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相信很多人对陈桥兵变是怎么回事 陈桥兵变简述和“陈桥兵变”的故事是怎么发生的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陈桥兵变是怎么回事 陈桥兵变简述和“陈桥兵变”的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陈桥兵变是怎么回事 陈桥兵变简述

1、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
2、959年,周世宗柴荣驾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
3、960年正月初一(1月31日),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仍定都开封。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锜、张光翰、赵彦徽皆得授节度使位号。

返回目录

“陈桥兵变”的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发动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死,七岁的恭帝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结义兄弟掌握了军权。翌年正月初,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义(赵匡胤之弟)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宋,仍定都开封。史称这一事件为“陈桥兵变”。

返回目录

赵匡胤陈桥兵变的故事

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

后周显德七年正月初一,久无战事的边境忽然传来了辽国大举进犯的消息,原来是北汉联合辽国,趁着世宗柴荣新丧的时候想要灭掉后周。

接替柴荣即位的是年仅七岁的恭帝,垂帘听政的符太后毫无主见,只好问计于宰相范质,范质思来想去只有朝内赵匡胤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不料赵匡胤却托言兵少将寡,不能出战。范质只得委赵匡胤最高军权,升任殿前都点检统帅全国兵马。

初二点兵,初三出发,大军行进到一个叫陈桥的驿站,安营扎寨,一晚相安无事。第二天一早,大军哗变,兵将们拥到了帅府的寝帐门口。异口同声地向里面高声大叫:“诸将无主,愿册太尉为天子!”并冲进屋里来,把一件黄袍,强行套在了赵匡胤的身上。

然后大军开拔,辽军也不打了,就此返回京城。一路畅行无阻,守卫都城的石守信听闻赵匡胤返京,居然直接打开城门接应。

返回目录

陈桥兵变简要(时间) (人物) (经过)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
赵匡胤,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赵匡胤任禁军军官。郭威死,周世宗即位,升为殿前都点检。世宗死,恭帝即位,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于960年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建立宋朝前夕所进行的一场政变。后周恭帝显德七年(960),大将赵匡胤借口北汉与辽联合南侵率军出大梁(今河南开封),至陈桥驿(今开封东北)授意将士给他穿上黄袍拥立他为帝。此次兵变最后导致了后周的灭亡和宋朝的建立,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陈桥兵变的主要人物
赵匡胤
即宋太祖(927--976),宋朝的开国皇帝。涿州(今河北省涿县)人。父赵弘殷时迁居洛阳。他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父亲先后为后唐、后晋、后汉的军官。赵匡胤起初投奔后汉大将郭威,因喜爱武艺,得到了郭威的赏识。后他又参预拥立郭威为后周皇帝,被重用为典掌禁军。周世宗柴荣时,他又因战功而升任殿前都点检(皇帝亲军的最高将领)。掌握了后周的兵权,兼任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归德军节度使,负责防守汴京。周世宗死后,赵匡胤和弟赵匡义、幕僚赵普密谋篡夺皇位。
陈桥兵变后,赵匡胤建立北宋。在赵普的帮助谋划下,赵匡胤首先击溃了后周残余势力李筠、李重进等的反抗,然后采取“先南后北”的统一中国的策略,先后攻灭了南平、楚、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同时又加强了对北方契丹的防御。
赵匡胤在位17年,病死,后人又怀疑为其弟赵匡义所害,终年50岁,葬于永昌陵(今河南省巩县西南堤东保),庙号太祖。
石守信
太祖的好哥们。后周末,为太祖副手。资历也较深,后周恭帝时建节,兼任殿前都指挥使。是太祖“义社十兄弟”中第三个建节的,成为后周的高级将领。“陈桥兵变”时在京城里为内应,赵匡胤的兵变部队得以顺利进城,确保了太祖登基。建隆元年李筠、李重进反宋,石守信均为主帅,在太祖亲自督战下,迅速平定叛乱。已加同平章事为使相的石守信深知赵匡胤的心意,自己上表解除兵权,即请求免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的名义,专任天平军节度使。太平兴国9年死,终年57岁。
《宋史》评价:守信累任节镇,专务聚敛,积财钜万。尤信奉释氏,在西京建崇德寺,募民辇瓦木,驱迫甚急,而佣直不给,人多苦之。
高怀德
后周初,高怀德已是殿前东西班都指挥使了,职位在太祖之上。后周恭帝时与石守信同时建节。在“陈桥兵变”中积极拥戴太祖。宋朝建立后,在为拥戴的功臣的加官进爵中位列第二,仅次于石守信。受命与石守信平息上党李筠叛乱。太祖亲征李重进从行。太祖还将胞妹燕国长公主嫁给高怀德,高怀德是开国功臣中第一个皇亲国戚。太祖收兵权时被罢殿前都点检军职。太平兴国7年死,终年57岁。
《宋史》评价:怀德将家子,练习戎事,不喜读书,性简率,不拘小节。善音律,自为新声,度曲极精妙。好射猎,尝三五日露宿野次,获狐兔累数百,或对客不揖而起,由别门引数十骑从禽于郊。
张令铎
后周恭帝时升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与高怀德同时分掌侍卫亲军司马、步军,也和高怀德同时建节。在“陈桥兵变”中同样有拥戴之功,在宋太祖为开国功臣们加官进爵中,略次于高怀德。建隆二年建节,但同时被罢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侯军职。太祖征李筠时,为东京旧城内都巡检。太祖后为皇弟秦王赵廷美娶其第三女(后封楚国夫人)。张令铎继高怀德之后成为宋太祖的亲家。开宝3年春死,终年60岁。
《宋史》评价:令铎性仁恕,尝语人曰:“我从军三十年,大小四十余战,多摧坚陷敌,未尝妄杀一人。”及卒,人多惜之。
王审琦
也是“义社十兄弟”,太祖的好哥们。后周时屡立战功,恭帝时升任殿前都虞候。“陈桥兵变”时在京城里与石守信同为为内应。宋建立初既建节,兼任殿前都指挥使。参加了平定李筠、李重进叛乱的战争。建隆二年罢殿前都指挥使。开宝7年死,终年50岁。
《宋史》评价:审琦重厚有方略,尤善骑射。镇寿春,岁得租课,量入为出,未尝有所诛求。素不能饮,尝侍宴,太祖酒酣仰祝曰:“酒,天之美禄;审琦,朕布衣交也。方兴朕共享富贵,何靳之不令饮邪?”祝毕,顾谓审琦曰:“天必赐卿酒量,试饮之,勿惮也。”审琦受诏,饮十杯无苦。自此侍宴常引满,及归私家即不能饮,或强饮辄病。
张光翰
张光翰在后周末任虎捷左厢都指挥使,属侍卫亲军司步军主力之一,是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张令铎的部属。在参与陈桥之变的翊戴功臣中,张光翰与宋太祖的关系比较疏远,《宋史》里也没有专门的传,但建节应该比较早。“陈桥兵变”后不久,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及宁江军节度使衔都为宋太祖义社十兄弟之一的韩重赟所接替。从赵彦徽的情况推测,张光翰即被出为永清军(贝州,今河北清河西)节度使,此后行迹不详。乾德5年死,因其何年而生不清楚,故不知其终年多少。
赵彦徽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与上(太祖)同事周世宗,尝拜为兄”,其年应长于太祖,他在后周世宗初年的职位,当与太祖相近或稍高。与宋太祖的关系一般,《宋史》里也没有专门的传。与张光翰同于建隆元年5月首先被罢军职,后即改为建雄军(晋州,今山西临汾)节度使。可能与“陈桥兵变”中张光翰、赵彦徽两人的向背,直接关系到兵变的成败,张光翰、赵彦徽也许是在兵变最初时态度不太明朗,尽管他们还是支持赵匡胤的兵变,但赵匡胤对他们并不放心,因而在平定潞州李筠之后,急忙解除他们的兵权,可能为了防备在其后镇压张光翰、赵彦徽原来的上司、后周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淮南节度使李重进时,别生枝节。开宝元年死。同样不知其终年多少。
韩重赟
也是“义社十兄弟”,太祖的好哥们。后周末,已升任殿前司控鹤军都指挥使。参与了“陈桥兵变”,“以翊戴功”升为侍卫亲军司马军主力龙捷左厢都指挥使,建隆元年建节。参加了平定李筠、李重进叛乱的战争。殿前都指挥使王审琦罢军职出为忠正军节度使后,韩重赟继任殿前都指挥使。乾德5年,有人“谮(韩)重赟私取亲兵为腹心”。太祖大怒,要杀韩重赟。赵普谏说:“亲兵(指殿前司禁军),陛下必不自将,须择人付之。若重赟以谗诛,即人人惧罪,谁复为陛下将亲兵者。”同年2月解除他的军职,出为彰德军(相州,今河南安阳)节度使。开宝2年(969),太祖亲征北汉,韩重赟任为北面都部署。开宝7年死。
《宋史》评价:重赟信奉释氏,在安阳六七年,课氏采木为寺,郡内苦之。

返回目录

陈桥兵变是谁发动的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是宋朝开国皇帝。

赵匡胤所处的时代是五代十国,短短的五十三年里,中原地区先后经历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因以前有这几个朝代名称,故历史称之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在其他地方分布着南唐、楚、蜀等十国。故历史把这一时期称之为“五代十国”。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经济几乎停滞不前。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出生行伍世家的赵匡胤选择投身军旅,效力国家。跟随周世宗柴荣南征北战,战功显赫,一步步成长为后周重要的将领。后来,周世宗柴荣在北伐北汉途中,因感染疾病,突发疾病身亡,临终托孤赵匡胤,期望他辅佐幼主,命其为殿前都检点。当时,朝廷里有韩通父子向来与赵匡胤不和,想借此时除掉赵匡胤。

恰巧,传言北方契丹入侵边境,朝廷任命赵匡胤出征迎战。当时,时值隆冬,天寒地冻,士兵多有怨言,不愿前行。缓慢地向北方进军,途中经过陈桥驿,大雪纷纷,士兵不在愿前行。第二天一早上,天蒙蒙亮,还未睡醒赵匡胤就被军帐中吵闹声惊醒。大家都纷纷议论道:“幼主年幼无知,奸人当道,不如反了,让点检做天子”。赵匡胤几次严词拒绝,后来,其弟赵匡义与赵普同石守信等人趁其不备黄袍加身,大声呼喊:“万岁,万岁,万万岁。”无奈之下,赵匡胤只能答应。

黄袍加身后,赵匡胤回军京城--汴梁,并约法三章:一是不杀皇室宗亲,二是不杀朝廷大臣,三是不得抢劫府库。到京城后,年仅七岁的周后主不得不把皇位禅让给赵匡胤。至此,北周灭亡,宋朝建立。

返回目录

陈桥兵变名词解释

陈桥兵变是指在周朝,周天子去世前委托其结拜的兄弟赵匡胤来辅佐其子,但是赵匡胤却有称帝的野心,于是发动了陈桥兵变,夺取政权,自立为帝。

返回目录

陈桥兵变的背景及具体内容是什么

赵匡胤统率军队离开东京城,向陈桥驿行军至陈桥驿。大军刚出发不久,东京城里就传出一则谣传:“出兵之日,当立我为天子。”这传闻不知道是谁说的,但多数人不信,朝中的文武百官也略有了解,已惊慌失措。赵匡胤虽然不在朝中,但对东京城发生的一切他都很清楚。周世宗当政时,就是利用这一办法,使张永德免职,为殿前都点检官。赵匡胤知道皇帝的心理,怕自己的江山被夺去,所以他们的怀疑非常严重。这次故伎重施,是为了引起朝廷的恐慌,使他的军队除了绝对听命于自己之外再无别的办法。

在离开封东北二十公里处的陈桥驿,军队从都城出发,夜宿在离开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那天夜里,赵匡胤的几位亲信在将士中间传话说:“现在皇帝幼小,不能亲政,我们要为国效力破敌,谁知道呢?”不久,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亲信爆发了兵变,于是一位大臣便将他拥立为皇帝。但赵匡胤却表现出强迫的样子说:“你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以,否则我不能为若主。”

支持者们齐声说“惟命是倾听”。赵匡胤当众宣布返回开封后,对于后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惊犯,对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而对朝的公卿则不得入内,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扰,不得对后周的太后和小皇帝进贡。然后赵匡胤率兵变返回开封。主要的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赵匡胤的“结社兄弟”,得悉其兵变后,便打开城门。那个时候,只有侍卫亲军马步军的副都指挥使韩通,在开封后周禁军的将领中,只有军校公署的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在仓颉召集军队。后于北周废帝,建都宋。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