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相信很多人对挪威的森林电影和《挪威的森林》是谁写的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挪威的森林电影和《挪威的森林》是谁写的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挪威的森林电影
挪威的森林电影是2010年日本上映的一部电影,改编自村上春树同名小说的《挪威的森林》,由陈英雄导演,村上春树亲自担任编剧,松山健一、菊地凛子和水原希子等人主演。
该片讲述了大学生渡边与直子、绿子等人之间的爱恨纠缠并于2010年12月11日在日本上映。
2011年该片获得第五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摄影奖以及入围第六十七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开头用了几个镜头铺垫木月和直子的恋情之后,就直接进入了木月的自杀过程。精确复制的原著里木月的自杀过程,把观众带入了一种无形的沉重、彷徨和压抑的氛围里,在轰鸣的汽车引擎声里,仿佛和影片中的渡边们一起进入了一个恐惧和迷惑的世界。
虽然对比原著流畅的故事叙说,影片给人的感觉是故事缺乏整体感,由于审查方面的原因被删去部分戏份之后,故事中人物的各种行为动机更让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难以理解。
但是,陈英雄毕竟是陈英雄,村上春树在那么多的导演中选中了他来改编自己的作品是有一定道理的。陈英雄抓住了原著的几个精髓去诠释村上的故事。
《挪威的森林》是谁写的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写的。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于1987年所著的一部长篇爱情小说。
《挪威的森林》自1987年在日本问世以来,在日本已销出1500余万册(2011年统计),平均每6-7个日本人就有一人有这本书,是日本销售总量最大的书籍。在中国的统计数字不一,但常见说法是三百多万。
美国华人学者李欧梵教授在他的散文集《世纪末的反思》将《挪威的森林》列为20世纪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部文学译著之一。
作者简介:
村上春树,1949年1月12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市伏见区,日本当代作家。
1985年,凭借长篇小说《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获得第21届谷崎润一郎奖。1987年,出版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至2009年发行逾1000万册,该书打破了日本文坛的沉寂,出现了所谓的“村上春树现象”。
2011年,获得西班牙卡塔洛尼亚国际奖。2013年,长篇小说《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印行。2015年,获得安徒生文学奖。2017年,推出长篇小说《刺杀骑士团长》。
《挪威的森林》讲了什么
挪威的森林讲述的是本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一群年轻人在青春期,面对生活和爱情时彷徨,苦闷、迷茫。他们对待生活和生命态度的差异,决定了他们的不同的人生结局。
有人在青春里迷失了,又走出来了。有人一直走不出自己,发疯了,自杀了。极少数人,生活目标明确,表面上游戏人生,实际上一直在朝着自己的方向发展。
作品以第一人称的形式,以“我”的爱情为主线,用“我”37岁的阅历,转回头去看我曾经的青春。揭示已经逝去的青春期的种种现象,尤其是“发疯、自杀”现象,诠释引起这种现象的心理。
青春期这是一个所有人都要经历的过程。无论你身处何方,属于哪个种族哪个国家?青春期焦虑是全人类共同的问题。也许你将要经历,也许你正在经历,也许你已经经历,但这是所有人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我、木月及其女友直子三个人是高中时代的好朋友。随着木月在十七岁那年的离去,我和直子多年没有联系。直到我在东京上大学期间偶遇直子,并发生了恋情。直子因为一直走不出木月和姐姐的死,有比较严重的抑郁症,住进了精神病院。
我深爱着直子,也一直打算着和直子的未来,但这段恋情一直虚无飘渺。恰逢这时,我又遇到了绿子。从小生活充满了艰辛,在外人眼里看似有点13点的绿子,她真实、坦荡又乐观,深深的吸引了多少带点忧郁性格的我。就在我处于为了选择绿子而放弃直子而感到内疚的时候,直子自杀了。
青春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青春期自以为很深刻。但深刻未必是接近真实的同义词。在活的好端端的青春时代,相当一部分的人,居然凡事多以死为轴心旋转不休。
浑浑噩噩的大多数人活的热火朝天,反而是那些清醒优秀的孩子,不是陷入抑郁,就是选择了自杀。这是作品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和思考。
“挪威的森林”在哪里
“挪威的森林”在哪里?谁也不知道。谁都在寻找。
“挪威的森林”广为天下知,是因为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这部小说非常感人,特别是对青春年华的少男少女们有十足的吸引力。2010年同名电影在日本上映,村上春树亲自担任编剧。
有一段话,据说是出现在小说《挪威的森林》中,也有人说是出现在同名的电影中,也有人说是读者的杜撰。不管怎样,这段话说得不错。这段话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唐朝著名的诗人白居易说,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宋代大词人苏轼说,此心安处是吾乡。
那个让人心安的地方大概就叫“挪威的森林”。
人生而孤独。所谓孤独大概就是心灵无所寄托,所以孤独的人总想寻找心安之所,即心灵的归宿。
那个让人心安的地方什么样呢?伍佰在歌曲《挪威的森林》中这样描写:
“那里湖面总是澄清,
那里空气充满宁静,
雪白明月照在大地,
藏着你最深处的秘密。“
很多人想不明白,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哪里写的好呢?可能只是触及了我们心灵的最敏感的地方,孤独。
伍佰的歌曲《挪威的森林》显然是受到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的影响,但是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又来自何方呢?原来,更早的时候,甲壳虫乐队有一首歌,中文翻译就是《挪威的森林》,歌里讲了一个故事:两个年轻人,在挪威的一个小木屋中发生的单纯又美好的爱情邂逅。
人这一生,起落成败,荣辱兴衰,无论何时都有孤独永远相伴。我们都是在与孤独的抗争中成长并前行。
《挪威的森林》
在《挪威的森林》中,作者村上春树通过细腻平淡的笔触刻画出高速发展的日本社会下年轻人对于人生的无奈、挣扎、失望、痛苦等一系列复杂的情感。这本书并不仅仅是一部青春爱情小说,其中掺杂着在日本国内经济政治环境动荡的局面下年轻人们对于自我、他人、社会所产生的无力感与迷茫感。在理想主义与现实激烈碰撞的时候,在面对成长的痛苦的时候,有的人选择了抗争,有的人选择了逃避,有的人成为了生活的强者,有的人最终选择了死亡。
——·关于作者·——
村上春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戏剧科,29岁开始写作生涯,他的首部作品《且听风吟》获得了日本群像新人奖,可见其才华之高。村上春树的写作风格受西方作家的影响比较大,跟一般日本作家沉重的风格不同,他的作品总体的语言基调是轻松的乐观的,因此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知名度。村上春树是多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陪跑者,年年都是大热门,却从未获选。
——·本书金句·——
1.死并非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2.死去的人永远的留在了死去的年纪,而活着的人则必须面对成长的艰辛。
3.生活就像一个饼干罐,里面有好吃的有不好吃的,所以不能一直吃好吃的饼干,好吃的都吃完了,剩下的都是不好吃的了。
4.什么是绅士呢?就是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而不是做自己想要做的事。
——·核心内容·——
一、《挪威的森林》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1.故事背景
1968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苏联的第三经济大国,但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同时是如火如荼的大学生运动。年轻人们开始反思本国犯下的罪行,罢课运动不断上演。故事的主角们在动荡的社会形势中游离,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对社会环境有着既不屑、又不知如何融入的无力感。他们是孤独的,不知道该如何成长的,这也就造就了他们心理的脆弱与敏感。
2.故事框架
直子、渡边、木月三人在高中时期形影不离,其中直子与木月从小青梅竹马。在木月自杀去世之后,直子与渡边来到了东京读大学,并在相处中产生了感情。随后,直子因木月死去产生的抑郁情绪加重,社交能力退化,无法与外界沟通,进入了远离人烟的疗养院生活。独自一人生活在东京的渡边遇到了一位可爱的名叫绿子的姑娘,并情不自禁被绿子吸引。在故事的最后,直子病情加重,选择了死亡。而渡边也在痛苦中与自我和解,开始了新的生活。
二、《挪威的森林》体现了日本人什么样的生死观?
1.死亡的寻常
这个故事中有很多人死去,可是却没有给人阴暗恐怖的感觉,这是因为在作者的笔下,死亡似乎成为了一件非常寻常的事情。对于每个死去的人,作者的笔触都是淡淡的,没有过多的渲染与情绪描写。正如渡边彻所悟出来的道理,死并非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死亡并不意味着消失与终结,死亡是生命的延续,是生命的另一种体现形式。
2.死亡的美感
在日本人的生死观中有着对死亡的一种独特审美,死亡并不是可怕的,而是带有淡淡的悲哀意味的美。这种审美来自于日本人对于“物哀之美”的追求。物哀,顾名思义,就是文人由自然景物引发的一些悲伤的、忧愁的情绪。
3.死亡的本质
死亡本质上是一种懦弱与逃避。死去的人永远地留在了死去的年纪,而活着的人则必须面对成长的艰辛。日本的耻文化让他们有着不敢面对失败的心理,比起死亡,失败所带来的羞耻感更加可怕。成长是痛苦的,但仅仅为了逃避成长而选择死亡,生命也就失去了所有的可能性。
三、如何成为生活的强者?
1.绿子
绿子对生活做过这样的比喻,生活就像一个饼干罐,里面有好吃的有不好吃的,所以不能一直吃好吃的饼干,好吃的都吃完了,剩下的都是不好吃的了。她有着乐观积极的心态和不服输的性格,懂得先苦后甜,在遇到问题时安慰自己只是吃到了不好吃的饼干而已。
这样的绿子在整个故事中显得非常突出,她是里面最勇敢的人,在面对困境时还可以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并且绝不肯屈服。
2.永泽
永泽是一个真真正正的人生赢家,他家世好,却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懈努力,不服输,不肯被一切事物打败,懂得约束自己、克制自己,执着地做一个他心中的绅士。永泽有着强大的自信和自控力,目标明确,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遇到挫折和困境的时候,非要迎面直上、证明自己、打败敌人,不会太过纠结于眼前的迷茫,而是努力突破自己,成为生活的英雄。
死亡其实是年轻人们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绝望后的无奈选择。神救自救者,这个世界上除了你自己,没有人可以拯救你。在遇到困境时永远不要同情自己,要积极乐观、迎难直上,才能更好地活下去。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