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如果你想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那么这篇校企合作方案【精选25篇】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在这篇文章中,你将会看到多篇优秀的范文,这些范文涵盖了各种不同的主题和风格。通过阅读这些范文,你可以获得灵感和启示,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
- 1、校企合作方案(一)
- 2、校企合作方案(二)
- 3、校企合作方案(三)
- 4、校企合作方案(四)
- 5、校企合作方案(五)
- 6、校企合作方案(六)
- 7、校企合作方案(七)
- 8、校企合作方案(八)
- 9、校企合作方案(九)
- 10、校企合作方案(十)
- 11、校企合作方案(十一)
- 12、校企合作方案(十二)
- 13、校企合作方案(十三)
- 14、校企合作方案(十四)
- 15、校企合作方案(十五)
- 16、校企合作方案(十六)
- 17、校企合作方案(十七)
- 18、校企合作方案(十八)
- 19、校企合作方案(十九)
- 20、校企合作方案(二十)
- 21、校企合作方案(二十一)
- 22、校企合作方案(二十二)
- 23、校企合作方案(二十三)
- 24、校企合作方案(二十四)
- 25、校企合作方案(二十五)
本文目录一览
校企合作方案(一)
为了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紧紧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技能人才的培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就业服务,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和省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为指针,以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为紧密结合点,进取探索开展学校与企业间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模式,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多的适用性复合型专业技能人才。
二、合作资料
1、学生校外实习:与企业签定学生校外实习协议,企业理解学校必须数量、专业对口的学生实习,学生实习结束毕业时,企业可优先选择录用学生,补充企业的生产一线人员。
2、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合作企业需培训在职职工时,学校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为企业培训在职职工,帮忙企业提高职工素质。培训专业、培训目标由企业确定,培训计划和资料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商定,培训师资由学校安排或企业委派,教材由学校供给。具体可签培训协议。
3、教师实践:学校每年安排必须数量的专业课教师到合作企业实践。实践时间一般为两个月,利用假期进行。实践教师填写企业实践登记表,登记资料应包含实践资料、实践期限、实践企业评价、学校意见等,并纳入对教师的考核、培养、提高。
4、学校进取与企业联系,由企业每年适当安排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或技术专家到学校任课,指导充实专业课教学,弥补师资的不足。
5、学校与企业共同成立教学咨询委员会,企业委派技术专家或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参加,学校有关校领导、部门负责人或专业课教师参加,每年召开两次会议,为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就业安置等工作供给咨询服务。
6、加强校企交流,经过联谊活动、校企互访、联办文体比赛、工学技术比武等,增进双方感情,密切校企关系,促进教学教研和学用结合,提高实用人才培养质量。
三、校企合作的实施
校企合作涉及面广,以校办、市场研发部和就业办为主,教务处、政教处配合实施。
校企合作方案(二)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真正统一思想,采取措施,把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根据上级有关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组织编制了《大同电力高级技工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密切关注企业需求,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取得实效。
2、紧紧围绕我校的行业特色,发挥电力技术优势,找准与企业的合作点,打造学校的专业特色。
3、立足电力做强,面向社会做大,多方进取联系,构成校企按需组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发展模式。
二、领导组织机构
为使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作真正贯彻落实,抓出实效,从而为学校增添发展后劲。经学校研究决定,成立校企合作领导组。
组长:崔作让
副组长:王畅郭明德杨宇松闫文贵
成员:霍宇平董跃中郭雪珍刘海荣陈坚孟昭祥郭福祥张圣孙国经
领导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
3、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工作部。
组长:霍宇平
成员:董跃中高晓维郭雪珍王宏广刘海荣郭福祥任松青牛建平
办公室主要职责:
1、组织实施校企合作的宣传及建章立制工作。
2、开展外联工作,选择企业,明确合作目标、资料、方式等。
3、组织、实施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工作。
4、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善,保证持续提高。
三、校企合作目标
1、以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为重点。
2、做到合作模式的多元化,以坚持服务行业为主,同时根据实际情景,实施联合培养。
3、坚持培训后备高技能人才与加强企业在职职工高技能培训并重。
4、力争建成企业职工高技能培训基地。
四、校企合作方式
1、主动将服务、技术送到企业,将培训送到现场一线。
2、承接企业定单,根据企业用人数和规格开展定单培训。
3、校企共同、联合开展培训。
五、我校校企合作的一些经验
大同电力高级技工学校隶属于山西省电力公司,主要任务是为省公司进行职工技能及全员岗位培训,多年来一向将为企业服务、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作为我们工作的主要任务,仅20XX年,学校就完成行业内外营销自动化、变电仿真等培训任务47期1618人次。同时,学校面向社会,加大为系统外企业服务力度,目前学历教育学生共有1500人。
20XX年,我校已进取转变观念,开展校企合作活动,该活动主要针对山西省电力公司各供电分公司运行
实际,全年8次主动把现场需要的生产知识、技能主动送到一线员工手中,共培训员工418人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校企合作的实施步骤
(一)山西省电力公司内校企合作
1、对20XX年校企合作情景进行进一步总结,针对培训实际,加大活动的覆盖面,增加培训资料。
2、培训目标
主要针对现场人员急需提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开展培训,提高参培人员综合素质,强化技能知识的培训。
3、培训方式
现场进行专题性培训,现场演示,个别指导,互动答疑等方式。
4、培训对象
选择忻州、朔州、大同、临汾等供电公司所属支公司进行。培训对象为县供电营销人员、供电所人员及农电工作人员等,同时,尽快签定相关合同予以保障。
5、培训资料
营销自动化培训、变电仿真培训、农电电能计量培训、安全知识培训、紧急救护知识及技能培训、线路钳压技术及接线制作技能培训等。
6、培训时间
每月进行2次,每次约2-4天。
(二)山西省电力公司外校企合作
1、合作对象
河南送变电公司、北京超高压公司
2、合作方式
承接企业定单,也可共同确定培养方案,实施联合培养,并经过合同等法律形式予以确立。
3、培训资料
为企业送变电专业输送必须数量的高技能人才。
校企合作方案(三)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本事的培养,加强我院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本事,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到达“双赢”的目的,提升我院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奋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订单培养模式根据我院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本地区和区域内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进取主动地与企事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群)知识和技能,到达供需共识,签订半年至三年的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供给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必须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经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第5学期,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第6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完成毕业设计,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在这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和学生管理问题。
(三)见习模式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位敬业的精神。
(四)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忙。
(五)生产经营模式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其他资源优势,主动与企作文业合作进行相关的项目投资经营。学校以场地或其他现有资源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优势,解决学校的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以生产项目带师生实训,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如实训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即可引进企业合作,到达双赢。
(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课程开发应研究到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
开发的课程应具备的特点:一是,课程结构模块化,以实际工作岗位(群)需求分析为基础,其课程体系、课程资料均来自于实际工作任务模块,从而建立了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资料体系;二是,课程资料综合化,主要体此刻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三是,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此刻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三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师生、师徒、生生关系,实现教具与工具、耗材与原料相结合,做到教室、实训室或生产车间的三者结合等;四是,课程评价开放化,除了进行校内评价之外,还引入企业及社会的评价。
(七)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教材开发应基于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实施。教材开发应聘请行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针对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在相关企业一线的实习实训环境,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教材能够先从讲义入手,然后根据实际使用情景,逐步修正,过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八)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资料,供给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九)实施“双百工程”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即:百名企业家进学校、百名教师进企业),增加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本事。选派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并管理学生,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学校主动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资料、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同时学校每年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讲课、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让学生感受学校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三、校企合作具体要求
(一)新设置专业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地区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设置新专业时,充分调查和预测发展的先进性,在初步确定专业后,应邀请相关部门、用人单位的专家和实际者进行论证,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
(二)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料的安排和调整等教学工作应征求企业或行业的意见,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资料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近三年内,在工商管理系和工程技术系进行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各院、系、部中全面铺开此项工作。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设工作。
(四)近三年内,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建设工作,实训教材尽量采用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
(五)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轮训制度,各院、系、部每学年要选派10﹪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3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严格执行“关于专业课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若干规定”,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本事和实践教学本事。同时每个专业至少聘请或调进3个以上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
四、保证措施
(一)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由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各院、系、部由一名领导具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备一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二)合作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供给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三)学院和各院、系、部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中,必须把校企合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年度工作总结要体现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将作为每年考核各院、系、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根据各院、系、部校企合作开展的情景和效果,每年评选2-3个系部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单位,从全院评选5-10名教师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工作者,重点评选校企合作完成的研发项目,学校将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不突出的单位不得参加全院的先进单位的评选。专业课教师校企合作开展的情景和效果,将同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选优秀教师等挂钩。
校企合作办公室
二〇XX年XX月XX日
校企合作方案(四)
一、学校简介
xx师范学院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xx市,创立于1945年取名广西省立郁林师范学校,1952年改名xx师范,是桂东南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
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学科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x大学科门类,有x个普通本科专业,25个高职(专科)专业。学校面向全国x个省(市、自治区)及东南亚国家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含留学生)x人,成高生近x人。xx年,在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良好成绩。xx年,成为广西xx-20xx年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点的立项建设单位。
院系概况
学校设有法商学院、政史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体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现有自治区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建设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2个,自治区精品课程1门。
二、学院简介
化学与材料学院拥有一支学历层次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设化学、材料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四个专业,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四个教研室,学生共计x人。
学院共有就业创业发展中心、科创中心、宿舍管理委员会、礼貌礼仪团、文工团、医疗服务团、青协、学生会等x个学生团体委员会,
在整个学校各项工作中一向名列前茅,成绩斐然。且我院历来学生活动丰富,如:迎新杯、欢送杯球类比赛、女生节、迎新晚会、毕业生晚会、社团才艺展等等,并且是全校17个二级学院中唯一成功独立举办田径运动会的一个学院。在宣传工作方面我院院网的校外点击率历来位居第一,校内上稿量今年全校排行第三。另外,我院曾与校外部分单位全体学生会成员在历经的各项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具备较强的组织宣传本事,更为重要的是懂得团结一致,对赞助、合作的商家予以大力支持作为回报。
校企合作方案(五)
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系的实际情景,特制定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院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本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顺应江苏两个率先的经济发展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技工教育发展的要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
二、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学院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院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进取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本事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职责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
学院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校讲座。经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本事,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领导组织机构
成立以部门主任、书记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以办公室、教学秘书、学工秘书及各教研室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四、基本任务
根据学院的要求,每一专业方向要至少建立两至三家有实质性合作、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校外合作基地。校外合作基地应是该行业有必须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同行业领先的地位。
校外合作基地的基本任务:
1、理解学生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2、理解教师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培训;
4、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
5、优先满足合作基地的用人需求;
6、其它方面的合作。
校企合作方案(六)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重要资料。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作,规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促进其顺利运行,特制定本办法。
一、组织管理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旨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本事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本事,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能够有多种形式,要进取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开展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本事的教学模式。
(一)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领导小组。由各校与合作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成立领导小组,学校领导及合作单位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各部分管教学和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及合作单位相关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组织、实施各专业合作培养的各项工作,督促、检查各部和企事业单位产学合作教育工作的实施完成情景,协调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是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体制的重要资料。各部要聘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学者任校外专业指导委员,不断扩大校外专业指导委员的队伍。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要由行业主流企业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和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来自企业的人员应有较大部分。
(三)加强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产学结合既是一种教学形式,也是一种教育思想。产学结合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主要反映了职业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所以,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应从以下两方面开展: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设计
(一)总体设计原则。校企合作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建立以本事为本位的教育模式,体现以技术应用为主体的教学特色,构成教学、生产相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体制基础,以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关键。本着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和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体现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即公共学习领域、公共选修学习领域和素质拓展领域)与多个专业方向(即专业一般学习领域课程、专业综合学习领域课程和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本着能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反映专业特色建设要求和反映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体现知识、本事和素质的模块化课程;本着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合一,产学结合落实校内实训和校企合作落实校外顶岗实习,构建相对独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本着必修选修课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方案制订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以有利于教学管理,构建基于弹性学制的学分制模式下的培养计划。
(二)课程体系结构及课程设置的原则和依据。基于专业群规划与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结构应有五部分组成:
1、公共学习领域课程。这一学习领域课程应使学生尽可能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思想道德、数理基础、外语交流及学习本事等方面打好必须的基础。
2、专业一般学习领域课程。该学习领域课程应能为各专业方向学生构筑一个基础理论较为宽广、核心技能要求明确,能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与迁移供给良好的知识、本事和素质结构的综合性核心课程及核心技能实训模块。
3、专业综合学习领域课程。该学习领域课程直接反映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特征,具有明确职业价值取向,以本事本位和就业导向为目标的教育教学资料。它是具有“准订单”性质、灵活开放的课程和实训实习模块。
4、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这是为拓展学生的谋生范围供给其就业(第一次)所需的岗位技能与基本专业知识,能够灵活适应市场(企业)的需求,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设置应紧密贴合市场与企业需求,依托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对应岗位(群)应具备的综合职业本事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素和要求,构建方向课程模块。
(三)注重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为了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求学生不但具备认知本事、学习本事、实践本事,并且具备交流、创新、创业和组织本事及团队协作精神。还要重视学生共性提高与个性发展,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
(四)配套的改革措施
1、制订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符的课程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是规范一门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是联系人才培养方案与课堂教学的中间桥梁,课程教学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2、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采用以职业本事为核心的“本事本位”课程观。
3、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本事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突出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在教学设计中将课堂与实习地点相统一,采用“教、学、做合一”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
校企合作方案(七)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我院的高职教育,实现我院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改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遵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16号)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并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潜质的培养,加强我院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潜质,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到达“双赢”的目的,提升我院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发奋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订单培养模式
根据我院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本地区和区域内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用心主动地与企事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群)知识和技能,到达供需共识,签订半年至三年的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带给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必须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
透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第5学期,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第6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完成毕业设计,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在这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和学生管理问题。
(三)见习模式
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位敬业的精神。
(四)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来源: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忙。
(五)生产经营模式
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其他资源优势,主动与企业合作进行相关的项目投资经营。学校以场地或其他现有资源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优势,解决学校的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以生产项目带师生实训,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如实训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即可引进企业合作,到达双赢。(励志名言警句)
(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课程开发应思考到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
开发的课程应具备的特点:一是,课程结构模块化,以实际工作岗位(群)需求分析为基础,其课程体系、课程资料均来自于实际工作任务模块,从而建立了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资料体系;二是,课程资料综合化,主要体此刻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三是,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此刻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三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师生、师徒、生生关联,实现教具与工具、耗材与原料相结合,做到教室、实训室或生产车间的三者结合等;四是,课程评价开放化,除了进行校内评价之外,还引入企业及社会的评价。
(七)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教材开发应基于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实施。教材开发应聘请行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针对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在相关企业一线的实习实训环境,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教材能够先从讲义入手,然后根据实际使用状况,逐步修正,过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八)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资料,带给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九)实施“双百工程”
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即:百名企业家进学校、百名教师进企业),增加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潜质。选派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并管理学生,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学校主动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资料、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同时学校每年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讲课、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让学生感受学校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三、校企合作具体要求(八大心态)
(一)新设置专业务必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地区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设置新专业时,充分调查和预测发展的先进性,在初步确定专业后,应邀请相关部门、用人单位的专家和实际者进行论证,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
(二)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料的安排和调整等教学工作应征求企业或行业的意见,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资料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近三年内,在工商管理系和工程技术系进行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各院、系、部中全面铺开此项工作。每个专业务必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设工作。
(四)近三年内,每个专业务必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建设工作,实训教材尽量采用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
(五)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轮训制度,各院、系、部每学年要选派10﹪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3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严格执行“关于专业课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若干规定”,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潜质和实践教学潜质。同时每个专业至少聘请或调进3个以上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
四、保证措施
(一)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由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各院、系、部由一名领导具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备一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二)合作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带给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三)学院和各院、系、部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中,务必把校企合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年度工作总结要体现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将作为每年考核各院、系、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根据各院、系、部校企合作开展的状况和效果,每年评选2-3个系部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单位,从全院评选5-10名教师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工作者,重点评选校企合作完成的研发项目,学校将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不突出的单位不得参加全院的先进单位的评选。专业课教师校企合作开展的状况和效果,将同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选优秀教师等挂钩。
校企合作办公室
20xx年XX月XX日
校企合作方案(八)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本事的培养,加强我院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本事,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到达“双赢”的目的,提升我院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奋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订单培养模式
根据我院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本地区和区域内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进取主动地与企事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群)知识和技能,到达供需共识,签订半年至三年的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供给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必须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
经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第5学期,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第6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完成毕业设计,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在这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和学生管理问题。
(三)见习模式
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位敬业的精神。
(四)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忙。
(五)生产经营模式
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其他资源优势,主动与企业合作进行相关的项目投资经营。学校以场地或其他现有资源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优势,解决学校的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以生产项目带师生实训,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如实训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即可引进企业合作,到达双赢。
(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课程开发应研究到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
开发的课程应具备的特点:一是,课程结构模块化,以实际工作岗位(群)需求分析为基础,其课程体系、课程资料均来自于实际工作任务模块,从而建立了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资料体系;二是,课程资料综合化,主要体此刻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三是,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此刻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三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师生、师徒、生生关系,实现教具与工具、耗材与原料相结合,做到教室、实训室或生产车间的三者结合等;四是,课程评价开放化,除了进行校内评价之外,还引入企业及社会的评价。
(七)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教材开发应基于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实施。教材开发应聘请行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针对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在相关企业一线的实习实训环境,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教材能够先从讲义入手,然后根据实际使用情景,逐步修正,过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八)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资料,供给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九)实施“双百工程”
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即:百名企业家进学校、百名教师进企业),增加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本事。选派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并管理学生,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学校主动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资料、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同时学校每年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讲课、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让学生感受学校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三、校企合作具体要求
(一)新设置专业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地区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设置新专业时,充分调查和预测发展的先进性,在初步确定专业后,应邀请相关部门、用人单位的专家和实际者进行论证,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
(二)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料的安排和调整等教学工作应征求企业或行业的意见,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资料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近三年内,在工商管理系和工程技术系进行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各院、系、部中全面铺开此项工作。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设工作。
(四)近三年内,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建设工作,实训教材尽量采用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
(五)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轮训制度,各院、系、部每学年要选派10﹪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3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严格执行“关于专业课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若干规定”,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本事和实践教学本事。同时每个专业至少聘请或调进3个以上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
四、保证措施
(一)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由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各院、系、部由一名领导具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备一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二)合作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供给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三)学院和各院、系、部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中,必须把校企合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年度工作总结要体现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将作为每年考核各院、系、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根据各院、系、部校企合作开展的情景和效果,每年评选2-3个系部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单位,从全院评选5-10名教师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工作者,重点评选校企合作完成的研发项目,学校将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不突出的单位不得参加全院的先进单位的评选。专业课教师校企合作开展的情景和效果,将同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选优秀教师等挂钩。
校企合作方案(九)
一、国内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1、国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由于在经济、教育水平上的差异,各国的校企合作有各自的特点,并有不一样的侧重点和作用,从而使校企合作教育呈现出大致不一样的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它坚持以企业培训为主、学校教学为辅的原则,企业在具体的职业培训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学校要从企业际需要出发,开设为本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学习课程;美国的合作教育计划,坚持突出以学校计划组织为基础的特征,以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读交替为原则;加拿大CBE模式,它以职业综合本事为基础,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的教学体系;以及英国的工读交替式培训,日本的产学合作,新加坡教学工厂,等等。我国的校企合作,很大程度上是学习了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的经验。但德国的双元制具有深厚的社会背景,一方面是政府对于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有着实质性的鼓励政策,另一方面德国社会贫富差距较小,社会分工没有很大的高低层次之分,即使是技术工人也能够有较高的收入和体面的生活。这两个方面的特点,我国目前都还不具备。国外的这些培养模式,主要还是以培养技术工人为目的,而国内高职毕业生愿意进入技术工人岗位的十分少见,一般都从事于生产第一线的管理工作或技术员工作。所以,国外的经验不能照搬,要有原
则性吸收。
2、国内校企合作模式研究。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及其他相关职业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引进,我国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逐渐从产学研合作、产教结合深入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模式,总体上来说还属于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主要有:
(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主动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与校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优先到企业就业。订单式模式强调学校为企业量身打造所需人才,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意味着一旦学生成为订单培养的对象,毕业后即可优先成为企业的员工。
(2)2+1模式。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与生产实习,后一年到企业完成顶岗实习和岗位综合实训。经过两个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职业技能,实现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轨。2+1教育模式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学校与企业往往难以紧密合作,造成相互之间意见和信息交换不够及时与通畅,容易导致两个阶段脱节,难以到达梦想的教育效果。
(3)学工交替模式。即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与在校学习交替进行,学做结合。这种校企合作形式简单,但实施起来比价困难,适用于劳动密集型专业。
二、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分析
校企合作是一种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相适应,与高职教育改革相协调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要做好校企合作,首先应明确校企合作高职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是什么。
1、市场的需求。近几年,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很多外来劳动力人口从东部回迁中西部。另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明显,每年的劳动力增量在下降。所以,建筑行业对于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统计数据证明:我国的劳动技能指数仅居世界第59位。我国技师和高级技师只占技术工人的1.5%,其中高级工只占3.5%,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到了60%。新的人才需求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仅有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沟通合作,改革课程教学资料和教学方式,构成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合作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具备满足企业要求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实践动手本事和较好职业道德的综合职业素质。
2、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所以,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有明显的职业性特征,理论够用,实践为主的理念已经得到了公认。高职院校经过与企业合作,能够更好地确定教学与实践资料,为学生供给真实的实践环境。所以,校企合作对于高职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3、整合教学资料,明确专业定位的需要。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至今,仍有一些院校存在专业设置不够合理、教学资料与企业人才需求不配套甚至人才定位不准确等问题,这些都与校企之间缺少紧密的联系和沟通有关。经过校企合作,使高职院校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的设置岗位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教学计划、专业设置与课程资料,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4、高职院校、企业发展的需求。在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可利用师资力气为供给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技术咨询以及科研项目联合开发等各种服务,不仅仅为企业准备了很多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还增强了企业内部的研究本事,企业获益很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可经过校企教师的双向流动,即企业定期选派有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为学生授课,学校教师可定期参加企业举办的培训,或到企业挂职锻炼。这不仅仅能够提高年轻教师的实践经验,更主要的是经过让教师深入到生产第一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在工程中的应用,促使教师的更新专业知识,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我院建筑设备专业校企合作成功案例
上述国内外校企合作分析中,中国知网论文能够看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何培养贴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如何改革,提出贴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校企结合是当今职业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的具体的方法能够经过各种渠道,建立各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平台,而不是简单的订单班或2+1等独立模式,真正将教、学、做融为一体。所以要求高职院校应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和就业等方面实行校企全方位结合,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以下以我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为例进行说明。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是建筑类中的小专业,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在安全、舒适、高效、便利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作为国家新的发展战略而大力推广的绿色建筑、节能建筑,都离不开建筑设备专业的支撑。对于建筑设备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也对建筑设备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1、校企联盟,共育企业特色人才。我院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校、企业的各自优势和进取性,相互补充,走出了独具特色、富有成效的共同培养之路。根据企业用人需求,我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以特色订单形式组建企业冠名班实施教育和培训。目前已与甬港现代工程有限公司和浙江五洲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甬港安装特色订单班和五洲安装特色订单班。所谓特色订单班,是以合作企业人才需求为特色,以行业人才需求为基础,将企业个性人才需求与行业共性人才需求合理结合,构成了以综合素质+职业本事+特色岗位技能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密切合作,根据企业岗位对知识和本事的需求、行业社会普遍性需求等诸多因素确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标准,共同选择专业教学资料、共同编写教材。这样设置的课程即贴合企业的需要,也能够适应本专业社会的普遍人才要求;根据企业工程特点,开发出具有企业特色的实训课程。企业奖学金是校企双方深入合作办学的标志项目之一。中国期刊特色订单班均由企业出资奖励那些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和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完成学业。对企业来说,这部分资金既能够在学生中营造对企业实力的一种信任,产生归属感,有利优秀学
生留在企业工作,同时也能够经过合作办学冠名奖学金的形式扩大企业知名度。总之,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特色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有三点:①专业方向特色。订单班对学生的主要培养方向做了修正,强化了建筑设备施工管理和造价方向,削弱了原专业中的设计方向。②地域经济特色。针对企业性质,订单班对学生的课程体系做了改革,强化了建筑给排水安装、建筑电气安装,通风工程安装、削弱了供暖工程和集中式空调工程安装。③企业文化特色。订单班对学生的企业实践环节做了改革,将实习环节设计成生产实习+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三阶段。从企业的管理出发,要求学生从基层做起,认识企业、了解专业,然后进入技术管理。高校毕业生与企业都有着双向选择的权利,订单班并不意味着全部学生都在合作企业就业,所以我们这种特色订单班,避免了普通订单班仅面向合作企业、就业面偏窄的问题,在企业利益和学生利益之间找到了最大公约数,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企业和学生的利益。
2、校企携手,共建校内实训。根据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前后课程的衔接,课程实训必须坚持以岗位要求和工作过程的分析为基础,资料必须强调工学结合,突出技能培养,能体现技术领域或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这就要求应当参照相关的企业用人标准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选取实训资料;这些工学结合的教学资料,不仅仅是在教室、校外实训基地,而更多的是在实验室、实训室等真实或仿真的实践性教学场所完成。所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元投资、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新途径,也是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另一模式。例如2005年我院与上海吉博力房屋卫生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博力)共同建设的给排水实训室,由吉博力成本价供给设备,并培训学院教师。此实训室至今已为我院培训相关专业学生上千名。又如我院正与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即将要建的辐射地板供热实训室和地源热泵系统展示台,由我院供给适合需求的相关场地及空间、水电等基础条件,伟星集团负责对展示装置的技术设计、材料配置及安装工作。本实训室将展示给排水、暖通、管道安装等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仅仅针对在校生培训,更针对企业员工、
社会人员培训,真正发挥我院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行业的进取作用。
3、校企结合,促进专业改革。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原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的不足,中国知网论文检测在合作企业的带动下,分析当前建筑设备专业形式,分析常规企业对建筑设备人才的需求,分析学生应具有的职业素质、职业本事、职业技能,培养能够零距离上岗、满足生产一线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设备人才,我们对原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其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实践环节更具区域特色,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对课程的知识点按照企业工作资料进行整合,对不一样课程资料按照实际工作需要进行整合。我们不仅仅强调水、暖、电等相近专业资料有效合理的相互渗透,并且注意到跨学科(如安装、土建、装饰的互相配合)的交叉渗透。在教师培养方面,我们经过组织教师经常性地到相关企业参观调研,及时了解企业的最新技术和企业人才需求,促使教师改革教学方法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和从业意识的培养。在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方面,研究到企业在关注学生成绩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劳动态度等综合本事。教师不再简单地以学习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而重新制作评价体系,不仅仅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考核其学习态度、自主学习本事、实
践本事、团队合作等;不仅仅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四、总结
我院建筑设备专业校企结合的工作经验,我们认为,这种特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企业、学院、专业学生三者的共赢局面。职业教育的提高离不开企业的参与、支持和推动。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明确方向,但如何进行有效的校企合作,使企业真正参与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训中区,将是高职院校共同面临的一个艰巨任务。
校企合作方案(十)
根据贵州省教育厅文件精神,最大限度为在校学生供给足够的“真刀真枪”的实际动手机会,在提高学生技能的同时增强持续发展本事。结合我院的实际情景,拟定校企合作建设实施方案。
一、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根据学院“XX”建设与发展规划纲要,围绕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要求,立足和突出技术应用性,加强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供给技术服务。
1、以现代化汽车科技发展为导向,确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向;
2、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对人才素质和本事的要求为主线,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3、以优质的教学质量为基础,保证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成功。
二、校企合作建设的具体资料
1、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1)新生入学,首先校外实训基地到参观,理解企业文化教育和熏陶,增强对专业的了解,也明白行业对人才本事、素质的要求。经过这一环节,增强了学生的专业信心和兴趣,也明确了奋力方向,并在以后的学习中自觉约束自我的行为。
(2)每个学期都主修专业课,每个学期都有到实训基地实习的这一教学环节。
(3)加强实践教学,改变传统教学中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地位。
(4)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相揉合,专业理论课课室安排在实训室内的多媒体课室进行,随时将演示板、台架推入课堂,又可随时根据教学资料进行现场教学。
2、校企间人员互聘
(1)聘请企业专家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任课教师、指导实践教学、指导毕业实习,一方面弥补了教师资源不足,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多渠道、更直接地了解社会和行业。
(2)我院汽车专业教师进取参加生产实践,既服务企业,又锻练实践本事,并坚持对行业最新发展动态的了解和最新实用技术的掌握。
(3)加强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的健全
由于学生进入实训基地后,脱离学校大环境的管理,加上实训基地周边环境比较复杂,一部份学生出现作风散漫、精力不集中、与社会人员发生冲突等现象。应根据实训基地的实际情景和企业的管理制度,结合学院的相关规定制定出一套实训制度,并由系部派遣辅导员或者教师到实训基地去具体执行和落实。
(4)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
利用学生休息时间,安排企业专家举行一系列的专业知识讲座,或者举办岗位技能大赛,工作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让他们都作到有事可做,并在活动中提高自我的专业水平。
校企合作方案(十一)
为了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紧紧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技能人才的培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就业服务,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和省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为指针,以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为紧密结合点,进取探索开展学校与企业间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模式,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多的适用性复合型专业技能人才。
二、合作资料
1、学生校外实习:与企业签定学生校外实习协议,企业理解学校必须数量、专业对口的学生实习,学生实习结束毕业时,企业可优先选择录用学生,补充企业的生产一线人员。
2、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合作企业需培训在职职工时,学校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为企业培训在职职工,帮忙企业提高职工素质。培训专业、培训目标由企业确定,培训计划和资料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商定,培训师资由学校安排或企业委派,教材由学校供给。具体可签培训协议。
3、教师实践:学校每年安排必须数量的专业课教师到合作企业实践。实践时间一般为两个月,利用假期进行。实践教师填写企业实践登记表,登记资料应包含实践资料、实践期限、实践企业评价、学校意见等,并纳入对教师的考核、培养、提高。
4、学校进取与企业联系,由企业每年适当安排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或技术专家到学校任课,指导充实专业课教学,弥补师资的不足。
5、学校与企业共同成立教学咨询委员会,企业委派技术专家或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参加,学校有关校领导、部门负责人或专业课教师参加,每年召开两次会议,为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就业安置等工作供给咨询服务。
6、加强校企交流,经过联谊活动、校企互访、联办文体比赛、工学技术比武等,增进双方感情,密切校企关系,促进教学教研和学用结合,提高实用人才培养质量。
三、校企合作的实施
校企合作涉及面广,以校办、市场研发部和就业办为主,教务处、政教处配合实施。
校企合作方案(十二)
一、学校简介
xx师范学院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xx市,创立于1945年取名广西省立郁林师范学校,1952年改名xx师范,是桂东南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
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学科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x大学科门类,有x个普通本科专业,25个高职(专科)专业。学校面向全国x个省(市、自治区)及东南亚国家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含留学生)x人,成高生近x人。xx年,在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良好成绩。xx年,成为广西xx-2018年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点的立项建设单位。
院系概况
学校设有法商学院、政史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体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现有自治区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建设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2个,自治区精品课程1门。
二、学院简介
化学与材料学院拥有一支学历层次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设化学、材料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四个专业,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四个教研室,学生共计x人。
学院共有就业创业发展中心、科创中心、宿舍管理委员会、礼貌礼仪团、文工团、医疗服务团、青协、学生会等x个学生团体委员会,
在整个学校各项工作中一向名列前茅,成绩斐然。且我院历来学生活动丰富,如:迎新杯、欢送杯球类比赛、女生节、迎新晚会、毕业生晚会、社团才艺展等等,并且是全校17个二级学院中唯一成功独立举办田径运动会的一个学院。在宣传工作方面我院院网的校外点击率历来位居第一,校内上稿量今年全校排行第三。另外,我院曾与校外部分单位全体学生会成员在历经的各项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具备较强的组织宣传本事,更为重要的是懂得团结一致,对赞助、合作的商家予以大力支持作为回报。
校企合作方案(十三)
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校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本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顺应广东经济发展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技工教育发展的要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
二、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学校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校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进取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本事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职责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
学校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校讲座。经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本事,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领导组织机构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以各科室正、副科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
3、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4、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善,保证持续提高。
四、基本任务
根据学校的要求,每一专业方向要至少建立两至三家有实质性合作、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校外合作基地。校外合作基地应是该行业有必须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同行业领先的地位。
校外合作基地的基本任务:
1、理解学生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2、理解教师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培训;
4、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
5、优先满足合作基地的用人需求;
6、其它方面的合作。
五、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其根本目的在于经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能够灵活多样,检验的标准是是否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是否双方满意。以下是几种合作模式。
1、“订单”合作模式
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录用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校
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到达企业人才需求目标;具体设有定向委培班、企业订单班等。
2、工学交替模式
是企业因用工需求,向学校发出用人订单,并与学校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的职业教育。其方式为学生在学校上理论课,在合作企业理解职业、工作技能训练,每学期实施轮换。学分制专业为企业员工优先录取,实施阶段性教学。
3、教学见习模式
是学生经过必须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后,为了解合作单位的产品、生产工艺和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提前理解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职责感和主人翁意识,到合作企业对企业工作过程和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并安排学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亲自动手制作产品、参与产品管理,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本事。
4、顶岗实习模式(2+1模式)
2+1模式是指在校专业学习2年,第3年专业顶岗实习,即学生前二年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建立标准化的流程(教学,实习,就业),它的实质是:一是注重实用技术;二是毕业可拿双证(毕业证和资格证);三是保障就业。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职业人。
5、合作建立职工培训基地
根据各企业职工培训特点及不一样培训方向或培训教学的需要,与相关企业建立三种合作模式的职工培训基地,一是企业独立设定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企业或学校);二是不一样企业同类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学校或企业);三是特殊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学校),如电工、电焊、工程机械操作工培训基地。
6、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学校长设专业的不一样特点,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的方案,供给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7、举办校企联谊会及企业家报告会。学校每年举办校企联谊会,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六、保障措施
1、合作企业实行挂牌,签订协议,仪式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
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供给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对已签订合作协议书的单位,建立定期联系,了解校企合作信息(包括合作资料、模式、进展情景、顶岗实习情景、招工信息等),实现资源共享。
2、全面推行劳动就业引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调动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
3、学校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校企合作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将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情景纳入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断检验、改善校企合作工作。
校企合作方案(十四)
一、国内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1.国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由于在经济、教育水平上的差异,各国的校企合作有各自的特点,并有不一样的侧重点和作用,从而使校企合作教育呈现出大致不一样的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它坚持以企业培训为主、学校教学为辅的原则,企业在具体的职业培训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学校要从企业际需要出发,开设为本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学习课程;美国的合作教育计划,坚持突出以学校计划组织为基础的特征,以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读交替为原则;加拿大CBE模式,它以职业综合本事为基础,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的教学体系;以及英国的工读交替式培训,日本的产学合作,新加坡教学工厂,等等。我国的校企合作,很大程度上是学习了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的经验。但德国的双元制具有深厚的社会背景,一方面是政府对于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有着实质性的鼓励政策,另一方面德国社会贫富差距较小,社会分工没有很大的高低层次之分,即使是技术工人也能够有较高的收入和体面的生活。这两个方面的特点,我国目前都还不具备。国外的这些培养模式,主要还是以培养技术工人为目的,而国内高职毕业生愿意进入技术工人岗位的十分少见,一般都从事于生产第一线的管理工作或技术员工作。所以,国外的经验不能照搬,要有原
则性吸收。
2.国内校企合作模式研究。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及其他相关职业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引进,我国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逐渐从产学研合作、产教结合深入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模式,总体上来说还属于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主要有:
(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主动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与校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优先到企业就业。订单式模式强调学校为企业量身打造所需人才,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意味着一旦学生成为订单培养的对象,毕业后即可优先成为企业的员工。
(2)2+1模式。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与生产实习,后一年到企业完成顶岗实习和岗位综合实训。经过两个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职业技能,实现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轨。2+1教育模式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学校与企业往往难以紧密合作,造成相互之间意见和信息交换不够及时与通畅,容易导致两个阶段脱节,难以到达梦想的教育效果。
(3)学工交替模式。即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与在校学习交替进行,学做结合。这种校企合作形式简单,但实施起来比价困难,适用于劳动密集型专业。
二、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分析
校企合作是一种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相适应,与高职教育改革相协调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要做好校企合作,首先应明确校企合作高职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是什么。
1.市场的需求。近几年,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很多外来劳动力人口从东部回迁中西部。另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明显,每年的劳动力增量在下降。所以,建筑行业对于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统计数据证明:我国的劳动技能指数仅居世界第59位。我国技师和高级技师只占技术工人的1.5%,其中高级工只占3.5%,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到了60%。新的人才需求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仅有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沟通合作,改革课程教学资料和教学方式,构成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合作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具备满足企业要求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实践动手本事和较好职业道德的综合职业素质。
2.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所以,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有明显的职业性特征,理论够用,实践为主的理念已经得到了公认。高职院校经过与企业合作,能够更好地确定教学与实践资料,为学生供给真实的实践环境。所以,校企合作对于高职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3.整合教学资料,明确专业定位的需要。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至今,仍有一些院校存在专业设置不够合理、教学资料与企业人才需求不配套甚至人才定位不准确等问题,这些都与校企之间缺少紧密的联系和沟通有关。经过校企合作,使高职院校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的设置岗位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教学计划、专业设置与课程资料,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4.高职院校、企业发展的需求。在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可利用师资力气为供给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技术咨询以及科研项目联合开发等各种服务,不仅仅为企业准备了很多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还增强了企业内部的研究本事,企业获益很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可经过校企教师的双向流动,即企业定期选派有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为学生授课,学校教师可定期参加企业举办的培训,或到企业挂职锻炼。这不仅仅能够提高年轻教师的实践经验,更主要的是经过让教师深入到生产第一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在工程中的应用,促使教师的更新专业知识,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我院建筑设备专业校企合作成功案例
上述国内外校企合作分析中,中国知网论文能够看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何培养贴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如何改革,提出贴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校企结合是当今职业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的具体的方法能够经过各种渠道,建立各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平台,而不是简单的订单班或2+1等独立模式,真正将教、学、做融为一体。所以要求高职院校应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和就业等方面实行校企全方位结合,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以下以我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为例进行说明。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是建筑类中的小专业,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在安全、舒适、高效、便利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作为国家新的发展战略而大力推广的绿色建筑、节能建筑,都离不开建筑设备专业的支撑。对于建筑设备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也对建筑设备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1.校企联盟,共育企业特色人才。我院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校、企业的各自优势和进取性,相互补充,走出了独具特色、富有成效的共同培养之路。根据企业用人需求,我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以特色订单形式组建企业冠名班实施教育和培训。目前已与甬港现代工程有限公司和浙江五洲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甬港安装特色订单班和五洲安装特色订单班。所谓特色订单班,是以合作企业人才需求为特色,以行业人才需求为基础,将企业个性人才需求与行业共性人才需求合理结合,构成了以综合素质+职业本事+特色岗位技能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密切合作,根据企业岗位对知识和本事的需求、行业社会普遍性需求等诸多因素确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标准,共同选择专业教学资料、共同编写教材。这样设置的课程即贴合企业的需要,也能够适应本专业社会的普遍人才要求;根据企业工程特点,开发出具有企业特色的实训课程。企业奖学金是校企双方深入合作办学的标志项目之一。中国期刊特色订单班均由企业出资奖励那些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和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完成学业。对企业来说,这部分资金既能够在学生中营造对企业实力的一种信任,产生归属感,有利优秀学生
留在企业工作,同时也能够经过合作办学冠名奖学金的形式扩大企业知名度。总之,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特色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有三点:
①专业方向特色。订单班对学生的主要培养方向做了修正,强化了建筑设备施工管理和造价方向,削弱了原专业中的设计方向。
②地域经济特色。针对企业性质,订单班对学生的课程体系做了改革,强化了建筑给排水安装、建筑电气安装,通风工程安装、削弱了供暖工程和集中式空调工程安装。
③企业文化特色。订单班对学生的企业实践环节做了改革,将实习环节设计成生产实习+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三阶段。从企业的管理出发,要求学生从基层做起,认识企业、了解专业,然后进入技术管理。高校毕业生与企业都有着双向选择的权利,订单班并不意味着全部学生都在合作企业就业,所以我们这种特色订单班,避免了普通订单班仅面向合作企业、就业面偏窄的问题,在企业利益和学生利益之间找到了最大公约数,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企业和学生的利益。
2.校企携手,共建校内实训。根据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前后课程的衔接,课程实训必须坚持以岗位要求和工作过程的分析为基础,资料必须强调工学结合,突出技能培养,能体现技术领域或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这就要求应当参照相关的企业用人标准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选取实训资料;这些工学结合的教学资料,不仅仅是在教室、校外实训基地,而更多的是在实验室、实训室等真实或仿真的实践性教学场所完成。所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元投资、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新途径,也是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另一模式。例如20xx年我院与上海吉博力房屋卫生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博力)共同建设的给排水实训室,由吉博力成本价供给设备,并培训学院教师。此实训室至今已为我院培训相关专业学生上千名。又如我院正与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即将要建的辐射地板供热实训室和地源热泵系统展示台,由我院供给适合需求的相关场地及空间、水电等基础条件,伟星集团负责对展示装置的技术设计、材料配置及安装工作。本实训室将展示给排水、暖通、管道安装等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仅仅针对在校生培训,更针对企业员工、社
会人员培训,真正发挥我院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行业的进取作用。
3.校企结合,促进专业改革。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原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的不足,中国知网论文检测在合作企业的带动下,分析当前建筑设备专业形式,分析常规企业对建筑设备人才的需求,分析学生应具有的职业素质、职业本事、职业技能,培养能够零距离上岗、满足生产一线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设备人才,我们对原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其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实践环节更具区域特色,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对课程的知识点按照企业工作资料进行整合,对不一样课程资料按照实际工作需要进行整合。我们不仅仅强调水、暖、电等相近专业资料有效合理的相互渗透,并且注意到跨学科(如安装、土建、装饰的互相配合)的交叉渗透。在教师培养方面,我们经过组织教师经常性地到相关企业参观调研,及时了解企业的最新技术和企业人才需求,促使教师改革教学方法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和从业意识的培养。在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方面,研究到企业在关注学生成绩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劳动态度等综合本事。教师不再简单地以学习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而重新制作评价体系,不仅仅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考核其学习态度、自主学习本事、实践
本事、团队合作等;不仅仅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总结
我院建筑设备专业校企结合的工作经验,我们认为,这种特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企业、学院、专业学生三者的共赢局面。职业教育的提高离不开企业的参与、支持和推动。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明确方向,但如何进行有效的校企合作,使企业真正参与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训中区,将是高职院校共同面临的一个艰巨任务。
校企合作方案(十五)
一、国内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1.国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由于在经济、教育水平上的差异,各国的校企合作有各自的特点,并有不一样的侧重点和作用,从而使校企合作教育呈现出大致不一样的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它坚持以企业培训为主、学校教学为辅的原则,企业在具体的职业培训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学校要从企业际需要出发,开设为本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学习课程;美国的合作教育计划,坚持突出以学校计划组织为基础的.特征,以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读交替为原则;加拿大CBE模式,它以职业综合本事为基础,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的教学体系;以及英国的工读交替式培训,日本的产学合作,新加坡教学工厂,等等。我国的校企合作,很大程度上是学习了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的经验。但德国的双元制具有深厚的社会背景,一方面是政府对于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有着实质性的鼓励政策,另一方面德国社会贫富差距较小,社会分工没有很大的高低层次之分,即使是技术工人也能够有较高的收入和体面的生活。这两个方面的特点,我国目前都还不具备。国外的这些培养模式,主要还是以培养技术工人为目的,而国内高职毕业生愿意进入技术工人岗位的十分少见,一般都从事于生产第一线的管理工作或技术员工作。所以,国外的经验不能照搬,要有原则
性吸收。
2.国内校企合作模式研究。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及其他相关职业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引进,我国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逐渐从产学研合作、产教结合深入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模式,总体上来说还属于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主要有:
(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主动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与校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优先到企业就业。订单式模式强调学校为企业量身打造所需人才,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意味着一旦学生成为订单培养的对象,毕业后即可优先成为企业的员工。
(2)2+1模式。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与生产实习,后一年到企业完成顶岗实习和岗位综合实训。经过两个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职业技能,实现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轨。2+1教育模式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学校与企业往往难以紧密合作,造成相互之间意见和信息交换不够及时与通畅,容易导致两个阶段脱节,难以到达梦想的教育效果。
(3)学工交替模式。即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与在校学习交替进行,学做结合。这种校企合作形式简单,但实施起来比价困难,适用于劳动密集型专业。
二、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分析校企合作是一种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相适应,与高职教育改革相协调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要做好校企合作,首先应明确校企合作高职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是什么。
1.市场的需求。近几年,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很多外来劳动力人口从东部回迁中西部。另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明显,每年的劳动力增量在下降。所以,建筑行业对于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统计数据证明:我国的劳动技能指数仅居世界第59位。我国技师和高级技师只占技术工人的1.5%,其中高级工只占3.5%,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到了60%。新的人才需求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仅有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沟通合作,改革课程教学资料和教学方式,构成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合作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具备满足企业要求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实践动手本事和较好职业道德的综合职业素质。
2.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所以,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有明显的职业性特征,理论够用,实践为主的理念已经得到了公认。高职院校经过与企业合作,能够更好地确定教学与实践资料,为学生供给真实的实践环境。所以,校企合作对于高职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3.整合教学资料,明确专业定位的需要。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至今,仍有一些院校存在专业设置不够合理、教学资料与企业人才需求不配套甚至人才定位不准确等问题,这些都与校企之间缺少紧密的联系和沟通有关。经过校企合作,使高职院校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的设置岗位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教学计划、专业设置与课程资料,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4.高职院校、企业发展的需求。在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可利用师资力气为供给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技术咨询以及科研项目联合开发等各种服务,不仅仅为企业准备了很多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还增强了企业内部的研究本事,企业获益很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可经过校企教师的双向流动,即企业定期选派有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为学生授课,学校教师可定期参加企业举办的培训,或到企业挂职锻炼。这不仅仅能够提高年轻教师的实践经验,更主要的是经过让教师深入到生产第一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在工程中的应用,促使教师的更新专业知识,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我院建筑设备专业校企合作成功案例
上述国内外校企合作分析中,中国知网论文能够看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何培养贴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如何改革,提出贴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校企结合是当今职业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的具体的方法能够经过各种渠道,建立各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平台,而不是简单的订单班或2+1等独立模式,真正将教、学、做融为一体。所以要求高职院校应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和就业等方面实行校企全方位结合,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以下以我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为例进行说明。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是建筑类中的小专业,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在安全、舒适、高效、便利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作为国家新的发展战略而大力推广的绿色建筑、节能建筑,都离不开建筑设备专业的支撑。对于建筑设备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也对建筑设备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1.校企联盟,共育企业特色人才。我院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校、企业的各自优势和进取性,相互补充,走出了独具特色、富有成效的共同培养之路。根据企业用人需求,我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以特色订单形式组建企业冠名班实施教育和培训。目前已与甬港现代工程有限公司和浙江五洲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甬港安装特色订单班和五洲安装特色订单班。所谓特色订单班,是以合作企业人才需求为特色,以行业人才需求为基础,将企业个性人才需求与行业共性人才需求合理结合,构成了以综合素质+职业本事+特色岗位技能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密切合作,根据企业岗位对知识和本事的需求、行业社会普遍性需求等诸多因素确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标准,共同选择专业教学资料、共同编写教材。这样设置的课程即贴合企业的需要,也能够适应本专业社会的普遍人才要求;根据企业工程特点,开发出具有企业特色的实训课程。企业奖学金是校企双方深入合作办学的标志项目之一。中国期刊特色订单班均由企业出资奖励那些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和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完成学业。对企业来说,这部分资金既能够在学生中营造对企业实力的一种信任,产生归属感,有利优秀学生
留在企业工作,同时也能够经过合作办学冠名奖学金的形式扩大企业知名度。总之,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特色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有三点:①专业方向特色。订单班对学生的主要培养方向做了修正,强化了建筑设备施工管理和造价方向,削弱了原专业中的设计方向。②地域经济特色。针对企业性质,订单班对学生的课程体系做了改革,强化了建筑给排水安装、建筑电气安装,通风工程安装、削弱了供暖工程和集中式空调工程安装。③企业文化特色。订单班对学生的企业实践环节做了改革,将实习环节设计成生产实习+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三阶段。从企业的管理出发,要求学生从基层做起,认识企业、了解专业,然后进入技术管理。高校毕业生与企业都有着双向选择的权利,订单班并不意味着全部学生都在合作企业就业,所以我们这种特色订单班,避免了普通订单班仅面向合作企业、就业面偏窄的问题,在企业利益和学生利益之间找到了最大公约数,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企业和学生的利益。
2.校企携手,共建校内实训。根据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前后课程的衔接,课程实训必须坚持以岗位要求和工作过程的分析为基础,资料必须强调工学结合,突出技能培养,能体现技术领域或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这就要求应当参照相关的企业用人标准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选取实训资料;这些工学结合的教学资料,不仅仅是在教室、校外实训基地,而更多的是在实验室、实训室等真实或仿真的实践性教学场所完成。所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元投资、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新途径,也是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另一模式。例如20xx年我院与上海吉博力房屋卫生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博力)共同建设的给排水实训室,由吉博力成本价供给设备,并培训学院教师。此实训室至今已为我院培训相关专业学生上千名。又如我院正与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即将要建的辐射地板供热实训室和地源热泵系统展示台,由我院供给适合需求的相关场地及空间、水电等基础条件,伟星集团负责对展示装置的技术设计、材料配置及安装工作。本实训室将展示给排水、暖通、管道安装等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仅仅针对在校生培训,更针对企业员工、社
会人员培训,真正发挥我院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行业的进取作用。
3.校企结合,促进专业改革。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原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的不足,中国知网论文检测在合作企业的带动下,分析当前建筑设备专业形式,分析常规企业对建筑设备人才的需求,分析学生应具有的职业素质、职业本事、职业技能,培养能够零距离上岗、满足生产一线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设备人才,我们对原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其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实践环节更具区域特色,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对课程的知识点按照企业工作资料进行整合,对不一样课程资料按照实际工作需要进行整合。我们不仅仅强调水、暖、电等相近专业资料有效合理的相互渗透,并且注意到跨学科(如安装、土建、装饰的互相配合)的交叉渗透。在教师培养方面,我们经过组织教师经常性地到相关企业参观调研,及时了解企业的最新技术和企业人才需求,促使教师改革教学方法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和从业意识的培养。在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方面,研究到企业在关注学生成绩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劳动态度等综合本事。教师不再简单地以学习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而重新制作评价体系,不仅仅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考核其学习态度、自主学习本事、实践
本事、团队合作等;不仅仅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总结
我院建筑设备专业校企结合的工作经验,我们认为,这种特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企业、学院、专业学生三者的共赢局面。职业教育的提高离不开企业的参与、支持和推动。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明确方向,但如何进行有效的校企合作,使企业真正参与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训中区,将是高职院校共同面临的一个艰巨任务。
校企合作方案(十六)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我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重要资料。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作,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工作精神。规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促进其顺利运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管理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旨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本事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本事,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能够有多种形式,要进取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开展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本事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行校、教务二级管理,学校负责审核、检查和重大问题的处理,教务处负责具体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1、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领导小组。
根据专业教学的需求,寻求能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合作单位。由教务与合作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成立领导小组,教务处主任及合作单位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各学工处分管教学和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及合作单位相关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组织、实施各专业合作培养的各项工作,督促、检查教务处和企事业单位产学合作教育工作的实施完成情景,协调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是我校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体制的重要资料。教务处要继续聘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学者任校外专业指导委员,不断扩大校外专业指导委员的队伍。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要由行业主流企业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和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来自企业的人员应有较大部分。
教务处主任为第一职责人,精心组织、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在专业建设各个环节中的作用。异常是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建设和改革等方面的顾问、咨询、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作用,要邀请专业指导委员参与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论证工作。此外还要发挥专业指导委员在合作培训、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引进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学生毕业实习和就业等方面的作用,共同完成有具体资料的互惠双赢的合作项目,实现企业与学校的互利互助。
3、加强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
产学结合既是一种教学形式,也是一种教育思想。产学结合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主要反映了职业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所以,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应从以下两方面开展:
(1)在专业设置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时,要广泛开展社会调研,了解企业、行业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以及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意见,进行专业论证时要广泛邀请校外专业指导委员参加。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开设新专业、改造老专业的意见,同时要根据企业用人岗位的职业要求,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料,主动为企业培养人才供给优质的服务。同时要进取与企业联系,开拓毕业实习基地和学生就业接收单位,主动向企业输送对口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稳定率。
(2)主动与企业、政府等部门联系,开展技能鉴定、在岗培训等以非学历教育为主的培训业务,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教学条件等为企业培训在职人员,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和管理本事。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设计
1.总体设计原则: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建立以本事为本位的教育模式,体现以技术应用为主体的教学特色,构成教学、生产相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体制基础,以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关键。本着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和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体现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即公共学习领域、素质拓展领域)与多个专业方向(即专业一般学习领域课程、专业综合学习领域课程和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本着能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反映专业特色建设要求和反映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体现知识、本事和素质的模块化课程;本着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合一,产学结合落实校内实训和校企合作落实校外顶岗实习,构建相对独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本着必修选修课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方案制订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以有利于教学管理,构建基于弹性学制的学分制模式下的培养计划。
2.课程体系结构及课程设置的原则和依据。基于专业规划与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结构应有四部分组成:
(1)公共学习领域课程。这一学习领域课程应使学生尽可能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思想道德、数理基础、外语交流及学习本事等方面打好必须的基础。
(2)专业一般学习领域课程。该学习领域课程应能为各专业方向学生构筑一个基础理论较为宽广、核心技能要求明确,能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与迁移供给良好的知识、本事和素质结构的综合性核心课程及核心技能实训模块。
(3)专业综合学习领域课程。该学习领域课程直接反映职业教育的职业特征,具有明确职业价值取向,以本事本位和就业导向为目标的教育教学资料。它是具有“准订单”性质、灵活开放的课程和实训实习模块。
(4)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这是为拓展学生的谋生范围供给其就业(第一次)所需的岗位技能与基本专业知识,能够灵活适应市场(企业)的需求,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设置应紧密贴合市场与企业需求,依托就业指导中心,根据对应岗位(群)应具备的综合职业本事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素和要求,构建方向课程模块。
3.注重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为了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求学生不但具备认知本事、学习本事、实践本事,并且具备交流、创新、创业和组织本事及团队协作精神。还要重视学生共性提高与个性发展,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过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共性的东西,个性常常被忽略。实际上,个性是最重要的,其核心东西是思想的独立性,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不盲从权威。所以,从根本上说,创新首先要有自由的思想作为前提和基本条件,培养个性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自由的思考本事,给学生较大选择空间,因材施教。
4、配套的改革措施
(1)制订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符的课程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是规范一门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是联系人才培养方案与课堂教学的中间桥梁,课程教学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所以,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与之相符的课程教学标准是落实课程改革思想、教育观念的关键环节。编制课程教学标准时,应将企业真实任务对职业本事的要求纳入其中,把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专业课程中。对教学目标的叙写应以职业本事来描述,而不是掌握知识程度的描述;教学资料的选取范围、教学组织的顺序应基于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的分析;教学资料陈述的方式应以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的形式来叙写,尽可能地采用项
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去理解每一个工作任务。
(2)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采用以职业本事为核心的“本事本位”课程观。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根据本专业目标岗位的实际需要,综合各岗位的工作任务、资料、职责等要求,由企业专家组主导起草《岗位职业标准》;在分析职业岗位知识、本事、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将学科体系的课程资料进行解构,按工作过程中的行动体系选择、序化课程资料,经过理出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并归纳出行动领域;由行动领域并基于真实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学习领域)。
(3)课程设置体现“三通一渗透”的原则,即公共学习领域课程打通,各专业素质拓展领域课程按专业大类打通,第5学期各专业一律进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领域的课程(公共关系、美育与音乐美术鉴赏、应用文写作)要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渗透。
(4)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本事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突出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在教学设计中将课堂与实习地点相统一,采用“教、学、做合一”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
三、其他
由学校教务处组织相关人员,不定期地对校企合作企业的组织管理、教学实施情景进行检查,给出指导意见。经过学生评价的形式,对企业和兼职教师进行综合考评。根据学校综合考核的情景,对于不贴合要求的企业或教师要及时整改,确实无法到达学校要求的经双方协商后予以解除。
校企合作方案(十七)
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系的实际情景,特制定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院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本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顺应江苏两个率先的经济发展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技工教育发展的要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
二、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学院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院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进取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本事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职责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
学院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校讲座。经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本事,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领导组织机构
成立以部门主任、书记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以办公室、教学秘书、学工秘书及各教研室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四、基本任务
根据学院的要求,每一专业方向要至少建立两至三家有实质性合作、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校外合作基地。校外合作基地应是该行业有必须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同行业领先的地位。
校外合作基地的基本任务:
1、理解学生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2、理解教师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培训;
4、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
5、优先满足合作基地的用人需求;
6、其它方面的合作。
校企合作方案(十八)
为了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紧紧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技能人才的培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就业服务,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和省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为指针,以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为紧密结合点,进取探索开展学校与企业间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模式,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多的适用性复合型专业技能人才。
二、合作资料
1、学生校外实习:与企业签定学生校外实习协议,企业理解学校必须数量、专业对口的学生实习,学生实习结束毕业时,企业可优先选择录用学生,补充企业的生产一线人员。
2、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合作企业需培训在职职工时,学校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为企业培训在职职工,帮忙企业提高职工素质。培训专业、培训目标由企业确定,培训计划和资料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商定,培训师资由学校安排或企业委派,教材由学校供给。具体可签培训协议。
3、教师实践:学校每年安排必须数量的专业课教师到合作企业实践。实践时间一般为两个月,利用假期进行。实践教师填写企业实践登记表,登记资料应包含实践资料、实践期限、实践企业评价、学校意见等,并纳入对教师的考核、培养、提高。
4、学校进取与企业联系,由企业每年适当安排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或技术专家到学校任课,指导充实专业课教学,弥补师资的不足。
5、学校与企业共同成立教学咨询委员会,企业委派技术专家或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参加,学校有关校领导、部门负责人或专业课教师参加,每年召开两次会议,为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就业安置等工作供给咨询服务。
6、加强校企交流,经过联谊活动、校企互访、联办文体比赛、工学技术比武等,增进双方感情,密切校企关系,促进教学教研和学用结合,提高实用人才培养质量。
三、校企合作的实施
校企合作涉及面广,以校办、市场研发部和就业办为主,教务处、政教处配合实施。
校企合作方案(十九)
为了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中的作用,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加速我校事业发展和专业建设,提高办学综合实力,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特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实施方案指导今后的学校校企合作工作。
一、指导思想
进取贯彻落实中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本事为本位,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确立校企合作办学意识,不断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丰富校企合作资料,提高技能性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提升校企合作办学的层次和水平,推动我校各专业新一轮的内涵发展,不断增强职业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本事。
二、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职业学校的职责与义务,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效率的高低。学校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进取为企业开展各类培训,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共嬴”是校企合作的宗旨,双方的利益与职责必须高度统一。合作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综合素质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学校有职责义务对学生进行“维权”教育,对合作企业进行筛选,切实保障学生和家长的利益。
3.校企互动原则
校企合作是一项双向活动,应定期开展交流沟通工作。学校将定期组织人员到企业进行实习生、毕业生用工回访,组织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参加技术、设备等培训,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或见习生产。企业定期派遣高级技术人员来校开设讲座,或对师生进行现场指导。经过校企互动,使师生能收获更多的实践知识与本事,使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合作方式
校企合作基根本目的在于经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能够灵活多样,检验标准为是否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是否双方满意。根据学校各专业目前实际情景,拟开展以下一些合作方式:
1.“订单”培养
分流组班前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组班后与学生、家长签订“订单”培养用工协议,顶岗实习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考核情景记入学生个人档案,作为发放毕业证书的重要依据之一。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资料;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直接在合作企业就业,确保学生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标准“零”距离对接。具体形式有:定向委培班、企业冠名班、企业订单班。
2.工学交替
企业因用工需求,可向学校发出用人订单,并与学校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其方式为学生在校上理论课,到合作企业理解职业、工作技能训练,定期轮换学习场所。
3.生产见习
是教师、学生经过必须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和研究后,为了解合作单位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等,以及经营理念、管理制度等,了解理解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到合作企业对工作过程和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并安排师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亲手制作产品、参与产品管理,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意识等本事。
4.顶岗实习
学生前二年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全部课程,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企业“双选”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顶岗实习;专业课教师利用寒假、暑假等时间,到合作单位进行为期两个月左右的顶岗实习。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管理,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的合格职业人,使专业课教师在实践水平上有较大提升,更好地服务于校内课堂教学。
5.共建实训基地
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与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共同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这些基地不仅仅可成为师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的重要阵地,并且可充分发挥出基地资源的价值,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动手本事和创新精神,增加专业教师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高;合作企业可在基地优先选拔到优秀人才,到达“双赢”的效果。
6.开设职工培训班
我校是成职教合一办学,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成教与职教互相促进。根据各企业职工培训特点及不一样培训方向或培训教学的需要,与相关企业联合共同开设职工培训班,包括学历教育培训班、专技人员培训班、特殊行业或工种培训班等。
7.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学校所设专业的不一样特点,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的方案,供给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建立和管理校内外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方案(二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本事的培养,加强我院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本事,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到达“双赢”的目的,提升我院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奋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订单培养模式根据我院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本地区和区域内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进取主动地与企事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群)知识和技能,到达供需共识,签订半年至三年的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供给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必须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经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第5学期,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第6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完成毕业设计,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在这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和学生管理问题。
(三)见习模式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位敬业的精神。
(四)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忙。
(五)生产经营模式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其他资源优势,主动与企作文业合作进行相关的项目投资经营。学校以场地或其他现有资源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优势,解决学校的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以生产项目带师生实训,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如实训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即可引进企业合作,到达双赢。
(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课程开发应研究到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
开发的课程应具备的特点:一是,课程结构模块化,以实际工作岗位(群)需求分析为基础,其课程体系、课程资料均来自于实际工作任务模块,从而建立了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资料体系;二是,课程资料综合化,主要体此刻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三是,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此刻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三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师生、师徒、生生关系,实现教具与工具、耗材与原料相结合,做到教室、实训室或生产车间的三者结合等;四是,课程评价开放化,除了进行校内评价之外,还引入企业及社会的评价。
(七)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教材开发应基于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实施。教材开发应聘请行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针对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在相关企业一线的实习实训环境,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教材能够先从讲义入手,然后根据实际使用情景,逐步修正,过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八)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资料,供给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九)实施“双百工程”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即:百名企业家进学校、百名教师进企业),增加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本事。选派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并管理学生,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学校主动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资料、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同时学校每年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讲课、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让学生感受学校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三、校企合作具体要求
(一)新设置专业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地区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设置新专业时,充分调查和预测发展的先进性,在初步确定专业后,应邀请相关部门、用人单位的专家和实际者进行论证,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
(二)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料的安排和调整等教学工作应征求企业或行业的意见,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资料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近三年内,在工商管理系和工程技术系进行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各院、系、部中全面铺开此项工作。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设工作。
(四)近三年内,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建设工作,实训教材尽量采用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
(五)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轮训制度,各院、系、部每学年要选派10%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3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严格执行“关于专业课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若干规定”,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本事和实践教学本事。同时每个专业至少聘请或调进3个以上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
四、保证措施
(一)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由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各院、系、部由一名领导具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备一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二)合作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供给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三)学院和各院、系、部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中,必须把校企合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年度工作总结要体现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将作为每年考核各院、系、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根据各院、系、部校企合作开展的情景和效果,每年评选2-3个系部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单位,从全院评选5-10名教师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工作者,重点评选校企合作完成的研发项目,学校将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不突出的单位不得参加全院的先进单位的评选。专业课教师校企合作开展的情景和效果,将同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选优秀教师等挂钩。
校企合作方案(二十一)
根据《校企合作协议》,经过甲乙方双方进一步友好协商,特制订“秭归职教中心空调制冷专业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建设方案”。
一、建设总则
以甲乙双方互惠互利为建设原则,甲方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不影响乙方正常生产的前提下,派遣学生到乙方实习,乙方根据学生实习期的资料、项目给予适当安排,并派担任主管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学指导,以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实习教学资料,为毕业后服务于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甲乙双方组成实习领导小组,对实习学生进行教学和管理。甲方派员跟随实习学生进行管理,乙方负责为甲方教师供给免费培训。
二、合作目标:
1、校外实训基地:甲方以乙方为中心安排顶岗实习活动。乙方按照甲方教学计划,结合单位实际情景,安排学生实习资料,指导实习过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本事和职业素质;
2、校内实训室:甲方进取扩大实训室建设规模,加大投入,更新设备设施。在现有实训室的基础上,由乙方按照台套4人的标准无偿供给焊枪、空调等约20万元的设备新建焊接技术、装配维修两大实训室。
三、建设资料:
1、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甲方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乙方生产要求,初步确定每次实习的时间、资料、人数和要求,并提前二个月与乙方联系,与乙方共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和安排;学生从面试到签订实习合同、实习鉴定评议等整个过程中,甲方需安排一名额教师进入企业配合乙方管理学生实习工作,乙方在此期间为甲方教师免费供给食宿和新技术、新工艺培训,为甲方教师的转岗培训、提升培训供给必要支持。
2、甲方每年春季开学10天后安排学生进乙方开展为期3个月的工学交替活动,乙方充分满足活动需要的场地、设备、材料,并保证与乙方正式职工同工同酬。学生在使用乙方的机器设备时,必须在乙方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才能上机操作,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对实习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考核;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和素质,可优先选择优秀毕业生就业;
3、甲方需向乙方供给实习生实习推荐表(盖有学校公章、贴有照片)、学籍证明、身份证复印件,如甲方供给的实习生有关资料与事实不符或违反有关规定,乙方有权随时通知甲方退回学生。乙方必须向实习学生供给《劳动法》规定的相应权利保障。
4、乙方负责对实习生进行考勤,实习生不得擅自离职,如有正当原因确需离职的,需提前一周提交书面申请,经乙方批准后方可离职。
5、甲方进取加强技能教学,每学年举办一次技能操作考试,对于成绩优秀者乙方拿出必须数额的奖学金予以奖励。
校企合作方案(二十二)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我校的职业教育,实现我校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学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结合我校实际,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本事的培养,加强我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本事,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到达“双赢”的目的,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奋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定向”培养模式
根据我校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国内各大企业单位的用人需求,进取主动地与企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到达供需共识,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
向培养;企业供给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必须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
经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从第5学期开始,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决定培训期限,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然后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学生理解企业的分配和管理企业付给学生相应岗位的劳动报酬。
(三)见习模式
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景,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
(四)双方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继续教育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忙。
(五)生产经营模式
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其他资源优势,主动与企业合作进行相关的项目投资经营。学校以场地或其他现有资源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优势,解决学校的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以生产项目带师生实训,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
(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课程开发应研究到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
开发的课程应具备的特点:一是,课程结构模块化,以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分析为基础,其课程体系、课程资料均来自于实际工作任务模块,从而建立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资料体系;二是,课程资料综合化,主要体此刻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三是,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此刻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三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师生、师徒、生生关系,实现教具与工具、耗材与原料相结合,做到教室、实训室或生产车间的三者结合等;四是,课程评价开放化,除了进行校内评价之外,还引入企业及社会的评价。
(七)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教材开发应基于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实施。教材开发应聘请行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针对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在相关企业一线的实习实训环境,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教材能够先从讲义入手,然后根据实际使用情景,逐步修正,过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八)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资料,供给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九)实施“双百工程”
实施“双百工程”(即:百名企业家进学校、百名教师进企业),增加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本事。选派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并管理学生,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学校主动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资料、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同时学校每年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讲课、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让学生感受学校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三、校企合作具体要求
(一)新设置专业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设置新专业时,充分调查和预测发展的先进性,在初步确定专业
后,应邀请相关部门、用人单位的专家和实际者进行论证,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
(二)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料的安排和调整等教学工作应征求企业或行业的意见,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资料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近三年内,在四个重点系进行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各系、部全面铺开此项工作。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设工作。
(四)近三年内,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建设工作,实训教材尽量采用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
(五)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轮训制度,各系、部每学年要选派10﹪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2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本事和实践教学本事。同时每个专业至少聘请或调进3个以上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
四、保证措施
(一)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由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各系、部由一名领导具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备一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二)合作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供给培训、技术等
校企合作方案(二十三)
一、学校简介
xx师范学院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xx市,创立于1945年取名广西省立郁林师范学校,1952年改名xx师范,是桂东南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
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学科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x大学科门类,有x个普通本科专业,25个高职(专科)专业。学校面向全国x个省(市、自治区)及东南亚国家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含留学生)x人,成高生近x人。xx年,在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良好成绩。xx年,成为广西xx-20xx年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点的立项建设单位。
院系概况
学校设有法商学院、政史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体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现有自治区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建设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2个,自治区精品课程1门。
二、学院简介
化学与材料学院拥有一支学历层次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设化学、材料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四个专业,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四个教研室,学生共计x人。
学院共有就业创业发展中心、科创中心、宿舍管理委员会、礼貌礼仪团、文工团、医疗服务团、青协、学生会等x个学生团体委员会,
在整个学校各项工作中一向名列前茅,成绩斐然。且我院历来学生活动丰富,如:迎新杯、欢送杯球类比赛、女生节、迎新晚会、毕业生晚会、社团才艺展等等,并且是全校17个二级学院中唯一成功独立举办田径运动会的一个学院。在宣传工作方面我院院网的校外点击率历来位居第一,校内上稿量今年全校排行第三。另外,我院曾与校外部分单位全体学生会成员在历经的各项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具备较强的组织宣传本事,更为重要的是懂得团结一致,对赞助、合作的商家予以大力支持作为回报。
校企合作方案(二十四)
湖南九典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位于湖南浏阳生物医药园区,是在认真贯彻落实我省“科教兴湘”和“中部崛起”战略背景下,依托长沙医学院药学、药物制剂、生物技术、市场营销等学科优势资源和湖南九典制药有限公司雄厚科研、生产实力,于xx年签约建立本科生实践教学人才培养基地,xx年6月经教育厅批准正式立项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湘教通xx(272)】。在前期几年的合作与建设过程中,学校与公司领导多次互访,就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公司培训中心与教学院系、专业教研室也多次在培养方案、实习大纲、实习计划等方面开展了很多的工作,在双方共同奋力下,基地在软硬件建设方面均取得了必须的成果。本示范基地将继续经过后期的规划和建设,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药学类专业人才供给良好的平台。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工程的意见”》(教高[xx]6号)和《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xx]1号)等文件为指导思想,以深化校企合作为主攻点,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相互交流探讨,利用人才培养基地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政策,打破原有的管理框架和模式,率先探索、尝试一些改革措施,推动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使基地真正成为学校具有品牌效应和示范、辐射作用的高级创新性人才培养基地,带动相关学科的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提高和发展。
二、建设目标
遵循“立足湖南、贡献地方,联合培养、优势互补,形式多样、注重实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建设原则,以专业核心本事培养为切入点,坚持以培养药学行业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健全的制度体系和精简的组织结构为基础,以实践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师资队伍建设、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建设、实训中心建设、网络建设为支撑,经过理论联系实践,强化大学生专业实践本事和科研创新本事的培养,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完备、运行灵活、资源共享,且相对稳定的集教学、培训、生产、技术服务于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三、建设资料
长沙医学院抓住学院的专业办学特点优势乃至长沙市经济快速发展、省级示范性院校项目建设两大机遇,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经过体制和制度创新,搭建制度框架下的校企深度合作平台。以此为基础,建立教学质量标准和柔性化管理体系,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建立在共建、共享、共赢基础上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经过改革创新,建设以应用型本事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校企共同打造品牌优势较强的重点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建设一支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结构“双师”教学团队;构建具有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集生产实训、虚拟仿真为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
(一)建立“学校-院系-基地”三级管理体制
学校管理: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由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教务处、学生处、科研处、基建后勤处等)组成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我校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学校出台相关政策和制度规范校企合作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指导示范基地的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管理办法与规章制度的制定及实施监督。
院系管理:校企合作项目由长沙医学院药学院负责管理,成立“校企合作项目管理中心”。管理中心由药学院指定一名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全面工作。配备1~2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主要负责基地的具体建设规划及落实,抓队伍建设,抓任务分解以及目标管理。下设教学管理人员1名、学生工作管理1名。主要负责校内外实践教学活动的管理、执行及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思想工作教育。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
基地管理:基地成立学生工作管理小组,由企业承担相关教学管理职责,学校选派教师协助进行管理,为基地建设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和环境。
(二)规划、落实、执行“双师型”教师建设
以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以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经过校企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的建立和专业教学团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完善,奋力建设一支结构优化、专兼结合、高素质的结构型“双师”教学团队。
1、根据重点专业及所带动专业群建设的需要,引进专业带头人1~2人,培养专业带头人1~2人;引进骨干教师1~3人,培养骨干教师10余人;选派5~10名左右专业课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或授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2、加强师资队伍的校企合作,互通有无。校企双方创造条件,一方面学校为企业员工供给系统学习的机会,经过组织培训等工作,提高主要岗位人员的理论与业务水平。同时,合理安排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教师参与企业的扩建与改建及相关技改工作。另一方面学校聘请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保证实践技能课程有必须比例由来自企业的技术人员、能工巧匠讲授和指导。
3、聘请国内的知名专家、学者、校长等专业人士来院讲学,引导教师学习理解研究新的教育理论,明确奋力方向,自觉实践,不断提升内在素质;选派学校专家、学者、骨干教师进行校企、校际间的交流合作。
4、继续加强校企科研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长沙医学院高学历专业技术人才和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以及湖南九典制药有限公司在药物制剂研发的管理和生产经验,不仅仅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并且能到达培养师资人才队伍,提升整体技术研发实力的目的。合作采取“校企合作联合申报科研课题”,“企业委托学校研究开发”,学校科研成果进行“技术转让”或“联合开发”等多种形式。本年度,将继续推进正在合作开展的4项科研项目:“氯波必利生物黏附性缓释片的应用基础研究”、“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克霉唑阴道片”、“吡喹酮长循环纳米脂质体及其抗血吸虫的应用基础研究”。同时,扩展双方在其他科研项目上的合作,实现互惠互利,优势互补。
(三)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新模式
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研究培养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共同研究开发培养人才的教材,共同选定培养人才的师资,共同实施培养人才的计划,逐步实现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零距离、教学资料与培养目标零距离,提高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构建新的药学、药物制剂、生物技术、市场营销等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框架。依据专业定位,校企双方在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基础上,合作开发出针对性强、适用性强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彰显我校专业建设的特色。
2、初步构建实践教学研究和实践教学改革平台框架。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市场调研,进行岗位技能需求、专业建设、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模式等研究,奋力实现培养目标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
3、探索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平台建设。经过开展企业现场教学、专题讲座、实训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企业氛围,提升学生团队意识、合作意识、质量意识、科研意识、职业道德,为适应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本事基础。在此基础上,总结成功经验,逐步推进建设具有生产性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平台。
4、加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注重实践本事和创新本事的培养,逐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该实践体系的构成由实验教学(公共基础课实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验)、见习、实习、课外实践(社会实践调查、学生创新性实验和研究性学习项目)等组成。前期、中期经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和技能,后期结合校企合作基地进行见习和实习、毕业论文和科学研究等,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本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事。经过校企合作创新性实验和研究性学习项目,让学生提前接触科研,培养学生创新本事。经过实习使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直接掌握服务于社会的知识,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岗位技能。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根据企业生产进度和要求,适当安排学生进行定岗实习。
(四)加大软硬件建设力度,打造基地特色
加大软硬件设施投入,建设具备先进教学条件设施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实训平台。
1、组建一个集先进性、综合性、生产性、虚拟仿真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中心。其中,重新筹建校内2个实训室,改造升级示范基地5个实训室,使药物制剂、药学等实训中心到达省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购买一套虚拟仿真教学系统,搭建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创新的实践教学育人环境平台。为提高学生基本技能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进取实践的学习氛围创造条件。
2、建立网络实践教学资源库。拟建立体现本基地特色的、开放式、多元性的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拟分为教师模块和学生模块。教师模块供给教师在备课和制作课件时所需要的多种资源,如教学中用到的各类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素材,教学所需软件、教案、教学案例等。学生模块供给关于学生在课后自学和复习以及进行知识扩展方面的学习资源,包括题库、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教学单元知识以及与学科有关的网络课程。本年度规划建设好3门以上网络课程。
(五)加强制度建设和评价体系建设
在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资料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必然要求在教学制度、教学运行机制和教学管理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更,优化创新人才长大环境,使其能适应培养学生具有较强药学知识应用本事和创新意识的要求。各项制度包括《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实训教师管理制度》、《实训学生管理制度》、《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实训教学管理制度》、《实训室管理制度》、《实训基地考核制度》、《安全制度》等。
四、基地运行与管理模式
1、基地硬件建设由公司根据自身生产与培训需要,投入建设并管理。
2、基地制度建设共性部分由双方共同制定,厂区实训相关安全等管理制度由公司制定,学生日常管理由校方制定。
3、培养方案、实习大纲、计划等由学校教学院系或专业教研室负责,企业组织相关人员参与制定。
4、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采用互补的模式,企业实习指导教师由学校委派教师到企业经过理论授课、专题讲座等方式,传授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学校指导教师则经过到企业进岗锻炼的模式,以提高工程实践本事。
5、资金运作与管理方面,遵循企业硬件企业负责,校内硬件校内负责,软件建设与学生实习运行费用学校主体负责的原则。
五、预期效果
1、建成一支以教学理念先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高素质的“双师”教学团队。
2、构建新的药学、药物制剂、生物技术、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初步构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与工作岗位相衔接的高素质药学类专业人才。
3、构建一个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平台,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平台,组建一个集先进性、综合性、生产性、虚拟仿真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中心。
4、建立体现本基地特色的、开放式、多元性的网络实践教学资源库。
5、建立产学研合作科研平台。校企双方将在产品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对外开发和交流、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合作,并到达必须的目标。
6、经过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建立一套基地实践教学管理与考核体系和有效的运行管理模式。
7、建设具备先进的教学条件设施,在深化实习实训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等方面能够起到示范辐射作用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具体目标为:
1、构建示范基地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实现管理的科学化,构成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管理办法和运行机制,切实提高管理效果和教学质量。
1、人才培养方面与企业广泛交流合作,构建具有现代化教育思想,被培养者知识、本事、素质综合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2、建立一支教学理念先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3、构建先进的实践教学条件和设施,初步构成科学、先进的教学资料、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贴合我省“四化两型”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
校企合作方案(二十五)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我校的职业教育,实现我校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学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结合我校实际,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本事的培养,加强我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本事,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到达“双赢”的目的,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奋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定向”培养模式
根据我校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国内各大企业单位的用人需求,进取主动地与企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到达供需共识,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供给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必须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
经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从第5学期开始,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决定培训期限,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然后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学生理解企业的分配和管理企业付给学生相应岗位的劳动报酬。
(三)见习模式
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景,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
(四)双方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继续教育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忙。
(五)生产经营模式
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其他资源优势,主动与企业合作进行相关的项目投资经营。学校以场地或其他现有资源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优势,解决学校的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以生产项目带师生实训,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
(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课程开发应研究到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
开发的课程应具备的特点:一是,课程结构模块化,以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分析为基础,其课程体系、课程资料均来自于实际工作任务模块,从而建立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资料体系;二是,课程资料综合化,主要体此刻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三是,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此刻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三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师生、师徒、生生关系,实现教具与工具、耗材与原料相结合,做到教室、实训室或生产车间的三者结合等;四是,课程评价开放化,除了进行校内评价之外,还引入企业及社会的评价。
(七)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教材开发应基于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实施。教材开发应聘请行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针对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在相关企业一线的实习实训环境,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教材能够先从讲义入手,然后根据实际使用情景,逐步修正,过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八)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资料,供给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九)实施“双百工程”
实施“双百工程”(即:百名企业家进学校、百名教师进企业),增加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本事。选派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并管理学生,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学校主动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资料、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同时学校每年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讲课、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让学生感受学校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三、校企合作具体要求
(一)新设置专业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设置新专业时,充分调查和预测发展的先进性,在初步确定专业后,应邀请相关部门、用人单位的专家和实际者进行论证,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
(二)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料的安排和调整等教学工作应征求企业或行业的意见,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资料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近三年内,在四个重点系进行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各系、部全面铺开此项工作。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设工作。
(四)近三年内,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建设工作,实训教材尽量采用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
(五)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轮训制度,各系、部每学年要选派10%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2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本事和实践教学本事。同时每个专业至少聘请或调进3个以上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
四、保证措施
(一)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由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各系、部由一名领导具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备一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二)合作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供给培训、技术等。
在这篇校企合作方案【精选25篇】的结尾,希望这些范文能够为你提供一些灵感和启示,让你更好地理解写作的本质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如果你觉得这些范文对你有所帮助,不妨为文章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