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相信很多人对不要皇位不要权力的赢虔与商鞅有何故事和赢驷为什么要除掉赢虔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不要皇位不要权力的赢虔与商鞅有何故事和赢驷为什么要除掉赢虔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 1、不要皇位,不要权力的赢虔,与商鞅有何故事
- 2、赢驷为什么要除掉赢虔
- 3、历史上赢虔结局怎么死的
- 4、赢虔为什么不争位
- 5、赢驷为何除掉赢虔
- 6、公子嬴虔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不自己上位却成全嬴渠梁
- 7、大秦帝国中赢虔和嬴渠梁谁是太后的儿子
- 8、赢虔为什么被腰斩
- 9、嬴虔怎么死的
不要皇位,不要权力的赢虔,与商鞅有何故事
战国风云激荡的历史,总是让我们心情滂湃,汲取那段历史总好似自己就身在其中,秦国在战国的历史上是一枚耀眼的星,他的光芒总是可以穿越时空,照耀我们现在的这个时代,有那么一些人,虽然历史给予他们的片段并不多,但是他们的形象确实那么的鲜明,赢虔就是战国初期秦国里最让人敬佩的存在。
赢虔,官职上将军、左庶长、左太子傅,是秦献公赢师隰的长子,秦孝公赢渠梁的兄长,秦惠文王赢驷的大伯,说起来地位是非常显赫的,尤其是在军中,赢虔的威望更高,秦献公死时,是最有能力接受秦公之位的人物,但是他却毅然而然的放弃了原本应该属于自己的秦公之位,故事要从头说起。
秦献公的死很突然,突然到还没来得及交代国家大事,但是赢虔知道自己的弟弟赢渠梁要比自己更加适合秦公之位,所以他义无反顾的支持赢渠梁继任秦公之位,在那个时期,秦国的稳定是尤为迫切的一件事,直接关乎到了国家的存亡,赢虔十分清楚秦国的现状,所以当朝中那些大臣都会认为赢虔会夺取秦公之位的时候,赢虔没有丝毫犹豫帮助了秦孝公继位,并且安定了秦国,这大大出乎了大臣的预料。
虽然当时秦孝公在军中也已经有一定得威望,但是如果不是赢虔的支持,赢渠梁是不可能成为秦孝公的,秦孝公继位之后,为了秦国的强大,开始在山东六国中招募人才,我们也都知道商鞅也从这次招聘中脱颖而出,商鞅进入秦国之后,赢虔深深知道商鞅是秦国需要的人才,也是能让秦国强大的关键人物。
当秦孝公和赢虔商量给商鞅职位的时候,赢虔就主动让出来自己的左庶长一职,为商鞅登上秦国的舞台提供了全力的支持,秦孝公也对赢虔明升暗降,收走了赢虔手中的全部权力,给了赢虔左太子傅一职,至此,秦公之位赢虔放弃了,左庶长的权力赢虔也放弃了,可能很多人觉得不理解,但是在我看来,是赢虔深深的懂得什么才是国家大义,他也义无反顾的站在了支持秦国变法的一方,和秦孝公、商鞅一起并称为秦国变法的黄金三角。
说到赢虔让权做了太子傅之后,我们不得不说另一件事,秦孝公之子赢驷当时有两个太子傅,;另一个是旧贵族杜挚,杜挚每次讲学都是给赢驷灌输秦穆公时期的祖制,意图左右赢驷对秦国变法的态度,但是赢虔知道之后,每次杜挚给太子讲学,赢虔都去旁听,让杜挚再也不敢和赢驷讲穆公祖制了。
但是也真是因为左太子傅一职,让赢虔遭受了奇耻大辱,因为太子赢驷由于年幼,在秦国变法刚开始的时候,就因愤怒私杀了白村进贡的三十多名壮丁,这在秦国变法初期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但是太子尚未加冠,只能把罪责加到两位太子傅身上,在赢虔看来,自己虽然是左太子傅,但是教导太子的主要是右太子傅杜挚,即使惩罚也不会惩罚自己。
但是商鞅为了稳定民心,为了推动变法,为了展示变法的决心,不仅割了杜挚的耳朵,还挖了赢虔的鼻子,这在赢虔看来,完全是商鞅为了稳固民心,让自己做出了牺牲,但是这对自己来说是一种侮辱,赢虔内心在呐喊:我可以不要我的皇位,我也可以不要我的权力,但是我的尊严你不能践踏。
就这样,秦孝公时期的变法少了赢虔这一个重要的支撑,秦孝公死前也深知,赢虔对商鞅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想要除掉赢虔,但是被赢虔逃脱了,当孝公死后,旧贵族找到赢虔寻求复辟的时候,赢虔虽然支持处死商鞅,但是对恢复旧制却一票否决了,赢虔知道秦国强大就不能恢复旧制,但是商鞅对自己的侮辱却不能忍。
最终,商鞅被赢驷车裂而死,当旧贵族再次找到赢虔想要恢复旧制的时候,赢虔打着哈哈,和赢驷一起把旧贵族一网打尽,从而坚决的维护了秦国变法的成果,这也让秦国在战国的历史上永远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这就是赢虔,为国家大义肯做牺牲,但是又嫉恶如仇,色彩如此鲜明的人物,总让我们感慨万分。
赢驷为什么要除掉赢虔
赢驷为什么要除掉赢虔
嬴驷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君,他高瞻远瞩,胸怀国家大义,坚持变法和国家统一,称得上是一个真正有作为的帝王。那么赢驷为什么除掉赢虔呢?究竟有什么原因呢?请看下文内容,希望能够解答大家的疑惑。
赢驷为什么要除掉赢虔1
在某部小说中,赢虔被塑造成商鞅的变法铁三角中的一员,后来因为太子案割鼻,受刑之后闭门不见,也与好友商鞅结仇,从而走上复仇与复辟之路,不过历史上赢虔真实的一生,究竟是怎样的呢?
赢虔,又名公子虔,是秦孝公的哥哥!历史上这位秦国公子哥确实是被割掉了鼻子,但是与小说中因为“太子案”牵连而受刑可是八竿子打不着!公子虔遭受劓刑是在商鞅任大良造的第七年,是因为犯了其他的秦法,至于是什么秦法咱们就无法考究咯,赢虔成了秦国割鼻工资之后,宅了八年不出门,他之所以选择做宅男,是因为当时秦国变法处于鼎盛之势,自己也是撞在枪口上倒霉的,避开国政才是上上之选。
另外赢虔也根本不是像小说中商鞅的哥们,他作为秦国公子,是商鞅的反对派才更妥帖,所以他才会在孝公去世后,与老世族告发十大罪,他也是商鞅家族被灭门的主力军之一!
赢驷为什么要除掉赢虔2
没有除掉,赢驷当上秦王,还帮赢虔报了割鼻之仇,杀了商鞅。稳定朝局之后,赢驷将嬴虔束之高阁,但却重用他的子女,嬴虔在孝公死后得到了优待,但是,没有权力,最后病死于家中,寿终正寝。
当时商鞅施行变法的时候,正巧太子犯法了。不过史书没有记载太子具体犯的是什么法律条文,不过,太子犯法的时候,秦孝公才24岁,也就是说太子才四五岁。
于是,商鞅处罚了太子的两个老师,处公孙贾黥刑,公子虔受了什么刑,史书中没有记载,不过考虑到十几年后,公子虔再度犯法,那时候商鞅才判了他劓刑(割掉鼻子)。
扩展资料:
正史上关于公子虔的记载很少,小说《大秦帝国》塑造的公子虔,其命运大致分为四大阶段,其性格特征亦表现为层层深化变异的四个阶段:
第一段为统军大将时期,威猛雄烈而偶见复仇偏激(不是偏狭)。
第二阶段为政治柱石(太子傅)时期,内明大义而偶见威猛沉郁。
第三阶段为刑治后时期,精神变异,二十年龟忍再生,是公子虔命运转折的枢纽期。这一变异时期的性格逻辑是:私恨屈辱相聚结,既不愿因一己复仇而颠覆秦国变法,又不能化解对商鞅的.沉沉私仇,遂闭门自囚避开国政,终致酿出奇特的变异再生。
第四阶段为孝公身死后再度复出时期,冷酷沉静而洞察大局,既坚持复仇,又坚持护法,成为一个精神世界截然两分的政治家,对秦惠王前期构成巨大影响。
赢驷为什么要除掉赢虔3
赢驷之后的皇帝是秦昭襄王。秦昭襄王,秦惠王子,母宣太后。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秦武王与大力士孟说在洛阳周王室的太庙比赛举龙文赤鼎,不幸胫骨被砸断而死。
武王突然死去,又无子,为了继任者的问题发生争执。宣太后想立公子芾,与惠文后想立的公子壮争秦王,并得到樗里疾的支持。但是赵武灵王非要迎立在燕国为质的公子稷为秦王,屈从于赵国的压力,最后立公子嬴稷为秦王,是为秦昭襄王。
扩展资料: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又称秦昭王,嬴姓,赵氏,名则,又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
早年在燕国做人质。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与其弟公子芾、公子壮争位,遂立。在位时,秦国继续扩张。最著名的、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长平之战,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发生的。
秦昭襄王在位初期,由其母宣太后当权,外戚魏冉为宰相,史称“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为政,威震秦国”。魏冉推荐白起为将军,先后战胜三晋、齐、楚等国,取得魏国的河东和南阳、楚国的黔中和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
历史上赢虔结局怎么死的
1、赢虔是战国时代秦献公庶子(妾生的儿子就叫庶子),嬴虔就是公子虔:嬴姓,名虔,是秦孝公兄长,秦孝公太子驷之傅。以左庶长爵位掌秦国兵权,为人正直但心胸狭窄,以自己在国中的威望有力的支持了孝公用商鞅变法,他因纵太子犯法而受劓刑。孝公卒,太子立,是为秦惠文王。他诬告商鞅欲反,秦遂杀商鞅,灭其家。
2、赢虔史记里并没有记载究竟是怎么死的。应当还是属于正常死亡。
赢虔为什么不争位
赢虔,秦献公庶子,生卒年不详,嬴姓,名虔,孝公兄长,秦孝公太子驷之傅。史记中没有赢虔的传,关于赢虔的事情是在《商君列传》中提到的。
赢虔不争位原因
一、赢虔有将才但不善政务
赢虔是秦国上将军,善于带兵,能服众,能征惯战,举国皆知。但不善于政务,相比于赢虔,嬴渠梁有政才,作战亦是骁勇,这是秦国朝堂公认的事。
二、秦国老氏族过于拥戴赢虔,秦献公忌惮
当初秦献公是在甘龙等老氏族的扶持之下才得以当上秦国国君,秦国要职多由老氏族把持。而赢虔与老氏族走得太近,甘龙、杜挚等老氏族过于拥护赢虔。秦献公担心日后老氏族趁机坐大,对赢氏公族不利。
三、赢虔性情急躁,私心过重
秦献公了解赢虔是个性情急躁之人,遇事不深思熟虑,倘若作为国君,于国不利。相比之下,嬴渠梁性格内敛、持重沉稳,有君主之风。
从嬴渠梁即位之后如何对待秦国战俘魏国丞相公叔痤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赢虔与赢渠梁的优劣。
赢虔不明大局,不顾魏国报复,执意要杀公叔痤为父亲报仇。而嬴渠梁却认为该放了公叔痤,还要向魏国示弱,与魏国修好。不然会引来列国攻秦,有亡国之危。事实证明,正是嬴渠梁这一英明举措才避免了魏国报复,秦国有了喘息之机,避免亡国。
赢虔介绍
史记中没有赢虔的传,关于赢虔的事情是在商君列传中提到的。小说大秦帝国的赢虔形象是作者虚构的。史记中是这样记载公子虔的。
太子事件
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於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於公战,怯於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於边城。其後民莫敢议令。
因此在太子犯法事件中,赢虔并未遭受劓刑。
遭受劓刑
於是以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於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居五年,秦人富彊,天子致胙於孝公,诸侯毕贺。
公子虔遭受劓刑是在商鞅任大良造的第七年,是因为犯了其他的秦法。
赢驷为何除掉赢虔
没有除掉,赢驷当上秦王,还帮赢虔报了割鼻之仇,杀了商鞅。稳定朝局之后,赢驷将嬴虔束之高阁,但却重用他的子女,嬴虔在孝公死后得到了优待,但是,没有权力,最后病死于家中,寿终正寝。
按正史记载,公子虔报仇之后,他自己也被秦惠王束之高阁,在商鞅死后没过几年,公子虔去世。
公子虔,战国时秦公子。前356年,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太子驷触犯新法,因太子是国君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处罚太子之傅公子虔。新法实行四年,公子虔又触犯新法,被处劓刑。
扩展资料:
公子虔曾任秦孝公太子之傅。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在秦国国内实行第一次变法。新法推行一年后,百姓都到国都抱怨不适应新法。正值太子驷触犯了新法,商鞅认为新法之所以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王公贵族带头违反,
但因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又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太子之傅公子虔,以黥刑处罚了太子之师公孙贾。自此,秦国人就都遵守新法。新法实行四年,公子虔又触犯新法,被处劓刑。受刑后的公子虔闭门不出,伺机报复。
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其子秦惠文君继位。公子虔等告发商鞅谋反。秦惠文王派人抓捕商鞅,商鞅逃亡到魏国后被驱逐回秦国。商鞅回到秦国后,潜逃回封地商邑,发动邑兵攻打郑县(今陕西省华县)。
秦惠文君派兵攻打,商鞅战败死于彤地(今陕西省华县西南)。其尸身被带回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处以车裂后示众,秦惠文君同时下令诛灭商鞅全族。
公子嬴虔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不自己上位却成全嬴渠梁
赢虔他就是历史上的公子虔,赢虔他之所以会一心塌地的去拥戴后来的秦孝公赢渠梁在当时成为秦公,这主要是出于电视剧的剧本的安排。而在历史中对于此其实是并没有太过详细的记载的,不过我们这里也就以电视剧为剧本来谈一谈公子赢虔这个人。我认为公子赢虔之所以会如此死心塌地的去为秦孝公主要还是因为他们有着同一个理想、同一个愿望,那就是使秦国强大起来。
赢虔他知道自己如果成为秦公,是不足以能使秦国变强大的,因此对于更好的人选、后来的秦孝公赢渠梁,赢虔他自然是甘愿退让的。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公子赢虔他的坦荡。公子赢虔在历史上和秦孝公一样,都是秦献公的儿子。后来公子赢虔他还担任过秦惠文王的老师,当年在商鞅变法之时,也是因为太子犯法,需要老师为太子代受刑罚,因此赢虔被挖去了鼻梁。后来公子虔也是因此记恨商鞅,在秦孝公死后赢虔和老贵族一起状告商鞅、迫使秦惠文王诛杀了商鞅。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秦孝公在知道自己的哥哥赢虔如此忌恨商鞅之后,感觉自己的哥哥赢虔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的原因了。因为以前的公子赢虔是一个无处不为秦国着想的人,但在他受了刑罚之后,却是变得成了一个自私的人。因此秦孝公在临死之前曾经有过想法,想要杀掉自己的哥哥,来保留商鞅的性命、来保留秦国变法的成果。
虽然后来这一想法并没有落实,但是幸好赢虔公子他只是想要杀商鞅这个人,而不想改变商鞅的变法。其实说到这里公子赢虔他心中放在第一位的依然还是秦国是否强大,是否可以无惧于山东六国。因此在我看来,就是在赢虔死之前,他也仍然是如同一开始的那一般是一个英雄人物。
大秦帝国中赢虔和嬴渠梁谁是太后的儿子
赢虔,他是秦献公的长子,秦孝公的大哥,也是秦惠文王嬴驷的老师,人称公子虔。赢虔的生卒年已经无法考究,因为司马迁在《史记》中没有单独为他列传,只有在《史记·商君列传》中才能找到关于他的相关资料。
赢虔能征善战,在军中威望极高,又是长公子,为什么秦献公没有传位给赢虔,而是传位给了老二嬴渠梁呢?
其实秦献公对于选择这两个儿子,谁来继位一直非常头疼。他两个儿子都非常喜欢,各有所长,但最终还是敲定嬴渠梁继承王位。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嫡庶之分
嬴渠梁是嫡子(正妻生的儿子),而赢虔是庶子(嫔妃或者妾生的儿子)。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对于嫡庶的观念非常强,虽然在《大秦帝国》中,秦献公一直说没有区别对待赢虔和嬴渠梁(确实对他们两人都非常好,都寄予厚望)。但是在涉及到继承大业方面,秦献公还是更加偏向与嫡子嬴渠梁。
二、赢虔性格急躁,器量小,嬴渠梁成熟稳重,有国君风范。
所谓知子莫若父,秦献公对两个儿子的性情和优缺点还是有数的。赢虔的性子太急躁,做事缺乏考虑,常常意气用事,让他领军打仗,冲锋陷阵完全没有问题,但如果选择他当国君,稍有不慎便可能会祸国映民。
反观次子嬴渠梁,成熟稳重,带兵打仗依然不含糊,他为人低调务实又深谋远虑,在谋略和处理政务方面也是出类拔萃,和这才是国君应该有的样子。
三、赢虔和所谓的老世族首领走得太近,秦献公怕老世族将来夺权。
秦献公能够成为秦国君上,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老世族的拥戴。但于此同时,老世族们对秦献公的制约,甚至可以说是威胁也不小。因为大部分有实权的职务都是那些老世族首领掌握着,秦国君主虽然是名义上的最高领导者,可一旦发布的政令如果和老世族的利益相关,一定会遭到老世族的极力反对。
这一点从秦孝公继位后与商鞅的变法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以老甘龙为首的老世族就一直和商鞅变法作对。
赢虔和老世族走得近,是希望老世族们多支持他,可老世族们为什么愿意支持他?老世族首领们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因为赢虔是个“直肠子”的人,好糊弄,以后想要扳倒他也是易如反掌。
秦献公对这一点的见解可谓入木三分,绝不能让老大继位,更不能让老世族的首领们得逞,他已经受够了老世族首领的制约,再不能让自己的儿子以后也受人管制和威胁。
两人的表现差异
嬴渠梁从国家和各国形势上来考虑,抛开私人恩怨,放走了公叔痤。在启用人才方面,嬴渠梁也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商鞅从魏国而来,他依然不计前嫌重用他,从客卿一跃成为左庶长,最后还让他当上了秦国大良造,这可都是拥有绝对实权的大臣,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而赢虔为了报私仇,抓住魏国相国公孙痤就想立马杀了他泄愤。在商鞅变法方面,赢虔也是多次极力反对,其实他已经成为了老世族们反对秦孝公的一枚棋子。
赢虔被施劓刑,就是因为他多次反对变法。
“公子虔复犯约,劓之”。
表面上看来,割赢虔鼻子的人是商鞅,其实也很可能是秦孝公嬴渠梁的授意,就是要告诫赢虔和老世族们,不要再一意孤行,这里还是本君王说了算!
赢虔在被施劓后,便从此闭门不出,但依然背地里和商鞅作对,秦孝公死后,赢虔以谋反的罪名处死了商鞅,并将其车裂,他还是念念不忘的要报私仇,而没看到秦国已经从贫穷落后变成了实力强大的大秦帝国。
赢虔为什么被腰斩
说到赢虔这个人其实大家也应该知道的,那就是这个人其实也姓赢,那么有的人问了,这难道不是和是一家的吗?其实还是有这个说法的,最近很多人问了,这个叫赢虔的有点不喜欢增位了,那么有的人问了,这是为啥?这个赢虔到底是谁生的啊,未必不是亲生的啊?下面就这这个问题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
其实要说赢虔不争位是假的,只是不传位给他,为什么秦献公不传位呢?小编觉得没有太多的原因,一个是要么这个秦献公不喜欢赢虔,要么就是这个赢虔的能力欠佳,反正无非就这么几个原因。最近小编反正看到一位网友说了,他从三个反面分析了赢虔为什么没有争位置的原因,下面可以一起看看。
赢虔是秦献公庶子。关于秦献公为何不传位赢虔而传位嬴渠梁,史书中并无记载。关于赢虔的事迹,《.商君列传》记载,说他两度违反秦国新法,第二次被处以劓刑(割鼻)。关于传位之事出于历史小说《》。
那么小说《大秦帝国》里,秦献公为何不传位长公子赢虔而传给仲公子赢渠梁呢?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赢虔有将才但不善政务
赢虔是秦国上将军,善于带兵,能服众,能征惯战,举国皆知。但不善于政务,相比于赢虔,嬴渠梁有政才,作战亦是骁勇,这是秦国朝堂公认的事。
二、秦国老氏族过于拥戴赢虔,秦献公忌惮
当初秦献公是在甘龙等老氏族的扶持之下才得以当上秦国国君,秦国要职多由老氏族把持。而赢虔与老氏族走得太近,甘龙、杜挚等老氏族过于拥护赢虔。秦献公担心日后老氏族趁机坐大,对赢氏公族不利。
三、赢虔性情急躁,私心过重
秦献公了解赢虔是个性情急躁之人,遇事不深思熟虑,倘若作为国君,于国不利。相比之下,嬴渠梁性格内敛、持重沉稳,有君主之风。
从嬴渠梁即位之后如何对待秦国丞相公叔痤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赢虔与赢渠梁的优劣。
赢虔不明大局,不顾魏国报复,执意要杀公叔痤为父亲报仇。而嬴渠梁却认为该放了公叔痤,还要向魏国示弱,与魏国修好。不然会引来列国攻秦,有亡国之危。事实证明,正是嬴渠梁这一英明举措才避免了魏国报复,秦国有了喘息之机,避免亡国。
嬴虔怎么死的
按正史记载,公子虔报仇之后,他自己也被秦惠王束之高阁,在商鞅死后没过几年,公子虔去世。
公子虔,战国时秦公子。前356年,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太子驷触犯新法,因太子是国君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处罚太子之傅公子虔。新法实行四年,公子虔又触犯新法,被处劓刑。
扩展资料
小说《大秦帝国》塑造的公子虔,其命运大致分为四大阶段,其性格特征亦表现为层层深化变异的四个阶段:
第一段为统军大将时期,威猛雄烈而偶见复仇偏激(不是偏狭)。
第二阶段为政治柱石(太子傅)时期,内明大义而偶见威猛沉郁。
第三阶段为刑治后时期,精神变异,二十年龟忍再生,是公子虔命运转折的枢纽期。
第四阶段为孝公身死后再度复出时期,冷酷沉静而洞察大局,既坚持复仇,又坚持护法,成为一个精神世界截然两分的政治家,对秦惠王前期构成巨大影响。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