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对于关于古典音乐《霓裳羽衣曲》和《霓裳羽衣》曲作者是谁,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关于古典音乐《霓裳羽衣曲》和《霓裳羽衣》曲作者是谁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关于古典音乐《霓裳羽衣曲》
是的
唐玄宗引《霓裳羽衣曲》为得意的作品,开始仅在宫廷表演,开元二十八年,杨玉环在华清池初次进见时,玄宗曾演奏《霓裳羽衣曲》以导引。当时,大臣张说《华清宫》云:“天阙沉沉夜未央,碧云仙曲舞霓裳;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霓裳羽衣曲》在开元、天宝年间曾盛行一时,天宝乱后,宫廷就没有再演出了。
由于《霓裳羽衣曲》乐调优美,构思精妙,以后各藩镇也纷纷排演此曲,因此唐代文人都有歌咏或笔录。以后,随着唐王朝的衰落崩溃,一代名曲《霓裳》竟然“寂不传矣”。其实到中唐,此曲已被许多人淡忘。五代时,南唐后主李煜得残谱,昭惠后周娥皇与乐师曹生按谱寻声,补缀成曲,并曾一度整理排演,但已非原味了。
南宋丙午(1186)年间,姜白石旅居长沙,一次登祝融峰在乐工故书中偶然发现了商调霓裳曲的乐谱十八段,他为“中序”第一段填了一首新词,即《霓裳中序第一》,连同乐谱一起被保留了下来
《霓裳羽衣》曲作者是谁
关于《霓裳羽衣曲》的创作者有以下几种猜测:
1、有人认为《霓裳羽衣曲》是外来的,实际上是从西域传入唐朝的天竺舞曲《婆罗门曲》。据史书记载,公元754年,突厥进攻甘凉诸州,将西凉节度使杨敬述击败。
为了保全性命,杨敬述向唐玄宗进献了《婆罗门曲》,以讨皇帝欢心。酷爱音律的唐玄宗听了很是开心,遂只削去他的爵位,仍然任他为检校凉州都督。 之后,《霓裳羽衣舞》也随即诞生。唐玄宗之所以改名“霓裳羽衣“大约与舞蹈者的服饰有关。
舞者扮成仙女的样子,上穿缀满了羽毛的衣服,下着彩虹般闪光且带花纹的裙子,所以称为“霓裳“。宋朝学者王灼经过专门考证,得出《霓裳羽衣曲》为“西凉创作,明皇润色”,一些专家也认可这一说法,认为玄宗对此曲进行了改编、易名。
2、唐玄宗望仙山所作,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几山诗,小臣斐然有感》诗中说:“开元天子万事足,唯惜当时光景促。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他认为《霓裳羽衣曲》是玄宗望女几山仙女庙后有感而作。
女几山在今河南省宜阳县境内,为东都连昌宫的胜景,是唐玄宗东巡的览胜之地。 宋朝乐史在《杨太真外传》中也认同了这种说法。
3、唐玄宗游月宫后所作及其他特点还有一种说法是,《霓裳羽衣曲》是唐玄宗梦游月宫后所作。
传说唐玄宗中秋月夜梦游仙界,在月宫听到仙乐袅袅,十分动人,醒来后只记起一半。后来,西凉节度使杨敬述进献《婆罗门曲》,这首曲子与其在梦中听到的声调相符,遂玄宗以月中所闻创作了“散序”,用杨敬述所进曲创作成基本曲调,命名为《霓裳羽衣曲》。
艺术成就
《霓裳羽衣曲》乐声「跳珠撼玉」般令人陶醉。 后来,到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与他的皇后周后凭着自己的音乐天赋,复原了失传200年的《霓裳羽衣曲》。是音乐史上的一大奇迹。 【霓裳羽衣舞】即《霓裳羽衣曲》,简称《霓裳》。
唐代宫廷乐舞。其由来传说不一:有的说,唐玄宗登三乡驿,望见女几山,归而作之;有的说,此曲是《婆罗门曲》之别名;有的说,唐玄宗凭幻想写成前半曲,又将西凉都督杨敬述进《婆罗门曲》改编成后半曲合而制之。白居易有首诗,对此曲的演唱作了详尽的描述。
《霓裳羽衣曲》是谁创作的
霓裳羽衣曲》即《霓裳羽衣舞》,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直到现在,它仍无愧于音乐舞蹈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唐玄宗作曲,安史之乱后失传。
南宋年间,姜夔发现商调霓裳曲的乐谱十八段。这些片断还保存在他的《白石道人歌曲》里。
此曲约成于公元718~720年间,关于它的来历,则有三种说法:
一是说玄宗登三乡驿,望见女儿山(传说中的仙山),触发灵感而作;
第二种说法则是根据《唐会要》记载:天宝十三年,唐玄宗以太常刻石方式,更改了一些西域传入的乐曲,此曲就是根据《婆罗门曲》改编;
第三种则折衷前两种说法,认为此曲前部分(散序)是玄宗望见女儿山后悠然神往,回宫后根据幻想而作;后部分(歌和破)则是他吸收河西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印度《婆罗门曲》的音调而成。
关于《霓裳羽衣曲》音乐来源的传说是什么
关于《霓裳羽衣曲》音乐来源的传说均与宗教有关,有人说是此曲乃唐玄宗由一位道士带入月宫漫游,听到仙乐,玄宗默记于胸,后编写成曲。还有人说,此曲是玄宗在自己创作的基础上,吸收了印度的《婆罗门曲》编写而成。
音乐名作《霓裳羽衣曲》共分为那几个部分
全曲共三十六段,分为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大部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非常生动、详细地记录了这部作品的内容和表演过程:
第一部分:散序。全是自由节奏的散板,由磬、箫、筝、笛等乐器独奏或轮奏,不舞不歌——“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
第二部分:中序,又名拍序或歌头,是一个慢板抒情的歌舞段落——“飘然转旋回云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中段开始,音乐逐渐活跃——“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诗如其歌,诗如其舞。白居易以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精确细腻的笔触,描述了音乐由慢转快,节拍渐趋急促,将歌舞推向珠玉铿铮、气氛热烈的最高潮的整个过程。这一部分,音量由小增大,速度由慢加快,音响层次越来越厚,音响色彩越来越丰富,一直到加入人声、八音齐鸣,金石震宇,好一幅“大唐盛世清明图”!
第三部分:曲破,又名舞遍。音乐又回到舒缓的慢板。最后,“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舞者轻轻放下双臂,器乐奏出一个长音,乐舞在宁静、祥和的气氛中结束。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