肠虚泄者尤忌。“
4、《纲目》:“走气,动火,昏目,发疮。“
中药材吴茱萸
【药用】本品为云香科植物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辛、苦,大热。有小毒。入肝、胃、脾、肾经。
【功效】温中止痛,降逆止呕,杀虫。
【临床应用】1.用于脘腹冷痛,?痛,疝痛,脚气疼痛,以及经行腹痛等症。
吴茱萸温散开郁、疏肝暖脾,善解厥阴肝经的郁滞,而有行气止痛的良效。其治胃腹冷痛,可配温中散寒的淡干姜或行气止痛的广木香;治寒疝少腹痛,可配理气止痛的台乌药、小茴香及川楝子;治脚气疼痛,可配舒肝活络的木瓜。由于本品祛寒、止痛之功甚佳,故在临床上又常配合桂枝、当归、川芎等品,治妇女少腹冷痛、经行后期。还可配伍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治脾肾虚寒、腹痛泄泻。
2.用于肝胃不和、呕吐涎沫等症。
本品能疏肝理气,又有降逆止呕之功,故可用治肝胃不和而致呕吐涎沫,可配生姜、黄连等同用。
此外,根据近人经验,治蛲虫病,可用淡吴萸三钱,加水煎取汁,第一天晚上服头汁,第二天晚上服二汁,连服三至五剂。
【处方用名】吴萸、淡吴萸(每斤吴茱萸用甘草一两煎汁浸泡,泡至吴茱萸开裂为度,晒干用。辛烈之性稍减。)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分至一钱五分,煎服。
【按语】1.吴茱萸辛苦大热,不但能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且能疏肝解郁、行气止痛。根据临床体会,以止痛与止呕两种功效为最佳。凡肝气郁滞所致的?痛、头痛,肝胃失调所致的胃痛、呕吐,吴萸是常用的药品。
2.吴萸是厥阴肝经的主药,其性虽属大热,但在肝气郁滞的情况下,如有热象,亦可配合寒凉药同用,如左金丸,即以本品辅助黄连,治肝火?痛、呕吐吞酸;又如戊己丸,用本品配伍黄连、白芍,治下痢腹痛。
3.本品温中散寒的功效,与干姜相似,故寒郁中焦,脘腹冷痛,吴萸、干姜,每常同用。但干姜尚能温上焦,可温肺化饮;吴萸还能温下焦,暖厥阴以治寒疝,助肾阳而治寒泻,这是两药功用不同之点。
【方剂举例】吴茱萸汤《伤寒论》:吴茱萸、人参、大枣、生姜。治呕而腹满,或干呕吐涎沫,头痛脘痛,吞酸嘈杂,吞不红,无热象者。
吴茱萸怎么读
吴茱萸的读法是wú zhū yú。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炮制方法:
1、吴茱萸:除去杂质。
2、制吴茱萸:取甘草捣碎,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加入净吴茱萸,闷润吸尽后,炒至微干,取出,干燥。(每l00kg吴茱萸,用甘草6kg)。
性味:
味辛、苦,性热。
归经:
归肝、脾、胃、肾经。
功效:
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
主 治:
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
相关配伍:
1、《伤寒论》吴茱萸汤:与生姜、人参等同用,治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沬,苔白脉迟等。
2、《医方简义》导气汤: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治寒疝腹痛。
3、《类编朱氏集验医方》鸡鸣散:与木瓜、苏叶、槟榔等配伍,治寒湿脚气痛,或上冲入腹。
相关论述:
1、《本草衍义》:吴茱萸下气最速,肠虚人服之愈甚。
2、《本草纲目》:茱萸,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故所治之证,皆取其散寒温中,燥湿解郁之功而已。咽喉口舌生疮者,以茱萸末醋调,贴两足心,移夜便愈。其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盖亦从治之义,而谓茱萸之性上行不下行者,似不然也。有人治小儿痘疮口噤者,啮茱萸一、二粒抹之即开,亦取其辛散耳。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是,
1、功能
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
2、主治
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
扩展资料
“穴位贴敷疗法”——
是常用外治法之一,它是通过刺激穴位和药物吸收来治病。方中,吴茱萸性温,具有芳香辛烈之气,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气、温中燥湿的功效,主治脘腹冷痛、厥阴头痛(伴恶心、干呕)、疝气痛、呕吐吞酸、寒湿泄泻等症状。
《药性论》记载,吴茱萸可“疗遍身顽痹”。黄酒味甘性热,能活血化瘀、温通经络、散风除湿。它还是一味引药,有较强的亲和性、透皮性,用以拌合药粉,有助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起到“通血脉、散湿气”的作用。敷贴局部治疗腰膝疼痛、颈肩酸痛等均有效。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