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很多人可能对长征到陕北为什么安全了和为什么红军到了延安就没事了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长征到陕北为什么安全了和为什么红军到了延安就没事了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长征到陕北为什么安全了

1.出了老蒋的势力范围,到了阎锡山的地盘
2.陕北在刘志丹的经营下已经得到发展
3.看地图就知道了,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返回目录

为什么红军到了延安就没事了

谁说没有事的,历史上发生了很多事,只是成功的不多,失败导致损失惨重的很多,著名的就有东征和西征两件。东征打晋绥军阎锡山,震慑住他们,好站稳脚跟,西征宁夏甘肃青海等,与马家军对战,损失惨重,西征军队基本算全军覆没。只是不愿意提而已,还有很多其他事情,但不如抗战事儿大。

返回目录

中国红军当年长征为什么选择延安

1、红军北上希望能与刘志丹的陕北红军会师。因为渭南一带有刘志丹的红军部队,陕北延安有谢子长的红军部队。

2、国民党反动派实质上是南方政权,陕北延安地区是国民党中央军统治的薄弱地区,国民党在陕北的实力并不强大。

3、陕北延安一带是中国的西北方,离苏联的边境不远,容易得到苏联方面的支持。

4、陕北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山峦起伏,便于中国共产党打游击。

扩展资料:

党中央于1937年1月13日进驻延安城,在城内居住近两年时间。1938年11月日本飞机轰炸延安城后,中央各机关由城内迁往这里。杨家岭位于延安城西北,四面环山,相对比较安全。

在杨家岭居住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边区军民开展了大生产运动。

1943毛泽东年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及延安文艺座谈会。

到杨家岭革命旧址区域,首先看到的是中央大礼堂。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在这里召开的,会议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


返回目录

历史;为什么红军到达陕北就是胜利了,那里没有国民党吗

中央红军落脚陕北纯属偶然。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踏上了万里长征路,到哪里去?战略方向曾有8次抉择,最终到陕北落脚。由于张国焘闹分裂,坚持北上的只留下不足8000人,不可能在原定的川陕甘大范围落脚。因此,俄界会议决定到中苏边境去占一块地盘。1935年9月18日,长征的红军部队进入甘肃省宕昌县的哈达铺进行了休整,并决定将一、三军团、中央纵队改编为陕甘支队。正当四处寻找出路时,一个意外的发现,就是红军在哈达铺一个邮局找到一些旧报纸,上面登有阎锡山进攻陕北刘志丹红军的消息,中央红军至此才知道陕北还有一块根据地,有一支红军队伍,顿时欣喜若狂。毛泽东在团级干部会上明确指出:“到陕北去,找刘志丹。”9月28日,红军到了通渭县榜罗镇,又了解到了更多的情况,中央政治局召开常委会议,正式决定到陕北落脚。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进入根据地,宣告了长征的胜利。
说白了,就是因为那里有根据地,国民党的统治力量比较薄弱。并不是说那里没有敌人,而是穷乡僻壤的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罢了。
而且有了足够的空间,能让红军可以击退来围剿的国民党!

返回目录

为什么红军到延安就可以幸存

现在的抗日神剧有一点没说错中国人真心不想打中国人。老蒋名义上是全国老大但是民国那是好多军阀老蒋指挥不动,西边老马,东边老阎,北边老冯的那帮人是亲共的,只有南边是老蒋的人。到了延安红军得到了一段喘息的时间,听说那时国共两军前方的战士相处得那叫一个好,没事就坐一起喝酒,然后红军用东西换国军的武器装备(至于拿什么换自己查查我怕被查水表)。国军上边催得紧时,两边商量好的开仗的时候国军朝天空放两枪共军撒腿就跑应付一下。后来老蒋派了大军来围剿三万红军死守延安,红军快撑不下去的时候张学良西安事变了。然后就抗战了。

返回目录

红军长征为什么要去延安

20世纪30年代,刘志丹、谢子长等在延安境内开展武装斗争,创建陕甘边和陕北两个革命根据地。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过程中,只有延安这边的革命根据地的敌方势力比较薄弱。

1935年8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沙窝会议通过的决议中指出:“一方面军一万八千里的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的伟大事业”。9月12日,中共中央在俄国界会议作出的《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中指出,红军进行了“二万余里的长征”。

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由红一方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改编而成)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结束了长征。当天,毛泽东即指出:红一方面军长征“根据红一军团团部汇总,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

11月13日,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中明确提出: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余里的长征。跨过了十一省的中国领土,以一年多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胜利的到达了中国的西北地区,同陕甘两省原有的红军取得了会合”。

扩展资料: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

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又名华夫,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共产党党员),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

1934年4月,中央红军(1月,由红一方面军改称)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殆。

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第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建立新的苏区;命令红军第6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

中革军委派出两个军团分别北上、西征,意在调动国民党“围剿”军,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但未能达到目的。

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长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征

返回目录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