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相信很多人对古语:“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是什么意思和君子藏器于身完整句子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古语:“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是什么意思和君子藏器于身完整句子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古语:“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是什么意思

就是君子应当谦卑行事,将才能与谋略遮挡起来而不显露,当时机到了就一展雄心和报负。

返回目录

君子藏器于身完整句子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这句话出自于《周易·系辞下》意思是君子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不到处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如吕尚遇周文王,就是如此。这话也提醒我们,在默默无闻的时候,要加强自身修养,等到机会来时,就要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辩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各家共同的经典。

返回目录

《周易》里的“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是什么意思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应该最早出自周易,君子是指那些道德高尚,品德良好的人,他是一种泛指,并不是具体指某个人,而是说这个人本身才能品德都足够优秀。能够得到人们的尊重,也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行。

这句话基本的意思就是一个真正的君子不光要有道德,也要有才能才能是一种应该在身体内蕴藏的东西,它不是一个四处炫耀的东西,但是我们碰到一个机会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果断的抓住它,并且发挥自己的才能,至于如何去掌握这个程度啊,这就是古代的那些君子论的讨论者而做的事情了,这不是我们应该关心的问题,只能说这个气质它是一种理论化的才能,是指这个人拥有本领拥有为其他人做事情的能力,但是他不去大范围的炫耀自己拥有这种能力。

古代的很多话到了现代人们都理解不了他的意思,因为古今异义的现象很多,大部分人认为气应该是一个器材的意思,或者说应该藏着某些兵器,轻易不动手动手就要取得效果,其实完全不是这样,这个气它只是指一个人应该身怀的才能,古代有很多的词它和现在的意思都不一样,比如说杜甫就曾经有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出自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个屋漏并不是说房子漏雨了,它是指一个方位,古代有很多很多的诗词散文都有这种现象。

理解古代人所做的一些诗词的时候,应该更多的侧重于他的时代背景,诗人当时为什么做了这首诗,他的基本中心思想又是什么?我们什么都不懂,就单独的去读,其中的一句话两句话,会很是找不到头绪,因为你不清楚他要表达什么意思,而且有很多古今异义,他拥有自己独到的意思,我们强行去翻译,最终达不到真实的意思。

返回目录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如何解释

以下见地皆摘自南公怀瑾先生之述著:
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不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孔子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孔子以为一个人要成功一件事业,非要有自己的本事不可。有了学问,有了能力,就是所谓的藏器于身。如果你以为我有几个人帮我做事,你已经注定要失败了;就算成功也是失败的,因为个个天下不是你打来的。要注意藏器于身,要注意这个藏字,深藏不露,还不要表示出来。有器不用可以,但不可无器。
所以当领袖的人,要样样都行才可,你不行我都会,才可以当领袖。如果你以为当领袖的人可以不必懂,反正都是别人做的,当领袖的都是无为的,那是你没有把书读通;无为是无不为,没有不能为的。真的要能合拢这个世界,匡救时代的危机,不是任何人都能的。譬如说唐太宗贞观政要,那是学会了当皇帝用的,不是随便读读的。资治通鉴也一样,那是司马光写给皇帝读的,是当皇帝的作业练习本。
所以千万要注意藏器于身,能藏器于身,有智慧,有本事,才能创造你的历史。唐太宗样样都行,谈书法,唐太宗书法好;论武功,唐太宗武功好;论诗,唐太宗诗也比别人高明,那真是天才儿童,样样都好。所以唐代的文化那么盛,因为唐太宗行,才有那么高竿的部下,这就在于上边的领导。如果你什么都不懂,你还能当班长?那才是怪事!所以做领袖的,不是笨人能够当的。这是第一,自己要有本事。
第二还要有机会,你有了本事,机会未到,命运未到,我看还是跟我一样,教教书算啦!跷起二郎脚,在茶馆里吃吃茶、吹个牛,还有人听听;如果说评书,还可以混两个钱吃烧饼。你说你本事很大,但这个时代不属于你,命运不属于你,那没有用的。。。。。。
所以你要成就一番事业,要先问问自己本身的条件够不够。首先你要“藏器于身”,本身要有本事,有条件,如果你说你有个朋友很能干,有个老师会帮你,那是空的;你说你有个好太太,也靠不住啊!也许明天就跟你离婚了!这些都靠不住,甚至连你自己也靠不住。天下事就是如此,各位千万要注意。所以要“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这是很深刻的道理。然后“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构成了这些条件,便可以“获之无不利”了。
原文网址:注:以上章节摘录自南公怀瑾先生之述著,均有出处,请勿断章取义,欲贯串真义,请参阅原著!

返回目录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什么意思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出处及原文

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的意思是: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2、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出自——西周姬昌《周易·系辞下》。
3、原文:《周易·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返回目录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下一句是什么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君子藏器于身,伺时而动”这句话出自于《周易·系辞下》,它的意思说的就是:君子是那种即使是有卓越的才能、高超的本领也不会到处去卖弄自己,以此作为自己炫耀的本领的人。他只会在那种在必要的情况下才会把自己的才能或技巧展露出来的。

具体分析

真正的君子在不利于自己的条件下,常常会隐忍待发,等待时机。这不是窝囊也不是没种,而是识大体,能屈能伸,是符合君子的德行的。

那些不管眼前的条件如何,不藏拙、只知道“冲”的人,不是坦荡荡而是“愚”的另一种表现。正所谓“潜龙勿用”,而是在时机成熟,一切具备的时候果断行动不拖泥带水。什么时候“动”,什么时候“藏”是讲究时机的,能够把握好这个度也是君子和常人的区别之一。

返回目录

君子藏器于身什么意思

【原文】君子藏器于身,待时⑴而⑵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⑶,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⑷而动⑸者也。”
【译文】君子将器物藏在身上,等待有利时机而行动,哪里会有什么不利呢?行动时不受约束,所以箭射出就有收获,这是在说要先制成可用的器物再采取行动。”
注释:⑴“时”时机,时势。《论语·阳货》:“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智乎?”
⑵“而”连词。表示顺接,即连接的两部分在意义上是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可译作:就,并且,有时也可不译。《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⑶“括”引申为约束。《孔丛子》:“以礼括其君,使人于善也。”
⑷“成器”制成可用的器物。《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⑸“动”行动;采取行动。《孙子•军争》:“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

返回目录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出自哪里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语出《周易·系辞》;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语出《论语·泰伯》。

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语出《周易·系辞》

解释:君子蕴藏着弘大的才器在身上,等待时机的来临。

原文: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译文:

《易经》解卦上六的爻辞说:“王公出猎,登在高墙上瞄射鹰隼,一箭命中,象征着无往不利。”孔子说:“隼是鹰鸟,弓矢是打猎的利器,能执弓而射中禽兽的是人。

君子蕴藏着弘大的才器在身上,等待时机的来临,而有所动,还有什么不利的呢?君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同理,有所行动时,决无闭结与障碍,精准无比,出外必有收获。这就是平常已经蕴蓄结成了弘大的才器,然后再有所行动,是以出而有获,无事不成。”

2、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语出《论语·泰伯》

解释: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

原文: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译文:

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扩展资料:

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语出《周易·系辞》。系辞,一般上是指《易传·系辞》或《周易·系辞》。亦称《系辞传》,分为上、下两部分。相传孔子作了7篇阐发和总结《周易》的论述,即通常说的《易传》。

《系辞》是这7种论述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系辞》中引用了不少孔子的论述,应当经过了孔子以后儒家的整理,可以说《系辞》是先秦儒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大成。

2、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语出《论语·泰伯》。《论语·泰伯》:共计2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等。

本篇的基本内容涉及到孔子及其学生对尧,舜,禹等古代先王的评价。孔子在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发挥;孔子道德思想的具体内容以及曾子在若干问题上的赏析。

返回目录

君子藏器于身,何解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出自《周易·系辞下》。
这段话最关键的是后半句的“待时而动”!前半句“藏器于身”相比“待时而动”,可以说好做多了,只要慢慢积累就OK。而“待时而动”就很难把握好,比如说,大家都觉得现在时机很好,你该行动了;而你可能觉得时机未到还不能行动,反之亦然。不论怎么选择,总有遗憾发生。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每个人的“时机好与坏的标准”不一致,所以造成了“待时而动”很难把握好。也就是说,要做到“藏器于身,待时而动”,非大智者不能!
普通人要想把握好“待时而动”的度,不妨改变一下方法,在积累力量(量变)的同时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质变的催化器)。如果判断能力与力量的积累同步提高,就可以捕捉到更多的可能促使“量变转向质变”的机会,就可以不断试错,在不断地尝试中如果抓住一次机会,就有可能获得成功。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