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毛笔楷书入门教程,毛笔字笔画楷书 入门是什么》的问答
本文目录一览
毛笔楷书入门教程
毛笔的种类很多,笔头都是用动物的毫毛加工所制。所以人们往往以笔毫弹性强弱的不同来进行分类。一般分为硬毫笔、软毫笔与兼毫笔三种。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一开始就用硬毫笔,运笔无需多少技法比较省事,因为笔会帮你大忙,但久而久之,你就只能使用硬毫笔,一旦拿起羊毫笔来顿感寸步难行。相反,如果你初学时即用羊毫笔来练字,虽说开始时难度大一些,必须用提按换锋的方法才能写出合格的笔画来,但也因此而学会了使用软毫笔的方法,随着联系时间的增加,慢慢就会得心应手、应用自如。这时候你如果拿起硬毫笔来写,会感到轻松好使。古人对于笔的使用也有很多经验之谈。认为初学时不易买很好很昂贵的笔,而主张使用劣笔,因为你如能用劣笔写出好的字来,用好笔就会更称手,写的更好。相反,如果一上来就用很好的笔,一辈子就只会使用好笔,一旦遇到差一点的笔就写不好字了。当然也不能用太差的笔来练字,这对于初学者来说,会增加难度。初唐大书家欧阳询就有“不择纸笔,皆得如志”的记载,备受同时代的虞世南的称道。另外,从经济角度来说,正宗的狼毫笔很贵,好的“大兰竹”要卖一两百元一支,而普通的羊毫笔只要两三元,稍好一点的五六元一只足矣。而且狼毫笔因为笔毫硬,容易磨损,使用时间不畅,而羊毫笔软且经久耐用。初学者还是买一只羊毫笔经济实惠。在买笔之前还要了解一下毛笔的型号。毛笔因型制的不同又分小楷、中楷、大楷,再大就是屏笔、联笔、斗笔、植笔等。由于各个笔厂的名称、牌号的不同,大小也各不相同。初学者可以买一支长锋羊毫笔,笔锋长度在四五厘米左右,直径在一厘米左右,这样的毛笔可以写七厘米见方的大楷字。对于刚学毛笔字的人来说比较合适。
毛笔字笔画楷书 入门是什么
毛笔字笔画楷书入门从点画开始。掌握了点画的基本形态和写法,则不管字帖中的字的笔画如何变化,万变不离其宗,临摹起来都容易抓住要领,学到它的形和神了。楷书是学书法的基本功,学书宜从楷书入手。古人曾有这样一个比方楷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意思是正如人总要先学会站立,然后才能学会走路或奔跑,有了楷书作基础才能写好行书和草书。
楷书的起源
楷书又叫真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书体之一,按照朝代分他它包括魏碑和唐楷,按照大小可分为大楷、中楷和小楷。因为楷书字型规整,适合作为初学者的楷模,所以被称为楷书。
楷书是由隶书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书体,最初形成于东汉时期,而据史书记载,最早楷书是由王次仲所创造。
楷书毛笔书法入门临摹
楷书是 书法字体 之一,从古至今,成为人们学习的基础,科学有效的学习楷书,对学习 其它 字体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楷书毛笔书法,希望你们喜欢。
楷书毛笔书法欣赏楷书毛笔书法图片1
楷书毛笔书法图片2
楷书毛笔书法图片3
楷书毛笔书法图片4
楷书毛笔书法图片5
楷书毛笔书法入门临摹注意
1、读帖的重要性与 方法 ,眼睛看得到,才能谈到手的表现。这种读帖的方法也能打通临帖与创作的途径,图像转换为图识。
读帖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曾经有位老师跟我说,他的老师非常狠,一天只准他写十个字。导致他常常要看一天帖之后才敢下笔写。只有十个字的机会,却让他在读帖时心里写上一千遍。老实说,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黄宾虹说,画夺造化。“夺”字最难,要得神才能夺。要把帖上的神夺下来,全靠眼睛。
大家可以去看看《纪昌学箭》的 故事 ,这个故事和临帖有很大的关系,什么时候你能看见字中黑白变化的玄机,挤让间如武林高手在桌上过招,出桌者败且死,那么出手必不会差太多了。所以,手上功夫容易掌握,古人说,写字不费百日功。眼睛里的功夫练起来比较难。要练的帖一定要去复印十页以上,放在所有能看到的地方,床头、沙发、包里、桌上……你跟它的视觉接触次数越多,思考越多,写的时候才不会慌乱。而且家里到处都放它,经常能看到它时时能看到它,容易提高。
2、选贴问题:推荐三条线,仅供大家参考:
1、魏晋书法(钟王小楷)——张猛龙——龙门里面的始平公——欧阳询——文征明。以挺拔、俊秀、方正为规律的书写线,有棱有角。
2、魏晋书法(钟王小楷),张黑女——董美人——禇遂良——祝允明、王宠。以内敛、内涵、蕴质、趣味为其特点,右下斜,粗细变化很大,以扁平为主。
3、魏碑:元怀----元祥----石门铭。以元怀打基础,元祥是龙门二十品里最舒展的,石门铭笔法更活,结构更开阔。
唐代楷书字帖柳公权《教弟子言》
笔法总论
取法乎上得其中,不如说取法乎源,它的源头是什么呢,就是魏晋,唐以前的自然书写的状态。
一、笔锋状态:束毫、铺毫
二、笔锋运动方式:平动、提按、绞转
三、笔有五种动态:
1、立锋,束毫,毛笔立起来,笔尖顶牢纸面书写,像跳 芭蕾舞 一样。书贵瘦硬方通神,得神。如《礼器碑》。
2、蹲锋,铺毫,毛笔下压,笔腹也下压。势大力沉,得势。如《张迁碑》。未、过,两种不好的状态,要取势。
3、行字诀,得气。毛笔一落,不停地在行,所有的笔画都能贯通,行进过程中,无起无收,行气如虹,得气。如《石门铭》,大气盘旋。
4、卧字诀,得韵。卧毫,卧毫纸上,一笑红尘,轻轻一侧,一笔塑形,如王羲之行书、赵之谦的篆书,董其昌等人,书写时手不用力,只是和毛笔配合书写,得韵。如《曹全碑》。
5、跳字诀,得情。在提按跳动之间使人的情感表达,这是今法,有了跳荡。宋代以来的传统以此为准。
线条绞转,可以通过捻管把笔锋绞起来,这是一种技术,是由人施加一个动作来完成。也可以通过毛笔的运行依靠毛笔的性能自然绞起来,毛笔在走这样一个路线的过程之中自然就绞起来了,而不是认为施加了很多动作。
四、中锋问题
“令笔心常在点画中 行”中的“笔心”指笔锋、笔尖。有些书家对侧锋存有偏见,其结症是在侧锋与偏锋的区别和判断上。偏锋与侧锋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侧锋与中锋一样,也是笔法技巧中优良的技巧,偏锋则是败笔。侧锋的线形、线质具有丰富的造型和表现力,并具有多方面的审美素质,它可以充分表达和烘托作品的风格与气息。偏锋的锋变则有着典型的病笔形态,锋尖与副毫(笔肚)各在一侧运行,其线形必然呈一侧平滑,另一侧锯齿状,线形、线质十分拙劣。侧锋与偏锋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凡圆笔者,主要是以中锋来刻画的;凡方笔者,主要是以侧锋来刻画的。
以横为例:入笔侧锋切锋而入,随即翻锋右行,收笔切锋回收。入笔切锋是用笔尖和笔肚刻画笔画首端的方笔笔形,翻锋是为了由侧锋变为中锋,收笔切收是用笔肚副毫刻画末端的棱角。在折笔处的方与圆要看折笔的程度,直折之笔为方笔,弧折之笔为圆笔。
毫无疑问,中锋用笔在笔法技巧中是占主导地位,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任何人在运笔时,是很难做到绝对地笔笔中锋的,都是中侧间互的。故而才有“取险”、“取妍”之说。
运动形态分为平动、绞转、提按。提按属于今法,所以基本不讲。而篆书几乎都是平动的,《石门颂》《石门铭》都有绞转,赵之谦的收笔有一点绞转,《始平公》的中段加绞转。
褚遂良《大字阴符经》
五、线条的锤炼
如何训练好线条。用篆书,它是裸线,犹如发音的基本训练,中锋基础练习的最佳教材当然是《峄山刻石》,掌握中锋的同时还能兼顾造型能力。在这里面有几个诀,可以让大家体验:训练好线条的方法:束毫、直管、腕挺、平动、收手。要点是提。如锥画沙,颜真卿《述张长史书法十二意》:遇见沙平地静,令人意悦欲书。乃偶以利锋画而书之,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自兹乃悟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当其用笔,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功成之极矣。包含提起来的意思,秀、干净、美,不是拿一盆干沙子使劲放里划。
六、楷书的基础结构:左右结构:紧左疏右,如话。上下结构:紧上疏下,如集。左中右:树,紧左宽中舒右。上中下:蓝,紧上宽中舒下。全包:不能包成四方的、严实的。
七、“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是一条具体的用笔方法。它首先是由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提出来的。原意指写竖笔和横笔时的用笔方法。行书中不在乎偏锋的多少,而在于任何情况下,笔锋始终往中锋上调。笔笔留力,笔笔蓄势。
“无垂不缩”指写竖画时,笔画末端都要“缩”笔,即“回锋”收笔。不仅垂露竖如此,也包括悬针竖。悬针竖虽露锋出笔,但在提笔收锋时,也要有一个向上空回动作,以保持空回之势。使其笔锋虽露而笔力却不浮;
“无往不收”指写横画时,在笔画末端要有一个向左“回锋”收笔的动作,使起笔、收笔得以前后呼应。使得笔画圆润、有力。
这条用笔方法同样适用于汉字所有的点画。特别是对于像撇、捺、挑等露锋出笔的点画,也应保持空回之势。这样能使写出来的点画更加稳健、厚实。
懂得“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我们才会理解古人欲左先右欲下先上的含义。古人的使转笔法,都是逆向行笔。在行 草书 法作品中,我们会看的很清楚。古人竖画结尾处向右上方行笔,而是从左侧绕一个圈出来,才向右行笔。我的理解是这样写的字会有很有弹性,这是蓄势发力的一种办法。
横画向下走笔时,都是向上翻笔转个圈,蓄势发力,才向下行笔,或许这也是调整笔锋的最好方法,如果不这样就会出现薄弱的毛病,使转正确,你的书法就会有弹性。饱满和充实。而且要随绞随散。
楷书书法入门基础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楷书书法入门基础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楷书书法入门基础(一)
字写的好看与否,笔画和结构都缺一不可。
独体字
独体字难写,想写好独体字,要根据字本身的疏、密、大、小、长、短、偏、斜,来巧妙安排结构。笔画疏的要饱满,密的则要匀称;大的要精练,小的要丰满;长、短、偏、斜要随势为宜。
上下结构
上下结构的字,主要分3种情况。
1、上下相等的,要写得有参差变化。
2、上矮下高的,如“宀、冖”,上面要盖住下面。
3、上窄下宽的,下面要承载住上面。
上中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的字要注意各部位穿插得宜,不要写得过大或过于拘束。
1、上中下比例相等的,横向宽容要有变化,适当伸展主要部分,如“寻”字。
2、上面或下面是两部分组成的情况,要把两部分写出有主有从的意味。
左右结构
左右结构的字要根据左右所占的比例分:
1、相等比例的字,要写有高矮、向背的变化,以求生动。
2、比例不等的字,要随字之宜,要相互呼应,尽量形成疏密对比。
全包围
全包围结构的字,重要的是要注意大小变化,如“图、国”等字要写得大,“四、口”等字要写得小。
1、全包围结构的字中间部分较大的,中间部分要写得精致而有“透亮”的感觉。
2、中间部分较小的,在间部分要写得厚重,与外围笔画之间要留出空间。
上三面包围
上三面包围的字大小各不相同,要注意因字而异。如“周”字下面呈开放之状,但字势要严谨。“同”字下面垂直开口。
左三面包围
左三面包围的字,左侧的竖与上面的横不宜(但不绝对)连接;上面的横要短;下面的横要长,使全字的重心稳定。
下三面包围
下三面包围的字一般横向较宽,显得非常稳重,但要注意部分要写得有参差变化。
左上包围
左上包围的字被包围部分的重心与上面结构的重心不在一条垂直线上,但全字要重心稳定,左上与右下形成上覆下承的关系。注意的是左上和右下的比例不同,要随字而异。
左下包围
左下包围的字,以带“辶”的字为多,要注意“辶”的写法,即要舒展,又不能太长。“辶”上面的部分,要写得挺拔,以上宽下窄为宜。
右上包围
右上包围的字,要注意被包围部分的重心与上面的结构的重心不在一条垂直线上,写下面被包围部分的时候,要注意向右移适当距离,右上与左下要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
另请注意,笔画多的字,笔画写时要稍细一些;笔画少的字,要相对粗重一些。
楷书书法入门基础(二)
学术问题,向来是严肃的,是不允许出现“井底之蛙”式的、带有个人感情色彩、以偏概全之成见的。因此,如果一个问题提出来,我们能够更加准确的、辩证的、客观的去看待它、解释它,就成了我们解决一切问题最基本的方式和方法。
我今天要说的是书法基本功这个问题。
什么是书法的基本功,这个问题一直以来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对基本功的认识与理解也是各执其说,有时还争得面红耳赤。当然最常见的一种提法是:将楷书写好了,那你的书法基本功就算扎实了。
此种说法向来是获大多数人认可的,究其原由,大概是从古人所说:“欲学草书,先通楷书”那里来的。古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要学草书,必须要首先通晓楷书的法理。从实践的意义上看,这句话说得非常对。因为草书(更确切地说应该是行书)的许多法理是源自楷书的,行草书与楷书有着非常密切的“血缘”关系。但大家要特别注意的是,这句话指的只是学楷与学行草的一种递进进关系,是一种由一及二的逻辑关系,而说的并不是基本功的问题,这个一定要搞清楚。
如果依照认为“楷书是行草书的基本功”的判断的话,那么就可以认定“隶书是楷书的基本功”,“篆书是隶书的基本功”了。还可以推断成“大篆是小篆的基本功”,“甲骨是金文的基本功”了。如果再往下推,那什么又是甲骨的基本功呢?所以这种显然是不成逻辑的。
另外,“楷书写好了,才算基本功好了”这种说法本来就非常偏颇。如照此说来,写《毛公鼎》、《散氏盘》者肯定是没有基本功的,那时期的人根本就不知楷为何物。显然,这样的提法也是极为不科学的,因此,过于强调楷书就是书法基本功这种提法是极不负责、极不严肃的。
往往在书法实践中我们发现,楷书写得很好的人,行草书未必就写得好。行草书写得好的人,楷书也未必写得绝对好。还有,某人欧楷写得很好,又未必颜楷、柳楷、赵楷都能写好。主攻篆、隶者,楷、行、草未必精; 擅于行、草者,篆、隶、楷也未必能。可以肯定地说,无论是何种字体,各自都有着本身的内在规律与方法法则,一种字体练好以后,并不意味着其它字体就可以不练而自能。
这里,虽然各种字体之间和各种书体之间,有着相应的某种内在规律可以相互借鉴,但其个性的规律与法则是无法相互替代的。比如,通过长期对《张迁碑》的临拟之后,只能写出具有《张迁》气息的字,而不可能也能立刻写出《石门颂》,写出《曹全》、《华山》等风格迥异的隶字来。只有必须经过对各碑逐一的临习与获法之后,才能再现某碑的字体风格,否则,如果没有经过这种研习与临习的过程,想要随意写什么就能写出什么,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还可以肯定地说,专攻一家,不能取代他家,专攻一体也难以取代它体。
再有,不同的字体与书体对基本功的要求有所不同,有所侧重。篆、隶、楷属静态字体,在笔法与结字的功力上要求比较严格,更讲究笔法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对行气、章法和墨法的要求次之。行、草则属于动态字体,讲求笔法字形的变异性和灵活性,讲求行气、章法的节奏性、通畅性和和谐性,讲求墨色的层次韵律。同时,不同的字体、书体与不同的风格、流派,对基本功的要求也有不同的侧重。写北碑一系,要求对方笔的刻画能力要强;写篆要求对圆笔弧线的把握能力要强;写怀素、王铎要求对连续而快速的驭笔能力要强;写二王要求对行气韵律的控制能力要强;写郑板桥要求对穿插争让的调度能力要强等等等。
因此,我想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这样的:篆有篆的基本功,楷有楷的基本功,隶有隶的基本功,行、草有行、草的基本功。
那么,如果更加具体地说,书法的基本功到底是什么呢?
我认为书法的基本功,应该是书家各种技巧能力的综合能力。既驾驭毛笔的能力、驾驭字形的能力、驾驭墨法的能力、驾驭行气、章法的能力。简而言之,书法的基本功是:“书法家驾驭笔法、墨法、章法技巧水准的综合的能力”,我想可能这种表述应该是最准确的。
我们可以以体育运动相类比,其基本功应是一个人的:耐力能力、爆发能力、弹跳能力、柔韧能力、平衡能力、反应能力等等。这些体能的总合才是运动员的基本功。其综合指数越高,基本功就越好,同时,他可从事的体育项目就越广,出成绩的可能性就越大。
驾驭笔法、墨法、章法能力越强的人,其水准越高的人,基本功就越厚。他可以能写好任何字体与书体,同时,在艺术的层面上,出成果的可能性也就越高。“技”与“艺”属两个不同的层面,基本功是属“技”的范畴。技法与技巧全面的学习和训练过程,就是基本功的积累过程。这种技法、技巧的学习与训练,最主要的是通过不断地和大量地临帖来完成的。鉴于此,审视一个人基本功的好坏,从其临习碑帖中便可以得到检验。检验的标准应该是:1、所临作品必须在笔、墨、章三法上要守原帖,不能似是而非,只临其大概。2、选帖要多角度、多风格,不能只限一种字体,一种风格。如果一个人的基本功非常扎实的话,那么,不管临什么碑什么帖,都不会有障碍,都可以做到形神兼备。
再具体说来,书法的基本功包括:
一、驾驭毛笔的能力
驾驭毛笔的能力就是控制锋毫的能力。古人云:“善书者不择笔。”其要义是说,书写能力强(控制毛笔能力强)的人,不在意毛笔的好坏。不论是什么种类的毛笔,在善书者手里都能很好地控制,写出符合法度而且精美的点画。
不同的字体(字体指篆、隶、楷、行、草等比较概括的字体样式)与书体(书体指具有风格特征的具体的书写样式,如颜体、欧体等)在笔法的法度上有不同的方法法则,主要体现在点画的造型上。其笔法技巧的关键所在,就是运用笔毫和调领笔锋将点画的造型准确地刻画出来,并且,要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美的效果。
笔法的技巧实际上就是控制锋毫的技巧。“唯笔软而奇怪生焉”,要能够和善于充分利用笔毫的这种多变的性能特点,去刻画高质量的、优美的、丰富多变的点画造型。这是书法基本功中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
二、驾驭墨法的能力
书法的创作是靠墨的具体体现来展示点画的造型的,进而展示字形和行气、章法的。因此,控墨的问题是基本功技巧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墨是写在宣纸上的,这里就有一个墨与纸的关系问题。孙过庭《书谱》所说的“五乖五合”中就提到了这个问题,既“纸墨相发”。“纸墨相发”就是墨法技巧的关键。
所谓“纸墨相发”是指墨的浓谈度要与纸的渗化度相和相调。纸质的不同发墨的程度不同,有吸水性大小和厚薄的差异。纸的吸水性越强,发墨的幅度就越强越快,吸水性弱,发墨的幅度就小而慢。厚纸发墨慢,薄纸发墨快。墨的水分越大发墨越快,水分越小发墨就越慢。对纸墨的性能要必须有所了解。
墨法技巧中最关键的环节是文字颜色施墨。书法作品墨色的层次变化完全是靠控制来完成的。它需要书者要有很强的控制笔速的能力和控制笔中含墨量的能力。饱笔当快,渴笔当慢。
三、驾驭章法的能力
驾驭作品章法的技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驾驭字形的能力。字可工整,可欹变,可重大,可瘦小。工整而不死板,欹变而不失形,重大而不肥钝,瘦小而不饥伧。
二是驾驭行气的能力。篆、隶、楷书的行气须匀和与整饬,强调和谐、统一;行、草书的书行气须通贯与流畅,并强调节奏、韵律。这是行气中必须要把握好和表现充分的技巧。
三是驾驭整篇作品构成的能力,或者说是驾驭行与行之间的构成能力,也就是驾驭大章法的能力。篆、隶、楷须整体和谐统一,首尾一致。行、草书须行与行之间的对比、争让、应承、穿插等技巧要有淋漓尽致的展示。
综上所述,凡是书法所含的各种各样的技巧,都应当纳入基本功的范畴。所以说基本功的训练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而绝不是说把楷书写好了,就书法的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了。
楷书书法入门基础(三)
时至今日,书法活动风起云涌,繁荣局面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媲美,但大楷在人们的意识中却是落到“初学”“基础”的境地,因而起步学子稍加涉猎即入行草行列。标志着全国书法最高水平的“国展”和“兰亭奖”,竟然难找一张纯正的帖派大楷书!大楷落荒到如此地步,无论怎样讲也是匪夷所思的。
诸多原因不外乎艺术本身的规律因素,但对楷书的不重视,视楷书仅仅是书法的基础和功底,或是写好行草书的一个基本功,不一一而足的诸如此类的认识,可以说是非常深刻、又是非常自然地根植在学书人、教书人乃至书坛权威人物的心目中。
书法史明确地告诉我们:楷书兴,书法兴。有楷书的高度,才有其他书体更高的高度。魏晋如此,初唐、中唐如此,宋元明清有何尝不是如此。只要是翻开浩如烟海的中国书法图录,或者甚至是民国以降一些档案资料,我们的先人极其认真的恭楷态度,都会使每一位接触这些史料的人汗颜!魏晋唐代表着中国书法的最高水平,科举制度的开端严格规定着试卷的工楷誉写,千余年来一直作为取仕的一条极其重要的标准,令当时的读书人无一不会一手漂亮的楷书。
在这样惊人的广泛的群众基础上,楷书完成了自有书法以来一切摸索实践的圆满总结,视为书法核心的“笔法”从此成为千古不易的准则,中国书法的书体演变也划上了再无新体出现的句号。彪炳史册的楷书大家几乎被这个历史时期所囊括。
楷书如此,后世风靡的行草书也同步同时出现了奇迹,中国书法出现了史书上最璀璨的华丽篇章。楷行书如此紧密地休戚相关、一荣俱荣并非偶然,以后的每朝每代都极为重视楷书,才创造了行草书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多彩世界。所以楷书兴,则书法兴。
毛笔楷书入门基本笔画写法
楷书的基本笔画有八种:即横、坚、撇、捺、钩、提、折、点。横的起笔和收笔应略重,行笔时略轻且稍向右上倾斜,起笔和收笔要果断有力。竖的起笔向右下取势顿笔,然后向下快行,收笔时稍顿并有向左上的回锋动作。撇的起笔较重,顿笔后向左下撇出,运笔时要掌握好倾斜的角度和粗细的变化。捺的起笔略重,开始稍横势,然后向右下斜行,慢慢加重笔画,顿笔后略平行出锋收笔。
总结:以上问题和解答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