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人这个字的来历是什么?

回答者:聪颖钢笔0Fu日期:2023-04-16

1、人字是一个象形文字,人们认为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是由于人能够运用自己的手去制造工具,并且人能直立行走,所以古人在造人字时便以侧面站立的人作为字的形体。

2、人”这个汉字自古至今形体和意义都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从甲骨文都当今的楷书“人”字都是象形字。几千年来,“人”字由最早的图形化经过线条化变为笔画化(一撇一捺)。甲骨文字形像人侧面垂臂直立的状态。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突出了弯腰垂臂、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形象,像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金文和小篆“人”字形象,头、颈、手、身、腿一并齐全。小篆将甲骨文、金文“人”的左面部件(人下垂的手形)延长,其象形意义减弱。隶书将“人”字线条化变成笔画化。楷书“人”字笔画更加平稳匀称,将甲骨文、金文、篆文的侧立人形变化为更像人跨步行走的形象。

3、“人”的造字本义是人类,名词,是指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古人在造“人”字时特别强调手、脚。“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正是由于人能够运用自己的手去制造工具。此外,还因为人能直立行走,所以,古人在造“人”字时便以侧面站立的人作为字的形体。

“人”字是个部首字,常作形符。“人”作偏旁时写成“亻”,称“单人旁儿”或“单立人儿”。“人”与“亻”在《康熙字典》中同属一个部首序号。

回答者:李阳11113944946日期:2023-04-30

人,中国汉语名词,象形字,表示一个懂得鞠躬、谦逊的直立动物,人之所以能够鞠躬,是因为内心会思考,明白个体力量的不足,需要与他人合作;

“人”字的起源蕴含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智慧的光辉;

有一段关于“人”字的经文:“撇捺互撑,站立为人。伏曦姓妊,女娲造人。人音通仁,仁义为本。不行仁义,非是真人。”,这包含了传统文化中对人的几点要求:一是人要相互支撑,二是人要站起来,三是要行仁义。

回答者:一点就够日期:2023-01-16

最早的“人”字,是出现于公元前1400年商代的甲骨文,传说远古的两个人抛弃了争斗,改为背靠背互相依存,于是挨过了危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人”字起初是单人手持弓或矛的象形字,从此改成了两个人靠背互撑的结体摸样

返回目录

昔还有什么偏旁?

回答者:墨㕾䓙䓙吖日期:2023-01-14

只知道几个,查阅了一下,如下:

1、借[jiè] :暂时使用别人的财物的意思。

2、错[cuò]:意思是指问题有误,不正确,杂乱,错落,盘根错节。

例如:错误,大错特错

3、措[cuò]: 安放,安排,处置;筹划办理;弃置。

4、厝[cuò]:厝,中文字体,可做名词、动词使用;有:安置、停柩、磨刀石等含义。

5、趞[què] :解释为行走轻捷的样子。

6、逪[cuò]:本义为金属器皿因表面氧化而发生颜色偏离(变色),引申为“偏离”。

7、剒[cuò]:古同“错”,琢磨;雕刻。

8、唶[jiè]:嗟叹,赞叹;古通“嘬”,吮吸。

9、庴[jī]:意思是古县名,在今中国四川省邛崃县。

10、徣[jiè]:古同“借”。

11、棤[què]:本义是古树,后又用来形容树皮粗糙。

12、焟[xī]:解释为干。

13、瘄[cù]:意为疹子。

14、皵[què]:意思为树皮粗糙坼裂。

15、矠[zé]:本义:旧矛。退出现役的矛。

16、碏[què]:敏捷而恭敬的样子。

回答者:简洁abcde日期:2023-09-12

昔 [xī]

释义:

1、以前,过去。

2、姓氏。姓“昔”主要分布在甘肃庆阳一带。

“昔”字加偏旁能组成:

惜(可惜)腊(腊月)蜡(蜡烛)

借(借书)措(措施)错(错误)

醋(香醋)鹊(喜鹊)猎(打猎)

除这些比较常见的字以外,还有一些昔加偏旁组成的字:

藉 趞 逪 剒 唶 庴 徣 斮 棤 焟 瘄 皵 矠 碏 稓 諎 厝 踖 齰等等。

回答者:小铜钱影视馆日期:2023-03-04

昔的偏旁的字还有:借,错,措,厝,錯,諎,惜,焟,庴,等等。

回答者:直率花猫8日期:2023-01-13

昔字的有偏旁的字有好几个,比方说猎,惜等,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远古时期中国的汉字就是繁体字,到后来漫漫的修改成了现代的简化字,古代的许多字的偏旁都代表不同的意义,有些字可以认半边,比方说惜字跟昔字的念法是一样的,还有许多字都有类似的

回答者:徐润泽上日期:2023-01-13

加虫变成蜡、加月变成腊、加火变成焟、加金变成錯、加钅旁变成错、加犭旁变成猎、加禾变成稓、加忄旁成为惜、加扌旁成为措、加鸟成为鹊、加厂成为厝、加酉成为醋、加走成为趞、加辶旁成为逪、加耒成为耤、加广成为庴、加木成为棤、加刂旁成为剒.等等等看

回答者:用户7257451015419日期:2023-09-12

加亻(单人旁)为借东西的”借”,加忄(竖心旁)为可惜的”惜”,加钅(金字旁)为错误的”错”,加犭(反犬旁)为猎人的”猎”,加扌(提手旁)为措施的”措”,加酉(酉字旁)为醋酸的”醋”,加虫(虫子旁)为蜡烛的蜡,加月(月字旁)为腊月的”腊”,加疒(病字旁)为瘄痘的瘄,加斤(斤字旁)为斩斮的斮。

回答者:我来了诗词鉴赏日期:2023-01-13

有借,措,厝,错,惜,蜡,腊,棤,㝜,唶,????,逪,趞,猎,鹊,㪚等

返回目录

世界上的茅和盾是什么样子?

回答者:榆笙乄唸日期:2023-01-16

矛与盾都是古代兵器名,矛是用来刺杀敌人的进攻性武器,盾是防御性武器。

一、矛是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进攻性武器,是战争中常用兵器。长柄,有刃,用以刺敌。矛的历史久远,其最原始的形态是用来狩猎的前端修尖的木棒。后来人们逐渐懂得用石头、兽骨制成矛头,缚在长木柄前端,增强杀伤效能。

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常发现用石头或动物骨角制造的矛头。奴隶社会的军队,已经使用青铜铸造的矛头。商朝时,铜矛已是重要的格斗兵器。 从商朝到战国时期,一直沿用青铜铸造的矛头,只是在形制上,由商朝的阔叶铜矛发展成为战国时的窄叶铜矛。

矛柄的制作也更为精细,出现了积竹矜,即以木为芯,外圈以两层小竹片裹紧,涂漆,使柄坚韧而富有弹性。从战国晚期开始,较多使用钢铁矛头。直到汉代,钢铁制造的矛头才逐渐取代青铜矛头。随着钢铁冶锻技术的提高,矛头的形体加大并更加锐利。

二、盾是古代作战时一种手持格挡,用以掩蔽身体,抵御敌方兵刃、矢石等兵器进攻的防御性兵械,呈长方形或圆形,其尺寸不等。盾的中央向外凸出,形似龟背,内面有数根系带,称为"挽手",以便使用时抓握。

公元前两千年出现了铜盾,后来又出现了铁盾。盾牌的表面一般都包有一层或者是数层皮革,可以防止箭、矛和刀剑的攻击。通常还绘有各种彩色的图案、标志、徽章等等。随着枪炮火药等兵器的发展,盾牌逐渐被废弃。

盾虽然只能用以防御,但常配以刀枪,也能发挥很大的进攻能力。用法主要有:腾、跌、扑、滚、伏、窜、踔、蹲等。盾牌作为武术套路较为流行的有:矛、盾对打、盾牌刀进棍、盾牌刀进枪、三节棍进盾刀等。

回答者:董秀良日期:2023-01-15

世界上茅是尖的,盾是方的,圆的

回答者:芬狗砸日期:2023-01-16

矛的构造简单,只有矛头、矛柄两部分,长矛长度一般为5~6米,主要由步兵使用。矛头分为“身”和“骱(jiè)”两部分。矛身由矛头,柄和柄末端的激组成,中部为“脊”,脊左右两边展开成带刃的矛叶,并向前聚集成锐利的尖锋。“骸”是用来连接脊的直筒,下粗上细便于装柄。盾,用于进攻时防御。文献中也称为“干”,可以掩蔽身体,防卫敌人的兵刃矢石的杀伤,早期的盾都用木、皮等材料制作,表面涂漆,形状多呈长方形或上窄下宽的梯形,长度一般不超过三尺、盾高一般有60多厘米,宽约45厘米,表面涂漆,并常绘有精美的花纹。

盾的作用为戴在手臂上或用柄握在手中的一块宽的护甲(如用金属、木头或皮革做的),过去一般在战场上或单人格斗中用以护身(如防矛、箭或剑刺)。通常和刺杀格斗类兵器,如刀、剑等配合使用。

当时,盾作为军中主要的防护器具,车战时用专人执干,以蔽遮刺兵和矢石;在防御战中,城头上温设盾橹,防御敌人自城下射上来的飞石和箭。通常左手持盾以掩蔽身体,防卫敌人刃矢石的杀伤,右手持刀或其他兵器击杀敌人,二者配合使用

回答者:李邦和日期:2023-01-16

茅是带芋头头,盾是带手柄平面的。

回答者:用户6351461712207日期:2023-01-15

茅,一种兵器长茅。

盾,打仗用的遁甲

返回目录

盾的音什么拼?

回答者:咖喱酱筷日期:2023-02-05

盾的中文解释盾dùn部首笔画部首:目 部外笔画:4 总笔画:9五笔86:RFHD 五笔98:RFHD 仓颉:HJBU笔顺编号:331225111 四角号码:72264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6FE基本字义1. 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牌(亦喻推托的借口)。

后~。

2. 盾形的东西(多指硬币上的纹章):金~。

银~。

详细字义〈名〉1.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象盾形,下面是“目”,表示以盾蔽目(身体)。

本义:盾牌)2. 同本义 [shield]掌五兵五盾。

——《周礼·司兵》。

注:“干橹之属。

司戈盾、及舍设藩盾。”

3. 又如:盾威(指军心士气);盾矛(矛盾);盾橹(古代防护兵器);盾鼻(盾牌的把手);盾墨(盾鼻上磨墨)4. 盾形的物品 [shield-shaped thing]。如:银盾;金盾常用词组1. 盾牌 dùnpái[shield;(tig)pretext;excuse] 戴在手臂上或用柄握在手中的一块宽的护甲(如用金属、木头或皮革做的),过去一般在战场上或单人格斗中用以护身(如防矛、箭或剑刺)。比喻推托的借口

返回目录

盾字怎么组词?

回答者:用户83188743675047日期:2023-01-17

后盾[ hòu dùn ]:背后的有力援助或支持。

矛盾[ máo dùn ]:矛和盾,比喻言行自相抵触。盾牌[ dùn pái ]:戴在手臂上或用柄握在手中的一块宽的护甲(如用金属、木头或皮革做的),过去一般在战场上或单人格斗中用以护身(如防矛、箭或剑刺)。比喻推托的借口。盾数[ dùn shù ]:分数。孑盾[ jié dùn ]:兵车上用的小盾。联盾[ lián dùn ]:能够实现让家长在任何可以上网的地方,都可以了解其未成年人子女在网络社交中的状况,当孩子在网络社交中遇到危险时,家长可以收到即时的警报信息。勾盾[ gōu dùn ]:官署名。掌管苑囿游观等事。盾读音[dùn] 释义: 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牌(亦喻推托的借口)。后~。盾形的东西(多指硬币上的纹章):金~。银~。

回答者:一片红红红红枫叶日期:2023-09-06

盾组词、藩盾、勾盾、赵盾、戟盾、盾矛、龙盾、五盾、盾构、戈盾、圆盾、鳻盾、盾威、神盾局、不朽盾、闹矛盾、长犀盾、矛盾论、先锋盾、赵盾日、穷鬼盾、基本矛盾、自相矛盾、敌我矛盾、蓝盾系统、阶级矛盾、坚强后盾、矛盾修饰、无矛盾律、矛盾概念、鬻矛誉盾、矛盾哲学、矛盾重重、磨盾之暇、

回答者:半夏微澜1217日期:2023-09-05

后盾:(名)指背后的支持和援助力量

戈盾:亦作“戈楯”。戈和盾。亦泛指兵器。

兽盾:虎盾。绘饰虎形的盾牌。因避讳而改。

盾墨:盾鼻上磨墨。后借指紧急时写的檄文。

回答者:卜大仙825日期:2023-09-06

茅盾、潜盾、磨盾、藩盾、盾矛、盾橹、盾牌、盾威、盾卤、赵盾、中盾、五盾、胁盾、矛盾、句盾、甲盾、戟盾,

自相矛盾,阶级矛盾,敌我矛盾,

内部矛盾

回答者:左右8840305日期:2023-09-07

 矛盾、 盾牌、 孑盾、 潜盾、 盾橹、 甲盾、 乖盾、 句盾、 磨盾、 藩盾

“盾”,普通话读音为dùn。“盾”的基本含义为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如盾牌、后盾;引申含义为盾形的东西,如金盾、银盾。

回答者:诗和远方19871990日期:2023-09-01

盾可以组词为:盾牌。

盾dùn(1)(名)古代打仗进攻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等的牌形武器:盾牌。(2)(名)盾形的东西:金盾。

“盾”,初见于商朝甲骨文中,象形字。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