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很多人可能对白居易《荔枝图序》原文是什么和关于荔枝的诗句白居易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白居易《荔枝图序》原文是什么和关于荔枝的诗句白居易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白居易《荔枝图序》原文是什么
《荔枝图序》唐代:白居易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注释:
⑴巴峡:指唐代的巴州和峡州,在今四川省东部和湖北省西部。这里作者只说“荔枝生巴峡间”,其实中国生产荔枝的地方还有福建、杭州等地。
⑴团团:圆圆的。帷盖:周围带有帷帐的伞盖,围在四周的部分叫“帷”,盖在上面的部分叫“盖”。
⑶桂:常绿小乔木,叶为椭圆形,与荔枝叶相似。
⑷冬青:冬天是绿的。
⑸华(huā)如橘:花朵像橘树的花朵。橘,常绿乔木。华,通“花”。
⑹春荣:春天开花。荣,开花。
⑺实:果实。丹:朱红色,像丹砂一样。
⑻朵:这里指果实聚成的串。
⑼红缯(zēng):红色的丝绸。缯,丝织品的总称,相当于现在的绸。
⑽膜:包在果肉表面的薄皮。绡(xiāo):生丝织成的绸。
⑾瓤肉:果肉·。莹白:晶莹洁白。
⑿醴(lǐ):甜酒。酪(lào):奶酪。
⒀去:消失。
⒁元和十五年:即公元820年。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
⒂南宾守:南宾郡太守。南宾,又名忠州(今重庆忠县)。
⒃工吏:在官府当差的工匠,这里指画工。图而书之:画好画,题上字。
⒄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是为没有见过荔枝和虽然见过荔枝但没有摘下一二三天的荔枝的人看的。识,认识,见过。
释义:
荔枝生长在巴州和峡州之间一带地方。它的树形呈圆的形状,很像古代用来遮蔽东西的“帷盖”。叶像桂树的叶,冬季还是绿色的;花像橘树的花,在春天开放;果实的颜色像丹砂那样红,夏季成熟。
果实聚成簇,像葡萄,核像枇杷的核,壳像红绸,膜像紫绸,瓤肉像冰雪一样晶莹,洁白,浆液像醴那样甜,像酪那样酸。关于荔枝的情况,大概也就如同前面所说的情形,那实际的情况比介绍的这些还要好。
假如果实离开了枝体,一天颜色就变了,两天香味就变了,三天味道就变了,四五天以后,色香味就全消失了。
元和十五年的夏天,南宾郡的太守白乐天,让官画工画成一幅荔枝图,并写上这篇序,这是为了告诉没有见过荔枝的人以及见过不到三天的人。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扩展资料:
《荔枝图序》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为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文。此文开端以“生巴峡间”交待产地;接着对荔枝加以具体说明,由树形及于叶,及于花,再到果实,写果实则从其外形及于内部着重说明荔枝的形态。
作者先从大处着笔,“荔枝生巴峡间”点明荔枝的生长环境,接着便从细微处对荔枝本身的各个部位及其特征加以具体说明。文章最精彩的部分是这段用比喻描绘荔枝的文字:“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这里采用日常生活中习见的十种物体作比,使未见荔枝者借助以往的经验对荔枝产生具体的印象。“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完全可以借助帷盖、桂、橘、丹、葡萄、枇杷、红缯、紫绡、冰雪、醴酪这十种可以感知的东西,获得对荔枝具体而形象的感受。
每一个比喻自然妥帖,与荔枝本身的特点贴近。而对色、香、味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特点,仅用“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加以简要说明。最后点明作画时间、作画者、主持人及作序目的,略作交待即收住。
百度百科——荔枝图序
百度百科——白居易
关于荔枝的诗句白居易
1.关于荔枝的诗句
1.晚唐诗人杜牧《过华清宫三绝》诗有:“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是唐明皇为搏杨贵妃红颜一笑,不惜劳师动众,千里送荔枝的事.
2.唐·白居易《荔枝图序》:“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3.苏东坡在宋哲宗绍圣年间被贬岭南,在绍圣二年第一次吃到荔枝.以后多次在他诗词内提到荔枝,当中以“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最为著名,亦足见他对荔枝的喜爱.
4.宋·宋徽宗赵佶《宣和殿荔枝》:“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玉液乍凝仙掌露,绛苞初结水晶丸.酒酣国艳非朱粉,风泛天香转蕙兰.何必红尘飞一骑,芬芳数本座中看.”
5.明·徐勃《咏荔枝膜》:“曾向忠州画里描,胭脂淡扫醉容消.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6.明·文征明《新荔篇》:
“常熟顾氏自闽中移荔枝数本,经岁遂活.石田使折枝验之,翠叶芃芃,然不敢信也.以示闽人,良是.因作《新荔篇》命璧同赋.
锦苞紫膜白雪肤,海南生荔天下无.
盐蒸蜜渍失真性,平生所见唯萎枯.
相传尤物不离土,畏冷那得来三吴.
顾家传来三四株,桂林翠幄森森殊.
远人无凭未敢信,持问闽士咸惊呼.
还闻累累生数子,绛绡裹玉分明是.
未论香色果如何,只说形模已珍美.
千载空流北客涎,一朝忽落馋夫齿.
白图蔡谱漫夸张,文饰宁如亲目视.
饱啖只于乡里足,鲜尝渐去京师迩.
不须更作岭南人,只恐又无天下痏.
朝来自讶还自疑,事出非常有如此.
虽云远附商船达,不谓滋培遂生活.
始知生物无近远,故应好事能回斡.
卉物聊占地气迁,造化竟为人事夺.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由来沃衍说吾乡,异品珍尝曾不乏.
不缘此物便增重,无乃人心贵希阔.
福山杨梅洞庭柑,佳名久已擅东南.
风情气味不相下,称绝今兼荔枝三.”
2.关于荔枝的诗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宋朝苏轼《惠州一绝》)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明代徐《咏荔枝膜》)
“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范成大的《新荔枝四绝》)
“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蔡襄)
“荔城无处不荔枝”(郭沫若)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张籍《成都曲》)
“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苏轼)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可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白居易《种荔枝》)
“南州六月荔枝丹”(明朝陈辉《荔枝》)
“飞焰欲红天”(郭明章《荔枝》)
“红云几万重”(北宋邓肃《看荔枝》)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宋徽宗《宣和殿荔枝》)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明朝文征明《新荔篇》)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第一首)
还有,白居易说它:“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杜甫赞赏它:“九过泸戍摘荔枝,香枫隐映石逶迤。”
3.关于荔枝的诗句
1、《惠州一绝/食荔枝》宋代: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2、《减字木兰花·荔枝》宋代:苏轼
闽溪珍献。过海云帆来似箭。
玉座金盘。不贡奇葩四百年。
轻红酽白。雅称佳人纤手擘。
骨细肌香。恰是当年十八娘。
【译文】:福建产的珍贵贡品,经海运输的船队来往快速。玉座的金盘空空也,贡到不贡荔枝的历史已有四百年了。荔枝壳轻红、肉浓白,正适合美女的细长的手去剥开它。荔枝核仁小、果肉香,恰巧像当年的名品“十八娘”荔枝。
3、《南乡子·双荔枝》宋代:苏轼
天与化工知。赐得衣裳总是绯。每向华堂深处见,怜伊。两个心肠一片儿。
自小便相随。绮席歌筵不暂离。苦恨人人分拆破,东西。怎得成双似旧时。
【译文】:天同造化说,他恩赐给荔枝的衣裳都是深红色的。每每朝华堂深处一看,可怜你,虽有两颗果核,可肉是连成一片的。从小,我俩就形影不离,在盛美的唱歌劝酒的宴席上,一刻也未分开。极端痛恨将两个核仁一个个地打成两半,怎能恢复那成双成对昔日苦恋模样。
4、《成都曲》唐代: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译文】:新雨初霁,锦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山头岭畔,荔枝垂红,四野飘溢清香。城南万里桥边有许多酒家,来游玩的人最喜欢在哪家投宿呢?
5、《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宋代:李师中
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
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译文】:在梦中被子规鸟的啼叫唤醒,抬头向窗外望去,城楼上挂着一弯残月,仿佛被子规鸟啼破了似的。我乘着华丽的船就要出发,江水清澈,两岸的荔枝,娇红欲滴;蒙蒙的细雨,笼罩万家。
在别离之时,佳人与我相对而泣,热泪滚滚,打湿了锦衣。此去一别,天各一方,不知何日重逢。岭南偏远,鸿雁难以飞到,想必书信稀少。
4.有关荔枝的诗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第一首)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宋朝苏轼《惠州一绝》)“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明代徐《咏荔枝膜》)“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范成大的《新荔枝四绝》)“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蔡襄)“荔城无处不荔枝”(郭沫若)“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张籍《成都曲》)“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苏轼)“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可痴。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白居易《种荔枝》)“南州六月荔枝丹”(明朝陈辉《荔枝》)“飞焰欲红天”(郭明章《荔枝》)“红云几万重”(北宋邓肃《看荔枝》)“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宋徽宗《宣和殿荔枝》)“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明朝文征明《新荔篇》)还有,白居易说它:“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
杜甫赞赏它:“九过泸戍摘荔枝,香枫隐映石逶迤。”。
5.关于荔枝的诗句
1、《惠州一绝/食荔枝》宋代:苏轼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
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2、《减字木兰花·荔枝》宋代:苏轼闽溪珍献。
过海云帆来似箭。玉座金盘。
不贡奇葩四百年。轻红酽白。
雅称佳人纤手擘。骨细肌香。
恰是当年十八娘。【译文】:福建产的珍贵贡品,经海运输的船队来往快速。
玉座的金盘空空也,贡到不贡荔枝的历史已有四百年了。荔枝壳轻红、肉浓白,正适合美女的细长的手去剥开它。
荔枝核仁小、果肉香,恰巧像当年的名品“十八娘”荔枝。3、《南乡子·双荔枝》宋代:苏轼天与化工知。
赐得衣裳总是绯。每向华堂深处见,怜伊。
两个心肠一片儿。自小便相随。
绮席歌筵不暂离。苦恨人人分拆破,东西。
怎得成双似旧时。【译文】:天同造化说,他恩赐给荔枝的衣裳都是深红色的。
每每朝华堂深处一看,可怜你,虽有两颗果核,可肉是连成一片的。从小,我俩就形影不离,在盛美的唱歌劝酒的宴席上,一刻也未分开。
极端痛恨将两个核仁一个个地打成两半,怎能恢复那成双成对昔日苦恋模样。4、《成都曲》唐代:张籍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译文】:新雨初霁,锦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山头岭畔,荔枝垂红,四野飘溢清香。
城南万里桥边有许多酒家,来游玩的人最喜欢在哪家投宿呢?5、《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宋代:李师中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译文】:在梦中被子规鸟的啼叫唤醒,抬头向窗外望去,城楼上挂着一弯残月,仿佛被子规鸟啼破了似的。我乘着华丽的船就要出发,江水清澈,两岸的荔枝,娇红欲滴;蒙蒙的细雨,笼罩万家。
在别离之时,佳人与我相对而泣,热泪滚滚,打湿了锦衣。此去一别,天各一方,不知何日重逢。
岭南偏远,鸿雁难以飞到,想必书信稀少。
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整首诗
作品原文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荔枝图序》是白居易为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转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但在当时,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年)任忠州刺史,第二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
荔枝图序 译文
译文:
荔枝生长在巴州和峡州之间一带地方。它的树形呈圆的形状,很像古代用来遮蔽东西的“帷盖”。叶像桂树的叶,冬季还是绿色的;花像橘树的花,在春天开放;果实的颜色像丹砂那样红。
夏季成熟。果实聚成簇,像葡萄,核像枇杷的核,壳像红绸,膜像紫绸,瓤肉像冰雪一样晶莹,洁白,浆液像醴那样甜,像酪那样酸。关于荔枝的情况,大概也就如同前面所说的情形。
那实际的情况比介绍的这些还要好。假如果实离开了枝体,一天颜色就变了,两天香味就变了,三天味道就变了,四五天以后,色香味就全消失了。
元和十五年的夏天,南宾郡的太守白乐天,让官画工画成一幅荔枝图,并写上这篇序,这是为了告诉没有见过荔枝的人以及见过不到三天的人。
《荔枝图序》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为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文。原文:
荔枝图序
唐代:白居易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文作于元和十五年(820)夏,当时白居易在忠州。荔枝出产在广东、福建等省,唐朝时在长江三峡一带也有出产。
在北方难以觅到。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任忠州刺史,第二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
赏析:
文章短小但内容丰富。诗人以极其凝练的文字和一连串的比喻,生动形象地摹绘了荔枝的形、叶、华、实、朵、核、壳、膜、瓤肉和浆液的味道。
形象比喻生动。同时说明荔枝的色香味变化极快,不易保存。结则署以人名、地名、具体写作时间。使人不能不为诗人的大手笔所折服。
写荔枝,不禁使人想到唐明皇为了让杨贵妃吃上鲜荔枝,而命驿站飞马传送荔枝以及将荔枝树树连根带土挖出运往长安的荒唐事!
相关事件:
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出生在四川(籍贯山西),从小就喜欢吃川东的荔枝。到后来,她发现广西广东的荔枝口味更好,朝廷每年便专门安排岭南地区进贡上好的荔枝供贵妃享用。
由于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自然会尽力满足她的偏好。吃荔枝,而且要吃新鲜荔枝——这个重要的问题也就摆上了台面。当时从盛产荔枝的岭南到长安,路程在大约2100多公里以上。
回到唐代,刚采摘的荔枝为了保持新鲜,只有靠驿卒快马传递。按当时的加急速递每天200公里计算,需要大约10天半的时间。这还是不间断换人换马,保持最高速度的结果。
整条官道上,气氛肃杀的怕人。每隔五里,十里都有驿站和望台,驿卒和公人们紧张的等待着,有人伸头探看着远方,有人给马匹反复检查着鞍具。
突然,道路尽头传来越来越响亮的马蹄声,驿马来了!驿站里每个人的毛发都几乎直立起来,他们攥紧了拳头吞着口水,像迎接皇亲国戚一般紧张。
驿马紧急停驻扬起的飞尘还没有落下,公人们快速的行动了。早已准备停当的马匹被牵出来,吃饱喝足的一位公人扎紧腰带,他接过了包裹严实的竹筒,在旁的驿卒麻利帮他系在后背。
带子还没有完全绑紧,驿长已经在心急火燎的呵斥催促。公人赶忙抓紧缰绳急跨上马,扬鞭飞驰而去。骏马继续奔驰在蜿蜒的山路上,那管他路旁坑谷里摔死的人马交错重叠。
连山里一字不识的百姓都知道,那就是妃子想吃的荔枝啊!经过千难万险到达长安时,荔枝依旧清枝绿叶,果实仿佛刚从树上采摘一般。
荔枝图序原文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荔枝图序》
唐·白居易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译文
荔枝生长在巴州和峡州之间一带地方。它的树形呈圆的形状,很像古代用来遮蔽东西的“帷盖”。叶像桂树的叶,冬季还是绿色的。花像橘树的花,在春天开放。果实的颜色像丹砂那样红,夏季成熟。果实聚成簇,像葡萄,核像枇杷的核,壳像红绸,膜像紫绸,瓤肉像冰雪一样晶莹,洁白,浆液像醴那样甜,像酪那样酸。关于荔枝的情况,大概也就如同前面所说的情形,那实际的情况比介绍的这些还要好。假如果实离开了枝体,一天颜色就变了,两天香味就变了,三天味道就变了,四五天以后,色香味就全消失了。
元和十五年的夏天,南宾郡的太守白乐天,让官画工画成一幅荔枝图,并写上这篇序,这是为了告诉没有见过荔枝的人以及见过不到三天的人。
赏析
《荔枝图序》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为荔枝图画写的说明,其说明对象是荔枝。开端以“生巴峡间”交待产地;接着对荔枝加以具体说明,由树形及于叶,及于花,再到果实,写果实则从其外形及于内部着重说明荔枝的形态,尤其是用了好多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果实的外形、核、壳、膜、瓤肉和浆液的味道,然后简要说明荔枝采摘后色、香、味很难保持的特点,文末点明作序目的。
荔枝图序 的写作目的是什么有原文回答
《荔枝图序》中,说明荔枝树形的语句是:树形团团如帷盖。
《荔枝图序》中,说明果味的语句是:浆液甘酸如醴酪
《荔枝图序》中,说明写作目的的语句是: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荔枝图序》中,说明荔枝不易保鲜的语句是:一日而色变,三日而味变。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
这是一篇说明文,短短不到一百三十个字,不仅写出了荔枝的出处、外形、味道,而且还写出了摘下后短期内的变化情况。读此文,可以进一步理解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进一步理解杨贵妃何以令人每日快马加鞭运来荔枝了。
《荔枝图序》是白居易为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转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但在当时,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年)任忠州刺史,第二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
白居易长恨歌荔枝
1.长恨歌中关于荔枝诗句
长恨歌中关于荔枝诗句1.古诗词中关于描写荔枝的诗句集锦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食荔枝》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欧阳修《浪淘沙》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张籍《成都曲》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白居易《种荔枝》
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白居易《荔枝楼对酒》
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丘浚《咏荔枝》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丘浚《咏荔枝》
五月鲥鱼已至燕,荔枝卢橘未应先;——何景明《鲥鱼》
揉蓝雾雾蔷薇浅,半露冰肌玉不如。——丘崈《鹧鸪天(咏绿荔枝)》
《咏荔枝》明.丘浚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
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
这首《咏荔枝》似寻常却奇兀,正确理解“可怜”一句,是准确把握全诗寄托所在的关键。
一般人都把“可怜”理解为“哀怜”,那不但是对诗人匠心的隔阂,更是对诗人襟抱的无知,丘浚从小就胸怀“遥从海外数中原”(《五指山》)、“应须一口吸江湘”(《海》)的雄心大志,对生在海南长在海南充满着自豪和自信,没有丝毫的自卑,绝不会作怨天怨地的可怜相。他志大才大,深受时人器重推荐,使他少年得志,一路春风得意,从一介书生做到中央高级长官。绝不会有怀才不遇的天涯沦落人的失落感。
所以,“可怜”在这里只能是爱怜之意。“可怜”作“可爱”解古已有之。如古乐府《孔雀东南飞》:“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唐·杜牧《睦州四韵》:“州在钓台边,溪山实可怜。”宋王安石《北堂》:“可怜新月为谁好,无数晚山相对愁。”据此,末两句是说,海南荔枝之所以天生就具有一种无以伦比的甜美味道,是因为它长在得天独厚的海之角天之涯,才能生就如此无以伦比的天然美质,才能这样加倍招人喜爱和受人青睐。只有在天涯海角这片得天独厚的热土上,才能生长出海南荔枝这种无比珍贵的天然美物。诗人对海南荔枝这种无以复加的嘉许推崇,其中正寄托着诗人对海南故土的无以复加的厚爱与眷恋。而这种寄托又妙合无垠,自然巧妙,更显得意蕴深厚意味深长,既深得风人之旨又深得咏物三昧。
2.关于荔枝的诗句
1.晚唐诗人杜牧《过华清宫三绝》诗有:“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是唐明皇为搏杨贵妃红颜一笑,不惜劳师动众,千里送荔枝的事.
2.唐·白居易《荔枝图序》:“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3.苏东坡在宋哲宗绍圣年间被贬岭南,在绍圣二年第一次吃到荔枝.以后多次在他诗词内提到荔枝,当中以“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最为著名,亦足见他对荔枝的喜爱.
4.宋·宋徽宗赵佶《宣和殿荔枝》:“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玉液乍凝仙掌露,绛苞初结水晶丸.酒酣国艳非朱粉,风泛天香转蕙兰.何必红尘飞一骑,芬芳数本座中看.”
5.明·徐勃《咏荔枝膜》:“曾向忠州画里描,胭脂淡扫醉容消.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6.明·文征明《新荔篇》:
“常熟顾氏自闽中移荔枝数本,经岁遂活.石田使折枝验之,翠叶芃芃,然不敢信也.以示闽人,良是.因作《新荔篇》命璧同赋.
锦苞紫膜白雪肤,海南生荔天下无.
盐蒸蜜渍失真性,平生所见唯萎枯.
相传尤物不离土,畏冷那得来三吴.
顾家传来三四株,桂林翠幄森森殊.
远人无凭未敢信,持问闽士咸惊呼.
还闻累累生数子,绛绡裹玉分明是.
未论香色果如何,只说形模已珍美.
千载空流北客涎,一朝忽落馋夫齿.
白图蔡谱漫夸张,文饰宁如亲目视.
饱啖只于乡里足,鲜尝渐去京师迩.
不须更作岭南人,只恐又无天下痏.
朝来自讶还自疑,事出非常有如此.
虽云远附商船达,不谓滋培遂生活.
始知生物无近远,故应好事能回斡.
卉物聊占地气迁,造化竟为人事夺.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由来沃衍说吾乡,异品珍尝曾不乏.
不缘此物便增重,无乃人心贵希阔.
福山杨梅洞庭柑,佳名久已擅东南.
风情气味不相下,称绝今兼荔枝三.”
3.关于荔枝的诗句有哪些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第一首)白居易说它:“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
杜甫赞赏它:“九过泸戍摘荔枝,香枫隐映石逶迤。”“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宋朝苏轼《惠州一绝》)“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明代徐《咏荔枝膜》)“南州六月荔枝丹”(明朝陈辉《荔枝》)“飞焰欲红天”(郭明章《荔枝》)“红云几万重”(北宋邓肃《看荔枝》)“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宋徽宗《宣和殿荔枝》)“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明朝文征明《新荔篇》)“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范成大的《新荔枝四绝》)“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蔡襄)“荔城无处不荔枝”(郭沫若)“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张籍《成都曲》)“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苏轼)“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可痴。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白居易《种荔枝》)。
4.关于荔枝的诗句
1、《惠州一绝/食荔枝》宋代:苏轼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
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2、《减字木兰花·荔枝》宋代:苏轼闽溪珍献。
过海云帆来似箭。玉座金盘。
不贡奇葩四百年。轻红酽白。
雅称佳人纤手擘。骨细肌香。
恰是当年十八娘。【译文】:福建产的珍贵贡品,经海运输的船队来往快速。
玉座的金盘空空也,贡到不贡荔枝的历史已有四百年了。荔枝壳轻红、肉浓白,正适合美女的细长的手去剥开它。
荔枝核仁小、果肉香,恰巧像当年的名品“十八娘”荔枝。3、《南乡子·双荔枝》宋代:苏轼天与化工知。
赐得衣裳总是绯。每向华堂深处见,怜伊。
两个心肠一片儿。自小便相随。
绮席歌筵不暂离。苦恨人人分拆破,东西。
怎得成双似旧时。【译文】:天同造化说,他恩赐给荔枝的衣裳都是深红色的。
每每朝华堂深处一看,可怜你,虽有两颗果核,可肉是连成一片的。从小,我俩就形影不离,在盛美的唱歌劝酒的宴席上,一刻也未分开。
极端痛恨将两个核仁一个个地打成两半,怎能恢复那成双成对昔日苦恋模样。4、《成都曲》唐代:张籍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译文】:新雨初霁,锦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山头岭畔,荔枝垂红,四野飘溢清香。
城南万里桥边有许多酒家,来游玩的人最喜欢在哪家投宿呢?5、《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宋代:李师中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译文】:在梦中被子规鸟的啼叫唤醒,抬头向窗外望去,城楼上挂着一弯残月,仿佛被子规鸟啼破了似的。我乘着华丽的船就要出发,江水清澈,两岸的荔枝,娇红欲滴;蒙蒙的细雨,笼罩万家。
在别离之时,佳人与我相对而泣,热泪滚滚,打湿了锦衣。此去一别,天各一方,不知何日重逢。
岭南偏远,鸿雁难以飞到,想必书信稀少。
5.关于荔枝的诗句和意思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宋朝苏轼《惠州一绝》)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明代徐《咏荔枝膜》)
“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范成大的《新荔枝四绝》)
“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蔡襄)
“荔城无处不荔枝”(郭沫若)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张籍《成都曲》)
“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苏轼)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可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白居易《种荔枝》)
“南州六月荔枝丹”(明朝陈辉《荔枝》)
“飞焰欲红天”(郭明章《荔枝》)
“红云几万重”(北宋邓肃《看荔枝》)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宋徽宗《宣和殿荔枝》)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明朝文征明《新荔篇》)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第一首)
还有,白居易说它:“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杜甫赞赏它:“九过泸戍摘荔枝,香枫隐映石逶迤。”
6.描写荔枝的诗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宋朝苏轼《惠州一绝》)“红云几万重”(北宋邓肃《看荔枝》)“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宋徽宗《宣和殿荔枝》)“荔城无处不荔枝”(郭沫若)“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张籍《成都曲》)“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苏轼)“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可痴。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白居易《种荔枝》)“南州六月荔枝丹”(明朝陈辉《荔枝》)“飞焰欲红天”(郭明章《荔枝》)“红云几万重”(北宋邓肃《看荔枝》)“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明朝文征明《新荔篇》)“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第一首)还有,白居易说它:“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
杜甫赞赏它:“九过泸戍摘荔枝,香枫“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明代徐《咏荔枝膜》)“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范成大的《新荔枝四绝》)“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蔡襄)。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