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相信很多人对蜀相杜甫中对第二联自和空的赏析和《蜀相》 写景名句里的“自”与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蜀相杜甫中对第二联自和空的赏析和《蜀相》 写景名句里的“自”与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 1、蜀相杜甫中对第二联自和空的赏析
- 2、《蜀相》 写景名句里的“自”与“空”的炼字之妙
- 3、品析《蜀相》颔联中的“自”“空”两字的妙处
- 4、蜀相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5、杜甫<蜀相>中’自’和’空’的含义,以及整诗表达的情感
- 6、蜀相杜甫颔联赏析
- 7、蜀相颔联中的“自”“空”二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 8、杜甫〈蜀相〉中对于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自”和“空”二字的解析
蜀相杜甫中对第二联自和空的赏析
第二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
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却非常渺茫。想到这里,诗人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自”和“空”互文,刻画出一种静态和静境。
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透过这种爱国思想的折射,诗人眼中的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
作品原文: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白话译文
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里寻找?锦官城外翠柏长得郁郁苍苍。
碧草映照石阶自有一片春色,黄鹂在密叶间空有美妙歌声。
当年先主屡次向您求教大计,辅佐先主开国扶助后主继业。
可惜您却出师征战病死军中,尝使古今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扩展资料: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
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概言之,这首七律话语奇简,但容量颇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诉尽诸葛亮生平,将名垂千古的诸葛亮展现在读者面前。
后代的爱国志士及普通读者一吟诵这首诗时,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一读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二句时,不禁黯然泪下。
在艺术表现上,设问自答,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人称杜诗“沉郁顿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
本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报国的赞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先死的惋惜。
《蜀相》 写景名句里的“自”与“空”的炼字之妙
三、四句一联,是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进一步抒发凭吊情怀.是因景抒情的千古名句.诗人看到那照映阶除的碧草,仍自呈现怡性的春色,听到那身藏密叶的黄鹂,徒然啭弄着悦耳的佳音.院落似此荒凉,门庭如彼阗寂.一种“感物怀人之意,即在言外.”碧草盈阶,黄莺隔叶,本来是极可赏心娱目的景象,然而一用“自”“空”两字周旋,抒情状态,便翻然改异.这里正是杜甫“一字为工”极“变化开阖”之致之处.比起诗人另篇《春望》中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来,尤为耐人吟味.当然,决定诗人所以如此使用“自”“空”二字的根本原因,还在于诗人当时的思想.
从这两句诗里,我们仿佛看见一位当日失路诗人对于异代无时宰相的一种深沉的精神默契.这两句诗,在古人凭吊诗中,具有广泛的一般意义.人人读过,都不免勾起一种遐思,受到它的强烈感染.所谓“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杜牧),正是指的此等诗句.
品析《蜀相》颔联中的“自”“空”两字的妙处
老杜的诗斟字酌句,又浑然天成,必须理解全诗后,才能真正读懂里面的一两个字,这点尤为重要.
杜忠心有嘉,但终报国无门,故一直对开立基,功德与人品俱佳的诸葛亮推崇备至,一是他向往诸葛亮这样的英雄,因为当初的唐朝自安史之乱始,大伤元气,呼唤这种力挽狂澜英雄再世;二是只有有了这样的英雄当政,象杜甫这样既忠心耿耿,又有真才实学的讲真话,做实事的人才能够有一席之地并获得重用.在这个背景上,老杜写下了这首《蜀相》.
现在,我们开始解这两个字.
先从字面上来,“自”字,碧草映阶,说明春色盎然,但无人欣赏,碧草自生自灭,没有观众;“空”字,黄鹂鸟的声音很好听,但也无人欣赏,黄鹂鸟自己叫自己的,没有听众.
从较深层的原因去看:
其一,杜是来拜寻诸葛亮祠的,要国难家愁,怀才不遇的大前景下,他心事重重,根本无心来听鸟叫,无意来看草色.
其二,从首联的“何处寻”几个字,我们读出当时经常来拜诸葛亮祠的人很少.所以,作者可以用“空”和“自”两个字来写实.侧面说明当时的时局,人们自顾不暇,象杜甫这样关心时局的人少之又少,至少不是主流.
蜀相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蜀相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深深敬意,匡时济世的抱负和失望心情。
作者怀着对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的深深敬意,缅怀他生前的显赫功勋,并寄予了无穷的感叹,也蕴藉着诗人匡时济世的抱负和失望心情。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先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蜀相》原诗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赏析
诗人在沉挚悲壮中;不仅表达对诸葛亮的痛惜、追念和景仰之情;同时也概括了古今英雄(包括诗人自己)在国危时艰之际有才无命、壮志未酬的悲慨。这主要体现在第二联的“自”和“空”二字以及最后一联。
开篇表达了作者对于看到祠堂的迫切心情;而第二联写诗人步入诸葛亮祠堂的所见所闻;情感却起了急剧的变化;“寻”的结果是祠堂寂寥冷落;悄无人迹;这就形成了一种情感上的落差。
“自”、“空”二字极为传情: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因游人行踪难至;黄鹂隔叶;不过空作好音——因诗人无心倾听。一片诗心;全凝于二字。自然之恒久;与世事之多变、人生之不永暗相对照。最后一句更是直接点明;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中’自’和’空’的含义,以及整诗表达的情感
“自”是“兀自”、“徒自”的意思,空:白白的。“自”“空”二字含情。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出自《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原文如下: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如下:
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里寻找?锦城官外翠柏长得郁郁苍苍。
碧草映照石阶自有一片春色,黄鹂在密叶间空有美妙歌声。
当年先主屡次向您求教大计,辅佐先主开国扶助后主继业。
可惜您却出师征战病死军中,尝使古今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词句注释如下:
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今成都市武侯区,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扩展资料:
《蜀相》一诗,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
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汉国的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
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他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蜀相杜甫颔联赏析
有人说,那首联是起,此颔联是承,章法井然。不错。又有人说,从城外森森,到阶前碧色,迤迤逦逦,自远望而及近观,由寻途遂至入庙,笔路最清。也不错。不过,倘若仅仅如此,谁个不能?老杜又在何处呢?有人说,既然说诗人意在人而不在祠,那他为何八句中为碧草黄鹂,映阶隔叶就费去了两句?此岂不是正写祠堂之景?可知意不在祠的说法不确。又有人说,杜意在人在祠,无须多论,只是律诗幅短,最要精整,他在此题下,竟然设此二句,既无必要,也不精彩;至少是写走了,岂不是老杜的一处败笔?著名学者周汝昌认为上述的质疑完全错了。他说:莫拿八股文的眼光去衡量杜子美。要是句句切题,或是写成不啻一篇孔明传。谅他又有何难。如今他并不如彼。道理定然有在。须看他,上句一个“自”字,下句一个“空”字。此二字适为拗格,即自字本应平声,今故作仄;空本应仄声,今故作平。彼此互易,声调上有一种变换美。吾辈学诗之人,断不能于此等处失去心眼。且说杜甫风尘澒洞,流落西南,在锦城定居之后,大约头一件事就是走谒武侯祠庙。“丞相祠堂何处寻?”从写法上说,是开门见山,更不迂曲;从心情说,祠堂何处,向往久矣!当日这位老诗人,怀着一腔崇仰钦慕之情,问路寻途,奔到了祠堂之地,他既到之后,一不观赏殿宇巍巍,二不瞻仰塑像凛凛,他“首先”注意的却是阶前的碧草,叶外的黄鹂!这是什么情理?
蜀相颔联中的“自”“空”二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蜀相颔联中的“自”“空”二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这两句写祠内景物.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却非常渺茫.想到这里,诗人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自”和“空”互文,刻画出一种静态和静境.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透过这种爱国思想的折射,诗人眼中的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
杜甫〈蜀相〉中对于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自”和“空”二字的解析
…………这不是我高中的考试题么?汗……次联二句,写祠庙荒凉之景,“自”、“空”两个虚字是此联之眼,其作用有二:一是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二是惋惜连与英灵作伴的草木禽鸟不解人事代谢,不会凭吊那位伟大的古人。“白春色”“空好音”的叹息,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写,过渡到后半篇作者自己站出来对诸葛亮进行评论与哀悼,便显得前后紧密呼应,感情十分真挚强烈。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