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相信很多人对《过秦论》知识点有哪些和《过秦论》知识点归纳总结有哪些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过秦论》知识点有哪些和《过秦论》知识点归纳总结有哪些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过秦论》知识点有哪些

《过秦论》可以分成上、中、下三篇三个知识点。

上篇通过对秦国兴盛历史的回顾,指出秦国变法图强而得天下,“仁义不施”而不能守天下。而在中篇和下篇,作者则具体地论述了秦统一之后的种种过失。

中篇指出秦统一天下,结束了多年的战乱,本来处在很好的形势中,但秦始皇没有制定出正确的政策,反而焚书坑儒,以暴虐治天下;到了二世时,仍不能改正原先的过失,终致国家倾覆。

下篇指出在“诸侯并起,豪俊相立”的时候,如果子婴能改变原来错误的政策,“闭关据厄”“荷戟而守之”,是可以守住三秦之地的,以后“安土息民”,徐图发展,甚至可以重新恢复国家的统一。但遗憾的是,秦朝钳口闭言的一贯政策,导致上下“雍闭”,子婴孤立无亲,终于不免灭亡的命运。

内容鉴赏

从明、清到当代,几乎所有的古文选本都收录了《过秦论》(上篇),因此前人对它的评语很多。如清人姚鼐在《古文辞类纂》中评它为“雄骏宏肆”,近人吴闿生在《古文范》的夹批中评它“通篇一气贯注,如一笔书,大开大阖”。

归纳大多数评论者的意见,主要说这篇文章气势充沛,一气呵成,一篇气“盛”的文章。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此文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

过秦论知识点

返回目录

《过秦论》知识点归纳总结有哪些

《过秦论》知识点归纳总结有:

1、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高,强)。

2、殊俗:余威震于殊俗(不同的风俗,指边远地方)。

3、谪戍: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被征发戍守边疆)。

4、合从帝交,相与为一(通"纵")。

5、橹的古义为盾牌,今义指外形似桨的一种用人力推进船的工具。

6、振长策而御宇内“振”通“震”,震慑。

7、国家古义指诸侯封地(诸侯国),大夫封地(家),今义指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全国)。

8、余烈: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遗留下来的功业)。

返回目录

过秦论考点诗句

1.关于过秦论诗句
关于过秦论诗句1.过秦论的名句
《过秦论》(贾谊)1、秦孝公据肴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2、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3、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4、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5、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6、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40、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41、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基业也。4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过秦论常考名句
重点句:1、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2、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3、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4、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过秦论》知识点归纳:
过秦论资料合集:/s/guoqinlun/
满意请采纳
3.《过秦论》的常考句子有哪些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亡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3、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5、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返回目录

过秦论的知识点总结

《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此文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过秦论的知识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过秦论的知识总结

1通假字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约从离衡(衡,通’横’)

②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

③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

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

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⑦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⑧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⑨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通’亢’,高)

⑩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2古今异义

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②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在这时)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指山东省。)

3一词多义

1.固

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

2.因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

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

4.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动词)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

5.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②收天下之兵/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兵器,名词)

6.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

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

8.之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

9.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

11.度

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

12.遗

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

13.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

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4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一样;包,像布包一样;囊,像口袋一样)

②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在国内,对内;外,对外)

③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④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绳,用绳子)

⑤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南,向南)

⑥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在北方)

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一样;响,像回声一样;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⑧深谋远虑(远,从长远)

2.名词作动词

①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②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③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牖,作窗户;枢,系户枢)

④执敲扑而鞭笞天下(鞭,用鞭子抽;笞,用竹杖打)

⑤《过秦论》(过,指摘过失)

3.形容词作动词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变小变弱)

4.形容词作名词

①据崤函之固(固,险要的地势。)

②自以为关中之固(固,坚固的屏障。)

③尊贤而重士(贤,贤者,贤能的人。)

④因利趁便(利,便利的条件;便,便利的条件。)

5.动词作名词

①追亡逐北(亡,逃跑的人;北,溃败的军队)

6.使动用法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斗,使……争斗)

②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弱,削弱)

③约从离衡(离,使……离散)

④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漂,使……漂浮)

⑤吞二周而亡诸侯/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亡,使……灭亡)

⑥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

⑦以愚黔首(愚,使……愚蠢)

⑧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

7.意动用法

①尊贤而重士(重,以……为重,看重)

5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②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③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被动句

①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③谪戍之众

④天下诸侯已困矣

3.省略句

①尝以十倍(于秦)之地。

②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

③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于)下吏。

④聚之(于)咸阳。

⑤铸以(之)为金人十二。

⑥临不测之渊,以(之)为固。

⑦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

⑧身死(于)人手。

4.宾语前置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③崤函之固,自若也

5.定语后置

①伏尸百万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

③金城千里

6.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①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②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③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6名言名句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7文学文化常识

1.贾谊

西汉政论家、文学家。代表作有:

政论文:《论积贮疏》、《过秦论》、《陈政事疏》;

辞赋:《吊屈原赋》、《鵩鸟赋》。

2.战国四公子

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四人均以’善养士’闻名,都是当时仅次于国君的当政者。又称’战国四君子’。

3.天下的别称

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

4.九州

古时天下分九州,关于九州的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包括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雍州、梁州。九州常用来代指’中国’。

5.山东、关中、河

山东:指崤山以东。

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河:特指黄河。如’河南’指黄河以南,’河北’指黄河以北。

6.五岳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7.合纵、连横

合纵:是联合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亦作’合从’。

连横:是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亦作’连衡’。

《过秦论》读后感

秦国的崛起是必然的。

周室衰微,群龙无首,此乃天时;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此乃地利;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此乃人和。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备,秦国焉能不兴?

然战国诸雄之中,齐楚之天时地利,并不逊于秦,也有问鼎天下之势,而最终亡国丧家,又是为何?盖因人不和也。齐楚国君皆昏聩无能,国民皆心骄志衰,俨然一群乌合之众,落败实是必然!

三者之中,人和是根本,所以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人和者,人心齐也。人心齐,泰山移。人心涣散,则万事难成。九国兵多将广,谋士如云,可各怀私心,在秦咄咄-人的攻势下,终至纵散约败,束手就擒。

今天,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须赖全体国民,同心同德,励精图治。欲遏止美国独霸世界的野心,亦须赖天下诸国求同存异,携手共进。

《过秦论》主要内容

一篇政论,其主旨在于分析“秦之过”。上篇通过对秦国兴盛历史的回顾,指出秦国变法图强而得天下,“仁义不施”而不能守天下。而在中篇和下篇,作者则具体地论述了秦统一之后的种.种过失。

返回目录

高一语文必修二《过秦论》知识点

语文水平是体现一个人内在气质和修养的重要途径。对理解知识点,突破难点有重要作用,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一语文必修二《过秦论》知识点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高一语文必修二《过秦论》知识点

一、通假字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约从离衡(衡,通“横“)

②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

③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

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

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⑦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⑧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⑨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通“亢“,高)

⑩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二、古今异义

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②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在这时)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指山东省。)

三、一词多义

1.固

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

2.因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

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

4.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动词)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

5.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②收天下之兵/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兵器,名词)

6.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

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

8.之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

9.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

11.度

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

12.遗

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

13.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

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一样;包,像布包一样;囊,像口袋一样)

②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在国内,对内;外,对外)

③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④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绳,用绳子)

⑤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南,向南)

⑥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在北方)

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一样;响,像回声一样;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⑧深谋远虑(远,从长远)

2.名词作动词

①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②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③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牖,作窗户;枢,系户枢)

④执敲扑而鞭笞天下(鞭,用鞭子抽;笞,用竹杖打)

⑤《过秦论》(过,指摘过失)

3.形容词作动词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变小变弱)

4.形容词作名词

①据崤函之固(固,险要的地势。)

②自以为关中之固(固,坚固的屏障。)

③尊贤而重士(贤,贤者,贤能的人。)

④因利趁便(利,便利的条件;便,便利的条件。)

5.动词作名词

①追亡逐北(亡,逃跑的人;北,溃败的军队)

6.使动用法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斗,使……争斗)

②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弱,削弱)

③约从离衡(离,使……离散)

④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漂,使……漂浮)

⑤吞二周而亡诸侯/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亡,使……灭亡)

⑥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

⑦以愚黔首(愚,使……愚蠢)

⑧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

7.意动用法

①尊贤而重士(重,以……为重,看重)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②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③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被动句

①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③谪戍之众

④天下诸侯已困矣

3.省略句

①尝以十倍(于秦)之地。

②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

③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于)下吏。

④聚之(于)咸阳。

⑤铸以(之)为金人十二。

⑥临不测之渊,以(之)为固。

⑦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

⑧身死(于)人手。

4.宾语前置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③崤函之固,自若也

5.定语后置

①伏尸百万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

③金城千里

6.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①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②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③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六、名言名句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七、文学文化常识

1.贾谊

西汉政论家、文学家。代表作有:

政论文:《论积贮疏》、《过秦论》、《陈政事疏》;

辞赋:《吊屈原赋》、《鵩鸟赋》。

2.战国四公子

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四人均以“善养士“闻名,都是当时仅次于国君的当政者。又称“战国四君子“。

3.天下的别称

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

4.九州

古时天下分九州,关于九州的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包括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雍州、梁州。九州常用来代指“中国“。

5.山东、关中、河

山东:指崤山以东。

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河:特指黄河。如“河南“指黄河以南,“河北“指黄河以北。

6.五岳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7.合纵、连横

合纵:是联合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亦作“合从“。

返回目录

过秦论知识点归纳整理

《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过秦论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一、通假字

1.合从缔交“从”通“纵”

2.赢粮而景从“景”通“影”

3.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横”,连横

4.始皇既没“没”通“殁”,死了

5.振长策而御宇内“振”通“震”,震慑

6.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7.锄櫌棘矜“櫌”通“耰”,农具

8.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二、古今异义

1.国家

古义:指诸侯封地(诸侯国),大夫封地(家);今义: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全国)

2.爱人

古义:爱护别人,体贴别人;今义:指丈夫或妻子,或指恋爱中的一方

3.以为

古义:把……作为,把……做成;今义:认为

4.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义:指山东省

5.河

古义:黄河;今义:指一般河流

6.橹

古义:盾牌;今义:指外形似桨的一种用人力推进船的工具。

7.池

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8.赢

古义:担负,背负;今义:胜或获得

9.以致

古义:用来招纳;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1)有席卷天下像席子,口袋一样

(2)天下云集响应像云,像回响那样

(3)赢粮而景从像影子那样

(4)内立法度在国内

(5)外连衡而斗诸侯在国外

(6)南取汉中向南

(7)金城千里像金属一样

2.名词作动词

(1)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做帝王

(2)会盟而谋弱秦集会

(3)履至尊而至六合登上

(4)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用鞭子打

(5)过秦论指出过失

(6)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用草绳做

3.形容词作动词

(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变小,变弱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会盟而谋弱秦使……削弱

(2)以弱天下之民使……弱小

(3)以愚黔首使……愚昧

5.形容词作名词

(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势

(2)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

6.动词的使动用法

(1)外连衡而斗诸侯使……斗

(2)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

(3)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

(4)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见

(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灭亡

(6)约从离衡使……分离

(7)流血漂橹使……漂流

四、一词多义

1.亡:(1)追亡逐北(2)秦无亡失遗镞之费(3)吞二周而亡诸侯

(4)河曲智叟亡以应(5)今亡亦死(6)今刘表新亡

2.制:(1)赵奢之伦制其兵(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3)增其旧制

3.利:(1)因利乘便(2)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3)专其利三世矣

(4)非利足也(5)天时不如地利(6)商人重利轻离别

4.遗:(1)秦无亡失遗镞之费(2)小学而大遗(3)因遗策(4)路不拾遗

(5)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5.固:(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2)君臣固守以窥周室(3)固不可彻

(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蔺相如固止之(6)其闻道也固先乎语

6.度:(1)内立法度(2)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3)度已失期

(4)尽失其度(5)春风不度玉门关

7.兵:(1)赵奢之伦制其兵(2)收天下之兵(3)左右欲兵之

8.因:(1)因遗策(2)因利乘便(3)因河为池

9.策:(1)因遗策(2)振长策而御宇内

10.爱:(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2)宽厚而爱人(3)素爱纷奢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爱其二毛

11.致:(1)以致天下之士(2)致万剩之势(3)无从致书以观(4)何意致不厚12.及:(1)才能不及众人(2)及至始皇

13.延:(1)秦人开关延敌(2)延及孝文王

14.北:(1)北收要害之地(2)追亡逐北(3)将军战河北

15.弱:(1)弱国入朝2)以弱天下之民

16.以:(1)君臣固守一窥周室来

(2)以致天下之土来

(3)尝以十倍之地凭借

(4)以愚黔首来

(5)以弱天下之民来

(6)然秦以区区之地凭借

(7)然后以六合为家以为桂林把

17.以为:(1)以为桂林以之为,把…作为

(2)铸以为金人十二把…作为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把…作为,以之为

(4)自以为关中之固认为

18.而:(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表修饰

(2)会盟而谋弱秦表承接

(3)皆明智而忠信表并列

(4)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表转折

19.之:(1)拥崤函之固,鸾腴之地的

(2)当地之时凑足音节,不译

(3)杜赫之属为之谋代词,代各国君主

20.乘:(1)因利乘便趁着,凭借

(2)自京师乘风雪冒着

(3)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架,坐

(4)致万乘之势一车四马

21.振:(1)振长策而御宇内举起

(2)威震四海同“震”震慑

五、句式特点

1.判断句

(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被动句

(1)为天下笑者,何也?“为”→被

3.省略句

(1)威振(于)四海(2)而倔起(于)阡陌之间

(3)身死(于)人手(4)委命(于)下吏

(5)铸以(之)为金人十二,临不测之渊以(之)为固

4.宾语前置句

(1)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而何谁”

5状语后置句

(1)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2)铸以为金人十二

(3)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过秦论读后感

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历史留给后人们的思考却是永远值得我们去寻找答案的。秦国初期,“内力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施行的是仁政。所以秦国能够在七国中迅速崛起,雄霸天下。所谓的“仁”,对于个人而言,就是宽容,是仁爱。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应该要仁爱。“负荆请罪”是流传于中国几千年的典故。廉颇“负荆请罪”的行为告诉我们:他放下了妒心之心,放下了仇恨之心,这是廉颇这是对蔺相如的仁爱。蔺相如不计前嫌,原谅廉颇,是蔺相如对廉颇的仁爱。因为仁爱,两大重要人化干戈为玉帛,以过事为重,传为千古美谈。古代如此,近代同样不乏这样的例子。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进攻,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只在一线之间。在这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放弃了对国民党的仇恨,以民族利益为重,促成了至关紧要的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最终形成了抗日战争统一战线,挽救了民族危亡。“仁爱”对于我们国家而言,是国家政权稳固的镇塔,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没有仁爱,我们的国家就会四分五裂;没有仁爱,我们的国家就难以发展,人民的生活需要就得不到满足;没有仁爱,我们的国家将不是国家。

“仁爱”,不仅是国家本身应该奉行的准则,更是国与国之间交流的基石。国家之间没有仁爱便会硝烟四起,战事连连,人们难以安宁地生活。到头来世界将会是个什么样子?为了我们,为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更为了世界和平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我们要学会仁爱,对身边的一切事物要仁爱地对待。

《过秦论》的中心论点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本文通篇采用对比论证手法,集中表现在第5段。秦国的过去和现在比,陈涉与九国之师比,秦强盛之久与秦灭亡之速比,这样通过对比论证突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返回目录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