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很多人可能对王梵志寒山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和南社的代表人物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王梵志寒山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和南社的代表人物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王梵志寒山为代表的诗歌流派

以唐代诗人王梵志寒山为代表的诗歌流派是白话诗派。

在唐代百花盛开的诗坛上,还存在着一个游离在主流诗歌之外的白话诗派。并非所有的白话诗都属于白话诗派。这个诗派有着自己的渊源和形成发展的过程,有着共同的艺术和思想传统,并且拥有以王梵志和寒山为代表的数量众多的诗人。

从思想上看,它基本上是一个佛教诗派,与佛教的深刻联系形成了这个诗派的基本特征。与其它诗派不同,它不是文人诗歌内部的一个派别,它与文人诗歌分庭抗礼,共同描绘出唐代诗歌博大宏伟的辉煌全景。

“作诗如说话”与“以文为诗”:

初期白话诗派对唐宋诗词之诗美的偏取清末民初诗坛影响最大的诗派是同光体诗人群和南社诗人群,前者主张以宋诗为宗;后者则宗唐或宗宋,诗学渊源复杂。

虽然柳亚子极力倡导宗唐诗风,以与宋诗派相抗衡,然而南社诗人非但没有因此齐心向唐,反而引发了南社内部的唐宋诗之争,导致内部诗歌观念分化,影响了南社之团结与创作成就,导致了南社分化。

返回目录

南社的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有高旭、柳亚子、陈去病等。

南社是一个曾经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团体,1909成立于苏州,其发起人是柳亚子、高旭和陈去病等。

1、高旭:他出身于地主家庭,1904年留学日本,1906年归国后,在上海创办健行公学,提倡革命,并为中国同盟会江苏支部部长。高旭早年即愤慨于“伪韩为杜“、“吟花弄鸟“的腐朽诗风

2、柳亚子:1906年,参加中国同盟会和光复会。1907年游上海,便与陈去病、高旭等酝酿南社。1909年南社成立后,他做了很多实际工作,表现了更多的热情。

3、陈去病:最初受康梁维新运动的影响,后来转向革命。在南社成立前,他就是一个活跃的革命分子。

扩展资料

南社最初酝酿于1907年,正式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在第一次“雅集”的17人中,有14人是同盟会会员。它以提倡民族气节号召,以应和民族民主革命,反对清王朝的种族压迫和专制统治。

南社成员大多属于新起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阶层。其中,不少人是革命派文化宣传队伍中的积极分子。1903年﹐高旭在松江发刊综合性杂志《觉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社

返回目录

静坐观四海,妙用存一心.---是谁的名言

《对联话》卷十一杂缀一吴恭亨著
予亦有静妙轩嵌字联云:“静坐规四海;妙用存一心。”
由此推测是吴恭亨作
作者吴恭亨(1857-1937),字悔晦,号岩村,湖南慈利人,南社诗人。早年曾因唐才常案牵连被捕,系狱经年,后逃去。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湖南特别省议会议员。又曾任慈利县进步党主任干事、《慈利县志》总纂,生平著作除《对联话》外,还有诗集、文集、诗话、日记等,都收入其所著《悔晦堂丛书》。《对联话》与梁章钜的《楹联丛话》相类似,都是收集了各式各样的对联。梁氏《丛话》可以说集道光以前联语之大成,而《对联话》中也有部分是梁氏《丛话》所收录的,其余部分则是吴恭亨自己收集或者自撰的。《对联话》中分题署、庆贺、哀挽、杂缀、谐谑五类。

返回目录

林北丽结了几次婚

林北丽结了一次婚。她生在1916年7月21号,是一位才女,她嫁的丈夫是比她大17岁的神童林庚白,两人男才女貌让人羡慕。1941年林庚白在香港出门购物时被枪杀2OO6年林北丽在上海病逝。

返回目录

第一个翻译雨果作品的中国人是谁

第一个翻译雨果诗歌的是近代著名的南社诗人和翻译家马君武(1881-1940)。
广西桂林人。他是近代著名的南社诗人和翻译家,后曾任广西大学校长。马君武早年曾留学日本,即开始翻译生涯。1902年他曾与马一浮(1883—1967)、谢无量(1884—1964)在日本创办《翻译世界》,月出一册,共出6册。后来他又两次留学德国,1915年6月在柏林大学曾获工学博士学位,他是我国德国留学生中取得博士学位的第一人。马君武精通日语、英语、法语和德语,他的翻译面很广,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他都翻译。《共产党宣言》的纲领部分就是1906年夏由他译成中文登在《民报》上的。马君武的文学翻译最著名的是诗歌翻译,因为他本人就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译的英国诗人拜伦(GeorgeGordonByron,1799—1824)的《哀希腊》(此诗的翻译早于苏曼殊)、英国诗人胡德(ThomasHood,1799—1845)的《缝衣歌》、歌德(J.W.Goethe,1749—1832)的《米丽容歌》、《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阿明(Armin)临海岸哭女诗》等,传诵一时,是近代与苏曼殊齐名的著名的诗歌翻译家。
马君武因为早年(1900)曾在广州法国教会学校丕崇书院学习法文,1901年又赴上海震旦学院读书,仍继续学法文,故法文很好。所以马君武最早接触的文学名著恐怕就是法国作家雨果的诗歌了。马氏译的这首雨果诗歌最早发表于1903年,诗是附在《欧学之片影》一文中的,刊于《新民丛报》第28期(1903年3月27日)。全诗如下:此是青年有德书,而今重展泪盈裾。/斜风斜雨人增老,青史青山事总虚。/百字题碑记恩爱,十年去国共艰虞。/茫茫天国知何处?人世仓皇一梦如。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