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相信很多人对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和《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作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和《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作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 1、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 2、《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作者是
- 3、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是描写了哪些景物
- 4、久雨初晴睡正长,春蛙鸣遍旧池塘的意思
- 5、“久雨初晴睡正长,春蛙鸣遍旧池塘”出自哪首诗
- 6、久雨初晴睡正长,春蛙鸣遍旧池塘出自哪首诗
- 7、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翻译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白居易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赏析】
长庆二年(822)秋至四年夏,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政事之余,他常喜欢到佛寺里听听僧侣讲经。这首诗便是写他与诸客听讲归来时的感受。作品生动地描绘了孤山寺的秀美,风景中处处点染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柳湖,即西湖,因湖上垂柳掩映,故云;松岛,即孤山,因山矗立湖中,故称:莲花寺,即孤山寺,湖中莲花盛开,因而以之形容其美;道场,僧侣诵经礼拜之处,即佛殿。这两句,虽然仅是对西湖晚归的一个交代,但在写法上却很见技巧。试以现代的电影摄影手法作比,先是全景:波光漪涟的柳湖。然后镜头向前推近:映出松岛、莲花寺。最后是两个分镜头:湖上,天近傍晚,撑船人正摇动归桡,准备接客归去;寺中,诗人正和诸客走出道场,准备晚归。这种写法,层次分明,主从有序,给人以清晰明快之感。其次,这两句五处用了富有特征性的修饰词语和借代之法,从而增加了景物的质感和特征,写出了诗人对它的喜悦之情。试想,如果直说西湖孤山山上寺,晚动归舟出庙堂,这就索然无味,不能写出孤山寺的特色及诗人的喜悦之情。诗贵别趣,意忌直出,没有诗人的这种精心安排和恰当修饰,就不会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的。
上二句,从大处写起,由景到人;下二句,是从小处着笔,由人观景。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就是写诗人归路所见。卢橘即批杷,栟榈即棕榈。批杷硕果累累,金实翠叶,本来就多么令人喜爱,山雨过后,清香四溢,连果枝都被压得低垂下来;一个重字,写出了诗人对它的多少喜悦之情!棕榈树高叶大,俨若凉扇遮径,雨后清风,阔叶颤动,似乎它也感到了水风的清爽。一个凉字,透出诗人多少快感!好的画境,首先要看它能否表现出典型的物象;好的诗情,首先要看它能否把作者的精神融于画境。这两句,可以说是美景爽情的融冶,诗情画意的结合,似情似景,难解难分。
诗人移步登舟,船行湖上,这时的情景是:在宽阔的湖面上,轻轻的寒烟似有似无,蓝蓝的湖波共长天一色,所以说烟波淡荡摇空碧。淡荡二字,使人如泛仙槎,如升青冥,写出了清爽闲适之情。回望孤山寺:楼殿参差倚夕阳,参差二字,写出了随山势高下而建筑的宇观楼殿的特有景色,从而使人想到檐牙错落、各抱地势的瑰丽情景;加之夕阳晚照,红砖绿瓦,金光明灭,真是佛地宛如仙境,因而诗人发出由衷的感慨: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落笔到回望孤山赠诸客的题旨,作品便戛然而止。蓬莱,神话中海上的仙山,而孤山寺中又有蓬莱阁,两者浑然一体,不着痕迹,更增加了韵外味,弦外音,使孤山寺的诗情画境久久萦绕于读者的脑际。
这首诗,短短八句,句句写景,句句含情,读后如随诗人游踪,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幕幕湖光山色的画图。它宛如一篇优美的游记,更配有铿锵的韵致,荡起喜悦的心声,如画卷在目,如乐章在耳,给人以情景水乳交融的快感。
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
白居易 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
月好共传唯此夜,境闲皆道是东都。
嵩山表里千重雪,洛水高低两颗珠。
清景难逢宜爱惜,白头相劝强欢娱。
诚知亦有来年会,保得晴明强健无。
【赏析】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李白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月化五白龙,翻飞凌九天。胡沙惊北海,电扫洛阳川。
虏箭雨宫阙,皇舆成播迁。英王受庙略,秉钺清南边。
云旗卷海雪,金戟罗江烟。聚散百万人,弛张在一贤。
霜台降群彦,水国奉戎旃。绣服开宴语,天人借楼船。
如登黄金台,遥谒紫霞仙。卷身编蓬下,冥机四十年。
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
愿与四座公,静谈金匮篇。齐心戴朝恩,不惜微躯捐。
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
【赏析】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其父李客,夫人有许氏、刘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喜迁莺·乙未中秋同诸北客玩月于颍州之南楼
李曾伯 喜迁莺乙未中秋同诸北客玩月于颍州之南楼
轻云暮卷,望澄空如水,千里一碧。菱镜冰悬,桂输玉碾,喜见中原秋色。老蟾炯炯无翳,阅尽尘寰今昔,堪恨处,度霓裳曾到,长生宫阙。
坐客。休叹息。看此清光,天岂限南北。便好乘风,为持玉斧,修取山河如一。西湖旧时花草,会遣孀娥重识。从今去,举太平玩事,长如今夕。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作者是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主张诗歌创作要具有通俗性、写实性,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诗语言优美、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有着“诗魔”和“诗王”之称。现存诗作近三千首,代表诗作有《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大林寺桃花》等。
今天我向大家推荐的这首诗,便是白居易的一首七言律诗《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这首诗是白居易当年就任杭州刺史时,去西湖孤山寺听僧侣讲经归来后有感而发。主要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孤山寺周围的秀美景色,流露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全诗句句写景,犹如身临其境。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诗的首句“柳湖松岛莲花寺”,白居易交代了此次听僧侣讲经的具体地点,是在西湖中孤山上的孤山寺。“柳湖”,即西湖,因湖边垂柳掩映而来。“松岛”,即孤山,因山矗立在湖中而来。“莲花寺”,也就是孤山寺,因为湖中莲花盛开,而以形容其美。所以看到这句诗,也就宛如欣赏到了一幅西湖全景图。
次句“晚动归桡出道场”,即傍晚听完僧侣讲经准备乘船归去。结合这首诗的前两句来看,白居易先对西湖的全景做了描写,有波光涟漪的湖水,有岸边掩映的垂柳,有湖中盛开的莲花,还有矗立湖中的山。然后同时描写了两个分景,即湖中撑船人正摇动“归桡”准备接客归去,和诗人正走出道场,准备“晚归”的画面。可见其层次分明,主从有序,使人看完犹如身临其境。
三四句“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则描写了白居易归路上的所见。卢橘即批杷的果实,栟榈叶即棕榈叶。山雨过后,卢橘因沾上了雨水变得更加沉重而低垂,棕榈叶则随着水风相互拍打着。一个“重”字,既形容了枇杷的硕果累累,也表现了白居易对此番景色的喜爱之重。而“凉”字,既形容了水风的清爽,也表现了白居易心情的舒畅。
五六句“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是白居易到了船上所见之景。只见此时的西湖上水气迷蒙,微波荡漾,碧色的湖水共长天一色。回头望那孤山上的楼殿,参差不齐的倒映在夕阳的晚照中。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多么瑰丽的一派景象呀,真是宛如处在一片仙境中。
最后两句“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则是白居易从船上到了岸上和“诸客”的对话。各位请回头看一下,那孤山寺是不是宛如仙境中的蓬莱宫一样,坐落在水中央。这两句点明了题旨“回望孤山赠诸客”。同时孤山寺中有蓬莱阁,诗人将其与蓬莱宫联系在一起,就让整个孤山寺具有了浓浓的诗情画境,韵味无穷。
综观白居易的这首诗,可以说是句句写景,句句含情,读后犹如身临其境,美到让人心醉。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是描写了哪些景物
1、描写的景物印象:
西湖的全景做了描写,有波光涟漪的湖水,有岸边掩映的垂柳,有湖中盛开的莲花,还有矗立湖中的山。山雨过后,卢橘因沾上了雨水变得更加沉重而低垂,棕榈叶则随着水风相互拍打着。西湖上水气迷蒙,微波荡漾,碧色的湖水共长天一色。回头望那孤山上的楼殿,参差不齐的倒映在夕阳的晚照中。
2、获得印象的诗句:从“拂波云色重,洒叶雨声繁”诗句中获得的。
3、原诗: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4、翻译:
乌云低压着水面,雨点敲打着叶片。两只水鹭振翼惊飞,风吹下的荷叶朝同一方向翻去。雨色朦胧,北岸模模糊糊,东边的小阁雨声响作。是以我打算留宿湖中,将船停泊在寺门。
扩展资料:
《孤山寺遇雨》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当年就任杭州刺史时,去西湖孤山寺听僧侣讲经归来后有感而发。主要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孤山寺周围的秀美景色,流露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全诗句句写景,犹如身临其境。
一二两句,拂波云色重,洒叶雨声繁,极写雨势之威,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气势。乌云已经低到湖面了,只听得荷叶上面发出逄逄的响声。这第一联上句从颜色入手,下句着重突出声音。三四两句,水鹭双飞起,风荷一向翻。颔联是从动态落笔,一写动物白鹭雌雄的受惊吓向天空飞去,一写荷叶禁不住摧折而向一个方向翻倒。
五六两句,空濛连北岸,萧飒入东轩。颈联上句拉开视野,整个天空一片灰茫茫。下句才触到题目,点出山寺位置所在。最后两句,或拟湖中宿,留船在寺门。尾联诗人写出了今晚自己的打算,把船系在寺门口,自己就在这湖上过夜了。
全诗前六句都是些雨势,迷迷茫茫的大雨中,一个人是多么的渺小脆弱。诗人写自己在暴雨中毫无畏惧,既不躲避,也不进庙,还准备夜宿湖上,表达了热爱自然,热爱西湖,不惧自然界的风雨,更不怕政治上的风雨的乐观态度。
久雨初晴睡正长,春蛙鸣遍旧池塘的意思
出自宋代释斯植《西湖晚望》,原文:久雨初晴睡正长,春蛙鸣遍旧池塘。小亭寂寞斜阳里,一阵东负过木香。
译文:连日的下雨终于放晴,湖中的睡莲正在生长,春天的青蛙鸣叫声在池塘中回响。站在小亭子里独自一人的看着太阳落下,淡淡的一股植物木香随着东风飘来。
扩展资料:
杭州是人间的天堂,西湖则是天堂中的天堂。一年四季,从早到晚,西湖边总是游人如鲫,笙歌不断。西湖的夜景尤其美观,既有辉煌灿烂的游船灯光,也有幽亮闪烁的渔家烛火,时而渔歌响起,在浩渺的湖面上飘浮,甚至引起群山的响应,特别动听。
斯植禅师来到湖边,站在湖东柳浪闻莺处,极目眺望茫茫湖面,得到的一种印象是:白天的欢宴游乐已告一段落,晚上的夜游狂欢还没有开始,这是西子湖稍获安宁的片刻。这时的自然景观却是美丽的,对斯植禅师来说,尤为相宜。于是,斯植禅师写下了这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诗篇。
“久雨初晴睡正长,春蛙鸣遍旧池塘”出自哪首诗
“久雨初晴睡正长,春蛙鸣遍旧池塘”出自:
《西湖晚望》
宋 · 释斯植
久雨初晴睡正长,春蛙鸣遍旧池塘。
小亭寂寞斜阳里,一阵东负过木香。
释斯植
释斯植,宋代诗人,字建中,号芳庭,武林(今浙江杭州)人,曾住南岳寺,晚年筑室天竺,曰水石山居,与同时诗人胡三省、陈起等多有唱酬,《南宋六十家小集》收有《采芝集》及《采芝续稿》各一卷(续稿有理宗宝祐四年自跋),事见本集及《续稿跋》。 释斯植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采芝集》编为第一卷,《采芝续稿》编为第二卷,校以读画斋本《南宋群贤小集》(简称群贤集)。新辑集外诗附於卷末。
本名
释斯植
字号
字建中,号芳庭。
所处时代:
宋代
主要作品:
《湖上晚望》
附上其诗文几首:
《湖上晚望》
绕堤杨柳暗渔舟,二月风光淡似秋。
几度笙歌人散后,夕阳依旧满红楼。
《春日》
人生厌别离,老去更何为。
独对清明雨,闲吟社日诗。
野蜂成蜜早,海燕入帘迟。
未尽寻春兴,庆须愧后期。
《从军行》
茫茫塞月笼寒雾,万里征人不知数。
年少难消壮志多,精锐连营肃貔虎。
从军何日见军回,但见日日长淮雨。
烽烟散漫满路岐,边声飒飒秋风起。
天涯芒草马成群,放去弯弓乱飞舞。
夜深更听胡女歌,古来白骨多於土。
《旅怀》
十年不倚谢公楼,满眼凄凉上客舟。
往事尽随流水去,青山长忆故人游。
海门风起天将暮,渡口云生树欲秋。
络纬自啼花自落,更堪回首是他州。
《门柳》
看尽门前柳,愁多白发新。
灞桥风雨夜,离别是何人。
《鸣鸠》
何处芳草多,相呼向深坞。
竹外立寒枝,山南又春雨。
《莫恨》
寂寞云深地,山空叶落时。
自怜为隐僻,莫恨月来迟。
暮春感怀呈勿斋提举
浮世事非真,吟多白发新。
身居京寺久,梦到石桥频。
日落烟生树,花残草自春。
坐看今夜月,应与旧房邻。
《暮春雨中感怀》
回首郡城东,春残碧树中。
落花各点恨,疏雨一帘风。
白雪侵新鬓,归心逐断鸿。
茫茫事如此,何必怨途穷。
《偶成》
渔歌听尽欲狂吟,一径人家柳影深。
天意似嫌花信早,东风吹雨又成阴。
《偶成》
东风玉勒马蹄轻,多少游人士凤城。
燕子不来春寂寞,海棠共绿近清明。
《偶成柬续芸》
相看又一春,花乱马前尘。
湖海他乡路,烟霞几处人。
草连闲地远,鸟入暮山频。
多少凄凉事,那堪日发新。
《遣怀》
愁极鬓成丝,沧江梦款归。
鸟啼山雨急,春尽故人稀。
晓润侵吟壁,寒云绕竹扉。
向来诗满束,应是与心违。
《清华夜坐》
开尽黄花满短篱,静听隣屋夜敲碁。
清华池上三更月,僧在松边未有诗。
《清明》
堤上寻春步较迟,马嘶芳草燕差池。
南楼烟雨清明日,正是佳人堕泪时。
《秋思》
雨过山城日又西,西风一阵木犀开。
莫将心事凭秋雁,恐带边愁入梦来。
《塞北》
兵战何时息,边尘染客旌。
乱鸦啼又歇,荒草死还生。
岛雨连秋曙,江风入雁声。
近淮民自悦,应是宦情清。
山家
一溪流水绕烟霞,路入青松第几家。
胡蝶傍人飞不去,隔墙开尽碧桃花。
山居
晚策登临日欲斜,小溪流水是生涯。
道人睡起鹤飞去,闲尽青松一树花
久雨初晴睡正长,春蛙鸣遍旧池塘出自哪首诗
1、出自:《西湖晚望》宋 · 释斯植。
2、原文:
久雨初晴睡正长,春蛙鸣遍旧池塘。
小亭寂寞斜阳里,一阵东负过木香。
3、翻译:下了很久的雨终于见到了太阳,睡意渐渐来袭,春天池塘里就有很多青蛙在鸣叫了。我在湖心小亭子里一个人看着斜阳打盹,飘来一阵木香花的味道。
4、作者简介:释斯植,宋代诗人,字建中,号芳庭,武林(今浙江杭州)人,曾住南岳寺,晚年筑室天竺,曰水石山居。与同时诗人胡三省、陈起等多有唱酬。
扩展资料:
《西湖晚望》赏析:
诗歌第一句写景,写自己居所的景象,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天气,“久雨初晴”可以看出来作者对于不常见的暖阳天还是很高兴的,因为是处于春天。第二句描写了池塘的景象,从听觉入手,春天就已经有青蛙遍池塘了,说明已经是晚春了。
第三句描写了个人处境,是独自一人靠在亭子里欣赏斜阳。第四局从嗅觉入手,远处飘来自己种的木香花的味道,好不惬意,好不好快活。
整诗描绘了一番悠然自得的景象,蛙鸣花香,醉看斜阳,表达了作者悠然自得,安享田居的思想感情。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翻译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翻译如下:
在西湖附近的孤山上有座孤山寺,傍晚听完高僧佛经讲解划船回去。卢橘饱含雨水,其果实沉重而低垂,棕榈的叶子随着清风的吹动相互击打着。湖上的水气迷蒙,微波动荡, 望湖上琼楼珠殿,倒映在夕阳下。请各位客人再回首望去,孤山寺仿佛像仙山中的蓬莱宫一样,坐落在水中央。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绘了杭州西湖孤山寺周围的美景,记录了作者与诸客参加法会归来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留恋和喜爱之情。全诗句句写景,句句含情,犹如一幕幕湖光山色的画图。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这两句,虽然仅是对西湖晚归的一个交代,但在写法上却很见技巧。试以现代的电影摄影手法作比,先是全景,波光漪涟的柳湖。然后镜头向前推近,映出松岛、莲花寺。
最后是两个分镜头,湖上,天近傍晚,撑船人正摇动归桡,准备接客归去。寺中,诗人正和诸客走出道场,准备晚归。这种写法,层次分明,主从有序,给人以清晰明快之感。其次,这两句五处用了富有特征性的修饰词语和借代之法,从而增加了景物的质感和特征。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