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相信很多人对旧唐书马周传的原文加翻译和马周的典故轶事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旧唐书马周传的原文加翻译和马周的典故轶事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 1、旧唐书.马周传的原文加翻译
- 2、马周的典故轶事
- 3、唐朝的马周是个什么样的人啊
- 4、《马周少落拓》文言文翻译
- 5、大家好,请问唐朝马周被困的典故是说什么的啊
- 6、鸢肩火色诗词典故
- 7、马周传的马周传原文
- 8、卢怀慎传文言文翻译
旧唐书.马周传的原文加翻译
《新唐书.马周传》原文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乃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纚纚,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官,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参考译文:
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他年幼时死去父母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他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州里的助教一官无人,他补职任官,事情治理得不好。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他又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行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分列条目写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会儿还未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四次了。等到马周前来拜见,太宗与他谈话谈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入值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恭敬地接受了命令,而且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而得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太宗常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马周论事,文采洋溢,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增删,听起来洋洋洒洒,能使人忘却疲倦。苏秦、张仪、终军、贾谊正是这样啊。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没过多久,马周升任治书待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贞观十八年,他又升迁中书令。当时设置太子司议郎,唐太宗抬高了此官的官阶。马周感叹道:“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唐太宗远征辽东,留马周在定州辅佐太子。等到太宗回来,马周又担任吏部尚书,晋升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
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让御厨为他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唐太宗又亲自为他调药,太子也前去探视。病更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他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48岁。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
马周的典故轶事
四请马周
历史上有刘备三顾茅庐、恭请诸葛亮出山辅佐汉室的故事,留下流传千秋的纳贤佳话。其实,盛世明君唐太宗也有一段四请马周的故事。太宗不仅在草创基业、马上定天下时注重求贤,而且在登基称帝后,更是思得忠良以匡辅国政。他三请马周破格用才的故事,显示出他思贤若渴的明君本色。
贞观三年,天下大旱,严重的灾情已危及国计民生。唐太宗忧心如焚,多次率百官求雨并极为虔诚的谴责自己。太宗求天不应,便召集群臣商量对策。他宣布,无论文臣还是武将都要指出朝廷政令的得失,并提出几条具体的意见。这可难坏了武将常何,他回到府中,愁眉不展。正好家中一位名叫马周的落魄朋友,漫游到长安,借住在他的府中。得知了常何的为难之事,马周不假思索,伏在案上,洋洋洒洒的向朝廷提了二十多条建议,文辞非常优美。
次日早朝,常何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奏疏呈现给太宗。太宗一看,这些建议有根有据,切中时弊,确属可行,但武夫常何决非有这神来之笔,便问他是何人所写。常何告诉太宗为马周所写。太宗又问马周是何样之人,常何便向太宗介绍说:“马周是清河茌平(今山东茌平)人,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尤其精通先秦诸子的典籍。由于自负才学出众,清高而孤傲,郁郁不得志。他在博州一所学校教书,常受地方官的训斥,一怒之下便拂袖而去,离家远游。他穷困潦倒,经常受人欺凌,历尽艰辛来到长安,住在臣家,乃当今一大奇士也。”
致酒行——李贺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史籍记载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仪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监察御史,奉使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段。周上疏曰:
臣每读前史,见贤者忠孝事,未尝不废卷长想,思履其迹。臣不幸早失父母,犬马之养,已无所施;顾来事可为者,惟忠义而已。是以徒步二千里,归于陛下。陛下不以臣愚,擢臣不次。窃自惟念无以论报,辄竭区区,惟陛下所择。
臣伏见大安宫在宫城右,墙宇门阙,方紫极为卑小。东宫,皇太子居之,而在内;大安,至尊居之,反在外。太上皇虽志清俭,爱惜人力,陛下不敢违,而蕃夷朝见,四方观听,有不足焉。臣愿营雉堞门观,务从高显,以称万方之望,则大孝昭矣。
臣伏读明诏,以二月幸九成宫。窃惟太上皇春秋高,陛下宜朝夕视膳。今所幸宫去京三百里而远,非能旦发暮至也。万有一太上皇思感,欲即见陛下,何以逮之?今兹本为避暑行也,太上皇留热处,而陛下走凉处,温清之道,臣所未安。然诏书既下,业不中止,愿示还期,以开众惑。
臣伏见诏宗室功臣悉就籓国,遂贻子孙,世守其政。窃惟陛下之意,诚爱之重之,欲其裔绪承守,与国无疆也。臣谓必如诏书者,陛下宜思所以安存之,富贵之,何必使世官也?且尧、舜之父,有朱、均之子。若令有不肖子袭封嗣职,兆庶被殃,国家蒙患。正欲绝之,则子文之治犹在也;正欲存之,则栾黡之恶已暴也。必曰与其毒害于见存之人,宁割恩于已亡之臣,则向所谓爱之重之者,适所以伤之也。臣谓宜赋以茅土,畴以户邑,必有材行,随器而授。虽干翮非强,亦可以免累。汉光武不任功臣以吏事,所以终全其世者,良得其术也。愿陛下深思其事,使得奉大恩,而子孙终其福禄也。
臣闻圣人之化天下,莫不以孝为本,故曰:“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孔子亦言“吾不与祭,如不祭”,是圣人之重祭祀也。自陛下践祚,宗庙之享,未尝亲事。窃惟圣情,以乘舆一出,所费无蓺,故忍孝思,以便百姓。而一代史官,不书皇帝入庙,将何以贻厥孙谋、示来叶邪?臣知大孝诚不在俎豆之间,然圣人训人,必以己先之,示不忘本也。
臣闻致化之道,在求贤审官。孔子曰:“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是言慎举之为重也。臣伏见王长通、白明达本乐工舆皁杂类;韦般提、斛斯正无他材,独解调马。虽术逾等夷,可厚赐金帛以富其家。今超授高爵,与外廷朝会,驺竖倡子,鸣玉曳履,臣窃耻之。若朝命不可追改,尚宜不使在列,与士大夫为伍。
帝善其言,除侍御中。又言:
臣历观夏、商、周、汉之有天下,传祚相继,多者八百余年,少者犹四五百年,皆积德累业,恩结于人,岂无僻王,赖先哲以免。自魏、晋逮周、隋,多者五六十年,少者三二十年而亡。良由创业之君不务仁化,当时仅能自守,后无遗德可思,故传嗣之主,其政少衰,一夫大呼,天下土崩矣。今陛下虽以大功定天下,而积德日浅,固当隆禹、汤、文、武之道,使恩有余地,为子孙立万世之基,岂特持当年而已。然自古明王圣主,虽因人设教,而大要节俭于身,恩加于人,故其下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畏之如雷霆,卜祚遐长,而祸乱不作也。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一,而徭役相望,兄去弟还,往来远者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陛下虽诏减省,而有司不得废作,徒行文书,役之如故。四五年来,百姓颇嗟怨,以为陛下不存养之。尧之茅茨土阶,禹之恶衣菲食,臣知不可复行于今。汉文帝惜百金之费而罢露台,集上书囊以为殿帷,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景帝亦以锦绣纂组妨害女功,特诏除之,所以百姓安乐。至孝武帝虽穷奢极侈,承文、景遗德,故人心不摇。向使高祖之后即值武帝,天下必不能全。此时代差近,事迹可见。今京师及益州诸处,营造供奉器物,并诸王妃主服饰,皆过靡丽。臣闻昧旦丕显,后世犹怠,作法于治,其弊犹乱。陛下少处人间,知百姓辛苦,前代成败,目所亲见,尚犹如此,而皇太子生长深宫,不更外事,即万岁后,圣虑之所当忧也。
臣窃寻自古黎庶怨叛,聚为盗贼,其国无不即灭,人主虽悔,未有重能安全者。凡脩政教,当脩之于可脩之时。若事变一起而后悔之,无益也。故人主每见前代之亡,则知其政教之所由丧,而不知其身之失。故纣笑桀之亡,而幽、厉笑纣之亡,隋炀帝又笑齐、魏之失国也。今之视炀帝,犹炀帝之视齐、魏也。
往贞观初,率土荒俭,一匹绢才易斗米,而天下帖然者,百姓知陛下忧怜之,故人人自安无谤讟也。五六年来,频岁丰稔,一匹绢易粟十余斛,而百姓咸怨,以为陛下不忧怜之。何则?今营为者,多不急之务故也。自古以来,国之兴亡,不由积畜多少,在百姓苦乐也。且以近事验之,隋贮洛口仓而李密因之,积布帛东都而王世充据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向使洛口、东都无粟帛,王世充、李密未能必聚大众。但贮积者,固有国之常,要当人有余力而后收之,岂人劳而强敛之以资寇邪?
夫俭以息人,贞观初,陛下己躬为之,今行之不难也。为之一日,则天下知之,式歌且舞矣。若人既劳,而周之不息,万一中国水旱,而边方有风尘之警,狂狡窃发,非徒旰食晏寝而已。古语云:“动人以行不以言,应天以实不以文。”以陛下之明,诚欲厉精为政,不烦远采上古,但及贞观初,则天下幸甚。
昔贾谊谓汉文帝云“可痛哭及长叹息者”,言:当韩信王楚、彭越王梁、英布王淮南之时,使文帝即天子位,必不能安。又言:“赖诸王年少,傅相制之,长大之后,必生祸乱。”后世皆以谊言为是。臣窃观今诸将功臣,陛下所与定天下,无威略振主如韩、彭者;而诸王年并幼少,纵其长大,陛下之日,必无他心,然则万代之后,不可不虑。汉、晋以来,乱天下者,何尝不在诸王。皆由树置失宜,不豫为节制,以至灭亡。人主岂不知其然,溺于私爱尔。故前车既覆,而后车不改辙也。今天下百姓尚少,而诸王已多,其宠遇过厚者,臣愚虑之,非特恃恩骄矜也。昔魏武帝宠陈思王,文帝即位,防守禁闭同狱囚焉。何则?先帝加恩太多,故嗣主疑而畏之也。此武帝宠陈思王,适所以苦之也。且帝子身食大国,何患不富,而岁别优赐,曾无限极。里语曰:“贫不学俭,富不学奢。”言自然也。今大圣创业,岂唯处置见子弟而已,当制长久之法,使万代奉行。
臣闻天下者以人为本。必也使百姓安乐,在刺史、县令尔。县令既众,不可皆贤,但州得良刺史可矣。天下刺史得人,陛下端拱岩廊之上,夫复何为?古者郡守、县令皆选贤德,欲有所用,必先试以临人,或由二千石高第入为宰相。今独重内官,县令、刺史颇轻其选。又刺史多武夫勋人,或京官不称职始出补外;折冲果毅身力强者入为中郎将,其次乃补边州。而以德行才术擢者,十不能一。所以百姓未安,殆在于此。
疏奏,帝称善。擢拜给事中,转中书舍人。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可损益,听之纚纚,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此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兼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王为皇太子,拜中书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十八年,迁中书令,犹兼庶子。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书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初,帝遇周厚,周颇自负。为御史时,遣人以图购宅,众以其兴书生,素无赀,皆窃笑。它日,白有佳宅,直二百万,周遽以闻,诏有司给直,并赐奴婢什物,由是人乃悟。周每行郡县,食必进鸡,小吏讼之。帝曰:“我禁御史食肉,恐州县广费,食鸡尚何与?”榜吏斥之。及领选,犹废浚仪令。先是,京师晨暮传呼以警众,后置鼓代之,俗曰“冬冬鼓”;品官旧服止黄紫,于是三品服紫,四品五品朱,六品七品绿,八品九品青;城门入由左,出由右;飞驿以达警急;纳居人地租;宿卫大小番直;截驿马尾;城门、卫舍、守捉士,月散配诸县,各取一,以防其过;皆周建白。自周亡,帝思之甚,将假方士术求见其仪形。高宗即位,追赠尚书右仆射、高唐县公。垂拱中,配享高宗庙庭。
子载,咸亨中为司列少常伯,与裴行俭分掌选事,言吏部者称裴、马焉。终雍州长史。赞曰:周之遇太宗,顾不异哉!由一介草茅言天下事,若素宦于朝、明习宪章者,非王佐才,畴以及兹?其自视与筑岩、钓渭亦何以异!迹夫帝锐于立事,而周所建皆切一时,以明佐圣,故君宰间不胶漆而固,恨相得晚,宜矣。然周才不逮傅说、吕望,使后世未有述焉,惜乎!马周,博州茌平人也。贞观五年,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时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周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何对曰:“此非臣所发意,乃臣家客马周也。”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凡四度遣使催促。及谒见,与语甚悦。令直门下省,授监察御史,累除中书舍人。周有机辩,能敷奏,深识事端,故动无不中。太宗尝曰:“我于马周,暂时不见,则便思之。”十八年,历迁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周既职兼两宫,处事平允,甚获当时之誉。又以本官摄吏部尚书。太宗尝谓侍臣曰:“周见事敏速,性甚慎至。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称朕意。既写忠诚,亲附于朕,实藉此人,共康时政也。”
翻译:
马周是博州茌平人。贞观五年时,到了京师长安,在中郎将常何家中寄宿。当时唐太宗李世民让文武百官上书说他的得失,马周帮助常何罗列出二十余件事情,让他上奏,结果都很符合圣意。唐太宗对此事感到很奇怪,就问常何,常何回答说:“这些都不是微臣的意思,都是属下的食客马周所提出的。”唐太宗即刻召见马周,没到达的期间,曾四次派遣属下去催促。到了觐见后,唐太宗与马周谈得很高兴。授予他监察御史一职,并连官中书舍人。马周为人机智善辩,能上奏,十分了解事情的原由,所以上奏没有一次不合太宗心意。太宗曾说过:“对于马周,若有一时不见,就要想想自己有什么不是了。”贞观十八年,马周迁官中书令,兼职太子左庶子,马周已经兼职两官,处理事情平静合理,得到了当时许多人的赞赏。后又因为本分升官吏部尚书。太宗经常对身边的侍者说:“马周处事迅速,天性谨慎。至于评价他人,直言不讳,比之我所派遣之人,还是他比较合乎我的意思。既然已经表现出他的忠诚,亲附于我,也实在只有他,能够与我共同使社稷安康!”马周西行长安,至新丰,宿于逆旅。主人唯供诸商贩而不顾周,遂命酒悠然独酌。主人翁深异之。及为常何陈便宜二十余事,太宗怪其能。问何,何答曰:“此非臣发虑,乃臣家客马周也。”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遣使使催促者数四。及谒见,语甚悦,授监察御史。奏罢传呼,置鼓,每击以惊众,时人便之。迁中书令。周病消渴,弥年不瘳。时驾幸翠微宫,敕求胜地,为周起宅,名医内使,相望不绝。每令常食以御膳供之,太宗躬为调药,皇太子临问。(出《谈宾录》)
【译文】
马周西行去长安,中途走到新丰,住在一家旅店里。店主人只顾招待照顾一些有钱的商人,而顾不上照顾马周。马周便要了酒菜,悠然自得地独自喝酒,店主人感到他是个很奇怪的人。后来他协助常何处理了二十多件积压已久,很难处理的公务。太宗皇帝觉得常何很能干,常何说:“这不是我的功劳,而是我们家的食客马周协助处理的。”太宗皇帝当天就急着召见马周,马周没有及时赶到,太宗皇帝接连派了四个人前去催促。见面以后,太宗皇帝对马周的谈话非常满意,任命他为监察御史。太宗皇帝命令摆上鼓乐庆贺。每一下鼓乐的敲击声,都震惊了众人,大家都知道了这件事。马周任中书令以后,得了糖尿病,一年多也没有治好,一次皇帝到翠微宫,命令选一块好地方给马周建一座住宅,并且派名医和使臣不断去探望马周。皇帝还派人将皇宫里的饭菜送去给马周吃。太宗皇帝还曾经亲自为马周调药,皇太子也经常亲临问安。
唐朝的马周是个什么样的人啊
马周(601~648)唐初大臣。字宾王,博州茌平(今茌平镇马庄)人。少孤贫,勤读博学,精《诗》、《书》,善《春秋》。后到长安,为中郎将常何家客,公元631年,代常何上疏20余事,深得太宗赏识,授监察御史,后累官至中书令。曾直谏太宗以隋为鉴,少兴谣赋,提倡节俭,反对实行世封制。
在唐朝初年的政坛上,活跃着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生于个世代贫寒的农民家庭,他胸藏济世之才,却一直很不得志.他来到了长安准备大展才略.可囊中差涩,住在客店里,经常被店主冷落讥笑.后来,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让他得到了一代雄主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从此青云直上,也有了用武之地,为唐朝初年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个人就是马周.
马周,字宾王,于公元601年生于山东清河.幼时父母双亡,孤苦伶仃.不过,他十分好学,通过不懈的努力,他通读了很多的史书,加上他的天资聪颖,在他不到二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满腹经伦了.然而他生性豪放,也有些怪异,周围的人都瞧不起他.唐高祖武德初年,马周终于出仕,当上了邻郡的一名低级文职人员.可他认为这对他是大才小用,做的很不开心,整日里以饮酒为乐,不务正事.这一点很象三国时期的名士庞统,可庞统得到了诸葛亮的推荐.马周的狂放不羁却受到当时博州刺史达奚恕的责骂,说他不是做官的材料.马周一怒之下挂冠离职,周游山东一带.后来,他来到了国都长安.他知道唐太宗是个非常有雄才大略的明主,如果自己能得到皇帝的垂青,一定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来.
可是马周来到离长安不远的新丰小城的时候,因为身上的钱不多,住在一家低档的旅店里,还经常拖欠店钱.店主对马周冷眼相待,经常出言不逊.马周也不介意,有一次,马周让店主拿来一斗八升的酒来,独自豪饮.一个人也不要菜佐酒,一次喝下了如此多的酒,把店里的人都惊呆了.店主也看出了他不象一般的人,也不再难为他了.不久,他来到了长安,面对举目无亲的他乡异地,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他通过一些途径投靠了当时的一位官职也不太高的中郎将常何门下做了一个门客,好在常何为人比较正直,对马周也很照顾,马周就这样在长安安下身来.
苦心人,天不负.命运之神终于垂青了这位胸怀大志的青年人.公元632年(唐贞观五年),唐太宗李世民要求在朝官吏每人都要写一篇关于时政得失的文章.常何是个武将出身的,不会舞文弄墨,见皇帝要他写文章,不禁着急起来.马周得知了这个消息,便本着报恩的想法,主动提出替常何写这篇文章.常何很高兴,便让马周代自己写.过几天,常何把马周缮写的这篇关于时政的文章呈给了唐太宗观看.李世民看过后大吃一惊,他知道常何不善长文才,怎么也能写出这么透彻的文章来.他有些不相信这是常何写出来的,便问常何这倒底是不是他写的.常何为人诚实,没有冒功.便老老实实的对皇帝说:“臣没有这个本事,这是臣的门客马周代臣写的.“李世民一听常何门下居然有这么一个奇才,很高兴,并产生了立刻想见见这位人才的想法.他想到做到,命人到常何府中将马周叫来.可没想到马周架子还很大,被派去的侍从一个人回来了.唐太宗不但没有生气,而且再次派人去请马周.一直派出了四次使者,才把这位性格高傲的马周请到了皇宫.马周感觉事情已经做的差不多了,便高兴的来到了宫中.唐太宗见到了这位穿着普通却气质非凡的年轻人时,就感到这个人非同一般.便和颜悦色的和马周谈起了当时政治局势以及为政之道.马周侃侃而谈,从古至今的为政得失谈的非常细致,让李世民大为惊叹,直叹相见恨晚.立刻让马周到掌管机要的门下省任职,虽然官职很小,可是,以马周的真才实学及李世民对他的赏识,升迁只是时间上的问题.没过一年,马周就当上了权利很大的监察御史,对他十分信重.唐太宗为了表扬发现马周的常何,赐给常何三百匹锦帛.
马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十分感激唐太宗的信任.他觉得自己得到的不仅是高官厚禄,更得到了一个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他尽其所学为唐朝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公元633年,马周上书皇帝,对李世民为太上皇李渊大建宫室的做法提出了比较宛转的批评.在这篇奏折中,马周写道:“微臣每读经史,见前贤忠孝之事,臣虽小人,窃希大道,未尝不废卷长想,思履其迹.臣以不幸,早失父母,犬马之养,已无所施,顾来事可为者,唯忠义而已。“他从自己的经历开始说起,说李世民的想是对的,对待父母就应该尽孝道.马周认为现在唐朝初建,百业待兴,老百姓还很不富裕,应该以发展国力为先.等到以后国力有余了,再修建宫室尽孝道也不为晚.马周在这篇奏折中以非常平和的口气对李世民的这种做法提出了不同意见,结果也很奏效.李世民看到后觉得马周说的很对.不但没有生气,除了停止了修建宫室之外,还加封了马周的官职,让他更多参与朝政,马周更有了伸展抱负的空间.
公元638年(唐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书皇帝,从以前的朝代兴亡开始议论,并重点谈了隋朝灭亡的原因.他说唐朝建立前的那几个朝代之所以存在的时间很短,长的不过五六十年,短的只有二三十年.为什么这些朝代会存在了这么短的时间就灭亡了?最主要的原因这些时代的君主不懂得爱护百姓,一味的挥霍奢侈,对老百姓横加剥削,一是耗费了大量财力,二是失去了民心,三是统治者昏庸无能,不会用贤良的人才,最终灭亡.他还重点谈了隋朝灭亡的原因,他认为隋朝在文帝杨坚时的基础很雄厚,本来是可以长治久安的.可是炀帝杨广当皇帝以后,开始腐化堕落起来,剥削百姓到了很严重的程度,最终失去了天下人的心,被人杀死在扬州.马周劝李世民要以隋亡为鉴,时时刻刻要记得隋亡的教训.不能因为天下刚刚平定下来就走隋炀帝的道路.只有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才能巩固唐朝的统治,才能使唐朝由乱到治.李世民通过这篇奏折,更看到了马周出色的治国才能.更加重用起马周来.
马周为了长安能够维持更好的社会治安秩序,他在长安城中的主干道上设立了许多警鼓,如遇上特殊情况,就命人击鼓为信,好及时的维护社会治安.
公元639年(贞观十二年),马周迁为中书舍人.唐太宗曾经对左右的人说:我一天见不到马周就想他.可见马周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当时的宰相岑文本也说马周的才能可比汉朝的张良和终军,对马周的才能也是深为敬佩.到了公元645年(贞观十八年),马周当上了宰相(中书令).他同时还兼任皇太子李治的老师,对李治淳淳教导,教李治如何治政,对李治当皇帝以后治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唐太宗为了表彰马周对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亲自为马周题辞:鸾凤凌云,必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对马周所做的一切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在这名臣云集,大贤辈出的唐朝初年也是不多见的.
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因为一直为国事操劳,在长期的工作中积劳成疾,最后一病不起.唐太宗见到马周病倒了,便派当时医术最多的名医给马周看病.并且唐太宗还亲自为马周熬药,还命皇太子李治以弟子礼来看望马周,希望他能早日康复.马周也想继续为大唐的发展壮大再多做几年,可惜他的身体已经到了无药可治的地步.终于医治无效,离开了人世,这一年只有四十八岁.他在临死之前,命家人把他这十几年给皇帝上的奏折统统烧掉,并说:春秋战国时的管仲和晏子经常数落国君的错误而出名,我不想做这样的人.马周死后,唐太宗为他举行了规格很高的国葬,并特别把马周的遗体陪葬在自己的皇陵.
马周虽然壮年逝世,但他毕竟也实现了人生的目标--佐明君治盛世.唐朝初年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都有马周的一份功劳,马周是唐朝初年一位很出色,很有成就的政治家.
《马周少落拓》文言文翻译
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你还记得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马周少落拓》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马周少落拓》原文:
马周少落拓,不为州里所敬,补州助教,颇不亲事。刺史达奚怒杖之,乃拂衣去曹、卞,为浚仪令崔贤育所辱,遂感激,西之长安,止于将军常何家。贞观初,太宗命文武百官陈时政利害,何以武吏不涉学,乃委周草状。
周备陈损益四十余条,何见之,惊曰:”条目何多也?不敢以闻。”周曰:“将军蒙国厚恩,亲承圣旨,所陈利害,已形翰墨,业不可止也。将军即不闻,其可得耶?”何遂以闻。太宗大骇,召问何,遽召周与语,甚奇之。
直门下省,宠冠卿相,累迁中书令。周所陈事:六街设鼓以代传呼,飞驿以达警急,纳居人税及宿卫大小交,即其条也。太宗有事辽海,诏周辅皇太子,留定州监国。及凯旋,高宗遣所留贵姘承恩宠者迓于行在。
太宗喜悦高宗,高宗曰:“马周教臣耳。”太宗笑曰:“山东辄窥我。”锡赉甚厚。及薨,太宗为之恸,每思之甚,将假道术以求见,其恩遇如此。初,周以布衣直门下省,太宗就命监察里行,俄拜监察御史。“里行”之名,自周始也。
《马周少落拓》翻译:
马周年轻时潦倒失意,不为州里人敬重,补为州助教,很不爱做事。刺史达奚气愤之下杖打他,马周一怒之下就去了曹州,被浚仪县令崔贤育侮辱,于是感慨、愤激之下往西去了长安,停住在将军常何的家里。
贞观初年,唐太宗让文武百官上奏章陈述当时政治的利弊得失,常何因为是个武官不懂得学问,于是就委托马周书写奏章。马周详细陈述利弊四十多条,常何看见这些,十分吃惊地说:“条目为什么这么多?我不敢上奏朝廷。”
马周说:“将军蒙受国家厚恩,又亲自接受了皇帝的旨意,所陈述的利弊得失,已经写成了文字,已经不能废弃了。将军不把这些让皇上听到,皇上从哪儿知道呢?”常何于是上奏朝廷。
唐太宗非常惊讶,召见并询问了常何,于是又很快召见了马周,和他谈论,认为他是非常出众的人才。于是让马周在门下省当值,受到的恩宠在执政的大臣之上,屡次升职一直到中书令。
马周所陈述的政事有:长安城的六条中心大街立鼓以取代传呼;设立驿站,用驿马来传达紧急情况;收居人税;以及夜间守卫大小交接,这就是马周上奏的条目。唐太宗东征辽东,下旨命马周辅佐皇太子,留在定州监察国事。
等到太宗胜利归来,高宗派遣留下来的’平日很得太宗恩宠的嫔妃在太宗要经过的地方迎接。太宗非常高兴,问高宗,高宗说:“这都是马周教导儿臣这么做的。”
太宗笑道:“这个山东人总是能窥知我的心意。”于是对马周赏赐十分丰厚。等到马周病逝,太宗为此十分悲痛,对他常常十分想念,甚至都要借助道术来求得相见,马周所受的恩宠知遇便是如此。
当初,马周以平民的身份入值门下省,太宗任命马周为监察里行一职。“里行”这个官名,是从马周开始的。
拓展内容:阅读附答案《旧唐书·马周传》
马周,字宾王,清河茌平人也。少孤贫好学,尤精《诗》《传》,落拓不为州里所敬。武德中,补博州助教,日饮醇酎,不以讲授为事。刺史达奚恕屡加咎责,周乃拂衣游于曹、汴,又为浚仪令崔贤首所辱,遂感激西游长安。宿于新丰逆旅,主人唯供诸商贩而不顾待周,遂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主人深异之。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
贞观五年,太宗令百僚上书言得失,何以武吏不涉经学,周乃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何答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每与臣言,未尝不以忠孝为意。”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遣使催促者数四。及谒见,与语甚悦,令直①门下省。六年,授监察御史,奉使称旨。帝以常何举得其人,赐帛三百匹。
周有机辨,能敷奏,深识事端,动无不中。太宗尝曰:“我于马周,暂不见则便思之。”中书侍郎岑文本谓所亲曰:“吾见马君论事多矣,援引事类,扬榷古今,举要删芜,会文切理,一字不可加,一言不可减,听之靡靡,令人亡倦。昔苏、张、终、贾,正应此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耳。”十五年,迁治书侍御史,兼知谏议大夫,又兼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太宗伐辽东,令周与高士廉、刘洎留辅皇太子。太宗还,以本官摄吏部尚书。二十一年,加银青光禄大夫。太宗尝以神笔赐周飞白书曰:“鸾凤凌云,必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
周病消渴,弥年不瘳。时驾幸翠微宫,敕求胜地,为周起宅,每令尚食以膳供之,太宗躬为调药,皇太子亲临问疾。周临终,索所陈事表草一帙,手自焚之,慨然曰:“管、晏彰君之过,求身后名,吾弗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太宗为之举哀,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旧唐书·马周传》)
注:①直:译为“进入”。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德中,补博州助教补:补任
B.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草:起草
C.周病消渴,弥年不瘳病:患病
D.时驾幸翠微宫,敕求胜地,为周起宅幸:宠幸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
①为浚仪令崔贤首所辱,遂感激西游长安
②太宗怪其能,问何,何答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
③补博州助教,日饮醇酎,不以讲授为事
④周有机辨,能敷奏,深识事端,动无不中
⑤少孤贫好学,尤精《诗》《传》
A.①④⑤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周不被尊重,主要是他性格豁达随意。他任博州助教时因每日饮酒,不以工作为重,屡次受到责怪。
B.使马周得以发挥才能的机遇是他离开家乡投奔到中郎将常何家中,并替常何书写奏折,经常何推荐,得到唐太宗赏识。
C.贞观十五年后,马周频繁调职,官职有升有降。皇帝曾御笔题赠马周,以示朝廷对他的嘉奖。
D.马周机敏,善于分析处理问题,长于陈述奏章,不愿揭示君主过失以博取身后之名,有淡泊功名的节操。
13.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10分)
(1)少孤贫好学,尤精《诗》《传》,落拓不为州里所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参考答案:
10【答案】D(幸:皇帝驾临某地叫幸。)
11【答案】D(①表现马周坚强不屈,③表现马周洒脱不羁的风格。)
12【答案】C(贞观十五年后,马周官职并未降低。)
13.【答案】(1)马周年幼时死去父母亲,家里贫穷,但十分好学,尤其精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不讲究小节,不被州里人敬重。(孤、贫、被动句、句意各占一分,4分)
(2)(4分“所以”、“极”、“信”、句意各占一分)
(3)(2分,非常、句意各一分
【译文】
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年幼时死去父母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但十分好学,尤其精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州里的助教一官无人,他补职任官,每日饮酒,不以讲课作为正事。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周游曹州、汴州,又被浚仪县令崔贤首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西游长安。住在新丰旅店时,旅店主人只照顾其他商贩而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主人对此感到十分奇怪。后来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得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分列条目写了20多件事,让他上奏,每一条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的。每次和我谈话,没有不以忠孝作为主旨的。”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会儿还未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四次了。等到马周前来拜见,太宗与他谈话谈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进入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恭敬地接受了命令,而且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而得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太宗曾经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中书侍郎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我经常会见到马周论事,援引事例,谈论古今,讲重点删繁琐,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加,没有一字可以减,听起来洋洋洒洒,使人忘却疲倦。以前的苏秦、张仪、终军、贾谊,也正是这样啊。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贞观十五年,马周升任治书侍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贞观十八年,他又升迁中书令。当时唐太宗远征辽东,让马周和高士廉、刘洎留下来辅佐太子。等到太宗回来,让马周担任吏部尚书。贞观二十一年,又晋升为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
马周患有消渴病,多年不曾治愈。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让御厨为他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又亲自为他调药,太子也前去探视。病情加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他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48岁。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
大家好,请问唐朝马周被困的典故是说什么的啊
三言二拍里有这个典故,马周最初是个管教书的官,他这个人有才情、有胆气、很喜欢喝酒,当时在湖北的襄阳任职期间,因为喝酒误事,前后两次被当时的行政长官刺吏辱骂,马周思前想后,觉得没意思,就辞职不干了,到当时的首都长安地谋事。在旅途中,马周没有了盘程,将价值千金的裘皮大衣当了饭钱,他的豪爽举动被一个有钱的王公看在眼里,这个王公主动跟马周接触,请马周吃饭,送上盘缠,并写了一封书信,叫马周到长安找他的一位朋友,并让他寄住在自己的一个死了丈夫经商的亲戚家。这位王公的的朋友看到书信后,试过马周的才情,就让马周给他当幕僚,写写奏折书信之类的东西。刚好皇帝要讨论边境之事,马周代写的的折子被皇帝看中,而且皇帝知道折子定然是别人代写的,而马周的这位上司也非常厚道,极力保举马周。马周就此一举进入了中央决策层,一直干到了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政治局常委这么个位置。而且马周不忘前情,娶了他落难期间寡居的女房东,酬谢当初赏识他的王公,成为一段千古的佳话。
鸢肩火色诗词典故
典源出处《旧唐书·马周传》:“(马)周有机辩,能敷奏,深识事端,动无不中。太宗尝曰:‘我于马周,暂不见则便思之。’中书侍郎岑文本谓所亲曰:‘吾见马君论事多矣,援引事类,扬榷古今,举要删芜,会文切理,一字不可加,一言不可减,听之靡靡,令人亡倦。昔苏、张、终、贾,正应此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耳。’”《新唐书·马周传》亦载。
释义用法马周字宾王,少孤贫好学,后西游长安,有机会上书,切中时弊,很受唐太宗的’赏识,提升很快,但有人说他“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鸢肩,两肩向上端起如鹰。火色,面色发红。后用此典表示有升官发达的骨相;或表示虽发达得快而不能久远。
用典形式
【鸢肩】宋·苏轼:“莫叹郎潜生白发,圣朝求旧鄙鸢肩。”宋·陆游:“鸢肩竟欠封侯相,三尺檠边老此身。”
【马周鸢】明·徐渭:“水邦黄霸风,火色马周鸢。”
【鸢肩相】明·高启:“书生未有鸢肩相,只说君臣际会难。”
【肩夺鸢】清·朱彝尊:“或指肩夺鸢,或讶眼偷凤。”
【火色上腾】宋·苏轼:“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
【火色鸢肩】清·黄鷟来:“菊边桐下阿谁相,火色鸢肩气腾上。”
【鸢肩火色】金·崔遵:“鸢肩火色真将验,马虎何劳更问辛。”清·钱谦益:“鸢肩火色诚何有,曷鼻魋颜戏已久。”
【相君鸢肩】明·高启:“相君本鸢肩,岂是沉沦者。”
【骨相负鸢肩】清·黄景仁:“世途看马耳,骨相负鸢肩。”
马周传的马周传原文
马周,字宾王,清河茌平人也。少孤贫,好学,尤精《诗》、《传》,落拓不
为州里所敬。武德中,补博州助教,日饮醇酎,不以讲授为事。刺史达奚恕屡加咎
责,周乃拂衣游于曹、汴,又为浚仪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西游长安。宿于新丰逆旅,
主人唯供诸商贩而不顾待周,遂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主人深异之。至京师,
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贞观五年,太宗令百僚上书言得失,何以武吏不涉经学,周
乃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何答曰:“此非
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每与臣言,未尝不以忠孝为意。”太宗即日召之,未至
间,遣使催促者数四。及谒见,与语甚悦,令直门下省。六年,授监察御史,奉使
称旨。帝以常何举得其人,赐帛三百匹。是岁,周上疏曰:
微臣每读经史,见前贤忠孝之事,臣虽小人,窃希大道,未尝不废卷长想,思
履其迹。臣以不幸,早失父母,犬马之养,已无所施,顾来事可为者,唯忠义而已。
是以徒步二千里而自归于陛下,陛下不以臣愚瞽,过垂齿录。窃自顾瞻,无阶答谢,
辄以微躯丹款,惟陛下所择。
臣伏见大安宫在宫城之西,其墙宇宫阙之制,方之紫极,尚为卑小。臣伏以东
宫皇太子之宅,犹处城中,大安乃至尊所居,更在城外。虽太上皇游心道素,志存
清俭,陛下重违慈旨,爱惜人力;而蕃夷朝见及四方观听,有不足焉。臣愿营筑雉
堞,修起门楼,务从高显,以称万方之望,则大孝昭乎天下矣。臣又伏见明敕以二
月二日幸九成宫。臣窃惟太上皇春秋已高,陛下宜朝夕视膳而晨昏起居。今所幸宫
去京三百余里,銮舆动轫,严跸经旬,非可以旦暮至也。太上皇情或思感,而欲即
见陛下者,将何以赴之?且车驾今行,本为避署。然则太上皇尚留热所,而陛下自
逐凉处,温凊之道,臣窃未安。然敕书既出,业已成就,愿示速返之期,以开众惑。
臣又见诏书,令宗室勋贤作镇籓部,贻厥子孙,嗣守其政,非有大故,无或黜免。
臣窃惟陛下封植之者,诚爱之重之,欲其胤裔承守而与国无疆也。臣以为如诏旨者,
陛下宜思所以安存之,富贵之,然则何用代官也。何则?以尧、舜之父,犹有朱、
均之子。倘有孩童嗣职,万一骄愚,兆庶被其殃而国家受其败。正欲绝之也,则子
文之治犹在;正欲留之也,而栾黡之恶已彰。与其毒害于见存之百姓,则宁使割恩
于已亡之臣,明矣。然则向所谓爱之者,乃适所以伤之也。臣谓宜赋以茅土,畴其
户邑,必有材行,随器方授,则虽其翰翮非强,亦可以获免尤累。昔汉光武不任功
臣以吏事,所以终全其代者,良得其术也。愿陛下深思其事,使夫得奉大恩而子孙
终其福禄也。
臣又闻圣人之化天下,莫不以孝为基。故曰:“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
天。”又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孔子亦云:“吾不预祭如不祭。”是圣人
之重祭祀也如此。伏惟陛下践祚以来,宗庙之享,未曾亲事。伏缘圣情,独以銮舆
一出,劳费稍多,所以忍其孝思,以便百姓。遂使一代之史,不书皇帝入庙之事,
将何以贻厥孙谋,垂则来叶?臣知大孝诚不在俎豆之间,然圣人之训人,固有屈己
以从时,愿圣慈顾省愚款。臣又闻致化之道,在于求贤审官;为政之基,在于扬清
激浊。孔子曰:“唯名与器,不以假人。”是言慎举之为重也。臣伏见王长通、白
明达本自乐工舆皁杂类,韦槃提、斛斯正则更无他材,独解调马。纵使术逾侪辈,
伎能有取,乍可厚赐钱帛,以富其家;岂得列预士流,超授高爵?遂使朝会之位,
万国来庭,驺子倡人,鸣玉曳履,与夫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臣窃耻之。
然朝命既往,纵不可追,谓宜不使在朝班,预于士伍。
太宗深纳之。寻除侍御史,加朝散大夫。十一年,周又上疏曰:
臣历观前代,自夏、殷及汉氏之有天下,传祚相继,多者八百余年,少者犹四
五百年,皆为积德累业,恩结于人心。岂无僻王?赖前哲以免。自魏、晋以还,降
及周、隋,多者不过六十年,少者才二三十年而亡。良由创业之君,不务广恩化,
当时仅能自守,后无遗德可思。故传嗣之主,政教少衰,一夫大呼而天下土崩矣。
今陛下虽以大功定天下,而积德日浅,固当思隆禹、汤、文、武之道,广施德化,
使恩有余地,为子孙立万代之基,岂欲但令政教无失,以持当年而已!然自古明王
圣主,虽因人设教,宽猛随时,而大要唯以节俭于身、恩加于人二者是务。故其下
爱之如日月,畏之如雷霆,此其所以卜祚遐长而祸乱不作也。今百姓承丧乱之后,
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
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陛下虽每有恩诏令其减省,而有司作既不废,自然
须人,徒行文书,役之如故。臣每访问,四五年来,百姓颇有嗟怨之言,以为陛下
不存养之。昔唐尧茅茨土阶,夏禹恶衣菲食,如此之事,臣知不可复行于今。汉文
帝惜百金之费,辍露台之役,集上书囊以为殿帷,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至景帝以
锦绣纂组妨害女功,特诏除之,所以百姓安乐。至孝武帝虽穷奢极侈,而承文、景
遗德,故人心不动。向使高祖之后,即有武帝,天下必不能全。此于时代差近,事
迹可见。今京师及益州诸处,营造供奉器物,并诸王妃主服饰,议者皆不以为俭。
臣闻昧旦丕显,后世犹怠;作法于理,其弊犹乱。陛下少处人间,知百姓辛苦,前
代成败,目所亲见,尚犹如此。而皇太子生长深宫,不更外事,即万岁之后,固圣
虑所当忧也。臣寻往代以来之事,但有黎庶怨叛,聚为盗贼,其国无不即灭,人主
虽改悔,未有重能安全者。凡修政教,当修于可修之时,若事变一起而后悔之,则
无益者也。故人主每见前代之亡,则知其政教之所由丧,而皆不知其身之失。是以
殷纣笑夏桀之亡,而幽、厉亦笑殷纣之灭;隋炀帝大业之初又笑齐、魏之失国。今
之视炀帝,亦犹炀帝之视齐、魏也。故京房谓汉元帝云,“臣恐后之视今,亦犹今
之视古”。此言不可不诫也。往者贞观之初,率土荒俭,一匹绢才得一斗米,而天
下帖然。百姓知陛下甚爱怜之,故人人自安,曾无谤讟。自五六年来,频岁丰稔,
一匹绢得粟十余石,而百姓皆以为陛下不忧怜之,咸有怨言。又今所营为者,颇多
不急之务故也。自古以来,国之兴亡,不由积畜多少,唯在百姓苦乐。且以近事验
之,隋家贮洛口仓,而李密因之;东都积布帛,而世充据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
之用,至今未尽。向使洛口、东都无粟帛,则世充、李密未能必聚大众。但贮积者
固是有国之常事,要当人有余力而后收之,岂人劳而强敛之?更以资寇,积之无益
也。然俭以息人,贞观之初,陛下已躬为之,故今行之不难也。为之一日,则天下
知之,式歌且舞矣。若人既劳矣而用之不息,倘中国被水旱之灾,边方有风尘之患,
狂狡因之以窃发,则有不可测之事,非徒圣躬旰食晏寝而已。古语云:“动人以行
不以言,应天以实不以文。”以陛下之明,诚欲励精为政,不烦远采上古之术,但
及贞观之初,则天下幸甚。昔贾谊为汉文帝云,可恸哭及长叹息者,言当韩信王楚、
彭越王梁、英布王淮南之时,使文帝即天子位,必不能安。又言赖诸王年少,傅相
制之;长大之后,必生祸乱。历代以来,皆以谊言为是。臣窃观今诸将功臣,陛下
所与定天下者,皆仰禀成规,备鹰犬之用,无威略振主,如韩、彭之难驾驭者。而
诸王年并幼少,纵其长大,当陛下之日,必无他心。然即万代之后,不可不虑。自
汉、晋以来,乱天下者,何尝不是诸王?皆为树置失宜,不预为节制,以至于灭亡。
人主熟知其然,但溺于私爱,故使前车既覆而后车不改辙也。今天下百姓极少,诸
王甚多,宠遇之恩,有过厚者。臣之愚虑,不唯虑其恃恩骄矜也。昔魏武帝宠陈思,
及文帝即位,防守禁闭,有同狱囚。以先帝加恩太多,故嗣王疑而畏之也。此则武
帝宠舐思,适所以苦之也。且帝子何患不富贵?身食大国,封户不少,好衣美食之
外,更何所须?而每年加别优赐,曾无纪极。俚语曰:“贫不学俭,富不学奢”,
言自然也。今大圣创业,岂唯处置见在子弟而已?当制长久之法,使万代遵行。
又言:
临天下者,以人为本。欲令百姓安乐,唯在刺史、县令。县令既众,不能皆贤,
若每州得良刺史,则合境苏息;天下刺史悉称圣意,则陛下端拱岩廊之上,百姓不
虑不安。自古郡守、县令,皆妙选贤德,欲有擢升宰相,必先试以临人,或从二千
石入为丞相。今朝廷独重内官,县令、刺史,颇轻其选。刺史多是武夫勋人,或京
官不称职,方始外出。而折冲果毅之内,身材强者,先入为中郎将,其次始补州任。
边远之处,用人更轻,其材堪宰位,以德行见称擢者,十不能一。所以百姓未安,
殆由于此。
疏奏,太宗称善久之。
先是,京城诸街,每至晨暮,遣人传呼以警众。周遂奏诸街置鼓,每击以警众,
令罢传呼,时人便之,太宗益加赏劳。俄拜给事中。十二年,转中书舍人。周有机
辨,能敷奏,深识事端,动无不中。太宗尝曰:“我于马周,暂不见则便思之。”
中书侍郎岑文本谓所亲曰:“吾见马君论事多矣,援引事类,扬榷古今,举要删芜,
会文切理,一字不可加,一言不可减,听之靡靡,令人亡倦。昔苏、张、终、贾,
正应此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耳。”十五年,迁治书侍御史,兼知
谏议大夫,又兼检校晋王府长史。王为皇太子,拜中书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十八
年,迁中书令,依旧兼太子右庶子。周既职兼两宫,处事精密,甚获当时之誉。太
宗伐辽东,皇太子定州监守,令周与高士廉、刘洎留辅皇太子。太宗还,以本官摄
吏部尚书。二十一年,加银青光禄大夫。太宗尝以神笔赐周飞白书曰:“鸾凤凌云,
必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周病消渴,弥年不瘳。时驾幸翠微宫,敕求胜
地,为周起宅。名医中使,相望不绝,每令尚食以膳供之,太宗躬为调药,皇太子
亲临问疾。周临终,索所陈事表草一帙,手自焚之,慨然曰:“管、晏彰君之过,
求身后名,吾弗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太宗为之举哀,赠幽州都督,陪
葬昭陵。高宗即位,追赠尚书右仆射、高唐县公。垂拱中,配享高宗庙庭。子载,
咸亨年累迁吏部侍郎,善选补,于今称之。卒于雍州长史。
卢怀慎传文言文翻译
1.文言文卢怀慎传翻译
译文;卢怀慎是滑州人,大约是范阳的著名家族。
祖父卢悊,任官灵昌县令,于是成为灵昌县人。卢怀慎在儿童时已经不凡,父亲的朋友监察御史韩思彦感叹说:“这个儿童的才器不可限量!”到他长大,中了进士,历任监察御史。
神龙年间,升任侍御史。中宗去上阳宫谒见武后,武后诏命中宗十天一朝见。
卢怀慎劝谏说:“往昔汉高祖受命为帝时,五天一次去栎阳宫朝见太公,因为从布衣登上皇位,拥有天下,将尊贵归于父亲,所以这么做。现今陛下遵守成法、继承皇统,怎么可以效法呢?何况应天门离提象门才二里多,骑马不能成列,乘车不能并行,从这里屡出,万一有愚人进犯车驾,虽将他问罪也来不及了。
愚臣认为应将太后接到内朝以尽孝养之情,这样可以免去出入的烦难。”中宗不听。
升迁右御史台中丞。上章疏陈述当时政治,说:臣听说“善人治理国政持续到一百年,可以克服残暴免除杀戳。”
孔子说:“假若用我主持国家政事,一年仅差不多了,三年便会很有成绩。”所以《尚书》说:“每隔三年就要考核政绩,经过三次考核就决定提拔表彰或罢免惩罚。”
昔日子产为郑国宰相,变更法令,颁布刑书,第一年众人怨怒,想杀他,三年后众人感德而歌颂他。子产是贤人,他治理国家尚且需要三年才有成绩,何况平常的人呢?最近州刺史、长史司马、京畿都畿县令或者一二年,或者三五个月就迁官,而不论政绩。
这样就使没有迁官的人倾耳而听,踮足盼望,争相冒进,没有廉耻,还哪有闲暇为陛下宣布风化、抚恤民众呢?礼义不能施行,户口更加流散,仓库越益匾乏,百姓日见凋弊,都因为这个缘故。民众知道官吏任职不长,便不听从他的教导;官吏知道迁官日期不远,也就不竭尽他的气力。
地处爵位而偷安,用来养成资历声望,虽然圣明君主有勤劳治理天下的志向,然而侥幸的道路已经开启,上下之间互相欺骗,怎么能尽力作到至公呢?这是国家的疾病。贾谊所说的脚掌反转不能行,是小小的毛病,这个病不治好,虽有名医和、名医缓也将不能治。
汉宣帝考核名实,大兴治理,致使风俗向化。黄霸是优良的太守,宣帝对他加官秩赐黄金,就地表彰他的政绩,但终于不肯将他迁官。
所以古时担任官吏的,以至能延长到子孙。臣请求都督、刺史、长史司马、畿县县令任职不满四年,不能迁官。
如果治理的特别优异,或者可以加赐车马裘服俸禄官秩,派使节慰问,下诏书劝勉,须等到有公缺,才提拔上来以鼓励治理有才能者。对那些不称职或贪婪暴虐的人,则免官放归乡里,以表明赏罚的信义。
昔日“唐尧、虞舜稽考古事,建立官职,只有百名官员”。“夏朝、商朝官吏加倍,还能够任用才能之士”。
这是说减省官吏。因此说:“官员不必完备,只在他的才能”。
“不要荒废百官职务,上天设立的官职,由人来代行。”这里讲的是选择人才。
现在京师各官司员外官,多出数十倍,是近代以来没有过的事。若说官员不必完备,这就是多余;若说人能代行天职,这些人却大多不掌事务,然而俸禄的支出,一年达亿万之巨,白白空竭了府库的储藏,这难道是求得治理的本意吗?现在民力极其凋弊,在黄河渭水扩大漕运,也不足以供给京师,公室私家损耗无数,边境尚不平静。
如果水旱成了灾害,租税收入减少,边境出现敌情警报,赈救的谷物储量不足一年,陛下将用什么来解决危难呢?“不要轻易使用民力,这会使人危难;不要安于其位,因为这很危险”。这是说要谨小慎微。
审查这些员外官员,都是当世有才干的良吏。因才能提拔他们但不发挥他们的作用,用名位尊敬他们但不竭尽他们的才力,从过去以来,使用人材难道是这样吗?臣请求将那些员外官中有才能可以担任地方长官或高级僚佐的官员,一并加以升迁,让他们在地方上出力,由朝廷核查他们的政绩。
若有年老有病不能任职的,一切停罢,使得贤者与不贤者能截然分开,这就是当前的迫切事务。争思宠,贪贿赂,欺侮鳏夫寡妇,这是政事中的祸害。
臣见朝廷内外官员中有贪污受贿、声名狼藉,以及残害平民的官员,虽然被流放贬官,但很快就升迁回来,仍然作地方长官,被委任在江淮、岭表、沙漠地方,只是粗略表示一下惩罚贬斥。他们内心中自暴自弃,使贪财聚敛不顾其身,到底也没有侮改之心。
圣明的君主对于万物应该平分恩泽没有偏向,用有罪的官吏治理远方,等于是给奸人恩惠而遗弃了远方的民众。远方州郡,哪点辜负了圣明教化,要单独承受这种恶政呢?边境地方夷族与华人杂居,恃仗险要依靠路远,容易扰乱而难于安定。
如果长官没有治理的才能,就会使平民流亡,起事成为盗贼。由此说来,平凡之才都不可用,何况奸猾的官吏呢?臣请求因贪赃而被停罢官职的人,罢官不到数十年,不得赐思录用。
《尚书》说:“识别善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童疏奏上,没有答复。
升任黄门侍郎、封爵渔阳县伯。与魏知古分别掌管东都的选举事务。
开元元年,进任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三年,改任黄门监。
薛王舅舅王仙童暴虐百姓,御史台调查掌握了他的罪行,已经申报立案,这时又有诏书命紫徽省、黄门省覆核查实。卢怀慎与姚崇上奏说:“王仙童罪状十分明白,如果御史都可。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小题:A小题:C小题:D小题:①卢怀慎自认为才能不如姚崇,因此事务都推让给姚崇,自己则概不专断,当时人讥笑为“陪伴吃饭的宰相”。
②主上急于求得天下大治,然而在位年久,对勤勉稍有些厌倦,恐怕要有险恶之人乘机被任用了。小题:(迁:升任,升官。)
小题:(①表现其才能,②表现其正直,⑤表现其忠君,⑥间接表现其清廉。)小题:(卢奂在陕州任职时得到皇上称赞,在广州任职时得到当地人称赞。)
小题:见译文【附参考译文】卢怀慎是滑州人,大约是范阳的望族。祖父卢悊,任官灵昌县令,于是成为灵昌县人。
卢怀慎在儿时已经不凡,父亲的朋友监察御史韩思彦感叹说:“这个儿童的才器不可估量!”长大后,中了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神龙年间,升任侍御史。
开元元年,进任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三年,改任黄门监。
薛王舅舅王仙童暴虐百姓,御史台调查掌握了他的罪行,已经申报立案,这时又有诏书命紫徽省、黄门省覆核查实。卢怀慎与姚崇上奏说:“王仙童罪状十分明白,如果御史都可以怀疑,那么其他人怎么还能够相信呢?”于是结案。
卢怀慎自认为才能不如姚崇,因此事务都推让给姚崇,自己则概不专断,当时人讥笑为“陪伴吃饭的宰相”。又兼任吏部尚书,因疾病恳请退休,被批准。
去世,追赠荆州大都督,谥号为文成。留下遗言推荐宋璟、李杰、李朝隐、卢从愿。
卢怀慎清廉俭朴不经营产业,衣服、器物上没有用金玉做的豪华装饰,虽然地位尊贵但妻子儿女仍然寒冷饥饿。得到的俸禄赐物,毫不吝惜地给予朋友亲戚,随给随无,很快散尽。
赴任东都去掌管选举,随身用具只有一个布袋。得病后,宋璟、卢从愿去看望,见铺的席子单薄而破旧,门上没挂帘子,适逢有风雨刮来,举起席子遮挡自己。
天晚了摆饭招待,只有两盆蒸豆、数碗蔬菜而已。临别时,卢怀慎握着二人的手说:“皇上急于求得天下大治,然而在位年久,对勤勉稍有些厌倦,恐怕要有险恶之人乘机被任用了。
你们记住这些话!”到治丧时,家里没有留下储蓄。玄宗当时将要前往东都,四门博士张星上言说:“卢怀慎忠诚清廉,始终以正直之道处世,对他不给予优厚的赏赐,就不能劝人从善。”
于是下诏赐他家织物百段,米粟二百石。玄宗后来回京师,在鄂、杜间打猎,望见卢怀慎家围墙简陋低矮,家人像办什么事,就派使节驰往询问。
使节回来报告说是卢怀慎死去二十五个月后的大祥祭祀,玄宗于是赏赐细绢帛,并因此停止了打猎。经过卢怀慎的墓时,石碑尚未树立,玄宗停马注视,泫然流泪,诏命官府为他立碑,令中书侍郎苏颋草拟碑文,玄宗亲自书写。
儿子卢奂、卢弈。卢奂早年正直,做官有清白名声,历任御史中丞,出任陕州刺史。
开元二十四年,玄宗回长安,在陕州停留,赞许他的善政,在他办公的厅里题写赞词说:“身负刺史重任,分掌陕地大州。也已利沾万物,心怀忠君忘身。
真是国家珍宝,不失卢公家风。”不久召入朝廷任兵部侍郎。
天宝初年,任南海郡太守。南海处水陆交汇之地,物产瑰丽珍奇,前太守刘巨鳞、彭杲都因贪赃获罪,因此以卢奂代任。
污吏不敢贪污,宦官来买舶来品时也不敢干扰卢奂的法令,于是远方民俗十分安定。当时认为从开元以后四十年,治理广州而有清廉节操的,宋璟、李朝隐、卢奂三人而已。
最终任官尚书右丞。
3.求助古文翻译现代汉语
意思:他担任黄门侍郎后在东都负责选拔官吏的重要公务,可是随身的行李只是一只布口袋。
全文译文:唐朝的卢怀慎清正廉洁,不搜刮钱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当官以后身份高贵,妻子和儿女仍免不了经常挨饿受冻,但是他对待亲戚朋友却非常大方。
他在东都负责选拔官吏的重要公务,可是随身的行李只是一只布口袋。后来他担任黄门监兼吏部尚书期间,病了很长时间。
宋璟和卢从愿经常去探望他。卢怀慎躺在一张薄薄的破竹席上,门上连个门帘也没有,遇到刮风下雨,只好用席子遮挡。
卢怀慎平素很器重宋璟和卢从愿,看到他们俩来了,心里非常高兴,留他们呆了很长时间,并叫家里人准备饭菜,端上来的只有两瓦盆蒸豆和几根青菜,此外什么也没有。卢怀慎握着宋璟和卢从愿两个人的手说:“你们两个人一定会当官治理国家,皇帝寻求人才和治理国家的策略很急迫。
但是统治的时间长了,皇帝身边的大臣就会稍稍有所懈怠,这时就会有小人乘机接近讨好皇帝,你们两个人一定要记住。“过了没几天,卢怀慎就死了,他在病危的时候,曾经写了一个报告,向皇帝推荐宋璟、卢从愿、李杰和李朝隐。
皇帝看了报告,对他更加惋惜。安葬卢怀慎的时候,因为他平时没有积蓄,所以只好叫一个老仆人做了一锅粥给帮助办理丧事的人吃。
皇帝到城南打猎,来到一片破旧的房舍之间,有一户人家简陋的院子里,似乎正在举行什么仪式,便派人骑马去询问,那人回来报告说:“那里在举行卢怀慎死亡两周年的祭礼,正在吃斋饭。“皇帝对卢怀慎家里的贫穷非常怜悯,停止了打猎,派人送去一些布匹。
另一种说法是:卢怀慎没病突然死了,他的夫人崔氏不让女儿哭喊,对他说:“你们的父亲没死,我知道。你父亲清正廉洁,不争名利,谦虚退让,各地赠送的东西,他一点也不肯接受。
他与张说同时当宰相,如今张说收受的钱物堆积如山,人还活着,而奢侈和勤俭的报应怎么会是虚假的呢?“到了夜间,卢怀慎又活了,左右的人将夫人的话告诉了他,卢怀慎说:“道理不一样,阴间冥司有三十座火炉,日夜用烧烤的酷刑来惩罚不义的横财的人,而没有一座是为我准备的,我在阴间的罪过已经免除了。“说完又死了。
4.马周传的译文
]原文: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乃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纚纚,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官,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参考译文:
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他年幼时死去父母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他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州里的助教一官无人,他补职任官,事情治理得不好。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他又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行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分列条目写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会儿还未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四次了。等到马周前来拜见,太宗与他谈话谈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入值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恭敬地接受了命令,而且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而行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太宗常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马周论事,文采洋溢,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增删,听起来洋洋洒洒,能使人忘却疲倦。苏秦、张仪、终军、贾谊正是这样啊。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没过多久,马周升任治书待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贞观十八年,他又升迁中书令。当时设置太子司议郎,唐太宗抬高了此官的官阶。马周感叹道:“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唐太宗远征辽东,留马周在定州辅佐太子。等到太宗回来,马周又担任吏部尚书,晋升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
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让御厨为他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唐太宗又亲自为他调药,太子也前去探视。病更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他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48岁。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
5.郑馀庆文言文《古今笑》翻译
郑馀庆【原文】郑馀庆极清俭。
一日,忽召亲朋官数人会食。众皆惊讶,侵晨赴之。
日高,馀庆方出,闲话移时,众腹已枵。馀庆呼左右曰:“分付厨家烂蒸去毛,莫拗折项!”众相顾,以为必蒸鹅鸭之类。
又久之,盘出,酱醋亦极香新。但见每人前下粟饭一碗,蒸葫芦一枚,皆匿笑强进。
一作卢怀慎事。——明冯梦龙《古今笑史》第420【译文】郑馀庆非常清廉俭朴。
有一天,(他)忽然召集亲戚朋友即同僚数人聚餐。众人都非常惊讶,天刚亮(大家)就去他家了。
太阳很高了,郑馀庆才出来,(大家在一起)闲聊很长时间,众人已经饿得咕咕叫了。郑馀庆叫身边的(下人)说:“吩咐厨师将食物去毛蒸烂,不要折断脖子!”众人互相对视,(都)以为一定是蒸鹅鸭之类的菜。
又过了很久,用盘字端出饭菜来,酱油和醋也非常香非常新鲜。只见每人前面是一晚劣质米饭,一只蒸葫芦,(大家)都窃笑,勉强进食。
一说这是说的卢怀慎的事。【注释】1、郑馀庆:中唐诗人。
字居业,大历中举进士第,初为严震山南从事。贞元初,历库部郎中,为翰林学士,以工部侍郎知吏部选,后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宪宗时,为尚书左仆射,详定典制,引韩愈、李程为副,崔郾、陈佩、杨嗣复、庾敬休为判官,损益仪规,号为详衷。终太子太师、检校司徒。
集五十卷,今存诗二首。2、清俭:清廉俭朴。
《后汉书·蔡茂传》:“(茂)代戴涉为司徒,在职清俭匪懈。”唐朱庆馀《送璧州刘使君》诗:“知君素清俭,料得却来贫。”
《明史·暴昭传》:“(暴昭)耿介有峻节,布衣麻履,以清俭知名。”3、会食:相聚进食。
《史记·淮阴侯列传》:“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宰相百僚会食都堂。”沙汀《困兽记》十九:“她也照常去和丈夫会食,照常接待家里的来客。”
4、侵晨:天快亮时,拂晓。《三国志·吴志·吕蒙传》:“侵晨进攻,蒙手执枹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绍兴三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侵晨,日出如在水面,色淡而白。”《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次日侵晨,李社长写了状词,同女婿到开封府来。”
周而复《白求恩大夫》十一:“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十二日,侵晨五时二十分,一线曙光从北中国战场上透露出来,东方泛着鱼肚色。”5、闲话:闲谈。
唐周贺《赠胡僧》诗:“闲话似持咒,不眠同坐禅。”《水浒传》第51回:“(雷横)一连住了五日,每日与宋江闲话。”
王汶石《风雪之夜·新结识的伙伴》:“吴淑兰一边同姑娘闲话,一边望着这间陌生而亲切的房子,心里充满了新奇、喜悦的感觉。”6、移时:经历一段时间。
《后汉书·吴祐传》:“祐越坛共小史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五代王周《会哙岑山人》诗:“略坐移时又分别,片云孤鹤一枝筇。”
《清平山堂话本·洛阳三怪记》:“移时之间,就坛前起一阵大风。”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无日不诏入,语必移时。”
7、众腹已枵(xiāo):众人已经饿坏了。枵腹:空腹。
谓饥饿。唐康骈《剧谈录·严士则》:“士则具陈奔驰陟历,资粮已绝,迫于枵腹,请以饮馔救之。”
《明史·福王常洵传》:“王府金钱百万,而令吾辈枵腹死贼手。”清赵翼《边外诸土司地清晨必起黑雾》诗:“我行不蓐食,直以枵腹搏。”
鲁迅《三闲集·匪笔三篇》:“命令被告枵腹恭候于异地,以俟自己雍容布置,慢慢开审,真是霸道得可观。”8、分付:即“吩咐”。
嘱咐;命令。唐方干《尚书新创敌楼》诗之二:“直须分付丹青手,画出旌幢遶谪仙。”
《水浒传》第四五回:“石秀又分付道:‘哥哥今晚且不可胡发说话。’”清李渔《慎鸾交·就缚》:“分付众将们,从今以后,昼夜须行五百里。”
《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平粤纪闻》:“该匪遂将嘉定县城闭守,分付各店开张。”8、厨家:厨师。
9、拗折项:折断脖子。10、相顾:互相对视。
11、久之:很久。12、下粟:下等的粟米。
13、匿笑:窃笑,暗笑。唐韦瓘《周秦行纪》:“太后又谓潘妃曰:‘子亦不来,何也?’潘妃匿笑不禁,不成对。”
宋惠洪《冷斋夜话·欧阳修何如人》:“又问(欧阳修)能文章否?无逸曰:‘也得。’无逸之子宗野方七岁,立于旁,闻之,匿笑而去。”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缥锦廛文筑下·点化故事》:“帅不觉失笑,众亦匿笑而退。”茅盾《子夜》九:“忽然那一道和邻室相通的板壁有人答答地敲着,又有女人吃吃匿笑的声音。”
14、强进:勉强进食。15、卢怀慎(?-716):唐朝宰相。
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人。卢怀慎出身于范阳卢氏北祖第三房,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吏部员外郎、侍御史、右御史台中丞、兵部侍郎、黄门侍郎,封渔阳县伯。
他虽居高位,但为官清廉。唐玄宗继位后,任命卢怀慎为宰相,初授同中书门下三品,后升黄门监(即侍中),并兼任吏部尚书。
他自认才能不如姚崇,遇事推让,被讥为“伴食宰相”。开元四年(716),卢怀慎病逝,追赠荆州大都督,谥号文成。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