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相信很多人对《十三经注疏》都有哪些和《十三经注疏》指什么都包括那些部分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十三经注疏》都有哪些和《十三经注疏》指什么都包括那些部分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 1、《十三经注疏》都有哪些
- 2、《十三经注疏》指什么都包括那些部分
- 3、十三经注疏名词解释是什么
- 4、收入十三经注疏中的春秋左传正义是由什么作注什么作疏
- 5、《十三经注疏》指什么
- 6、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的简介
- 7、《十三经注疏》是指哪些
- 8、《十三经注疏》名词解释
- 9、十三经注疏的来历
《十三经注疏》都有哪些
“十三经”包括《易》、《诗》、《书》、《周礼》、《礼记》、《仪礼》、《公羊传》、《_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等十三部儒家经典,内容博大,在悠久的中华文明进程中,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长期根植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观念中。
本段注疏释义
注疏:注和疏的并称。
注,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
注、疏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宋人将十三经之汉注唐疏合刊,“注疏“之称始流行。
十三经注疏:即指后人为了便于查阅,《《易》》、《《诗》》、《《书》》、《《周礼》》、《《礼记》》、《《仪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孝经》》、《《尔雅》》、《《孟子》》的注和疏加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的一部书.这就是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
注疏版本
“十三经”各注释版本中,以清代学者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最为完善,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左传正义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传注疏何休解诂、唐.徐彦疏
春秋_梁传注疏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宋.邢_疏
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_疏
论语注疏魏.何晏注、宋.邢_疏
孟子注疏汉.赵岐注、宋.孙_疏
《十三经注疏》指什么都包括那些部分
十三经注疏:即指后人为了便于查阅《易》、《诗》、《书》、《周礼》、《礼记》、《仪礼》、《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的注和疏加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的一部书.这就是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
十三经注疏,是文史研究工作者经常要查检的书。中国文籍,浩如烟海,目前存世约十多万种,《四库全书》是这些文籍的精华,其经史子集四部之中,经部又是其精华,而《十三经注疏》则冠列于其经部之首。清代由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号称善本。目前通行本为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浙江古籍出版社的缩印本(精装16开本上下册)。其阮元校勘之处,均用▲号表示。详见各家出版社之出版说明。
十三经注疏名词解释是什么
《十三经注疏》名词解释如下:
《十三经注疏》是十三部儒家经典的注疏。《周易》用曹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用伪孔安国传,孔颖达等正义。《毛诗》用汉毛公传、郑玄笺,孔颖达等正义。《周礼》、《仪礼》皆用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用郑玄注,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左传》用晋杜预注,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公羊传》用汉何休注,唐徐彦疏。《春秋榖梁传》用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论语》用魏何晏等注,宋邢昺疏。《孝经》用唐玄宗注,邢昺疏。《尔雅》用晋郭璞注、邢昺疏。《孟子》用汉赵岐注,旧题宋孙奭疏。
版本类型
本书保存了我国儒家全部经典以及汉唐至北宋的主要注疏,是研究我国古代史和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资料。自南宋刊刻以来,流传不衰。
明有嘉靖、万历刊本,清乾隆初有武英殿本。清阮元据宋本校刻者,号称善本,阮氏并撰《校勘记》,附于各卷之末。中华书局1979年据世界书局缩印本影印,为两巨册,是本改正旧本文字讹脱及剪贴错误三百余处,最善亦最方便。
收入十三经注疏中的春秋左传正义是由什么作注什么作疏
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得具体情况如下:周易正义王弼(魏)、韩康伯(晋)注孔颖达等(唐)正义尚书正义王肃(魏)、孔安国(伪汉)传孔颖达等(唐)正义毛诗正义毛亨(汉)传郑玄(汉)笺孔颖达等(唐)正义周礼注疏郑玄(汉)注贾公彦(唐)疏仪礼注疏郑玄(汉)注贾公彦(唐)疏礼记正义郑玄(汉)注孔颖达等(唐)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杜预(晋)集解孔颖达等(唐)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何休(汉)解诂徐彦(唐)疏春秋谷梁传注疏范宁(晋)集解杨士勋(唐)疏孝经注疏唐玄宗(唐)注邢昺(宋)疏尔雅注疏郭璞(晋)注邢昺(宋)疏论语注疏何晏等(魏)集解邢昺(宋)疏孟子注疏赵岐(汉)注孙奭(宋)疏
《十三经注疏》指什么
十三经注疏“十三经”包括《易》、《诗》、《书》、《周礼》、《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等十三部儒家经典,内容博大,在悠久的中华文明进程中,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长期根植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观念中。“十三经”各注释版本中,以清代学者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最为完善,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注疏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论语注疏魏.何晏注、宋.邢昺疏孟子注疏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十三经注疏》是文史研究工作者经常要查检的书。清代由阮元主持校刻的一部,号称善本,但卷帙浩繁,不便查检。原世界书局将阮刻本缩印为两巨册,使用较方便,我们现据以影印,以应急需。影印前曾与清江西书局重修阮本及点石斋石印本核对,改正文字讹脱及剪贴错误三百余处。又缩印本《公羊传注疏》卷二十三阮元《校勘记》末漏脱二十二行,《论语注疏》卷首漏脱阮元《校勘记序》一篇,均补印于全书之末。缩印本新增的目录也有不少讹脱,现改正重排。阮刻本在有校勘的地方均加○表示,缩印本改用▲号,现仍其旧。参考资料:http://202.121.7.7/person/donghu/2/otherclass/13jingzs1.htm
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的简介
清阮元(1764—1849)撰。元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出任山东、浙江学政。嘉庆、道光年间,历任户、兵、工部侍郎和浙江、江西、河南等省巡抚,湖广、两广、云贵总督,晚岁入为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达。历官所至,以提倡学术自任。在浙创立诂经精舍,延王昶、孙星衍主讲席,选高材生读书其中;在粤设立学海堂,招士子授以古学,培养人才甚众。
除撰《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外,曾主编《经籍籑诂》,汇刻《皇清经解》一百八十余种,一千四百余卷。在江西时,刻《十三经注疏》,任云贵总督时,义子阮福,编其诗文为《揅经室集》正、续编,又外集五卷为《四库未收书提要》。
《十三经注疏》是指哪些
《周易正义》10卷,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正义》20卷,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毛诗正义》70卷,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周礼注疏》42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注疏》50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正义》63卷,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左传正义》60卷,晋杜以预集解,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传注疏》28卷,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
《春秋觳梁传注疏》20卷,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
《论语注疏》20卷,魏何晏集解,宋邢邴疏;
《孝经注疏》9卷,唐李隆基注,宋邢邴疏;
《孟子注疏》14卷,汉赵岐注,宋孙爽疏;
《尔雅注疏》10卷,晋郭璞注,宋邢呙疏。
《十三经注疏》凡416卷,汇集了全部儒家经典,保存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汉晋古注和唐宋义疏,因而自形成以后便受到重视。明清两代,皆曾由皇帝敕版刻于太学,民间也有多种刻本流传,清代阮元的校刻本可谓各本中的善本。经学发展到宋代,经部典籍中的核心——“十三经”已经形成。这些经书,是垄断两千年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纲领,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十三经经典地位的最后形成,既是历代统治者的需要,也是经学不断发展的结果。
《十三经注疏》名词解释
注疏:是注和疏的并称。注,指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指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
注、疏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宋人将十三经宋及宋以前之注疏合刊,“注疏“之称始流行。
十三经注疏:即指后人为了便于查阅《易》、《诗》、《书》、《周礼》、《礼记》、《仪礼》、《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的注和疏加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的一部书,这就是通行的《十三经注疏》,《十三经注疏》是清代由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部儒家经典注疏的汇编,共有四百一十六卷,是文史研究工作者经常要查检的作品。
中国文籍,浩如烟海,存世约十多万种,《四库全书》是这些文籍的精华,其经史子集四部之中,经部又是其精华,而《十三经注疏》则冠列于为经部之首。
作品名称
十三经注疏
作品别名
十三部儒家经典注疏汇编
作者
阮元(校刻)
创作年代
清代
作品出处
《四库全书》望采纳,谢谢!!!!!!!!!!
十三经注疏的来历
随着儒学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定于一尊,历代学者纷纷为诸经作注解。其中,汉朝及稍后的学者们做了大量的注释工作,人们称之为注或笺。唐宋时期,由于时代久远,人们对汉代的注释也难于理解了。于是一些学者不仅注解经传的正文,而且对前人的旧注也进行解释和阐发,习惯上就称之为“疏”或“正义”。
历代解释十三经的著作很多。南宋以前,注和疏本来都是单独成书的。
南宋时期始合刻在一起。南宋绍熙年间始有汇集唐宋之前最具权威性的“十三经”注、疏的合刊本,形成一整套经书及其注文,称为《十三经注疏》,后复有十行本。明嘉靖时期有闽本,据十行本重刻;万历间有监本,据闽本重刻;崇祯时期有毛氏汲古阁本,据监本重刻。但是明代时期的监本和汲古阁本,因辗转翻刻,讹谬百出。
清初有武英殿本。清嘉庆时期,著名学者阮元主持重刻《十三经注疏》,裒集宋本重刊,以十行本为主,并广校唐石经等古本,撰《校勘记》附于诸经卷末,号为善本,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本子,素来为世人所看重。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