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相信很多人对《杜诗详注》读书笔记94:渼陂西南台和《杜诗详注》读书笔记158:大云寺赞公房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杜诗详注》读书笔记94:渼陂西南台和《杜诗详注》读书笔记158:大云寺赞公房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 1、《杜诗详注》读书笔记94:渼陂西南台
- 2、《杜诗详注》读书笔记158:大云寺赞公房四首(其二)
- 3、杜诗详注的版本源流
- 4、《杜诗详注》读书笔记20:重题郑氏东亭
- 5、《杜诗详注》读书笔记02:望岳
- 6、杜诗详注名词解释
- 7、杜诗详注的简介
- 8、《杜诗详注》读书笔记39: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
《杜诗详注》读书笔记94:渼陂西南台
此台,前游所未至者,故重游而记其胜。
高台面苍陂,六月风日冷。蒹葭离披去,天水相与永。
怀新目似击,接要心已领。仿像识鲛人,空濛辨鱼艇。
错磨终南翠,颠倒白阁影。崷崒增光辉,乘陵惜俄顷。
劳生愧严郑,外物慕张邴。世复轻骅骝,吾甘杂鼃黾。
知归俗所忌,取适事莫并。身退岂待官,老来苦便静。
况资菱芡足,庶结茅茨迥。从此具扁舟,弥年逐清景。
高台面苍陂。
蒹葭离披去。
怀新目似击。
仿像识鲛人。
错磨终南翠。
崷崒增光辉。
离披:分散下垂貌;纷纷下落貌。崷崒(qiúzú):高峻。乘陵:升上;登临。鲛人:这里应指渔夫。
第一部分写景。首联出句交待地点,对句交待时间。第二联是阔大远景。第三联“怀新目似击”束上,前两联是所见;“接要心已领”启下,下面是所感,即第四联的出句。第四联又回到写景。第五联一山一水。第六联又回笔到登高台,照应首联出句。
首叙登台望陂之景。台高水阔,故觉风日生凉。台旷无翳,故见天水相连。杜臆:冷者,风也,而兼言日;永者,水也,而兼言天。下语之妙,真笔端有画。目击心领,束上起下。鲛人意拟,故曰仿像。鱼艇遥瞻,故曰空濛。水漾山光,故曰错磨。山影水面,故曰颠倒。似此山水交辉,但惜俄顷登临耳。
谢惠连诗:“高台骤登践。”
西京杂记:“每好风日,幡旄光彩。”
诗:“蒹葭苍苍。”鹤曰:萑之未秀者曰蒹,苇之未秀者曰葭,至秋成,谓之萑苇。离披,见二卷。
【张远注】天水相永,即秋水共长天一色意。王粲海赋:“天与水际。”
庄子:仲尼曰:“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
魏志:武帝纂兵书,曰接要。
海赋:“仿像其色。”搜神记:南海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纺,时从水中出,寄人家卖绡。
谢朓诗:“空濛如薄雾。”赵曰:言若无而空,若有而濛濛也。唐赵冬曦诗:“渔艇散湾曲。”【邵注】“小而长曰艇。”
束皙补亡诗:“粲粲门子,如磨如错。”潘岳关中记:其山一名中南,言在天之中都之南。
诗:“颠之倒之。”通志:紫阁、白阁、黄阁三峰,具在圭峰东。紫阁,旭日射之,烂然而紫。白阁阴森,积雪不融。黄阁不知所谓。三峰不甚远。
西京赋:“嵒峻崷崒。”郑曰:“崷崒,山峻貌。”曹植登台赋:“齐日月之光辉。”
风赋:“乘陵高城,入于深宫。”江赋:“倏忽数百,千里俄顷。”
劳生愧严郑。
世复轻骅骝。
知归俗所忌,取适事莫并。
身退岂待官。
况资菱芡足。
从此具扁舟。
张邴:汉张良和邴汉的并称,二人均弃官归隐。鼃黾(wāměng):比喻谗谀之人。芡(qiàn):水生植物名,又名鸡头。茅茨(cí):茅草盖的屋顶,亦指茅屋。弥年:经年;终年。
第二部分抒情。第一联出句和对句意同,即厌世欲归隐,严郑张邴,是四个归隐之人。第二联好,议论但不空泛,骅骝、鼃黾,代字法。第三联纯议论,世俗忌归隐,但是想舒适,只有不做事。第四联出句写不想做官了(反话,老杜怎会不想做官?),对句写不做官的好处。第五联菱芡足、茅茨迥,指代归隐生活的舒适。尾联直接点出扁舟归隐。
此有栖身物外之思。“身退岂待官”,结上劳生六句。“老来苦便静”,起下菱芡四句。杜诗每段各有关键如此。末句清景,包括上段所云。此章两段,各十二句,上段萧疏,下段沉郁。
庄子:“大块劳我以生。”嵇康幽愤诗:“仰慕严郑,乐道闲居。”汉书:谷口有郑子真,蜀有严君平,皆修身自保。三辅决录:子真,名朴;君平,名遵。
庄子:“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傅亮诗:“张邴结晨轨。”【邵注】张、邴,俱汉人。张仲蔚,所居蓬蒿没人。邴曼容,免官养志自修。
骅骝不遇知己,甘与蛙黾杂居。蛙黾,即水迁所闻者。骅骝,良马,周穆王八骏之一。传云:骅骝、騄耳,日驰三万。
周礼:蝈氏,掌去蛙黾。国语:蛙黾之与同渚。说文:鼃,即蛙。黾,大于鼃者,即青蛙也。
任昉为王俭集序:“穷崖而返,盈量知归。”史记·秦纪:秦俗多忌。
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便静二字,本谢诗,而反用之。谢以便静为安闲,此以便静为阒寂,故觉其苦,而欲行乐陂间也。
周礼:“加笾之实,菱芡栗脯。”说文:“菱,楚谓之芰,秦谓之薢茩。”武陵记:三角四角曰芰,两角曰菱。芡,鸡头也。方言:“南楚谓之鸡头。”
罗含别传:廨宇喧扰,乃立茅茨之室。
朱超道诗:“扁舟已入浪。”
蔡邕王子乔碑:“历载弥年,莫之能纪。”曹植诗;“明月澄清景。”
朱鹤龄曰:此诗俱本谢康乐。“怀新目似击”,即谢诗“怀新道转回”也。“乘陵惜俄顷”,即谢诗“恒克俄顷用”也。“外物慕张邴”,即谢诗“外物徒龙蠖”,又诗“偶与张邴合,久欲还东山”也。“知归俗可忽”,即谢诗“适已物可忽”也。“取适事莫并”,即谢山居赋“随时取适”,又诗“万事难并欢”也。“身退岂待官”,即谢诗“辞满岂多秩,谢病不待年”也。“老来苦便静”,即谢诗“拙疾相倚薄,还得静者便”也。公云“熟精文选理”,真不诬耳。
《杜诗详注》读书笔记158:大云寺赞公房四首(其二)
细软青丝履,取用及吾身。
自顾转无趣,交情何尚新,惠远德过人。
雨泻暮檐竹,风吹春井芹。天阴对图画。
氎(dié):中国古代对细棉布的一种称呼。
前四句叙赠物,三四句流水对。中四句论交情,道林、慧远两句用典,但赞扬的简单粗暴。尾四句写景,两句室外,两句室内,“天阴润龙鳞”,较新奇。龙鳞之意不明,需要看图画而定。
此留斋之后,而记其赠物。自顾四句,感赞公交情。雨泻四句,咏薄暮雨景。老宿,谓高僧。无趣,遭乱失意也。道林、惠远,借比赞公。龙鳞指壁上图画。吴论以图画喻山,龙鳞喻松,非是。
隋炀帝设斋愿疏:“色香细软,遍满十方。”尔雅:“纶似纶。”注:“纶,纠青丝也,音关。”张华云:“纶草如宛转绳。”
涅槃经:遇佛光明。后汉书注:外国传曰:诸薄国女子,织作白氎花布。南史:高昌国有草,其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纩,名曰白氎子,国人织以为布,甚软白,交市用焉。大藏一览:后汉明帝遣将士往西域迎佛法,至月氏国,遇二梵僧带白氎,画释迦像。洙曰:以白氎布为手巾。王昌龄诗:“手巾花氎净。”姜氏曰:白氎子,即棉子也。唐时未入中国,元朝始传其种。细软、光明,用释氏语,双关法也。
传灯录:老宿有语,生疏处常令熟热,熟热处放令生疏。
孙绰诗:“交情远市约。”
高僧传:支遁,字道林,本姓关氏,陈留人,聪明秀彻,每至讲肆,善标宗会,一代名流皆著尘外之狎。慧远,本姓贾氏,雁门楼烦人,性度弘伟,风鉴朗拔,居庐阜三十余年,化兼道俗。风俗通:汝南应融曰:“祝休伯不世英才,当为国家干辅。”
张彦远名画记:大云寺东浮图,有三宝塔,冯楞伽画车马并帐幕人物,已剥落。东壁北壁郑法轮画,西壁田僧亮画,外边四壁杨契丹画。
画断:吴道子尝画殿内五龙,鳞甲飞动,每欲大雨,即生云雾。庾信诗:“龙来随画壁。”
杜诗详注的版本源流
在奉贤区档案馆的资料室里有一套线装书,名为《杜诗详注》,形成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刻印于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至今已经有304年。
杜甫作为唐代一名承前启后、成就卓著的诗人,其诗作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巨大变化,而且在艺术上集古今之大成,有多方面的成就,无论古体、近体、五言、七言,都有他独到的长处。元稹在《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评价道: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使仲尼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其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杜诗到了宋代日益受人重视,注家蜂起,当时就号称有千家注杜。后来又有人陆续为杜诗作了一些评注。清初朱鹤龄、钱谦益都有杜诗注本。稍后,仇兆鳌(公元一六三八-一七一三以后)汇集各家注本,辑为《杜诗详注》。
《杜诗详注》读书笔记20:重题郑氏东亭
原注:在新安界。
鹤注唐书:新安县,属河南府。当是天宝三载在东都作。朱注郑氏无考。鲍钦止云即驸马郑潜曜。
华亭入翠微。
崩石欹山树。
紫鳞冲岸跃。
向晚寻征路。
前三联写郑氏东亭之景,尾联写晚归。首联出句点明地点,亭在山中,翠微,代字法,对句点明时间,秋天。颔联继续写东亭自然之景,出句平视,对句俯视,全是静景。颈联动景,出句紫鳞跃岸承水,对句苍隼归巢承树,分承手法。尾联以景作结,言尽意不尽。
颔联“欹”、“曳”用字精当。
上六,亭前佳景,末言游罢晚归也。亭华山翠,映于秋日,故见清晖摇乱。亭枕山,故有崩石。亭瞰水,故有清涟。紫鳞承水,苍隼承树。顾宸云:此诗得力,全在诗腰数实字。着一欹字,如见巉岩参错。着一曳字,宛然藻荇交横。曰冲岸,则跳突排涌,惟恐堕岸。曰护巢,则疾飞急赴,唯恐失巢。并鱼鸟精神,俱为写出,此诗家练字法也。
华亭,见陆机传,乃郊外别墅,此借用其字。尔雅:“山未及上曰翠微。”疏云:“山未及顶上,在旁陂陀之处名翠微。”左思蜀都赋:“郁葐碤以翠微”。注云:“翠微,山气之轻缥也。”杨慎曰:凡山远望则翠,近之则翠渐微。孟郊诗:“山明翠微浅。”又诗:“山近渐无青。”可以发诗人及尔雅之诠矣。
诗:“秋日烈烈。”谢灵运诗:“山水含清晖。”
江淹兔园赋:“崩石梧岸,崱屴藏阴。”曹植诗:“山树郁苍苍。”
诗:“河水清且涟猗。”注:“水成纹曰涟。”张协诗:“堂上水衣生”。注:“水苔也。”
蜀都赋:“鲜以紫鳞。”陶弘景书:“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说苑:“苍隼击于台上。”说文:“隼,鸷鸟。”陆佃云:“鹞属。”
陈子昂诗:“征路入云烟。”
隋炀帝诗:“残云尚作雷。”
《杜诗详注》读书笔记02:望岳
鹤注公壮游诗云:“忤下考功第,放荡齐赵间”,乃在开元二十四年后,当是其时作。元和郡县志:泰山一曰岱宗,在兖州乾封县西北三十里。
岱宗夫如何。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会当凌绝顶。
首联对仗漂亮,一问一答,而又似答非答,视野开阔。颔联紧承首联,再言山之秀,山之高,同言山之高,角度不同,一俯一仰。颈联所见所感,先言果,后言因,荡胸者何?生曾云也;决眦者何?入归鸟也。尾联应该是尚未登顶,心中所感。
此望东岳而作也。诗用四层写意:首联远望之色,次联近望之势,三联细望之景,末联极望之情。上六实叙,下二虚摹。岱宗如何,意中遥想之词。自齐至鲁,其青未了,言岳之高远。拔地而起,神秀之所特钟。矗天而峙,昏晓于此判割。二语奇峭。王嗣奭杜臆云:“荡胸”句,状襟怀之浩荡。“决眦”句,状眼界之空阔。公身在岳麓,而神游岳顶,所云“一览众山小”者,已冥搜而得之矣,非必再登绝顶也。杜句有上因下因之法。荡胸由于曾云之生,上二字因下。决眦而见归鸟入处,下三字因上。上因下者,倒句也。下因上者,顺句也。末即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
虞书:“东巡狩,至于岱宗。”前汉书·郊祀志:岱宗,泰山也。郑昂曰:王者升中告代必于此山,又是山为五岳之长,故曰岱宗。
史记·货殖传:“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子夜歌:“寒衣尚未了。”
庄子:“造化之所始,阴阳之所变。”左传:“天钟美于是。”钟,聚也。孙绰天台赋序:“天台者,山岳之神秀。”老子:“大制不割。”割,分也。曹辅佐对:“大人达观,任化昏晓。”徐增云:“山后为阴,日光不到故易昏。山前为阳,日光先临故易晓。”朱注封禅记:泰山东隅有日观峰,鸡鸣时见日出,长三丈。即割昏晓之义。
张衡南都赋:“淯水荡其胸。”马融广成颂:“动荡胸臆。”公羊传:“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天下者,泰山之云也。”云气弥漫飘荡,如叠浪层波,对之心胸若摇。庾肩吾诗:“层云霾峻岭。”
曹植冬猎篇:“张目决眦。”决,开也。眦,目眶也。曹植诗:“归鸟赴乔林。”
周王褒诗:“绝顶目犹晴。”沈约诗:“绝顶复孤圆。”
世说:王珣曰:“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扬子法言:“登东岳者,然后知众山之峛崺也。”
卢世鏯曰:公初登东岳,似稍紧窄,然而旷甚。后望南岳,似稍错杂,然而肃甚。固不必登峰造极,而两岳真形已落其眼底。及观又上后园山脚云:“昔我游山东,忆戏东岳阳。穷秋立日观,矫首望八荒。”则是业升岱宗之巅,而流览无际矣,乃绝不另设专题以铺张游概,亦以望岳一首已领其要,故不必再拈也。试思他人千万语,有加于“齐鲁青未了”者乎。
少陵以前题咏泰山者,有谢灵运、李白之诗。谢诗八句,上半古秀,而下却平浅。李诗六章,中有佳句,而意多重复。此诗遒劲峭刻,可以俯视两家矣。
龙门及此章,格似五律,但句中平仄未谐,盖古诗之对偶者。而其气骨峥嵘,体势雄浑,能直驾齐梁以上。
杜诗详注名词解释
本概述
集杜诗是元朝文学家文天祥创造的1种诗歌创作情势,即把杜甫的诗句重新组合成诗。这类新的诗歌创作情势引发争议,有人说是“文字游戏”,有人说是‘诗歌创作情势
杜诗详注的简介
有“诗圣”之称的唐代大诗人杜甫一生颠沛流离,饱经忧患,但他不以个人穷达为念,带着忧国忧民、激愤忾悯的情怀洞察世事,其诗作较真实地描述了唐代历史转折时期的政治局势和社会面貌,反映了民间疾苦,有“诗史”之称。
杜诗艺术成就极高,为历代所重视,注家蜂起,到宋代有“千家注杜”之说。清代的仇兆鳌花费20年时间,搜集各家注本,辑为《杜诗详注》(又称《杜少陵集详注》),资料极为详尽,至今仍不失为阅读杜诗的一种重要的参考书。
现阶段通行的本子为中华书局所出版的《杜诗详注》五卷本(繁体竖排)。分为1979年版和2004年版。据说2004年版上有较明显的错误,因此多数收藏者选择上还是倾向于1979年版。
《杜诗详注》读书笔记39: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
【鹤注】天宝二年三月壬子,亲祀玄元庙,改西京玄元庙为太清宫,东京庙为太微宫,天下为紫微宫。据旧史改庙为宫,已在二年,题曰玄元皇帝庙,仍旧称也。五圣联龙衮,是天宝八载闰六月事,题云冬日,当是其冬作。盖天宝九载,公归长安,进三大礼赋,不在洛阳矣。【朱注】此诗所咏,即太微宫也。作于加谥五圣之后,当在八载之冬。封演见闻记:高祖武德三年,晋州人吉善行,于羊角山见白衣老父,呼谓曰:“为吾语唐天子,吾是老君,即汝祖也,今年无贼,天下太平。”高祖即遣使致祭,立庙其地。唐书:高宗乾封元年,幸亳州,诣老君庙,追尊为玄元皇帝。开元二十九年,制两京诸州,各置玄元皇帝庙。天宝元年,陈王府参军田同秀上书:玄元皇帝降于丹凤门之通衢,告锡灵符在尹喜故宅。上遣使就函谷关尹喜台西,发得之,乃置玄元庙于大宁坊,东都于积善坊临淄旧邸,亲享新庙。
配极玄都閟,凭高禁篽长。守祧严具礼,掌节镇非常。
碧瓦初寒外,金茎一气旁。山河扶绣户,日月近雕梁。
仙李蟠根大,猗兰奕叶光。世家遗旧史,道德付今王。
画手看前辈,吴生远擅场。森罗移地轴,妙绝动宫墙。
五圣联龙衮,千官列雁行。冕旒俱秀发,旌旆尽飞扬。
翠柏深留景,红梨迥得霜。风筝吹玉柱,露井冻银床。
身退卑周室,经传拱汉皇。谷神如不死,养拙更何乡。
配极玄都閟。
守祧严具礼。
碧瓦初寒外。
山河扶绣户。
閟:bì,关门。篽:yù,古代帝王的禁苑,周围有墻垣、篱落,禁人往来。祧:tiāo,祖庙。
首联总写,第二三联勾勒,第二联写人事,第三联写景物。第四联以大衬小,山河、日月是大,绣户、雕梁是小。第四联的山河扶绣户的“扶”,有味。
首段,记庙制之尊严。赵曰:庙在洛城北,故云配极。洙曰:庙在北邙山,故云凭高。赵曰:尊老君为圣祖,故谓守祧。符验以备非常,故得掌节。碧瓦外覆,寒气先侵矣。金茎旁列,一气上通矣。山河拱户,形其雄壮。日月近梁,状其高华。
史记:始皇为极庙,象天极。索隐曰:“为宫庙象天极,故曰极庙。”李峤诗:“配极光辉远”。康骈剧谈录:东都北邙山,有玄元观,南有老君庙,台展高敞,下瞰伊洛。道藏:道君处大玄都,坐高盖天。云笈七签·三洞经:玄都上有九曲崚嶒凤台琼房玉室,处于九天之上,玉京之阳。张正见诗:“玄都府内驾青牛。”诗:“閟宫有洫。”注:“閟,深闭也。”
王僧孺诗:“凭高且一望。”羽猎赋:“禁御所营。”汉纪注:“篽者,禁苑之遮卫也。”后汉纪注:“折竹以绳悬连之,使人不得往来。”今作睳。
周礼:“守祧,掌守先王先公之庙祧。”注:“迁主所藏曰祧”。唐书:老君庙置令丞各一员。史记:萧何曰:“王若欲拜大将,具礼乃可。”此借用字。
周礼:掌节,掌守邦节而辩其用。注:“节,犹信也,行者所执之信。”史记:“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亦借用字。
刘积駼诗:“缥碧以为瓦”。碧瓦,琉璃瓦也。谢灵运燕歌行:“孟冬初寒节气成”。
西都赋:“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注:“金茎,铜柱也。”郊祀志:“汉武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朱注曹子建集:明帝诏有司铸铜,建承露盘于芳林园,茎长十二丈,大十围,使植作颂铭,则洛城金茎固有之矣。庄子:“通天下一气耳。”西征赋:“化一气而甄三才。”
陈后主诗:“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舞影赋:“耀金波兮绣户。”
檀约阳春歌:“白日映雕梁。”
仙李蟠根大。
世家遗旧史。
首联对句好,“猗兰”并非兰,“奕叶”并非叶,字面上对仗相当工整。第二联把两件事凑成了对仗。首联赞美含蓄,第二联赞美比较直接。
此推言庙祀之由。唐奉老君为圣祖,故言根大而叶盛。史记不载于世家,故云“遗旧史”。明皇尝注道德经,故云“付今王”。
神仙传: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我姓。”老子内传: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字伯阳,其母见日精下落如流星,飞入口中,因有娠。七十二岁,于陈涡水李树下,剖左掖而生。述异记:中山有缥李大如拳者,呼为仙李。又云:濑乡老子祠有红缥李,一李二色。唐太宗探得李诗云:“盘根植瀛渚,交干倚天舒。”庾信老子庙诗:“盘根古树底。”
汉武故事: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旦,生于猗兰殿。先是景帝坐崇芳阁,见赤气如林,来蔽户牖,乃改阁为猗兰殿。钱笺以“猗兰”对“仙李”,亦以汉武比玄宗也。曹植王仲宣诔:“伊昔显考,奕叶佐时。”注:“奕,不绝之称。”
唐会要:开元二十三年,敕升老子、庄子为列传首,居伯夷之上。西京赋:“雅好博古,学乎旧史氏。”
史记:老子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封演闻见记:开元二十一年,明皇亲注道德经,令学者习之。书:“今王嗣有令绪。”
画手看前辈,吴生远擅场。
森罗移地轴。
五圣联龙衮。
冕旒俱秀发。
旒:liú,冕冠前后悬垂的玉串。旆:pèi,泛指旌旗。
第三部分写玄元庙的绘画精湛。前两联侧面描写,三四联正面描写。第二联的句式可以借鉴:森罗到何种程度?移地轴;妙绝到何种程度?动宫墙。第四联的“冕旒”、“旌旆”以局部代整体,更形象。
此记绘画之精工。移地轴,言山水逼真。动宫墙,言殿宇生色。冕旒承龙衮,从衣及冠也。旌旆承千官,由扈从及仪仗也。
原注:庙有吴道子画五圣图。朱景玄名画录:吴道玄,字道子,东京阳翟人。明皇知其名,召入内供奉。吴生凡画人物、佛像、神鬼、禽兽、山水、台殿、草木,皆冠绝于世,国朝第一。历代名画录:吴道子学书不成,因工画。张怀瓘每云:“吴生之画,下笔有神,是张僧繇后身。”官至宁王友。孔融与曹操书:“今之少年,喜谤前辈。东京赋:“秦政利觜长距,终得擅场。”曹植诗:“常得擅此场”。黄山谷云:“能于前辈中擅场,不独争长时辈也。”
肇论:“万象森罗。”海赋:“地轴挺拔而争回”。春秋元命苞:“地有三千六百轴,互相牵制。”
续晋阳秋:顾恺之尤好丹青,妙绝于时。应琚诗:“侈靡在宫墙。”
通鉴:天宝八载六月,上以符瑞相继,皆祖宗休烈,上高祖谥曰神尧大圣皇帝,太宗谥曰文武大圣皇帝,高宗谥曰天皇大圣皇帝,中宗谥曰孝和大圣皇帝,睿宗谥曰玄贞大圣皇帝。康骈剧谈录:玄元观壁上有吴道子画五圣真容及老子化胡经事,丹青绝妙,古今无比。淮南子:“此五圣者,天下之盛王。”礼器:“天子龙衮”。
荀子:“天子千官”。记:“兄之齿雁行”。
又:“天子之冕,朱绿藻,十有二旒。”沈佺期诗:“朝光映冕旒”。蜀都赋:“王褒暐晔而秀发”。
孔德璋诗:“风交旌旆扬。”汉高帝歌:“大风起兮云飞扬”。
翠柏深留景。
风筝吹玉柱。
此部分扣题“冬日”。一切景语皆情语,不知老杜此段写景状物,用意何在?
此兼叙冬日之景。柏耐寒而色留,梨得霜而叶落。吹玉柱,风冽檐前。冻银床,冰凝井干也。
水经注:“翠柏荫峰。”谢朓松赋:“怀风音而送声,当月路而留景。”
庾肩吾诗:“梨红大谷晚。”
郭知达注风筝,谓挂筝于风际,风至则鸣也。杨慎丹铅录:古人殿阁檐棱间,有风琴、风筝,皆因风动成音,自叶宫商。或曰风筝,檐铃也,俗谓呼风马儿。朱注唐人有风筝诗,前说是。李白诗:“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柳恽诗:“秋风吹玉柱。”袁淑正情赋:“陈玉柱之鸣筝。”
赵曰:露井,露地之井。古乐府:“桃生露井上。”乐府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庾肩吾诗:“银床落井桐。”朱注旧以银床为井栏。名义考:“银床乃辘轳架,非井栏也。”
身退卑周室。
谷神如不死。
结句反问有深意。
末乃追论老子,以见渎祀之不经。身退二句,言人往而道存。谷神二句,言神藏而迹隐。结含讽意。此章起首、中间各八句,前后三段各四句。
老子道德经:“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列仙传:老子生于殷时,为周柱下史,转为守藏史。积八百余年,后周德衰,乃乘青牛车而去,入大秦。孔丛子:“今周室卑微。”
高士传:“经传世国。”老氏圣纪图:河上公授汉文帝道德二经旨奥,帝斋戒受之。神仙传:汉孝景读老子经,有所不解,以问河上公,公乃授素书二卷。拱汉皇,谓端拱,而受此书。
老子:“谷神不死,是谓玄牝。”按:谷神,谓身中空窍处有元神也,即丹田之说。故庾信诗云:“虚无养谷神。”旧解谷为养,则谷神上不当更加养字矣。
潘岳闲居赋:“仰众妙而绝思,终优游以养拙。”庄子:“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
钱谦益笺曰:唐自追祖老子,见像降符,告者不一。玄宗笃信而崇事之,公作此诗以讽谏也。配极四句,言玄元庙用宗庙之礼,为诬其祖也。碧瓦四句,言宫殿壮丽逾制,为非礼也。仙李蟠根、猗兰奕叶,言神尧以下,圣子神孙,仙源积庆,何取乎玄元而追之为祖乎?“世家遗旧史”,言太史公已不列世家,其在唐世,何谱牒之可据耶?“道德付今王”,言明皇虽尊信其教,然未能深知道德之意。皆微词也。画手八句,言画图近于儿戏。翠柏四句,叙冬日庙中景象。末四句,总括一篇大旨。老子见周德之衰,则引身去之,今安肯非时而出耶?且言汉文恭俭醇厚,深得五千言之旨,故经传致垂拱之治,今之崇尚,则异是矣,亦申明“道德付今王”之意也。老子之学,归本于谷神不死,为天地根,假令长生驻世,亦当藏名养拙于无何有之乡,岂其凭人降形,炫耀光景,以博后人之崇奉乎?此诗虽极意讽谏,而铺张盛丽,语意浑然,所谓“言之无罪,闻之足戒”者也。
张表臣珊瑚钩诗话:陈无已先生语余曰:“今人爱少陵诗,一句之内,至窃取数字以仿像之,非善学者。学诗之要,在乎立格、命意、用字而已。”予曰:“如何等是?”曰:“冬日谒玄元皇帝庙诗,叙述功德,反覆伸意,事核而理长。阆中歌,辞致峭丽,语脉新奇,句清而体好。兹非立格之妙乎?江汉诗言,乾坤之大,腐儒无所寄其身。缚鸡行言鸡虫得失,不如两忘而寓于道。兹非命意之深乎?赠希鲁云“轻身一鸟过”,力在一过字。徐步诗云:“花蕊上蜂须”,力在一上字。兹非用字之精乎?学者体其格,高其意,练其字,则自然有合矣,何必规规然仿像之乎。”
汪道昆曰:唐尊老子为圣祖,故曰盘根,曰奕叶,曰祧,曰节,皆以祖庙事言。诗句清丽奇伟,势欲飞动,可与吴生画手,并绝古今。
毛先舒曰:此篇钱氏以为皆属讽刺,不知诗人忠厚为心,况于子美耶。即如明皇失德致乱,子美于洞房、宿昔诸作,及千秋节有感二首,何等含蓄温和。况玄元致祭立庙,起于唐高祖,历世沿祀,不始明皇,在洛城庙中,又五圣并列,臣子入谒,宜何如肃将者。且子美后来献三大礼赋,其朝献太清宫,即老子庙也。赋中竭力铺扬,若先刺后颂,则自相矛盾亦甚矣,子美必不出此也。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