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杜甫《绝句四首》原文及翻译赏析和《唐诗鉴赏辞典 七言律诗 杜甫的问答
本文目录一览
杜甫《绝句四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绝句四首原文: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绝句四首翻译及注释
翻译 厅堂西边的竹笋长得茂盛,都挡住了门头,堑北种的行椒也郁郁葱葱长成一行却隔开了邻村。看到园中即将熟的梅子,便到待梅熟时邀朱老一同尝新;看到堂前的松树,便希望和阮生在松荫下尽情地谈古论今。
原想筑个鱼梁忽然乌云盖住了急流,随后又惊讶四月的雨声如此凄寒。也许这青溪里面早有蛟龙居住,筑堤用的竹石虽堆积如山也不敢再去冒险。
黄鹂在新绿的柳条间叫着春天,成双作对好喜庆;白鹭排成行迎著春风飞上青天,队列整齐真优美。那西岭的雪峰啊,像一幅美丽的画嵌在窗框里;这门前的航船啊,竟是从万里之外的东吴而来。
药草的枝叶长得郁郁青青,青青的颜色越过棕亭蔓入草亭。「苗满空山」的美誉我愧不敢当,只怕它们根居干裂的土中成不了形。
注释 1 行椒:成行的椒树。2 朱老、阮生:杜甫在成都结识的朋友,喻指普普通通的邻里朋友;后世常用,「阮生朱老」或「朱老阮生」作为咏知交的典故。3 鱼梁:筑堰拦水捕鱼的一种设施,用木桩、柴枝或编网等制成篱笆或栅栏,置于河流中。但因为这里的水势险恶(「青溪先有蛟龙窟」),所以有「竹石如山不敢安」之说。4 青溪:碧绿的溪水;5 黄鹂:黄莺。6 白鹭:鹭鸶,羽毛纯白,能高飞。7 窗含。是说由窗往外望西岭,好似嵌在窗框中,故日窗含。8 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这是想像之词。9 东吴:指长江下游的江苏一带。成都水路通长江,故云长江万里船。十 药条、药甲:指种植的药材。王嗣爽《杜臆》说:「公常多病,所至必种药,故有「种药扶衰病」之句。? 棕亭、草亭:言药圃之大。杜甫患多种疾病。故所到之处需种药以疗疾。? 隙地:千裂的土地。? 成形:指药材之根所成的形状,如人参成人形,茯苓成禽兽形,等等。
绝句四首赏析
(一)
第一首先写草堂,举其四景:堂西的竹笋,堑北的行椒,园中的梅子,久七前的松树。诗人处在这远离闹市的幽静环境之中,因看到园中将熟的梅子,便想到待梅熟时邀朱老一同尝新;因看到堂前的松树,便希望和阮生在松荫下尽情地谈古论今。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草堂的爱赏,以及他对生活的朴素的要求。他久经奔波,只要有一个安身之地就已经满足了。显然,这首诗虽属赋体却兼比兴,于平淡的写景叙事中寓含着诗人的淡泊心情,以作为组诗之纲。当时杜甫因好友严武再镇而重返草堂,足证严武在诗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但这里他所想到的草堂的座上宾都不是严武,而是普普通通的朱老和阮生。这就可见诗人当时的心境和志趣了。
(二)
第二首诗写浣花溪,状其水势浩大,借「欲作鱼梁」而抒情,非真「欲作鱼梁」也。因为「作鱼梁,须劈竹沉石,横截中流,以为聚鱼之区,因溪有蛟龙,时兴云雨,故公不敢冒险以取利。」(《杜诗详注》卷十三引)对此解说,浦起龙《读杜心解》认为「是为公所愚也」。他说:「须知『蛟龙,之想,只从『云覆、『雨寒,生出,值云雨而墩起文情也。」是有道理的。但浦氏以为这首诗「为作鱼梁而赋,而自况不凡」,则未免有点牵强。其实,这首诗并非什么「自况」,只是流露出诗人对能否在洗花溪畔的草堂安居下去的担心情绪。这才是「不敢安」三字的真实含意。诗人觉得自己在草堂尽管心境淡泊,无所奢求,但仍难保不测。诗中谓溪下有坟龙,时兴云雨,固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却也十分形象化,隐隐可以显示出诗人身居草堂对成都局势的担心情状。这也正是诗人当时「三年奔走空皮骨」的心理状态。
(三)
这组诗一开始写草堂的春色,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此诗两两对杖,写法非常精致考究,读起来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雕琢,十分自然流畅。把读者由眼前景观引向广远的空间和悠长的时间之中,引入对历史和人生的哲思理趣之中。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黄鹂、翠柳显出活泼的气氛,白鹭、青天给人以平静、安适的感觉。「鸣」字表现了鸟儿的怡然自得。「上」字表现出白鹭的悠然飘逸。黄、翠、白、青,色泽交错,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也传达出诗人欢快自在的心情。诗句有声有色,意境优美,对仗工整。一个「含」字,表明诗人是凭窗远眺,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心情的舒畅和喜悦。「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东吴」,三国时孙权在今江苏南京定都建国,国号为吴,也称东吴。这里借指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千秋雪」言时间之久,「万里船」言空间之广。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何等开阔!这两句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境界开阔,情志高远。在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拓宽了广度,使得全诗的立意一下子卓尔不群,既有杜诗一贯的深沉厚重,又舒畅开阔,实为千古名句。
苏轼曾经说过:「少陵翰墨无形画」。此诗就像一幅绚丽生动的山水条幅:黄鹂、翠柳、白鹭、青天、江水、雪山,色调淡雅和谐,图像有动有静。画的中心是几棵翠绿的垂柳,黄莺儿在枝头婉转歌唱;画的上半部是青湛湛的天,一行白鹭映于碧空;远处高山明灭可睹,遥望峰巅犹是经年不化的积雪;近处露出半边茅屋,门前一条大河,水面停泊著远方来的船只。从颜色和线条看,作者把两笔鹅黄点染在一片翠绿之中,在青淡的空间斜勾出一条白线。点线面有机结合,色彩鲜明而又和谐。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开阔,出语雄健。全诗对仗精工,着色鲜丽,动静结合,声形兼俱,每句诗都是一幅画,又宛然组成一幅咫尺万里的壮阔山水画卷。
(四)
第四首诗为药圃而赋。王嗣爽《杜臆》说:「公常多病,所至必种药,故有『种药扶衰病,之句。」(《杜诗详注》卷十三引)。今影印本《杜臆》元,仇氏(仇兆鳌)当另有所据。」前两句写药圃景色,种药在两亭之间,青色叠映,临窗望去,油然而喜。后两句虽也是写药物的生长情状,与前两句写药物出土,发苗及枝柯的生长过程相连,对一药物生长于隙地的根部的形状作了描绘,足见诗人对药用植物形态学的认识;但就药寄慨,与首章淡泊之意略同,却不是一般的咏物诗,更绝非某些赏花玩月的作品可比。仇兆鳌注:「彼苗长荒山者,不能遍识其名,此隙地所栽者,又恐日浅术及成形身。」浦起龙亦说:「空山隙地,萧间寂寞之滨也,亦无取于见知矣。」可以参看,以见杜甫虽因严武再镇而重返草堂,但仍担心着「不测风云」,总是把自己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他毕竟不是那种忘乎一切的趋炎附势之人。
绝句四首创作背景
唐代 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杜甫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都草堂,其时,安史之乱已平定,杜甫得知这位故 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诗人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这四首诗就是杜甫初归草堂时所写的一些绝句诗,包括其中的《绝句四首》。明末王嗣奭《杜臆》说「是自适语」,「盖作于卜居草堂之后,拟客居此以终老,而自叙情事如此。」
诗词作品: 绝句四首 诗词作者:【 唐代 】 杜甫 诗词归类: 【抒情】、【组诗】
《唐诗鉴赏辞典 七言律诗 杜甫》(杜甫)全诗翻译赏析
唐诗鉴赏辞典 七言律诗 杜甫 杜甫 系列:唐诗鉴赏辞典 唐诗鉴赏辞典 七言律诗 杜甫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1。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2,两朝开济老臣心3。 出师未捷身先死4,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 1锦官城:指成都。锦官谓主持织锦之官,成都旧有大城、少城,少城江水很适合濯锦,后遂称少城为锦官城。2「三顾」句: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3两朝:诸葛亮先后辅佐刘备、刘禅两朝。开济:创业济时。4「出师」句:建兴十二年春,诸葛亮北伐,病死五丈原。
【译文】 丞相祠堂到哪里去找寻?锦官城外的翠柏早已葱郁成林。祠宇中只有空寂一片,芳草枉自带着春色绿映阶前,黄鹂也不管人事的代谢,在密叶间鸣声婉转。当年先主三顾茅庐,曾向你征询安邦定国的大计。你匡佐两朝君主,开创蜀汉的基业,扶持艰危的社稷,尽了老臣报国的耿耿忠心。可叹平定中原的大业未竟,你先已死去,使古今英雄无限感慨,泪湿衣襟。
【赏析】 诗人瞻仰诸葛亮的祠堂后,赞扬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也为他事业没能最后完成而表示遗憾。诗的前四句并未直写「人」,而是写祠堂景色,又偏偏只写那无人照管也自生自长的碧草和那无人欣赏也自鸣自啭的黄鹂。这就描画出一个凄凉荒寂的景象,这与诸葛亮的身份是极不相称的。诗的五、六两句写诸葛亮受刘备重用,忠心事主的精神,最后对他的事业未竟表示遗憾。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1,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释】 《客至》诗意1盘飧(sūn):菜肴。熟食曰飧。兼味:多种味道。无兼味,言菜饭简单。
【译文】 我的家舍南北环绕着盈盈的春水,每天只看见鸥鸟一群群飞来。我没有为了迎接客人,去打扫满是花草的小径。一向关闭的柴门,今天才特意为你敞开。街市遥远,我不能奉上丰盛的美餐。家境贫寒,招待你的只有这陈年的旧酿。假如你不嫌弃,请让我隔篱呼唤邻居的老丈,来和我们对饮,一起喝光剩余的酒浆。
【赏析】 这首诗首二句描写居处的自然景色,暗含交游冷淡,与世疏隔的落寞之慨。三、四句表示对客人亲切的欢迎,不带一点谦卑的意味。后四句以家贫不能款待客人为歉,并以呼取田舍的邻翁来对饮,显示与客人之间无拘无束的情谊。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
【注释】 1「潦倒」句:时杜甫因患肺病而停酒。潦倒:衰颓不振。
【译文】 秋风凄紧中蓝天高远,哀猿啼啸,一声声透著悲凉。洁净的小洲白沙闪闪,群鸟不住地回旋飞翔。一望无边的落叶萧萧而下,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涌来。常是在万里外漂泊为客,何况悲秋的愁绪壅塞心怀。更兼暮年多病,此刻我独自登上高台。时世艰难,可叹我繁霜满鬓,潦倒中又不能再亲近酒杯。
【赏析】 这是杜诗最有名的篇章之一。前四句描绘了一幅风急天高猿啼鸟飞、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的壮阔而萧瑟的秋景,这凄凉动荡、色彩黯淡的自然景象,也可看做是当时社会生活图画的反映。在这样的背景上,后四句又抒写了诗人对于世乱时艰、个人沦落不遇、暮年多病、百忧结心不可开解的种种感慨。「万里悲秋」两句语言极精练而内容极丰厚,向为诗评家赞誉不绝。本诗八句皆对仗,由于内容的深刻,艺术上炉火纯青的造诣,一点也不使人感到雕琢、堆砌、板滞,反而感到仿佛是妙手偶得,自然天成。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深挚浑厚,既悲且壮,格律精严,音韵铿锵。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1。
【注释】 1梁甫吟:乐府篇名。《三国志·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
【译文】 万方多难的时候,我独自登上高楼。高楼的附近繁花似锦,反使我这异乡客子触目惊心。锦江流水挟带的明丽春色,来自遥远的天涯地垠。玉垒山的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往今来多少事变幻无定。圣朝的气运永不会改变,一如北极星亘古闪耀中天。西山寇盗空怀着觊觎,想要侵扰也终归是徒然费心。可叹后主刘禅昏庸误国,竟也有祠庙留存到今。暮色苍茫时我登临怀古,只好学隆中孔明将心爱的诗篇反复诵吟。
【赏析】 此诗于764年在成都作。当时的唐朝始终处于内忧外患十分严重的艰危情势下。杜甫登上高楼远眺,面对大好的春光、壮丽的河山,想到兵戈遍地、国家多难,又想到古今世事如同浮云变幻难测,于是悲从中来发为吟咏,他一方面忧念时局,一方面却依然对大唐国运充满信心,感情是极其复杂矛盾的。末二句借讽刺宠信宦官昏庸失国的刘禅影射代宗,并感叹当今缺少诸葛亮式的人物,而有「亮才」的诗人自己,在昏昧的朝政下,也并不能为国效力,只能登登楼、吟吟诗、发发慨叹而已。这首诗寄意深远。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断,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1,强移栖息一枝安2。
【注释】 1伶俜(pīnɡ):孤单。2强移句:典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译文】 清冷秋风里幕府井畔,梧桐叶落,瑟瑟生寒。在这江城我独自留宿,看着孤单的蜡炬将近烧残。长夜里响起了号角声声,像是在自言自语诉说悲凉。高空中月色虽好,可有谁与我一同观赏。在战争的烟尘中岁月迁延,亲人们长久来音信杳然。关塞到处是萧条一片,返回故乡的道路险阻遥远。已经忍受了十年的孤独,奔波飘荡。寄身幕府如鹪鹩暂栖林间。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764年为严武幕府参谋时所作。杜甫本有济世志,他曾「窃比稷与契」,希望能「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却因敢言而遭弃,漂泊四方,作人帐下幕僚本不是他所甘愿,一来是为了报答严武的知遇之恩,二来也是无可奈何,只能暂时以此寄身。这首诗抒写了幕府的凄清秋景,诗人孤身独宿,所见所闻满目满耳悲凉,于是他思绪万端长夜难眠。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1?夷歌数处起渔樵2! 卧龙跃马终黄土3,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释】 1几家:一作「千家」。2夷歌:指当地民歌。3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指公孙述。西汉末,公孙述曾称帝于蜀。
【译文】 日月交互更换昼夜,催逼着岁暮短促的时光。这荒远的天涯霜雪初霁,浸透了寒意的夜那样漫长。破晓时传来了军中鼓角,声音是多么悲壮。夜空澄净,银河倒映在三峡江水,星光在急流中闪烁荡漾。千家万户一听到战争的消息,四野立刻就响彻号啕的痛哭。渔夫和樵子山歌阵阵,在这里那里时时传出。卧龙、跃马称雄了多时,最终只留下一杯黄土。我何必管它眼前的人事萧条,更不必介意远方的音书寂寥!
【赏析】 此诗766年冬作于夔州西阁。这时诗人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已先后死去。四川一带内有军阀连年混战,外有吐蕃时常侵扰。杜甫以老病之身仍在不断迁徙飘荡,他忧时伤乱,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与《登高》一样,八句皆对,是杜甫七律的名篇,其中「五更鼓角」一联气势磅礴,悲中见壮,绘景伟丽生动;「野哭」一联写出那个动乱时代人民生活的悲剧和诗人流落天涯的特殊感受;末二句借古人贤愚同归一尽聊以 *** ,感慨深沉。
《唐诗鉴赏辞典 五言律诗 杜甫》(杜甫)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唐诗鉴赏辞典 五言律诗 杜甫 杜甫 系列:唐诗鉴赏辞典 唐诗鉴赏辞典 五言律诗 杜甫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1,城春草木深2。 感时花溅泪3,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4,家书抵万金5。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6。
【注释】 1国:指国都。国破:指安史之乱起,长安陷落。山河在:山河依旧。2草木深:草木丛生,意思是人烟稀少。3时:指时事、时局。4烽火:战火。三月:指季春三月。连三月:接连三月不断。5家书:家信。抵:抵当。抵万金:比喻家书之难得。6白头:指白发。短:短少。浑欲:简直,几乎。簪:用来束发于冠的饰具。不胜簪:意思是因头发短少,连簪子都无法插上。
【译文】 国都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感伤时事,见繁花盛开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更觉增加离恨。战争的烽火已接连三个月了,家里音讯难得,一封家信值得万两黄金。心绪焦虑白发越搔越短,几乎无法插住簪子。
【赏析】 这首诗是唐肃宗至德二载(757)三月杜甫在长安伤春感时而作。当时长安被安史乱军焚掠一空。「山河在,明无亲物矣;草木深,明无人迹矣。」满目春光,却一片荒凉,诗人感时而虑烽火,伤别而盼家书,白发依稀中含有不尽国愁家恨。此诗前两句,写春望之景,睹物伤怀,妙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三、四句,写春望之情,遭乱思家。五六两句,言战乱之久,思家之切,「家书抵万金」,极写对家人之刻骨思念。最后二句,自言发白更短,乃忧乱思家所致,拳拳爱国之心,跃然纸上。全诗格律精严,音韵铿锵语语沉痛,字字血泪凝成,国破家亡之深忧巨痛,特别深挚感人,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月夜 杜甫 今夜鹿州月,闺中只独看1。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2。 香雾云鬟湿3,清辉玉臂寒4。 何时倚虚幌5,双照泪痕干6?
【注释】 1闺中:闺中之人,指妻子。只独看:只是一个人在看月亮。2未解:不懂得。3香雾:雾本无香,乃鬟香透入夜雾,故云。4清辉:指月光。5虚幌:薄帷。6双照:月亮在一地照着两人,指自己与妻子。
【译文】 《月夜》诗意今夜鹿州的月亮格外明亮,妻子在家中只能一个人望月。可怜我那尚未懂事的幼小儿女,还不知道想念在长安的父亲。夜雾沾湿了你乌云般散发著香气的发鬟,清冷的月光照在你洁白如玉的手臂上产生寒意。什么时候才能和你同倚帷窗,让月光照干我们脸上的泪痕。
【赏析】 此诗作于至德元年(756)八月。本年五月,杜甫携家避难鄜州(今陕西富县)。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八月,杜甫闻讯只身奔赴行在,中途为叛军所执,拘于长安。诗即被禁长安望月思家而作。这是杜甫传诵千古的名作。诗写离乱中两地相思,构想新奇,情真意切,明白如话,深婉动人,真可谓天下第一等情诗。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1,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2,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3。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4。
【注释】 1戍鼓:戍楼夜时所击禁鼓。断人行:指宵禁 *** 。2「露从」句:指今日适逢白露节。3无家:杜甫巩县(今河南巩义)老家毁于安史之乱,故曰无家。4况乃:何况是。时史思明叛军复陷洛阳,又进攻河阳,故曰「未休兵」。
【译文】 戍楼响起了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这天正逢白露节,只有故乡的月色最明亮。虽有兄弟,但因战乱都已失散,已经无家打听他们的生死。寄信询问也久久不到,更何况战事一直未停。
【赏析】 这首诗写天涯忆弟之情,骨肉离散之苦,可谓字字忆弟,句句有情。首联点明时、地,已隐含忆弟之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更是千古名句。尾联二句,照应开头,将家愁国难作一收束,含蓄蕴藉,无限深情。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1? 鸿雁几时到2?江湖秋水多3!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4。 应共冤魂语5,投诗赠汨罗。
【注释】 1凉风:时值秋天,故云。君子:指李白。2鸿雁:代指书信。古有鸿雁传书之说。3「江湖」句:喻风波险阻。4文章:泛指诗文。命达:谓仕途通达。魑魅:山泽中精怪。此喻奸邪小人。5冤魂:指投江的屈原。
【译文】 萧瑟的北风在天边刮起,贬谪的李白你现在是什么心情?传书的鸿雁什么时候能到达?江湖上险恶的情况比较多。文才出众的人,命运总难显达,魑魅总喜欢人们有过错。想必你会与屈原的冤魂共语,把激愤的诗篇投进汩罗江。
【赏析】 杜甫与李白有着很深的友谊。当时李白因永王璘事件长流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寓居秦州,不知李白实况,因赋诗怀之。天末,犹天边。二人天各一方,故云「天末」。
别房太尉墓 杜甫 他乡复行役1,驻马别孤坟2。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3,把剑觅徐君4。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5。
【注释】 1复行役:将由阆州去成都。行役:在外奔走。2孤坟:指死后寂寞凄凉。3谢傅:指谢安,字安石,死赠太傅。4「把剑」句:《史记·吴太伯世家》载,春秋时吴国季札出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作者自比季札,珍视死后不忘之谊。5客:作者自谓。送别图
【译文】 又一次奔走他乡,我停下马来告别孤坟。坟前泪洒,土都被我哭湿了,低空中也飘浮着愁云。当初我与你对棋就像陪着谢太傅,如今却像季札把剑赠给徐君以示不忘故人。但是墓地一片寂寞,林花飘落,只有黄莺悲鸣声送过往行人。
【赏析】 房太尉,即房琯。杜甫与房琯为布衣交,友情很深。房琯忠而遭贬,杜甫深表愤慨。在这首诗中,他表达的仍是这种沉痛愤慨的感情,只是更委婉含蓄罢了。诗人以谢安比房琯,赞其才干;以季札比自己,表示不忘知己。生前死后,始终不渝,足见志同道合,非比寻常。结尾二句,以「闻」、「见」参差成韵,送别时不见送客之人,送客者唯有落花啼莺而已,死后寂寞荒凉如此,不胜凄楚惆怅之至。余韵不尽,耐人寻味。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1。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2。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3?天地一沙鸥4。
【注释】 1危樯(qianɡ):高高的船桅杆。2大江:指长江。3飘飘:漂泊不定。4沙鸥:一种水鸟,飞于江海之上,栖息沙洲。
【译文】 微风吹动着岸边的细草,孤舟夜泊江岸,桅杆高高耸立。繁星低垂,原野辽阔,仿佛延伸到天边,大江东流,水面的月光似从江心奔涌而出。文章岂能使人博得声名,官职因衰老多病而丢失。这样飘忽不定像什么?就如同天地间盲目孤飞的沙鸥。
【赏析】 代宗永泰元年(765)四月,严武病卒,杜甫失去依靠,遂于五月携家乘舟离成都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戎州(今四川宜宾)、渝州(今重庆)、忠州(今四川忠县)而抵云安(今四川云阳)。此即舟行途中夜泊时所作。诗人乘一叶孤舟,挈妇将雏,漂泊远游,那心情是很凄苦寂寞的。前四句写旅夜之景,意象生动,境界壮阔,气势磅礴。「垂」、「阔」、「涌」、「流」四字力透纸背,表现了诗人处于逆境中的博大胸怀和兀傲不平的感情。虽是写景,但又不是纯粹描写自然景物,作者独有的感受也隐寓其中了。后四句书怀,也写得跌宕起伏。这八句诗,句句经典,真可谓「清诗句句尽堪传」啊!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1,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2,乾坤日夜浮3。 亲朋无一字4,老病有孤舟5。 戎马关山北6,凭轩涕泗流7。
【注释】 1洞庭水:即洞庭湖。2坼(che):分裂。3乾坤:指日月。4字:指书信。5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且多病。有孤舟:谓水上漂泊,只有以舟为家。6戎马:指战争。7凭轩:倚楼上栏杆。涕泗:眼泪曰涕,鼻涕曰泗。
【译文】 昔日就曾听说过洞庭湖浩翰无际,今天才登上这著名的岳阳楼顶。洞庭湖把东南大地分割成吴楚两块,天地宛如日月在湖水上日夜漂浮。亲戚朋友音讯全无,自身也老迈多病仿佛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战事不息,扶窗远眺不禁涕泪交流。
【赏析】 岳阳楼,唐岳州巴陵县城门西楼,濒临洞庭湖。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岁暮登楼而作此诗。这首诗意境开阔,可以从中看出诗人的胸怀。诗的前两句写到「昔闻」、「今上」,似乎是要写登临的喜悦。接下去也写了洞庭湖的壮阔。但这并非诗人的本意。第五、六句写出了到此登临的原由——借登临寄托一种心情。最后两句直写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跟前面的叙述联系起来,就不难看出诗人登岳阳楼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了。
杜甫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
杜甫的《登高》赏析: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
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
《登高》原文:
【作者】杜甫 【朝代】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总结:以上问题和解答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