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很多人可能对古文里的序叫什么和三都赋佳句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古文里的序叫什么和三都赋佳句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古文里的序叫什么

序在古文里有两种文体
1、序言:介绍评述一部作品或文章的文字(又叫“跋”)
如:杜预的《春秋左氏传集解序》
皇甫谧《三都赋序》
2、指赠序体文章,即用于送别的临别赠文
如:如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龚自珍《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三都赋序

返回目录

三都赋佳句

1.《三都赋》中的名句有哪些

玉卮无当,虽宝非用;侈言无验,虽丽非经。

晋·左思《三都赋序》。卮(zhī支):酒杯。当:底。非用:不合实用。侈(chǐ耻):夸大。验:证验。经:常理。这几句大意是:玉杯没有底,虽然是宝贵的东西却也不合实用;夸大的言辞经不起验证,虽然很华美,但却不是可以用以指导实践的常理。言语要被称得起常理,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夸大的言辞,在实践中做不到,即使再华美,也不能用以指导实践。这就像没有底的玉杯,虽然可以被称为宝贵的东西,但实际上没有什么用处。这几句用无底之玉杯比喻无验之侈言,明白易懂,这种以物理喻事理的方法可以借鉴,也可用这几句说明大话说得再好听也投有什么实际用处。

2.《三都赋》中的名句有哪些

评价皇甫谧看过《三都赋》以后,予以高度评价,为这篇文章写了序言。

今人傅璇琮考证,《三都赋》成于太康元年(280年)灭吴之前。姜亮夫认为《三都赋》作于291年。

白居易《和酬郑侍御东阳春闷见寄》:“一缄疏入掩谷永,三都赋成排左思。”洛阳纸贵这个成语就是因为当时人们竞相抄写三都赋的内容,而造成纸张供不应求,纸价上涨的情形。

陆机原本打算写《三都赋》,因为左思已经写了,就放弃这个念头。王鸣盛说:“左思于西晋初吴、蜀始平之后,作《三都赋》,抑吴都、蜀都而申魏都,以晋承魏统耳”。

《文选•三都赋》李善注引臧荣绪《晋书》一段文字,云:“思作赋时,吴、蜀已平,见前贤之是非,故作斯赋,以辨众惑。”。

3.翻译《三都赋》

我国古代西晋时期,文坛成就最高的诗人左思,是晋朝时临淄人(今山东临淄).他创作的《三都赋》名噪一时,至今仍被人传诵.然而,左思小时候智商很低,口齿迟钝,学习成绩平平常常,没有一点过人之处.他稍大之后,便志存高远,决心写一篇赞颂魏、蜀、吴三国都城的文章《三者赋》.这个消息传出之后,一片大哗,他受到了不少文人墨客的嘲弄,当时的著名文学家陆机就不怀好意地讥讽他说:“你这样一个斗大的字不识一升的老粗先生,还想作一篇《三都赋》?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等你写成了,也只配给我盖酒坛子罢了!”左思听了之后,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淡淡地一笑,可是在心里却暗暗下了决心:你说我写不成,我偏要写出来,并且写得让你们心里羡慕!左思有了这样的决心,在别人的嘲笑和讥讽里,进行了广泛的阅读,深入的调查,大量收集有关三国都城繁荣昌盛的相关资料.一切准备工作完成之后,他便关上房门,深居简出,专心致志地构思,创作.他简直有些痴迷入魔,在室内、院中,甚至茅厕内都放上了纸,不管在什么时间,不论走到哪里,只要想到一个好词、一个好句,便立即用笔记下来,从不放过任何一次.就这样,他向隅面壁,熬过了整整十年的酷暑严冬,不懈努力,专心著书,终于写成了轰动一时的《三都赋》.《三都赋》果然是绝美佳作,文笔流畅,精彩传神,让人读后叹为观止.当时京城洛阳传抄的人非常多,以至于纸价大涨.成语“洛阳纸贵”就来源于这里.过去曾讥讽、嘲弄过左思的陆机读了《三都赋》后,既愧悔万分,又赞不绝口,佩服得五体投地.左思在别人的冷嘲热讽中,没有低下羞涩的头,丧失自己坚强的意志,而是在逆境中奋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终于不负众望,完成了自己的惊世之作,这就是对那些嘲讽者的最好反击.左思的成功同时还说明: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只要发愤,只要勤奋,就能有所成就.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同学们,你们读了之后,一定感触很深,受益匪浅吧。

4.谁有《三都赋》的翻译

我国古代西晋时期,文坛成就最高的诗人左思,是晋朝时临淄人(今山东临淄)。他创作的《三都赋》名噪一时,至今仍被人传诵。

然而,左思小时候智商很低,口齿迟钝,学习成绩平平常常,没有一点过人之处。他稍大之后,便志存高远,决心写一篇赞颂魏、蜀、吴三国都城的文章《三者赋》。这个消息传出之后,一片大哗,他受到了不少文人墨客的嘲弄,当时的著名文学家陆机就不怀好意地讥讽他说:“你这样一个斗大的字不识一升的老粗先生,还想作一篇《三都赋》?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等你写成了,也只配给我盖酒坛子罢了!”

左思听了之后,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淡淡地一笑,可是在心里却暗暗下了决心:你说我写不成,我偏要写出来,并且写得让你们心里羡慕!左思有了这样的决心,在别人的嘲笑和讥讽里,进行了广泛的阅读,深入的调查,大量收集有关三国都城繁荣昌盛的相关资料。

一切准备工作完成之后,他便关上房门,深居简出,专心致志地构思,创作。他简直有些痴迷入魔,在室内、院中,甚至茅厕内都放上了纸,不管在什么时间,不论走到哪里,只要想到一个好词、一个好句,便立即用笔记下来,从不放过任何一次。就这样,他向隅面壁,熬过了整整十年的酷暑严冬,不懈努力,专心著书,终于写成了轰动一时的《三都赋》。

《三都赋》果然是绝美佳作,文笔流畅,精彩传神,让人读后叹为观止。当时京城洛阳传抄的人非常多,以至于纸价大涨。成语“洛阳纸贵”就来源于这里。过去曾讥讽、嘲弄过左思的陆机读了《三都赋》后,既愧悔万分,又赞不绝口,佩服得五体投地。

左思在别人的冷嘲热讽中,没有低下羞涩的头,丧失自己坚强的意志,而是在逆境中奋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终于不负众望,完成了自己的惊世之作,这就是对那些嘲讽者的最好反击。

左思的成功同时还说明: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只要发愤,只要勤奋,就能有所成就。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同学们,你们读了之后,一定感触很深,受益匪浅吧!

返回目录

曾国藩家书所提到的《文选》著录了杨雄、班固、史马迁、韩愈的作品,具体《文选》包括了哪些东西

《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原来有三十卷,唐代李善注本分成六十卷。共收录作家130家,上起子夏(《文选》所署《毛诗序》的作者)、屈原,下迄当时,唯不录生人。书中所收的作家,最晚的陆倕卒于公元526年(普通七年),而萧统卒于公元531年(中大通三年),所以《文选》的编成当在普通七年以后的几年间。全书收录作品514题。编排的标准是“凡次文之体,各以汇聚。诗赋体既不一,又以类分。类分之中,各以时代相次”(《文选序》)。他将文章分为赋,诗,骚,七,诏,册,令,教,文,表,上书,启,弹事,笺,奏记,书,檄,移,对问,设论,辞,序,颂,赞,符命,史论,史述赞,论,连珠,箴,铭,诔,哀,碑文,墓志,行状,吊文,祭文38类。所选多大家之作,时代愈近入选愈多。其中以楚辞、汉赋和六朝骈文占有相当比重,诗歌则多选对偶严谨的颜延之、谢灵运等人作品,陶渊明等人平易自然之作则入选较少。作品划分的类别,则能反映汉魏以来文学发展、文体增多的历史现象。萧统《文选》能在众多的选本书独存至今,并非纯属幸运,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它本身经得起历史的大浪淘沙。它至少有两点是引人注目的:第一,它选编的角度新颖,体现了当时进步的文学观念;第二,它所编的多为名家名篇,类别丰富,为后人学习、研究提供了一个好的选本。
1.卷一
赋甲
【京都上】
【两都赋序】
【西都赋】
【东都赋】
【明堂诗】
【辟雍诗】
【灵台诗】
【宝鼎诗】
【白雉诗】
2.卷二
【京都上】
【西京赋】
3.卷三
【张平子】
【薛综注】
4.卷四
【京都中】
【张平子】
【三都赋序】
【蜀都赋】
5.卷五
【京都下】
【刘渊林注】
6.卷六
【京都下】
【左太冲】
7.卷七
郊祀
【甘泉赋(并序)】
畋猎上
8.卷八
畋猎中
【上林赋】
【羽猎赋(并序)】
9.卷九
畋猎下
【长杨赋(并序)】
【射雉赋】
纪行上
10.卷十
纪行下
【西征赋】
11.卷十一
游览
【登楼赋】
【游天台山赋(并序)】
宫殿
【鲁灵光殿赋(并序)】
12.卷十二
【江海】
【海赋】
13.卷十三
【秋兴赋(并序)】
【鵩鸟赋(并序)】
14.卷十四
鸟兽下
【舞鹤赋】
志上
15.卷十五
志中
【思玄赋】
【归田赋】
16.卷十六
志下
【哀伤】
【长门赋(并序)】
【思旧赋(并序)】
【叹逝赋(并序)】
【别赋】
【江文通】
17.卷十七
论文
【文赋(并序)】
音乐上
【洞箫赋】
18.卷十八
音乐下
【琴赋(并序)】
19.卷十九
【高唐赋(并序)】
【神女赋(并序)】
【登徒子好色赋(并序)】
【洛神赋】
20.卷十九续
【补亡】
【述德】
【讽谏(四言并序)】
【励志】
21.卷二十
献诗
【上责躬应诏诗表】
【四言】
应诏诗
【四言】
【关中诗】
公宴
【公宴诗(五言)】
【公宴诗(五言)】
【公宴诗(五言)】
【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
【晋武帝华林园集诗】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五言)】
【应诏宴曲水作诗】
【皇太子释奠会作诗】
【送应氏诗二首(五言)】
【征西官属送於陟阳候作诗(五言)】
【金谷集作诗】
【新亭渚别范零陵诗】
【别范安成诗】
22.卷二十一
咏史
【咏史诗(五言)】
【三良诗(五言)】
【咏史八首(五言)】
【咏史(五言)】
【览古(五言)】
【张子房诗】
【秋胡诗(五言)】
五君咏五首
颜延年
阮步兵
嵇中散
刘参军
阮始平
向常侍
【咏史(五言)】
【咏霍将军北伐(五言)】
百一
【百一诗】
游仙
【游仙诗(五言)】
23.卷二十二
招隐
【招隐诗二首(五言)】
【反招隐诗(五言)】
游览
【芙蓉池作(五言)】
【南州桓公九井作】
【游西池(五言)】
【泛湖归出楼中玩月(五言)】
【从游京口北固应诏(五言)】
五言永嘉郡射堂
五言永嘉郡池上楼
【游南亭(五言)永嘉郡南亭.】
【登石门最高顶(五言)】
【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五言)】
【行药至城东桥(五言)】
【游东田(五言)】
【宿东园(五言)】
【游沈道士馆(五言)】
24.卷二十三
【咏怀】
【秋怀(五言)】
【临终诗(五言)】
【哀伤】
25.卷二十四
【赠答二】
【赠徐干(五言)】
【赠丁仪(五言)】
【赠王粲(五言)】
【赠山涛(五言)】
【答何劭二首(五言)】
【赠张华(五言)】
【答贾长渊一首(四言并序)】
【於承明作与士龙(五言)】
【赠冯文罴(五言)】
【赠弟士龙(五言)】
【为贾谧作赠陆机(四言)】
【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
【赠河阳(五言)】
【赠侍御史王元贶(五言)】
26.卷二十五
【赠答三】
【答傅咸(五言)】
【答兄机(五言)】
【答张士然(五言)】
四言
【答魏子悌(五言)】
【答灵运(五言)】
【酬从弟惠连(五言)】
27.卷二十六
【赠答四】
【答颜延年(五言)】
【赠张徐州稷(五言)】
【赠郭桐庐出溪口见候余既未至郭仍进村维舟久之郭生方至(五言)】
【行旅上】
【河阳县作二首(五言)】
【在怀县作二首(五言)】
【赴洛道中作二首(五言)】
【吴王郎中时从梁陈作(五言)】
【富春渚(五言)】
【道路忆山中(五言)】
【入彭蠡湖口(五言)】
28.卷二十七
【行旅下】
【北使洛】
【还至梁城作(五言)】
【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五言)】
【京路夜发(五言)】
【望荆山(五言)】
【旦发鱼浦潭(五言)】
【军戎】
【郊庙】
四言
【乐府三首】
【伤歌行】
【长歌行】
【乐府二首】
【短歌行】
【乐府二首】
【燕歌行】
【善哉行(四言】
【乐府四首(五言)】
29.卷二十八
【乐府下】
【乐府十七首】
【从军行(五言)】
【城窟行(五言)】
【门有车马客行(五言)】
【君子有所思行(五言)】
【长安有狭邪行(五言)】
【长歌行(五言)】
【日出东南隅行(五言)】
【前缓声歌(五言)】
【乐府】
【会吟行(五言)】
【乐府八首】
【升天行】
【挽歌诗(五言)】
【挽歌诗三首(五言)】
【挽歌诗(五言)】
【杂歌】
并序七言
30.卷二十九
【杂诗上】
【与苏武三首(五言)】
【诗四首(五言)】
【四愁诗四首(并序)】
【杂诗(五言)】
四言
【情诗一首(五言)】
四言
【杂诗(五言)】
【杂诗(五言)】
【情诗二首(五言)】
【园葵诗(五言)】
【思友人诗(五言)】
【杂诗一首(五言)】
【杂诗一首(五言)】
【杂诗一首(五言)】
【杂诗一首(五言)】
【杂诗一首(五言)】
【杂诗十首(五言)】
31.卷三十
杂诗下
【时兴(五言)】
【杂诗二首】
【咏贫士诗(五言)】
【读山海经诗(五言)】
【捣衣(五言)】
【田南树园激流植援(五言)】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修竹茂林诗(五言)】
【杂诗(五言)】
【数诗(五言)】
【玩月城西门解中(五言)】
【始出尚书省(五言)】
【观朝雨(五言)】
【咏湖中雁(五言)】
【三月三日率尔成篇(五言)】
杂拟上
拟古诗十二首
七言
【拟古诗(五言)】
五言并序
【平原侯植】
32.卷三十一
杂拟下
【效曹子建乐府白马篇(五言)】
【效古一首(五言)】
【拟古二首(五言)】
【和琅邪王依古(五言)】
【拟古三首(五言)】
【学刘公干体(五言)】
【代君子有所思(五言)】
【效古一首(五言)】
【杂体诗三十首(五言)
【古离别】
33.卷三十二
骚上
【东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34.卷三十三
骚下
【九歌二首】
【少司命】
【山鬼】
【涉江】
【招魂】
35.卷三十四
【七上】
【七启八首(并序)】
36.卷三十五
【七命八首】

【贤良诏】
37.卷三十六



38.卷三十七
表上
【荐祢衡表】
【让开府表】
【陈情事表】
39.卷三十八
表下
40.卷三十九
上书
【上书秦始皇】
【上书吴王】
【上书谏猎】
【上书谏吴王】

任彦升
41.卷四十
弹事
【奏弹曹景宗】
【奏弹王源】

【答临淄侯笺】
【与魏文帝笺】
【答东阿王笺】
【在元城与魏太子笺】
奏记
【诣蒋公】
42.卷四十一
书上
【答苏武书】
【报任少卿书】
【报孙会宗书】
【论盛孝章书】
43.卷四十二
书中
【答东阿王书】
【与侍郎曹长思】
【与广川长岑文瑜书】
44.卷四十三
书下
【与嵇茂齐书】
【移书让太常博士(并序)】
【北山移文】
45.卷四十四

【喻巴蜀檄】
46.卷四十五
对问
【对楚王问】
设论
【答客难】
【解嘲一首(并序)】
【答宾戏(并序)】

【秋风辞一首(并序)】
【归去来一首(并序)】
序上
【毛诗序】
【郑氏笺】
【尚书序一首】
【春秋左氏传序】
【思归引序】
47.卷四十六
序下
【豪士赋序】
【王文宪集序】
48.卷四十七

【圣主得贤臣颂】
【汉高祖功臣颂】

【东方朔画赞(并序)】
49.卷四十八
符命
封禅文
50.卷四十九
史论上
【公孙弘传赞】
【晋纪总论】
51.卷五十
史论下
史述赞
【史述赞三首】
【述高纪第一】
【述成纪第十】
52.卷五十一
论一
【非有先生论】
【四子讲德论(并序)】
53.卷五十二
论二
班叔皮
【典论论文】
54.卷五十三
论三
辩亡论上下二首
陆士衡
【辩亡论下】
55.卷五十四
论四
56.卷五十五
论五
演连珠五十首
57.卷五十六

女史箴

【封燕然山铭】
【座右铭】
【剑阁铭】
【石阙铭一首】
【新刻漏铭(并序)】
诔上
【王仲宣诔(并序)】
【杨荆州诔(并序)】
【杨仲武诔(并序)】
58.卷五十七
诔下
【夏侯常侍诔(并序)】
【阳给事诔(并序)】
【陶徵士诔(并序)】
哀上
哀永逝文一首
59.卷五十八
哀下
碑文上
【郭有道碑文(并序)】
【陈太丘碑文(并序)】
【褚渊碑文(并序)】
60.卷五十九
碑文下
61.卷六十
行状
吊文
【吊屈原文(并序)】
【吊魏武帝文(并序)】
祭文
【祭古冢文(并序)】

返回目录

昭明文选的作品目录


⒈卷一
赋甲
【京都上】
【两都赋序】
【西都赋】
【东都赋】
【明堂诗】
【辟雍诗】
【灵台诗】
【宝鼎诗】
【白雉诗】
⒉卷二
【京都上】
【西京赋】
⒊卷三
【张平子】
【薛综注】
⒋卷四
【京都中】
【张平子】
【三都赋序】
【蜀都赋】
⒌卷五
【京都下】
【刘渊林注】
⒍卷六
【京都下】
【左太冲】
⒎卷七
郊祀
【甘泉赋(并序)】
畋猎上
⒏卷八
畋猎中
【上林赋】
【羽猎赋(并序)】
⒐卷九
畋猎下
【长杨赋(并序)】
【射雉赋】
纪行上
⒑卷十
纪行下
【西征赋】
⒒卷十一
游览
【登楼赋】
【游天台山赋(并序)】
宫殿
【鲁灵光殿赋(并序)】
⒓卷十二
【江海】
【海赋】
⒔卷十三
【秋兴赋(并序)】
【鵩鸟赋(并序)】
⒕卷十四
鸟兽下
【舞鹤赋】
志上
⒖卷十五
志中
【思玄赋】
【归田赋】
⒗卷十六
志下
【哀伤】
【长门赋(并序)】
【思旧赋(并序)】
【叹逝赋(并序)】
【别赋】
【江文通】
⒘卷十七
论文
【文赋(并序)】
音乐上
【洞箫赋】
⒙卷十八
音乐下
【琴赋(并序)】
⒚卷十九
【高唐赋(并序)】
【神女赋(并序)】
【登徒子好色赋(并序)】
【洛神赋】
⒛卷十九续
【补亡】
【述德】
【讽谏(四言并序)】
【励志】
21.卷二十
献诗
【上责躬应诏诗表】
【四言】
应诏诗
【四言】
【关中诗】
公宴
【公宴诗(五言)】
【公宴诗(五言)】
【公宴诗(五言)】
【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
【晋武帝华林园集诗】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五言)】
【应诏宴曲水作诗】
【皇太子释奠会作诗】
【送应氏诗二首(五言)】
【征西官属送於陟阳候作诗(五言)】
【金谷集作诗】
【新亭渚别范零陵诗】
【别范安成诗】
22.卷二十一
咏史
【咏史诗(五言)】
【三良诗(五言)】
【咏史八首(五言)】
【咏史(五言)】
【览古(五言)】
【张子房诗】
【秋胡诗(五言)】
五君咏五首
颜延年
阮步兵
嵇中散
刘参军
阮始平
向常侍
【咏史(五言)】
【咏霍将军北伐(五言)】
百一
【百一诗】
游仙
【游仙诗(五言)】
23.卷二十二
招隐
【招隐诗二首(五言)】
【反招隐诗(五言)】
游览
【芙蓉池作(五言)】
【南州桓公九井作】
【游西池(五言)】
【泛湖归出楼中玩月(五言)】
【从游京口北固应诏(五言)】
五言永嘉郡射堂
五言永嘉郡池上楼
【游南亭(五言)永嘉郡南亭.】
【登石门最高顶(五言)】
【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五言)】
【行药至城东桥(五言)】
【游东田(五言)】
【宿东园(五言)】
【游沈道士馆(五言)】
24.卷二十三
【咏怀】
【秋怀(五言)】
【临终诗(五言)】
【哀伤】
25.卷二十四
【赠答二】
【赠徐干(五言)】
【赠丁仪(五言)】
【赠王粲(五言)】
【赠山涛(五言)】
【答何劭二首(五言)】
【赠张华(五言)】
【答贾长渊一首(四言并序)】
【於承明作与士龙(五言)】
【赠冯文罴(五言)】
【赠弟士龙(五言)】
【为贾谧作赠陆机(四言)】
【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
【赠河阳(五言)】
【赠侍御史王元贶(五言)】
26.卷二十五
【赠答三】
【答傅咸(五言)】
【答兄机(五言)】
【答张士然(五言)】
四言
【答魏子悌(五言)】
【答灵运(五言)】
【酬从弟惠连(五言)】
27.卷二十六
【赠答四】
【答颜延年(五言)】
【赠张徐州稷(五言)】
【赠郭桐庐出溪口见候余既未至郭仍进村维舟久之郭生方至(五言)】
【行旅上】
【河阳县作二首(五言)】
【在怀县作二首(五言)】
【赴洛道中作二首(五言)】
【吴王郎中时从梁陈作(五言)】
【富春渚(五言)】
【道路忆山中(五言)】
【入彭蠡湖口(五言)】
28.卷二十七
【行旅下】
【北使洛】
【还至梁城作(五言)】
【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五言)】
【京路夜发(五言)】
【望荆山(五言)】
【旦发鱼浦潭(五言)】
【军戎】
【郊庙】
四言
【乐府三首】
【伤歌行】
【长歌行】
【乐府二首】
【短歌行】
【乐府二首】
【燕歌行】
【善哉行(四言】
【乐府四首(五言)】
29.卷二十八
【乐府下】
【乐府十七首】
【从军行(五言)】
【城窟行(五言)】
【门有车马客行(五言)】
【君子有所思行(五言)】
【长安有狭邪行(五言)】
【长歌行(五言)】
【日出东南隅行(五言)】
【前缓声歌(五言)】
【乐府】
【会吟行(五言)】
【乐府八首】
【升天行】
【挽歌诗(五言)】
【挽歌诗三首(五言)】
【挽歌诗(五言)】
【杂歌】
并序七言
30.卷二十九
【杂诗上】
【与苏武三首(五言)】
【诗四首(五言)】
【四愁诗四首(并序)】
【杂诗(五言)】
四言
【情诗一首(五言)】
四言
【杂诗(五言)】
【杂诗(五言)】
【情诗二首(五言)】
【园葵诗(五言)】
【思友人诗(五言)】
【杂诗一首(五言)】
【杂诗一首(五言)】
【杂诗一首(五言)】
【杂诗一首(五言)】
【杂诗一首(五言)】
【杂诗十首(五言)】
31.卷三十
杂诗下
【时兴(五言)】
【杂诗二首】
【咏贫士诗(五言)】
【读山海经诗(五言)】
【捣衣(五言)】
【田南树园激流植援(五言)】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脩竹茂林诗(五言)】
【杂诗(五言)】
【数诗(五言)】
【玩月城西门解中(五言)】
【始出尚书省(五言)】
【观朝雨(五言)】
【咏湖中雁(五言)】
【三月三日率尔成篇(五言)】
杂拟上
拟古诗十二首
七言
【拟古诗(五言)】
五言并序
【平原侯植】
32.卷三十一
杂拟下
【效曹子建乐府白马篇(五言)】
【效古一首(五言)】
【拟古二首(五言)】
【和琅邪王依古(五言)】
【拟古三首(五言)】
【学刘公干体(五言)】
【代君子有所思(五言)】
【效古一首(五言)】
【杂体诗三十首(五言)
【古离别】
33.卷三十二
骚上
【东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34.卷三十三
骚下
【九歌二首】
【少司命】
【山鬼】
【涉江】
【招魂】
35.卷三十四
【七上】
【七启八首(并序)】
36.卷三十五
【七命八首】

【贤良诏】
37.卷三十六



38.卷三十七
表上
【荐祢衡表】
【让开府表】
【陈情事表】
39.卷三十八
表下
40.卷三十九
上书
【上书秦始皇】
【上书吴王】
【上书谏猎】
【上书谏吴王】

任彦升
41.卷四十
弹事
【奏弹曹景宗】
【奏弹王源】

【答临淄侯笺】
【与魏文帝笺】
【答东阿王笺】
【在元城与魏太子笺】
奏记
【诣蒋公】
42.卷四十一
书上
【答苏武书】
【报任少卿书】
【报孙会宗书】
【论盛孝章书】
43.卷四十二
书中
【答东阿王书】
【与侍郎曹长思】
【与广川长岑文瑜书】
44.卷四十三
书下
【与嵇茂齐书】
【移书让太常博士(并序)】
【北山移文】
45.卷四十四

【喻巴蜀檄】
46.卷四十五
对问
【对楚王问】
设论
【答客难】
【解嘲一首(并序)】
【答宾戏(并序)】

【秋风辞一首(并序)】
【归去来一首(并序)】
序上
【毛诗序】
【郑氏笺】
【尚书序一首】
【春秋左氏传序】
【思归引序】
47.卷四十六
序下
【豪士赋序】
【王文宪集序】
48.卷四十七

【圣主得贤臣颂】
【汉高祖功臣颂】

【东方朔画赞(并序)】
49.卷四十八
符命
封禅文
50.卷四十九
史论上
【公孙弘传赞】
【晋纪总论】
51.卷五十
史论下
史述赞
【史述赞三首】
【述高纪第一】
【述成纪第十】
52.卷五十一
论一
【非有先生论】
【四子讲德论(并序)】
53.卷五十二
论二
班叔皮
【典论论文】
54.卷五十三
论三
辩亡论上下二首
陆士衡
【辩亡论下】
55.卷五十四
论四
56.卷五十五
论五
演连珠五十首
57.卷五十六

女史箴

【封燕然山铭】
【座右铭】
【剑阁铭】
【石阙铭一首】
【新刻漏铭(并序)】
诔上
【王仲宣诔(并序)】
【杨荆州诔(并序)】
【杨仲武诔(并序)】
58.卷五十七
诔下
【夏侯常侍诔(并序)】
【阳给事诔(并序)】
【陶徵士诔(并序)】
哀上
哀永逝文一首
59.卷五十八
哀下
碑文上
【郭有道碑文(并序)】
【陈太丘碑文(并序)】
【褚渊碑文(并序)】
60.卷五十九
碑文下
61.卷六十
行状
吊文
【吊屈原文(并序)】
【吊魏武帝文(并序)】
祭文
【祭古冢文(并序)】

返回目录

“洛阳纸贵”的主人公是哪位创作了《三都赋》的西晋文学家

西晋的诗赋大家左思,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

有关左思的生平事迹,见于《晋书·左思传》,《左思别传》(待考证其真伪)也有记载。左思是西晋时期的一位“奇才”。其著作不仅对当时的西晋文坛产生了轰动的效应,后世文学在创作形式和内容上也深受其影响。

左思出生于一个世代居住在齐地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左姓家庭中,家世儒学,其远祖虽为战国时期齐国的左族左公子,但是到其父这一辈时家境已经式微。

左思出身于西晋一个家世已式微的寒士家庭,当时的西晋是一个门阀制度非常严重的社会。魏文帝曹丕建立九品中正制,因为中正把持在士族手中,从而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状。身份低微的庶族寒士很难进入政治中心。左思出身寒门,虽其妹左棻被选入宫为妃,自己迁居京都,求做秘书郎,但终不被重用。左思虽满腹才华,但却无力改变这种社会现实,壮志难酬,写下了称贯古今的《三都赋》。

左思在《三都赋序》中提到,他之所以作《三都》,是因为汉人作《西都》、《西京》等赋,往往“假称珍怪,以为润色”,“侈言无验,虽丽非经”,有失其本真。左思作《三都》,就是为了一改前人之病,使笔下的所赞之物,既有艺术美感,又不失其本真。前文已经提到左思出身寒微,虽有大才,然在西晋社会“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制度下屡不得志,只好在作品中表达对权贵的蔑视并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借歌颂隐士的清高来抒发自己的心境。由此创作了“洛阳为之纸贵”的《三都赋》。

返回目录

古文 左太冲作《三都赋》

三都赋,是晋朝时期左思的作品.分别是《吴都赋》,《魏都赋》,《蜀都赋》.历时十年所作,一时被传为经典.出现洛阳纸贵的现象.【三都赋序】
左太冲善曰:臧荣绪晋书曰:左思,字太冲,齐国人.少博览文史,欲作三都赋,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稔,门庭藩溷,皆著纸笔,遇得一句,即疏之.徵为秘书.赋成,张华见而咨嗟,都邑豪贵,竞相传写.三都者,刘备都益州,号蜀;孙权都建业,号吴;曹操都邺,号魏.思作赋时,吴、蜀已平,见前贤文之是非,故作斯赋以辨众惑.
刘渊林注三都赋成,张载为注魏都,刘逵为注吴、蜀,自是之後,渐行於俗也.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善曰:子夏诗序文也.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善曰:法言文也.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善曰:两都赋序文.先王采焉,以观土风.善曰:礼记曰: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郑玄曰:陈诗,谓采其诗以观视之.见“绿竹猗猗”於宜,则知卫地淇澳於六之产;善曰:毛诗卫风曰:瞻彼淇澳,绿竹猗猗.见“在其版屋”,则知秦野西戎之宅.善曰:毛诗秦风曰:在其版屋,乱我心曲.毛苌曰:西戎版屋也.故能居然而辨八方.善曰:河图龙文曰:镇星光明,八方归德.难蜀父老曰:六合之内,八方之外.然相如赋上林而引“卢橘夏熟”,杨雄赋甘泉而陈“玉树青葱”,班固赋西都而叹以出比目,张衡赋西京而述以游海若.凡此四者,皆非西京之所有也.假称珍怪,以为润色,若斯之类,匪啻失至于兹.善曰:兹,此也,假称珍怪也.若斯珍之流,不啻於此多.尚书曰:不啻如自其口出.考之果木,则生非其壤;校之神物,则出非其所.於辞则易为藻饰,於义则虚而无徵.盖韩非所谓画鬼魅易为好,画狗马难为工之类.且夫玉卮纸移无当去声,虽宝非用;卮,一名觯,酒器也.当,底也.善曰:韩子,堂溪公谓韩昭侯曰:今有白玉之卮无当,有瓦卮有当,君宁何取盬曰:取瓦卮也.侈言无验,虽丽非经.善曰:刘廙答丁仪刑礼书曰:崇饰侈言,欲其往来.而论去声者莫不诋丁礼讦斤谒其研精,作者大氐音旨举为宪章.善曰:墨子曰:虽有诋讦之人,无所依矣.说文曰:诋,诃也.讦,面相序罪也.尚书序曰:研精覃思.司马迁书曰: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也.礼记曰:宪章文武.积习生常,有自来矣.传曰:习实生常.善曰:左传,叔孙曰:叔出季处,有自来矣.
余既思摹莫蒲二京而赋三都,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其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善曰:周礼曰:外史掌四方之志.郑玄曰:志,记也.风谣歌舞,各附其俗;魁梧忤长者,莫非其旧.善曰:汉书音义,应劭曰:魁梧,丘墟壮大之意也.韩子曰:重厚自尊,谓之长者.何则盬发言为诗者,咏其所志也;善曰: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升高能赋者,颂其所见也.善曰:毛苌诗传曰:升高能赋,可以为大夫.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善曰:释名曰:称人之美曰赞.匪本匪实,览者奚信盬且夫任土作贡,虞书所著;辩物居方,周易所慎.虞书曰:禹别九州,任土作贡.定其肥硗之所生也,而著九州贡赋之法也.周易曰:君子以慎辩物居方.聊举其一隅,摄其体统,归诸诂训焉.

返回目录

谁有《皇甫谧年二十始学》的翻译

皇甫谧
皇甫谧字士安。安定朝那人。文选三都赋序注。
汉皇甫嵩曾孙。皇甫嵩与贾逵同岁举计。至丞相府。曹公唯留嵩与言。良久便辞之。嵩知已直亮。不能随时。乃乘单车入蜀。书钞引晋书。
皇甫谧年二十。不学。游荡无度。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歔欷流涕。谧遂感激。折节强学。事类赋注。瓜。引晋书。
年二十。始受书。文选三都赋序注。
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文选。
举孝廉不行。文选三都赋序注。
谧自表就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谧虽羸疾。而披阅不怠。书钞引晋书。
咸宁初。诏曰。男子皇甫谧。沈静履素。守学好古。其以谧为太子中庶子。书钞引晋书。
又辟着作。不应。卒于家。文选三都赋序注。
士安幼沈静寡欲。有高尚之志。以着述为务。自号元晏先生。后得风痹疾。因而学医。习览经方。手不辍卷。遂尽其妙。御览七百二十二。
是不是这个,不过中文看不懂

返回目录

三都赋大约有多少字别给我说译文全文原文

左思(约250-305),字太冲,我国西晋时最著名的文学家,《三都赋》是他的名篇。据《晋书·左思传》记载,为了写《三都赋》,左思用了十年时间,呕心沥血,搜集资料,“门庭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后赋成,京都“豪贵之家,竟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这就是“洛阳纸贵”成语的由来。大家争着传抄一篇文章,抄到使市面上纸价都上涨的地步。可以想见,《三都赋》在当时具有怎样的魅力。
《三都赋》,长一万余言,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中称其为“巨著”。确实,就其篇幅来讲,在中国“赋”这种文体中是不多见的。《三都赋》以三国史实为素材和依据,从地理形制,历史人物、民俗物产以及政治措施等方面对蜀、吴、魏三国都城进行了描写和叙述,其中对魏国的政治措施尤多赞扬和歌颂。其具体内容自然分为四个部分,即《三都赋序》、《蜀都赋》、《吴都赋》和《魏都赋》。

返回目录

翻译:《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比】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⑴以⑵建⑶万国⑷,亲⑸诸侯。

【译】象地上布满积水,人们涉水行进必然要结成命运共同体相互协助,古代贤君便是按照此道理建立国家,亲近诸侯。

注释:⑴“先王”指上古贤明君王。《孝经·开宗明义》:“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

⑵“以”按照,依照。皇甫谧《三都赋序》:“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⑶“建”引申为建立、创设。《周礼·天官序》:“官惟王建国。”

⑷“万国”万邦;天下(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各国。《史记·东越列传》:“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天子弗振,彼当安所告愬?又何以子万国乎?”

⑸“亲”感情好,关系密切。《孟子·梁惠王下》:“王无亲臣矣。”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