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很多人可能对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原诗注释翻译赏和冯延巳《鹊踏枝》赏析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原诗注释翻译赏和冯延巳《鹊踏枝》赏析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 1、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原诗注释翻译赏析 鹊踏枝原文介绍
- 2、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赏析
- 3、冯延巳拼音版的《鹊踏枝 》是什么
- 4、《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的赏析
- 5、鹊踏枝冯延巳翻译及赏析
- 6、《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的原文及其翻译
- 7、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赏析
- 8、冯延巳 鹊踏枝(庭院深深深几许)
- 9、鹊踏枝 冯延巳 名句
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原诗注释翻译赏析 鹊踏枝原文介绍
1、【原文】:
鹊踏枝
冯延巳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2、【注释】:
楼上春山:指登楼了望四面春山。
暮景烟深浅:日暮之景色,烟雾因远近有浓淡之不同。
一晌:此处应指“多时”。
3、【翻译】:
梅花从繁枝上纷纷飘落——千片万片,它好像含情脉脉,有意地摹仿雪花随风飘转。昨夜里的笙歌筵席,也像落花那样容易分散,酒醒之后顿感心中增添的哀愁无限。
登上高楼了望春山——四面峭壁耸立透袭春寒,一直望着远飞的鸿雁过尽,日暮景色远近烟雾有浓有淡。久久地独自凭栏眺远,内心怀思之人总也不见,手持绡巾掩泪,把多少往事和哀伤思量遍。
4、【赏析】:
从这首词的结尾“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人们会知道它是一首写思妇闺怨的艳词,从全词的内容看,也的确如此。而除了闺怨之外,这首词还提供了独特的审美联想。
这首词的开头三句,似乎是在写景。梅花似雪,随风飘飞,这景象是很美的。但是,如果读者把梅不仅仅当作景物,而是当作生命来看,这景象就是悲哀的了,“犹自多情”一句,更加重了浓厚的悲剧气氛。如果再进一步,把这自然生命的悲剧与人生的种种悲剧联系起来看,这三句就更具有了深广的意蕴,如叶嘉莹女士所说,“写出了所有有情之生命面临无常之际的缱绻哀伤,这正是人世千古共同的悲哀”了。
这种联想,并不是捕风捉影,而是由作品的上下文之间的联系而来:“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大自然中的花落飘零,与人生中的良辰易逝、生命无常,是如此的相似,人们执著地企图在彻夜笙歌、沉酣美酒中去追求去把握生命,可是转瞬之间,能把握的一切全都消失在虚空之中,正如同繁枝梅落,似雪随风一样。梅离枝头,尚且流连“多情”;人生中的好景不长、笙歌散去,又怎不让人感到可悲可叹、无可奈何!
作者在这首词中的感慨,似乎是飘忽无端、不可确指的。但通过合理的联想,读者似乎又可以窥见作者的内心世界,理解他的痛苦和悲哀,想象“昨夜笙歌”这个词所凝聚的人生失落的悲凉,懂得“梅落繁枝”所代表的多情生命之陨落的意义。而这些,正体现了冯延巳词意蕴深广、“堂庑特大”的特点。
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赏析
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掷久,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
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楼风满袖,
平林新月人归后。
冯延巳是五代南唐时人,曾位居宰相之职。说来也是奇怪,每到乱世的时候,总是出文人少出政治家。其中以两晋南北朝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为盛。也许因为乱世,文人更懂得生命、生活的可贵,而尽情地歌颂之,或者,文人感慨时局之乱,懂得排遣郁闷的心情。所以他们的作品比起一般时期的作品而言,更具真情实感!也因为战乱遗失,保留下来的不多而弥足珍贵!对他们的文章,后世读者因此带着这样的心情审读,多了份包容,少了些苛刻。
本词也被某些书刊收录在欧阳修作品里,但《阳春集》里收作为冯延巳的作品应是可信的,早在北宋初期就有传本。
“谁道闲情抛掷久”,也有得出版物中是“抛弃”不是“抛掷”。从词意上理解:“抛弃”有遗弃、丢掉的意思;“抛掷”不是把东西抛开,而是搁置、闲置、遗忘的意思。单从本词词面看上阕“谁道”有反问、质疑之意,其中“久”和下一句“每到春来”,很显然是周而复始,有连续性的,遗忘之意显露殆尽,而不是“抛弃”掉了,彻底的意思;再联系全词,其中“闲情”实际上指与佳人相娱。“谁道闲情抛掷久”,劈空而来,来得很突兀,就像大声反驳别人对作者的质疑一般,这是一种艺术表现效果,也是一种写实,我们不妨想象一下:这是一首佳人埋怨作者时的辩解词,因为很长时间没有与佳人约会,突然造访,佳人顿时喜极而泣,一下子扑在作者的怀里,然后不断地捶打着作者进行撒娇,甚或是“几时得归来,香阁深关。待伊要,尤云殢雨,缠绣衾,不与同欢。尽更深,款款问伊”(柳永《锦堂春》)的场景,然后,作者为自己辩解,很委屈地娓娓道出这首词来。上阕大意应是:谁说我把你抛在脑后了?事实是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你,即便每每春天来临,春光明媚令人心情豁然开朗之时,我惦念你的心情还是与往常一样沉重。我常常把院子里的花儿当作是你,与你觥筹交错,每次都喝得酩酊大醉,哪怕由此喝坏了身体,我也“与伊喝得人憔悴,朱颜渐瘦终不悔”。
下阕,夹叙夹议,以景反衬心情。“河畔青芜堤上柳”句突然一看,似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怎么会突然冒出这么一句来呢?其实作者名义上是写景,实际上是作者的一种惆怅和感叹!这样就承上启下了。河畔的青芜和堤上的杨柳还有盼头,每到春来就开始绿了,而我呢?却“此‘恨’绵绵无绝期”,与你相会却没有定数,不知是那一天啊!“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中的“新愁”是指除了“与佳人相会”外的另外的愁绪。为了与佳人相会而不得,作者有点生气了,拟人化地对着“新愁”发问,除了与心上人相思这种“愁”外,还有什么能岁岁年年这样折磨我?意即所有的“愁”都不及我对你思念而不得的那种“愁怨”。没有办法,我只得形单影只到小桥上去眺望你的方向,心里空落落的,久久不得平静。作者实写“风满袖”之“满”,实际上强烈地体现“心里之空”和“身体之羸瘦”;“袖”是“满”的,“心里却是空的”,不要看我的衣袖“丰满”了起来,实际上是风,而我还是因为思念你依然那样羸瘦。鲜明的对比,体现作者非凡的写作艺术。“平林新月人归后”,“平林”是风息,树林平静。“新月”是风起云涌,“月隐其行”,风息林平,月亮重新探出头来。意思是:你看,我对你的思念有多么厉害,“愁云密布”和树林摇曳不定也是因为我不平静心情所影响的,我离开之后,它们一切都恢复了平常。
有人认为这是一首刻画一男性青年失恋后痛苦心情的写照。“传统下的独白”却不这么认为,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诸多文献资料分析,古代女性因男人抛弃或移情的情况比较多,而且也客观,男人却很少有这方面折磨的可能性不大。所以,笔者坚持认为这仍然是“闺怨”引发的词。
(传统下的独白)
冯延巳拼音版的《鹊踏枝 》是什么
冯延巳拼音版的《鹊踏枝》是:
quètàzhī
wǔdàiféngyánsì
shuídàoxiánqíngpāozhìjiǔ,měidàochūnlái,chóuchànghuányījiù。
jiùrìhuāqiánchángbìngjiǔ,gǎncíjìnglǐzhūyánshòu。
hépànqīngwúdīshàngliǔ,wéiwènxīnchóu,héshìniánniányǒu?
dúlìxiǎolóufēngmǎnxiù,pínglínxīnyuèrénguīhòu
原文:
鹊踏枝
五代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旧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楼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的赏析
原文: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敢辞一作:不辞)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五代·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孤寂惆怅的言情词。全词所写的乃是心中一种常存永在的惆怅、忧愁,而且充满了独自一人承担的孤寂、凄冷之感,不仅传达了一种感情的意境,而且表现出强烈而鲜明的个性,意蕴深远,感发幽微。
上阕开门见山,首句用反问的句式把这种既欲抛弃却又不得忘记的“闲情”提了出来,整个上片始终紧扣首句提出的复杂矛盾的心情回环反复,表现了作者内心感情的痛苦撕咬。
“谁道闲情抛掷久。”虽然仅只七个字,然而却写得千回百转,表现了在感情方面欲抛不得的一种盘旋郁结的挣扎的痛苦。而对此种感情之所由来,却又并没有明白指说,而只用了“闲情”两个字。这种莫知其所自来的’“闲情”才是最苦的,而这种无端的“闲情”对于某些多情善感的诗人而言,却正是如同山之有崖、木之有枝一样的与生俱来而无法摆脱的。词人在此一句词的开端先用了“谁道”两个字,“谁道”者,原以为可以做到,谁知竟未能做到,故以反问之语气出之,有此二字,于是下面的“闲情抛弃久”五字所表现的挣扎努力就全属于徒然落空了。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上面着一“每”字,下面着一“还”,字,再加上后面的“依旧”两个字,已足可见此“惆怅”之永在长存。而“每到春来”者,春季乃万物萌生之时,正是生命与感情觉醒的季节,词人于春心觉醒之时,所写的却并非如一般人之属于现实的相思离别之情,而只是含蓄地用了“惆怅”二字。“惆怅”者,是内心恍如有所失落又恍如有所追寻的一种迷惘的情意,不像相思离别之拘于某人某事,而是较之相思离别更为寂寞、更为无奈的一种情绪。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既然有此无奈的惆怅,而且经过抛弃的挣扎努力之后而依然永在长存,于是下面两句冯氏遂径以殉身无悔的口气,说出了“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两句决心一意承担负荷的话来。上面更着以“日日”两字,更可见出此一份惆怅之情之对花难遣,故唯有“日日”饮酒而已。曰“日日”,盖弥见其除饮酒外之无以度日也。至于下句之“镜里朱颜瘦”,则正是“日日病酒”之生活的必然结果。曰“镜里”,自有一份反省惊心之意,而上面却依然用了“不辞”二字,昔《离骚》有句云“虽九死其犹未悔”,“不辞”二字所表现的,就正是一种虽殉身而无悔的情意。
下阕进一步抒发这种与时常新的闲情愁绪。词人把这种迷惘与困惑又直接以疑问的形式再次鲜明突出地揭诸笔端,可谓真率之极;而在“河畔青芜堤上柳”的意象之中,隐含着绵远纤柔、无穷无尽的情意与思绪,又可谓幽微之至。
“河畔青芜堤上柳。”下半阕承以“河畔青芜堤上柳”一句为开端,在这首词中实在只有这七个字是完全写景的句子,但此七字却又并不是真正只写景物的句子,不过只是以景物为感情之衬托而已。所以虽写春来之景色,却并不写繁枝嫩蕊的万紫千红,只说“青芜”,只说“柳”。“芜”者,丛茂之草也,“芜”的青青草色既然遍接天涯,“柳”的缕缕柔条,更是万丝飘拂。簇这种绿遍天涯的无穷草色,这种’随风飘拂的无尽柔条,它们所唤起的,或者所象喻的,该是一种何等绵远纤柔的情意。而这种草色又不自今日方始,年年河畔草青,年年堤边柳绿,则此一份绵远纤柔的情意,也就年年与之无尽无穷。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所以下面接下去就说了“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二句,正式从年年的芜青柳绿,写到“年年有”的“新愁”。虽是“年年有”的“愁”,却又说是“新”,一则此词开端已曾说过“闲情抛弃久”的话,经过一段“抛弃”的挣扎,而重新又复苏起来的“愁”,所以说“新”;再则此愁虽一宋词鉴赏辞典一旧,而其令人惆怅的感受,则敏锐深切岁岁常新,故曰“新”。上面用了“为问”二字,下面又用了“何事”二字,造成了一种强烈的疑问语气,从其尝试抛弃之徒劳的挣扎,到问其新愁之何以年年常有,有如此之挣扎与反省而依然不能自解。在此强烈的追问之后,词人却忽然荡开笔墨,更不作任何回答,而只写下了“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两句身外的景物情事,仔细玩味,这十四个字却实在是把惆怅之情写得极深。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试观其“独立”二字,已是寂寞可想,再观其“风满袖”三字,更是凄寒可知,又用了“小桥”二字,则其立身之地的孤伶无所荫蔽亦复如在眼前,而且“风满袖”一句之“满”字,写风寒袭人,也写得极饱满有力。在如此寂寞孤伶无所荫蔽的凄寒之侵袭下,其心情之寂寞凄苦已可想见,何况又加上了下面的“平林新月人归后”七个字。“平林新月”,则林梢月上,夜色渐起,“人归后”,则路断行人,已是寂寥人定之后了。从前面所写的“河畔青芜”之颜色鲜明来看,应该乃是白日之景象,而此一句则直写到月升人定,则诗人承受着满袖风寒在小桥上独立的时间之长久也可以想见了。如果不是内心中有一份难以排解的情绪,有谁会在寒风冷露的小桥上直立到中宵呢?
作者介绍:
南唐开国时,因为多才艺,先主李昪任命他为秘书郎,让他与太子李璟交游。后来李璟为元帅,冯延巳在元帅府掌书记。李璟登基的第二年,即保大二年(944年),就任命冯延巳为翰林学士承旨。到保大四年(946年),冯延巳终于登上了宰相的宝座。第二年,陈觉、冯延鲁举兵进攻福州,结果死亡数万人,损失惨重。李璟大怒,准备将陈觉、冯延鲁军法处死。冯延巳为救两人性命,引咎辞职,改任太子太傅。保大六年(948年),出任抚州节度使。在抚州呆了几年,也没有做出什么政绩。到了保大十年(952),他再次荣登相位。
延巳当政期间,先是进攻湖南,大败而归。后是淮南被后周攻陷,冯延鲁兵败被俘,另一宰相孙晟出使后周被杀。958年,冯延巳被迫再次罢相。当时朝廷里党争激烈,朝士分为两党,宋齐丘、陈觉、李征古、冯延巳等为一党,孙晟、常梦锡、韩熙载等人为一党。几次兵败,使得李璟痛下决心,铲除党争。于958年下诏,历数宋齐丘、陈觉、李征古之罪,宋齐丘放归九华山,不久就饿死在家中,陈觉、李征古被逼自杀。至此,宋党覆没。而冯延巳属于宋党,居然安然无恙,表明李璟对冯延巳始终信任不疑,也可能是冯延巳作恶不多。罢相两年后,即公元960年,冯延巳因病去世,终年五十八岁。也就是这一年,赵匡胤夺取天下,建立起北宋王朝。再过一年(961),李璟去世,李煜即位。
鹊踏枝冯延巳翻译及赏析
鹊踏枝冯延巳翻译及赏析如下: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作者: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长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注释
①闲情:闲愁。实际指爱情、相思。
②病酒:饮酒过量,醉酒。
③青芜:丛生的青草。
赏析
这首《鹊踏枝》,把“闲情”写得缠绵悱恻,难以排遣。
词的上片着重写爱情。词中人物为相思所苦,憔悴不堪;下片着重写景。而杨柳依依牵愁,畔草青青惹恨。全词情景交融,意蕴深婉。这首词并不着意刻画人物的外在形象,也不经心描写具体景物或情事,而是把笔墨集中在创造缠绵凄恻的感情境界上,形成了冯词的独特风格。
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的原文及其翻译
原文: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敢辞一作:不辞)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五代·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注释:
①清王鹏运《半塘丁稿·鹜翁集》云:“冯正中《鹤踏枝》十四首,郁伊倘况,义兼比兴。”调名即《蝶恋花》。
②谁道句:近人梁启超云:“稼轩《摸鱼儿》起处从此脱胎。文前有文,如黄河液流,莫穷其源。”(《阳春集笺》引)。闲情:即闲愁、春愁。
③病酒:饮酒过量引起身体不适。
④敢辞:不避、不怕。朱颜,青春红润的面色。
⑤朱颜:这里指红润的脸色。
⑥青芜:青草。
⑦平林:平原上的`树林。李白《菩萨蛮》:“平林澳漠烟如织。”
⑧新月:阴历每月初出的弯形月亮。
翻译:
谁说闲情逸致被忘记了太久?每到新春来到,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为了消除这种闲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饮,让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体消瘦,对着镜子自己容颜已改。
河边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树成荫。见到如此美景,我忧伤地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绰绰,与我相伴。
作者简介:
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赏析
鹊踏枝
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
每到春来,
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
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
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
平林新月人归后。
“闲情”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你难以确指它是某一种感情的事情,是每当你空闲下来,只要你有闲暇的时间,就无端涌上心头的这一种情绪。
“谁道闲情抛掷久”在语序轴上是怎样说的呢?你看他的转折。“闲情”是这句的主要内容,我曾经挣扎,曾经努力,要把这闲情抛掷。这是第一层意思。我不但努力要抛掷,还努力了很久,是抛掷久,这是第二层意思。可是,开头两个字“谁道”,是谁说我真的抛掷了?是想抛没有成功,做不到,这是第三层意思。他说的时候,是盘旋转折着说进去的,所以,冯延巳的词是最有盘旋郁结情致的。
他接着说“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他这个圈子是一直转下去的。我以为我的闲情抛掷了,可是当春天回来的时候,我发现我的那一份感情——惆怅还依旧,彼此呼应。他对感情时执着的,是抛弃不掉的,是“日日花前常病酒”,还“不辞镜里朱颜瘦”。这是一份固执的执着不改变的,虽然在痛苦之中也不放弃的一种感情的境界。
“不辞镜里朱颜瘦”,它表现了几点特色。一个“不辞”,告诉我们冯延巳是有悲剧精神的,因为他是在艰苦困难之中,有一种奋斗有一种挣扎的努力。这是“不辞”这两个字所表现的这种执着的在苦难中挣扎的精神。“镜里”两个字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自觉,是一种反省,冯正中的’悲剧的性格是带着反省色彩的。“朱颜瘦”就代表他在挣扎奋斗之中所付出的这种代价,这种努力。自己能清楚的看到,那就放下,既然是痛苦的,那就不要病酒,不要赏花了,但他说“不辞”,这正是冯延巳词在感情的意境上的一个特色。
冯延巳在中国词的发展商,在中国的词史之中,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他一方面承继着五代的这一种伤春怨别的小词的传统,而他的意境却是“堂庑特大”。他的词写的是一种深挚的感情的意境。正是冯正中的开拓,使北宋初年的有一些大作家,除晏殊、欧阳修以外。像范仲淹、宋祁等,都是学问、道德、功业不可一世的人物,都写了小词。
下半阕第一句“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与前半首是互相呼应的。“河畔青芜堤上柳”呼应上片“每到春来”;“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所说的愁,是闲愁,是惆怅,又有一个新愁,呼应了前半首的“惆怅还依旧”,呼应了“谁道闲情抛掷久”。这个新愁就是旧愁,就是想抛没有抛掉,到了春天又长出来的愁。
“独立小桥风满袖”,桥,是没有屏障的,没有荫蔽,没有保护的所在,站在小桥上,风的寒冷的侵袭是何等的强烈。饶宗颐先生说这一句词,可能就暗示了他在南唐朝廷中所受到的周围政敌的攻击。我们可以不确信,但是我们可以说,他在这种政治地位环境之中,内心深处自然有这么一种悲哀的感受,甚至于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平林新月人归后”每个人都有一个归宿,每个人都有他的保护,每个人都有他的温暖,所有人都回家了,我为什么还站在这里呢?
这首词直到结尾,也没有明写是什么感情,写得这么深沉感动的这么沉郁这么盘旋的一种感情是什么?没有。只是一种意境。
冯延巳 鹊踏枝(庭院深深深几许)
将发冯延巳《鹊踏枝》四首)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品评】
此词写暮春闺怨,一起一结颇受推赏。“庭院”深深,“帘幕”重重,更兼“杨柳堆烟”,既浓且密枣生活在这种内外隔绝的阴森、幽遂环境中,女主人公身心两方面都受到压抑与禁锢。叠用三个“深”字,写出其遭封锁,形同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独处,而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诉之感。因此,李清照称赏不已,曾拟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显然,女主人公的物质生活是优裕的。但她精神上的极度苦闷,也是不言自明的。“玉勒雕鞍”以下诸句,逐层深入地展示了现实的凄风苦雨对其芳心的无情蹂躏:情人薄幸,冶游不归;春光将逝,年华如水。篇末“泪眼问花”,实即含泪自问。花不语,也非回避答案,“乱花飞过秋千去”,不是比语言更清楚地昭示了她面临的命运吗?在泪光莹莹之中,花如人,人如花,最后花、人莫辨,同样难以避免被抛掷遗弃而沦落的命运。这种完全用环境来暗示和烘托人物思绪的笔法,深婉不迫,曲折有致,真切地表现了生活在幽闭状态下的贵族少归难以明言的内心隐痛。
鹊踏枝 冯延巳 名句
鹊踏枝(之一)
谁道闲情抛弃久
每到春来
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
不辞镜里未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
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
平林新月人归后
【简析】
春天悄悄来临了。请看那河畔的青草,堤上的嫩柳,无不带来了春意萌动的消息。然而,对于被恋情所困扰的人来说,万物的复苏同样也催发了心中沉埋的惆怅情绪。于是词人就每日借酒驱愁。但这又何补于事呢?这种铭心刻骨的痴情似乎是与身俱在的。任你怎样挣扎都无法摆脱。因此,就只能拖着瘦赢的身躯,伫立在风紧人静的小桥上,和那一钩孤凄的新月默默无言地相互对视……
鹊踏枝(之二)
几日行云何处去
忘却归来
不道春将暮
百草千花寒食路
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
又燕来时
陌上相逢否
撩乱春愁如柳絮
悠悠梦里无寻处
【简析】
遥想着那位出门冶游、乐不思归的男子,她泪眼倚楼,喃喃自语,发出一连串的疑问:多日不见影踪,你究竟飘荡到了何处?春色将暮,你难道还不想归家?在这百草千花斗艳的游春路上,你的香车又系在了谁家的树上……当然,薄情郎是不会回答的。因此她只能转问穿帘的双燕:你们飞来飞去,路上有否见到过他?双燕不理,翩然远飞,只剩下一片蒙蒙飞舞的柳絮。乱纷纷的柳絮撩动她的春愁,并把她带入悠悠荡荡的梦中,让她在飘忽的春梦中继续追寻他的行踪。
鹊踏枝(之三)
六曲阑干偎碧树
杨柳风轻
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
穿帘海燕又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
红杏开时
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
惊残好梦无寻处
【简析】
对于现实生活中无法相会的恋人来讲,一场哪怕是十分短暂的好梦,也能聊慰其相思的饥渴。但梦毕竟是只是梦,何况梦醒之后的失落滋味就越加难受。其心绪之紊乱,更可想而知!故无论是明媚亮丽的春色,还是落花粘絮的雨景,全都成了激惹她阵阵愁绪的触媒。
名句有: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未颜瘦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