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相信很多人对初中数学小论文题目要新颖的和初中数学论文题目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数学小论文题目要新颖的和初中数学论文题目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初中数学小论文题目,要新颖的
碧池 当数字碰上几何 论,相似与全等 不会吧初中写论文????
不过你可以从生活中来取材啊例如写一写身边图形中的灵感啊
初中数学论文题目
如何学写数学小论文
“写什么?怎样写?”这是每个学写小论文的同学都会碰到的问题。一篇好论文的产生,对于它的作者来说是一次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性的劳动对劳动者的要求是很高的。其创作的素材、水平,乃至创作的灵感……,绝不是轻易可以得到的,它们需要作者在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实践中,去进行长期的积累与思考。从我校征集的论文来看,作者中有的是在平时十分注意对课本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拓展延伸,学习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有的是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收获与启发后,获得灵感、得以选题;……更有甚者是,有的作者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注意观察、探究,并与自己的数学学习相联系,对观察、探究的结果进行思考、归纳、总结,升华为理论,写出了令人叫绝的好论文。综观获奖论文的小作者们,他们大多是数学学习的有心人。好论文的作者不仅要有较好的数学感悟,还要有良好的文学修养、综合素养。
(1)写什么
写小论文的关键,首先就是选题,同学们都是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受年龄、知识、生活阅历的局限,因此,大家的选题要从自己最熟悉的、最想写的内容入手。
下面我结合我校同学部分获奖论文的选题,进行一点简单的选题分析。
论文按内容分类,大概有以下几种:
①勤于实践,学以致用,对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再利用模型对问题进行分析、预测;
如:探究大桥的热胀冷缩度
②对生活中普遍存在而又扰人心烦的小事,提出了巧妙的数学方法来解决它;
如:
一台饮水机创造的意想不到的实惠
③对数学问题本身进行研究,探索规律,得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如:
分式“家族”中的亲缘探究
如:
纸飞机里的数学
④对自己数学学习的某个章节、或某个内容的体会与反思
如:
“没有条件”的推理
如:
小议“黄金分割”
如:
奇妙的正五角星
(2)怎样写
①课题要小而集中,要有针对性;
②见解要真实、独特,有感而发,富有新意;
③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要表达的内容
(四)评价数学小论文的标准
什么样的数学小论文算是好的论文呢?标准很多,但我以为一篇好的数学小论文必须有以下三个特征——新、真、美。“新”,指的就是选题要有独特的视角,写的内容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的东西、不是单纯地下载一段。文字,最好是自己原创的,至少要有自己的创造、自己的观点,属于自己的思想;“真”,指的就是内容要实在、言之有理,既不能空洞无味、也不能冗长拖沓,文章要紧扣主题,力求做到准确、精练,尽量地体现数学的严谨性与科学性;“美”,指的就是语言通顺、文笔流畅,文章要给人以美的享受。当然,从第二届时代数学学习“时代之星”实践与创新论文大赛的名称来看,既有实践又有创新的论文肯定更容易受到评委们的亲睐,所以,我希望同学们更加贴近生活、注意观察、去寻找、去发现,把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把学习撰写论文、争取写出好的论文,作为对自己数学学习的一种评价、一种补充、一种提高,这样你学写小论文的目的就对了,你就会将数学小论文越写越好。
“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肯下大工夫、只要肯吃的起苦,不断地去思考、去揣摸,去学习,好的数学论文就一定会在你的手中诞生。总之,学习撰写论文、争取写出好的论文,对于我们每一位同学来说,始终是一个锻炼自己、提高能力的极好的方式。我相信我校初一、初二的同学们一定会在老师的组织与指导下积极参与第二届《时代数学学习》“时代之星”实践与创新论文大赛的活动与交流,并取得好成绩。祝愿今后有更多更好的数学小论文,在同学们的手中诞生;愿有更多的同学从学写数学小论文开始起飞,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书写出更多的高水平、高质量的论文。
例子:《容易忽略的答案》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回答者:谢昊笑-一级2010-1-2621:01
目前解题技巧类的不新颖了,关于教改和养成理念方面的较好。初一的论文重点放在学生习惯的培养上,虽然是老问题,但是写的前卫点,还是很吸引人的。我给你建议一个标题,你自己准备素材和内容吧。《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回答者:taiyangcao2006-一级2010-1-2702:57
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对开发思维、培养兴趣有极大的帮助。如,在七年级数学第一章节中加入了“丰富的图形世界“,从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物体出发,“想一想”引导学生动脑、并使学生进入了初中数学的一片新天地。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课程的执行者,我们应该对此加以强化。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想的欲望。在教七年级数学“几何体”部分时,鼓励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寻找或制作教材中的几何体并拿到课堂上来。在寻找的过程中多想一想,学生就开始对几何图像有了感性的认识。当学生寻找、制作的东西成为课堂上的教具时,学生兴趣高涨,教学效果远比教师拿来现成的教具要好得多。又如七年级的“正方体的表面展开”这一问题,答案有多种可能性,此时,我们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正方体纸盒,再用剪刀沿棱剪开,展成平面,并用“冠名权”的方式激励学生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在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多想一想,不要习习惯性地只求一个答案。这样,不仅能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无形中营造了一个活泼热烈、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氛围中学数学教学从“知识传授”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模式,着眼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养成,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教材的精髓所在。
利用“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教材的试用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暂时难以理解的问题,对新教材的编排会产生一些困惑。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学年的教学难度不是很明确,教师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程度,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本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新教材的习题配备,并没有注意按难易程度排列,有些练习、习题中的问题,比章节复习题中的问题还难。对此,我们不能轻易地进行否定,而应该多试一试,应该从创新教育的角度出发,创造性地去理解和使用新教材。如,七年级数学“绝对值“这一节的习题中提到“|a|”的问题,因为在此之前并未学习字母能表示数,所以学生难以理解。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有两种方法,一是可以把这部分题目挪到下一章去做;二是引导学生对a选取不同的值试一试,从这些不同的结果中去想、去探索、去归纳;三是从绝对值的概念出发,利用数轴求有多少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等于|a|.第一种方法采取了回避困难的态度,这样做不利于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养成,有悖于新教材的宗旨。我们应当选择第二或第三种方法,在尝试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七年级的“队列操练中的数学趣题”可以让学生自已动手编成小品,记下每一次的结果,通过试一试学会用数据说话,并能在乐趣中进一步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可以用数学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更愿意去想、去试、去探索。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对课程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调适,灵活使用新教材,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引发他们的进取心。利用新教材中安排“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试一试”等内容,我们可以用这种富有弹性的课程设置,结合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和发展要求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因材施教;利用新教材相对较为宽松的课时安排,选择更为合适的时机和内容,开展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从“读”、“想”、“试”、“做”中体会数学的快乐;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新动向和新趋势,及时地应用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体现数学的实用性等等。
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在创新教育蓬勃开展的今天,社会对新教材充满了期望,学生对教师充满了期待。相信,在广大园丁的努力配合下,充分利用读、想、试、做等栏目,新教材必将如新世纪第一缕和熙的阳光,照耀着我国教育较为欠缺的创造性快快成长,让那些充满灵性的心智焕发出无限的创造力。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题目
教学论文源于教学,成于思考,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验的积累,对教育的感悟。一个好的论文题目很重要,下面我收集了一些关于初中数学教学论文题目,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一
1.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学的合作学习问题探析
2.浅谈新课标下的数学课题学习
3.乘船中的数学问题
4.忽似一夜春风来----浅议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5.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6.七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调研
7.老师,这个答案为什么错了?——由一堂没有准备的探究课引发的思考
8.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的构建
9.让学生走出“零阅读”的尴尬
10.初中数学学生学法辅导之探究
11.合理运用数学情境教学
12.让学生在自信、兴趣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
13.创设有效问题情景,培养探究合作能力
14.重视数学教学中的生成展示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15.从一道中考题的剖析谈梯形中面积的求解方法
16.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机智
17.从《确定位置》的教学谈体验教学
18.谈主体性数学课堂交流活动实施策略
19.对数学例题教学的一些看法
20.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新方式
21.举反例的两点技巧
22.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3.新课程中数学情境创设的思考
24.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激发与引导
25.新课程初中数学直觉思维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6.“问题解决”与创造精神的培养
27.做个学习数学的有心人
28.让学生的创新之花绽放得更鲜艳
29.对数学探索教学的观察与思考
30.“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二
1.新形势、新气象、新变化
2.浅谈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教学体会
3.让课堂充满问题让问题充满思考
4.改变试卷讲评方式,提高学生复习效率
5.构建信息能力培养的平台----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
6.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
7.数学教学中的对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浅显研究
8.对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思考
9.读书无颖者顺教有疑,有疑者顺教无颖
10.心与心的交流、共创人文和谐
11.展示过程学习,促进数学能力发展
1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北师大教材的几点借鉴和反思
1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
14.借新课程理念,探中下生转化之路
15.论新课标下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思考
16.谈数学教学中的四个“适”
17.是否一定要“探究”
18.数学建模——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桥梁
19.新课标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数学课堂教学应让学生多思考
21.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体会与思考
22.谈合作学习中的误区和对策
23.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尝试
24.浅谈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25.点击思维过程,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
26.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自由发展的空间
27.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兴趣培养之初探
28.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反思
29.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0.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篇三
1.新课标教学课堂有效教学的艺术
2.动与静大成徐孝萍
3.试析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行为表现成因及对策
4.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浅谈关注学生学习状况,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5.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6.对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感受
7.为数学和谐之美,教师应有所作为
8.初一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调查和干预策略
9.《初三复习课例题设计之一》
10.《新课标下数学学科对学生的评价》
11.《如何让学生爱上你的课》
12.《优化数学预习作业,促进师生和谐对话》
13.有感于听≠懂;懂≠会;会≠通
14.《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数学积教学中的应用》
15.新《标准》下数学课堂上的教师个性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16.贴近现实生活,注重应用意识
17.创设现实生活版的数学教学
18.注重体验教学——让数学走向生活
19.多元化的评价给学生插上了自信的翅膀
20.对初一学生数学解题错误的分析
21.新课程下更应重视数学阅读
22.谈学生的数学思维综合品质培养
23.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
24.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25.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识的渗透
26.“问题解决”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27.浅谈如何维持数学课的教学秩序
28.小班化教学有效自主学习指导策略
29.课改区中考学生复习之秘诀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