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很多人可能对宋代:陆游《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和秋波媚 陆游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宋代:陆游《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和秋波媚 陆游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宋代:陆游《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原文】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译文】
秋意来到边城,声声号角哀鸣,平安烽火映照着高兴亭。击筑高歌,站在高处把酒洒向国土,引起了收复关中的无限兴致。
谁能像多情的南山明月,把层层的暮云都推开?灞桥边的如烟翠柳,曲江池畔的美丽楼台,应该在月下伫立,等待着我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
【注释】
⑴秋波媚:词牌名。双调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
⑵高兴亭:亭名,在南郑(今属陕西)内城西北,正对当时在金占领区的长安南山。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任上。
⑶角声:行军打仗用的鼓角之声。
⑷烽火:古代边防措施,于高峰处建台,镇守士卒于敌炬,白昼举烟,夜间置火,警视军民作好防御和迎敌准备。后又有每日处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此指报前线无事的平安烽火。高台:本处指高兴亭。
⑸筑:古代的一中弦乐器。
⑹酹(lèi)酒:把酒洒在地上的祭祀仪式。
⑺灞桥:在今陕西西安城东。唐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为唐代长安名胜。
⑻曲江:池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为唐代以来的游览胜地。
⑼应:应该。人:指宋军,也包括作者。
秋波媚 陆游
分类:文化/艺术》》文学》》小说
问题描述:
后人为了分辨词,会在词牌后加上词中的第一句。
那为什麼陆游的秋波媚词牌后不是「秋到边城角声哀」,而是「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解析:
就像苏轼的《水调歌头》,有的版本会写为《水调歌头·中秋有怀子由》一样。陆游这首词秋波媚中的「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其实就相当于词的副标题,作用跟小序相同,补充说明词作的时间和地点。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