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相信很多人对古诗十九首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和古诗十九首作者是谁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古诗十九首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和古诗十九首作者是谁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古诗十九首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创作的并被南朝萧统选录编入《文选》的十九首诗的统称。

返回目录

古诗十九首作者是谁

《古诗十九首》是由南朝梁太子萧统收入《文选》(又称昭明文选)的十九首五言古诗。诗非一人一时所作,作者都为无名氏,大致成于东汉后期。其中八首在南朝陈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中题为枚乘作,又有一首被认为是傅毅作,均不可信。这组诗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或写思妇怀人,游子念家以寄托离情别绪;或写知己难逢,世态炎凉以表示愤世嫉俗;或写人生无常,富贵难求,以鼓吹及时行乐。绝大多数为文人模仿乐府民歌而作,有些可能是根据民歌加工改写。诗的语言流畅清通,简洁生动,感情深挚,表现手法朴素。

返回目录

谁写的《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
作者
枚乘、傅毅、曹植、王粲
创作年代
公元140-190年之间

返回目录

古诗十九首是曹植写的吗

“十九首”达到了空前的艺术水平,在一个重视诗歌的国度里,若有人写出如此优秀的诗作而又失去作者姓名,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作者本人由于某种不愿意被人知道的原因而自行删毁,另一种是当时的当权者不愿意被人所知,任其失传,或者是有意删毁。而曹植恰恰具备这两个条件。
木斋运用“以诗证诗”与“以史证诗”的验证方法,来推论与分析,发现曹植诗中,出现三十余句与《十九首》、苏李诗相似相同的诗句,特别是出现在汉魏之际,由曹植才开始遣用的语汇,竟达十二个之多,此一事实,基本上已可说明《十九首》中的部分作品,其作者应该就是曹植。也因为诗人遣用语词写作时,不可能脱离时代的语言范围与特征,而在东汉中期,甚至在西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没有其他诗人在诗作中遣用这些语汇。而曹植向被公认为建安时代,大量写作五言诗的诗人,斯时另有建安七子、曹丕,已开始遣用《十九首》中的语汇、语句,但据以上的分析、论证,曹植的时代可说是与《十九首》的作者,处于共同的时空中,曹植当是这个时代中,最有创造力的诗人,他当然是这个时代中最能习用与创造语汇的创造者。
为了证明此一论点,木斋还运用一些曹植诗作的基本句式与基本语汇的量化分析来作证明。所以由此判定,《古诗十九首》中,至少有九首是曹植所作,此九首即《其一》至《其五》,及《其八》、《其十二》、《其十四》、《其十五》。此九首与曹植的写作风格,所使用的语汇,完全一致。
“十九首”中可能为曹植写作的这些作品,多数为黄初之后所作。
所谓说曹植诗风比之十九首更为华美,气骨有余,而清和婉顺不足,那是曹植早期的诗风,以及曹植作为公子哥儿的游宴诗等呈现出来的“黼黼锦绣”之作,黄初之后,曹植诗风明显一变,转为“沉着清老”、含蓄凝练的诗风。曹植在自身经历深邃的人生苦难之后,他对诗歌的本质也应在升华,他已经不必“有心为之”的“作意”,也不必有意的夸饰与华美,直接就眼前景物、心中情怀,就已经足够为诗,而且,是一种更为审美,更为合于诗歌本质的诗。曹植诗中本身就存在两种风格,在曹植现存诗作中,譬如黄初之后的《杂诗六首》《七哀诗》等,与十九首的写法,全无分别。胡应麟说:“子建《杂诗》,全法十九首意象……然东、西京后,惟斯人得其具体。”已经看到了两者诗风实为一体。
木斋:曾经有一个阶段,每天面对十九首来进行研究,却发现无论怎样研究,也难以看出其中的奥秘,于是,我索性再次摆脱十九首的文本,转向曹植作品的深入研究——因为,从我汉魏五言诗演变史的角度,在研究完曹丕、王粲等之后,也理应开始研究曹植了。在此前从班固以来的五言诗人中,依次排查的结果,没有找到任何一位诗人与十九首具有关联性;又从曹操开始排查建安以来五言诗人,直到曹丕之前,仅仅出现若干诗句、若干语汇语词的相似性,我知道,距离那些十九首的真正作者的距离日益接近了。于是,我开始排查曹植的情况,首先是将其诗文作品尽量做出编年,将其生平做出自己的年谱,其中系年或者写作对象不明确的,则一一考辨。譬如其中阅读到曹植的《离友》诗,其二有“折秋华兮采灵芝。寻永归兮赠所思”等诗句。赵幼文在该诗下作按语说:“似非怀念夏侯威者,未能考其写作岁月”,我已经感觉到这首诗与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非常近似,于是,我就设法考察夏侯威其人,为此,我用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找到线索,只好作罢。一直到2009年春季,一次在灯下阅读曹植文集,连同阅读《艺文类聚》等,我忽然发现,将写作于建安十六年的《离思赋》,以及十七年十月跟随曹操出征孙权抵达长江岸边的历史记载等史料联系在一起来思考,忽然理解了这首《离友》诗,所谓“夏侯威”云云,不过是迷惑他人的障眼法,以便能使这首诗作能安然存在于自己的文集中而不被他人看破。而这首騒体诗,其句意竟然和《涉江采芙蓉》几乎是句句对应的关系。当时,我已研究建安文学多年,深知当时有同一题材而用两种体裁写作的习惯。于是,顺藤摸瓜,接着阅读曹植文集,以前多次阅读过,但却怎么也解释不清楚的《朔风诗》出现在眼前,将其置放于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大军即将离开长江战场之际,则其中的每一句诗作的含意,即刻就清晰地凸现在面前,不仅仅是时间、节令、地点等无不吻合,其中“子好芳草,岂忘尔贻”的诗句,更清晰地指向了曹植《离友诗》中的“折秋华兮采灵芝。寻永归兮赠所思”和《涉江采芙蓉》中的“采之欲遗谁”。看来,曹植所采遗的对象,必定是一位喜爱芙蓉的美丽女性。于是,我重新阅读曹植文集,曹集不足,再读曹丕文集,终于发现,甄氏就有这个癖好。于是,我再向前追溯,以前阅读不懂的《愍志赋》《感婚赋》,其含义顿时清晰。《愍志赋》借“人有好邻人之女者,时无良媒”之事,抒发自我“思同游而无路”的痛苦;再向后研究,则曹植与甄后的关系,其线索顿时也就清晰起来。

返回目录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是谁

无名氏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和《明月何皎皎》。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返回目录

<古诗19首>作者是谁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作者和写作年代〗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有多种说法,《昭明文选·杂诗·古诗一十九首》题下注曾释之甚明:“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曾有说法认为其中有枚乘、傅毅、曹植、王粲等人的创作,例如其中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确。今人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即公元140—190年之间。
〖意义〗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汉末文人对个体生存价值的关注,使他们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建立起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情感联系。过去与外在事功相关联的,诸如帝王、诸侯的宗庙祭祀、文治武功、畋猎游乐乃至都城官室等,曾一度霸踞文学的题材领域,现在让位于与诗人的现实生活、精神生活患患相关的进退出处、友谊爱情乃至街衢田畴、物候节气,文学的题材、风格、技巧,因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诗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就古代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称它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是并不过分的。诗史上认为《古诗十九首》为五言古诗之权舆的评论例如,明王世贞称“(十九首)谈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词婉旨,碎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陆时庸则云“(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

返回目录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是谁诗中表现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古诗十九首》,是汉末文人五言诗中的一组,无名氏作。最早出现于梁萧统《文选》,标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袭此名。它们非出于一人之手,亦非一时之作。其产生时代约为东汉末年桓灵二帝时期,作者是当时的中下层文人。号为“古诗”,是魏晋以后人对汉代诗歌的习惯称呼。

汉末政治极端腐败黑暗,宦官外戚专权,官僚世族垄断仕路,社会处于大动乱前夕。广大文人或四方漂泊,交游觅职;或仕途失意,穷愁潦倒;诗中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其苦闷和牢骚。如《生年不满百》抒发人生短促,及时行乐之感;《今日良宴会》宣扬热衷仕宦、攫取富贵的思想;《西北有高楼》感慨知音难觅;《明月皎夜光》抱怨世情浅薄;更多的作品则表现了游子思归的漂泊思念之苦,如《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涉江采芙蓉》等。它们普遍带有浓厚的感伤色彩,有的还流露出悲观厌世情绪,反映了在腐败没落的现实中知识分子的痛苦、失望和彷徨。

返回目录

《古诗十九首》作者是谁

《古诗十九首》没有记录下具体的作者,所以用“佚名”来标注。作品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

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标题,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具体而言,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容。有些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

作品简介与赏析

《古诗十九首》所表达的情感是人生来共有的体验和感受。如:表现思念故乡怀念亲人的《涉江采芙蓉》、《去者日以疏》;表现思妇对游子深切思念和真挚爱恋的《凛凛岁云暮》、《客从远方来》和《迢迢牵牛星》;表现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和他们对人生的某些观念:《回车驾言迈》、《明月皎夜光》。

《古诗十九首》在揭露现实社会黑暗,抨击末世风俗的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失去的道德原则的追恋。这种无可奈何的处境和心态,加深了诗人的信仰危机。事功不朽的希望破灭,诗人乃转而从一个新的层面上去开掘生命的价值。无论是露骨宣称为摆脱贫贱而猎取功名,还是公开声言要把握短暂人生而及时行乐,总之是丧失了屈原式的执着。

在旧的理性规范解除之后表现出来的生命冲动,由于受到历史传统、客观环境和自身文化积淀的束缚,很难获得健康、乐观的内容和形式。但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感叹短暂的人生时,虽出言愤激,却也并非真是甘心颓废,有人仍在洁身自好,寻觅精神上的永恒。

返回目录

古诗十九首的全诗是什么

古诗十九首:

佚名〔两汉〕。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诗词简介

1、题解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

《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2、作者和写作年代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有多种说法,《昭明文选·杂诗·古诗一十九首》题下注曾释之甚明:“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曾有说法认为其中有枚乘、傅毅、曹植、王粲等人的创作,例如其中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确。

今人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即公元140-190年之间。

返回目录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